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89/7-1991/4) 《星雲日記(1989/7~1991/4)》
Hsing Yun Diary 4 - Detached from Everthing 星雲日記4~凡事超然 凡事超然(1990/4/1~4/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4~凡事超然 ■凡事超然(1990/4/1~4/15)在失意時泰然,得意時淡然,
有事時斬然,無事時澄然,
處人時藹然,
能如此則凡事就超然了。
菁華語錄
◎要虛心求教,自己的毛病要有人點破,才會進步。
◎在失意時泰然,得意時淡然,有事時斬然,無事時澄然,處人時藹然,能如此則凡事就超然了。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小圈圈,要擴大,要增廣。
◎在工作上,別忽略了因緣的存在,一個人的順境和成就是各有因緣,莫羡人!故「不要比較」,在生活中
才會安然自在。
◎佛法說「苦」,目的是要眾生「離苦得樂」;說「空」是要人建立「妙有」;說「無常」是要我們
「進步並掌握自我改善的因緣。」
◎愛的淨化便是慈悲;愛的提升便是智慧。
◎素食除了對人體健康、衛生外,並能長養慈悲心、忍辱的性格及耐力的持續。世界上任何事業的成功,
「耐力」是其必備條件。
◎不要停頓在自我見聞的分別裏,在不平中能心平,在不滿中能自滿,凡事舉一反三,思前顧後,擴大心胸,
增加悟性,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主管對屬下知人之先,自己要先深入事物的本末、判斷優劣真偽,才懂得教導部屬。處事則要公平、合理,
才能服人。
◎「般若」是眾生的本來面目,是一種能透徹宇宙真相的智慧,般若又有知苦滅苦觀空自在的功用。無般若的
生活如盲者摸象,易為苦樂所動搖。
四月 一日 星期日
永嘉、永俊、滿瑜、滿徹等尚未出家時,與他們同是台北普門寺女青年會的許清琿、莊秋綺小姐昨晚回山,將參加今天起本山所舉辦的「大專學生八關齋戒會」。目前她們和黃金寶小姐等分別服務於台北各公司,平時除上班外,便參與普門寺的佛學講座、青年會、義診......等活動,熱心、能幹,又頗具道心。上午十時,特找她們來講話,聽取多年來的學佛心得。
對目前佛教界僧團與在家教團之「職」「責」,混淆不清,讓一些有心學佛者,有無所適從之嘆!佛光山因鑑於此,故積極在推動「佛光人會」的成立。「佛光人會」非佛光山派下的一個單位,而是屬世界性的一個團體,由信徒們自己來成立屬於信眾自己的教團,主動的從事信眾間聯誼、服務、求法、慈善等護法活動,別於僧團以法務、行政、傳教為主的弘法活動。不僅可以彼此發展各自的空間,也團結了佛教的力量。
加入「佛光人會」非一定要佛光山的信徒,只要對佛光山的宗風、佛光山的性格、佛光山的信條認可,即可加入,竭誠希望有此共識的佛光山信徒與非佛光山信徒的佛光之友,都來參與。
每一位學佛者,當他初嘗到佛法的法喜、法樂時,出離心就應運而生,接著面臨的便是親情抉擇的困擾。佛陀當初尚是悉達多太子時,因對生、老、病、死的憂慮,故放棄權勢榮華,終於自己實踐了願望,而為一代教主。遺憾的是中國不少有為的青年,常在「孝順」的教條下,埋沒自己的理想、抱負、創業等機會,而與孝順同腐朽!故「孝」是人子之責,「順」則有斟酌的必要。常聽父母在勸導子女時︰「......這是我為你好......」這「我」為你好的我,是站在父母的立場,是自私的,是佔有的。子女是有思想的個體,祈望天下的父母能尊重其志向、心願,而免於「愛之適以害之」之憾。
在人多口雜的團體中,偶爾我也會聽到︰「師父您欣賞誰,誰就有辦法。」其實在團體中,只有我欣賞你,別人不欣賞,我也沒有辦法。反之,如果你有實力,我不欣賞,大家都欣賞,你就有辦法了。就如《戰國策》上記載,趙太后不忍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但聽了觸讋的勸說,要讓長安君替趙國立功,以便將來能恃功之尊而安於王位,只好忍痛的把他送往齊國。同樣的,在團體中,你要有所貢獻,才會被大家所認定,佛光山是法制的團體,個人的「喜惡」並不重要。
晚,七時三十分,在普賢寺舉行「皈依典禮」,有千人參加,當我為他們說皈依時,有的人淚流滿面,氣氛非常感人!祈願皈依後,大家都能發揮自己的潛在性能,在三寶的依靠下,凡事無所不能。
皈依典禮後,和普賢寺住眾開會,勉大家要有勤勞、忍耐、發心、慈悲、隨緣的情操,在信徒、師兄弟、主管面前樹立自己的形象!要虛心求教,自己的毛病要有人點破,才會進步。要有內涵禁得起大家的評鑑,即使是委屈,也要微笑接受,所謂「逆來順受」者,即順之、受之,因它是成長的階梯。
為了永融的要求,寫幾個字給他做座右銘。看硯台裏那磨勻的墨水,實在捨不得浪費,只好依普賢寺住眾一人一張,連同在普賢寺服務的普賢小姐,前後共寫了二十多張毛筆字,至深夜二時方歇。
晚,安單於普賢寺。
四月 二日 星期一
由教育院舉辦的大專學生八關齋戒會,於昨天報到,分別來自台大、師大、輔大、政大、師範學院......等校的學生,約一百餘人參加。欣見有這麼多青年學子能「為求真理登淨域,為學佛法入寶山」,佛教本來就是屬青年的,佛陀三十多歲時就已證悟,阿難、舍利弗也是青年時就到處弘法,玄奘大師二十六歲即入印求法,六祖惠能大師二十四歲便證悟禪道......其他如妙慧童女說法、龍女成佛、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等,都是今日佛教青年效法的榜樣!
晚,特與學員座談道︰一般人聽到佛教的「戒」,就有恐懼和拘束感,認為一受戒,在生活中,這個不可,那個不行,非常不自由,其實受戒才是自由,犯戒才不自由。我們看那些在牢獄中受刑的人,都是因犯了五戒,才失去自由的。今日社會不安定,解決之方,莫過於受持五戒,能不殺生而放生、不偷盜而布施、不邪淫而有禮、不亂說而誠實、不飲酒而智慧開明!個人如此,家庭如此,則社會國家那有不健全之理?
比五戒更殊勝者,便是八關齋戒,一般的戒法都是要盡形壽終身受持的,唯有八關齋戒受持的時間才一日一夜。是佛陀慈悲為讓在家信徒也能體會出家人的淡泊和清淨的生活而制定的。其戒條除五戒外加上「不睡臥高廣大床」、「不香花鬘塗身」、「不歌舞觀聽」,及「不非時食」。共八戒一齋,故名「八關齋戒」。
其主要精神在於美化自我,不用化妝品來修飾我們的容貌,或物質的享受來提高我們的身分,用內在的慈悲、道德來莊嚴我們的身心。在無求、無欲、無得的生活中,去體會另外一種世界,以出離的心態,找回心靈失落的東西。
常有人說,執台灣工商界牛耳的王永慶先生是最富有的人,但我卻認為我們比王永慶更富有。因王永慶擁有的是幾家塑膠廠及幾千億的財富,而我們學佛的人則擁有三千大千世界,世界都是我們的。更何況外在的財富是有限的,內心的寶藏才是珍貴,從「無」上去體會,實際上得到的會更多。
接著學員紛紛發問--
◎目前台灣社會脫序現象,世界何處最安全?
◎以動物作實驗,在佛門允許嗎?
◎學佛一定要素食嗎?
◎佛教對「安樂死」、「優生保健」之看法?
◎佛教與政治要相融和嗎?......
以學生的身分,站在學佛者的立場,對國家、社會有如此關心的音聲,實是一代可為的青年。願這脫序的社會混亂只是一個過程,國家不該辜負這些赤子之心。
四月 三日 星期二
佛光山文化院視聽中心,最近將我的《星雲禪話》錄製成台語廣播劇,於本月份起,每週一、三、五上午九時在中國廣播公司播出,並成立「無德禪師」專線,為大家解疑釋難,昨天才第一天播出,就紛紛接到好多回響的電話,有的訴說聽後的心得、有的希望每天播出、有的詢問佛學上的問題......「無德禪師」一下子成為山上的熱線。
這一次將《星雲禪話》錄製成廣播劇,都是對配音工作有興趣的徒眾,自己演出、自己錄製的。視聽傳播工具本就是目前社會的教化方式,受歡迎是「應該」的,只是在質上的要求,如演出的技巧、音聲的情感、彼此的配搭要更加強、磨鍊,聽眾如果能因此音聲而法喜,進而得度,也不愧是一種觀「音」法門了。
下午,負責社教處的徒眾,向我報告了從元旦起這三個月來,接待了四十多個團體,近兩千人之多,他們分別是國內︰鹿谷鄉婦女會、國際女青商會、國際獅子會台中分會、青年自強活動訓導暨學生社團工作人員、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中國宗教徒聯誼會、台中縣政府舉辦教師自強愛國活動、基隆市長等考察團......。國外有︰美國北蘭斯高高維中學師生、韓國釜星獅子會、澳大利亞自由黨訪問團等人、馬來西亞《每日新聞》編輯人員、美國眾議會議員、東加王國警察部長等人、新加坡陸軍司令梅德俠之夫人等人、美加州文化教育考察訪問團等人......。
社教處接待外賓、團體,為他們簡介、陪同參觀、座談交誼,乃至於到各別分院巡禮。據徒眾告訴我說,有時一天接待五、六個團體,嘴巴都講酸了。尤其是陪外賓巡山,都會有置身於國外之感......。佛光山本具有大眾化、國際化的性格,希望這份潛能能真正發揮在國際弘法的事業上,而不單只是消極的接待外賓而已!
本山幼教發展中心,為提升幼稚園的教保素質,特將宜蘭慈愛幼稚園、台南慧慈幼稚園、慈航托兒所、普門幼稚園及大慈育幼院等五十餘位教保人員集合,定期舉行「教師聯合講習會」,這次講習會因我在山上,幼教協會會長依來法師特邀請我與老師們座談。
幼教老師與佛光山之關係,實是密不可分。佛光山的創建除十方大眾、心平及慈莊外,基本幹部便是三十幾年前的幼教老師--慈惠、慈容、慈嘉等,沒有這些優秀的幼教老師,佛光山不可能發展這麼快。佛光山最早期到國外留學的也是負責幼教的慈惠、慈容、慈嘉、慈怡等,因他們的深造提升了佛教的文化水準,更由他們的獻身投入,帶動佛光山的各項弘法事業,佛光山與幼教是不可分的!故期勉目前從事幼教教育的老師們要奮發向上,充實自己,放大眼界心胸,多參與佛教教育、慈善、文化等事業。
幼教老師在座談時問我,她們的前途在那裏?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小圈圈,要擴大,要增廣,故︰
一、從幼教中吸取教學經驗,將之運用在未來的事業及相夫教子上。
二、從幼教中,擴大自己心胸,為更多人服務、奉獻,進而從事社會慈善事業。
三、從幼教中,與佛教、佛光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了解後,可加入佛光山的「師姑」行列。
座談中老師們提出的問題很多,如--
◎佛光山對幼稚教育發展中心之近程、中程、遠程計畫如何?
◎對目前社會脫序現象的看法?(這個問題是我接觸到每個階層人士都有的共同心聲。)
◎如何提倡佛法?
◎燒金銀紙真對亡者有益嗎?......
人要將自己動員起來、發揮起來,從幼教工作,進而擴大自己到社教工作,只要有才華、智慧,天下到處都可以任我們自由翱遊!
四月 四日 星期三
這一期的《讀者文摘》一出來,天直法師、依空法師,相繼拿來給我看,原來其中有一篇是報導西來寺的文章,讚譽西來寺是北美最大的寺廟......。看徒眾如此關心海外的別分院,在海外辛苦的徒眾,也應感受到本山大家對他們的支持,畢竟大家都有共同的理想與目標--「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晚,七時三十分,例行召開在本山服務的「員工會議」,因住持心平法師到極樂寺主持法會,臨走前特邀請我代為主持。對這一群與我們吃同一鍋飯、住同一屋簷的員工,雖是外請的,卻有一股自家人的感情。
在開示時,跟員工們提到--
一、在佛法上常云「人生有四苦--生、老、病、死」,但時代的變遷,人生除了此四苦外,在生活上、工作上、相處上,還有一個五苦,那就是「比較苦」。人比人氣死人,在比較、計較上會讓人苦不堪言,人生在世除了生、老、病的肉體之苦外,不要再加上內心的「比較苦」,為待遇的差別,為別人的升等......而心中不平,在佛門工作別忽略了因緣的存在,一個人的順境和成就是各有因緣,莫羡人!故「不要比較」,在生活中才會安然自在。
二、佛法講五戒--戒殺、盜、淫、妄、酒外,依目前的社會形態,還應有第六戒,那就是「戒懶」。大家不是常說「業精於勤荒於嬉」、「黃金隨潮水流下,也要起早去撈」、「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都在說明勤勞的基本理念,佛光山也就是因為大家的勤勞不懶惰,各單位才能正常作息。
三、菩薩修持法門有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現代的人除修此六度外,更要修第七度,那就是「自度」。人要得度必要靠自己,如果只想靠貴人、朋友、父母、親戚......,不一定可靠,因「靠山會倒,靠人會老」,唯有靠自己才是根本之方,可見「自度」之重要。如何自度?要勤勞、要立德、要講信、要廣結善緣、要有包容的雅量、要有與人為善的心胸......。
服務於育幼院的老師,代學生向我求道,說院童平常白天都上學去,很少有機會看到我,希望我利用星期假日,院童學校放假時,到育幼院給大家看看。心想︰年輕的時候都沒有人要看,一個老和尚又有什麼好看呢?
常住為慰勞員工的辛苦,特備有電視、魔術燈、熱水瓶、電扇......等豐富的獎品給大家摸彩,由我親自為大家抽獎,在此起彼落的歡呼聲中結束今晚的員工會議。
晚上十時左右,接到大姊由香港打來的電話,大姊本擬二月份要陪同母親來台,因簽證問題,沒有成行。今從美國取道香港要回大陸,故特給我電話,希望下半年度母親到台灣時,她也能一起前來。
回到寮房想準備休息,看到書桌上一些未改的文章,只好又提起筆來批改,如果徒眾的文筆較差時,常會叫我改得呵欠連連。想放心的在椅子上打瞌睡,電話又連聲響起,大都是海外的徒眾,或許他們挑這個時間電話費便宜吧!剛興起的睡意,自然的被提「醒」了,一個晚上就在這種循環下度過。我常想,我是個沒有福報睡覺的人。
四月 五日 星期四
應美濃朝元寺住持慧定法師之邀,要我去參觀朝元寺擴建中的工程,故上午特地驅車前往。
慧定法師,是四十年前我任台灣佛教講習會教務主任時的學生,其師祖能淨老和尚七十年前開山時,每天從台南挑著磚頭,爬山涉水的回到美濃來建朝元寺,他的辛苦、毅力與為佛法的弘法心力由此可見一斑,慧定法師承其師志頗具革新與振興佛教的理想。四十年前念佛學院時,我還記得他和其師兄善定都是模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吸收了革新佛教的理念,就回到寺院來改革。如正殿要供奉佛陀,而非多神的擺設;僧眾衣服應莊嚴、整齊,而不應赤腳、木屐......。能淨老和尚因沒有讀過書,故對徒弟教育非常用心,栽培慧定、善定完成日本立正大學的碩士學位,實在是一位慈悲又具遠見的長者。
三十多年前,我也曾預備在朝元寺閉關,後來因要籌辦壽山佛學院,而介紹聖嚴法師前去。朝元寺位於美濃黃蝶翠谷旁,附近又有鍾理和圖書館,風景優美又具文化氣息,以前沒有車子時,常和南亭長老等人以健行方式來此,現在有汽車代步,相對外務也多了,反而少來。
慧定法師的徒弟融文、融慈都是佛光山佛學院的學生,融文於一九八一年畢業時,我特寫了「融文是為真佛子,學慧能成大丈夫」(學慧為融文的內號)的字句送給他,至今還看他掛在書桌前。
朝元寺原本的新建築有一棟類似佛光山的朝山會館外,新建的二層樓房內有會議廳、交誼廳、會客室、佛教學院、圖書館、學生寮房、康樂室......等設備,可見慧定法師對弘法之遠見,及對僧伽教育之用心。
中午在朝元寺用餐,對西來寺弘法之現狀,慧定法師也很關心,面邀其組團至西來寺參觀。
晚,慈容送來一份這個月七日,我要到韓國參加九龍寺落成的行程。聞九龍寺住持頂宇法師,一生只出過三次國,三次都到佛光山邀請我到韓國主持其寺廟的落成,真情可感!
四月 六日 星期五
早上,高雄原祿骨科醫院翁院長(滿方的哥哥),來普賢寺為我看手傷,並說,近來蕭師姑跌斷了腿,惠法師和容法師腳踝扭傷,現在我又弄傷了手,為了自己手腳的靈活,要小心地照顧。我想,是啊!要辦好事情,先要照顧好左右手。
今天《中國時報》刊登「施明德的受訪紀錄」,我覺得他說得有一些道理。他說︰「事實上,囚禁只是一種失去空間換來時間的生活狀態。雖然,囚犯的空間是褊促的,卻能擁有更多的時間來思想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政府所囚禁只是我的肉體,而我卻囚禁了政府的良心與尊嚴。......做為一名囚犯,便是收歛自己的欲望與企圖心,不要環境適應自己,應要求自己來適應環境。......」
我想為了世間的和平,為了人道(施明德已在牢獄二十五年,是他半生以上的歲月),我認為政府應該釋放他。
中午,從小港機場搭機來台北,為了晚上榮民總醫院的講演,及明天到韓國參加九龍寺的落成開光典禮。
下午,吳師姑送來一卷錄影帶,說裏面很有佛法,題為「叢林赤子心」。我看了覺得確實是很有佛法,影片描述︰一隻老虎媽媽被獵人殺了,留下四隻幼虎,後來被一隻狗發現了,不但沒有傷害牠們,反而負起保育的責任,當起了虎媽媽。為牠們找食物,找住所,其中為了保護這四隻幼虎的安全,更與狼、獅子、熊、老鷹搏鬥,受傷好多次。想想畜生都如此有恩義,而我們人類反而不懂,忘恩負義,比比皆是,真是阿彌陀佛!
山上的功德主張姚宏影居士,過幾天就七十大壽了,我寫了「人生七十才開始,慈心悲願無了時」的祝賀詞,請依德送去。
晚上,在榮民總醫院講演,講題是「禪師的生活與修持」。會後有人問我對台灣目前的看法,我認為這是一種自然的發展過程,就如同青原禪師所說的,未學佛之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學佛以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悟道之後,又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四月 七日 星期六
早餐時,依德在旁向我報告事情,普門寺旁的國中在演奏音樂,電視在播報新聞,嘴巴又吃飯,眼睛在看報紙,真是要一心數用,不過,我仍是無所用心。
八點出發到桃園機場,因為來得早,巧遇吳新玉居士,一再要我到餐廳喝杯冷飲。我這還是第一次走進機場餐廳,看到好些服務員都面無表情,真替他們感到惋惜,不懂得上最漂亮的妝,講最美好的語言--微笑。希望佛光人要常帶微笑,把歡喜布施給人。
十時我和慧軍進入登機門,下午一點十分抵達漢城,一下飛機,海關有一位官員即刻上前,便一路帶我們出關,沒有任何的查詢。到候機大廳,九龍寺住持頂宇法師,率領百餘位穿著韓國傳統服飾的信徒來迎接,並當眾搭衣頂禮,十分熱忱。來接機的還有在韓國東門大學研究所深造的依恩、李仁玉小姐和她的父母,以及金貞希的母親等百餘人。這次九龍寺的落成對韓國佛教來說,有很深遠的意義。因為九龍寺是曹溪宗靈鷲叢林通度寺在漢城的一座現代化寺院,是韓國佛教走向現代化、社會化、人間化和生活化很重要的第一步。所以我十分樂意的來隨緣隨喜,共襄盛舉,以期韓國的佛教不但有悠久的傳統古風,更有現代化的精神和作法,更能普利眾生,再度成為韓國宗教信仰的主流。
從機場出來,看到沿途景色,使我想起去年大約也是這個時候訪問大陸北京。初春,大地剛剛甦醒,路旁樹木才開始長新葉,但看起來還是乾乾枯枯地。北京今年不知是否依舊?
曹溪宗總務院院長義玄法師,邀請我訪問曹溪寺,並希望我能對韓國佛教未來的發展與中韓兩國佛教的交流、互相來訪,提供意見。曹溪宗是韓國佛教的正統,歷史最悠久,道場最多,有三十餘個本山叢林,本山下又各有數十個下院,是韓國佛教的主流,大部分的出家人和信徒也都屬於此宗。
大約四十分鐘,我們到達曹溪寺。義玄法師帶領各部部長在門口歡迎,隨即便到了貴賓室。義玄法師向我談到幾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一、在今年佛誕節預備在漢江舉行百萬佛教徒的慶祝活動,目前,韓國佛教徒已經向政府爭取到,訂佛誕節為國定節日。不知台灣的佛教徒何時才能團結起來,使政府能重視這台灣最大宗教教徒的權益?
二、下個月,韓國佛教電台要開播,非常為韓國的佛教高興,我一向十分重視各種媒體弘法工作,記得初到台灣,寧可沒飯吃也不做經懺,而要為電台寫廣播稿,為報紙寫文章。希望各國佛教都要多多利用現代科技傳播佛法,不但是電台,甚至電視台、電腦資訊......等等,使佛法深入各個角落階層。
三、曹溪宗總務院預計要建築一棟二十五層的現代大樓,來辦理院務以及推動韓國的佛教。我也妄想在台北市有一棟佛教文化大樓,慚愧,到今天我仍在妄想階段。
四、今年十月將在漢城舉行「世界佛教徒友誼會」,這是去年在西來寺舉行「第十六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時,我幫他們爭取的。因為我想促進總部設在泰國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能扮演融和各種佛教的角色,所以要他們能多和北傳佛教接觸交流。
義玄法師非常希望我對這些計畫能來參加或支持,我一向主張佛法無國界,只要自己能力所及,一定隨緣、隨力、隨喜。
晚上七點,義玄法師代表韓國佛教為我舉行歡迎晚宴,並請了靈鷲叢林通度寺碩果僅存的方丈月下老和尚、住持泰應法師、指直寺方丈綠園法師、曹溪宗議長,及國會議員、政府部長等等約四十人作陪,加上佛光山訪問團六七十人,真是一場盛情的兄弟會。中國和韓國是兄弟之邦,佛光山和通度寺是兄弟寺。在致謝詞時,我並以幽默的口吻對月下老和尚說,中國的月下老人是促成「有情人終成眷屬」,而韓國的月下老人亦為中韓的佛教作「媒」,使得中韓佛教能更密切,也是「有情人(法情)終成眷屬」。
晚宴到了九點十分才結束,花費的時間太多了,能簡單一些最好。
到了門口,又被我們的團員找去照相、講話,到了十一時實在不得不離開,因為接著韓國的佛教新聞社要來訪問。
編輯主任崔貞喜小姐訪問了一個多小時,主要談到有︰
一、對韓國佛教有何看法?我希望以禪為主的韓國佛教能加強現代化、人間化;因為真正的禪是沒有時間性,是最具現代精神的、最有人間性的佛法。我並把台灣佛教的發展經驗提供他們參考︰從寺廟到講堂,從誦經到講演,從梵唄到歌唱,從山林到家庭,從出家到在家,從老年到青年,從自利到利他,從修持到事業......
二、對韓國有人主張回復到原始佛教的看法?其實,又何必讓時光倒流,過去的現在的都有佛陀的精神,例如原始佛教的三法印就是大乘的空,四聖諦就是四弘誓願。佛法應該是超時空的,是遍滿法界,不捨棄一法的。
三、佛光山如何在現代化中不失去傳統?我主張︰教義是傳統的,方法是現代的;思想是出世的,事業是入世的;生活是保守的,弘法是進步的;戒律是原始的,對社會是現代的。佛光山便是秉持這樣的原則去做的。
四、對神道信仰者自稱佛教徒的看法?我認為這些民間信仰就是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