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istic Buddhism Selected Letters 《人間佛教書信選》
Buddha's Light Newsletter - Recieved Wisdom 佛光世紀的來臨 接受的智慧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傳燈學院 接受的智慧去包容、去接受世間的種種。如此,地球宇宙才是我們的,
有一顆接受的心,才能感受處處是莊嚴的極樂勝境。
各位仁者:
當初我雖然在封閉的叢林裡成長,但我一向主張擴大思想學習,雖然我是受專制打罵的教育,但我一向主張「以慈悲代替責罵,以鼓勵代替懲罰。」不過,有一些時候,「當頭棒喝」確實也能驚醒夢中人。所謂「菩薩低眉,金剛怒目,皆是慈悲。」只是現代的人能熬得千錘百鍊,受得起楗槌,這樣大根性的人太少了。我希望能做一個善教之師,而你們也能做一個善受教之徒。現在我將佛光山弟子的一些缺點提出來,寄望大家能改進。
一、 對世事不肯全然了解
佛光山的大家本位主義太強烈,常以個人為中心,不肯對自身以外的事物花時間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佛教的團體有多少?社會大眾政治經濟是什麼情況?我們明白嗎?譬如在本山剛剛才舉辦完畢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暨世界佛教徒青年會,與我們何其遙遠!我們對大會進行的內容了解幾分?有時對大家說明佛光山海內外各別分院的創建工程、金玉佛樓的設備情況,又有幾個人關心?大家不肯全然了解,毛病就出在不認為每一事物與我有密切的相關,不認為世界萬象都是我的。
我提倡大家做個地球人,我自己走到任何一個國家,對那個國家、種族,都充滿了歡喜心。我從印尼、馬來西亞,到了美國、澳洲、歐洲、南美洲……所到之處,我總是覺得每個國家都是淨土,都是想讓人終身定居的樂園。我看到每一種民族,都有他們的特質:黃種人讓人有親切感;白種人有高貴感;紅種人使人有稀有感;黑種人皮膚烏黑得發亮,有些黑人美麗極了!我對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人種,所有的事情,都喜歡全然去了解,全然去接受,所以,我看到的自然都是美好的、光明的。有些人移民到美國,卻經常罵:「這個死美國!」想想,我們所為何來?我們要建設人間淨土,實踐生活佛教,便必須全然去了解、去包容、去接受世間的種種。如此,地球宇宙才是我們的,清淨莊嚴的佛國也才得於現前。
二、 對去從不知時空關係
生活是由時間、空間和人間組合而成的,不懂得掌握時空人我關係,便是不懂得生活,不懂得因緣,不懂得佛法。開會遲到,不能守時;排班散漫,不知自己的位子;法會典禮,不知要做什麼;活動行止,不知完整的程序;甚至當引禮的人,常常擋住信徒的去路,選擇廁所旁邊來教授儀禮。總之,因為不知時空關係,便使自己跌入生活的茫然與錯誤中,渾渾噩噩過日子,任憑時間分分秒秒的流逝,豈不可惜!讓一場又一場生活的法會空過,豈不可歎!每一個人應當培養「通身是眼」,掌握時空人我關係於方寸之間,使緣起法靈巧的智慧自然湧現,讓事事物物能星羅旗布,中規中矩,依序而行。
三、 對自己不能主動向前
這一次第十八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大會的主題是:「互助、融和、發展」。佛光山的大家在思想精神上樂意互助、融和、發展嗎?在弘法利生的作務上喜歡互助、融和、發展嗎?在知識技能上願意互助、融和、發展嗎?在人我關係前途上肯得互助、融和、發展嗎?古德說:「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身度此身?」如此珍貴的生命,我們怎能不主動積極,為國家、為社會、為佛教、為大眾而有一番作為呢?我們凡事要養成一種主動向前的性格。在山上看到信徒了,要主動向前去接待、去招呼;一項活動在進行,要主動向去了解、去協助;一個人有困難了,要主動向前去幫忙、去分擔;要主動向前去關心社會所發生的事、佛教現況與未來的發展。總說一句,善意的「雞婆」,總比一生繳白卷來得好。況且主動向前,本來就是學佛的人應該具備的德性,所謂:「不請之友是菩薩道」啊!
四、 對人間不覺息息相關
我與常住、我與同參、我與別分院、我與佛教,乃至我與世界,我們能體會出是同體共生,與我有著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關係嗎?如果我們自己放棄這些珍貴的關係,我們還剩下什麼呢?佛陀所覺悟的真理,就是緣起。所有的一切沒有不是緣起的;從一朵小花看萬千生命,從一粒砂石看無邊法界。我們要「心包太虛,心包萬有」,認為宇宙事事物物無不是與我息息相關,日月星辰統統供我欣賞,樹木花草供我觀看,山河大地供我行走,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富有,才能偉大,才能快樂。我常說:「我比王永慶先生富有;他雖擁有幾萬億的台塑集團,但我擁有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因為我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與我息息相關,例如王永慶的塑膠製品,供我使用。我不但不會去排斥、看輕、放棄任何事物,尚且更加想辦法去了解、去接受、去欣賞他們,所以我便能享受宇宙,擁有法喜禪悅。
你們跟隨我出家學道,現在我把我的心法傳授給你們,希望你們了解我的苦心,有所受用。
星雲
佛光紀元二十六年
十一月廿日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