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1/5-1992/12) 《星雲日記(1991/5~1992/12)》
Hsing Yun Diary 19 - A Heart-to-Heart Talk 星雲日記19~談心接心 談心接心(1992/10/1~1992/10/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19~談心接心 ■談心接心(1992/10/1~1992/10/15)壁爐的火焰在木材的增減中,
熄了又生,生了又熄,
配合著談心的氣氛,非常溫馨。
我喜歡這種夜晚,
更喜歡跟每一位徒眾有這種
「圍爐夜話」的接心時刻。
精華語錄
◎做事如果有有難的「覺悟」,事後就不致於後悔。
◎與人處事學習忍耐,倒不如學習溝通,「忍耐」不僅是消極的,且不能解決問題;「溝通」是積極的,又可以解決問題。
◎讀書是讀心、讀自己,在生活中讀。
◎如果一件事沒有困難,也就沒有機會成長。
◎訴苦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自己努力克服困難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所有的人際關係中,最可貴的是信任。
◎成功的祕訣︰做好每一個小部分。
◎沒有通往成功的電梯,你必須一步步的拾級而上。
◎一個令雙方都滿意的安排,才是真正最好的安排。
◎一個好教師的鼓舞,可以開啟學生另一美好的世界。
◎生活中最大的挑戰就是看清重點,然後去蕪存菁。
◎不必和那些頂尖人物較長短,你只需「突破」你自己。
◎一個人可以盡情享受成功的滋味,卻不應該過分沉溺於成功的滿足感中。
◎不論你的物質生活多麼貧乏,你仍舊可以擁有心靈上的舒適與安慰。
◎為人屬下要與主管合而為一,主管如有缺失,要幫助、體諒、協助,而不只是抗議。
◎能幹者看事情都不會滿意,但在不滿意中要能輔導,要有建言,而不只是排斥。
十月 一日 星期四
在德國三天的行程中,令我懷念的是每天駕駛著大客車接送我們的女司機。
她盡忠職守,從不遲到,開的車子快慢適中,笑臉迎人的她凡事給人歡喜,和藹可親的態度讓我們在旅途中都感到非常愉快。最讓人佩服的是她的膽大心細,女司機每天均駕駛著那輛大客車穿梭於東西德之間,而她先生開的卻是輛小型車,我們讚美女司機開的車子比她先生好,她則希望先生能夠開得比她好。臨行前,女司機特地趕到機場送我一個銀盤留作紀念,希望我下次再去柏林弘法,我深為她的熱心與真誠所感動。
每次上下飛機的時候,都會看到空中小姐一直向我親切地合掌。在歐洲也是一樣,一個小男孩在路邊怕我們沒看到他,特地跑到我們前面摰誠恭敬地合掌,可見到處都有佛子啊!
中午十一時抵達享有「世界花園」美譽的瑞士。承瑞士佛光協會顧問何振威先生的誠意邀請,到其府上家庭普照。飯後,何先生帶我們去附近的蘋果園參觀,看到一幅有趣的景象︰高大的樹上掛滿了細小的青蘋果,而瘦小的矮樹上卻結滿了紅潤的大蘋果,此時,許多活潑的小孩子在搖蘋果樹,地上的蘋果比比皆是。我不禁隨口哼道︰
「小樹大蘋果,大樹小蘋果,
孩童搖果樹,地上皆蘋果。」
緊接著,何先生又帶我們去參訪當地的一間越南佛堂,雖然只有一個居士在領導,但是在辦活動及度眾方面卻貢獻良多。在瑞士,發現到處都有越南人,讓我想起戰爭雖然殘忍,但在另一方面對佛教文化的傳播幫助甚大。佛教發源於印度,後來分為南傳和北傳兩個系統,中國、韓國、日本、越南,屬於北傳,柬埔寨、緬甸、泰國等地則屬南傳,而越南的佛教與中國的佛教是一致的,越南很多的經典都是從中國這邊翻譯過去的。鑑於目前狀況,越南信徒對佛教的信仰勝於中國人,現在的中國人到什麼地方都先問那裏可以賺錢,而越南人到什麼地方卻先問那裏有佛祖可以禮拜,讓人聽了真是不勝感慨!
瑞士是個美麗富庶的地方,由於百多年來沒有戰爭的干擾,因此人民生活安定,民風也非常純樸,平均每年有四至五萬的台灣遊客至瑞士遊玩,可見旅遊業也相當興旺。人民生活水平頗高,例如公司職員每月工資約六千瑞士法郎、司機約五千瑞士法郎,工人約四千瑞士法郎,人民也享有許多應得的福利,國家為了培養人才,更免費提供大學就讀名額。此外,瑞士以手錶、巧克力、銀行最為出名,不計其數的投資家將資金存放在瑞士銀行,我本人覺得有錢不必給他人用,有錢自己用才是真正的屬於自己。
晚上七時,佛光會會員齊集副會長楊蔚雲小姐家,邀請我作客並為大家說明佛光四句偈的意義,會中有六位法國、二位英國的會員遠道而來,其中法國的李金誠說他為了瑞士佛光會的成立,三到瑞士,我聽了甚為感動。
十月 二日 星期五
瑞士有「萬山千湖」之稱,也有「世外桃源」的雅號,我們這次終於領略到瑞士「萬山千湖」和「世外桃源」的美景。重重疊疊的山,彎彎曲曲的路,波光粼粼的湖,蓊蓊鬱鬱的樹,景物之佳,令人目不暇給。
早上起來,就和李金城、陳浩然到湖邊散步,看見湖中多隻的白天鵝為了一片麵包竟然互相爭鬥,幾隻鴛鴦想吃麵包也被海鷗群體圍攻。唉!世間上的眾生在美好的環境裏,為了飲食、利益,鬥爭一定是免不了的。在湖邊走著走著,忽然走到聞名世界的「木橋」,人們將瑞士立國以來的歷史一幅幅地畫在橋梁上,因此,這座古色古香的「木橋」成為盧森(Luxem)最著名的代表物。漫步在橋上,看到遊人悠哉悠哉地休憩,魚兒在綠波中怡然自得地游著,清新的空氣迎面吹來,習習的和風夾著絲絲雨點撲在臉上,涼涼的、濕濕的,好舒服啊!
遊完歸來,時已九點,何政威顧問等人與五輛小轎車已在門口等候,一行二十二人浩浩蕩蕩地向鐵力士雪山(Titlis)進發。四十分鐘的車程後,我們便到達了含蓋湖、雪、雲、霧的三重山--鐵力士山。首先登山纜車將我們帶至海拔一千八百公尺高的第一重山,山上寒意襲人,一湖清水有數十公頃大,裏面還可划船呢!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再坐吊車上海拔二千五百公尺的二重山,沒有看過雪景的徒眾喜不自勝,隨手一抓便是一把雪,四周雲霧籠罩,我也隨意地坐下欣賞那白茫茫的一片……三重山的部分在修理,故不能再上去了。
我已三來瑞士,記得十年前第一次登阿爾卑斯山時,恰巧是大雪過後,看到許多人欣喜若狂地在滑雪。第二次是到山上去看冰雕,火車在冰天雪地的棧道上飛馳,我深深地記得我還在山頂上徒步走了好幾公里呢!這次來到瑞士,何振威顧問從山上下來就要我們到長城樓吃飯,又要我們去博物館,然後去遊船,感謝何顧問的美意,今天遊興不高,趁著這兩、三小時的空檔,回去寫些字送給所有的會員與他們結緣,所謂秀才人情紙一張,物輕情意重啊!幸好昨晚楊蔚雲老師送來筆和紙,一氣呵成地寫了六十多張的字。
在瑞士,幾乎每一個鄉鎮都有一所教堂,街道上常看到修女從容安詳地經過,他們那種純潔、吃苦耐勞、循規蹈矩的形象,的確讓人衷心地欽佩。而我們出家人應樹立什麼形象?慈悲、親切、莊重、熱誠、樂觀、明理……我現在想問佛光山的出家弟子,你們有這些條件嗎?
晚,七時前往參加在長城樓舉行的歡迎宴,與會貴賓有駐蘇黎士台北貿易辦事處主任陳瑞隆先生、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長趙淑俠女士以及華光訪問團。其中華光訪問團團長范宇文女士興奮地說道,在演出的第一站--瑞士就碰到我,我的出現一定會給華光團帶來成功。
十月 三日 星期六
感謝華人聯合會會長何振威先生及楊蔚雲小姐的設想,為我們一行人在以湖光山色聞名於世界的瑞士琉森市中心訂了一間旅館,其附設的早餐也很有特色。早餐後,隨喜到附近散步,誰知才一出大門就遇見昨晚有一餐之緣的華光音樂訪問團,團長范宇文認為機緣難得,就以商店為背景,呼朋引伴的拍了好多照片,我心想他們沖洗出來,光看照片不免有人以為我到瑞士來採購商品的。其實我這一生,可以說沒為自己買過什麼。
幾分鐘後,又遇見了台灣台中縣的各鄉鎮長和代表到歐洲來作環保考察,又拍了許多照片,甚至遊覽車啟動要上路了,車上許多人向司機要求多停留幾分鐘,好下車來與我合拍紀念照。想起來覺得人生真有意思,在小小的台灣,也許一生都見不到面,想不到反而在千萬里外的歐洲遇見了,把握這當下的機緣,也能讓大家皆大歡喜。
范團長帶領合唱團,專以淨化的歌聲,提供人們一塊音樂的淨土;台中縣各鄉鎮長的環保考察團,重要的是了解如何增進大眾居住環境的淨化,提供民眾一方居住的淨土;我們此行主要目的乃是應此地華僑之請,來成立國際佛光會瑞士協會,我們所做的乃是開闢人類心靈的淨土,提供人們日日是好日的幸福人生。三個來自台灣的團體,我們不期而遇,卻有共同的目標,台灣真是具有世界胸懷的地方。
中午十二時三十五分抵何會長家中,接受記者班尼弟的訪問,所屬的《琉森新聞快報》,發行量達七萬份,很受當地民眾喜愛。記者關心的問題就是佛光協會在瑞士成立的目的是什麼?當我向記者解說以後,何振威提出了許多華人希望佛教寺院在此設立的心聲。來自金邊、越南、寮國的華僑,原本崇信佛法,初來瑞士為生活奮鬥,十多年後的現在,一切安定,下一代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唯精神不免空虛,佛光會淨化人間的理想,受到大家的歡迎,很多事業有成、功成名就的華僑最盼望的就是對社會、國家、人類有所用,甚至投注人力、精神、財力也在所不惜,這一片赤誠令人感動。
《LNN報》短短的訪談,動用了我的國語、何振威的廣東話、覺幻的英文以及何振威千金的德文,也算是工程浩大了!
下午二時,在琉森市明士運動場有場講座,蒞臨前來的貴賓有劉洋海代表夫婦,經濟部經濟文化交流處陳瑞隆處長,從巴黎來的高山難陀法師,以及江基明、李金城、陳浩然、陳夢膺四位佛光會員,瑞士當地越南寺院的法師,也從幾百里外趕來,並一再詢問參加佛光會的辦法,希望成為佛光會會員。
另外《琉森日報》,《Bote盆地週報》等共來了五、六位記者出席採訪,德語是當地使用的主語,英文兼用,甚至法語也能通,歐洲人很有語言天才,居住在歐洲的華僑就更了不起,除了柬埔文、越南文、還使用廣東、潮州、客家、國語,再加上前面的英、德、法語等,將近十種語言的能力。
講演完,主持國際佛光會瑞士協會成立大會,本協會經華人聯合會會長何振威先生多次奔走而促成,其組織如下︰
最高顧問︰何振威。
會長︰關湖。
副會長︰蕭彩雲、翁子梧、馬木輝、楊蔚雲(兼祕書長)。
監事長︰徐見禮。
副監事長︰周鼎麟、劉光明。
財政︰何振權。
文書︰林偉模。
理事︰陳志強、鄧華、劉文明、羅金、陳泰、林漢強、李球、李亨、何振榮、黎錦倫、黎國基、張德基。
成立大會圓滿後,並隨緣的舉行一場皈依典禮。
五時,趕往蘇黎士機場,準備搭機轉往法國,誰知過海關時才發現慧軍把我們團簽的簽證放在行李箱中托運了,心中有點掛念。還好,歐洲海關都很友善,加上有來自巴黎的江基明等四人助陣,總算順利通過海關!記得兩天前,從德國離境,一路交通阻塞,趕到機場已經遲到五分鐘,心想,如果上不了飛機,可就苦了瑞士接機的佛光會員,結果是海關人員趕著幫忙辦手續,才順利上機,對海關人員的這種服務態度,非常感謝。
晚,約十時抵法國,廣肇同鄉會名譽會長黃偉培居士,也是佛光會的分會長,林潤會長夫婦、盧炯南夫婦以及長期發心護持佛光道場的李桂榮居士早已到機場等候,其熱忱感人。此行到歐洲可以說是應林潤會長的邀請為廣肇佛院開光,是主因之一。
十月 四日 星期日
十時,從巴黎佛光道場啟程到廣肇佛院,為其主持佛像開光。「廣肇佛院」原名「廣肇佛堂」,佛堂林會長於數月之前請示於我,替其命名為「佛院」,如今開光了,歡迎各方善信前來禮佛,「佛院」比「佛堂」有更大的包容量,其正信程度也較高,這也是我對廣肇佛院的期許。
我為其供奉的千手觀世音菩薩像開光說法,曰︰
「觀音菩薩大慈悲,普渡眾生到巴黎;
廣肇佛院中間坐,法水遍灑不計秋。」
為地藏菩薩開光說法,曰︰
「地藏菩薩願力深,眾姓弟子敬名聲;
九華祥雲朵朵到,普蔭巴黎萬億人。」
很特別的,廣肇佛院還供奉了財神尊者,想起以前在大陸叢林,每年正月初五日也有迎財神的習俗,佛教裏供佛齋天時所供奉的大功德天,正是財神。佛教有時也不能免俗,既然供了財神,只得也替財神尊者開光說法,曰︰
「財神金光照萬秋,信者誠心如所求;
工商普遍通四海,事業廣被達五洲。」
開光後,大家爭先皈依,把整個佛殿及丹墀擠得水洩不通。其中有一位三十多歲少婦,帶著五、六歲的兒子,見了面,朝我跪下,泣不成聲,昨天她患了肝癌的丈夫剛去逝了,聽說期待了幾個月,念念只要見我一面,誰知一天之差,最後無法如願的逝世了。唉!想到因我的遲來,未能給他滿願,心中十分慚愧,叮囑依照好好的為其誦經超度,願他這一念之誠,轉生淨土,來生有緣必定見面。
承廣肇佛院好意,供養午齋,會長、副會長、重要理監事皆在座作陪,他們許多人都到過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做生意,有些人也回到家鄉,到越南、柬埔寨、寮國投資,可說個個事業有成,今天能團結力量為廣肇鄉親貢獻力量,很了不起。其中多人進一步參加佛光會,成為會員,有地球人的眼光、胸襟更是難得。
餐後,接受海南同鄉會會長詹行琨邀請,到海南會普照。詹會長早已參加佛光會,是巴黎協會第三分會會長,在海南會的佛堂,供奉了水尾娘娘,我建議他改為供奉觀世音菩薩,他們很虛心歡喜地接受了。我也隨喜為海南會一群熱情期待的善信,講了幾個對生命有啟發性的小故事,在沒有麥克風的情況下,加上我的江蘇鄉音,真怕他們聽不到或聽不清,但說完人人熱烈鼓掌,那法喜的樣子,忍不住又再講了兩個故事。
下午,還有一點時間,想起早上明禮法師來電,說要來看我,當時因行程都排滿了,只得告訴他,有時間,我再前往淨心禪寺看望他。自前年應其邀請為新落成的靜心禪寺開光至今,雖曾兩度來到巴黎,因行程匆匆也沒機會約見他。這次他主動來電,加上佛光會第八分會會長李桂榮居士協助開車,熟悉路程,所以順利成行。到達靜心禪寺,明禮法師早已帶領信眾等候多時,禮佛誦經後,大家相談甚歡,臨行時明禮法師表示,希望在靜心禪寺成立佛光分會,其誠心可感!
我們一行人有幾個是第一次來到巴黎,在李桂榮居士熱心帶領下,順道去了凡爾賽宮。凡爾賽宮是由太陽王路易十四興建了五十年才完成,宮城美輪美奐,坐在城內的觀光列車上,只見一路庭園花圃、池沼行樹,十分美麗,路易十四的建築才華可見一斑。今日凡爾賽宮成為世界頂尖的觀光勝地,人人以一遊此宮為樂,可見締造優美的居住環境十分重要,由此聯想到極樂世界的七重行樹、七寶樓閣、八功德水就是阿彌陀佛願力所成。所不同者,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乃為人人而設,凡爾賽宮則專為一人而築。阿彌陀佛受到人間家家戶戶供奉禮拜,而凡爾賽宮一百年間的奢華生活,則引發了法國大革命……
晚間,應江基明分會長邀請,到巴黎十九區美麗城(Belle Ville)他所開設的新中國城酒樓應供,難為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素齋。他是巴黎佛光協會第二分會會長,也是湄江武術協會會長,成員近千人,許多華僑的慶祝活動都由他籌畫、推動。他說,今天能有一些成就,肯吃苦耐勞,不惜犧牲睡眠,不計名利的為華僑服務,與他三赴刑場,幾次死裏逃生有關。一九七五年金邊淪陷,生意人與大學生被逮捕勞改,十幾年的勞改生活,每天只吃四十到六十粒米,用黃泥水煮成的「清湯稀飯」,加一粒黑鹽巴就是一天的糧食,還要工作十幾個小時,被派去挑石頭築路、造橋、填水壩,人人餓得肚皮脹大,眼眶深陷,常常頭暈眼花、金星亂冒,不知是人間還是地獄,像一群從餓鬼道出來的活死人。
後來終於有機會逃亡,途中與十歲的兒子失散了,他在死人堆中過了幾日幾夜,謝謝菩薩保佑,一隻無主的雞每日下蛋,兒子靠雞蛋維生,居然大難不死的活了過來。好不容易一家人找到一艘船,小小的空間擠了四百個人,海水快要漫到船舷了,就這樣開航,朝向自由的世界、自由的希望,然而食物飲水很快就用完了,飢餓與死亡再度來襲。到最後,死人成了活人的食物,尿液成了飲料,又維持了一段時日,那時許多人虔誠禱告,江居士親眼看見船頭坐了一尊彌勒佛,空中也顯現觀音菩薩,苦難的一群人終於到達自由世界。至今對佛菩薩冥冥中的加持,感恩銘心,所以現在努力護持佛教,成為佛光山巴黎道場的護法,每遇法會,運米送糧,慨然奉獻,其來有自也!
李金城居士,巴黎佛光協會第一分會會長,寫了一本《鬼域逃生記》,書中一段話對當時淪陷情況有著詳實記載︰「……赤柬部隊恣意開槍殺人,有不同的方法,他們不問情由,不聽解釋,一槍在手便可以為所欲為,殺一個人看作殺一隻雞或踩死一隻螞蟻那麼簡單。這種史無前例的暴行,我們高棉難民幾乎每個人都見到,許多男女老幼的屍首,在太陽光下棄於路旁膨脹腐爛,蒼蠅圍繞屍首,有些人臨終時痛苦掙扎,聲音沙啞呻吟求救,令人觸目驚心,慘不忍睹。有些屍首任由風吹雨打,扭曲得奇形怪狀,發出惡臭,大家見怪不怪,有時候跟死屍睡在一起,也當家常便飯,那時誰都無法保證,自己還能活多久,生與死,只是交叉路口,一時之間生死即可分界。」
佛說人命在呼吸間,從死難中過來的人,特別能與佛教相應,佛法到歐洲雖然慢了些,但是認知佛法的難遭難遇,也是人生大難後的收穫,祈禱佛光永普照,法水永流長,永永遠遠滋潤這些苦難者的心靈!
十月 五日 星期一
到巴黎今天是第三天,三天來的參訪、觀光、家庭普照等行程大都是由李金城居士代為連絡,交通則是由李桂榮居士負責,看他們進進出出的跟著我們忙,真感念信眾的這份發心。
晚,應黃偉培居士之邀,到他開設的陸羽餐館用餐,黃居士的母親、姑母、妻兒等親友都來了,席間有位來自澳門的何婉鴻女士,和我談及香港紅磡體育館的佛學講座,並邀請我去澳門講演,允其只要有機緣,我很樂意前往。
我四來巴黎,雖然每次都是短暫數日,但已領略到巴黎的幾項特點--
1.巴黎是世界有名的花都,但此「花都」並非指花花世界的花都,而是巴黎真的是由花草樹木繁茂圍繞的花城都市,到處都可以看到不同品類的花卉。人與人間的往來,都以贈花表意。男士送已婚女士大都是白色玫瑰,喻沒有希望與她結合;贈送未婚女士是粉紅色或紅色玫瑰,表示希望能賜予好姻緣。
2.巴黎是「世界人種的展覽會」,站在巴黎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各色人種穿梭在大街小巷中,真正的巴黎人卻很少住在巴黎市區,因此法國人常說巴黎是「法國的外國」。
3.提到法國,就很自然的想到香水。香水幾乎是法國的代表,香水之來源,據說是因冬天時天氣太冷,燒水不易,且居住在高樓或公寓裏水源不足,幾乎要待好久才有機會洗一次澡,有時身上都有味了,仍等不到水,驅味之方就是在身上灑些香水來除臭,這也是發明香水的動機。據聞一滴好的香水最高的價值是法郎二千五百元(台幣一萬二千五百元),其香味可以維持一週。然佛門觀世音菩薩的楊枝一滴真甘露,讓人一生受用不盡,不知此甘露一滴,價值法郎多少?
4.酒與法國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名酒,如拿破崙XO、香檳……等,傳聞製造葡萄酒有一祕方,即葡萄在釀造時,其葡萄必須要請未婚的少女們在葡萄上面踩蹋,其製造出來的葡萄酒才會更香醇甜美。於是有人笑稱,那些嗜酒者原來是品嚐少女腳丫下的餘香。
5.巴黎也是現代服飾的總匯,各類的衣裳、配件林林總總的陳列在櫥窗內,給觀光客很大的誘惑。
6.巴黎不但是花都,也是藝術之都,如羅浮宮的收藏美不勝收;如凡爾賽宮前的樹木,枝葉繁茂,一棵棵、一行行,重重疊疊,前前後後共有九重,勝過西方極樂世界的七重行樹。建築不僅立體,而且莊嚴雄偉。
7.有人以為今日法國在世界舞台上已經衰落了,其實不然,如巴黎有全世界最大的歌劇院、最大的電影院、最快速的子彈火車及地下鐵、最大的皇宮遺址、最多的名勝古蹟……。今日的法國人不管做什麼,總是處心積慮的想要在世界上佔第一,這種團隊精神,讓我想到中國人做事只想自己偉大,自己成功,少有人會想,要如何把國家建設得更偉大,佛教弘揚得更普遍。
8.法國崇尚自由,可是現代法國人因過分自由反而不自由。有些乞者或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常故意犯罪,讓警察逮進監獄,因獄中不僅供應三餐且人情溫暖,故監獄時常人滿為患。
9.在巴黎的生活水準差異很大,有名的大學教授年薪約三十萬法郎(美金六萬);中學教師年薪約十二萬法郎;小學教師年薪約八萬法郎;公共汽車司機約二十萬法郎;廚師年薪約四十萬法郎;一般公務員收入最低,每年年薪才六、七萬法郎而已。
10.有人說夫妻吵架時,英國人是彼此不講話;德國人則喝酒解悶;法國的夫婦平時就各有情人,故吵架時就會各自去找情人安慰。
11.法國人之愛狗,遠勝於其他國家,狗可以出入百貨公司、公車、渡船、餐廳……,除司機外計程車只乘坐三人,司機旁的座位是屬狗座,要留給狗坐;巴黎街頭到處都可以看到狗大便,雖然政府每天都備有水車清洗道路,但仍非究竟之方。有人建議要縮小狗的活動空間,以達到環保目的……馬上就受到老太太、老先生們抗議,子女都已經不要他們了,難道讓狗也不要他們嗎?
此行到巴黎,感到最實惠有用的是法國麵包,只要三元五角法郎,就可以買近一公尺長的麵包,拿在手上就像指揮棒,且可乘興而啃,很有「浪漫」的味道!
十月 六日 星期二
上午分別接見各個佛光分會的會長和副會長。在世界各地佛光協會的會員幹部都很用心於會務的推動與社區聯誼活動,深感各國家地區的佛光協會會員們有責任將世界各地的佛教訊息傳回本山,讓《普門》將其彙集刊載,以方便要知道今日佛教訊息的各地信眾,只要手持一本《普門》雜誌即可從中獲悉。樹立《普門》的另一項使命--成為一本近代佛教史的備忘資料。
當然,在美國佛光總會所發行的《佛光世紀》,更等著要報導各地佛光會訊。
中午,在精舍用餐後,下午一時三十分即開車前往洛努雷諾古堡(Chateau de Launoy Renault)--巴黎道場。洛努雷諾古堡位於巴黎市東南方郊區的梵得樂鎮(Verdelot),此城堡早在去年四月中旬由佛光山出資購買,作為佛教信眾的修持道場,故更名為「佛光山法國巴黎道場」。此城堡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四周有護城河,前面有一小池塘,正門兩側聳立著兩座樓塔,城堡附近則是一大片麥田,除了一、二戶農家外,可說是修行禮佛的好環境。
由精舍到古堡車程約要一個小時,才傍晚時分,昏暗的天空就像是深夜似的,寒氣由曠野四方往古堡吹襲,駐守在古堡的永愍,從儲藏室抱了兩大梱乾木柴,體貼地為大家在壁爐升火,木柴上的火燄一團團的跳躍著,燃柴的清香也隨著溫熱的空氣四溢開來,大夥圍著壁爐,各據一角,閒聊著,彼此談著在學佛路上的心路歷程。有那一件事情印象最深刻?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