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1/5-1992/12) 《星雲日記(1991/5~1992/12)》
Hsing Yun Diary 11 - The Heart of a Bodhisattva 星雲日記11~菩薩情懷 菩薩情懷(1991/6/1~6/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11~菩薩情懷 ■菩薩情懷(1991/6/1~6/15)歡喜快樂給人,是菩薩情懷;
利益與人分享,是隨喜功德;
別人有理錯失在己,是謙讓美德。
能以此行持,
才是佛法實踐者。
精華語錄
◎教育可以創造有理性的人;讀書可以學習技藝,齊家輔國;而慚愧心、般若智可以成聖成賢。故今日的教學方法,
應以養成學生自尊心及自我處罰的慚愧方式,來重新評定價值。
◎為人所不能為,是丈夫事業;忍人所不能忍,是聖賢事業。
◎做事遇到困難是一種過程,大石橫路,懦者視為障礙,勇者以為進步之階梯,有「力量」者沒有所謂困難。
◎「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當如是求」是對佛像之態度,不要在實質上去分別,佛像主要在提醒我們見賢
思齊的觀念。
◎缽即是一塊「福田」,不管放多少在裏面,就能以一收百,以千收萬,長成無限果實。
◎什麼是智慧?因緣是智慧、明理是智慧、大公無私是智慧、不執著是智慧、尊敬人是智慧、慈悲是智慧、經驗是智
慧,智慧其實是來自我們的自心。
◎學佛者,應注重內在的修持,不要以華麗衣著來裝飾自己,要以道德的修養來莊嚴自己,以高貴氣質來涵育自己。
◎人可以窮,心不能窮。心裏的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會開採心裏的能源,才是真正的富者。
◎被人利用不是壞事,能被人利用,表示還有一些能力,還有存在價值,對社會人類尚能提供微薄的力量。
◎出家人之風格,重在三要︰要慈悲、要忍耐、要發心。
六月 一日 星期六
應《佛教新聞》周刊導師悟明法師來函之邀,為《佛教新聞》周刊二周年慶紀念專刊題字--
「佛教新聞二周年誌慶
佛教要傳播
傳播要雜誌
雜誌要新聞
新聞要佛法
星雲 一九九一‧六‧一」
十時,普門中學校長王廷二先生來訪,就其任職一年來,普中的各項設施、成果、學生升學就業情形作一報告,在座還有普門中學董事長慈惠法師。普門中學是以國中為根基,來提升高中、高職之水準。八十學年度國中新生報名人數有八百多人,只錄取三百三十名,其篩選之嚴格可見。為配合增班,即將落成的普育大樓正可趕上七月份的暑期招生,同時普門幼稚園在下學年度也歸屬普中管理。
常云︰教育可以創造有理性的人;讀書可以學習技藝,齊家輔國;而慚愧心、般若智可以成聖成賢。故今日的教學方法,應以養成學生自尊心及自我處罰的慚愧方式,來重新評定價值。並建議普中要加強校際間互助的友誼,應經常舉行排球、乒乓球、寫生、畫畫......等比賽,佛光山更願提供場所、師資來協助其舉辦教師夏令營。
今天報載--嘉南地區宣布為乾旱區......水稻並已停耕。「看天田」是中國幾千年來,左右民生的「定」理。在自然界詭變非常理之下,「力田不如逢春,善仕不如遇合」之嘆,總不時寄予一份祝禱。
中午十二時,與叢林學院應屆畢業的法務行政系同學座談,「為人所不能為,是丈夫事業;忍人所不能忍,是聖賢事業。」這是我提供給同學們在填寫實習工作單位時的參考。
下午整理書房,一本一本書的翻閱,自得其樂,惜不能常讀書。
晚,七時,續為出家戒子們上「僧事百講」。
二、寺務法會--
27.佛像種類︰玉佛、金佛、銅佛、木佛、石佛、泥佛、紙畫......等種種。佛像非後代產物,佛在世時,曾有一段時間至忉利天為母說法,憂填王因思念佛陀,就請有名的工匠塑佛尊容,朝夕膜拜,這是「佛像」的起源。坐姿佛像表禪定(自受用),走姿佛像喻教化(他受用),臥姿佛像是一如圓滿像......。「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當如是求」是對佛像之態度,不要在實質上去分別,佛像主要在提醒我們見賢思齊的觀念。
28.諸山往來︰對待長老、大德、前輩、道友、同學......的層次,接駕、禮座、行客拜坐客......等等之規矩,是與諸山往來不可缺失的禮儀。
29.道場參學︰隨眾請示、雲水參訪皆屬參訪,「參學」要先知道自己要參的是什麼,並要徵得師長同意,始可外出。到參學的道場--大殿禮佛、客堂會見知客師、遞上自介的資料(戒牒),並說明自我願望、參學時間......。此一套手續不可忽略。
30.禁足山居︰「山居」生活主要在斷絕塵緣,不下山、不出山門、持午、斷食......要漸進修持,不可躐等。
31.閉關靜修︰出家人做什麼要像什麼,修行要像修行、度眾要像度眾,先服務大眾十年以培福,再計畫閉關,否則何功何德要人護關?在關房要知道用功,將自己忙起來,熬過最初半年,才易安住於關房內。
32.過午不食︰佛門八萬四千法門各有各的根器,自己可以選擇自己的修持法門,但不可批評別人的不好,修行非在「吃」的上面計較,當吃則吃,不當吃則不吃,身心平衡自在,才是修行之道。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寬,
心與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誰謂一身小,其安若泰山,
誰謂一室小,寬如天地間,
安分身無辱,知幾心自閒,
雖居人世上,卻是出人間。」--安分吟
六月 二日 星期日
除了物質生活外,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心靈世界,每一天對自我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學佛主要在追求快樂,有了這一層信念,歡愉可以取代哀愁,成功可以取代失敗,富足可以取代貧困,信心可以取代怯弱,自由可以取代恐懼。故心境不能開廣,俗見不能擺脫,非豪傑達觀之道,亦非學佛修身之術。
「戒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
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
晚,七時,和出家眾戒子們上「僧事百講」。
二、寺務法會--
33.三壇大戒︰比丘(尼)戒的戒法,常要求人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屬消極性的持戒法;菩薩戒則屬利益有情,在凡事皆有規法下積極的為善。中國的戒律不可停頓在消極的戒律,要提升到積極的戒行中,才是傳持戒法的目的。
34.齋儀五觀︰在叢林中過堂,除要受持五觀想外,吃飯抱著歡喜心、感恩心、無欲心吃,真可以消災免難。昔時叢林沒有醫務室,也沒有聽過有人生病,主要是過堂時作五觀想外,誦念「供養咒」也是原因之一。
35.放參藥石︰叢林早課稱「早參」,晚課稱「晚參」,「放參」即不參了,要吃飯、休息。佛門中晚餐稱「藥石」(將晚餐當成是滋養色身的藥品)。吃放參,就是指晚上藥石。
36.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一種「佛立」「常行」的修持法,在為期三個月的關房中,不坐不睡,只可立可行,累時靠在繩子上假寐。
37.禮拜行儀︰禮拜的種類有合掌、和南、圍繞、瞻仰、胡跪、長跪、接足禮、五體投地、稱念、讚美外,還有所謂七種禮、九種儀......等,佛門中除拜佛外,禮長老、大德是很平常的事。但拜人時,場所則有所規定,在路上、客堂、餐廳、參禪打坐時、臥病時、剃頭時......皆不可拜。口讚、身禮、心香一瓣是三業恭敬禮。禮拜行儀也是跟佛菩薩接心的方式之一。
38.結夏安居︰安居有時是一日(一日制)或七日(七日制),地點不一而定,小屋、樹下、山窟、床上,聚落......。《五分律》規定,不可在沒有救護的地方安居(恐毒蛇、虎豹之類的侵襲)。「安居」又可分坐臘、坐夏,一般佛教學院的生活則屬夏安居、冬安居。安居期間半途若要離開,必須請假得到允許始可離開。叢林中律寺很注重此生活。
39.四種威儀︰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是叢林中要求僧眾在行住坐臥中的風姿。走路行進時,眼要看前方七尺處,不可左顧右盼,不可仰視、低頭、跑步、急行;站要有站相,兩手下垂,操手當胸,要知道自己「站」的位置;坐下時,椅子只可坐半個(背脊自然就筆直),肩要平,下巴要收縮;安眠時,要右脅吉祥臥,則不易作夢。
外出時,衣著要整齊,出房門要著長衫,出山門要著海青,除退居和尚外,帽子、圍巾皆不可戴。
九時三十分,分別與吉廣輿老師、徒眾滿諦約談。
心定應香港佛香精舍之請,到香港佛學講座三天,今晚回山。
六月 三日 星期一
「豈無遠道思親懷,
不及高堂念子心。」
今天是母親九十大壽,清晨獨自在佛前拈香禮拜。如果說,我這一生在弘法度眾道上有什麼功德的話,願普皆回向與佛有緣的眾生,當然還有母親的福壽康寧。
上午八時,北上。
報載︰民進黨立委林正杰宣布退出民進黨,云--
「......一個政治人物是替社會解決問題,不是反過來製造問題,否則就是一個失敗的政治人物......退出民進黨後,可以海闊天空......可以和民進黨相處得更融洽,和黨國的感情可以更好,不必帶著矛盾的心情共處在一個屋簷下......如今大家在各有屋簷下成為好鄰居,更可以開放的心情互相奧援。......現在全球政治生態、區域聯盟、新的兩岸關係都在變,台灣應該思索下一個階段,二十一世紀要扮演的角色才對,不應該仍停留在省籍、二二八等老問題上......未來台灣需要的是安定......台灣政局將如何?老百姓的腳步總比政治人物還要快,老百姓如果沒有前途,政治人物則更沒有希望......」誠哉!是言也。
北上途中順道巡視了正在工程中的彰化講堂和台中東海道場。預計今年內此兩處講堂,即可加入佛光山弘法的行列。中午,在桃園講堂用餐。桃園因地屬中央位置,又靠近機場,故來往的徒眾、信徒很多,勉住持依德法師及住眾永澄、永地、永可、永是等人,要以熱情、慈悲、親切、主動的態度,來服務這些出入的過客,始不辜負桃園的地理位置。
應信眾監院永融之請,五時,在普門寺列席參加本月下旬即將舉行的「佛光山功德主會」籌備會議。
會中聽取各組的籌備報告,如︰行政、會議、接待、報到、交通、布置、文宣、連絡、典座、貴賓......等等。一個活動要辦得好,除了事前周詳的籌備外,「經驗」是不可少的定理,而經驗則要靠接受的程度為依歸,做事的人不知「接受」,再好的經驗也沒有用。
在普門寺負責婦女法座的滿隆向我請示,如何使每一次的聚會,都能讓大家有所得?我覺得給對方利益之道,在於對方能否受用,和婦女們切身有關的問題,才是大家所需要的,如--
「如何相夫教子?」
「如何多才多藝?」
「如何敦親睦鄰?」
「如何美化家庭?」
「如何勤儉治家?」
「如何創造家庭副業?」
「如何賢慧進德?」
「如何......」
晚,十時,和民進黨祕書長張俊宏、許榮淑夫婦談及居官先厚民風,處事先求大體。追求台灣的自由民主,「民進黨」的努力值得嘉許,一個國家政權有制衡的力量,民主才會進步。
《荀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
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
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
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
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治民猶治水,治水者順其性,治民者順其情。
六月 四日 星期二
本月底將經香港赴澳洲、紐西蘭、美國、加拿大......等地成立「佛光協會」,有一段時間不在山上。上午起,為中華電視台「星雲法語」節目,錄影存檔。
錄影空檔,接受圓神出版社楊雅璇小姐訪問--關於我的學佛因緣?如何出家?創佛光山的理想目標?對生死的看法?佛教的前途?西來大學的近況?佛光協會的貢獻?面對挫折時的心境?我覺得做事遇到困難是一種過程,大石橫路,懦者視為障礙,勇者以為進步之階梯,有「力量」者沒有所謂困難。
下午四時,前往圓山大飯店參加「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議」,由李登輝總統親自主持。
出席的達官顯要很多,如︰孫運璿、郝柏村、蔣緯國、林洋港、宋楚瑜、蔣彥士、邵玉銘、許水德、吳伯雄、孫震、劉真、李國鼎、黃石城、毛高文、吳延環、吳敦義、郭為藩......等多人。我一襲長衫居在其中,實不便在會場中走動,但有很多人都跑來跟我招呼握手,新聞局長邵玉銘先生說,他每天都定時看「星雲法語」節目,希望他能重視佛教對社會人心的影響。
由於會議的預備工作做得很好,討論議程中非常順利,對整合國內各個文化資源、集結文教基金會、宗教團體共同推動文化活動與道德倫理觀念等都極為注重......。此次會議約有六十多人參加,二個小時的會議,中途無一人走動、加茶或離席,每個起來發言者都簡明扼要、不重複,沒有一個人超過二分鐘。畢竟政治上的大人物開會是不一樣的。
《說苑》上有一則故事--
齊桓公在管仲卑賤時,要他管理國家。
管仲︰「地位低賤的人不能統治尊貴的人。」
於是桓公就任用管仲為上卿。
過了一段時間,國家還沒治好,桓公追問原因。
管仲︰「窮人不能差遣富人。」
於是桓公就把齊國一年的市租賞賜給管仲。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國家也沒有治好。桓公又問原因?
管仲︰「關係疏遠的人不能制裁關係親密的人。」
於是桓公就尊稱管仲為仲父。
齊國從此非常安定,終於能夠稱霸天下。
孔子說︰「憑著管仲的賢能,如果得不到這三樣權勢,也不能使桓公南面而稱霸。」
六月 五日 星期三
八時,應功德主張姚宏影女士之邀,與慈莊等人至汐止勘察「佛光世界」的建築用地。
九時三十分,續為華視「星雲法語」節目錄影。據導播陳泰先生表示,常有觀眾電函到節目製作單位,要求提供「法語」的綱目及內容。但願有益於人的善言,都可成為大家的座右銘。
這一次共錄了八十集,可以播放三個月。
傍晚五時左右,由台北回山。正逢下班時間,高速公路上車輛非常壅塞,迤邐的車隊像在陪夕陽散步似的。同樣是塞車,但不趕時間時的心境,不似有約會或趕時間的急躁,反而利用停塞的時間,欣賞一下黃昏景色或各種車型。
看火紅的太陽,沿著地平線消失,頗有「且靜坐,撫良心,今日所為何事?」的自省情愫。有人說,人活著為自己很自私;活著為別人很辛苦;而我卻為芸芸眾生在忙碌中,自享一份忙樂。
常有徒眾勸我要改變一下生活方式,不要如此奔波。但想到電視機前,有多少信眾等著看「法語」,我就要撥空來錄影。書桌前傳真、信函、公文、電話......邀約我前去講演、開示、座談,誠懇的語氣、聞法的盼望、等候回音的詢問,我實在不忍心說「不!」
信眾間的婚喪喜慶慰問、祝賀、法會、開光、皈依、受戒等儀禮,是不可推卻的分內事。回到山上,課徒的責任、教養、上課、解惑、開示、修持......是為人師的責任。每天我都是以他人的需要在過日子,沒有一分鐘屬於自己的。而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奔波」只是為爭取更多的時間,來滿足大家的願望。
也曾有過禁足或閉關的念頭,但那也只是一剎那的事,因我不能那麼自私,有那麼多人需要我,我怎麼能不管大家去做自己的事呢?
「發上等願,享下等福;
從高處立,向寬處行。」
世間上最複雜的就是人,所謂︰做人難、難做人、人難做。太虛大師曾云︰「仰止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把人做好,就是佛道完成。
和人相處,把歡喜快樂給人,把利益和人分享,有理是別人的,錯失是自己的。歡喜快樂給人,是菩薩情懷;利益與人分享,是隨喜功德;別人有理錯失在己,是謙讓美德。能以此行持,才是佛法實踐者。
六月 六日 星期四
下午二時,在法輪堂,列席參加「各別分院住持及單位主管會議」。
一個團體要讓其屬下各單位確立中心思想,並能同步完成預定目標,最簡便的溝通方法,便是在會議中達到共識。故儘管開會很費時,但卻值得一次又一次的召集開會。所以都監院每次通知開會,我總是樂意參加。
事先的籌備、程序的進行、結束的檢討,是每一個活動不可少的步驟,今天主席心平要告知大家的事項有︰
一、為期三個月的三壇羅漢期戒會,從三月十八日進堂後,將於本月十五日出堂。
二、八十年度「佛光山功德主會」,定於本月二十三日在陽明山中山樓舉行。
三、「萬人灌頂皈依三寶活動」,將於本月二十二日在台北體育館舉行,由中華佛光協會北區各分會協辦。
四、本山正積極完成的工程有金、玉佛樓及三寶殿外,為配合信眾需要,另一較龐大的工程便是「佛光世界」大樓的建築。
由高雄縣政府主辦,杉林國中承辦的「高雄縣各國中校長推展全民心靈淨化運動研習營」,今起兩天在佛光山舉行。
此研習營是縣政府集合全縣三十七所國中校長,彼此交換工作心得,溝通教育觀念。晚,七時,應邀和與會的校長們講演「心靈淨化之道」。
對心靈淨化我有幾點意見,即︰
一、心靈淨化非短期的運動,而是要長期的薰習。
二、改變社會風氣,在於大家的自我覺醒,並造成風氣。
三、「物質」是比較性,永不會滿足,能滿足我們的是心中的寶藏--享有比擁有更美好。
四、培養結緣的習慣、人我互調的觀念、散播慈悲的種子、遇事感恩的美德,都是淨化心靈的方法。
高雄縣政府今年正在推動全民「心靈淨化年」,不僅請本山法師協助推動,梓官、彌陀、杉林、溪埔、中山......等十多所學校,也定期、不定期的請本山法師至校園弘法。
一個美好善良的生活習慣,要在平常日用間培養其正確觀念,從校園裏啟發純淨的心靈,必能獲得受用。
功德主黃麗明夫婦及民進黨主席黃信介、祕書長張俊宏、許榮淑夫婦,由台北南下,晚,抵佛光山禮佛。
黃信介先生曾在日本住過多年,對日本佛教頗有認識,非常稱讚日本佛寺提供信眾禪坐場所、休養靜房、說法講堂等的設備,認為這是與社會大眾結合的最好方法。又日本僧眾至少都是受過大學教育,知識水準都很高,很多高階位人士身旁都禮聘和尚為參謀。反觀台灣宗教,民間信仰很多是由神權在控制,實有待宣導。
黃先生還談及幾年前在牢中,心如瓢水,但一想到佛陀貴為一國王子,都能割愛出家,自己還有什麼放不下的?依此一念,讓他能靜下來念佛,「念佛」伴著黃先生在獄中度過一段心安的日子。此行到佛光山,在大雄寶殿禮佛時,寺院的的靜謐氣氛使他感到特別親切。
身為國家的一份子,沒有說不愛國的。然國家體制在趨健全時,也有它的嬰兒時代,社會上每一個團體,都要有再「教育」的意識,才不會被淘汰。如何成立「舉賢團」來為國家發掘人才,是最積極的愛國表現。
今天碰巧是張俊宏、許榮淑夫婦的結婚二十六週年紀念日,特向他們倆祝賀!
在世間的因緣中,與佛結緣者最為幸福。
六月 七日 星期五
清晨五時,大家都還在睡覺,黃信介主席早起,我和他在路上相遇,兩人就到大佛城禮佛。
早餐後,他們便告辭北上。面邀大家以後如果南下,歡迎隨時到佛光山小住幾天。
最近有很多徒眾約我講話,請示的口氣都是︰「師父!您聽我說......」「師父!事實上是這樣的......」「師父!我想這樣比較好......」「師父!這件事情我的安排是......
我想我是落伍了,不習慣這種「請示」方式,徒眾有事情要問我,理應聽我的話,照我的指示,而非要我聽他們的話,要我聽對方的話就不必找我,找我就要聽我的話,因為我是師父不是徒弟。對我有所請示,就要依我,否則就不要問我。所以,今天幾位徒弟找我談話時,我就說︰「假如你們要聽我的話,我就和你們談;假如你們要我聽你們的話,那就不必談了。」
晚,到新竹市立文化中心,主持中華佛光協會竹苗區(新竹、頭份、苗栗)分會的聯合成立大會。
市黨部主委李伯元、國大代表林政則、新竹法院庭長林富村、縣黨部主委沈榮鋒、市長童勝男、省議員張蔡美......等多位地方要員都蒞臨參加。
會中除頒證授旗外,並勉三個分會會長新竹洪錦雄、竹南歐金水、苗栗謝其光先生,督導該區會員,推動佛教教義之研究與闡揚,並舉辦信眾之聯誼等活動,擴展佛教徒活動空間。
「成人善事,其功更倍;動人善願,其量無涯。」
有信眾從我的日記中,得知我常抽空寫字與人結緣,只要上山,就會帶幾枝毛筆、幾卷宣紙送我。因我不是行家,對此不懂考究,筆,只要寫得順手;紙,不要輕易滲透;墨,黑潤濃滑,就很滿足了。
然「紙、筆、墨、硯」是文房中不可少的四寶,尤以宣紙、湖筆、徽墨、端硯更是此四寶的代表。
宣紙︰已有千年的歷史,遠在唐代就被朝廷列為貢品(宣紙主產於安徽涇縣,涇縣昔屬宣州管轄,「宣」紙之名由此而來),製作宣紙之主要原料是皖南地區出產的青檀皮。宣紙白度大,拉力強,潤墨性好,題詩作畫最為理想。且耐老化、壽命長,又有「紙壽千年」之譽。
湖筆︰浙江吳興縣善璉鎮因產筆,故有「毛筆之都」的美譽。其毛筆之品種分有羊毫、兼毫、紫毫、狼毫四大類,二百多種。善璉鎮別名「蒙溪」,是為了紀念傳說中毛筆發明者--秦將蒙恬而取的。昔時善璉屬湖州府治理,故成了「湖筆」名稱的由來。湖筆經久耐用,揮灑自如,素有「毛穎之枝甲天下」的美譽。
端硯︰產於廣東肇慶東郊的端溪,故名。端硯的製作有千五百年歷史,其顏色凝重大方,質地濕潤細膩,花紋隱約浮沉。其特點是出墨快,蘸筆圓,細而不滑,堅而不燥。
徽墨︰原產於安徽歙州,創製人是唐末的著名墨工--奚超、奚廷珪父子。宋時,歙州的製墨工藝逐漸擴展到整個徽州地區,徽墨因此得名。
六月 八日 星期六
上午七時,和浩霖法師、開證法師在大雄寶殿主持出家戒子們的三壇請戒。時間過得真快,三個月的羅漢戒期,明天就三壇正授,正授後戒期也就圓滿了。「清受塵而白取垢」,祈願這五百位佛門未來龍象,能不負佛光山這三個月來的心血,踏出戒場後,要擔負起佛教的中興大業。
十時,前往高雄殯儀館,主持港澳同鄉會會長陳英傑先生之令堂翁老夫人的告別殯葬奠禮。
下午起,與登記要和我小參的戒子們個別談話。
中華佛光協會幹部講習會,今下午二時起,在佛光山講習,預計明天下午結束。此次講習主要是要讓大家對中華佛光協會的宗旨、目標有進一步的認識,並指導各分會如何訂定年份活動計畫、會議議案、吸收會員......等,並藉此促進各分會之間的聯誼、交流。
晚,七時三十分,在東禪樓為前來參加講習的八十個分會會長、副會長、祕書、財務人員近三百名,講解「會員手冊」。
中華佛光協會會員手冊主要是告知每一位會員,一生的計畫、威儀、思想、修持,及如何培養會員應具的世界觀、人間性、慈悲心、正覺智的性格,其內容有︰
世界的佛光--三寶頌、佛光會員四句偈、信條、宣言、會徽、世界各國佛光協會分布圖。
中華佛光協會--簡史、會長簡介、第一屆理監事名單及簡介、佛光協會分會分布圖、行政組織表、年度計畫、組織章程、分會及分會長名錄、怎樣成立分會、分會組織簡則、佛光人家守則。
佛光會員--怎樣參加佛光協會,成為佛光會員、佛光人家、佛光社區,如何成為團體會員,填寫入會申請表,以及會員的權利與義務。
佛光生活--佛光會員(我怎麼辦?)、佛光人生、佛光三昧修持法、會員四句偈。
附錄--佛光協會答問錄、佛光手印、佛教如何現代化、世界各國佛教簡介、人間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