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3/1-1994/8) 《星雲日記(1993/1~1994/8)》
Hsing Yun Diary 26 - Managing Causes and Conditions: The Buddha is Like Light 星雲日記26~把握因緣 佛如光(1993/11/1~1993/11/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26~把握因緣 ■佛如光(1993/11/1~1993/11/15)佛如光,念佛可以心光開朗;佛如光,可以給我們溫暖、依靠。心中有佛光,才能使我們成聖成賢、成佛作祖、成熟圓滿。
菁華語錄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把打開心鎖的鑰匙,心門打開了,才能接受佛法。
◎佛法就是藥,可以治療眾生貪瞋癡的病,使我們的身心獲得自在。
◎真正的自由,在於心中的了無罣礙。
◎一個有修持的人,會把「念佛」與生活融和在一起,綿綿不絕的佛號,就如喝水、吃飯、睡覺、刷牙、盥洗一樣
自然。
◎人是依靠因緣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應該廣結善緣,結緣越廣,成就越大。
◎感動是一時的,受用是一生的。
◎幫助別人不一定要出錢,有時出力氣、說好話、做好事更重要。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壽命的久長,色身雖然有老死,真實的生命是不死的,就如薪火一樣,賡續不已。
◎一個人活在世間,只要能放大心胸,視一切人如父母兒女,則一切人都是我的眷屬。
◎每個人應將自己當成琉璃一般寶貝,要像琉璃一般解人困難,增加別人的幸福、光彩,使人心開意解、平安幸福。
十一月 一日 星期一
今天是抵澳的第六天,一早從中天精舍出發,準備晚上到黃金海岸的邦德大學(Pond University)講演。到黃金海岸的車程約需一個多小時,由信徒劉招明、楊憲榮、葉榮欽等人帶路,中途到「神仙灣」參觀。
這是當地一家極負盛名的高爾夫球場,裡面有大飯店、電影院、購物中心、遊樂場等設施,是一個規模很大的休閒俱樂部。最初我很驚訝,為什麼要帶我們參觀高爾夫球場?到了現場,他們才告訴我,主要是為了一九九五年國際佛光會第四次會員大會將在雪梨召開,他們正在尋找開會場所,今天特地帶我先來看看這家大飯店,希望聽聽我的意見。雖然距離開會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想到他們已經這麼用心在籌備,可以預見,屆時大會必能圓滿成功地召開。
中午在黃金海岸分會副會長楊登忠所開的大連餐廳用餐。楊副會長是普門寺老信徒楊寶金居士的公子,據說楊老居士專程從臺北趕來,就為了請這餐飯,真是盛情可感。今天所有的一切服務,均由楊登忠夫人余麗娟居士親自照顧,余居士是馬來西亞人,賢慧能幹,不但是楊副會長的賢內助,也是一位很稱職的好媽媽,昨天還特地帶孩子到中天寺皈依。今天雖然時間匆促,不能慢慢享用,有負盛情,不過可以感覺得出,她的信仰已增長不少。
餐後,回到佛光山黃金海岸靜修中心,大家圍繞著閒談,從佛教與政治、經濟、社會的關係,談到時事社論等問題,無所不談。當中有位吳景陞居士問我,佛教徒可否參與經濟營運、政治活動、社會工作,我一一作了肯定的回答。
我告訴他,當初佛陀都周旋在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之間,也經常和王公大臣如雨舍等來往,甚至佛陀在很多經典中,都曾開示為政之道,佛教怎能與政治脫離關係呢?
佛教東傳後,在我國譯經事業中,如唐玄奘、鳩摩羅什等,都是靠著當時的王朝給予支助,甚至王朝中還禮請僧眾為國師,乃至僧人接受任命為僧官,如僧正、僧統、大僧正、僧錄史等。後來,佛教發展到南傳的泰國、緬甸、錫蘭、不丹、尼泊爾;北傳的韓國、日本、越南、西藏等,政教的關係就更為密切了。
我的意思是,宗教對於社會的關懷、人權的維護、民眾的福祉等工作,不能置身事外,所以太虛大師的「問政不干治」就成為後來佛教對政治的指南。
說到經濟,佛教最初是實踐托缽乞食與財物供養制度,但傳到中國之後,百丈禪師立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制度,為佛教出家人的經濟生活,訂下了一個方向。後來,中國寺院從過去的農業生產發展到現在的工業參與,從齋菜供應到經懺佛事,從臨終服務到靈塔設置,從香客朝山到旅遊服務,從慈善工作到文教事業,帶動經濟的發展、人文生活的提升,真是多采多姿。
過去佛教所作的一切事業,其實都是為了在家信徒,如油坊、當鋪、旅店、碾磑業(灌溉設備)等,乃至現在所作的養老育幼;過去在家師姑的佛堂,其實就是孤兒院,只是現在佛教更有計畫地在發展,甚至興辦學校、醫院、家庭協談中心、心理輔導,為家庭糾紛解答、開導等。所以今日的佛教徒,只要是合於正業、正命的淨財,應是多多益善;只要能對國家民生、社會大眾、經濟利益、幸福快樂的生活有所增益的事業,諸如農場、工廠、公司、銀行等,佛教徒都應該去做,這就叫做普濟群生。
談過話後,承鄒博俊夫婦盛情,請我們到Sapporo日本料理店用晚餐,這是一家日本人經營的餐館,規模龐大,可容數百人用餐,布置極為雅緻、清幽,尤其服務人員態度親切,令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過去中國餐廳舉世聞名,其實日本人所經營的,也不可小覷。
餐後,匆匆趕到邦德大學,七點準時在講演廳舉行「美化人生佛學講座」。該校人文學院院長保羅威爾森(Paul Wilson)首先致詞︰「我謹代表邦德大學歡迎星雲大師蒞臨本校講演,邦德大學人文學院最近成立了亞洲經濟文化研究中心,大師的講演是東方哲學思想與文化的傳播,對於亞洲經濟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一個好的開始,希望大師以後時常光臨邦德大學講演。」
今天來聽講的五百多人當中,有該校的師生、當地的華僑信眾,更有昆士蘭佛光協會中天分會會長約翰亞歷山大卡得來、布里斯本南區分會會長劉招明、西區分會會長劉耀輝、洛根分會會長黃陳素蘭、黃金海岸分會會長葉明順等人率領佛光會員前來參加。由於半數以上是澳籍人士,故由永東作英文翻譯。演講中不時有掌聲與笑聲響起,傳達他們內心的共鳴,可見佛法是不分地域與種族的。
會後,該校哲學系教授,也是今天的司儀呂武吉先生表示,哲學是一種生死的智慧,在他多年的教學經驗中,深感在談生死智慧的同時,很難兼具美感。他讚歎我能將之融為一體,因此特別期望佛光山能以學術立場,在該校開設佛學課程,使聞名全球的黃金海岸,除了有優美的外在環境外,更有傳統的宗教來美化精神內涵。
結束後回到黃金海岸靜修中心,再與柏斯佛光會的蔡維華、鄒希曾、王永明等人,談及柏斯未來的發展,以及佛光會與寺院的行政關係、僧信相處之道等。
十一月 二日 星期二
早上承黃金海岸分會葉明順會長的好意,邀約我們去參觀鳥園,觀賞無尾熊、袋鼠等澳洲特有的動物,由於我連日來到處弘法忙碌,旅途勞頓,只有鼓勵隨從的弟子與他們一同前往,以免辜負信徒的美意。
送走他們以後,我才用心的巡視這所擁有近二千坪土地的佛光山黃金海岸靜修中心。據說房子原來的主人是一位馴馬師,養了許多馬,因此到處充滿馬的味道。經過永全重新裝潢整修後,內有客廳、餐廳、寮房等設備,外面則修剪草皮、植花種樹,經過一番整頓後,如今已是綠樹成蔭、花香撲鼻,到處充滿法味。昨晚我們住在這裡,不但方便、舒適,而且享受到無比的寧靜,只是辛苦永全了。
房子的後面是Organsi河,河面潔淨無染,正如李光輝居士說的,他在河邊看了一小時,沒看到一丁點垃圾或一個漂浮的空罐子,只有不時飛過的水鴨,以及偶爾駛過的遊艇,濺起如銀帶般的波浪。天空中,有彩色的飛鳥翱翔而過,傳來幾聲長鳴。河的對岸是一片無垠的翠綠草原,中間有條小路可以通行,並有碼頭可供上下乘船。雖然我從昨天到現在,沒有看見一個人走過,但是仍然有此方便行人的設施,可見澳洲政府十分重視公共建設。
河的兩岸,錯落有致的蓊鬱樹木,一棵棵茂如傘蓋,上面卻神奇地綴滿各色花朵,朵朵燦然地迎著春風,搖曳生姿,真是繁花似錦、競相爭艷,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彷彿置身在圖畫中,令人由衷讚歎。黃金海岸真不愧是澳洲最讓人流連忘返的度假天堂,未來也是佛光會會員休閒、度假的好地方,真可謂名副其實的「黃金海岸」。
佛光山派下各別分院的發展方向和佛光會不盡相同,佛光山發展寺院道場,佛光會不設道場。有力量的分會,可以設立辦公室或聯絡中心;另外,總會的發展也與分會不同,總會所設的地方,是為了供給全世界的會員靜養、旅遊、休閒、度假之用,不當活動用途。這所佛光山靜修中心,也是未來國際佛光會會員的靜修中心,裡面可停六十輛車,並供一百二十人聚會、住宿,而且有庭院可以散步。我的心願是,讓佛光會員走到世界各地,除了有佛光山的別分院給予協助之外,每個風景名勝地區,都設立有度假、參禪中心,以供會員修行、充電之用。
中午,由碧霞煮麵,並且準備了一些披薩,在中心裡與葉明順夫婦、徐煥章夫婦、鍾國正、林富美、陳智慧等人聚餐。餐後趨車回中天精舍。
到了精舍,又與劉招明、楊憲榮、李誠孝、陳從甲等信徒座談。他們告訴我,今年在布里斯本市召開的「大洋洲九三年會議」中,昆士蘭大學邱垂亮教授,曾身著佛光會服上臺講演。這事讓我想起,陳履安院長、吳伯雄部長、黃大洲市長、林清玄居士等人,也曾分別到巴西、澳洲、美國等地的佛光會講演、訪問,可見佛光會在各地都甚受學者教授的重視。
他們還告訴我,澳洲當地的社團很多,但佛光會真是一枝獨秀,因為佛光會可以跟世界各地連線。因此,劉招明、陳秋琴夫婦都有意成立青年分會。他們說,澳洲的寒暑假與其他地方不同,即將到來的十二月至一月是學生放暑假的時候,他們急於想辦青年佛學夏令營。我建議可以在當地的佛光會招生,確定人數後,再與美國或臺灣的佛光會配合舉辦。
回中天精舍途中,看到一隻無尾熊,我們停下車看牠,牠也靜靜的望著我們;在中天精舍更有一隻袋鼠,四年多來,每天跟出家眾友好相處,每次回來都會跟我們打招呼,我為牠取名「來法」,意謂「為法而來」。我們要離開時,慈容說︰「師父您快來看,牠已經等您一小時了!」我隨手拿出一包餅乾餵牠吃,然後直奔機場,準備搭機飛往紐西蘭。
承劉招明、楊憲榮、李誠孝、陳從甲、葉榮欽等夫婦,以及蘇富美、黃葉美、吳景陞、林宜村、王光漢、翁克紹、賴燕雪、陸婉如、賴清來等信徒親自送至機場。尤其蔡明宗居士,來時接機,今日離去也來送行,蔡居士承建小港禪淨中心,據說屏東講堂也承他幫忙申請執照,並由他的朋友華洋水電空調公司董事長黃文德居士發心裝配水電,真是感謝這些信徒,由於他們的發心護持,共成好事,才有今日的佛光山。
今天本來想到劉招明、陳秋琴府上「家庭普照」,據說他們的公子、小姐都已經把家裡的客廳、庭院布置好,可惜因為行程太緊,時間不夠,只有留待下次的因緣。
劉招明會長在上海設有公司,每次招募員工,都以佛教徒優先錄用。如果人人都像他這麼有佛教性格,則何患佛教不能興盛。
十一月 三日 星期三
昨天傍晚搭乘五時五十五分的班機,由布里斯本轉飛紐西蘭南島。紐西蘭的時間比澳洲快二個小時,加上夏令時間撥快一小時,因此抵達基督城機場已是今天凌晨一點。以為半夜三更應該可以不驚動信徒,豈料一出海關,依訓、滿普已和紐西蘭南島協會會長林榮燦、副會長唐振旺、祕書蔡美娥、廖淑秋,以及胡高興、林勳賢、黃淑暖等一群信徒等在門口,接下來免不了的又是獻花、又是攝影……。之後,趨車直奔Pavilions汽車旅館,等安排好房間,送走了信徒,已是破曉時分。
早上九時,首先到佛光山在此成立不久的南島佛光講堂巡視。這座講堂原本是一所近百年的基督教教堂,一年前,此地的會員、信徒聯合請命,希望有個道場可以共修、聚會,適逢這所教堂出售,便由慈容前來接洽承購,而後裝修改建,如今教堂成了佛堂,另有講堂、教室、會議室、餐廳、寮房等,一應俱全。這次我來,不少信徒忍不住告訴我,他們終於有了道場可以聞法共修,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隨後,林會長等人好意,帶我們參觀基督城極負盛名的海葛利公園(Hagley Park),同時繞市區一周,讓我們一睹基督城的市容風貌。
基督城(Christchurch)是紐西蘭第三大城。紐西蘭在科克海峽隔離下,形成南北兩大島,基督城位於南島,是南島第一大城,人口只有三十五萬。早在西元一八五○年,一群英國國教徒在基督城外港利特耳頓港(Lyttelton)登陸,從此他們決定在這片土地上建立新家園。最初的建設頗為艱辛,許多建材是從英國千里迢迢載運而來,加上懷舊的本性,他們把房舍築成家鄉的顏色,街道也用故國的地名取名,因此,基督城長久以來一直保有英國的傳統古風。直到現在,無論是維多利亞式的建築,還是街頭紳士打扮的人群、學生,都讓人覺得基督城深富濃厚的英國風味,因此有人說︰「基督城比英國更英國化」。
當初的拓荒者,有三分之一是來自牛津大學的基督學院,這也就是為什麼此地取名為「基督城」的原因了。
中午,在講堂與信徒聚餐。餐後舉行佛光會幹部座談,我告訴與會的幹部,應該多參加以下各種活動--
1.本地分會會議︰藉機聯誼、互通資訊、推展會務。
2.本地寺院法會︰學習佛門禮儀、增加修行體驗、培養宗教情操。
3.檀講師講習會︰志不在即時獲得檀講師資格,旨在深入佛法。
4.本地的財務、文宣、行政等各種講習會︰參加就是一種學習、進步、擴大。
5.州際的各種講習會︰以州為單位,輪流舉辦,以拓展思想、觀念、見識。
6.國際佛光會會員代表大會︰不一定每年參加,但由於每年都在不同國家地區舉辦,因此可以視同觀光旅遊一般,藉機結交世界各地人士,了解每個國家的風土民情。
人是依靠因緣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應該廣結善緣,結緣越廣,成就越大,所以每個人都不能輕易放棄任何結緣的機會。
座談會後,古宜懿小姐找我講話,她是古捷廉督導的掌上明珠。日前古督導因岳丈往生,夫婦倆回臺奔喪,留下三個小兒女看守家園,宜懿雖然年紀還小,卻很能承擔,尤其才華出眾,譜曲作詞,儼然有大將之風。今天見面,除了關心她們姊弟的生活外,並由她開車,親往古府,也算是感謝古督導對佛光會的發心。
晚上七時,在講堂主持一場佛學講座,參加的信徒超過五百人以上,把講堂擠得水洩不通,連齋堂、教室,甚至過道上也站滿人潮,其中不乏紐西蘭的知名人士。由於事前沒有安排翻譯,只有臨時請他們集中在一起,由孫胡家利居士同步英譯。
今天的講座,承駐紐西蘭代表屠繼光先生及其祕書朱文祥先生蒞席增光,並有基督城市議員海閣利特(Hagaret)、基督城商務總會會長王薛米(Semmy Wong)、Canterbery大學教授哈利森(Harison)等貴賓蒞臨。屠代表除了全場參加,會後並陪同其夫人參加皈依三寶典禮。原本遠在澳洲出差的朱祕書,也特別兼程趕回,帶他二歲的兒子來皈依。
據說不少信眾紛紛取消原來的約會,他們認為今天的講座是「難遭難遇」的盛會,不忍錯過這個好因緣。看著信眾求法心切,雖然我的徒弟常常因為體恤我的辛苦,勸我儘量減少對外的弘法活動,但是我豈能為圖一己的安逸,而置芸芸眾生於不顧?鑑真大師的「為大事也,何惜生命!」不就是我一向的心願嗎?如果當初鑑真大師不是把佛法帶到日本,而是帶來紐西蘭,相信今天的紐西蘭必然會是另一個佛教王國。
十一月 四日 星期四
海洋、湖泊、森林、山嶽、河流、火山、冰河、峽灣,以及廣大的綠色草原,構成了紐西蘭特有的自然景觀,世界上很少有這樣地理景觀多彩多姿的國家。特別是在環境保護上的措施,使得紐西蘭幾乎是零污染。不但天空格外蔚藍、湖水特別澄清,即使連呼吸都覺得清新愉快,因為空氣中隱隱約約飄散著綠草的清香。記得前年第一次到紐西蘭,便忍不住讚歎道︰紐西蘭真是人間的一片淨土!
今天沒有弘法行程,承林榮燦會長盛情,一早便與蘇健發、胡高興、謝麗卿、周珍妮等信徒,從基督城前往皇后城,沿途飽覽紐西蘭的湖光山色。
紐西蘭位於南半球,每年九月至十二月是南半球的春季,因此這個時節的紐西蘭,到處充滿盎然的綠意。有人說,綠是紐西蘭致命的吸引力。的確不錯,光是那份綠意,已夠令人心神嚮往。尤其車行間,沿途景緻千變萬化,忽而層巒疊翠、群山環抱;忽而遠山白雪皚皚,眼前一望無際的如茵草原,成群綿羊悠然有序的徜徉其間,構成一幅安靜祥和的鄉村風景畫,令人有塵勞蕩盡、心曠神怡之感。
綿羊是紐西蘭的一大資產,全國三百三十五萬人口,卻有七千萬頭綿羊,平均每一個人要照顧二十頭羊。然而事實上,在紐西蘭放羊是牧羊犬的責任,平時,成群的綿羊分布在廣大草原上,只要主人一聲令下,牧羊犬便盡責的把羊群集合在一起,即使躲在山坳岩洞中的綿羊,也會一隻一隻地被牧羊犬找出來,所以每一戶養羊人家,都少不了牧羊犬這個得力的好幫手。
紐西蘭另一項觀光資源,是隨處可見清澈如鏡的湖泊,這些湖泊的水來自冰河或高山積雪的溶化水源,因此冷冽清涼,而且湖面如鏡,清澈見底,尤其湖中倒影幢幢,儼然是畫家神來之筆所留下的傑作,真是湖光山色,美不勝收。難怪有人說,買紀念品要到日本,看教堂要到歐洲,參訪寺廟要到大陸,欣賞湖光山色則非紐西蘭莫屬。
紐西蘭不但得天獨厚,集世間美景於一地,尤其有不少令人稱奇的事,譬如︰皇后城附近的瓦卡提浦湖,湖水每五分鐘增減八公分;又如,紐西蘭全國到處是草地,應該很適合蛇生存,奇怪的是,紐西蘭竟然沒有蛇;在有湖、有水的地方,聚集成群的野鴨、鴛鴦、海鷗等水鳥,競相接受遊客餵食,甚至天上的飛鳥也來分享;牠們和人類友好,共存於天地之間,說明了紐西蘭人的和氣善良、樂觀知足。因此也有人說︰到了紐西蘭,不信人間沒有世外桃源。
總計今天從基督城到皇后城,全程一百六十公里,歷時十小時,中途休息四站,於六時抵達皇后城。晚,安單在潘宗輝居士所經營的Sherwood Manor旅館。
潘居士是紐西蘭南島協會的會員,他的夫人潘陳貴美為委員。承潘居士厚誼,特別騰出二間最近蓋好的新房間供我們安單,晚餐並請我們到麗城的四川酒店享用中國菜。席間,同桌的周珍妮居士忽然要求我為她皈依,我問她何以昨晚的皈依典禮不參加?她回答︰「因為我今天很感動!」想到眾生各有得度的因緣,也就隨緣的滿其所願,並為她取法名為「融法」。我告訴她,感動是一時的,受用是一生的。希望她能永遠持續這份感動,並把佛法融入生活中,如此才能真正獲得佛法的妙用。
臨睡前,回想今天沿途的所見所聞,特在隨身的小本子上,為紐西蘭之行留下一份紀錄--
面積︰二十六萬八千一百平方公里(約為臺灣的七‧四倍)。
人口︰約三百三十五萬人。
語言︰以英語為主。
氣候︰四季區別不明顯,北島為亞熱帶,與臺灣北部相似,南島為溫帶,比臺灣稍冷。
民風︰純樸、保守、知足、樂觀。
治安︰政治穩定、社會祥和,沒有綁架、勒索等暴行。
環保︰重視綠化、拒絕核能,此地流行一句話「有核就無紐」。
教育︰重視啟發式及生活教育,全國識字率達百分之九十九。
種族︰英、歐、美、日、華、毛利人。
華人︰中產階級,大部分為子女教育而移民此地。
工資︰一小時紐幣十元(相當臺幣一百三十元)。
旅遊︰每年九月至十二月為春季,三月至五月為秋天,氣候適宜,是旅遊的最佳時機。
出口︰乳酪第一、木材第二、羊毛第三。
動物︰海鷗、鴛鴦、野鴨、麻雀、羊、牛、馬、鹿、兔子、狗……。綿羊約計有七千萬頭。
路︰直而寬,基督城至皇后城,全程一百六十公里。
山︰土石、岩石,以土石居多,全境長滿花草樹木。
水︰運河、湖泊、海水、溪流,全部清澈見底。
花︰玫瑰、桃、李、櫻、楓等寒帶、溫帶花朵,隨處可見。
樹︰杉、松、柳……,不計其數。
十一月 五日 星期五
國際佛光會第二屆會員大會雖已閉幕半個月了,但仍然是會員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今天早餐席間,大家談到佛光會,潘宗輝居士忽然說︰其實皇后城也可以成立分會。一句話引起眾人的附議,大家認為,皇后城地區包括潘居士夫婦在內,已有不少人參加南島協會,也就是說有了基本會員,只要有人出面籌組,皇后城分會即刻可以成立。於是在林榮燦會長推波助瀾下,潘居士願意發心擔任會長,當場由我親自授旗、授衣,並選出徐學贃居士為副會長。就這樣,國際佛光會又多了一個新分會。
餐後,潘會長為盡地主之誼,特地帶我們參觀皇后城名勝。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皇后城瀑布公園,它是一處有山有水有瀑布,充滿靈秀之氣的度假中心。這是潘居士的一位美籍朋友所有,他與瑞士籍的太太在瀑布上方開了一家茶館,提供遊客喝茶用點心,星期假日則有民俗才藝表演。茶館內掛滿了當初淘金者所使用的圓鍬、斧頭、鐮刀、油燈、熨斗等器具,配合原木桌椅,充滿了古樸風味,也看得出他們對保存歷史的用心。
在紐西蘭要找有山有水的地方很容易,但瀑布卻不多見,因此大家紛紛在瀑布前拍照留念。只是我覺得很可惜,瀑布流下的水都順流而去,如果築起堤岸,就又多了一個供人尋幽攬勝的湖泊。潘會長建議我,可以到此建一座寺院,我也覺得在這裡建寺很好,想到過去大陸佛教的寺院,不都是建在濃蔭茂密的山林之間?我也希望紐西蘭的佛教能學習過去大陸的寺院,在山林河川中占一席之地,好與名山大川相互輝映。轉念一想,果真在這裡建好寺院,不知佛光山的徒眾可有人願意來此久住弘法?可見人才之難求,真是山水有情,人間少愛。
隨後又到一處具有歷史意義的華人淘金城參觀,這裡保存了數十間最早到此淘金的華人所居住的簡陋屋子。對於「淘金城」三個字,我有很深的感觸,我覺得自古華人在海外並不僅僅是淘金而已,他們墾荒闢地、建設村莊、傳播文化、發展教育、傳授技能、繁榮經濟,對當地的貢獻,實在不能以「淘金」二字加以定義、侷限。因此,我覺得華人淘金城應該更名為華人村,甚至在此建立陳列館,把古來在海外各地有偉大建樹的華人,建館陳列,表彰功績,以為紀念。譬如--
鄭昭︰驅逐緬軍,統一泰國。
李光耀︰新加坡首任總理,執政三十一年,領導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李遠哲︰舉世推崇的科學家,榮獲一九八六年諾貝爾化學獎。
貝聿銘︰名建築師,因建造美國丹佛的邁爾哈中心和芝加哥的海德公園開發區而聞名國際。作品曾榮獲美國建築學會的金質獎章、普利茲克爾建築獎等。
陳香梅︰名記者,在美國政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鑑真大師︰日本佛教與文化之父。
如果能將他們的豐功偉蹟,鐫刻流傳,實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希望有心人士一起來保存歷史,創造歷史。
下午四時五十分,從基督城搭機飛奧克蘭,抵達時,又見紐西蘭北島協會督導賴耀森夫婦、會長韓王麗枝夫婦、副會長盧建勳居士,以及江莉茗、林美華、簡明權、趙效勤、徐永強等信徒列隊歡迎。一陣獻花、攝影後,走出機場。我常說,出外講演弘法,什麼勞苦我都不怕,就怕這種歡迎的場面。心想,如果沒有這些多好!我一定會常到這些地方來。
回到紐西蘭北島禪淨中心,見佛堂裡已坐滿了信徒,隨即對他們作了一番簡短的講話。其中,駐奧克蘭文化經濟辦事處處長廖偉平也在場,廖處長是在前年臺北的健康幼稚園事件中,妻兒不幸喪生後,為了遠離傷心地而請調來此。見到他,使我想起過去我曾在極樂寺對罹難的家屬講話,當時廖處長沒有來,今天見面,特別和他講話,希望他能從佛法中認識人生的真諦,撫平心中的傷痛,以愛妻兒的心去愛天下所有人。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只要能放大心胸,視一切人如父母兒女,則一切人都是我的妻兒、眷屬。
晚,因禪淨中心房間不夠,一行九人,共分三處安單。
十一月 六日 星期六
早上先後到紐西蘭佛光會賴耀森督導及韓王麗枝會長家中拜訪。賴督導是本山功德主賴義明居士的兄長,兄弟倆都是一師一道、具正知正見的虔誠信徒。賴督導個性柔和謙虛,護教卻不落人後,當初紐西蘭北島佛光協會承他夫婦倆發心而順利成立,至今我仍時常感念他說︰「紐西蘭的佛教,出家眾是由慈容法師開山,在家眾便是你們夫婦!」
繼賴督導之後負起領導之責的王會長,與先生同是佛光山開山初期的信徒,王會長個性隨和,熱心助人,尤其心胸開闊,很有包容性。因此在眾望所歸下榮任第二任會長,甚受會員擁戴,足證她平時善於結緣。
賴督導與王會長同樣擁有華屋美廈,而且居家環境清幽,尤其王會長的家,座落在一片茂密蓊鬱的林園中,有山有水有綠蔭,極目四望,景色幽美,坐在家中,猶如置身公園裡。因此我打趣說,你們享有公園的美景,卻不必繳稅。夫妻倆一致說︰這就是師父說的,享有而不必擁有!
中午在餐飲公會理事長曹玉堂先生經營的金馬酒店用餐,有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