Hsing Yun Dharma Words 2 - The Buddha in Our Lives 《星雲法語2-生活的佛教》
The Buddha in Our Lives, How to Understand Equal Importance Scroll 1: 卷一 生活的佛教 如何行解並重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卷一 生活的佛教 如何行解並重佛教的修行重視「行解並重」、「知行合一」,所謂「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甚至古德把行與解喻為「知目行足」,知見如眼睛,修行如雙足,有眼睛,腳才不會走錯路;有雙足,才能協助眼睛發揮作用,眼睛和雙足相輔相成,才能行得安穩。如何「行解並重」?有四點意見:
第一、學習中多聽多思:不論是學問、技術,或是人生各種學習,都要從多聽多思開始,多聽能增加知識的吸收,多思能促進智慧的開發。例如佛經中的「如是我聞」、「諦聽!諦聽!」就是要我們會聽;會聽才能聽出弦外之音,才能觸類旁通。明朝儒士薛敬軒談到讀書,說:「讀書不尋思,如迅風飛鳥之過前,響絕影滅,亦不知聖賢之言為何事?要作何用?」因此,學習除了多聽,還要多思考,才能在生活中受用。
第二、參與中多容多受:人是團體的動物,所以要有社會的性格、團隊的精神,平時要多參與、多主動、多發心,接觸每一項工作,在參與中,和不同思想、不同信仰、不同習慣,甚至不同語言、不同種族的人融和,學習包容與接受。所謂「有容乃大」,我們要有容納異己的心胸,才能與人共存共榮;要有接受別人長處的胸襟,才能發展深厚的友誼。
第三、處事中多施多捨:在做人處事中,要多些無私的布施,才能廣結善緣。布施不只是金錢物質的給予,見到人時寒暄、招呼,是「語言的布施」;見到人時,微笑、注目,是「容顏的布施」;見人行動不便,過去攙扶,是「身行的布施」;見人受苦心生憐愍,見人行善心生歡喜,是「心意的布施」。所謂「一粒落土百千生,一文施捨萬文收;與君寄在堅牢庫,汝及子孫享不休。」多施多捨,能成就人生的大好功德。
第四、生活中多節多約:人生福德如存款,用完就沒有了,因此生活中要學習節約。講到「節約」,不只金錢、物品要節約,時間、感情、脾氣、欲望,甚至一切心念和行事都要節制。凡事不過於放縱,身心才能自在,生活才能安穩。
有的人喜歡蝸居一處,不願跋山涉水,追尋更遠大的世界,或只是一味幻想未來,忘失當下存在的價值,實為可惜!因此,要讓自己精神豁達、智慧開展,應當重視「解行並重」。
第一、學習中多聽多思。
第二、參與中多容多受。
第三、處事中多施多捨。
第四、生活中多節多約。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