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3/1-1994/8) 《星雲日記(1993/1~1994/8)》
Hsing Yun Diary 27 - True Spiritual Practice 星雲日記27~真修行 真修行(1994/1/1~1994/1/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27~真修行 ■真修行(1994/1/1~1994/1/15)在愉快中修行,能得到禪悅法喜的修行,才是真修行,才是人間佛教所提倡的修行。
菁華語錄
◎佛教講「修行人要帶三分病」,有時身體上有小小的病痛,反而能增長道心,成為學佛的增上緣。重要的是,心理
要健康。
◎多年來我一直有個觀念︰你很重要,我不重要。因為你很重要,所以我必須遷就你;如果我很重要,我就不會遷就
你,如此就會有紛爭。
◎世間上沒有不能解決的事情,問題在於你能不能得遇佛法,肯不肯依止佛法。
◎朝山可以拜出健康,拜出智慧,拜出清淨,拜出光明,實在是最好的修行。
◎佛法講身安則道隆,如果自己的身心都無法安住,何以度眾?
◎人生的可貴,在於能夠修善立德,造福別人,所以我們應該趁著自己能做的時候,多多發心為人服務。
◎皈依是對信仰的肯定,是一件很神聖、很莊嚴的事,必須發自內心的虔誠信仰,豈可強迫得來?
◎佛法就是一種歡喜、一種結緣,對別人好,就是給人歡喜,就是結緣。
一月 一日 星期五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今天是民國八十三年元旦,欣見在新年第一天,有來自全省各地的一萬多名信徒,同時回到佛光山參加朝山活動,迎接嶄新的一年。
在佛教裡,修行的法門很多,朝山禮佛是一種懺悔業障、增福增慧的最佳修行。所謂「念佛一聲,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朝山又叫三步一拜,朝山不只是稱念佛菩薩聖號,尤其從山門三步一拜朝禮大雄寶殿,由黑暗拜到光明,由低下拜到崇高,越拜越靠近佛菩薩,越拜心地越清淨,人格越昇華,前途越光明。朝山其實也是一種最好的運動,所以,朝山可以拜出健康,拜出智慧,拜出清淨,拜出光明,實在是最好的修行。
為了方便北中南不同地區的信徒參加朝山,特別將其分為六個梯次舉行,每次朝山後有佛法開示,主辦單位都監院體恤我的辛苦,並沒有安排我和信徒接心,我只好自己作「不請之友」,自行前往和信徒講話。因為我雖然從佛光山退位,不作住持,但是對信徒而言,我這個師父是永遠不會退位的。因此,早上七時半,主持過三壇羅漢期戒會的三壇正授之後,便陸續為朝山信徒開示,連同昨晚第一批回山的信徒,總共作了六場開示。我很高興在新年的第一天,能與那麼多信徒結緣。
除此之外,我還撥空寫了一篇賀辭,祝賀《皇冠》雜誌創刊四十周年。《皇冠》雜誌社在去年為我出了一套禪話,依四個主題分為四冊,不論版面編排,或是美工印刷,都極為精美,出版後甚受讀者喜愛,這是《皇冠》第一次為我出書。
過去《皇冠》雜誌在平鑫濤先生主持下,一直以出版文學小說而享譽出版界,尤其他的夫人瓊瑤女士所著的小說,本本暢銷,廣受青少年讀者喜愛,最近在大陸拍攝的「梅花三弄」,據說再次締造電視連續劇的高收視率。今天欣逢《皇冠》雜誌創刊四十周年,希望我寫一篇賀辭,一時之間我也不知以何為賀,想到「皇冠」乃帝王的象徵,於是信手拈來,將古今中外曾經建立功勳,足為後人緬懷的帝王名號,串連成以下賀辭--
「平鑫濤的『皇冠』戴(發行)了四十年,
回顧中國史上戴皇冠的領導者︰
漢武帝戴了五十四年,天威凜凜,震鑠古今;
商殷高宗(武丁)戴了五十八年,南征北討,武功卓著;
清聖祖康熙、清高宗乾隆各戴了六十年以上,
被尊為開國之君和十全老人;
唐堯戴了將近一世紀(九十九年),被世人推崇為公天下的聖者;
黃帝在位比一世紀還要長,皇冠戴了一百一十年之久,
統一中華,成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皇冠』在出版界,雖然是老大哥,
在時光隧道裡,卻還只是個小老弟。
祝福『皇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在文化界施展遠大抱負與領導者的魄力!
『皇冠』在國際上,應該持續戴下去。
您看!
奧古斯汀大帝戴了四十一年,引領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代;
彼得大帝戴了四十三年,俄羅斯帝國拓展了疆土;
普魯士王國的腓特烈大帝,法蘭克王國的查理曼大帝,
分別戴了四十六年,
前者奠定國家富強之基,後者開創歐洲統一之局;
凱撒大帝更加發揮了皇冠的魅力,一戴就戴了五十八年,
畢生的豐功偉業,令人歎為觀止;
伊利莎白與維多利亞女王也不讓鬚眉,
一個戴了四十五年,一個戴了六十四年,
兩人前後相距約三世紀,同為英國帶來全盛時期;
法王路易十四的皇冠尤其光芒四射,
戴了七十二年,稱霸整個歐洲。
文化界的皇冠應該比政治界的皇冠更難戴,
希望『皇冠』再多戴幾個四十年,甚至千秋萬世,永垂不朽。
偉大的『皇冠』!
謹此獻上誠摰的祝福!」
一月 二日 星期日
繼昨天六個梯次的萬人朝山之後,今天一早,在大雄寶殿前舉行的萬人皈依三寶典禮,又在佛光山掀起另一波的高潮。
上午九時,來自全省各地的一萬二千餘人,隨著綿綿不斷的佛號聲,齊集於寬廣的成佛大道上,大家頂著當空的烈日,靜靜地等待著神聖一刻的到來,在偉大佛陀的見證下,正式成為一名護持佛教的三寶弟子。眾多的人群中,我看到一些溫文儒雅的知識分子,也看到英姿煥發的威武軍官,更看到在父母親懷中的嬰兒。作家司馬中原曾經說︰在每一個東方人的身體裡,都流動著佛教的血液!不錯,在我面前的菩提幼苗,不就是未來佛教的傳人嗎?看到他們,彷彿看到佛教生生不息的未來。
下午二時,我趕到彰化縣立體育館,主持一場禪淨密三修萬人獻燈法會,祈求社會清淨祥和。藉這次萬人共聚的盛會,呼籲大家共同來參與「淨化人心七誡活動」,同時也讓每一個人了解受持七誡的意義。
戒,含有自由的意義,自由的精神,我們只要到獄裡去看一看,就可知道那些受刑人都是違犯五戒的人。而「誡」,具有教育、警覺的意思,這次推動七誡活動,就是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時時提醒自己、告誡自己,千萬不要去沾染毒品、色情、暴力、偷盜、賭博、酗酒、惡口等惡習,讓我們的身體、人格、健康、財富和智慧都能獲得保障。
今天,到場的貴賓有彰化縣長阮剛猛、彰化縣民政局長林耀東和立法委員沈智慧。拉開序幕之後,所有與會的人士和我一起朗讀受持七誡的誓願文--
「我 星雲等,發心謹守七誡,莊嚴自己,尊重他人。
願獻一己之力,推己及人,由此刻起,發心謹守七誡︰
一、誡煙毒,從今天起,我等不吸毒。
二、誡色情,從今天起,我等不色情。
三、誡暴力,從今天起,我等不施暴。
四、誡偷盜,從今天起,我等不盜取。
五、誡賭博,從今天起,我等不賭博。
六、誡酗酒,從今天起,我等不酗酒。
七、誡惡口,從今天起,我等不惡口。
由己心,推人心,攜手淨化人心,共創美好社會。
今在佛陀面前宣布決心,參加七誡活動,
誓願做一個清淨的七誡人!」
晚七時,在一片明亮的燈海中,大家誠摰懇切地稱念著彌陀聖號。望著每個人臉上專注的神情,我感受到禪淨密三修法會是那麼的清淨、莊嚴,也因為這樣,我以象徵禪淨密融和的「三」來做為法會的開示內容︰
三,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數字。要舉行比賽,裁判就會發出「一、二、三,開始」的號令。通常我們進入寺院就來到三寶佛殿,點燃三炷香,供上三杯水,然後再禮佛三拜,來表示我們對佛菩薩的恭敬。平時吃飯的時候,我們有三稱念,朝山的時候是三步一拜,到了舉行三壇大戒時,必須有三師七尊證,戒子們也必須要具備三衣一,才能求受具足戒。佛事方面,有三時繫念、三昧水懺等法會。三,是一個美好、協調的數字。
在佛學名相中,更記載著許許多多有關「三」的法數,例如︰佛法僧三寶,經律論三藏十二部,聞思修三慧,戒定慧三增上學,信願行淨土三資糧,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天、人、阿修羅的三善道,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三法印。
此外,還有佛陀三身、三明六通、三輪體空、三乘聖教、三輩九品、三德六味、三皈五戒、三轉法輪、三業相應、西方三聖、三界唯心、三藐三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三十二相、三十三天、三十七道品、三十五佛、三千威儀、三大阿僧祇劫、三大步、三淨內、三不退、三細六粗、三支三觀、三世諸佛、三無差別、三周說法、三重念佛、三種福田、三種神辯、三種發心、三種懺悔、三聚淨戒、三種緣起、三關理通、三刀六槌、三獸渡河、三鳥飛空、三綱五常、一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後行、無三不成禮、三人行必有我師……。
本次活動,有許多團體贊助,如︰景美廣告、正一點便當、烈山礦泉水,穩立音響、彰化縣體育館、維力食品,以及佛光山彰化、臺中、嘉義、苗栗地區各別分院和各個佛光分會。法會中,我在佛陀的聖像前再三祈求︰讓每一位參加這次活動的護法信徒,都能得到平安、幸福、快樂。
一月 三日 星期一
早上拜訪竹雕收藏家李錦昌先生,由黃惇靖帶路,一路彎彎曲曲,走了一個多小時,經過幾次錯路,終於到達「鬍鬚梅園」。
梅園,顧名思義,園內應有梅可尋吧!果然,一進園門,幾株寒梅,綻放枝頭,清麗的風姿,淡雅的清香,為園景憑添幾分雅緻與脫俗。這個地方曾經是文人雅士、書畫名家品茗敘話、觀梅賞畫,樂而忘返的地方。甚至李登輝總統、蔣緯國將軍、陳立夫資政、宋楚瑜、李煥、郎靜山先生等人,也都曾經來此參觀過。
經由園主李錦昌先生的引領,我們進入客廳。入門處,一幅對聯寫著「一片佛心看世態,千盆梅景伴門居」,道盡了李先生野居的閒情。李先生是著名的梅花園藝家,也是民俗藝術收藏家,雅好收藏各種文物,為人風趣幽默,長相酷似一葦渡江的達摩祖師,正因為這個緣故,他特別喜歡搜集各形各類的達摩畫像、雕塑,甚至發下「不滿百態,不盡心意」的弘願。
今天在他「客至獻珍藏」的熱情接待下,盡覽其多年的精心收藏,有木刻、竹雕、書畫,以及各類精品古董,真是琳瑯滿目。牆壁四周更是掛滿名家之作,有程十髮、唐雲、陽太陽、劉宇一、李蔭蒼、關山月、趙振建、李奇茂、周以鴻、蕭進興等各家的書畫。尤其難得的是,李先生特別出示一幅漢文的乾隆皇帝詔書,沒想到乾隆皇帝的詔書今日竟然流落到臺灣民間,由此也可以想見李先生收藏之豐,已經達到展覽的條件。同行的頭份分會李培榮會長建議,希望由李先生與佛光會合作,共同立館展覽,把這些寶貝公諸大眾,供人欣賞。
李會長的話觸動了我的心,多年來我一直希望能在臺灣建立佛教文化藝術館,妥為保存文物,同時宣揚佛教文化藝術。雖然,目前在佛光山已經設有佛光山文物陳列館、佛光山文物展覽館,但是我的理想是要建一座可以傳揚千秋萬世的佛教文化藝術館,裡面的收藏不但可以媲美故宮博物院,亦能集教學、展覽、收藏等功能於一體。
談到理想,其實我一生的心願很多,諸如--
1.建一間圖書館︰一般的圖書館,只是供人看書、閱報、找資料。我理想中的圖書館,一者要有寮房,為有心到此做研究的人,提供食宿,甚至研究費,讓他安心研究,但是一年半載後,至少必須留下二萬字的研究報告,由我們編纂出書。二者有教室,讓學校的老師帶學生到此作短期的教學,我們也可以供給吃住。如此集合研究、教學、出版、閱覽等功能於一體,是我理想中的圖書館。
2.設立關房︰佛教講「不破參,不閉關」,閉關是很辛苦的事,尤其一個人閉關更艱難。我理想中的關房有二種,一種可以設四個房間,中間有客廳,四個學生住下來,平時可以各自閉門修行,偶爾也可以共同由一位老師上課,或者四個人互相討論、交換心得,甚至可以會客,但彼此互不干擾。另有小型關房,閉關者,只要一天,或者三、五天,最多一個星期即可出關。現在提倡在愉快中修行,能得到禪悅法喜的修行,才是真修行,才是人間佛教所提倡的修行。
此外,我的理想中,還希望辦報紙、電視臺、電臺、大學……等,目前這些事情都在積極進行中,今後還要繼續推動。不過,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般人家的小孩,自家賣的糖果不喜歡吃,卻拿錢去外面買糖吃;佛光山的徒眾有這麼好的修行環境,卻也一心一意想到外面參學,正如中國人時興向外移民一樣。不過,一個學佛的人不懂得挖掘自家寶藏,實在很可惜,希望佛光山的徒眾,人人都能珍惜現有的福德因緣。
傍晚回到佛光山,分別巡視山下的大倉庫及東山工程。
一月 四日 星期二
昨天從頭份趕回佛光山,主要是為了今天早上八時要到臺南靜修禪院,參加信徒辜瑞瓊居士尊翁辜良興老先生的告別式。雖然告別式後馬上又要趕往臺北,南北一趟,需時四、五個鐘頭,但我很願意結這個緣。因為我覺得很多信徒一生護持佛教,別無所求,只在自己或親人往生時,希望法師替他誦經,做一堂功德佛事,而這也正是我們對信徒平日護持佛教的一種回饋。再說,一堂如法如儀的功德佛事,不但能超渡亡者,也能接引眷屬學佛,這是「生亡兩利」,也是「了生脫死」,所以我常告訴徒眾,要發心做佛事。
從臺南到臺北,一路車行順利,下午二時前,趕到臺北道場,參加信徒的聚會。許多信徒對臺北道場非常關心,因此特別在落成之前舉行聚會,由我向大家介紹說明未來的發展方向。今天到場的信徒有曹仲植、黃葉美、陳信智、林成果、黃麗明,以及分別從澳洲、日本趕回來的劉招明、陳逸民夫婦等百餘人。佛光山信徒總代表陳履安院長也撥空出席,陳院長在會中談到幾點他的學佛心得與感想︰
1.佛法重在實踐,護持正知正見的道場,也是修行之一。
2.佛光山是菩薩道場,不管出家、在家,人人奉行菩薩道,甚至不管資歷深淺,都能放下身段,只要眾生需要什麼,大家就去做什麼。所以在佛光山的道場,可以學習發菩提心。
3.大師像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照見自己,也給我們許多學習的機會。最近越來越覺得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很重要,因此自己平時經常自問︰我能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嗎?
4.西風漸進,幸賴佛教保存了中國文化,去年在佛光山參加水陸法會後,更覺得佛教蘊藏了豐富的中國文化,正是所謂「禮失求諸野」。因此我自己更要發大願心,護持佛教道場,並且以弘法為己任。
陳院長真是現代的維摩居士,是一位真正發大心的菩薩,他最近到各監獄,以及各鄉鎮的佛光會講演。元旦才從臺中東海道場講演回來,據說當天樓上樓下、講堂佛堂到處是人潮,不但老參信眾歎未曾有,初學佛者也都歡喜讚歎不已。
在《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有一段經文說︰應以宰官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過去一般人不願承認自己是佛教徒,陳院長站出來登高一呼,使得民間對學佛的看法不一樣了,尤其院長提出「學佛」的口號,不只學佛,而且要修行。院長現在每日誦經、打坐,再忙也未曾間斷。更難得的是,院長從不要求他人,凡事克己自省,能有如此一位宰官身的護法,是佛教的福氣;尤其他的謙卑、恭謹,更是佛教徒學習的榜樣。
今天除了陳院長在百忙中撥空蒞席外,並有潘維剛、高信譚、章金生、施重任、顏允進等民代學者教授參加,我也把握難得的機會,請潘委員、高教授等人「上臺」講話,結果高教授謙稱︰只有大人物才需要舞臺的陪襯,小人物只要在臺下即可。隨即又說︰凡是上臺的人,遲早都得下臺。他的幽默詼諧而又不失哲理的話語,引來眾人的會心一笑。不過,隨即我請慈惠「上臺」報告佛光大學的概況時,我說︰出家人早已超出三界外,所以沒有臺上臺下之分,語畢,也引來一陣掌聲。
其實應該說,不管臺上臺下,都無損於高教授名主持人的魅力,他的如珠妙語、一流口才,是眾所皆知的名嘴。今天承他允諾為佛光大學義賣活動執棒當會場主持人,相信屆時義賣會必然高潮迭起。
目前義賣活動由趙翠慧、吳林林、陳筱君等人發心策畫,今天他們也在會中向大家說明義賣的時間、地點、內容,並呼籲大家發心共襄盛舉。誠如趙翠慧說︰「錢財乃身外之物,能夠將之化為有利於人的善事,才更有意義,才是智者所為。」希望這次的義賣活動能夠成就許許多多的智慧人。
今天看了一則報導,可以給愛貓人士參考。報導中說,在吃素之風勁吹的美國,成千上萬的素食主義者,已經開始調教他們的貓兒跟著主人吃素。按照他們的說法,寵物吃素好處很多︰
1.原來有過敏毛病和糖尿病等疑難雜病的寵物,吃素後已不藥而癒。
2.寵物吃素減少了肉屑造成的環境污染。
3.貓兒改吃豆腐和豆類嫩芽後,會變得相當溫順,更逗人愛。
4.省下一筆開支。
一月 五日 星期三
上午九時,在普門寺會議室召開西藏佛寺籌建委員會議。當初由於我擔任中華漢藏文化協會理事長,後來政府再三要我擔任西藏佛寺籌建委員會理事長,因此接下這個職務。其實中華漢藏文化協會已在上次改選中,選出田璧雙喇嘛接任理事長,西藏佛寺籌建委員會的理事長一職,理應由他一併繼任,因田理事長一再客氣推辭,我也只有等適當機會再卸任。
說起西藏佛寺的興建,真是一波三折,當初是由故委員長董樹藩先生所倡議,由黨國元老谷正綱先生擔任主任委員,後來擔心政治色彩太濃厚,因此由我掛名。當然,我也沒有能力承擔這個責任,而經政府承認由蒙藏委員會購買土地,金錢方面也將全力向各界募化。上任以來,我一直在等土地問題的解決,結果先後覓得內湖、福隆之地,皆因不符需要,或因費用太高而作罷。時至今日,眼看無望,現在為了谷正綱先生遺留下來的六百多萬款項,我雖然至今從未過問,但放了這麼久,也應該向各界說明,只好以辭職向蒙藏委員會交還這筆錢財,以卸我責任。
其中,我最要感謝的是田璧雙喇嘛。田喇嘛目前正在臺中興建密藏院。我想,讓密藏院來主其事更為恰當。因為當初政府興建西藏佛寺是為了做為西藏喇嘛來臺的招待所,而田喇嘛多年來,對喇嘛的接待、護持,不遺餘力。密藏院雖然顯密不分,卻滿懷護持喇嘛的心願,因此有讓密藏院代替西藏佛寺的構想。不過卻有人說,西藏佛寺是純政治的,而密藏院是宗教的,不能轉移給密藏院而混淆其功能與立場。雖然如此,我對田喇嘛護持佛教,對藏僧喇嘛的供養,還是非常感謝。
西藏喇嘛經歷了政爭風暴,他們離鄉背井,國破家亡,在世界各地顛沛流離,這對他們而言是痛苦的,但對西藏佛教的傳播、弘揚,卻有其正面的貢獻。今日密教能受到世界各地人士的信仰、重視,便是由於喇嘛們分布在各地之故。他們本身都具有英語能力,使密教在各地弘揚得到方便,尤其一九八九年達賴喇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更為西藏人、為佛教增添光彩。
多年來,我在佛光山也強調八宗兼弘的立場,曾多次召開顯密佛學會議,組織中華漢藏文化協會,也曾多次想舉辦顯密和平法會,更經常往來於世界各地和喇嘛們見面,甚至多次和達賴喇嘛暢談,可以說,一直致力於宗派和諧、世界和平的工作,為此作了許多努力。因此,我除了希望籌建西藏佛寺能早日成定局,更祈願顯密真正融和,畢竟我們都是信仰同一個教主佛陀,何必互相排斥、互成阻力呢!
會議結束後,想到今日就將搭機飛美,又匆匆趕往臺北道場巡視,然後在下午二時十分,搭機赴美。臺北到洛杉磯機程十一小時,二地時差十六小時,所以飛抵洛杉磯仍是五日上午十一時二十分。在飛機上,不斷有人來找我講話、照相,我雖然抱著結緣的心,卻苦了同行的慈莊、慈惠,害他們也不能好好休息。
抵達機場,洛杉磯協會會長吳劍雄,以及慧庭、慧風、鄭碧雲等人來接機。回到西來寺,依住、永文、滿和、滿圓,及派駐丹佛禪淨中心的依初、西方寺的依日、永康、永堃等人紛紛前來請安。依日帶了一些西方寺的弘法相片給我看,同時提到西方寺藥師佛誕及彌陀佛誕的法會中,大雄寶殿三寶佛頂上出現祥雲覆蓋的瑞相,目睹瑞相的信徒感動流淚,信心增長不少,到西方寺拜佛的信徒越來越多。
慧庭也報告,西來寺的彌陀佛七,一連七天,每天七支香,天天都有二、三百名信徒參加,圓滿當天,人更是多得佛堂容納不下……。我告訴他們,只要有佛法,只要肯發心,不但信徒會護持你,護法龍天及十方諸佛菩薩也會加被護佑,所以希望分派在海內外各道場的徒眾,都能一本初心,尤其要安住身心,不要一遇挫折就想調職,須知滾動的石頭不生苔。佛法也講身安則道隆,自己的身心都無法安住,何以度眾?希望大家都能常以古德行誼自我勉勵。
一月 六日 星期四
人吃五榖雜糧長大,生病是難免的。但是一般人都害怕生病,所謂「英雄只怕病來磨」。佛教講「修行人要帶三分病」,有時身體上有小小的病痛,反而能增長道心,成為學佛的增上緣。重要的是,心理要健康。
我這一生曾有過幾次患病的經驗。童年出家,在叢林裡過的是物質匱乏的生活,有一年患了瘧疾,由於醫療設備奇缺,眼看命在旦夕。有一天,師父派人送了半碗鹹菜給我,我一時感動莫名,和著眼淚吃下它,當時心中就發了一個願︰我將來一定要做好一個出家人,我要好好弘法利生,報答師父的愛護之恩。後來,我的病竟然奇蹟似的不藥而癒,而我的願心至今未變。
初到臺灣不久,我著手撰寫《釋迦牟尼佛傳》,當時我懷疑自己患了嚴重的肺病,心中一直擔心來不及完成《釋迦牟尼佛傳》,因此每天禮佛,祈求佛陀加被,讓我完成後再死,結果書出版了,我依然健在。
又有一次,腿患風濕,醫生宣布必須鋸斷,否則恐危及生命。醫生一再叮嚀我,隔天還要再去檢查,但是我一忙就忘了此事,直到徒弟催我複檢時,醫生照了X光片一看,當初疑似癌細胞的黑點,原來是我曾經摔傷所留下來的瘀血。
我對於身體上偶有病痛,從來不在意,甚至近年因糖尿病,導致視力日漸減退,我也不以為意。倒是我的徒弟、信眾關心,經常催我到醫院檢查,尤其自從七十九年腿傷以後,在榮總擔任心臟科技師的皈依弟子慈照,經常懇求我作定期健康檢查。二年前在美國看過羅嘉醫師以後,他也非常關心我的眼睛,經常詢及我在臺灣榮總治療的狀況。昨天我才剛到,今天他便急著要我趕快前去檢查,於是在下午一時半,由林秀珠開車,依住陪我前往。
羅醫師是香港移民,在洛杉磯執業多年,他的醫術極為高明,尤其醫療設備齊全,器材新穎,每次為我的眼睛作雷射鎗治療時,一點也沒有令人膽顫心驚的機械聲,讓人覺得很放心,很有安全感。他在洛杉磯一帶甚受病患及同業間的推崇讚譽,公認是眼科權威。據說一般白內障手術需時半個鐘頭,羅醫師只要十五分鐘就可以完成,因此經常有外國醫生介紹病患給他。而他獨自開業,早上開刀,下午看門診,慕名求醫的患者多得令他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所幸他有個賢慧能幹的太太協助處理一切事務。夫妻雖為基督教徒,對法師卻極為恭敬,凡是西來寺的法師前往求診,他從不收費。據說農曆二月他將攜眷回臺灣度假,我邀請他屆時一定要到佛光山小住數日。
今天檢查的結果,微血管破裂嚴重,於是再度接受雷射鎗的治療,分別在左眼打了四百三十六鎗,右眼打了一百三十二鎗。羅醫師叮囑我半年後要再複檢,他形容我的眼睛就像一件衣服破了,經過縫補,只有再壞,不會變好,因此他建議一定要好好休息。我開玩笑的說,我的徒弟們都覺得他們的事很重要,只有我不重要,所以我必須為他們忙碌。不過,我覺得人老了真是百病叢生,我最近不但血醣、血壓增高(高血壓曾達一七毫米汞柱),榮總的健康檢查顯示我有心肺缺氧的現象,我自己則常感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