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Buddhism Series 6 - Schools 《佛教叢書6-宗派》

Vinaya School - 5. The Study of the Phases of Vinaya School 律宗 伍、律宗修學層次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律宗  律宗修學層次

  戒律暗室明燈渡海船筏佛經一再強調:「戒住則法住。」戒律維繫佛教邁向佛道準則

  「明日瓔珞微塵菩薩由是成正覺。」成就無上菩提佛果根本三無漏學基礎因此佛教徒首先皈依三寶之後進一步受持戒律佛教戒律可分五戒八關齋戒式叉摩那(六法)、沙彌()十戒比丘()具足戒菩薩戒受戒差別佛弟子分為名為七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上述戒法五戒八關齋戒在家菩薩戒屬於在家優婆塞優婆夷持守戒律沙彌()式叉摩那比丘()菩薩戒則是出家僧眾依次戒條以下皈依三寶戒法分別敘述

    皈依三寶

  一個正信佛弟子進入佛法大海應該要有修學次第正如一個求取學問階段層次一般。「皈依三寶進入佛門第一步有了三寶做為依靠學佛道路才不迷失方向使我們隨時產生力量面對逆境

  皈依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皈依自性三寶佛陀六百年前菩提樹金剛座悟道大地眾生如來智慧德這就告訴我們一個自性當中圓滿具足三寶無量功德因此人人皆有佛性就是佛寶人人平等差別法性就是法寶人人有喜清淨和樂心性僧寶

  所以皈依三寶無非藉助他力引導我們認識自我肯定自我進而依靠自我實現自我找回自己心中自性三寶

  一般人認為三皈依不是」,因此不必皈依三寶事實上三皈依也是因為軌則意思三皈依之後軌則

  皈依形壽皈依外道天魔

  皈依形壽皈依外道邪說

  皈依形壽跟隨外道門徒

  可知,「皈依三寶已經含有特質

  皈依三寶之後親近佛法僧積極行善修持增長福德智慧道業更上一層樓

    五戒

  戒律老師告訴我們人生方向佛陀即將涅槃時候弟子圍繞阿難大眾問道:「佛陀時候我們老師涅槃我們老師?」佛陀回答:「以戒為師。」戒律老師隨時隨地指示我們迷津使我們知道何去何從因此皈依三寶之後為了使自己道業精進不懈進一步受持五戒。「五戒佛教基本戒律其他戒法五戒推演出來所以五戒又稱根本大戒」。再者五戒優婆塞優婆夷持守基本戒法所以又稱在家」。五戒內容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本質戒法性戒遮戒二種區別

  ()性戒佛陀制定戒法本質(行為)罪惡性戒」。五戒屬性不論在家出家受戒與否只要性戒未來必定報應

  ()遮戒相對性戒而立本質罪惡然而世人誹謗誘發其他性罪因而特別制定稱為遮戒」,通常性戒。「不飲酒遮戒

  三皈依建立願心」,五戒在家出家二眾弟子實踐初步。《菩薩瓔珞經:「一切眾生三寶佛家。」信守五戒即是信守1.不殺生仁愛;2.不偷盜仁義;3.不邪淫禮節;4.不妄語誠信;5.不飲酒調身心因此受持五戒不僅入道正因淨化心靈良藥殊勝處在

  1.五戒做人根本道德

  2.五戒倫理基本

  3.五戒了脫生死正因

  4.比丘()五戒昇華境界

  5.一切戒法五戒中分繁衍

  五戒分開來講其實根本上來只有侵犯尊重有情眾生例如不殺生尊重他人生命自由不偷盜尊重他人財產自由不邪淫尊重他人身體自由不妄語尊重他人名譽自由不飲酒尊重身心健康自由五戒佛教禁止國家法律允許如果人人做到五戒締造一個祥和歡喜水準國家

  五戒根本大戒五戒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惡口綺語兩舌不貪欲瞋恚邪見(愚痴)。五戒十善對照表如下

  三業身業意業口業則是內外意業二業根本根本引申枝末業行使三業具足因此受持五戒遵行十善應從()出發惡行戒行達到自心清淨進而帶給他人和平尊重人人互相關照大家享受自由社會才能安定所以佛陀讚歎五戒五大施」,功德

    八關齋戒

  八關齋戒佛陀在家弟子薰習長養出世善根制定一日一夜出家修行生活方便法門。《十善戒經中說:「八戒過去現在諸佛如來在家人出家。」其內:1.不殺生;2.不偷盜;3.不淫;4.不妄語;5.不飲酒;6.不以華鬘裝飾自身;7.不歌舞觀聽;8.華麗床座;9.不非時食

  八關齋戒又名八戒齋戒八分齋戒意指受持齋戒滅除使所有惡道自然關閉開啟人天賢聖善道八關齋戒」,」,不非時食」。八關齋戒介於五戒十戒之間戒律精神而言在家出家橋樑五戒中的不邪淫」,邪淫」;八關齋戒不淫戒則是一日一夜清淨修行生活兩者不同後者出家不淫戒相同

  佛陀受持八戒功德阿羅漢諸佛但是受持八戒必須信念清淨」,才能獲得功德。《大毘婆沙論記載:「生命便受戒不得殺生留待明天。」如此受持有些善因果報因此一日一夜清淨受持八關齋戒身心戒法相應淨念相續不僅所得功德無量無邊在家信眾出世善因解脫證道

    式叉摩那

  「六法式叉摩那受持戒法所謂式叉摩那」,七眾之一意譯學戒女」、「正學女」、「學法女」,具足戒中的女子

  依據女子出家必須經過時間學習根本戒六法准許具足戒之內藉著修行戒法磨練性情使習慣出家生活堅固道心重要證驗是否懷孕以免之下有身女子出家受戒生下孩子詆毀僧團不清

  根本戒:1.;2.;3.;4.妄語四重不許出家

  六法戒指:1.染心(染心);2.;3.戒斷畜生;4.妄語;5.非時食;6.飲酒除了根本戒六法式叉摩那必須跟隨比丘尼學習各種戒法律儀使能夠具備具足戒資格

    沙彌十戒

  所謂沙彌意譯惡行圓寂意思佛教僧團十戒具足戒年齡以上滿二十出家男子出家女子沙彌尼」。策勵成為比丘比丘尼前者」,後者」。

  《摩訶僧祇律四分律行事年齡區別沙彌()

  ()沙彌():年齡十三之間尚無擔負其他任務具有守護驅走能力

  ()應法沙彌():年齡十四十九之間可堪服役法相年中調即可進入比丘()

  ()名字沙彌():年齡超過二十尚未具足戒沙彌()不論沙彌(),必須受持十戒方能正式稱為沙彌()。沙彌()十戒:1.不殺生;2.不偷盜;3.不淫;4.不妄語;5.不飲酒;6.不著花鬘塗身;7.歌舞;8.不坐臥高廣大床;9.不非時食;10.金銀寶物八關齋戒相同第十佛陀深知金銀貨幣增長貪心爭利最後成為財富奴隸錢財束縛為了破除貪心制定戒條

  佛教僧團首位沙彌羅睺羅後世受持十戒沙彌(),稱為沙彌()」,真實沙彌()。如果只是剃髮沙彌()十戒形同沙彌()」,實質上具有沙彌()資格

    具足戒

  具足戒又稱近具戒大戒略稱具戒比丘比丘尼受持戒律沙彌()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稱具足戒

  具足戒內容北傳佛教戒本各異四分律比丘戒二百五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比丘()

  1.波羅夷斷頭無餘不共戒律中的根本開除不共比丘()(),喪失比丘()資格無法再生僧團之中死後地獄如同不可復生佛門之外

  2.僧伽婆師意譯決斷簡稱僧殘僧眾方面等於殘廢一樣次於波羅夷重罪。《毘尼:「僧殘人為咽喉。」清淨大眾如法懺悔除罪清淨大眾不可除罪僧殘」。譬如真實情況隨便誣賴別人別人僧殘

  3.不定與否懷疑判斷之中不定不定二種比丘受持具足戒部分比丘尼戒沒有一類

  4.捨墮音譯一種警戒由於貪心無用長物助長生死於是墮落三途捨棄財物貪心罪業稱為捨墮物品有關沒收物品大眾懺悔例如多餘衣服收藏起來不肯轉送他人超過以上不用

  5.之一前述捨墮不同無物懺悔名單也就是說捨墮必須犯戒財物只要他人懺悔即可得到清淨

  6.波羅提提簡稱提舍過錯必須發露懺悔輕罪一種

  7.眾學規定有關服裝威儀細則眾多故稱眾學細心注意突吉羅輕罪眾學法相當於今日生活須知我們日常生活規範

  眾學數目內容細小因此相異不少其中四分律一般眾學法比丘所持比丘尼所持眾學法相同

  8.僧尼諍論方法規定又稱七滅諍所謂大家意見不合爭執起來面對面坦誠公地互相表白說明解除彼此之間誤解一旦爭執事後不可議論不可背後搬弄是非

  以上合為波羅夷僧殘提舍突吉羅再開波羅夷僧殘偷蘭遮提舍惡作如下

  比丘()戒條如此因為僧眾藉由戒律規範養成住持佛法成為人天師範使正法得以佛法長存佛陀制定戒條內容包括比丘()道德行為提昇教團擔負責任以及微細威儀行止數百

    菩薩戒

  菩薩戒涵蓋七眾一切因此凡是發菩提心佛弟子不論出家在家均可受持。《梵網經菩薩戒諸佛本源菩薩根本諸佛根本

  所謂菩薩菩提薩埵略稱意譯覺有情」。智慧無上菩提慈悲一切眾生波羅蜜未來成就佛修行由此可知實踐菩薩道成佛正因能立佛道下化眾生菩提願人人皆可成為菩薩」。

  菩薩道精神就是發起上弘下化菩提心所以菩薩戒不但防非止惡攝律儀戒修善攝善法戒以及度化眾生饒益有情戒

  1.攝律儀戒大小乘一切戒律攝護使斷絕一切

  2.攝善法戒一切功德修行一切善事

  3.攝眾生戒又名饒益有情戒廣度無量無邊一切眾生眾生

  三戒三聚淨戒」,唯識論有所說明:「戒學攝律儀戒遠離攝善法戒修證饒益有情戒利樂一切有情。」三戒當中攝律儀戒基礎律儀善法才能饒益一切有情眾生

  所謂菩薩律儀根據梵網經記載菩薩戒四十八

  1.妄語酗酒四眾自讚毀他瞋心不受謗三寶大乘戒過患大乘菩薩構成波羅夷

  2.四十八相對四十八內容包括不敬師友飲酒食肉四十八

  菩薩戒四十八戒相但是根本精神發菩提心菩提心戒體倘若菩提心違反菩薩根本精神

  此外,「三聚淨戒具有積極力量小乘有罪積極修善無罪菩薩戒」,積極行善」。再者小乘戒意業有罪但是菩薩戒惡念一生即是犯罪因而嚴格六根成為菩薩心地」。

  儘管戒法大小乘但是在行大小二乘互相成就不能分開小乘戒大乘戒基石大乘戒一切小乘戒小乘戒是以自修自度涅槃解脫為主大乘戒則是慈悲入世利眾生目標因此大乘菩薩道攝受眾生六道修德三根

引用文章註明出處網站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