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1/5-1992/12) 《星雲日記(1991/5~1992/12)》
Hsing Yun Diary 19 - A Heart-to-Heart Talk: Perfectly Willing 星雲日記19~談心接心 心甘情願(1992/10/16~1992/10/3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19~談心接心 ■心甘情願(1992/10/16~1992/10/31)凡事只要在心甘情願下,
工作起來不但不覺累,
反而會很快樂,
因忙中無是非,忙中無煩惱,
忙的定義是快樂。
精華語錄
◎把自己的生命融入群體大眾中,是宗教家的本色,這也是到海外弘法佈教的根本要件,如果以過客的心態在弘法,菩提種子就不易在當地生根發芽。
◎學佛的人,心胸要如赤子般的單純,單純一點思想就可以比較清淨,思想清淨就不會有煩惱。
◎如何建立祥和的社會?
一、要誠實無欺。
二、要結緣感恩。
三、要慈悲愛心。
四、要勤勞忍耐。
五、要因果守法。
六、要謙讓尊重。
◎認識一個人,除了解他的長處外,也必須很深切地了解他的短處,才能在適當的時機內,防止人才的流失。
◎人生是污穢的川流,要涵納這川流而不失其清潔,人必須成為大海。
◎用人之前不必知道對方的長處,只要在任用後,再去發掘他的優點。
◎所謂「幸福之道」,要有因果觀念,不會怨天尤人。
◎體驗是永久的覺悟。
◎只要以開闊的心胸包容各種不同的人事物,自然能看到最美好的一面,領悟到世界上的真正美妙、可愛之處。
◎地球隨著佛法的弘傳,縮小了空間,故人要培養包容的性格,能包容,世界才是我們的。
十月 十六日 星期五
在心定和慧軍的陪同下,上午北上,一路巡視正在裝潢中的台南講堂、永康禪淨中心和頭份禪淨中心。中午在三義交流道附近的「車亭」休息站,買了乾麵在車上當午餐。
下午三時,抵中國電視公司。中視總經理朱宗軻先生和節目部經理宋裕民先生親自接待,並在勾峰、趙寧、楊慶煌、余邦的陪同下,在中視大樓的中庭主持一場誦經祈福儀式。並看將在本月二十一日要播出的八點檔國語連續劇「再世情緣」的試片。「再」劇是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常務理事勾峰,根據我所著的《玉琳國師》改編製作,內容是敘述清朝玉琳國師在修道過程中,化小愛為大愛,藉佛法普渡眾生的經過。
在八點檔戲劇節目中,中視能安排上演屬宗教性節目的「再」劇,實在是為當今社會注入一股清流。我十二歲在棲霞山,但真正的祖庭應該算是宜興白塔山大覺寺,因為那是家師披剃的道場,江蘇宜興崇恩寺,也就是清時玉琳國師被皇帝封為「國師」的寺院,我二十三歲來台時(一九四九年),深感社會法律雖然重要,但信仰和道德則更為重要,因法律是形而外的行為規範,內心的約束則要靠信仰和道德。故此,有提筆撰述《玉琳國師》的因緣,後經勾峰先生的建議,將《玉琳國師》的故事改成電視劇「再世情緣」,其主要演員有楊慶煌、況明潔、沈海蓉、翁家明、李黛玲、葛香亭、曹健……等數十人,佛光山為了表示支持,也提供了全山場地及上千人次出家與在家信眾的演出,相信此劇在正式播出時,必定會贏得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數十萬會員的支持,希望「再」劇匡正社會風氣,增加人間道德勇氣的真正精神,能引起社會大眾的共鳴,讓我們有一個講究信仰、道德、慈悲、喜捨、尊重的生活環境。
在試片場中,勾峰表示,十幾年前就皈依在佛光山門下,說我一再鼓勵他既做為一個大眾人物,就要以身作則成為社會的楷模。此次「再」劇製作期間,我從開始就支持他,他很感動。中視公司站在商業立場,能讓一齣以佛教為主的故事搬上螢幕,更增加他的信心。
看完試片,不難看出編劇蔡文傑先生的用心、演員們的賣力、製作人勾峰嚴謹的態度,這是我看過最有水準的佛教電視劇,一定要讓信徒們「大家告訴大家」一起來觀賞。
因「女人女人」電視節目而獲得金鐘獎的趙寧(也是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在試片場中,請我到他「女人女人」節目中講幾句話,「普天之下有大多數都是女人,為女人講幾句話。」
世間原本就是「一半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也一半。我認為女人不一定要做女強人,男女互相尊重,還回男人和女人的本來面目。因為女人與男人是平分一半的天下,和諧共處才是融和之道。
晚,七時三十分,在普門寺會議廳,為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八屆大會、世界佛教青年友誼會第九屆大會,將在台北和佛光山召開,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承辦,特利用此時間和主辦的中國佛教會、中華佛教居士會、中華漢藏文化協會,協辦的中華民國佛教青年會等各單位,協商彼此的籌備工作。
報載︰七十二歲的菲律賓籍修女花麗娜,有四十年的時間是奉獻給台灣的教會、醫院、學校,故自稱是「台灣人」。
把自己生命融入群體大眾中,是宗教家的本色,這也是到海外弘法佈教的根本要件,如果以過客的心態在弘法,菩提種子就不易在當地生根發芽。花麗娜修女自許為台灣人的肯定,不難看出她對台灣血濃於水的感情。
十月 十七日 星期六
從佛光山退位以來,事務性的工作便不再管了,自己如閒雲野鶴般在世界各地弘法說教,可說既是清閒,也是忙碌,感覺人生真是「不亦樂乎!」而對社會上所發生的一些事,也愈來愈懶得理會;可是一些信徒和訪客,總是帶來紅塵瑣事。近來相當多的人都說到他們對台灣的現況感到憂心忡忡,他們甚至認為當年退出聯合國,後來中美斷交都不感到害怕,但是現在大家都只忙於自己的爭權奪利,不管道德人格,不管「應有所為,有所不為」,不管國家和全民的幸福和安全,到處充滿金權政治、派系壟斷、黑白掛勾、政治鬥爭……等等問題;以前的問題是外來的、是下面的,現在是內部比外部嚴重,上面比下面厲害。他們現在真的是感到慌了,不知該如何是好?移民嗎?怕不能適應。住下嗎?擔心永無寧日。
對信徒們這些擔憂,我告訴他們,禪宗談人生有三個境界,所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最後,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來看台灣的前途。尤其現在「李郝體制」的巧妙配合,更是贏得全民大多數的堅定支持。只要那些只為自己謀利,而唯恐天下不亂的人不要危言聳聽,或當事者能明察,中華民國--台灣必能在穩定中發展。
信徒們也談及這未來的兩三年內政府人事的看法,他們認為︰
李總統登輝先生,勤政愛民,學識淵博,道德高超,又具使命感,擔任總統領導全國最理想不過了,假如現在將黨主席讓給林洋港先生擔任,那就更好了。尤其,李總統也曾表示過,將來不擔任公職時,希望能做一個牧師,傳教佈道。李總統以神愛世人的理念,想必一定能為中華民國的憲政留下一個不朽的、偉大的典範,就像美國總統華盛頓一樣。
郝柏村先生,擔任行政院長,再不作第二人想,他有魄力,兩年來的行政院長,對台灣的治安和經濟已做出了莫大的貢獻。他雖是軍人出身,但深具民主的素養和理念,近來政局的穩定,可說是李總統與郝院長合作無間的結果。郝院長且以無比的擔當推動全方位的「六年國家建設計畫」,相信如能一以貫之,中華民國步入先進國家的行列,定然為期不遠。
林院長洋港先生,目前以維護司法的公正與獨立為己任,更全心全力在推動社會道德風氣的重整。林洋港先生,大家認為做不做總統並不重要,正當此體力、健康、智慧、經驗尚未衰退時,早一些出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為黨做一些黨務革新,讓國民黨更符合現代自由民主的政黨。如國民黨在有意實施黨政分離的政策下,林院長實在是擔任黨主席的不二人選。
林洋港先生擔任黨主席後,施啟揚先生可任司法院院長。
邱創煥先生和林洋港先生一樣,他們都是總統的人才,但現在都不必和李登輝先生爭長較短,最好大家都以國家為重,邱先生可以擔任考試院院長,可以為國選拔人才,更為考試院建立完整、公平、活潑的制度,那真是國家和人民的福氣了。
宋祕書長楚瑜先生,自經國先生逝世以來,全力輔助李主席推展國政,改革黨務,居中協調,功不可沒,如能繼續負責執政黨的祕書長,也是全國之福。
其實,信徒和訪客的這些憂慮和意見,在我這個方外人來說,只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罷了。不過,我個人倒是有一個建議,上述幾位大人物能聚集一起談一談,只要大家公忠體國,坦然相待,不只國家之福,坊間的閒話必定也會煙消雲散。
十月 十八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在高雄普賢寺為前來參加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所舉辦的「第十二期領導幹部研習營」的會員幹部們上課。短短的兩個小時,除為大家講解佛光會的內容與精神外,並為大家介紹近來在各地成立新分會的情形。
七月份我到印度拉達克,當地佛教會會長說︰「我做拉達克佛教會會長已有八年,我的名字、力量及所有的一切都不能出拉達克一步,我現在做國際佛光會拉達克協會副會長,我即刻可和世界上的佛教徒來往了。」
科州丹佛佛光協會會長謝典豐先生,苗栗人,從事工程師二十多年,他說︰「我這一生都和鋼筋、水泥、磚頭、瓦片為伍,冷冰冰的一點感情都沒有,現在有了佛光會,才覺得人生有趣味,我不要做無情的事業,我要為有情眾生服務。」
瑞士華人聯合會,會員達四千餘人,當了八年之久的何振威會長,希望大家都參加佛光會,增加更強的凝聚力。
我國駐倫敦代表戴瑞明先生,在台灣做過文工會主任,我到倫敦時,戴代表雖公務很忙,卻每天陪我,他說︰「為佛光會忙,比什麼都有意義。」
駐阿根廷代表王允昌先生是位天主教徒,其夫人林淑惠是虔誠的佛教徒,在歡迎宴會中,我想把佛光會向王代表介紹,他立刻跟旁邊的祕書說︰「代表處所有的員工全部做佛光會的會員,他要做佛光之友」。
課後,總會的工作幹部,向我報告各自輔導的分會會務及發展情形。苗栗佛光會會長謝啟光先生,為了要協助新分會的成立,到處去作說明會,尤其謝啟光的女兒特地從台北趕回來要慶祝其父母結婚二十周年紀念,謝先生竟然把全家都帶到說明會現場,這種對會務之投入與發心,實在讓總會的工作人員非常感動。
這兩天普賢寺正在舉行藥師法會,除佛堂外,齋堂、會議廳、客堂也都擠滿了信徒,專程繞到殿堂和信眾打招呼,個個都欣喜地向我問訊、合掌,不難看出大家禮拜的法喜。尤其是一些從壽山寺開始就參加藥師法會的信徒,我到現在都還可以叫出他們的名字,二十多年來如一日的虔誠禮拜不改變其信仰,不輕易離開道場,其忠貞堅定的情操,不愧是佛教徒的本色。
下午,前往北斗主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斗、溪洲、社頭、台化四個分會的成立大會。行政院政務委員黃石城、立委許福曜、台中地方法院庭長阮剛猛、縣議員李照實、北斗鎮長卓建國、北斗鎮民代表張惠清、田尾國小校長黃榮源、萬來國小校長楊舜耕、溪洲成功國小校長鄭明賢、民眾服務站主任蘇明安、農會總幹事顏銘揚,慈心慈善會魏梧桐等多位貴賓皆前來觀禮。
黃石城先生和北斗鎮長卓建國先生等人,在致詞中都一再肯定佛光會在地方上成立分會,對社區必有帶動的影響力,期望健康又有道德的生活環境,在分會成立後能漸漸樹立。
在成立大會中,分別授證給--
台化分會︰會長郭塗城,副會長劉佳香、蔡振東、詹淑珠,祕書翁梅雀。
北斗分會︰會長詹石藏,副會長張巧倖、劉金木、林三佑,祕書許東得、高立夫、黃進添。
溪洲分會︰會長陳清標,副會長宋文忠、蔡總利、廖俊彥,祕書張姶美。
社頭分會︰會長魏陳春惠,副會長葉捷忠、張府鑄、陳碧琴,祕書施月娥。
成立大會圓滿後,應信眾要求,主持一場皈依典禮,有近千人報名皈依。
一則小故事︰有一天,豬向牛抱怨道︰「人類很不公平,我從豬毛、豬皮、豬肉及至五臟六腑沒有一部分隱藏,全身都奉獻出來,但人們仍嫌我髒、嫌我懶、嫌我笨;而牛你則不但受到人們讚揚,還有辛苦耐力的美譽,這對我實在太不公平了。」
牛想了一會道︰「生前我就替人類拉車、耕田、提供牛奶,進而奉獻我的全身;而豬你則要到死後,人類才會得到你的好處,我想這就是我們不同的地方。」
人生在世,服務的人生觀各有所衷,「豬」與「牛」是最常見的典型,而捨身奉獻卻是一致的理念,另一種動物--雞,從牠身上,也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雞︰頭上戴冠是文雅,足上生距是威武,遇敵敢鬥是有勇,見食相呼是好仁,報曉守時是有信,孵卵不捨是有恆,雌雄不爭是和順,撫雛勞瘁是慈愛,產卵不停是利他,捨身供人享受才生存。
十月 十九日 星期一
「千峰待逋客,香茗復叢生;
採摘知深處,煙霞羡獨行;
幽期山寺遠,野飯石泉清;
寂寂然燈夜,相思磬一聲。」--唐‧皇甫冉
早上想改一些文稿,所以沒到辦公室去,在開山寮自燒了一壺水,我不懂得品茗,但是一杯熱茶卻是獨處時最佳的良伴,「茶」有其歷史︰
早在四千多年前,嚐百草的神農氏就發現了苦茶這種植物,史籍上有「炎帝崩於茶鄉」的記述,所以把神農氏死的地方稱作「茶鄉」。那時人們稱茶叫「苦茶」。
一千多年以後,人們稱苦茶為「檟」,《爾雅》的〈釋木篇〉,很明確的把「檟」解釋為「苦茶」。漢和帝時,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把「茶」解釋為「苦茶」,而且強調︰荼,即今之茶字。可見早在東漢時期,茶這種植物已經在文字上定型化了。
東晉有位叫郭璞的人,在《爾雅注》裏表示道︰「今呼早採者為茶,晚取名為茗,一名荈……」可見當時人們對採茶的遲早與茶質的關係,已有相當精闢的總結,如果不是對茶有長期種植、飲用的實際經驗,要有這樣的認識是不可能的。
在《天中記》中,古代人們在長期的茶樹經營中,以為茶樹只能用茶籽培育,所以我國古代婚娶聘禮的習俗多用茶葉,女方受聘稱為「受茶」,茶樹象徵堅貞的愛情和永恆的友誼。
《唐書》上說,唐時有位陸羽,嗜茶如命,他用了畢生精力專心致志地探索茶的源本、植製、採造方法、工具,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茶葉科學家。並寫了一部研究茶的專書《茶經》,分為三卷,集中了我國人民長期經營茶樹的實際經驗,內容豐富,見解精到,光是烹茶用的器具,就記載有二十四種。
故「茶旗經雨展,石笋帶雲尖」是有其淵源歷史的。
若心無閒事時,能坐擁書城,手中又有一杯好茶的話,那真是「浮生樂事此為最,品茶論典滿室香」,可是這種時間對我而言,只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的一個插曲而已!
晚,七時在法堂,與英文佛學班的三十多位同學們座談。由同學們先自我「介紹」自己的專長、性向、理想、抱負,以及就讀英文佛學班的目的。
此次的美洲、南美洲、歐洲之行,讓我最深刻的感觸是,佛教的弘傳之所以不能在歐美普遍,乃是因「語言」不能溝通的關係,據歷史上記載,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就曾有一法號叫慧深的出家人到過美洲和墨西哥弘法,但佛教卻無法像天主教或基督教那樣在異國生根,原因即在於語言,所以我很有心要派遣徒眾到德國學習德語,法國學習法語,巴西學習葡萄牙語,阿根廷學習西班牙語,俄國學習俄語……去學當地的語言,由英文佛學班同學如此熱烈舉手表示願意前往的認真態度,頗感欣慰,有共識的體認,自然容易達成理想和目標。
目前,佛光山擁有的語文人才以英語的最多,約七十人,日語約三十人,梵文二人,藏文一人,馬來文三十餘人,泰文五人,法語五人,西班牙語一人,廣東話四十人,潮州話三人,其他都說華語、閩南語、客家話了。
我並回答英文班同學的問題--
◎如何背書?臨睡前數度瀏覽;睡醒時不翻身,靜靜回想;考前囫圇吞棗的記法不長久,須像念佛一樣常念、常背,自然牢記於心。
◎要親近善知識,並每月請大師兄們座談開示,培養對常住的感情。
◎學佛的人,心胸要如赤子般的單純,單純一點思想就比較清淨,思想清淨就不會有煩惱。
◎起無明煩惱時,要多禮佛、唱誦、苦行,從拜佛中可以拜走煩惱,從唱誦中滌清身心的污染,從苦行中解縛自我的苦悶。
◎指責對方不如法時,要有藝術,要讓對方歡喜接受才有用。
◎與人相處,只要有關愛的心、體貼的心,則一切皆可以接受。
◎做事之所以會感到困難,乃在於道行不夠、能力不足。
◎要訓練自己內在的力量,內心有力量則可以承擔一切。
◎學佛要做「活人」,肌肉要有活力,臉上要有表情,待人要有笑容,除行儀態度要有威儀外,更要從六根裏去表現佛法。
十月 二十日 星期二
這兩天各大報的社會版,都提及社會福利和重整道德是促進社會祥和不可少的步驟,報上「黑白集」專欄上也提到,要建立「祥和社會」應朝下列幾個方向去推動︰
一、透過豐富、多元而活潑的社會活動和民俗活動,帶動人們彼此連帶關係的緊密化。
二、透過制度上的區隔設計,使特定領域,諸如經濟與政治中的競爭和衝突,不致影響人們彼此的共同體意識。
三、在競爭與衝突最為劇烈的部門,例如針對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力,訂定明確的遊戲規則,使有所循。
四、在金錢、名利、權力之外,開發更多值得人們追求的目標,使人人皆能各適其性。
唯有在制度上使人人皆能「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才能真正達致祥和社會。
這實在是非常語重心長的一些建議,對「如何建立祥和社會」我也有幾點意見︰
一、要誠實無欺。 二、要結緣感恩。
三、要慈悲愛心。 四、要勤勞忍耐。
五、要因果守法。 六、要謙讓尊重。
偶在書架上翻到一本《歷史猜謎》,內容頗為有趣,是以另一種角度,來看歷史上的問題,如--
◎西元二八○年,羅馬與希臘鏖戰時,羅馬軍因受希臘軍的大象攻擊而敗退;但是這些所向無敵的大象,遇到羅馬軍的食用豬,卻立刻停止攻擊,為什麼?
因大象從未見過豬,正和羅馬軍沒有看過大象一樣而喪膽。羅馬帝國因而倖免全軍覆沒,後來羅馬製作了刻有象與豬的金幣,以資紀念。
◎成吉思汗以至元世祖忽必烈等元朝歷代皇帝的墳墓未聞曾被盜掘過,為什麼?
因他們不造墳墓,依北方遊牧民族的習俗,有故意隱藏埋葬地的習俗。他們把墓做在地下十多公尺深處,而地面上並不留任何標示。
◎英國在十九世紀的維多利亞女王時代,道德教育極嚴,女性在醫生面前也不得袒裸身體,當時醫生如何為女性病患看病?
醫生備有模型人像,患者在這人像上指出病痛部位就行。
◎一年十二個月,一個月三十天,是根據月亮的盈虧而來,但一週七天,又有何根據?
據考證,一週的起源溯自古巴比倫,當時太陰天文學甚為發達,已發現月球的圓缺分為新月、上弦、滿月和下弦,各隔七天。
◎奧運的馬拉松賽跑,距離約四十二公里,這距離是怎麼來的?
雅典與入侵的波斯軍隊,在馬拉頓交戰。當雅典軍隊告捷時,有傳令兵費第比得斯赤腳跑回國報告的英勇事蹟,而馬拉頓到雅典的距離,就是四十公里左右。
◎宋朝名產陶器外銷中東和歐洲,須經千山萬水,艱苦漫長的旅途。當時的中國商人,究竟如何包裝這些陶器,使中途不致損壞?
用粘土包起來,乾固後啟運。先把適合重疊的陶器集中起來,把粘土填滿隙間,再以粘土整個外面包成一大泥球,粘土乾後,以乾草包紮。抵達目的地後,把泥球放進水裏,粘土就自行融解。
◎古代的埃及金字塔,使用的有一塊重達數十公噸重的花崗岩,在還沒有鐵製工具時代,硬石塊是怎麼切下來的?
用金剛鑽做錐子,先在岩石上打個小洞,塞進木頭。然後把木頭浸濕使之膨脹,即以木頭之膨脹力「爆破」岩石。
◎古羅馬的公共大浴池,可以同時容納六千人,那裏還設有一千六百個大理石造的座位,浴堂設座位做什麼?
供浴客聊天,聽哲學者演說和詩人的朗誦,以及閱讀之用。公共大浴池等於現在的健康、休閒兼文化中心。當時除宮殿外,民間很少有水井或泉水,羅馬皇帝為施德政,斥資興建公共浴室。
……
晚,七時三十分,前往善化慧慈寺,為前來參加藥師法會的信眾開示。
十月 二十一日 星期三
為迎接八十一年度的「功德主會」及第十八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九屆世界佛教青年友誼會,即將在山上隆重召開,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特在「佛教文物展覽館」(即三寶殿底層,昔敦煌文物特展處),將舉辦一項「佛教文物藝術展」,今天和心平、慈惠等人先至現場,參觀其預展情形。
此次展出內容,共有五區--
一、由漢光佛像公司及東大雕刻藝術社負責展出,內容為佛像藝術、各種木雕品、明朝的佛像銅雕製品、佛像珍藏品、創作品,共有百餘件。
二、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馬來西亞籍的梁國興居士提供的「世界佛教郵票珍品展」,計有十六國佛教為題的郵票、首日封,郵票內容有佛教法器、儀式、風俗、節日等,都是梁國興居士多年費心珍藏,計有五百多件。
三、由尼泊爾藍毗尼發展基金會負責展出的「藍毗尼園特展」,內容有佛陀出生地藍毗尼園的研究報告,並有實地拍攝的珍貴圖片數十張是國內首次詳盡介紹藍毗尼園的展出項目。
四、「天雕」是未經雕刻的天然珍品,每一件都未經一刀雕刻,是由白滄沂居士提供,其數十年的珍藏品,計有百餘件之多,都是天然樹根形成各種活潑有趣的造型,有觀音、佛手、法輪……更有些是可依想像,想什麼就像什麼,充滿自然之美,也充滿生命力!
五、由星光地球科學陳列館提供展出的「化石展」,內容有億年動植物的化石,以及各種寶石、寶物的陳列。
在展出期間一律免費供來山的遊客和信眾參觀。除這一次的展出外,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擬定期有計畫的排出全年展覽內容,相信以後來山的信眾,隨時都可以欣賞到各種不同的文物。
子路問孔子︰「管仲是怎麼樣的人?」
孔子︰「是仁者。」
子路︰「管仲曾想說服齊襄公施政而沒有被接受,是辯才不夠;襄公死後,輔佐公子糾卻無法得到齊君之位,是能力不足;隻身逃出齊國,連累家族而不悲傷,是沒有慈孝之心;在魯國淪為階下囚而不覺慚愧,是沒有羞恥之心;回到齊國出仕當年的仇敵齊桓公,是不忠;召忽為公子糾守節自殺,管仲不死,是不仁,缺失這麼多,老師怎麼稱他是仁者?」
孔子︰「管仲說服不了襄公,那是襄公沒眼光;輔佐公子糾不成,那是時運不濟;家族殘破而不悲傷,那是豁達知命;身為囚徒而不慚愧,那是自省後的坦坦蕩蕩;出仕昔日的仇敵,那是知道權衡事情的輕重緩急;召忽殉死而管仲不從,那是因為召忽的才幹平平,不死也只是個敗戰的囚虜,殉死反而可以成為名揚天下的守節之臣。管仲是才堪治理天下的王佐之才,怎麼能拘泥於小節而置天下萬民於不顧?」
史家對管仲的行誼是評為走在是非邊際,行事充滿爭議,得志後不改奢侈僭越的一個人。其實一個人受褒受貶,得寵得辱除看時節因緣外,「緣」也是佔很重要的分量,有緣的人即使是多麼大的缺失,也都能包容體諒;沒有緣的人,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故,認識一個人,除了解他的長處外,也必須很深切地了解他的短處,才能在適當的時機內,防止人才的流失。
人生是污穢的川流,要涵納這川流而不失其清潔,人必須成為大海。
十月 二十二日 星期四
韓國各寺院代表--三論宗宗正大汕法師、總務院長迦山法師、太古宗法鏡法師、曹溪宗元法法師、法輪宗覺明法師、總和宗竹山法師、本願宗無空法師等各率領其信徒共計百餘人來訪,下午一時三十分,在法輪堂以簡單茶點招待大家。
中韓關係從唐時就一直很密切,尤其是文化和宗教的因緣更深,雖然最近中韓斷交,那只是政治上的利害關係,對我們在文化、宗教、經濟的來往並沒有影響。想告訴各位一個訊息是,非只出家人,台灣的國民對韓國皆充滿關懷友誼,希望政治歸政治,宗教歸宗教,我們宗教人民的友誼是永遠的。各位的寺院至少都有數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歷史,佛光山只有短短的二十六年,但佛光山和韓國的佛教一樣很維護傳統,也很重視現代化。在傳統與現代的融和下,對人間佛教的推動有很大的成果。過去的佛教只有在寺院而已,現在佛教能普及到家庭、社會、生活中,實歸於人間佛教的提倡,尤其國際佛光會能在各國成立總會、分會,也是因共識共鳴所得到的回響,但願不久,韓國也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