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Humanistic Buddhism Series 3 - Buddhism and Life 《人間佛教系列3-佛教與生活》

Life and Morality 生活與道德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生活道德

  一個偉大與否不在權勢地位高低不在錢財多少在於人格道德有無宋朝明教契嵩禪師曾經譬喻我們觀念帝王崇高偉大享受不盡榮華富貴掌握無上權勢威力千萬羨慕不易高位但是有權無道有錢無道享受一時無法千古甚至遺臭萬年高風亮節道德人生珍貴財寶以下分成幾點說明生活道德關係

道德非道

  什麼道德什麼是非道德凡是心動別人有所侵犯甚至危害社會公安就是不道德相反社會大眾有利就是道德道德非道有時容易劃分有時給予明確分別如下幾個問題

  (安樂死道德

  一個重病藥石奄奄一息能不給予免受病苦折磨安樂佛教對於安樂死抱持什麼樣看法事實上一個即使重病彌留時候能不再生斷言曾經居士非常熱心電台布教並且經常往來監獄囹圄犯人說法一天不慎一跤腦震盪三軍醫院醫生宣布甚至太平間認為不久人世但是後來居然過來生死實在定論

  佛教有種法門方便一切法門方便如果不能大悲心相應魔法因此佛法慈悲根本對於安樂死」,佛教不絕否定不斷肯定對於一個生命我們應該本著愛心慈悲心健康存在萬一不得已安樂死」,如果確認出於慈悲心不忍病人受苦沒有什麼不對重要關鍵在於是否慈悲心出發點

  (濟貧道德

  「濟貧道德還是非道有人稱讚這種行為俠義作風喝采但是佛法來看仍然究竟貧窮雖然救濟侵犯富有人家凡是足以構成傷害是非道德真正道德損害任何人們可以得到利益

  (殺人道德

  如果一個能夠多人道德還是非道?《大寶積經這樣記載佛陀因地修行時候為了五百個人一個這樣作法合乎道德佛陀正是這種地獄地獄悲心殺一救百所以大乘戒律讚歎行為我們修行菩薩道除了動機純正抱持大慈悲之外具備心甘情願接受因果制裁膽識因為有所造作報應日本井上禪師奸臣萬民除了山本禪師:「多生。」意思一個因此許多佛法

  佛教是非重視生命宗教不殺生佛教徒戒律尤其小乘佛教嚴守殺生不道德行為但是如果本著大慈悲救世殺生大乘戒律開放譬如護衛自己國家人民一旦戰爭爆發佛教徒可以殺害敵人如果真正本著出於水火殺一救百願心並且甘願承擔因果責任大乘戒律讚美這種行徑

  (自殺行為道德

  自殺行為合乎道德或者不道德有些人自己沒意思自我了斷以為自殺不會傷害別人他人沒有什麼關係無關道德不道德然而佛教立場自殺仍然殺生不道德佛法允許自殺行為事實上一個生命並不個人所屬血肉最初父母結合生養社會接受種種所需得以茁壯成長生命完成社會成就社會大眾就要回報社會大眾一個有權使自己這個生命幸福有意義但是沒有權利毀滅任何生命

  (仁義犧牲道德

  一般英雄豪傑成仁」、「捨生取義壯舉合乎道德還是不合道德如果成仁取義濟世犧牲自己成全大眾道德昇華值得讚美孔子:「。」生命意義在於道德完成聽到一句半偈人生真理可以捨棄生命何況躬身實踐完成無怪乎聖賢不惜犧牲生命甘之如飴佛陀因地修行捨身救護生靈記載經典到處可見這種舉止正是大悲心具體表現至善美的道德昇華

  (殺生道德

  有些開藥商人:「我們出售消除蟑螂害蟲或者捕殺老鼠器具有罪?」農夫:「我們種田水果為了收成噴灑農藥殺害有罪?」根據佛法驅除蚊蟲並不嚴重問題因為佛法不殺生主要對象殺人佛法允許如果為了去除蟲害當然預防殺害要好以人為本佛法為了生存農藥並不罪惡即使戒律比丘佛法上來惡作」。「惡作行為可以懺悔力量加以不如殺人那樣不通懺悔

  事實上我們平時有意無意生靈更多譬如腳下爬行螻蟻不知多少這種無意中殺害生靈行為縱使有罪輕微有些甚至無罪主要不能瞋心殺生瞋心故意殺生地獄受苦佛教重視動機存心由此可見一斑我們不要佛法規範視為畏途認為束縛我們自由行繩索以為佛法戒律要求難以其實佛法戒律寬容自由精神只有侵犯他人自由情況才能享受自由

  關於什麼道德什麼不是道德問題主要關鍵在於我們一念如果心裡一念慈悲預防出發點不是存心殺害如此縱使構成殺害行為罪業也是輕微合乎道德相反如果出於惡心瞋心蓄意殺害就是不合道德即使尚未殺害心動當時就是不道德。〈尚書大禹謨:「道心人心。」我們謹慎守護我們使心動合乎道德準則

世間道德生活

  我們日常生活哪些道德生活

  (感情生活道德

  佛教稱人有情眾生」,情愛生活意思感情動物感情生活人人必須離開不了那麼一個感情生活應該有些什麼道德對於感情生活應該如何處理

  一般而言我們親近自己感情而且自己別人所以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儒家觀念親疏尊敬自己長輩及於他人長輩體恤自己幼小他人幼小自己父母妻子兒女進而親戚朋友自己血緣至親推廣自己有關有道愛心擴大甚而親疏差別這就一體胸襟也就是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心懷

  佛陀同時代提婆達多佛陀弟子佛陀堂兄弟後來不軌背叛佛陀陷害佛陀有時去行佛陀有時驅遣佛陀甚至令人埋伏佛陀經過路上巨石企圖佛陀壓死一次又一次狠毒務必佛陀死地罷休雖然如此但是佛陀一點不計甚至告誡弟子:「你們尊敬提婆達多善知識我們堅強我們發揚佛道我們推展佛法逆增上緣。」

  沒有黑暗不出光明可貴沒有罪惡不出善美的價值沒有作惡多端不出好人值得尊敬沒有非道行為不出道德崇高有道不僅親近甚至陷害一樣愛護

  佛陀感情慈悲推廣仇敵佛陀感情無私慈悲我們佛陀弟子感情昇華淨化擴大使我們感情生活合乎道德黃河氾濫情欲疏導控制最好

  (倫理生活道德

  佛教不僅重視感情宗教也是非常重視倫理關係宗教佛陀成道之後沒有幾年父親淨飯王去世王子商量淨飯王出殯時候大家擔負棺木佛陀知道了大家:「參加為人心意。」第二天佛陀王子一齊棺柩出殯佛教重視慎終追遠佛陀以身作則留給我們可貴典範

  佛陀自幼失怙姨母大愛道夫人撫養長大佛陀成道以後大愛道要求跟隨佛陀出家當時印度最初僧團沒有佛陀主張婦女出家學道但是對方姨母撫養自己成長長輩佛陀為了尊重倫理因此方便法門允許大愛道削髮出家報答哺乳

  唐朝明禪俗姓為了奉養高齡老母編織微薄金錢以為孝養所需人們尊敬因此蒲鞋」。南北朝時代北齊禪師經常肩挑扁擔一頭行動不便老母一頭經書到處講經說法人們因為恭敬尊重母親幫忙禪師老母總是婉拒:「母親不是你們母親母親不論如廁吃飯應該身為人子親自侍候。」由此可見佛教非常注重父母回報

  跟隨出家學道弟子他們父母到了佛光山,總是竭盡熱誠招待他們弟子:「師父事情我們父母我們自己招呼勞動!」總是回答:「不要緊離開父母師父孑然一身到了台灣我有你們父母等於父母一點照顧心意。」

  佛教並不不要父母不重人間倫理關係而是孝順自己父母孝順眾生父母從今父母推及過去多生父母以上可知佛教世間倫理道德重視並且重視層面更深不同孝順方法方向不一樣而已

  (政治生活道德

  佛教徒應該關心國家政治佛教徒不分在家出家沒有離開自己國家人人對於國家政治應該關心我們早課唱誦鞏固治道佛日增輝法輪常轉」,意思希望國家佛法興隆初一十五寶鼎讚〉:「世界和平地久天長。」說明佛教徒關心國家乃至世界前途祝禱整個世界和平綿長

  我們教主佛陀關心政治有一次摩羯陀國阿闍世王越祇國有糾紛準備發動戰爭於是派遣大臣雨舍拜訪越祇回來佛陀打探敵情雨舍到了佛陀精舍佛陀知道來意故意不正回答佛陀:「阿難交談。」佛陀轉身隨侍在身阿難:「阿難我們越祇回來覺得越祇政治非常民主自由?」

  「佛陀越祇政治非常自由民主。」

  「他們教育普及?」

  「教育非常普及。」

  「越祇人民遵守法律社會講求人們具有宗教信仰相信因果他們民風敦厚事業貢獻熱忱?」

  阿難尊者對於佛陀詢問一一肯定答覆」,佛陀於是慈悲嚴肅:「假如一個國家具有自由民主政治民風信仰宗教因果這個國家必定富強外國侵略不會勝利。」

  雨舍大臣佛陀含蓄開示之後:「佛陀慚愧侵略戰爭不會勝利懂得。」

  (經濟生活道德

  佛陀我們揭示一切實相告訴我們解決痛苦根本方法佛教並不我們吃苦宗教佛教指示我們如何追求究竟常樂宗教有人以為佛教反對享樂大家不好穿穿不好完全不重經濟問題信仰佛教社會文明不能進步

  其實完全誤解佛教佛教的確呵斥物欲反對過分物質享受過分沉淪物欲大海無法自拔佛教並不漠視物質生活相反佛教非常重視經濟物質生活例如佛經描寫極樂世界殊勝就是一個例子

  佛教中有一些實踐苦行希望藉著淡薄物欲磨鍊自己意志我們完全否定價值但是普通社會適度擁有物質文明享受合乎道德佛教雖然否定經濟生活適度但是對於非法取得財寶不贊成舉凡違背國法販賣毒品轉賣人口職業或者違反佛法不當工作屠宰酒家賭場禁止也就是佛教不妄語不飲酒不邪淫根本大戒職業佛教允許佛教反對貪污舞弊經濟犯罪允許詐欺背信行為

  除了上述佛經記載不當不可以苟得所謂竊取抵賴吞沒寄存欺罔便借勢苟得非法經營事業譬如偷盜走私倒會囤積挪用公款等等是非行為有道非法求得錢財雖然眼前得到來世加倍受苦償還不如法財寶不清罪惡苦因不是即使如法求得錢財有價值有意義地方有錢福德因緣所致懂得合乎道德需要高度智慧

  (信仰生活道德

  起信容易令人聯想神道教拜拜甚至有人誤解佛教也是問卜拜拜宗教其實佛教關心生命本源宗教有別一般宗教綜觀台灣目前社會大眾庇佑賜福信佛道理奉行他們認知佛菩薩不如神明關係來得密切神廟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信眾雙膝城隍老爺媽祖喃喃祈求

  「神明保佑升官發財愛國獎券。」

  「媽祖保佑兒子考上大學女兒一個理想丈夫。」

  神明是否靈驗不管總之如此心裡感到一切滿意裊裊升騰煙霧似乎神明頻頻他們微笑點頭可是信佛佛陀告訴大眾你們自己幸福歡喜布施你們要有地獄地獄氣度犧牲自己成就別人兩者比較之下有的人心信佛一切不是什麼失去什麼沒有得到神會黃金功名利祿算了還是信仰神明

  一個不肖子孫父母要求真正孝順子女奉獻父母宗教信徒也是一樣出息信徒奉獻宗教眾生不為自己什麼沒有辦法信徒宗教企求什麼無所得事實上,「有心無心插柳成蔭」。將來所得更多,《金剛經不是指示我們無相布施功德

  一個自己一切交託神明控制裁決實在愚痴可憐信仰宗教應該尋求心靈自由不是增添桎梏束縛佛教自力宗教幸福快樂可以自己雙手創造

佛教道德生活

  佛教有些什麼道德生活分成下列數點說明

  (隨喜道德生活

  佛教講求布施布施許多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布施不一定施捨錢財如果一定施捨錢財不可那麼沒有不能信仰佛教施捨金錢布施固然一種難得善行但是能行法布施或者無畏布施更為可貴

  普賢菩薩大願隨喜功德」,佛教不僅講求布施注重隨喜隨喜布施功德甚至有錢人捐獻財寶功德不可什麼隨喜功德布施隨喜快樂隨時隨地布施他人譬如早晨起床遇到一聲:「!」「你好!」這就隨喜布施見到一個善意微笑也是一種隨喜布施

  隨喜道德日常生活中都隨時隨地實踐譬如點頭招呼舉手之勞服務恰到好處讚美真誠關心隨喜道德生活我們珍餚美味朋友覺得食品味道芬芳我們聽到金玉良言轉告朋友一起分享感到人生境界寬廣佛法法味珠璣布施自己朋友甚至一切眾生我們生命美化生活充實有意義

  (慈悲道德生活

  佛教教主佛陀一個偉大聖人偉大不是高高在上偉大偉大慈悲自然流露弟子眼睛失明穿縫衣佛陀看到告訴失明比丘:「穿!」並且一線弟子衣服有病比丘佛陀知道了親自比丘佛陀並且時常服侍重病弟子甚至污穢糞尿膿血毫不嫌惡親自加以清理偉大的佛陀慈悲彷彿和風不分貴賤高下普及一切慈悲就是佛法佛陀躬親實踐我們最好啟示典範

  唐朝智舜禪師在外行腳參禪一天山林禪師忽然遇見一個獵人打中野雞野雞重傷禪師禪師衣袖掩護虎口逃生生命不久獵人禪師野雞,「野雞還給!」

  「也是生命放過!」禪師耐性無限慈悲開導獵人

  「知道野雞可以下酒菜?」

  獵人一直禪師糾纏禪師沒辦法拿起行腳隨身攜帶刀子自己耳朵下來送給貪婪獵人說道:「耳朵不夠野雞重量下酒菜。」

  為了救護生靈不惜割捨自己身體這種眾生離苦不為自己安樂德行正是慈悲具體表現

  佛陀弟子迦旃延印度邊疆地區弘法經過非常想念佛陀徒弟拜望佛陀到了佛陀那裡佛陀親切招呼並且吩咐弟子:「房間加一棉被一半今晚在一起。」

  佛陀那麼偉大一個小小須要佛陀那麼心思照顧佛陀慈悲春暉細微溫暖親切對待不僅招呼並且安慰蠻荒弘法弟子迦旃延知道雖然邊地但是弟子到了這裡彷彿看到一樣重視熱忱佛陀這樣不僅歡喜迦旃延覺得無比欣慰

  佛陀就是這麼慈悲具有人情味聖者阿含經記載許多佛陀慈悲事例佛法根本精神在於慈悲一切菩薩發心大悲一切眾生苦難願意承受古人不忍就是慈悲我們應該慈悲道德生活之中努力實踐

  (慚愧道德生活

  慚愧力量非常慚愧就是對於自己不好行為心念感覺羞恥知道懺悔改正。《佛遺教經:「莊嚴最為第一。」雖然過錯如果知道羞恥穿上慚愧衣服過去瑕疵仍然可以去除顯得無比莊嚴古人:「聖賢莫大!」就是強調改過可貴

  南傳大藏經中的那先比丘經記載比丘彌蘭陀王談到慚愧的話比丘:「一個在家居士已經阿羅漢對於凡夫出家比丘要不禮拜?」

  「應該禮拜。」比丘肯定回答

  彌蘭陀王覺得奇怪問道:「為什麼?」

  「雖然證果比丘但是慚愧慚愧激發努力修行不敢放逸。」

  平時我們看到一個在家信徒認為沒有關係有人甚至認為理所當然大快朵頤但是一個出家人如果一定不敢明目張膽偷偷並且覺得不好意思。」

  在家人喝酒大大方方甚至猜拳喝采高聲:「!」但是一個出家人如果偷偷喝酒絕對不敢公然:「!」因為慚愧這個慚愧好比推動前進海水將來進趨佛道根本力量

  比丘接著告訴彌蘭陀王:「沒有證果比丘可以穿袈裟弟子剃度傳戒使佛法但是在家弟子即使無法具有如此力量。」因此不要輕視一個犯戒出家人只要慚愧知道懺悔去除白布一點污穢可以用水乾淨我們不要看到白布小斑點大驚小怪指責比起家裡骯髒抹布小小污點什麼古人:「君子月蝕人人皆知。」因為白布潔白不淨人人比起找不到一點點潔淨抹布有機還給本來清淨面目

  印光大師自稱慚愧」,我們應該常常慚愧想到佛法沒有興隆眾生沒有得度勤奮不懈想到事業未成我們謙虛我們人格崇高身為佛教徒如果慚愧佛教怎麼有辦法普及因為慚愧救國佛教原動力

  (因果道德生活

  佛教講求因果報應宗教因果簡單了解就是什麼收成什麼也就是俗語:「。」因果時間三世因果日常生活經濟身體信仰等等他們因果律存在譬如肚子餓吃飯肚子就是一個勤勉不懈工作因此努力工作賺錢就是

  胡適先生一句話:「怎麼收穫怎麼。」因果並不宿命論宿命論認為一切得失成敗命運掌握努力沒有因果觀念,所有果報不管善惡自己造作出來幸福悲慘選擇主權不在而是自己一切結果自己行為決定

  過去不幸可以不斷努力使轉變幸福因果肯定努力上進修行充滿樂觀進取道理佛教:「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只是時辰未到。」我們堅信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慎行守身不要惡果因果一定報應只是時間快慢有別有的現世有的來世有的多生多劫

  我們日常生活如何配合因果道德生活一個小孩朋友發生摩擦山谷發洩內心忿悶幽深:「!」幽谷突然傳來……」回響久久不絕

  小孩子沮喪回到家裡傷心母親哭訴:「世間所有。」

  母親原委於是孩子到了依舊寧靜無聲山谷,「孩子現在山谷:『我愛!』」

  小孩子照著母親的話立刻山谷四面八方傳來我愛聲音

  故事告訴我們愛才贏得對待恨意只有加深

  一個長得相貌端正忍辱修持世間難看臉孔忿怒時常保持心平氣和自然顯現相貌貧窮因為慳貪不知施捨慳吝不能結緣失去許多助緣自然貧窮名位恭敬獲得下賤憍慢瘖啞謗佛惡果不信四諦長壽因為懂得慈悲短命起因殺生破戒報應……因果道德生活一個對於自己所作所為無法逃避責任我們應該因果觀念牢記心裡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合乎佛法準則

  (戒律道德生活

  戒律佛陀為了調伏弟子身心制定種種規矩好比學生遵守校規軍人服從紀律國民奉行法律一樣做為佛陀弟子不論在家出家除了皈依三寶受持佛陀制定戒律能夠如此三業自然不會差錯

  有人或許認為戒律束縛行動自由枷鎖何必自找麻煩受戒拘束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夠遵守戒律確實不違反而能夠得到自由──解脫譬如我們開車遵守交通規則紅燈橫衝直撞車輛一定可以平平安安駕駛同樣如果我們遵循戒律交通規則人生旅途絕對不會發生車禍絕對不會紅燈

  戒律之間相處潤滑劑,「有種條文差別但是根本精神侵犯他人我們侵犯他人他人自然不會傷害我們樹敵善友起事自然能夠左右逢源亨通因此守戒並不自縛手腳而是開拓寬廣道路尤其一切行止中規中矩合乎戒律心安理得最為珍貴難得

  惡口犀利刀劍貪欲激烈毒藥瞋恨可怕火焰愚痴漫長黑夜煩惱無底深坑對於這些無明煩惱種種罪障我們戒律慚愧盔甲對治才能得到世間光亮明燈──智慧

  佛陀在華曾經:「無上菩提應當一心淨戒具足淨戒一切如來讚歎。」

  :「最勝苦厄父母生死無涯業海船筏。」

  戒律並非只有學佛必須受持人類應該共同遵守牢獄中的囚犯多半五戒古今中外各個國家安定社會綱紀人倫立法條目超越五戒範疇中國儒家五常──就是佛教所謂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儒家五常律己佛教五戒自利而言受持五戒入道正因精進不懈功德最後得證聖果利他而言五戒淨化人心良藥受持得益萬人受持萬人得益全世界人類共同受持大同世界指日可待

  (信忍道德生活

  這麼記載

  宋朝大師得法禪門宗風崇寧年中大觀年中遷移天寧寺一日皇上遣使紫衣禪師大師不受皇上開封府至大表達朝廷褒獎大師領受因此觸怒皇上交州收押知道大師仁厚忠誠悄聲問道

  「大師身體虛弱容貌憔悴是否生病?」

  「沒有。」大師回答

  「如果生病免於法律懲罰。」誠懇開脫

  大師厲聲:「免於懲罰詐病?」

  無奈大師流涕不已

  大師德行崇高操守嚴謹皇上不受懲罰忍辱這種由於信仰產生忍耐功夫後人楷模

  佛陀住世時候比丘一天乞食一家珠寶門口珠寶國王穿見到比丘前來乞食立刻不料珠子地下下去珠寶出來發現珠子不見了以為比丘竊取便竹杖鞭打比丘比丘說出詳情直至身上血流引頸珠寶盛怒之際打死這時比丘說出珠子吞食珠寶比丘懺悔為何不事說明原委比丘說道

  「說出珠子難保現在打死說出真相。」

  珠寶慚愧自己魯莽向著比丘拜謝不已

  為了畜生甘願忍受皮肉鞭打比丘忍辱德行非一常人所能信仰力量驅使我們身為佛教徒應該處處利人前提國家社會佛教群眾信仰力量忍耐犧牲小我義不容辭我們日常生活信心堅定自然忍耐力量增強唯有此道生活我們人格才能昇華生命光輝

如何實踐佛教道德生活

  了解世間佛教各種道德生活其次說明如何實踐佛教道德生活

  (實踐八正道道德生活

  所謂正道中道屬於聖者又名聖道中道佛陀明示重要顯著道行品目佛陀轉法輪八正道入涅槃增廣三十七覺支八正道

  1.正見正當見解正解佛法遠離唯物妄見

  2.正思正當思惟遠離貪欲真理智慧思索

  3.正語正當語言遠離虛言誹謗妄語戲論非禮

  4.正業正當工作遵守國家法律持律犯法事物實行高尚善良生活

  5.正命正當生活合理經濟內心道德倫理觀念謀求正當職業維持生命

  6.正念正當憶念正心誠意遠離妄想顛倒正念

  7.正精進正當努力正理方向努力前進戒定慧三學

  8.正定正當禪定真智無漏清淨禪定身心一境消除一切雜亂養成圓滿人格

  八正道歸納戒定慧三學正語正業正命戒學正念正定定學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慧學中國正定)、正念)、正語正業正命)、正念正語修法是以八正道實踐規範原則發展出來

  佛教正道」,不是理論了解必須實際生活實修正見見解知見學說意義說明佛陀根本思想作為自己本身思想實踐修行當初不能即時成功最少必須絕對信仰當作目的活動

  正思惟佛陀思想當作自己思想思惟並且反覆熟慮自省觀察正語正業則是正見目的活動過程言語正見身體起居動作正見如此正思正語正業即為一般所謂三業清淨

  正命生活在生中統三業生活一切正見吻合正精進精進努力策勵意思命中存在正念專念集注而且表示正精進正見現前正定一般義譯三昧表示一境正定就是古德注釋正見乃至正念當作正定助緣資具顯示正定目的傾向同時正智正解正定之後表示正定一種手段方法不是目的

  八正道學說沒有包含任何或者神祕要素完全日常生活指導充分包含信仰道德要素指示人類生活應該遵守準則漸次實踐解脫無明煩惱獲得清淨愉快生活這就佛教真正道德生活

  (實踐六度道德生活

  一般不了解佛教以為佛教應該放棄人世妻子兒女遠離功名財富拋棄三界牢獄生死冤家一切沒有使留戀價值必須惟恐不及其實這些佛教誤解學佛無論對於國家人類對於生命財物理智工夫正確認識不必過份熱愛不要過份冷淡因為過份熱愛便不免世間情感左右相反過份冷淡便不免孤獨消沉出世

  真正大乘佛教道德生活中道生活所謂佛法在世離世間」。一個信仰佛教應該正確認識世間日常生活佛教思想佛教道德基準即是六度道德生活。「六度菩薩乘出世善法但是菩薩乃是大心眾生出世高深修養入世利生事業六度為人善法亦即佛教道德生活規範

  何謂六度

  1.布施不但自度慳貪令人受惠受益

  2.修持戒行不但他人

  3.忍辱不但瞋恚瞋恚傷害他人

  4.精進不但不懈怠不懈怠

  5.修禪定不但散亂散亂

  6.智慧不但愚痴邪見愚痴邪見

  一個佛教徒日常生活六度六度作為自己道德生活準繩六度深入社會大眾六度即為人生最高善行

  六度持戒禪定智慧所謂戒定慧三學可以對治貪瞋癡三毒克制人類自私念頭持戒不會自私不會自私貪念不會生起禪定不會損人不會損人瞋恚不會生起修慧不會無明不會無明愚痴不會存在貪瞋癡布施仁慈悲心生起忍辱堅毅精神具備精進勇猛力量充實一切所謂菩薩自利利他自覺大乘佛法道德基礎

  明瞭佛教道德看法之後重要這些觀念建立自己思想生活實踐如此我們家庭人際關係事業生活各方才能真正有所助益究竟圓滿境地

  西元一九八十十七國父紀念館

引用文章註明出處網站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