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89/7-1991/4) 《星雲日記(1989/7~1991/4)》
Hsing Yun Diary 10 - Diligently Plowing the Field of the Heart: Turning Points 星雲日記10~勤耕心田 轉捩點(1991/3/1~3/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10~勤耕心田 ■轉捩點(1991/3/1~3/15)有的人為「一句話」積極向上。
努力以赴;
有的人則頹廢消沉,自暴自棄。
在人生道上如何轉一切音聲為陀羅尼。
不僅是一種修持法門。
也是改變一生的轉捩點。
精華語錄
◎「燈」有照明破闇之功,在佛門常將燈喻為智慧。
◎現今教育除了身教、言教外,還必須「心教」。心教必須藉著宗教對心靈淨化的功效,使人人心靈淨化,社會才
會充滿善意的愛及理性的法制……
◎當官者在巨細冗雜的工作中,能以政事為經,以佛法為緯,實具進德修業之功也。
◎「肯定自己」是修行者的一大課題。
◎排斥別人的意見時,千萬記著︰你排斥的只是意見,不是人。
◎學習佛教的隨緣生活,不需要逃避目前的生活環境,要建立現實天堂,在受苦的時候,感到快樂;在委屈的時候,
覺得公平;在忙碌的時候,仍然安閒;在受責的時候,知道慈悲……。要從過去的苦痛中掙扎出來,追尋人生的
目的。
◎人在世間上,最難做到的就是放得下,自己喜愛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愛的也放不下。
◎人生應該追求什麼?
一、人生除了追求諸佛的感應,更應求自己的感應。
二、人生除了追求色身的延長,更應求慧命的永恆。
三、人生除了追求身外的財富,更應求心內的財富。
四、人生除了追求擁有的生活,更應求空無的生活。
◎「出家」的真義,是為了延續真理的傳承不斷,讓人類精神有所寄託,在割愛辭親下,甘於淡泊而奉獻終身,並非人人都做得到。
三月 一日 星期五
中華電視公司今起每星期一至星期五,中午一時三十分至一時三十五分,正式播出「星雲法語」節目。信徒都很興奮地表示,每天又可以定時與我「接心」。一向沒有勇氣親睹自己的音聲、影像,總覺得螢幕上的聲音、樣子都失真,不像我,真是「所言是我者,即非是我,是名為我」。
會見由馬來西亞來台的永護、永松、覺文、覺如、覺幻、覺傳、覺門、滿寬等俗家父母親友約三十人。此行是由傳燈會特別邀請安排的,「林深則鳥棲,水廣則魚游」,看子女能出個好「家」,是為人父母最感欣慰的事。囑永護、永松等,代表常住好好陪父母到各別分院及風景區參觀遊覽。
由中華佛光協會岡山分會主辦,岡山鎮公所、岡山鎮農會、警悟禪寺、龍湖庵、大岡山青商會、明禪寺、超峰禪寺、蓮峰寺協辦的佛學講座,今天起一連三天在岡山鎮中山堂舉行,今晚我的講題是「從人道到佛道」--
我們一天當中在天堂、地獄不知來回多少次,一念善心起即在天堂,一剎惡念生即在地獄,在起心動念中游離於天堂地獄間,如何捨棄惡道而昇華到佛道?必先具足發心、信心、守戒、喜捨、禪定等人天道的條件,而入佛道。人人皆有佛性,故能成佛。什麼是佛道?
「無你無我無對待生死的超越觀是佛道。
看一切眾生如親人般的慈悲觀是佛道。
世界與我都息息相關的緣起觀是佛道。
無私無欲無求無彼此的平等觀是佛道。」
自利利人是佛道,自覺覺人是佛道,尊重別人是佛道,融和大眾是佛道,慈悲喜捨是佛道......
晚間在佛光山參加「萬人元宵上燈法會」的余陳月瑛縣長,於會後專程趕來岡山,講演結束後,特地請縣長致詞,高雄縣政府目前正積極推行「心靈淨化運動」,希望藉宗教的力量淨化自己進而淨化家庭、團體、全民,大家共同來建設守法公義、安和樂利的社會。超峰禪寺住持法智法師也隨緣上台開示。
元宵夜在花燈、煙火的璀璨中,中山堂內千名信眾仍聚精會神在聞法,絲毫不為所動,「精進不懈」本就是佛道。
晚上十一時回到山上,山中沿途仍是人山人海,真是寸步難行,估計今天上山參加元宵節上燈法會的約有十五萬人以上。「燈」有照明破闇之功,在佛門常將燈喻為智慧。《布施經》云︰「布施燃燈者,可得天眼清淨、智慧明了的果報。」祈祝來山賞燈、點燈、上燈的每一個人,都能點亮自我心燈,明澈心靈的智慧。
為確保來山信眾的安全,全山徒眾皆分批巡山,至深夜十二時多才陸續關燈。
三月 二日 星期六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十方諸佛影現中;
我身影現如來前,為求滅障接足禮;
十方如來無窮盡,弟子禮拜亦如是。」
清晨,信眾朝山悠揚的佛號聲,一句一句的在全山迴盪,「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故朝山不愧是增福滅罪的最好修持法門。早在中國西漢時期就有虔誠的佛教徒以一步一拜或三步一拜的朝禮方式,到名山大寺向佛菩薩進香以懺除罪業或還願。佛光山於一九六七年開山不久,每星期都定期由台北組團回山朝山,除各殿堂巡禮外,並安排法師開示、佛門儀規解說等講習,二十多年來,由於各別分院的增設,朝山團回山次數也隨之增多,每月、每星期,定期、不定期的朝山活動,參加的人數少者數百,多者數萬,總不斷在增加中,已成為本山例行活動之一。「以朝聖淨化人心」的宗旨,在信眾心目中早被肯定。
報載︰「李總統將接見二二八死難同胞之家屬代表......」佛法除了有改善社會風氣、淨化心靈的作用外,對解決社會上的尖銳問題,亦有幫助。
晚,七時三十分,在岡山鎮中山堂演講,講題是「從入世到出世」。
佛法分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也就是入世和出世,「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都在說明世間人道未成,怎能完成出世佛道?故唯有能出世的人才能入世--
一、有世間財富也有出世財富。
二、有入世人生也有出世人生。
三、有前面世界也有後面世界。
四、有空無生活也有擁有生活。
因出世、入世皆當下之事。
高雄縣民政局局長潘建成先生,在講座前致詞表示,現今教育除了身教、言教外,還必須「心教」,心教則必須藉著宗教對心靈淨化的功效,使人人心靈淨化,社會才會充滿善意的愛及理性的法制......
立委王志雄先生本身是佛教徒,在忙碌的行程中仍不忘修持,常抽空參加禪七、佛七,今晚他對佛學講座前來聞法的千名信眾允諾,在其任內將極力促成佛教大學的成立。「德不孤,必有鄰」,只要肯發心,龍天護法絕不會辜負你。
因明天早上要到竹南功德主歐金水府上家庭普照,晚,從岡山直接到員林講堂住宿。
凌晨一時三十分到達員林,依輝、永宗、永任、滿照都在等候。一碗清粥、三樣小菜,一份師徒間濃濃的道情,總是最容易叫人忘記疲累。
人與動物最大的不同,是人會微笑,因此有表情是為「人」最大的幸福。所以對徒眾性格的培養,我的要求是將自己的「神」提起來,做個有活力的「神」。
三月 三日 星期日
聽到早餐的打板聲,很自然地就往齋堂走去,可是卻只有我一個人最準時,我已經喝了一碗豆漿了,徒眾才姍姍就位,那股懶散的樣子,忍不住要數落幾句,我很珍惜跟徒眾在一起的時間,可是一看到不如法,就要板起面孔,想想自己最適合的工作還是當糾察。
「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
教人之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
從員林講堂出來,中午十一時抵竹南,到歐金水居士府上,本以為是小型的家庭普照,沒想到歐居士把工廠裏的同事、親戚、朋友、左右鄰居近三百人都請來了,人多屋內坐不下,只好在馬路上搭蓋臨時帳蓬舉行座談會。以座談方式與信眾接觸,由問題的發問中,幫助大家打開心結,這種心意的交流最容易上下打成一片。
新竹無量壽圖書館永祥和苗栗講堂永哲,先後趕來參與,中午承歐居士好意,接受他的供養。
歐金水居士是本山功德主,也是中華佛光協會竹南分會會長。餐後,由永祥、永哲主持,與新竹、苗栗地區佛光協會分會會長座談,推選副會長、祕書、幹部等行政人員,以備工作的推展。
有一位將軍,戰時對其所騎的戰馬十分關愛,榖物、刷洗都親自去餵養,從不假手於人。戰後,他就只用秕糠餵馬,並叫牠拉車運貨,盡做些苦差事,偶爾還會打牠。後來戰事又起,他應召歸隊,將軍馬上就給馬兒裝上戰馬的鞍飾轡頭,自己披上鎧甲,躍上馬鞍,可是那匹馬立刻倒在他的胯下,再也不能負重。
這匹馬好像對將軍說︰「你已經把我從馬變成驢,怎能指望我眨眼之間又從驢變成馬呢?」
人與人相處都希望受到人家的尊重,但見利向前,見過退後,同功專善於己,同過委罪於人,是一般人的處事態度。但身為主管者,則必須要有包容雅量,帶動屬下要愛語、體貼、信賴、教導......,否則世上那來伯樂?那來九方皋?
晚,於福國寺晚餐,即轉往岡山中山堂。「從個人到世界」是今天講座的講題。
不管是男女、老少、賢愚、凡聖,如何讓大家接受,端看其表現如何?不講理、不規矩、不守法、不正派、人緣不好、不受人尊敬......的形象,則不易與人相處,厚道、老實、慈悲、信用、守時、有功德心......是在社會立足之要件。個人有了形象,大眾力量自然會護持,才能推展大乘菩薩的世界觀。
余陳縣長今晚「又」蒞臨中山堂,那種專心聞法做筆記的神情,很多信徒都好感動。當官者在巨細冗雜的工作中,能以政事為經,以佛法為緯,實具進德修業之功也。
三月 四日 星期一
上午,和心平、慧禮、慈惠、依來巡視了即將完工的幼保大樓及員工宿舍。
下午二時,應外交部邀請來台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經濟發展委員會訪問團」,在加州經濟發展委員會主席夏鈴律師的陪同下來訪,同行者有前聯邦眾議員莫里森博士、加州經濟發展委員會副執行長何海量先生、前加州商務運輸暨房屋廳廳長伯恩斯先生、律師事務所的葛史東女士等。
訪問團此行主要是為配合新移民法,爭取工商業者到加州投資而舉辦說明會,內容包括「加州投資環境」、「美國不動產狀況」、「經濟發展及稅務」、「美各學校及現況」......等。讓有心赴美的投資人士,對美國社會、文化、法規、經濟有個初步了解。昨天在台北已舉辦過一場說明會,今晚七時,將在普賢寺般若講堂講演「一九九○年美國新移民法規投資移民與跨國企業」。
莫里森博士曾數度到西來寺,非常肯定宗教人士對美社會的影響,為此常赴華府游說,去年剛獲美國布希總統簽署生效的新移民法案,就是由莫里森博士起草的。此法案除增加移民配額、商業投資等多項修改外,也增加宗教團體組織人員申請居留權利......。對此我特地對亞裔移民所作的貢獻表示感謝。
都監院院長慈莊特別引導訪問團到大殿禮佛、陳列館參觀。夏鈴女士在加州政壇十分活躍,和其夫婿譚卓豪律師都是西來寺的信徒、法律顧問、護法者,據聞兩個月前她就發心長期茹素,實具慧根的一位女強人。
應都監院之邀,晚上七時於麻竹園法輪堂參加「住持暨單位主管會議」。
一年一度的信徒香會即將來到,又是向護法信眾繳交「成績單」的時候了。佛光山宗務委員會今年擬將本山在弘法、修持、慈善、教育、文化、朝聖、行政組織等各方面的成果,擇其重點以文字輯書,向信眾報告這一年來「佛光山做了些什麼」,讓信徒們對自己護持的道場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相信這本報告能幫助大家了解,佛光山到底在忙些什麼。
「肯定自己」是修行者一大課題,世間上能改變人的東西太多了,金錢可以改變你,感情可以改變你,思想可以改變你,威力可以改變你......超越自己、超越對待,「丈夫要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才是學佛者本色。
排斥別人意見時,千萬記著︰你排斥的只是意見,不是人。
蘇格拉底替自己建了一座小屋,就有人問道︰「你名氣這麼大,這座小屋與你相配嗎?」
蘇格拉底︰「這小屋如能坐滿真正的朋友就不錯了!」
三月 五日 星期二
署名遼寧省莊河縣郝家村郝靜軒居士,由都監院轉送我一塊石頭,石上的花紋正面是雙翁佇立西望,背面是一幅觀音像,完全是石紋天然而成,頗為奇特,郝居士還題了兩首詩--
「雙翁一石古來稀,漫步登山暮色時;
佇立遙望懷故國,正如我在夢中思。」
「西望夕陽無限好,可憐晚景近黃昏;
欲成復國還鄉志,惟有全憑我子孫。」
所謂無情說法,見到天空明月,忽然興起思鄉之念;看到花開花謝,不禁有無常之憾;巍巍乎,山高願大;浩浩乎,海寬智遠,故經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擬將此奇石在陳列館展示,供人欣賞。
立委王金平先生與高雄縣議會議長及多位議員,下午來訪。王立委自從佛光山開山以來,就非常護持本山,也是普門中學多屆董事,上個月「中華佛光協會」成立時,又當選為理事,與佛光山的因緣非常深厚。以他多年從政經驗,深信政治所不及的地方宗教可以輔之。故王立委對佛教的護持、善知識的親近,其原則是--
「大護法不言僧過,
善知識調適俗情。」
實在是智者的慧言!
佛光山在高雄已有二十多年歷史,還沒有一個議員朋友,可見我們結的緣還不夠,實在慚愧。故今日議員們來訪,除表示歡迎外,也很珍惜這個緣分。
法國佛教弘法團一行三十人,在李金城居士帶領下來山,此團成員除兩位法國人外,都是高棉人。晚,在雙圓堂會見這些遠道訪客,由李金城居士翻譯,李居士本身是作家兼記者,筆名為「海外孤兒」。他們都是世代在高棉謀生的華裔朋友,因一九七五年高棉動亂,而逃難到法國......。座談時,得知他們對舊日僑居地高棉非常懷念,我頗能體會他們的感受,因為我也是從大陸逃難到台灣的,在台灣四十多年來,我不僅已成為台灣人,更因為弘法的關係,自許為地球人。故勉大家不要一心老想高棉很苦,學習佛教的隨緣生活,不需要逃避目前的生活環境,要建立現實天堂,在受苦的時候,感到快樂;在委屈的時候,覺得公平;在忙碌的時候,仍然安閒;在受責的時候,知道慈悲......。要從過去的苦痛中掙扎出來,追尋人生的目的。
過去佛教以弘揚佛法、建寺設道場為主;現在佛教除弘法外,對生態保護、社會公益、福利大眾等都有很具體的成果。佛光山擬在法國成立「法國佛光協會」,期望大家能多參與佛光協會的活動,在佛法裏創造自己的天堂。
「栽培心上地,涵養性中天;
身安茅屋穩,知足天地寬。」
「三壇羅漢期戒會」目前報名的戒子已近五百名,除台灣外,還有來自香港、馬來西亞、印尼、韓國、美國、斯里蘭卡、尼泊爾、新加坡等地。戒子素質都很高,大專以上與高中者各佔一半,平均年齡三十二歲。這次戒會之特色--
一、戒師殊勝︰聘請來自海內外各地高僧長老授經、開示。戒子也來自世界各地,具有國際性。
二、戒期殊勝︰全國第一次舉行長達三個月戒期。
三、戒壇殊勝︰全國最嚴謹的戒子訓練戒壇(分生活律儀、戒學思想、佛法實踐等三階段,為最完善的佛門教育)。
四、法會殊勝︰為期長達三個月的水陸法會。
此次戒牒,將由三師七證頒發。
由於報名要參加五戒、菩薩戒的信眾已近六千人,大會將分成三個梯次,配合羅漢戒期傳授在家戒。
《大智度論》云︰「......若人欲求最大善利,應當持戒。戒如大地,一切萬物有形之類皆依地住,戒亦如是,一切善法皆依戒住。若世間人下品持戒,得生人中;中品持戒,生於天上;乃至上品清淨持戒得至佛道......是故佛言,持戒之人無事不得......」
故古德常讚︰「大聖度人功,唯在戒莊嚴。」
三月 六日 星期三
佛光山叢林學院七十九(一九九○)學年度第二學期,於昨天正式開學,並舉辦各學部、學園的聯合講習會。
佛光山叢林學院沿革於一九六五年設立的「壽山佛學院」,至今已有二十六年歷史,教育體系十分完整。為讓學生們了解本山最高領導機構--「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的組織,這次聯合講習會特安排了都監院、教育院、文化院、長老院、傳燈會的時間,由各院會長向同學們介紹其職掌及事業。
教育院院長慈惠請我在講習會上「普說」。「普」這個字是廣大、周遍之意,是佛門術語,尤其是禪宗用得非常廣。
大家一起,不分彼此稱「普同」。
蓋天蓋地的廣泛稱「普天」。
普及一切無量法門稱「普門」。
禮拜一切諸佛稱「普禮」。
常住慰勞大家辛苦而供養的茶點稱「普茶」。
對一切眾生毫無差別的教法稱「普法」。
廣施法力,濟度有情稱「普渡」。
普遍邀約大家一起勞作「出坡」稱「普坡」。
......
一般禪門,學僧單獨進入師家之室呈上自己對公案之見解稱「獨參」。而師家在大方丈或法堂為僧眾普及說法則稱為「普說」。
中午一時三十分起,為聯合講習會的學生普說「佛光山的宗門思想」,地點不在大方丈或法堂,而是在學院剛落成的大講堂。
「宗門思想」就是一般所稱的家風,佛光山自開山以來一貫的思想即--
一、八宗兼弘︰
「密富禪貧方便淨,唯識耐煩嘉祥空,
傳統華嚴修身律,義理組織天台宗。」
此偈子是說明中國佛教八個宗派的特性,佛光山對注重修行的律宗、密宗、禪宗、淨土宗及注重慧解的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唯識宗,都不偏廢一方,其八宗兼弘的方式是「解在一切佛法,行在禪淨雙修」。
二、四眾共有︰
在佛門,佛性平等,不以男女相、年齡、學歷論高低,僧眾為主,信眾為輔,和合互敬。道場不能沒有信徒,就如國家不能沒有人民,僧眾信眾團結,佛教才有力量。
三、學行弘修︰
在佛門,學(深造進修)、行(辦事當家)、弘(弘法講學)、修(苦行修行),四法平等,無有高下,是一樣的功德。個人性向專長不一,可擇一法門,開拓自己的前途。
四、傳法傳賢︰
叢林寺院新任住持的產生,若依法系傳法給子弟者稱「法門叢林」,也就是俗稱的「子孫叢林」,此即為傳法。若廣招天下大德高僧為住持,不由徒弟繼承者,稱「十方叢林」,此即為傳賢。佛光山的傳法,介於二者之間。
五、共同一體︰
佛光山非常注重一體成就,從不特意表揚個人,故職位的高下、工作的好壞,只在表現方便有多門的整體感。本山有直系、法系、友系的道場,在同一法統下(法制下一定要統一),大家是一體,不分你我。
六、政教之間︰
一個人只要在社會上生存,就必須當兵、繳稅、投票、報戶口、慶祝國定假日......能說與政治無關嗎?泰國是政教合一,西藏是佛教領導政治,日本在憲法第二條中要求人民要信仰三寶,斯里蘭卡、高棉、緬甸都尊佛教為國教。中國歷代有多少的國師,都肩負政治顧問之責......。故要弘法則離不開政治,要以選票來鞏固佛教在社會的力量。對政治要關心,要有影響力,但不必從政。
人在世間上,最難做到的就是放得下,自己喜愛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愛的也放不下。因此愛憎之念,盤住我們的心房,那能快樂自主?如果對心愛的東西能夠割捨,對違逆能夠接受,進而做到無愛無憎,就如《心經》云「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那可就真正有功夫了。
三月 七日 星期四
「仲▓(兀+中)讚揚成湯,不稱其無過,而稱其改過;
吉甫歌誦周宣,不美其無闕,而美其補闕;
是則聖賢惟以改過為能,可以無過為貴。」
下午,續為聯合講習會的學生「普說」佛光山的宗門思想。
七、僧信福利︰
先進的國家、進步的社會必定非常注重福利事業,本山福利舉凡醫療、單嚫、休假、留學、旅遊、省親、貸款、補貼,乃至徒眾的父母百年後之靈骨奉安都包含在福利範圍。而負責統籌這項工作的人選,其條件必具有供養心,不怕人家吃、不怕人家用、不怕麻煩、不會官僚者任之。
八、佛化事業︰
「學問教吾人之所當知者,技藝教吾人之所當習者」,故在團體中要受人尊重必須樹立自己的「事業」,本山對人事的升遷是依--
1.道業︰課誦、威儀、勤惰、生活、戒規、密行......。
2.學業︰進修、講說、佈教、著作、翻譯、技藝......。
3.事業︰能力、工作、發心、貢獻、忠貞、成就......。
此三者為評估標準。而在家信眾可以應時代需要,開發百貨、金融、食品、旅行......等事業。
九、教派之間︰
凡是宗教就會有「教派」,基督教是以人來分,佛教是以理來分。為同學們介紹台灣早期佛教的四大宗派(開元派、月眉派、觀音山派、法雲派)及台灣光復前後和近十多年來佛教的概況。
十、修行生活︰
本山在修習佛法及學道的生活上,有多種層次的不同--
1.個人密行的修持(閉關、禁足、持午、不倒單、行腳......都有人受持)、僧俗兩眾每日共修、領眾禮懺、佛七、
禪七、觀音七、八關齋戒等。
2.發心服務、人事接待、給人歡喜、上弘下化、慈心悲願、自利利人、五戒十善、四無量心......
本山人眾在自利、利他的修持上,至少都經過十年的生聚教養。
有一種東西比才能更罕見、更優美、更珍奇,那就是知人之明。
三月 八日 星期五
自從去年年底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講演完後,香港地區的信徒就一再要求,我能再到香港開示或舉辦座談會,經過多次行程的調整,決定中午搭機前往佛香精舍。
在小港機場要過關時,才發覺香港入境的簽證已經過期,這種不可能疏忽的事竟然疏忽了,人生也有難得糊塗的時候。雖承入出境主任沈家珍先生和劉紹仁先生的幫忙,仍因因緣不足無法啟程,只好又回到山上來。
對在香港已排好的講座,臨時請慈容和依空代我去主持。世間的事很難預料,一個小節沒有注意到,整個大局就不一樣了。可見培養福德因緣很重要,緣不聚則萬事不成。
晚,我主動向學院「討」了兩堂課,接著未講完的宗門思想。身為出家人,不要讓時間空白,有時間就要找事情把它填滿,將時間用得有意義,人才有生命。
佛光山的修行生活理事圓融,現在一般人,人在山林心在紅塵,這種修行何用?佛光山除了自我密行與大眾共修外,我曾指示過十個方便的修持法門--
一、十載寒窗︰放下一切,專宗研究,至少立下十年計畫。
二、斗室禪坐︰山邊樹下,或是斗室,不語不言只管打坐。
三、佛聲度眾︰每日八時,殿堂經室,朗誦佛號普渡有緣。
四、篷笠行腳︰代表本山,家庭普照,只可祝願不受供養。
五、頭陀苦行︰典座司水,看管林園,不與他人爭強鬥勝。
六、司鐘行者︰地藏殿前,每一分鐘,晨昏共鳴四百八十。
七、施診慈幼︰偏遠地區,施診教化,對於老幼施以愛心。
八、閉關靜修︰定一期限,三年一載,專書攻讀以期有成。
九、殿堂服務︰整理環境,上香換水,代表常住服務信徒。
十、說法演教︰學校軍營、監獄社團,慈悲熱忱每日說法。
每天能念佛一支香的時間,身心即與阿彌陀佛合一。
能禪坐一炷香,會感到人格在昇華,心胸在擴大。
能虔誦一卷經,則會飽餐法味,其樂無窮。
「修行」是在日常的行住坐臥中,起居飲食的生活裏,而不是刻意的標榜。
「書」是儲積知識的明燈,是永遠不會捨棄我們的朋友。彼此互勉能聞思修而入三摩地,特為同學們開出「閱藏看經」、「閱史讀傳」、「雜文日記」......等十八項自課課程。
期望每一個有修行的人,都能「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智慧花」。
參禪,主要目的就是要明心見性,但在參禪的過程中可以改變觀念,淨化身心,激發內力,增加慧思。禪定,自初步至高度有十種階段--
一、出家清淨禪。
二、近善知識清淨禪。
三、阿蘭若處禪。
四、離戲論憒鬧禪。
五、身心柔軟禪。
六、智慧寂靜一切音聲禪。
七、七覺八道禪。
八、離味著諸煩惱禪。
九、通明清淨禪。
十、內智方便遊戲神通禪。
三月 九日 星期六
早上,慈容來電,提到丁珮小姐聽說我不能去香港,著急萬分,要求無論如何不能延期,要設法趕辦手續。我告訴她要依法不依人,慈容、依空已經可以傳揚我的人間佛教,不必非我不可。但是香港電話一再催促,不得已只好再試試下午二點多的班機。中華航空公司的辦事人員道︰沒有落地國的簽證,依照航空法的規定,如果缺少航行目的地,航空公司隨意讓旅客出境,將受到處分。為了要得到香港方面的同意,在機場鵠候了一個多小時,眼看二點多的班機趕不上了,只好開車回佛光山。不想我離開機場約一分鐘,香港的信徒神通廣大,在移民局為我辦好了入港的簽證手續,並且通知華航催我登機,因此華航打電話到處找我,幸好今日的交通非常便利。昨今兩日我來回小港機場總共八趟,終於及時搭上四點三十分的華航班機,平安前往香港。
到達香港啟德機場已將近下午六點,早備有專人專車,把我從飛機上,限時專送加快遞直接奔向座談會會場九龍館十五樓。座談會從下午三時三十分到六點三十分,慈容和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