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1/5-1992/12) 《星雲日記(1991/5~1992/12)》
Hsing Yun Diary 15 - Complete Affinity in the Human World: A True Vacuum 星雲日記15~緣滿人間 真淡真空(1992/2/1~2/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15~緣滿人間 ■真淡真空(1992/2/1~2/15)人生種種病痛,
總因未淡未空之故,
而將外事外物看得太重要了。
真淡真空,
一切以「不執著」三字了之,
此乃拔去病根之神藥也。
精華語錄
◎宇宙給每一個人的報酬--
假如你歡笑,周遭的人也會跟著笑;
假如你悲愁,左右的人也會跟著愁;
假如你歌詠,旁邊的人也會跟著唱;
假如你幽默,聽到的人就會歡喜你;
假如你擁有戒定慧,溫馨一定靠攏著你;
假如你追求真善美,朋友都會包圍著你。
所以,稱人惡者,人亦道其惡也;妒人有者,人亦懼其有也。
◎朝山時,不僅做了體力運動,也從禮佛中提升了性靈生活,又可在寺院吃素菜,可從素食中長養慈悲,增加愛心,
體驗生活的另一個層面。
◎處人不可任己意,要洞悉人之常情;處事不可任己見,要明白事之常理。
◎明白因果,就不會怨天;了解自己,就不會怨人。
◎用人時,要懂得人的長處;教人時,要知道人的短處。
◎逆境,是磨鍊意志的大洪爐;困苦,是完成人格的逆增上緣。
◎世上應沒有「運氣」這回事,至多只有順境或逆境。順境是我們努力的成果,逆境是未能預見的情況,故我們要以
平常心來接受「順逆皆一半」的未來。
◎人生,如詩如畫,在美好,不在長短大小。
◎對待信徒的方法不外「威儀中有佛法,佛法中有莊嚴,莊嚴中有慈悲,慈悲中有歡喜。」
二月 一日 星期六
「魚離水則身死,花離土則幹枯,人離氣則命喪,心離書則神衰。」
佛光山傳燈學院的「講義」,今開始寄發,想像徒眾收到時的驚喜表情,但願這份教材對大家在進修上能有所助益。
常住本著「遠親不如近鄰」的敦親情懷,每年歲末總邀請山下附近村民到山上來聯誼,住持心平特準備電視、摩托車、電冰箱、電扇、洗衣機、棉被、腳踏車、收錄音機、電鍋、茶具、旅行袋、組合櫥櫃、檯燈等多樣獎品,要給大家摸彩,今天前來參加的村民共有一千四百餘人,地點則在檀信樓大講堂。
心平和尚在聯誼會上,除感謝村民的光臨和幫助建設外,更感謝大家分享佛光山的法喜法樂。
自從佛光山開山後,這二十六年來,帶動村莊道路的拓寬、交通車輛的增加、自來水的裝設、自動電話的改裝、郵局代辦所和加油站的設立、生產的水果皆因「佛光山」三個字而揚名全省(如佛光山的荔枝、佛光山的草莓......)、後山道路的開發、就業機會的增加、佛光山雲水醫院的義診服務、幼稚園和普門中學的開辦方便村民子弟不必越區就讀......二十六年前,買佛光山土地時,一甲是一萬元,現在佛光山附近土地是一坪六萬元,地價的飛漲造福了整個大樹鄉,真是大樹何幸,受佛光如此庇蔭。
我曾經有心想要好好規畫整個大樹鄉社區,如︰高屏溪可規畫為台灣「威尼斯水都」,並開闢遊憩區,如溜冰場、網球、籃球、棒球、高爾夫球......等各類球場設施。但光有理想並不能成事,還希望有遠見的村民來配合,不僅為我們這一代,更為子子孫孫的未來。(短期間內,似乎引發不起這層共識。)
畢業於復興商工美工科的青年陳斯衍,準備下學期報考佛光山叢林學院的男眾學部,利用寒假期間在山上各單位幫忙,這兩天他邀約其同學劉紹雄、潘冠榮、林啟文、林憲政、鄭勝元、洪朝家等人,發心在萬壽園下一片長達百公尺的擋土牆上,共同設計繪畫「敦煌」勝景。如果說繪畫是無字之詩,這些青年的發心無疑是最真純的一幅心畫。
宇宙給每一個人的報酬--
假如你歡笑,周遭的人也會跟著笑;
假如你悲愁,左右的人也會跟著愁;
假如你歌詠,旁邊的人就會跟著唱;
假如你幽默,聽到的人就會歡喜你;
假如你擁有戒定慧,溫馨一定靠攏著你;
假如你追求真善美,朋友都會包圍著你;
所以,稱人惡者,人亦道其惡也;妒人有者,人亦懼其有也。
中華佛光協會會員,最近請購了十部《大正新修大藏經》給總會。由於海外道場中文圖書收藏不易,擬將此批藏經分別寄往紐約講堂、巴黎道場、澳洲南天寺、中天寺及紐西蘭等道場,以便當地學佛者閱藏方便。
「人生最大幸福事,半夜挑燈讀藏經。」
二月 二日 星期日
腿部受傷後,近日已在復健中,所以常用巡山方式代替運動,沿途遇到的徒眾,很自然的都會跟在後面走,三三兩兩的愈跟愈多,繞了一圈回到法堂,每次總有二三十人跟著到法堂,你一句,我一句的談著。從徒眾的交談中,也為大家解決不少問題,深感身為主管或單位負責人,要有寬宏包容的心胸來承擔屬下的不足,不要用不理、不睬、不管或不關心的態度,給屬下製造無所適從的困擾。
漢高祖劉邦不計較韓信的逃亡,還築壇公開拜韓信為將;劉邦也不計較陳平貪收黃金,叫他辦事時,反而一擲萬金給他。春秋齊國的管仲,曾是齊桓公的敵人,反用為上卿;唐時的魏徵,也是唐太宗的敵人,後成為最敬愛的諫臣。王侯都能不念舊惡宿怨,才能化阻力為助力,來成就大事業,這也是身為領導者最根本的風儀、氣度。不能替屬下解決問題,又製造問題讓屬下煩惱的,實不配為一個領導人。
上午,接受台視記者馬錫源先生的訪問︰「佛教徒如何過年(春節)?」
佛教很重視大眾的生活,尤其過年期間,更為信徒的需要,各寺院都會舉辦朝山、禮千佛、迎春、團拜、聯誼等活動。故佛教徒常把握過年休假期間,扶老攜幼的到寺院禮佛,吃素菜,參加朝山活動。
信徒在朝山時,不僅做了體力運動,從禮佛中也提升了性靈生活。又全家在寺院內吃素菜,加深了團聚聯誼的氣氛,更可從素食中長養慈悲,增加愛心,體驗到生活的另一個層面。利用過年假期時間,與佛教結緣,然後再投入社會,心境必定會很開闊,精神煥發的再投入工作,做起事來定能得心應手。
下午,到高雄巡視將在春節期間開放給信眾共修的「小港禪淨中心」。永安、永勝正忙著做整理工作,有三、四十位信徒也隨緣在旁幫忙,談及禪淨中心落成後,日後一切寺務工作,如香燈、典座、知賓、司庫、兒童星期學校,他們都願發心負責,以護持道場法務的運轉。
讓信眾多參與宗教職務,可彌補道場人手不足的缺失。
山下新規畫好的停車場,寬闊、平坦,讓人看得很舒服。旁邊的「滿香園」,心平法師外租給別人經營,承租者除賣素食外,內部也有適應遊客需要而賣些非素食的食物,更有卡拉OK的時髦裝設,看得我不禁感嘆自己的舊觀念跟不上時代潮流,適應時代的不同,在度眾方面,有時要應眾生根器而給予方便。
「處人不可任己意,要洞悉人之常情;
處事不可任己見,要明白事之常理。」
第八軍團司令胡家麟將軍和副司令吳紀陞將軍,今陪同其夫人及眷屬等十五人來訪。成為軍人家眷的特色是--國家第一,家庭第二。逢年過節大家都在團聚,自己的先生、父親或兒子,卻要在金門馬祖前線駐守,因為前方的兄弟,也需要大家長......。有了這一層認知,有所分離就不會太苦,反而會讓大眾敬重軍眷們的犧牲精神。
和胡司令談及去年在軍中安排的巡迴演講,各方反應都很好,信仰雖是內心的,但可以激發外在的力量。如果行程許可,我很願意再到各部隊結緣一次。
都監院院長依淳代我陪胡家麟司令等一行,參觀敦煌古展。
晚,先後會見了中鋼的林宗賢夫婦和遠東的徐旭明、王譽秀夫婦等多位信徒。
二月 三日 星期一
承租「滿香園」的老闆在山下經營餐飲小吃,擬正月初一開張,到了今天除夕,仍然亂成一團。誰是老闆?誰是主管?誰是員工?彼此都不認識,處於群龍無首狀態,老闆生氣其「政」令無法施發,我就自告奮勇前去為大家介紹誰是總經理,誰是主管,誰是員工,並勉勵工作人員,在社會假期中,從事餐飲業的人要能犧牲假日,發心為過往的遊客服務。因社會的繁榮,都是靠娛樂業、遊樂區、交通服務等上下員工犧牲假日而帶動起來的。有了這份認知,再忙、再累也是應該的。
為了春節交通暢達起見,心平和尚和依淳都堅持用電話邀約警察局陳局長到山上現場查勘。為大眾交通安全故,佛光山開山二十多年來,第一次勞動警察先生將佛光山停車場出入口處增設一警示燈,以方便過往的車輛,同時為屏東客運和高雄客運安設一處停車位置,有關的指路牌、號誌、安全島......也將裝設。大家為停車場的使用和村民搭乘客運的方便都非常用心,更感謝陳局長的成全。
每年除夕,由四面八方回山過年的信眾一年比一年多,從中午起就陸續有人在會館進出掛單,《中國時報》社長楊乃藩夫婦及其子女等五人也於下午抵山,今晚將和我們圍爐過年,是今年第一位見面的遠客,楊社長並送我一本他的著作《一髮青山》。
每逢春節,山上各單位都少人手幫忙,大家都問我有什麼辦法?我又不是孫悟空,實在變不出人來,但也要替大家解決困難,只好建議向各別分院的信徒「招兵買馬」。整天都跟著大家忙得不亦樂乎,出家人如何過年?「忙」!就是出家人過年的方式。
正月中,除自己本身的工作外,全山大眾都向常住領一份工作,以服務來山的信眾,如典座、行堂、開示說法、送便當、交通指揮、引導巡山......,我自討的一份工作是停車場的畫線工作。多少年來,我就有一個心願--所有車子都停在山下,讓佛光山有一個靜謐的寺院環境。而今這個心願即將在停車場畫線完成時而如願,所以我很樂意這份工作。到晚上六時圍爐時,停車場的畫線工作還沒有完成,只好先擱下,到吃年夜飯的會館和大家照個面,就輕手輕腳的跑下山來,在停車場繼續工作。陪同我一起畫線的蔡姓夫婦,頗能體會我內心的感受--今晚一定要畫好,否則明天車子來了就不能規矩的停放。沒有要求說要回家圍爐,這一點叫我很感動!八時,普佛後,徒眾一個個到停車場來,大家都加入規畫行列,你一句我一句的提出意見,蔡姓夫婦畢竟是專家,絲毫不受影響,仍中規中矩的一個車位接著一個車位畫下去。
到凌晨四時,共畫好大客車停車位可停八十輛,小轎車的停車位可停八百輛。
回到寮房盥洗後,正準備休息,隱約中似乎聽到起床的打板聲......。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二月 四日 星期二
從去年十二月八日開始,在佛光山一連展出三個月的「中國敦煌古代科學技術展覽」。大陸的中國傳統工藝技術表演人員,因手續問題,到昨晚才經小港國際機場抵達佛光山,等準備工作就緒,日內將可在敦煌古展的現場,表演鍥金畫、打鐵畫、捏泥人及傳統造紙等,為山上春節又增一番熱鬧。
上午七時三十分,《中國時報》社長楊乃藩先生將離山北上,因感念其於六年前我退位時寫社論讚揚我,故特到麻竹園去送他,並贈一套《星雲禪話》。
十時,前往小港禪淨中心主持佛像開光典禮,市議員楊添義及佛光協會三民分會會長陳潮派、小港分會會長吳美智、鳳山分會會長吳木村及其會員共三百多人,皆蒞臨參與。會中向大家介紹小港禪淨中心的負責人為永安和永勝,導師為慈嘉法師。日後小港地區的信眾,就不必忙著往返於佛光山,就近的禪淨中心就可以共修了。
正月初一的街道上,車子都駛往遊樂區的方向,故並不感覺到壅塞。想起四十年前,我從宜蘭搭清晨五點十二分的火車到台北,十多節車廂才我一個人。佛光山開山之初,新春年節,整天都碰不到一個人。那時從佛光山到高雄,車程只要二十分鐘,到壽山寺二十五分鐘,到澄清湖十五分鐘--路上無會車也沒有紅綠燈,現在從山上到高雄則需要五十分或一小時,世事在變,人也在更替,佛光山能在一片荒蕪中聳立,是成長,更是因緣。
中午,在法堂吃便當時,偶從窗外看到新規畫的停車場都停滿了車子,沒有一個空位,看起來實在很壯觀,美中不足的是一些游離的攤販夾在中間,真是破壞景觀。看來山的信眾優游地在路上行走,沒有車聲的吵雜與威脅,大家都有同感,佛光山早就該如此了!
下午五時,在雙圓堂和負責交通指揮的徒眾及有關的工作人員,檢討今日交通狀況,各人就依自己所接觸的缺失提出看法,在達成共識後,大家對明天車輛的停放、流動、交通控制皆有概念,有信心在春節期間將車輛的出入帶上軌道。
十時,各單位主管不約而同的紛紛聚集在法堂,無非要我分享他們今天的見聞,大家都忘了一天下來的疲累,嘴角、眼神都流露出無限法喜,世間上沒有一件事比能服務大眾更叫人感到充實。特囑侍者永會準備蕃茄麵及包子,慰勞大家。
◎有力量的時候,多做些事業;有金錢的時候,多施些給人。
◎明白因果就不會怨天,了解自己就不會怨人。
◎用人時要懂得人的長處,教人時要知道人的短處。
◎逆境,是磨鍊意志的大洪爐;困苦,是完成人格的增上緣。
◎有抱負、有理想、有目標就可以輕易達到目的。
◎沒有新觀念,自然就不會進步。
二月 五日 星期三
慈莊最近向政府申請成立「財團法人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其宗旨及工作內容有--
宗旨︰
一、推行人間佛教,建立人間淨土,安定社會。
二、聯合世界宗教,促進國際文化與宗教學術交流。
三、為民眾謀幸福,為國家爭榮譽,並謀其發展。
工作內容︰
一、與世界各宗教學術團體來往,聯合舉辦各項文教活動,提高國家地位。
二、舉辦各種安定社會,淨化人心活動。
三、每年舉辦多類型的國際學術會議。
四、設立世界各宗教學術資訊中心。
五、編印現代版大藏經及現代佛教叢書。
六、訓練國際佛教學術弘法人才。
七、其他與本會宗旨有關之社會文教公益事項。
此基金會對佛光山日趨國際化的弘法事業,定有所助益。
世上應沒有「運氣」這回事,至多只有順境或逆境。順境是我們努力的成果,逆境是未能預見的情況,故我們要以平常心來接受「順逆皆一半」的未來。
在這個世間上,什麼都是「一半一半」。
世界分成自由民主與極權獨裁,自由民主擁有了半個世界,極權獨裁也擁有了半個世界。
世間上好人壞人,各佔一半一半;善與惡、好與壞,都各佔一半一半;就是佛與魔,也是各擁有了一半,誰也沒有統一世界。
有時好人很難,壞人甚易,好人敵不過壞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佛的半個世界不及魔的半個世界有辦法。雖說這個世間一半一半,有時惡的一半要勝過善的一半。
好人不要灰心,最後好人會勝過壞人;佛與魔雖有艱苦的戰鬥,但最後仍然是佛能降魔。
善的一半,本來要吃些虧的,但最後會勝利;惡的一半,本來雖會佔便宜,但最後注定要失敗的。不然,這個因果律怎樣來解釋呢?
自由民主陣營擁有的一半世界,曾經也有過後退的危機,但一旦堅強起來以後,共產極權的一半世界就黯然失色了。
這是一半一半的世間,這也是一半一半的人生,雖然善惡、好壞、是非,互有消長,但最後的原則,仍然是一半一半。
懂得「一半一半」是世間與人生的原則,那我們佛教信徒對世間和人生就要看淡些,我們只要盡心盡力為社會大眾服務,不要想統治一切,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把兩個一半合攏在一起。
你看,一個好人,管他做得怎麼好,一半的人讚美,另一半的人還要毀謗;一個壞人,管他做得怎麼壞,一半的人不屑理睬,另一半的人仍要為他說好。因為這世間,無論好人壞人,他們所擁有的都是一半一半。
在佛教裏,一半的人為佛教復興努力,另一半的人寄佛偷生;一半的人為佛教貢獻出力量,另一半的人享受了佛教的餘蔭。今日的佛教,我們到處可以看到這個一半,也看到那個一半,你要做那一個一半呢?
二月 六日 星期四
這幾天到山上禮佛的遊客和信眾每天平均都有五、六萬人,除殿堂外,最忙的就是客堂了,為信眾作簡介、巡山、安排接送、食宿掛單、方便開示......似乎忙不完。其中徒眾發覺一有趣現象,信眾做事大都是一窩蜂,自己都沒有主見,完全看別人,如︰有人買東西,一大堆的人也跟著買;有人提議要帶便當,一個個也都附和要帶;有人想多留宿一個晚上,馬上就有人說也要留下來;有人因有急事,要搭飛機,後面也一定有好幾個人說要坐飛機......。反觀現在的社會,買汽車、出國、裝小耳朵、移民......不都也是一窩蜂的嗎?沒有自己,全看別人的舉止來做事的民族性,真叫人掛念!如何訓練獨立思想,實是當務之急。
世間上的人,有的人以為人生很苦,不知轉苦為樂;有的人以為人生迷惑,不知轉迷為悟;有的人以為人生有罪,不知轉罪為福;試擬「知苦增福歌」如下--
「人生應有福,可惜不知足︰
思量事累苦,閒靜便是福;
思量懶惰苦,勤勞便是福;
思量揮霍苦,節儉便是福;
思量孤獨苦,親友便是福;
思量老病苦,健康便是福;
思量我慢苦,尊敬便是福;
思量多疑苦,有慧便是福;
思量邪見苦,正信便是福;
思量挫折苦,結緣便是福;
思量貧窮苦,享有便是福;
思量死亡苦,生存便是福;
思量計較苦,放下便是福;
思量奔馳苦,居家便是福;
思量散亂苦,安定便是福;
思量嫉妒苦,包容便是福;
思量犯人苦,無罪便是福;
思量貪欲苦,滿足便是福;
思量瞋恨苦,慈悲便是福;
思量愚癡苦,明理便是福;
思量煩惱苦,歡喜便是福。
莫謂我身不如人,不如我者正繁複;
退步思量海樣寬,眼前便見許多福。」
二月 七日 星期五
有近萬名的信眾,今晨八時從不二門前,以三步一拜的方式朝山。七時五十分,趕到不二門,在信眾朝山前,為大家開示「朝山拜佛之意義」在於--
一、從山下拜到山上,越拜越高,如同步步高升。
二、從山外拜到殿內,表示平時除注重心外,也注重心內。
三、從一人拜到萬人,表示愈聚愈多,越多越有。
四、從貢高拜到恭敬,越恭敬越有佛法,越有佛法,越會快樂。
拜佛不僅有諸佛菩薩、護法龍天為我們加持,過去有多少人在朝山時都有靈異,故我們不一定要到心外去找靈感,在每一個人的內在都具有奇異的靈感,我們朝山禮佛--
一、可以拜出我們的健康。
二、可以拜出我們心地的光明。
三、可以拜出我們心裏的清淨。
四、可以拜出我們人生昇華的境界。
禮拜雖是「拜」在地上,但人格尊嚴從這禮拜中更昇華,「拜」是與佛菩薩交流往來,與佛接心。讓我們大家心中都有佛,佛在我們心中,眼所看到的世間,那一樣東西不是佛?心中有佛,耳所聽到的車聲、人聲,那一樣不是如來說法的音聲?這一拜心中有佛,自己的行坐立臥,那一樣不是如佛的莊嚴威儀?今天大家來佛光山朝山拜佛,你們要將自己的歡喜、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清淨、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健康、自己的財富都拜出來,所以我祝大家「恭喜發財」。
八時三十分,開車北上,沿途到各別分院看看徒眾。首站抵台中東海道場,原本兩個小時的車程,因塞車的關係,走了四個小時才到。東海道場預計三月底落成,目前有些設備還在趕工中,雖還沒有就緒,但聞訊而來禮佛的信眾也不少,尤其是春節這幾天,滿慈、滿舟、覺樂等人,已開始忙著度眾的工作了。
下午三時四十分到苗栗講堂,依可和幾位信徒早在門外等候。我沒有什麼東西給人,但所到之處,都將自己內心的歡喜與人分享,所以跟我在一起的或與我接觸的人無不如沐春風。苗栗講堂內有幾位年輕的學生林美珍、林美清、林冠斈、林芝兆、林容伊,在旁為我倒茶、端水果,道場有年輕的一代走動,可以感受到那股朝氣。
六時,抵新竹法寶寺,住持永祥和滿綸到信徒家家庭普照,永可、滿晟、滿綱、滿玄、滿通在家招呼信徒。在法寶寺幫忙典座的薛翟芸師姐,看到我們一到,就馬上到廚房張羅,一定要留我們吃晚飯,前後不到十分鐘,炒飯、米粉、青菜、鹹的、滷的,一大碗一大碗的全都端上桌,每樣菜色各有其味,大家都吃得很開心,這種行家手藝實在難得。在法寶寺的信眾實在有口福。
晚上八時三十分,到達泰山禪淨中心,尚未正式落成的泰山禪淨中心,在春節期間也吸引不少在泰山、五股、新莊等地的信眾,如︰羅仕鈞、陳李葉、陳秀子、莊連美雲、李高月嬌、李林清香、許秀卿、陳金鳳、張金柳、樊寶珠、許卉吟、廖文瑜等多人前來禮佛,永霖、永遂、永喜在常住支援下,除舉行禮拜千佛法會,就是忙著督促工程早日完工,以方便信眾禮拜。
十時,抵普門寺,徒眾都等著向我拜年。永固代表大家表示,接到傳燈學院的教材時,大家都好高興,尤其是看到我寫給徒眾的信,是抱著一顆慚愧的心且含著淚把它看完,並說︰「我們都認為自己很忙,沒有想到要寫信給師父,而師父卻主動的寫信給我們......」
又說,在普門寺的師兄弟,大家相處都是一團和氣,在作務、道業方面都很精進、發心,請我不必掛念。
這實在是非常「悅耳」的回響,我很喜歡聽。我創辦佛光山傳燈學院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將來都可以上台弘法,每一個人都可以當弘講師、弘教師,希望徒眾能體會我這一份苦心,好好用功!
二月 八日 星期六
上午,至永和拜訪本山八品功德主孫張清揚女士和張少齊先生。
為讓皈依後的信眾和我有接觸和接心的機會,普門寺特安排我和皈依弟子的「師徒時間」,因人數太多了(有五千人),只好分成下午二時和晚上七時兩個梯次。在第一梯次裏,和皈依弟子提到--
我們拜佛,是為了讓心與佛接觸交流。各位冒著寒風來此,為了就是要和我交流接心,不同一般法會的說法開示。既是師徒時間,談的當然要說一些平常沒有說的話。
人生究竟為何?賺錢一世?有人愛我即可?事業有所成就?......這些都不究竟。因為人生的意義在於道德的增加、人格的昇華、修行的進步、佛道的完成。
人要懂得製造自己的歡喜和快樂,不要將憂愁煩惱傳染給別人。有歡喜的人生才活得有意義。
不妨害別人,而能找到歡喜快樂,那才是真快樂。
要將自我融入大眾中,對世間榮辱不要太在意,凡事要放下才能自在,要捨才能得,要自才能在,若能如此,自然對世間的事物就不會去比較、計較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林享能先生和林業處保育科科長湯曉虞先生,傍晚來訪,談及--
一、現在佛門裏所提倡的放生,都是不合乎生態原則的,放生要有放生的土地、氣候、環境......否則會有因不適應新環境或遭受其他動物攻擊而死亡,不啻是在放「死」,與佛家慈悲良善之意不合。
二、因台灣部分野生動物已瀕臨絕種,極需保護、保育,希望能協助設置動物保育基金,成立基金會,以收容野生或流浪動物等。
我覺得,由農委會與林務局商量,找一個山區氣候、土壤合宜的適當地方,成立一個動物之家或動物中心,裏面設有動物學校、動物公寓(動物養老院)、動物醫院、動物旅社(臨時收容動物培養站)、動物樂園等。
在日月潭附近,佛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