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3/1-1994/8) 《星雲日記(1993/1~1994/8)》
Hsing Yun Diary 24 - A Life with Balanced Income and Expenses: A Seed 星雲日記24~收支平篌的人生 一顆種子(1993/8/16~1993/8/3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24~收支平篌的人生 ■一顆種子(1993/8/16~1993/8/31)沙土田地可以培育出豐收的禾苗,骯髒污泥裡也可以生長出清淨的蓮花;因此,外境的好壞並不重要,要緊的是我們能否成為一顆有用的種子。
菁華語錄
◎佛教的信仰不是靠迷信的膜拜、裝飾的念珠或盲目的奉獻來建立,而是由深入浩瀚的三藏十二部不朽經典,從中覺悟
出生命的真理,進而由理論而實踐,由山林而社會,由煩惱而清淨,由生死而生活。
◎在獄中,身不自在,心可自由;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正可觀看內心的世界。
◎對人有利,雖不喜歡,也要喜歡;對人有害,雖喜歡,也要不喜歡。
◎法律有冤枉我們的時候,歷史有辜負我們的因緣,但是因果絕對會給我們公道。
◎赤子之心就是菩薩的心,擁有菩薩的心及青年的力,將來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心懷傲慢、自滿、成見的人,就算天降甘露,也無法流入他的心中。
◎自己要有安住的力量,放棄外在的一切,向內找尋自己的本來面目,才能在人生起伏得失中,經得起社會考驗。
◎不看外而看內,不看有而看無,不聽非而聽是,不聽惡而聽善,進而聽無聲之聲,談無言之語,觀照自己心中的
世界。
◎法非善惡,善惡是法,金錢也是一樣,並沒有善惡之分。
◎失去自由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罪犯;在獄外自由走動的人,也未必沒有犯罪。
八月 十六日 星期一
下午,親自主持青少年生命之旅夏令營的開營典禮,面對這六百個充滿朝氣與清純的面孔,也感染到一股欣欣向榮之氣。我也曾經歷過青少年的階段,典禮中勉大家--
「我十二歲離開家鄉入佛門,至今已五十五年,且當時要經過好幾個關卡的考試才能被接受;各位來此(佛門)參加夏令營,只有短短五天,且只要報到就可以住進來,實在是很大的福報。
在禪門中有一則故事︰有一位學僧到南隱禪師處請示佛法,但舉止態度卻非常自負。禪師以茶水招待,在茶倒滿杯子時,並未停止,仍又繼續的注入,眼看茶水一直往外溢,學僧忍不住的說道︰『禪師!茶已經滿出來了,請不要再倒。』
南隱禪師︰『你就像這隻杯子,盛滿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不事先將自己心中的杯子空掉,再好的佛法,你也是聽不進去!』
由此我們得知,心懷傲慢、自滿、成見的人,就算天降甘露,也無法流入他的心中。希望大家在這五天當中,把過去的我思、我見、我聞全丟到山門外,讓心中清淨無染、空無他物的把佛法裝進來。
佛教非常重視青少年,佛菩薩沒有鬍鬚就是青年的表徵。佛陀三十多歲成佛證果,玄奘大師二十六歲入印求法,惠能大師二十四歲證悟佛道,羅睺羅十幾歲就已是十大弟子之一,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小龍女的即身成佛,八歲的妙慧問道,均提沙彌證阿羅漢果,這些都是佛教青少年們悟道的楷模。
青少年們都具有一顆赤子之心,此赤子之心就是菩薩的心,擁有菩薩的心及青年的力,將來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很希望過幾天結營時,大家都能帶很多法寶回去,如︰思想上有正見,智慧上有辨別……這些都能讓各位一生受用不盡!」
青少年階段的成長,對一個人將來在個性、品德、習慣上有很大的影響,我曾多次在國外,看到很多外籍人士,在機場或進出海關時,都會很耐心的教導子女,如何查看飛機班次?如何找座位?如何填寫出入境卡?如何過海關?如何使用公共設備?尤其是英國人,從小就訓練子女要有紳士風度淑女儀範,真是用心用力;反觀國人帶子女出國,任憑子女在機場休息室亂跑、吶喊,飛機走道上嬉戲追逐,不繫安全帶,勞煩空中小姐一次次勸解,身為父母者卻是無動於衷,實在失去親子旅遊增廣見識的教育目的。
《聯合報》有一則報導,如何協助青少年作生涯規畫,可供老師、家長們參考︰
一、幻想期(十一歲以前)--
1.介紹偉人傳記或故事。
2.和孩子討論興趣和志向。
3.與孩子談論親友的職業。
4.利用機會讓孩子了解或參觀一些行業。
5.與孩子一起玩家家酒,扮演一些職業角色。
二、試驗期(十一歲到十七歲)--
1.與孩子討論他的喜好與興趣。
2.讓孩子有機會做職業性向和職業興趣測驗。
3.與孩子一起閱讀有關青少年的書籍。
4.與孩子討論各種不同工作內容和價值。
5.讓孩子有機會跟不同行業的親友交談。
6.鼓勵孩子學習人際關係和建立積極人生觀。
三、現實期(十七歲到青年期)--
1.幫助孩子學習如何安排時間和金錢。
2.與孩子討論升學與就業問題。
3.鼓勵孩子從事正當休閒活動。
4.讓孩子有機會利用寒暑假打工。
5.讓孩子接受短期的職業訓練。
6.引導孩子訂定自己短程、中程、長程的計畫和目標。
八月 十七日 星期二
隨著時代的遞進更新,時下的青年們選擇工作,首以觀光事業、資訊事業及社會服務業最具有挑戰性。從事觀光事業者必須具備有快速的工作理念,除要在最短時間內達到顧客要求外,對世界各地的風俗民情、歷史、地理、背景都要能瞭若指掌,才能勝任愉快;在資訊方面,目前講究的是電腦連線,要切實的掌握資料來源,則世界的資訊都可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社會服務工作方面,必須要接觸到社會各層面人士,見識歷練自然從中而來。
身為現代佛教僧青年則要能從事兼具宗教、文化、教育、慈善等工作,最佳途徑是加入國際佛光會的行列。
國際佛光會的輔導法師主要工作,乃在輔導各分會會務推展和積極籌畫新分會的成立事宜,並負有承上啟下的職責,讓各分會和總會保持密切關係,以達服務社會擴大教化的功能。因輔導法師每天接觸的都離不開人事問題,故除外在威儀莊嚴外,內在心胸的寬廣、性格的主動及信心、熱心、親和力、忍耐力都不可少,才能適應變化的人際關係,而達到統理大眾的運轉工作。
今特集合負責國際佛光會工作的徒眾,在雙圓堂座談,聽取大家在工作中對事情的內容、看法、分析,及自己在擔任輔導法師這段期間內,對佛光會的理念組織辦法知道多少?發掘了多少人才?各種會務的推展成效如何?增加了多少會員?成立了多少分會?……以自我檢討!
依大家檢討的內容,我歸納如下一些問題,要大家深思並用心的作答,以作為日後的參考--
1.佛光會的組織體系怎麼樣?
2.如何介紹佛光會?
3.如何樹立佛光會的形象?
4.如何作「成立佛光會分會」的說明會?
5.分會活動有哪些內容?
6.找不到會長時怎麼辦?
7.如何做會員?
8.如何訓練幹部?
9.如何籌畫活動?
10.如何負責文宣工作?
11.如何做好輔導法師?
12.輔導法師要輔導的內容?
13.輔導法師身邊必須要帶些什麼?
14.如何編印弘講師手冊?
15.如何拓展佛光會?
16.如何做佛光會會長?幹部?
17.參加佛光會的利益?
18.別分院如何輔導分會辦活動?
19.分會如何協助別分院法務?
20.佛光會員如何做功德?
21.如何增加會員?
22.新分會要成立的條件?
23.如何與友寺往來?
24.如何辦講座?
25.如何辦皈依典禮?
26.如何探病?慰問?
27.如何做司儀?
28.如何主持會議?
29.四句偈的意義?
30.如何規畫一年計畫?
31如何推行「佛光三昧修行法」?
32.如何研讀「會長的話」?
33.如何成立督導聯誼會?
34.佛光會的組織與架構?
35.佛光會各級會長任期?職責?
36.如何辦講習會?
37.辦活動時,輔導法師所扮演的角色?
38如何安排佛光會幹部訓練及課程?
39.如何篩選檀講師?
八月 十八日 星期三
上午接受中視記者訪問,關於此次生命之旅夏令營的一些問題--
一、現在青少年都一味追求外在感官的享受,眼耳鼻舌身意每天不斷向外攀緣,從而沉溺於色聲香味觸法中,隨著外在誘惑而迷失自我。故自己要有安住的力量,放棄外在的一切,向內找尋自己的本來面目,才能在人生起伏得失中,經得起社會考驗。生命是馬拉松,必須要有耐力,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二、我的青少年時代是在棲霞山度過的,這個階段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由於在叢林中所受的是專制關閉式的教育,因而養成我逆來順受的胸襟,尤其在求法道上,凡事都能以一種心甘情願的心態去接受,在眼不看耳不聽的薰習下,訓練自我,不看外而看內,不看有而看無,不聽非而聽是,不聽惡而聽善,進而聽無聲之聲,談無言之語,觀照自己心中的世界。
三、參與夏令營的青少年,皆來自不同的家庭,其生活、背景、習慣也不一樣,故要看其根器,因材施教,如馬的調御,有的是見鞭影即驚,有的是觸毛即驚,有的是觸肉即驚,有的則要徹骨才驚。在夏令營中短短的幾天生活,主要是教導青少年--
1.要跟大家結緣︰吃飯時,當思來處不易,一粥一飯都是由許多人辛勤奉獻的成就,所以人家跟你結緣,你也要跟人家結緣。養成青少年結緣習慣,將來在社會上就不會貪心、慳惜或以暴力相向。
2.要懷有感恩心︰生活中,時常給予機會教育,要感謝老師的教導,要謝謝同學的幫忙,時時言感謝,處處存感恩,這樣的青少年將來才會敬重別人。
3.要對人有禮貌︰「佛法在恭敬中求」,要時常提醒青少年跟人點頭,跟人說好話,有禮貌結善緣。
4.要心中有信仰︰讓青少年知道三寶的偉大,知道宗教的慈悲,將來自能把心裡的信仰化為生活中的謙沖虛懷,促進社會祥和。
四、一個人要出類拔萃,必須從小養成「接受」的習慣,我想、我願、我要、我覺得、我認為、我喜歡……都是自我阻礙進步的絆腳石。在生活中,尤其是漫漫的人生道上,都免不了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事情,喜歡不見得是好事,不喜歡也不見得就是不好。對人有利,雖不喜歡,也要喜歡;對人有害,雖喜歡,也要不喜歡。
故在學習階段,要自許如海綿,廣為吸收他人的長處、書本的知識、長者的智慧,尤其在團體中更要謙虛接受。
永芸近日正忙於要將我每個月在《普門》雜誌連載的〈星雲百語〉編輯成冊,特向我索序,今利用空檔,草擬如下--
《星雲百語》自序
經云︰若人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所有功德,不及受持四句偈功德之大。
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佛陀告訴我們財寶的布施會有消耗用盡的一天,唯有知識、技術、真理、法寶的布施才會予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有時候,「一句話」往往亦如「四句偈」一樣,足以影響人的一生。
多年以前,我曾見《普門》雜誌的編輯們到處向人索稿「一句偈」,也常發現各大報刊、雜誌的集體創作,例如「名人成功的一句話」。確實,小小的「一句偈」,短短的「一句話」,卻是影響多少人一生的不朽名言。當我見到那些文句時,心中不禁躍躍欲試,很想將影響自己的「一句話」貢獻給大家,相互共勉。後來,仔細地想一想,又覺得自己並不是想要以「一句話」來表示對往事的回憶,而是為了要感謝在我生命中那些關懷愛護我的大善知識和親朋好友,他們給予我的一句、十句、乃至百句勵志的話語以文字記錄下來,編輯成書,這也就是我這本《星雲百語》的寫作動機。
回顧過往,百感交集,記得我曾因芝峰法師的一句「不要做佛教的焦芽敗種」,而發起菩薩心、立下菩提願。之後,又為了師父志開上人的一句「弘法利生」,而牢牢地謹記自己所肩負的重大責任以及要實踐師父交代的使命感。
青少年時,有人議論我,說我「沒出息」,我聽了當下就立志發願︰將來我一定要做一個有出息的人來給你看!又有人批評我,說我「沒有用」,我聞後更加發奮圖強,深信自己只要以勤補拙,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在走過人生的這段歲月裡,多少人給予我的鼓勵讚美,多少人給予我的毀謗批評,不管他是善意的或惡意的,這許許多多的「一句話」、「兩句話」,居然在不知不覺中都成為我學佛修行上的善因善緣,同時也成為我做人處世的增上緣,或逆增上緣。
沙土田地可以培育出豐收的禾苗,骯髒污泥裡也可以生長出清淨的蓮花。因此,外境的好壞並不重要,要緊的是我們能否成為一顆有用的種子,因為種子好,才能結出美好的果實。一個人最重要是要讓世間上的春夏秋冬、風霜雨雪來轉化為自己的成長因緣,縱然外境一直在不斷地變化,我們心中要清楚地知道︰成長、進步,才是我們一生的志業。如今要為自己擁有良好的福德因緣和正確的觀念知見而感到慶幸,在此對十方信眾與善緣表示感謝。
在《星雲百語》裡,我不想高談闊論,也不希望虛費詞說,只是想將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思想上的密密麻麻,整理成為我所受益的一句偈,來加以印證對生命的意義。有時候,我覺得自己生在廬山不知廬山真面目;又有的時候因為年歲的老邁、記憶力的衰退,好多的往事痕跡已經漸漸地在腦海中褪色淡忘。最後還是受到了信徒的熱情鼓舞,說他們喜歡聽我「回憶往事」,所以,趁自己現在還能說、還能寫,我願意留下一些陳事舊跡,好讓隨我出家的徒眾弟子在百語的字裡行間找尋出做人處世之道,同時也希望他們對自己的未來目標能獲得一些訊息。
去年七月開始,我每個月都為《普門》雜誌寫一篇百語,我算一下一百句的百語需要一百個月,也就是要花將近十年的時間才能全部完成,這好比是一場生命馬拉松,那就要看我能夠跑多長走多遠了。
目前的百語已經寫了十六篇,為了尊重大家的意見先行結集付梓,其他再容待他日。
最後,我要在此感謝《遠見》雜誌與《普門》雜誌同步連載,也要謝謝滿果(輔仁大學會計系畢業、佛光山叢林學院畢業)為我記錄整理,更加要衷心地感謝十方三寶、護法信徒,因為沒有你們的因緣,也就沒有這本《星雲百語》。
八月 十九日 星期四
經常在報章雜誌的廣告欄上,看到一句廣告詞「您不喝隔夜的茶,為什麼要看過時的醫學書籍?」時代在進步,各方面的資訊也隨著科技的帶動在更新,尤其是醫學方面的常識,更是日新月異,如何做好自身的保健工作?一些醫學常識不可不知,這幾天從《聯合報》、《民生報》的小專欄,看到幾則訊息--
◎人類的血壓是不是越老越高呢?不見得。在收縮壓部分,亦即血壓兩個數值中通常被寫在上,亦即比較高的那個數字,確實會隨著年紀增高,但舒張壓則多半在五十歲以後就不再增加,甚至有稍微下降的趨勢。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高血壓的定義,是指血壓在一六○/九五毫米汞柱者。
量血壓時,血壓帶的寬度可能影響結果的正確性。血壓測量是利用血壓帶將手臂的動脈壓扁,因此若此帶太窄時,被壓扁的動脈比較容易恢復原狀,測出的收縮壓就可能失之偏高;相對的,當血壓帶過寬時,動脈就比較不容易彈回,測得的收縮壓也可能偏低。
◎人體平均每增加一公斤體重,末梢就會增加約兩公里長的微血管,無形中等於心臟必須再多負擔供給這部分血管的血液,血壓自然會上升,這也是胖子的血壓多半比較高的原因,高血壓的人應該減輕體重。
◎晚飯吃得晚,容易膀胱結石。因食物中的鈣經過代謝,沒被吸收利用的部分最終要通過尿道排出,而排鈣的高峰期一般在飯後四小時左右。如果吃晚餐吃得太晚,排鈣的高峰正逢生命活動的睡眠期,尿液大量長時間的蓄積在尿道的膀胱內,鈣質就會結塊沉積,長期這樣下去,極容易造成膀胱及尿路結石的發生。
不僅如此,晚餐吃得太晚,大量食物來不及消化,而積留在人的腸胃裡,會影響人的睡眠質量,從而導致胃炎、消化不良等病症,因此,最好在睡前三、四小時用餐。
◎人類因生理結構的特殊,以右側臥位最為理想,其理由︰
1.人體的胃通向十二指腸及小腸,轉到大腸的開口方向都是朝右的,右側臥位的睡姿,有利於人體胃腸消化系統的運行和暢通。
2.肝臟位於人體的右上腹部,右側臥位的睡姿,會使更多的血液流向肝臟,這對肝臟攝取養分及新陳代謝方面,有著很大的裨益。
3.心臟位於人體胸膛偏左側,右側臥位的睡姿,方便心臟血液的輸出,從而減輕心臟的負擔,又能使心臟獲得休息。
(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已洞悉此原理,總不忘教誡弟子,要右脇而臥,才符合人體結構。)
◎O型血型的人其汗及唾液分泌的一種物質,會引誘蚊子,所以,他們是所有血型中最受蚊子青睞者,A型血型的人則相反,是最不容易被蚊子叮的血型。
呼吸時吐出二氧化碳較多的人、汗腺發達者、體溫高者的人,也是蚊子的最愛。因蚊子具有識別顏色的視神經,最會招惹蚊子的色調順序分別是黑色、藍色、紅色、褐色、綠色、黃色,白色是最難引起蚊子的興趣。
此外,老人也較小孩不易被叮,因為新陳代謝較差,體溫也較低的緣故。
◎西澳大利亞大學心理學教授魏伊,針對四十位年齡由十八歲至三十歲的民眾所做的研究調查指出,公司主管若要在午後做重大決定,最好不要吃午餐。
因食物在消化時,會影響到大腦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釋出,尤其是午餐後會感到疲倦不警覺,即使是小吃一頓至少在一個半小時之內,效率還是會降低,要花更長的時間去做決定。故午後若有重大事情要裁決時,不宜用午餐。
八月 二十日 星期五
由於社會型態的改變,很多所謂的單身貴族,都很有心想入佛門學佛,然而因為超過佛學院入學年齡,常有不得其門而入之憾。最近我接觸不少類似信眾,都有同樣困惑,尤以女眾居多,故初步擬計畫開辦「勝鬘書院」,以滿足這些中年想學佛或出家的信眾願望。
佛陀、虛雲大師、蓮池大師、弘一大師……都是中年出家,其道業上的成就與童貞出家者相較,對佛法的貢獻是各占一半一半。
未來「勝鬘書院」的學生,必須要先受「入伍」訓練三個月,學習佛門禮儀或接受半年的預備教育,只要習氣不要太重,觀其具有宗教情操及出家性格者,可准其出家。唯一條件是不可帶太多東西或金錢來,因為物質豐富或有錢者,比較不容易受教。
如果不想出家者,可以當師姑,以旅行行腳方式參學,每到一個城市住三個月,則當地每一個寺院的歷史、地理都會了然於心,且見識也會隨之拓展。
希望在新的學年開學,「勝鬘書院」也能同時招生。
為了明天要到宜蘭礁溪鄉勘察「佛光人文學院」的聯絡道路,上午即開車北上,沿途也順道巡視了各別分院。佛光山各別分院在當地,依信眾的需要其寺務有的活動多,有的法會多,有的共修多,內容則有講座、禪坐、法座、施診、禮懺、念佛、才藝班、都市佛學院、社區服務、家庭普照、探病慰問……各有特色。
然活動若有所偏並不好,佛光山的道場不管是寺院、講堂或禪淨中心都應該要注重福慧雙修、解行並重、動靜一如,且各種功能都要照顧得到,才能適應信眾的需要。
一九九三年的「世界佛學會考」將於後天(二十二日)舉行,各地區的佛光會會員這兩天都忙於考場的布置及工作的分配,很誠懇的慰問大家的辛苦。
佛教的信仰不是靠迷信的膜拜、裝飾的念珠或盲目的奉獻來建立,而是由深入浩瀚的三藏十二部不朽經典,從中覺悟出生命的真理,進而由理論而實踐,由山林而社會,由煩惱而清淨,由生死而生活,這也是舉行佛學會考、推動正信佛教觀及社會書香風氣的最大宗旨。
今年(一九九三)世界佛學會考具有十大特色--
1.全球同步︰全球均於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二日同時考試。
2.世界考區︰計有全球亞洲、美洲、澳洲、非洲、歐洲五大洲,六十多個考場。
3.考生人數︰全球有五萬多名中外人士參加。
4.教界結合︰試題除由佛光山五十多位法師命題外,並禮請達和、惠空、淨耀、慧哲、性瀅、聰慧、昭慧、性廣等國內佛教界諸山長老精英名師擔任命題委員,考場由教育界及國際佛光會各級優秀老師負責。
5.多國文字︰考試試題為配合各國人士應考之需,除用中文外,並有英文、日文、法文、及葡萄牙文等文字。
6.應考資歷:考生有從四歲到九十歲的男女老少,及小學至博士的各行各業人士。
7.中文教育︰國外部分考生為了自我要求中文應考,特別加強中文能力教育。
8.特殊教室︰為有文字障礙者設聽寫教室,行動不便者設無障礙教室。
9.特殊考場︰臺灣有屏東、高雄看守所,宜蘭、臺南、臺東、綠島監獄及香港兩所監獄等特殊考場。
10.名單公布︰會考分成人組及青少年組,八十分以上者都有獎品,成績入選者並將於報紙公布名單。
八月 二十一日 星期六
佛光山在宜蘭礁溪鄉所籌設的「佛光人文學院」,已獲教育部審核通過,預計在今年十月十七日舉行動土典禮,今特前往現場勘察屆時所需要通過的道路。
上午七時,由普門寺出發,九時準時抵礁溪鄉公所,鄉長陳德治先生早已在等候,一行人連同宜蘭佛光會會員分乘五、六部大小車子,往林美山出發。
陳德治鄉長對佛光人文學院將來對外聯絡所需要開發的道路,非常積極向縣政府申請配合,希望能開闢八公尺寬以上的道路,以符合設校規定。陳鄉長表示此「林新產業道路」是由省水土保持局出資一千萬,鄉公所補助三百五十萬闢建的,為了趕在動土典禮時使用,鄉公所一定會全力配合。對陳德治鄉長這份承諾非常感動。
日前我和游錫堃縣長通電話時,游縣長對佛光人文學院的建築也非常關心,之所以將校地擇在林美山,主要用意是想利用此地優美秀麗風景,讓學生在大自然的環境裡,培養出清新脫俗的氣質。而校舍的規畫將利用地形、地勢來建築,用小橋流水和涼亭來凸顯丘陵特色。游縣長和我共同的理念是要將「佛光人文學院」建設成以大自然為本,精緻發展的森林大學,並集家庭、教育、學校、社會融合而成的大學。
現正著手在替我寫傳記的《遠見》雜誌主編符芝瑛小姐和攝影師楊文卿先生,今也隨行在側。為符小姐寫作的需要,親自陪其到雷音寺、仁愛之家、圓明寺實地為他們解說三十年前,我在此地生活的片斷。
我於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二十六歲時到宜蘭來弘法,當時雷音寺的環境並不好,有三個軍隊的軍眷住在四周,大殿內的拜墊都被拿去當枕頭,大殿坍墀幾乎成了公共廚房,信眾求法很虔誠,渴望有法師能駐錫在雷音寺內,這也是我留在雷音寺的原因。
當時到雷音寺走動的年輕人皆不認同佛教(包含慈莊、慈惠在內),只是為了喜歡寺院活動、參加歌詠隊唱歌、寫日記給我改、聽我講話開示而已。我也從不要求他們禮佛或皈依。青年們的活潑、好動,常在寺院中遭年紀較大的信徒白眼與不茍同,如何不得罪老信徒並保護年輕人,讓大家都能皆大歡喜,也就是如何將青年的熱與老人的力融和,這一方面我確實很用心。
當時弘法是以敲鑼打鼓的方式,事先到各鄉村小路去宣傳,開示時則配以幻燈片和連環圖畫來詮釋,每次出門弘法都是成群結隊的一、二百人,有時坐火車,有時騎腳踏車,都是法喜充滿的來去,尤其是騎腳踏車的場面很壯觀,回程時,幾乎是伴著歌聲一路回宜蘭。也許是受此影響,佛曲「弘法者之歌」就在這種氣氛下作出來了。
除雷音寺外,我也常到圓明寺禁足寫作,早期很多文稿都是在圓明寺完成的。信眾和我的感情,如同家長子女,很多幼稚園老師要出嫁,都會向我叩首辭別(如對父母般),新郎則都要到雷音寺來迎娶新娘。
我在宜蘭十幾年,對自我威儀很注重,從雷音寺到火車站二十分鐘路程,我是目不斜視的,不管任何年紀的人,老、中、青、小孩子都很歡迎我,不曾聽過有我的閒言閒語。
我對宜蘭的評語是宜蘭人很淡(不熱)、很慧(聰明)、很實(不虛榮),宜蘭可說是人間佛教開創地。
佛像藝術雕塑家翁松山,得知我到雷音寺,馬上過來看我,一再和符小姐表示,他有今日的成就都是因為遇到懂得欣賞他的「伯樂」大師。
當年才十八歲的翁松山是以油漆為業,我在佛光山開山時,便請他到佛光山為正在建築中的放生池,塑一尊觀世音菩薩像(此也是翁松山生平所塑的第一尊佛像),他在我鼓勵下著手,事後逢人便說,若不是因為我給他信心,他不可能會有今天。
翁松山說︰「大師為了要啟發我的靈感,曾帶我到日本、巴黎、紐約的藝術館或寺院參訪,目前佛光山在海外道場如日本、柏林、英國、西來寺……都有我的作品。且我生平
第一次看的電影『釋迦傳』(日本片,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