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harma Words 3 - Dwelling Peacefully in Body and Mind 《星雲法語3-身心的安住》
Scroll 1: Concepts of Buddhism -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Buddhism 卷一 佛教的理念 佛教的特質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卷一 佛教的理念 佛教的特質常有人說,所有的宗教都是勸人為善,都是一樣的。其實,宗教雖有共通處,但也有不共通的,這就好比哲學、科學、文學、醫學……各種學科,對人類都是有益的,但是這些學科也各有其不同的特質。各個宗教中,佛教的特質有那些呢?以下列出四點:
第一、具有因果的理則:因果是一切道理的原則,《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八說:「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種什麼因,得什麼結果,揭示了佛教因果論的特點。宇宙人生的一切,彼此相依相待而存在,萬事萬物都是仗「因」託「緣」,才有「果」的生起,此「果」又成為「因」,等待緣聚合又生他果,相依相攝,森羅萬象、無窮無盡。
第二、具有緣起的中道:從因到果之間還有個「緣」。好比種子種下去,還要有陽光、空氣、水分才能結果。世間上萬事萬物都是有緣才能生起,彼此關係相依相存,是不能單獨的存在的,一旦組成的因緣散失,也就不復存在了。認識緣起,就會知道人生禍福、好壞皆是自己所造,非有他力可以主宰,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如此必能幫助我們把握人生的方向,認識人生的意義。
第三、具有業感的潤生:「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一顆種子收藏在家裡,它不會生長,但假如把它放在泥土裡,它有了因緣,受到滋潤,就會發芽、結果。同樣的,一個人的身口意所造作的業,無論是善、惡,說一句話、做一件事,都會有果報的。做好事,會有好的業感,做壞事,有惡的業感,一不小心做了壞事,有壞的業感也不要恐懼,受報等於有期徒刑,受報以後還會再回來。因此,認識因果業感,就能為自己負責,創造幸福。
第四、具有空有的一如:《心經》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講的就是「空有一如」。許多人把「空」和「有」畫開,其實「空」和「有」不是兩個,而是一個,等於一體的二面。「空、有」好比大海的波浪,風平浪靜時候的海,是水,驚濤駭浪時候的海,也是水。波浪沒有離開水,動沒有離開靜,有沒有離開空;波水一體,動靜一如,空有是不二的。
明白因果緣起,善知業感報應,才能明白人生的真實,懂得空有一如的道理,不再執著束縛,生命就會豁達開朗,「佛教的特質」有四點:
第一、具有因果的理則。
第二、具有緣起的中道。
第三、具有業感的潤生。
第四、具有空有的一如。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