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1/5-1992/12) 《星雲日記(1991/5~1992/12)》
Hsing Yun Diary 13 - Dharmas without Concentration on Dharmas: The Peak of Life 星雲日記13~法無定法 人生之最(1991/10/1~10/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13~法無定法 ■人生之最(1991/10/1~10/15)人處在世上不可能單獨生存,
尤其學佛更應注重人際的共處,
因「佛法在眾生身上求、在恭敬中求。」
寬可以容人,厚可以載物,
願大家能把「人生之最」當成座右銘。
精華語錄
◎世間大福德者,必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
◎重複的舉止,會變成習慣;定型的習慣,會變成個性。而個性的好壞,則往往決定命運。
◎人生二十最︰
1.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2.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
3.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
4.人生最大的錯誤是邪見。
5.人生最大的失敗是憍慢。
6.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欲望。
7.人生最大的無明是怨尤。
8.人生最大的憂慮是生死。
9.人生最大的過失是侵犯。
10.人生最大的困擾是是非。
11.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
12.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
13.人生最大的收穫是滿足。
14.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
15.人生最大的擁有是感恩。
16.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
17.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
18.生最大的歡喜是法樂。
19.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
20.人生最大的發心是利眾。
十月 一日 星期二
因受「耐特」颱風影響,清晨起台北就籠罩在一片風雨中。
八時三十分,驅車往宜蘭,順著濱海公路,沿途風雨不歇,大量的雨水依著山壁直瀉而下,形成瀑布,一處又一處的,遠而望之,就像是天然的「瀑布簾」,煞為好看。車行在積水的公路上,有好幾次,幾乎都想回頭,但「瀑布簾」的景觀,像有磁性似的,一直吸引著我前進......
中午十一時三十分抵雷音寺,聞慈容法師的令堂於日昨往生,特至吳府上香,並為吳母寫一輓聯--
「教子教女功成道就無愧稱賢母
修福修德世緣已滿有願見如來」
並以中華佛光協會會長的身分,又題一輓聯--
「娑婆少了慈悲母
淨土多一善女人」
生老病死是人生四相,也是人生四苦,尤其是「死」,最令人不能接受。那股愛別離的愁緒,總易讓人亂了方寸,此時,佛教就成了家屬最重要的支撐力量,故和雷音寺住眾開示「人往生的那一刻起到入殮」要如何處理。我認為必須要--
一、帶領家屬布置佛堂。
二、引導家屬念佛。
三、要了解是用土葬?火葬?海葬?告別式日期?如何發訃聞?寫輓聯?說法?
身為出家眾對這些葬儀法都要熟知,否則如何替喪家分擔解憂?
下午三時,離開雷音寺,往北海道場。
濱海公路的雨勢已漸小,但海岸上的浪花仍洶湧得此起彼落,在車內或許是隔著玻璃,有隔音作用,聽不到一點拍浪的音聲,更凸顯那股「靜」的氣氛。在麥金公路上,夕陽的餘暉將海面鍍了一層鎏金,耀眼悅目。這條公路來來往往不知有過多少次,往往都因趕時間,甚少留意路旁景色,今天「驚鴻」此一美景,真是「若無閒事掛心頭,處處風光皆旖旎!」
晚,七時在北海道場男眾學部為同學們上「讀藏指導」的課程。
十一時四十分,回到普門寺。
人在社會上不可能單獨生活,在衣食住行上,父母、夫妻、子女、朋友親情上,士農工商各行業上,都會與人發生關係,有些人常會為一個位置(空間),或金錢、感情、思想......與他人發生糾紛;反之,有的人則生活得很幸福、滿足、快樂,那是因為自他關係的因緣很好。學佛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好的自他關係,如--
自修是自受用,但力量薄弱;共修則可藉大眾力量來激勵自己,在眾生身上可以得到很多利益。
打坐,定中有輕安法樂是自受用;讓別人生起恭敬、精進是他受用。
念佛時,心念專一與法樂交流是自受用;讓別人因而生起信心是他受用。
布施時,自己內心歡喜是自受用;別人看了讚歎是他受用。
佛門常講的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覺覺他......都在說明自受用與他受用的關係,故在生活上待人接物要做到你我都受用,那是非常重要的。
十月 二日 星期三
每次到台北來,想集合普門寺住眾講幾句話都很「困難」,因各忙各的,有時到晚上十一、二時,辦公室都還有人在忙,故早上七時,特集合住眾於會議廳,為大家上課--「讀藏指導」。
普門寺是屬弘法道場,與信徒接觸,說法開示是免不了的法布施,所以平時除了要在佛學上不斷精進進修外,對口才訓練、內在精神的涵養、資料的收集、機伶的應對、講演的技巧......等條件都要注意充實。
在繁忙的寺務中,要自己找時間自修,隨時吸收新知,工作時全心投入,自修時不要浪費一分一秒。與師兄弟相處,要培養「祕書」的性格,來配合共事者的需要,對主管更要擁護其政策、方式、思想......如果連住眾都做不好,將來如何做住持?學習領導之前要先學習服從。
常住是大家慧命的根,要好好愛護。常住的定義--
一、要有早晚課誦。
二、舉行各種法會。
三、鐘鼓法器不斷。
四、發心接應十方。
五、堪為大眾師範。
六、度眾不倦不拒。
日前,在菲律賓慈恩寺服務的永光,因母親往生特回台奔喪。下午二時,到濱江街其俗家陳府,為其令堂上香,並撰一輓聯--
「榮總長庚陽明多年義工稱賢德
禪淨慈悲喜捨長久修持見如來」
同時也代永光寫一輓聯--
「淨土華開報說我母西方去
娑婆道場祈請慈親乘願來」
在慈容、慧龍的陪同下,三時至永和拜訪本山八品功德主張少齊先生和孫張清揚女士。
張少齊先生(一九○七年生)是江蘇如皋人,一九四九年來台。早年在泰州佛學研究社、金陵佛學社等研究佛學,後曾在泰州光孝佛學院、南京毗廬佛學院等講授佛學,並弘法於各地。一九四二年在南京毗廬寺創貧民醫療所,來台後除弘法外,並熱心於佛教文化之推動,先後創辦了益華文具行、健康書局、《覺世》旬刊,該刊於一九五七年轉由佛光山發行至今已三十五年。對《大正藏》在台影印,亦出力甚多。
孫張清揚女士(一九一三年生)是湖南人,平素熱心公益,於弘法事業更不遺餘力,曾任貴州都勻慈幼院院長,並協助太虛大師發展佛教文化事業。來台後,先後出任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對護教護僧貢獻至大,後又任台北善導寺董事會董事長,中華佛教文化館印藏會常務委員,曾發起影印《大正藏》,並捐資收回本是佛教產業的善導寺。
承清揚女士好意,留下來用晚餐,一鍋麵、幾樣小菜,再加上三十多年的道誼,大家吃得很開心。
晚,七時,續為北海男眾學部學生上「讀藏指導」課程。
「忍」是一種力量、擔當、勇敢,忍之為德,在於負重,為學讀書受教當然要忍。從小,榮辱毀譽就不在我眼中,但是為了佛教,我則可以忍氣吞聲,可以委曲求全,可以低聲下氣。學佛的人,是否能得到佛法的受用,對於是否能忍關係很大。
世間大福德者,必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
十月 三日 星期四
晨,八時,匆匆準備妥當,從北海即刻趕往石牌的榮總醫院,李武彥已在門口等我,因為和眼科劉主任約定的九點鐘已到,只得請李武彥和慧龍加快推車,經過曲曲折折好幾道長廊,上上下下好多座電梯,劉主任只囑咐護士為我先照相,放大瞳孔,上麻醉藥,折騰了約一小時,又再等候一小時,劉主任才開始為我的眼晴作雷射治療。
在治療手術的半小時中,只一個右眼就打了一千二百三十九槍,雖不是怎麼痛苦,但是非常不舒服。
兩個月前在美國時,羅眼科的羅醫師為我也做過雷射治療。羅、劉兩位眼科醫師對我下的警告,我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羅醫師說︰「你的眼睛,在一年內會瞎,我替你雷射治療,只是像補衣服,壞的地方補起來,但並不保證其他地方不會壞。」
劉醫師說︰「你的眼睛只能再看幾個月,現在治療,只是延長一些時間罷了!」
醫師的話都是好心的忠告,也都非常權威,我除感謝以外,心中並不介意。想到《心經》云︰「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用肉眼觀看世間並不究竟,我非常羡慕阿那律尊者,其實天眼也還不究竟,唯願人間大家都有「慧眼」。
佛陀八十歲時脊背疼痛,仍在各地行腳度生,弟子們請他休息,甚至還懷疑,佛陀為什麼會生病呢?
佛陀回答說︰「舊的車子要壞,用修理來保養,不是永久的辦法。天地萬物,有生就有滅,誰也逃不了這個定律,會合的有別離,聚有的會離散。人間心物和合的身體是有為法,有為法是無常的,這是真理,佛陀的應身能違背真理嗎?」
佛陀的法音,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名言,一個人真能體會「世間無常」,必定會有快樂的人生。因為「無常」,世事變幻,所以,人生不是定型的,生會滅,滅會生,除非超越世間,不然都會在生滅中流轉。
雷射治療時,張慧文老居士在會客室等我。他是七十多歲的長者,為了佛光山各地的產業登記,奔跑在南北各級政府之中,為了告訴我一句話,勞駕他乘了幾小時的公車來醫院找我。他,老而彌堅;我,病而堅強,老病又奈我人何?
離開榮總已十一時半,我要開車回佛光山,慧龍問我在那裏午餐?我說到三義交流道的「車亭」吃陽春麵,一人份只有新台幣三十五元,車上四人,我應該請得起。
高速公路沒有過去好走,現在經常堵車,抵達佛光山時已經七點多了。
十月 四日 星期五
記得在榮總要出院時,何橈通和蔡世澤醫師曾提醒我,糖尿病的控制除靠藥物及均衡營養外,還要運動。因擔心「走」動會影響到大腿骨折處釘子的癒合,一個多月來,我都以輪椅代步。徒眾每當推著我巡山時,一定會繞到籃球場去,丟球讓我投,雖然命中率幾乎是百分之百,但看永會、永均在旁忙著撿球......卻引發不起我的興趣。從小在叢林受的教育,凡事不假手於人,更不慣於開口要人家替我做事,這種「你勞我逸」的運動方式,我還是不習慣,只好作罷。
慧龍幾年前曾發生過車禍,對骨折的復健有一套心得,發心要按摩我受傷的腳,來代替運動,但每次他一碰到我的腳,我總忍不住想笑(因會癢),只能怪他技術不好而作罷。
看來以運動來治療,只好再等一個月了。
一般人常說「健康就是財富」,但很少人會注意到,歷經四十年的弘法生涯,每天都忙得無暇去想自己的事,那來時間生病?此次的腿傷,就像是一記警鐘,告訴我要留一點時間給自己。然在佛教弘法事業上、文化體系上、社教公益上,都有我的心血與影子,我的細胞、我的呼吸、我的脈動都跟著它們的成長在更新、跳動、遞換。佛教就是我,我就是佛教,我分不出什麼是「自己」,因我每天都在做自己的事。
今天,試寫了「人生二十最」︰
1.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2.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
3.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
4.人生最大的錯誤是邪見。
5.人生最大的失敗是憍慢。
6.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欲望。
7.人生最大的無明是怨尤。
8.人生最大的憂慮是生死。
9.人生最大的過失是侵犯。
10.人生最大的困擾是是非。
11.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
12.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
13.人生最大的收穫是滿足。
14.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
15.人生最大的擁有是感恩。
16.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
17.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
18.人生最大的歡喜是法樂。
19.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
20.人生最大的發心是利眾。
以上這二十條「人生之最」是上個月我在北海男眾學部與學生座談時偶感而發,人處在世上不可能單獨生存,必須過群我的社會生活,尤其學佛更為注重人際的共處,因「佛法在眾生身上求」、「佛法在恭敬中求」,怎能忽視周遭成就我們的大眾?寬可以容人,厚可以載物,願徒眾都可以把它當成座右銘。
十月 五日 星期六
慈惠昨晚參加了興田村的里民大會,會中有人批評佛光山對地方貢獻太少,聽了頗令人感慨,這種昧著良心說話的鄉民,又能奈何!
一、從佛光山在大樹鄉開山,二十六年來增設的工程始終不斷,木工、水泥工、水電、建築、油漆、挑磚、引水......乃至朝山會館、麻竹園等單位,給山下民眾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
二、為村民爭取柏油路的通行(前後三次翻新);由人工電話改成自動電話及公共電話的增設;由引地下水到自來水的增設;爭取公路車的行駛;增加郵政代辦所,方便村民們寄信。
三、目前在佛光山普門中學和幼稚園就讀的鄉民子弟計有近五、六百人之多。佛光山的診所、雲水醫院不僅提供免費醫療,即使是三更半夜也是照常服務。
四、本山慈悲基金會在萬壽堂提供了兩千個靈骨龕位給縣政府,以方便自強戶民眾申請。
五、每次的里民大會單是佛光山住眾的出席率,就可以替里民大會贏得上級政府給予補助金。
六、荒蕪人煙的麻竹園於二十六年前,土地一甲是台幣一萬元,現在已增加至一億五千萬元,也因「佛光山」三個字,而名聞於國際間。......
如果說這些都不能算是佛光山對地方的貢獻,實憂心社會風氣竟敗壞至此!
中午,金門金剛寺念度法師來訪由天直法師陪同。談及金門民風較為保守閉塞,鼓勵其多禮請台灣法師前去講經弘法,帶動金門佛教的朝氣。現在是個資訊時代,沒有符合時代潮流的弘法方式,信眾則不易接受,故本身也要多參與教界舉辦的講習會來自我充實......
傍晚,中國佛教會祕書長了中法師來訪,云專程上山慰問我腿傷,實不敢當。
晚,七時,繼續為叢林學院學生上「讀藏指導」。
聽經聞法要直下承擔,一切佛法皆為我所說,我就是當機者,一切皆因我而起。
《妙慧童女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二冊)旨在列舉菩薩修行的四十事,並詮明年僅八歲的王舍城長者之女妙慧,所體會般若空之境界。下課前,我也依此出了幾個習題,要同學們回答--
一、如何安住身心?
二、如何學業進步?
三、如何減少是非?
四、如何待人接物?
五、如何對境自在?
六、如何受人重視?
七、如何創造前途?
八、如何排遣憂苦?
九、如何聞思生慧?
十、如何多才多藝?
十月 六日 星期日
普門寺轉來多件開會通知,如--
十月七日上午九時在台北實踐堂大會廳,開中央委員會總理紀念月會。
十月十二日下午三時,在台北三軍軍官俱樂部,有「立新月刊創刊茶會」。
十月十九日上午九時三十分,在台北圓山飯店敦睦廳,三民主義大同盟成立九週年及第六屆大會。
......
因腿傷尚未復元,一一婉辭。又聞紐約市立大學亞洲史教授唐德剛先生到普門寺找我未遇,特留下名片,祝我早日康復。
九時,了中法師等人離山,特到麻竹園門口送行。
在心平、慧禮、慧龍等多人陪同下,坐著輪椅巡山,途中碰到不少信徒,都搶著要跟我拍照,我推說坐著輪椅不方便,但一個個都說「不要緊」,那誠懇的語氣實不忍心拒絕,只好滿大家的願,一個又一個,一家又一家的,拍了近四十分鐘,始得「脫」身,為恐又遇到同樣情況,只好提早回寮房。我很懷念在國外街道上行走時,沒有人認識的那份自在感。
有一信眾傳話表示,要送我二十四把茶壺,每一只茶壺上都刻有《心經》,且外表形狀都不一樣......並要求跟我見面。平常我喝茶,只需要一杯就滿足了,一下子二十四把茶壺給我作啥?我又不是古董玩家。且《心經》是要刻在心上,刻在茶壺上作啥?自從我退居後,近六年來,除徒弟和信眾外,我甚少會客,因我退的是佛光山宗長及住持的職位,但「師父」是不會退位,所以有信徒要找師父,只要我在山上,只要與行程沒有衝突,我是很樂於見面的。
晚,七時,「讀藏指導」上《梵網經菩薩戒本》。
人生活在世上要知足,做人處世不要人比人,人比人氣死人;也不要太計較,太過計較,反於得失之間不得安寧。人生在金錢名利、物質享受上,都不值得與人計較,但在道德學問上、能力度量上,倒可以跟人家去比,我比你度量大,我比你道德高,我比你更有智慧,更有能力。外在的東西不跟人家比,就自然能知足常樂。如果一個人生活在欲望裏,當欲望不能滿足時就會痛苦。人應該對世間的一切,用一種欣賞的態度、享受的態度來擁有,不要用佔有的態度要據為己有,就不會因欲求不滿而痛苦。
快樂的微笑是保持生命健康唯一的藥石,故凡事要向上看、向前看、向遠看、向美看、向好看、向光明面看......一個不認為自己快樂的人,則永遠享受不到快樂。
十月 七日 星期一
下星期韓國通度寺將舉行「開山齋戒法會」、九龍寺有「華嚴法會」、梵魚寺則舉行「傳戒法會」,今特地寫了幾個字裱框,以為賀禮,請心平代表佛光山前往祝賀--
「梵魚寺傳戒誌慶
戒為道本」
「九龍寺華嚴法會
華藏莊嚴」
「通度寺慈藏律師誕辰紀念
祖德流芳」
晚,七時,為學院同學上「讀藏指導」課--《信佛功德經》。
清朝,名政治家左宗棠,在寫給他兒子的家書上提到︰「......讀書要目到、口到、心到。爾讀書不看清字畫、偏旁,不辨明句讀,不記清首尾,是目不到也。
喉、舌、唇、牙、齒五音並不清晰伶俐,朦朧含糊,聽不明白,或多幾字,或少幾字,只圖混過就是,是口不到也。
經傳精義奧旨,初學固不能通。至於大略粗解,原易明白,稍肯用心體會,一字求一字下落,一句求一句道理,一事求一事原委,虛字審其神氣,實字測其義理,自然漸有所悟。一時思索不得,即請先生解說︰一時尚未融釋,即將上手。總要將此心運在字裏行間,時復思繹,乃為心到......」
每看到這一段家書,倍感親切,好像是在替我述說一樣,為人師者與父母心實不分軒輊。跟學生上課,不奢望大家都聰明得一講解就能了然於心,但卻很在意同學聞法的態度,最起碼要能做到目到、口到、心到。
「學不可以己,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
讀書除了可以改變人的氣質外,一顆柔軟赤子的心也可以變化氣質,不要想世間的人對我不好,而要反省是自我的慈悲心、包容心不夠,故為人以率直、天真為要。
美籍弟子慧宣、滿仁在山上受完三壇大戒後,都留下來在常住服務,為顧及其飲食習慣及氣候的適應,特囑傳燈會為其裝設冷氣及供應麵包、牛奶等,希望他們能習慣於台灣的生活方式,今收到滿仁給我的一封信--
「師父上人慈鑒︰
十分感激您為我們所安排的一切︰冷氣房間、電冰箱及小廚房的使用,請勿掛心,我們在這裏很好,雖然有時我很想家,心情有起有落,但我更想多花點時間在這裏,明年五月西來寺的三壇大戒,不知是否需要我們幫忙,如果需要的話,我們樂意協助,圓滿後,再回到佛光山來。明年十一月在山上舉行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我很慶幸也能恭逢盛會,並和各國人士結緣。
以下是我的生活近況,特別向師父報告︰
一、我正在結緣組學打中國結,希望以後回西來寺能開班授課(美籍人士對中國結很感興趣)。
二、加強學習中文(每天至少一小時),希望不久能用中國話跟師父交談。
三、每月參加一次大悲懺法會,每星期六參加念佛共修會。
四、每半個月出刊一期的《佛光通訊》,我都會主動前去幫忙裝訂、分發。
五、協助國際組,帶外國賓客巡山參觀並簡介。
六、每月固定到醫院捐血小板。(此為我在美國時已登記為紅十字會每月固定捐血小板者,在台灣也不間斷。)
七、有師兄師弟到別分院時,我都會跟著去參訪。
八、正在閱讀一本很厚的英文書--《中國的探尋》,由明末開始至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
九、收集用過的郵票並寄給美國的朋友,讓他們了解台灣。
十、感謝師父讓我到香港,參加您在紅磡體育館的演講。
弟子滿仁頂禮 一九九一‧十‧十」
十月 八日 星期二
上午會見滿醍、覺登等幾位徒眾。
九時三十分,慈惠、依恆、永會、永富多人,陪我前往離佛光山約四十分鐘車程的美濃朝元寺。
朝元寺是於一九一六年由能淨老和尚鳩資創建,一九五二年退居後,由慧定法師任住持。
慧定法師是我在一九五一年任「台灣佛教講習會」教務主任時的學生,也是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文學碩士,曾在壽山寺擔任過當家。為朝元寺大雄寶殿落成事宜,請我提供意見,為其大殿及山門提供對聯曰--
「朝覲三寶同登聖賢地
元勳萬象共入解脫門」
「荔樹娑婆殿堂度眾登淨域
清溪流泉亭塔迎賓指迷津」
晚,七時三十分,與全山住眾、職事、學生於東禪樓禮堂舉行師徒時間。
佛光山的大眾,基本上都很善良、溫順,但惰性與被動往往是修道途中的一大障礙,在「師徒時間」中,幫助大家自我剖析︰
一、我們的缺點是什麼?
1.友愛不夠︰要珍惜師兄弟間、同事間、大眾間的情誼,彼此要友愛。
2.禮貌不夠︰平輩間、對長輩、對晚輩,在共事時不要忽視應有的禮貌與尊敬。
3.主動不夠︰凡事要自動自發去參與,不要被動的等人家來請。
4.合作不夠︰有困難有事,要互相幫忙彼此聯誼,替對方解決問題。
5.浪費太多︰馬桶漏水,電燈沒關,草花乏人照顧,車輛下山頻繁,都造成山上很大的浪費。
6.口舌骯髒︰講話兩舌、烏鴉嘴、冒犯......都是造成猜忌、怨恨的根由。
依此幫大家找出自己的缺點,希望徒眾能反省檢討。
二、如何樹立自我的形象?
我們一生都在佛光山安住,佛光山常住大眾對你的看法如何很重要,故在各單位平時的表現不可忽視,因而要樹立我們的形象︰
1.要熱忱︰太冷淡則不像人間佛教推動者。
2.有表情︰這個時代是彩色世界,要有表情、動作、音聲。
3.知上進︰不進則退,在事業、道業、學業上要不斷進修。
4.嚴規律︰五堂功課正常,對常住規矩不輕易破壞。
5.通資訊︰各單位要互通訊息,交換心得,可以增進彼此了解。
另者如忠誠不夠,發心不夠、尊敬不夠、謙虛不夠、節儉不夠、慈悲不夠......都是大家共同的缺點,如能改過遷善,好的形象自然會樹立起來。
本山派下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