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3/1-1994/8) 《星雲日記(1993/1~1994/8)》
Hsing Yun Diary 29 - Chan in Daily Life: The Path of Marriage 星雲日記29~生活禪 婚姻之道(1994/5/16~1994/5/3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29~生活禪 ■婚姻之道(1994/5/16~1994/5/31)婚姻是一份承諾、一份責任,夫妻之間應該互相關愛、
互相信任、互相了解、互相包容,要像光一樣地照耀對方,
像火一般地溫暖另一半。
菁華語錄
◎若要身體好,飲食要吃少。若要人緣好,誠懇莫驕傲。
若要家庭好,關懷最重要。若要事業好,勤勞來創造。
◎和藹之容見人,謙抑之氣處人,
恭敬之心待人,讚美之言和人。
◎忍是一種力量,忍是一種承擔,忍是一種功德,忍是一種智慧!
◎我希望大家有社會的性格,在團體中做一顆活棋,找出自己的因緣,為自己的未來開闢一條光明大道。
◎與君子交要以道義,與小人交要以禮貌,
與鄰居交要以誠信,與部下交要以恩惠。
◎被人責罵而心不計較,必能增福增慧;
受人讚美而自覺得意,一定暗伏危機。
◎人可以無錢,但不能沒有慈悲;
人可以無勢,但不能沒有人緣。
◎善人能將壞事轉化為好事,惡人只會把好事不斷敗壞。
◎情緒化的言論只是逞一時之快,並無好的結果;理智性的講話經再三思慮,必能各方面圓融。
◎說話前應先考慮,自己能做到嗎?做事前應先想想,對別人有利嗎?
五月 十六日 星期一
常常有信徒建議我服這帖藥,喝那劑湯,還津津樂道地為我介紹各種藥材的功用,顯得十分內行,看起來似乎個個都是醫生。讓我想起中國民間流傳著許多中藥祕方,只要對症下藥,都非常有效。下面列舉一些經常碰到的病症與配方,大家不妨一試。
◎雪梨燉冰糖︰止咳良方。
◎雞骨草白水煎服︰醫膽結石,腎結石等症,此偏方是由滬港名醫陳養吾先生開給張大千先生,治療他的膽結石。
◎陳皮薑湯︰陳皮、薑、少許的紅棗及山楂,以白水煎服,可當茶喝,有止咳驅痰、治療及預防感冒等多功效。
◎夏枯草黑糖白水煎服︰補肝血,緩肝火,解內熱。
◎半枝蓮、蛇舌草煎水服︰對癌症、皮膚癢有效。
◎三花茶︰金銀花、杭菊花、臘梅花白水煮後加冰糖,能消暑解熱,改善過敏性體質。身體虛寒者慎用。
◎五花茶︰金銀花、木棉花、雞蛋花、槐花及厚朴花,白水煮服。可清熱,涼血解毒、抗菌消炎。此方為廣東
民間著名的涼茶。
◎蜜糖銀花露︰金銀花簡稱銀花,又名皮忍冬花,能清熱、解毒、治咽炎、暑癤、肺燥、咳嗽,又可預防感冒。
製法︰先將五錢至一兩的金銀花煎水,煮後過濾渣葉,再加一兩蜂蜜,冰熱飲皆宜。
◎包心菜榨汁飲用︰每日約二○○至三○○CC,可治療胃潰瘍、胃酸過多、胃下垂等胃病或消化不良症。
◎甘菊枸蜜茶︰久服永無目疾,益肺腎與心。
◎綠花椰菜︰一天吃半杯綠花椰菜,可預防癌症,尤其是直腸癌和肺癌。
◎川貝粉燉梨︰專治感冒、支氣管炎和咳嗽。
◎馬蹄(荸薺)生吃︰馬蹄二至三兩,去瘡出血或咽喉腫痛。注意︰馬蹄性寒,體質寒性者勿用。馬蹄易染薑片
蟲,吃時先用開水燙一、二分鐘以策安全。
◎燕麥粥或蕎麥粥︰每天早上喝一碗燕麥粥或蕎麥粥,有助於降低血壓。
◎糖醋汁︰治打嗝不停。用二湯匙醋,加一湯匙白糖,調成白醋汁服用。
五月 十七日 星期二
每次搭乘飛機,眼睛望著窗外白茫茫的雲海,總覺得人雖然坐在飛機裡,心卻懸在半空中,沒有踏實感。今天由美飛返臺灣,沿途輾轉難眠,久久無法入睡。這時,忽然想起于右任的一首詩--
「耕牧河山願未酬,渡江亡命作春秋。
今年偶遇勞工節,做炮小工已白頭(余幼時為紙炮房小工)。
誕降之辰罹百憂,中山世系削琉球。
同盟爭起全人類,不獨輕呼為亞洲。」
這是于右任先生三十四歲時寫的一首生日詩。意思是說他小時候是耕田放牛的小牧童,也曾經做過紙炮房的小炮工,當清朝末年國家大亂,臺灣、琉球割讓予日本的時候,他就參加革命,他最後還說明這麼做不僅是為了亞洲的中國人,而是為了全人類的和平與福祉。這首詩讓我感到我和于右任一樣,都是地球人,他那豁達的胸襟,更激起了我對他的敬佩之情。
我對這首詩印象深刻,主要是因為,今年初佛光精舍周法安居士得悉我為籌建佛光大學舉行書畫義賣會後,慷慨地捐獻了于右任這幅字畫共襄善舉。太子建設總經理莊南田知道我喜歡這首詩,於是,他特於第一次書畫義賣會中,以六十萬元的高價買下來送給我。我對于右任的這首詩情有獨鍾,大概是因為我們有一致的思想,共同的理念吧!
早在四十年前來到臺灣,每次講經,人們都將我介紹為揚州人、外省人;一九八九年,我回到故鄉揚州,揚州的父老並不認識我,說我是臺灣來的和尚;後來,我又到了澳洲、美國、加拿大、巴西、歐洲、俄羅斯,發現自己的鼻子沒有高起來,也沒有長出捲髮,眼睛更沒有變藍,終於忍不住自問︰我究竟是哪裡人?
經過一番思量,覺得只要地球不捨棄我,我願做個地球人!在這個世間,國與國之間有戰亂、人與人之間有紛爭、教與教之間有派系,像佛教中有顯密、南北傳、大小乘之分。因此,我主張歡喜與融和,倡導同體與共生,更呼籲尊重與包容,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夠擴大我們的思想,以天地為心,發揮民胞物與的精神,做一個共生的地球人!
飛機上,巧遇張元宵律師,張律師一看到我,就要求坐在我旁邊與我談話。他告訴我,當律師一點趣味都沒有,尤其是看到社會百態,越覺人生乏味。張律師一向秉持道德仁義處事,工作方面只處理商業訴訟,對於刑事案件從不插手,可是近年來卻不得已要以刑事法提起控訴。
舉例來說,有一客戶將中壢一地租借給人,可是租約到期,對方卻遲遲不歸還。後來得悉該地的租金為每月二萬元,而對方竟以十五倍的高價,一個月三十萬元轉租他人,雖然雙方幾經交涉,仍然無法解決,結果,客戶就找張律師幫忙。
一開始,張律師以信函、約談與對方溝通,想不到一拖就是一、兩年,張律師曉以利害,對方要求再給半年的期限,可是日期到了,對方仍不肯還,反而去了大陸,要等回來再談。好不容易盼他返臺,適逢過年,對方又以年關藉口拖延,如今農曆年早已過去,依然索討未遂,張律師終於忍不住提出了刑事訴訟。為此,張律師心中深感不快,常常覺得做律師對不起別人,要以信任、慈悲對待好像相當困難。針對這些問題,他問我是否宗教才能有解決問題?我對他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唯一的辦法是我們要能找到自己心中的淨土。
張律師接著又說了另一宗案件︰有一個人要到美國去,由於不符合規定,加上美國在臺協會怕他去了不回來,因此不給予簽證,那個人就找張律師協助,並賭咒發誓說一定會回來,結果他沒有履行諾言,張律師只好親自前往美國,將那個人找了回來。
當我們談到華航名古屋空難事件,張律師說︰人生總會有結束的一天,慢慢地死去或迅速地死去,兩者都很好。我覺得張律師能對生死如此地看淡實屬難得,但始終認為死要死得安然,這也與平常的修行有關,縱然修行的人有時候也免不了凶死,但要緊的是面對死亡,心裡要有所準備,這樣,任何境界來到才不會執著。張律師對佛教這種教說深以為然,他又說道︰現在每個人都一心想移民,總認為臺灣不好。難道臺灣不好,美國就很好嗎?臺灣社會不安全,難道美國就安全嗎?如果到了美國仍然覺得不安全,又要移民去哪裡呢?佛教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概佛國就是移民的最佳選擇了。
機艙裡,有的人藉長途旅行稍作休息,也有的人嫌時間太長,找三五知己聊天消磨時間,雖然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在我來說,看書、睡覺已經很夠了。
五月 十八日 星期三
我一向少有時差,但是昨天由洛杉磯回臺北的長途飛行中,我一直在看書、改稿,未曾闔過雙眼,雖然經過十四個小時,我並未覺得時間漫長,反而回到臺北徹夜未眠,才深感長夜漫漫,好不容易等到天亮,趕緊打電話請人送來報紙。打開一看,嚇了一跳,原來昨晚八點抵臺的時候,中正機場內電腦螢幕上的畫面全部消失,所有的飛機都在空中盲目盤旋。記得在抵達的那段時間,我還取笑艙長說,飛機落地平穩一定是正駕駛的功勞,正駕駛和空服人員聞後大笑,想起上月底名古屋空難失事的飛機是由副駕駛所開,雖然這是件忌諱的事情,但有時幽默的一說也能博得眾人一笑。
今天是佛誕節,我於上午八時抵達臺北道場,只見前來浴佛的信徒已蜂擁而來。我抽空到十一樓佛光緣森磊觀展的布置場地巡視,一位年輕的江曲先生在負責策畫,大致上已看出展覽場整體的規模。
步出展覽場,隨後又來到書畫室,翻看最近增添的書畫。計有齊白石的觀音、溥心畬的山水、于右任的行書、俞曲園的字屏、錢松喦的山水、黃幻吾的花卉、陳少梅、蒲華的山水、程璋的臘梅貓石圖、沙山春的松鶴圖、倪璨的月季圖、張善孖的虎、高野候的梅、米春茂的秋趣圖、倪田的仕女圖、錢慧安的觀音送子圖、吳昌碩的石鼓文,還有吳大澂、翁同龢、戴季陶、陳樹人、王福庵、高劍文等名家所寫的字畫,香港名導演嚴浩也捐贈了一幅蘇六朋的人物畫供佛光大學義賣。
臺中來電,催我明天到東海道場主持記者招待會以及素齋談禪,而高雄三民分會督導陳潮派為了籌備今年十一月將於高雄舉行的書畫義賣,又與我相約在臺北挑選一百二十幅書畫,恰好這次依門也從香港帶回了一批為數可觀的書畫,高雄和香港的義賣會應可順利舉辦。
書畫事宜才告一段落又緊接著上殿,為來寺浴佛的信眾開示。在普天同慶的佛誕節這天,我除了向大家講述教主佛陀降誕的事蹟之外,更說明佛陀來人間示教利喜,並不是來無影、去無蹤的神仙,而是一位慈悲、仁義、道德的覺悟者。究竟是信仰神明好呢?抑或是信仰佛菩薩好?通常信仰神明的人希望神明保佑他們名成利就、考上大學、股票漲價……,而佛教講究待人慈悲、講究吃虧布施、講究犧牲奉獻、講究廣結善緣……,可見信仰神明養成人們的貪心、精神上的貧乏,佛教卻給人帶來心靈上的富貴與滿足,因此,信仰神明和信仰佛菩薩的層次是截然不同的。
下午二時,為施金川、陳雀姿,蕭長樹、彭瓊玉,林源慶、陳世紹三對新人主持佛化婚禮。婚姻,是人生另一個新的開始,它不僅使人們加速成長的腳步,還能讓大家更深切地去體驗娑婆世界的甜酸苦辣。無論如何,婚姻是一份承諾、一份責任,我希望每一對新婚的夫婦,彼此之間能夠互相關愛、互相信任、互相了解、互相包容,要像光一樣地照耀對方,像火一般地溫暖另一半,在任何環境之中都能坦誠相對,攜手共勉。
佛化婚禮剛結束,游代書來向我報告這棟大樓的保全問題,以及地下室停車場刷卡設施,張慈蓮和曾梁源提出了永和佛光大樓重建的計畫,趙翠慧來請示港星在溫哥華義演的海報事宜。直至藥石板聲響起,各種問題方稍作停頓。
晚上七時三十分,我又主持了一場一千五百餘人的皈依三寶典禮,今天發心前來參加的有電視節目主持人鄒美儀和她的母親鄒林慎言、專業畫家陳立身、莊佳村、臺北市環保局崔浩志、臺北市勞工局陳碧蓮、觀音佛學會祕書趙世娟、海軍輕航艦副大隊長楊維生、國立藝術學院圖書館王喜沙、行政院陸委會謝燄勝、故宮博物院呂自強以及《中時晚報》督導蕭志興等人。這次皈依的年齡最高為九十歲,最小的才五個月大,平均年齡為三十二歲,教育程度頗高,高中畢業以上的占全部人數的百分之七十六,看來,現在學佛的人士已越來越年輕,學佛的風氣也越來越普遍了。
五月 十九日 星期四
昨晚皈依完畢,九時半從臺北出發,兩個小時之後抵達東海道場。平常忙於跟信徒會客、助其解決各種問題,因此難得有時間和別分院的弟子談話,晚上特地藉此機會與依空、滿舟、覺曦、道融、道樸等人一直談到凌晨一時多才回寮休息。
今早六時起床,早餐後就到畫廊看畫,基隆的永平和謝郭秀英也來了,見了面,謝太太將基隆信徒相處的事情告訴我,聞後我也將待人處事的祕訣相告,我認為凡事只要秉持著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給人方便這四大原則,一切都是圓滿和快樂的事情。
隨後,游次郎和陳潮派分別從嘉義和高雄趕來,與我談論有關高雄畫展義賣事宜,兩位都是充滿熱心的不退轉信徒。《佛說阿彌陀經》裡面有「阿鞞跋致」,而他們皆是佛光山的「阿鞞跋致」,我建議佛光山對於每位一師一道的不退轉信徒,應該要頒給他們一張不退轉阿鞞跋致證書。
臺中市長林柏榕不知從哪裡獲得消息知道我到了東海道場,於是和夫人、千金及未來的媳婦來畫廊看畫,並當面邀請我於六月十二日為其公子擔任證婚人。我和市長邊談邊看,只見琳瑯滿目的畫廊中,有山水畫、西洋畫、國畫、字畫、版畫、抽象畫,中西畫應有盡有,讓人目不暇給。欣賞的同時,我發現有些畫家在作畫時特地將一些小動物和幼童畫在裡面,讓人覺得溫馨可愛。
看著看著,忽然滿舟來向我通報說各大報章和三家電視臺的記者都來了,記者會也要開始了,原本我和市長已步出畫廊,結果記者一到,又將我們找回去照相。
記得《遠見》雜誌的記者陳悉同曾經跟我說,有一次,他在採訪新聞的時候,看到三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和當時擔任行政院院長的郝柏村三位要人,就上前請問他們可否照一張相,三人點頭應允,陳記者拿起相機,對準了焦距,請他們往前走一步,結果三人真的同時向前走了一步。事後,陳記者自豪而又興奮地告訴我,他曾經有過同時指揮三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和行政院長的經驗。今天記者們在照相的時候,叫我們向前一步,退後一步,我們都照做不誤,不禁讓我想起了陳記者對我說的一番話。其實,世界上有很多人非常有權力,像理髮師叫你頭低一點,你就會將頭低下;裁縫師叫你將手舉起來,胸部挺高一些,你都必須照著去做,可見人並沒有大小,彼此應互相尊重,互相包容。
昨天回臺北才聽說今天臺中要我去主持一場記者招待會,可是臺北行程中又安排了我與陳麗麗、陳麗華、閻荷婷等三十人素齋談禪,兩個地方的時間同樣是中午十一時,臺中與臺北兩地一直為此事爭執計較,我素來給人歡喜,所以兩個活動都決定參加,便吩咐臺北道場於十二時報到,十二時三十分之前帶領客人參觀,我預計在用餐的時候就能趕到與大家講話。終於,中午十一時四十分我跟記者講完話後,驅車北上,下午一時半抵達臺北道場。一路上,感謝永均的冷靜駕駛,還有警察雖然兩隻眼睛望著我們,幸好沒有攔阻,我也只有回應歉意的眼神。可見警察平時執行嚴格,偶爾也會給予一點包容。
中午出席臺北道場素齋談禪的演藝人員有閻荷婷、張鷗陵、金燕、孔蘭薰、夏萍、王慧蓮、憶如、于璇、貝蒂、鮑立、鄒美儀、原野三重唱的王強、吳合正、方怡、陳麗華、《民生報》記者陳偉民和卜人美等多人。大家都表示,希望能再次於臺北舉辦一場老歌義唱會,對於每一位協助佛光大學的發心與熱誠,我既驚訝又感激,隨即請國際佛光會慈容法師策畫進行。
送走演藝人員之後,又和慧傳、慧義談到北海道場的道路問題、朝山問題、臺北弘法以及新建靈骨塔的各項計畫,商談了將近一個小時,眼看板橋講堂的皈依時間快到了,迅速前往。畢竟臺北不比臺中,沿途有許多的紅燈與路障,繞來繞去,終於抵達板橋講堂。
步出電梯,遠遠望見板橋講堂住持依德法師忙碌地在引領信徒依序進入佛殿,那份熱誠使人倍感親切。今晚有八百多人發心皈依三寶,前來參加的青年人和知識分子相當多,面對這些社會的精英,心中不禁為未來佛教的蓬勃前景深感歡喜。
五月 二十日 星期五
晨起,將各方來的信件與傳真,利用早上的時間匆匆看過,報紙還來不及翻閱,車子已把我送抵臺北道場。
上午八時,召集山上即將結業的在家眾同學十餘人於客廳談話。我心中一直惦記著這些在家眾同學,擔心她們在臺北實習是否太辛苦?像街道上車水馬龍,行人摩肩擦踵,出門坐車需要車錢,買一件便服要花一、兩千元,看一次病至少也要五、六百元。哪像在佛光山上,看病有佛光診所,穿著是制服,一年半載也不用花半毛錢。在山上沒有錢不要緊,可是在大都會的臺北,金錢對大家來說還是非常重要。最後,我又問老師上次交代要給在家同學每人三千元,不知給了沒有?同學說已經收到了,我才放下心來。
不久,有一位蘇秋女士來佛光大學籌備處拜訪慈惠法師和龔鵬程校長。席間,蘇秋女士提到她專門拍攝海峽兩岸的少數民族,並將之製作成公共電視節目,例如「神州大地」、「山地快樂兒童」等節目,連續四年獲得金鐘獎。另外,描述山地同胞的「高山之旅」紀錄片也在坎城影展中播放過。我一向非常有心協助邊疆地區,幫忙他們解決醫療和教育方面的問題,過去我曾經與大陸聯絡過,結果往往是空有心願,計畫卻無法積極進行。今天,聽聞蘇秋女士的一番介紹,又重燃我想幫助少數民族的決心。
上午十一時,參加由龔鵬程校長主持的佛光大學圖書勸募委員會成立大會。出版界人士對佛光大學特別關懷,佛光大學硬體建設還未展開,圖書便已先聲奪人,募集了十餘萬冊,預計開學時能有三十萬冊以上的圖書。圖書勸募委員會是由環宇出版社發行人陳達弘發起,《愛書人》雜誌社創辦人林賢儒擔任執行長,執行委員方面有《民權時報》社長謝正一、日本語《和風》雜誌社執行長陳宗輝、中國證券理論研究會理事長呂應鐘、黃尚權文教基金會祕書長楊俊、文史哲出版社發行人彭正雄、中興大學教授林景淵、前讀者文摘總經理翁啟燦、《愛書人》雜誌社發行人王希平、武陵出版社經理石龍、至善書局經理夏邦基、道聲出版社副社長陳敬智、中華民國圖書出版事業協會祕書長陳恩泉、張老師出版社副總經理徐幼平、漢光文化事業公司總經理宋定西、閣林圖書公司協理王家參、淑馨出版社總經理陸又雄、巨鼎國際文化公司董事長羅四維,委員有臺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曾繁潛、臺北市圖書教育用品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沈竹雄、《佛祖心》雜誌社社長葉品賢、五南圖書公司董事長楊榮川、新學友書局發行人廖蘇西姿、錦繡文化事業公司董事長許鐘榮。另外,行政院新聞局出版處處長許秋煌和中華民國圖書出版事業協會理事長武奎煜分別出任顧問。
會中,龔校長表示,由於目前有許多絕版的好書都由私人收藏,不易獲得,故舉辦勸募圖書的活動。其次,邀請民眾贈書,可以讓更多的人來關心佛光大學,達到社會大眾共同辦學的目的。
致辭中,我對大家說,早期龔鵬程曾任陸委會文教處處長,和文教圖書結下了深厚的緣分,使得這次圖書勸募委員會得以順利進展。講到圖書,經云︰「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也就是金錢和物質的布施有用完的時候,而布施四句偈的功德卻是無量無邊,因此,發起圖書的捐獻比金錢的捐獻更為重要。圖書,是大學的生命,圖書,也是大學的活水。為了感謝九歌出版社負責人蔡文甫捐出九歌、健行出版社創社以來的每一本書;《佛祖心》雜誌社社長葉品賢將每期的《佛祖心》拿出二千本來義賣,作為購書基金;文史哲出版社發行人彭正雄、書泉出版社董事長楊榮川以及中國證券理論研究會理事長呂應鐘等人的捐獻,我以感謝狀向大家致謝。
大會成立後,我匆匆用過午飯,於中午十二時三十分至如來殿錄華視節目《星雲法語》。原先預計要錄五十集,後因機器連續操作,沒有休息,於三十七集的時候,電線燒斷,錄影工作只得作罷。今天錄影法語有--
先種後得
無情歲月增中有減,閱讀詩書先苦後甜,
敦品勵學清白如玉,道德文章清淡似水。
怎樣與人相交
與君子交要以道義,與小人交要以禮貌,
與鄰居交要以誠信,與部下交要以恩惠。
四好之道
若要身體好,飲食要吃少。
若要人緣好,誠懇莫驕傲。
若要家庭好,關懷最重要。
若要事業好,勤勞來創造。
人有四心
慈悲是惻隱之心,明理是善惡之心,
愚癡是貪瞋之心,智慧是是非之心。
修德
修德身其德才真,修德家其德才寬,
修德鄉其德才長,修德世其德才普。
四有限
兩個眼睛所見有限,兩隻手掌所做有限,
兩個耳朵所聞有限,兩隻腳步所到有限。
花與人生
效法蓮花的純潔,效法蘭花的清逸,
效法菊花的淡雅,效法梅花的堅貞。
處人之法
和藹之容見人,謙抑之氣處人,
恭敬之心待人,讚美之言和人。
錄影完畢,又與陳學明商談森磊觀展覽事宜。晚上七時,驅車南下,一路順暢,深夜十二時三十分,抵達久違了的佛光山。
五月 廿一日 星期六
昨晚連夜趕回佛光山,已是深夜十二時多。今天一早,心平、慈惠、慈嘉、依淳、蕭碧霞等人相繼到法堂請安,與他們研討即將竣工的如來殿,以及金玉佛樓的落成法會事宜,隨後並到東山工地巡視,與蕭頂順討論「七重寶塔」的工程規畫。
回到法堂,在教育院負責教務工作的永懿向我報告︰王堯教授已於日前應邀到佛光山為佛學院的同學上課,隨即約他中午十二時在法堂用餐。
王堯教授是享譽國際的西藏學專家,當初由於中共對「西藏政策」的需要,特從各個大學中遴選出一批優秀的大學生,送到西藏研習藏文,王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他在西藏住了十三年之久,除了在藏文方面有高深的造詣外,更潛心於西藏佛教、文化、史實的考查與研究,著有《藏學零墨》、《西藏文史考信集》等書。在西藏期間,曾經擔任班禪喇嘛的翻譯,現任中央民族大學藏學教授,也曾應邀到英國牛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名校講課。
去年我邀請他到美國西來大學授課,由於他的學養豐富、教學認真,帶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熱誠,甚受學生歡迎。這次由佛光山與政治大學一起邀請他到臺灣來,預計以三個月的時間在佛光山講授藏文及西藏佛教,此外並在政大開了西藏文化史、古藏語研究二門課程。
王教授是第一次到臺灣來,看到目前密教在臺灣發展的某些奇異現象,感到不可思議。由於他本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研修佛學數十年,至今早晚定課,修持不斷,對顯密佛學融通無礙,因此他以引導同學判別正邪密教為自己的首務。他告訴我,看到佛學院裡那麼多熱誠學佛的年輕人,甚為感動!尤其同學們本身已有佛學基礎,所以不管教授藏文或者西藏佛教,同學們的吸收、消化能力都很強,令他教得很有成就感。
他尤其讚歎在西來大學的滿和,短短三個月就能讀誦整部藏文的《金剛經》,他說這是他教過的學生當中最傑出的一個,言下頗有「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人生一樂也!」之感。
談話中,王教授提到我幾次到大陸弘法探親,受到熱誠的接待,尤其一九八九年首度率領「國際佛教促進會大陸弘法探親團」到大陸,全體團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國宴款待,他說︰「中共對他人幾乎不曾像對大師這麼的禮遇!」不過對於某些人對我的誤解、成見,他說︰「譽滿天下,謗亦隨之,這是很自然的!」隨後他又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大師做事,中共是用顯微鏡在看,別人做事,他們則用望遠鏡來看!」我聽了不覺哈哈一笑!
此外,王教授還告訴我幾件事--
一、去年依空到大陸,由他陪同拜訪謝冰心女士。現已九四高齡的冰心老人,目前已不常接見訪客,不過她一聽到依空是來自佛光山,不但欣然會面,暢談中還表示︰「星雲大師實乃圓通大士也!」對冰心老人的溢美之辭,實在不敢當。
二、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