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3/1-1994/8) 《星雲日記(1993/1~1994/8)》
Hsing Yun Diary 29 - Chan in Daily Life 星雲日記29~生活禪 生活禪(1994/6/16~1994/6/3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29~生活禪 ■生活禪(1994/6/16~1994/6/30)生活禪生活禪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功課,
典座、行堂、吃飯、洗衣、作務都是禪。
一切自己動手做,才能從中得到禪味。
菁華語錄
◎忙,多一點,歡喜也會隨之多一點。人生的意義就是在忙、工作、為人服務中獲得。
◎生命之所以有力量,在於能為生命留下歷史,為社會留下慈悲,為自己留下信仰,為人間留下貢獻。
◎我們要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永恆,不要在小小的人我是非上計較,浪費了大好的人生。
◎所謂的「爭氣」,並不是做「上」、「中」、「前」的人,而是要做個沉得住氣、吃得了苦、有大志願、經得起千錘
百鍊的人。
◎知識的累積,不僅是單靠年齡的增長,同時也包括了閱讀與思想的開闊。
◎唯有真正受過痛苦煎熬的人,才更能體悟真理的崇高。
◎唯有勇敢的去接受負面的一半,內心才有寬容的空間。
◎忍,看起來是犧牲,但最後卻是獲勝。
◎佛法在恭敬中求,能感恩、惜緣、惜福,這都是心靈財富的能源。
◎勇於面對自己的缺點,才能進步。世間最大的悲哀就是不認識自己,或不敢認識自己。
◎把心裡的時空放長、放寬,胸懷法界,爭千秋不爭一時。
六月 十六日 星期四
這次來港除了為佛光會的幹部授課講習之外,還應國大代表江素惠小姐之邀,至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講演「般若與人生」。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位於港島最熱鬧的金鐘太古廣場四十樓,總面積占地兩萬平方呎,樓下是全港最高級的購物中心,同時也是地下鐵、巴士、計程車、小巴士的總站和交匯點,購物與交通皆十分便利。
乘坐快速而平穩的電梯來到四十樓,一踏進江小姐的辦公室,眼前頓時一亮,不僅是裡面窗明几淨,陳設的高雅大方突顯出女主人的精明幹練,更讓人歎為觀止的是,港九兩地的美景盡收眼底,看了心中不禁暗暗叫道︰好一個人間天堂!
說起江素惠,大家對她的印象都會非常深刻。她曾經在華視當過電視記者,也是一位自由作家。之後,她又擔任了《中國時報》派駐香港特派員長達十一年之久,期間,她以深厚的文學素養結合了嚴密的邏輯思考,寫下了無數精彩的短評和新聞報導。較為著名的有一九八三年政治人物商討香港前途及兩岸關係的系列報導、其中也包括華航駕駛員王錫爵飛往大陸所引起的中臺兩岸談判;接著又披露了六四民運人士柴玲、封從德突破圍捕飛往法國的獨家新聞。還有報導林賢順駕機飛至廣州白雲機場的事件;尤其是她與江澤民在中外記者會上的對話,所展現的風姿,更是風靡了萬千民眾。難能可貴的是,她做事有立場、有原則,而且凡事以國家利益為重,一直在為港澳繁榮、民主自由默默地努力耕耘。
晚上,我分別以「般若與非般若」、「什麼是般若」、「般若何用」以及「般若的人生」四個單元闡述了般若對人生的重要。講畢,由聽眾發問,被問及--
◎皈依應具備什麼條件?
◎佛教有輪迴之說,為何世上的人數有增無減?
◎什麼是人生真正的目標?
◎「事待理成」應作何解釋?
◎何謂「四大皆空」?
◎如何消除人與人之間的仇恨?
◎經書可否置放在臥室?
◎如何與異教徒的家人相處?
◎佛教徒應該如何對待政治?
◎為什麼要在佛前燒香?
此外,《明報》記者留淑端、《星島日報》穆查、《香港聯合報》華莉珍、有線電視陳潤芝、無線衛星電視臺李寧聞訊,也爭相來採訪報導,一個接著一個地問我--
◎如何看待九七問題?
◎為何選擇香港來弘揚佛法?
◎設立佛香講堂的意義何在?
◎中共收回香港,港人應以什麼心態對之?
◎請談談國際佛光會的近況。
◎可否說說您對大陸佛教的看法。
我耐心地一一回答每人所問,直至看見他們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我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六月 十七日 星期五
晨起,打開行程表,發現今天我的行程是--
1.主持佛化婚禮
2.邀約功德主素齋談禪
3.至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佛學講座」
4.會晤關山湖居士
5.與演藝人員座談聚餐。
佛化婚禮在臺灣已廣為社會大眾所接受,像知名人士趙寧、張純芳等人結婚皆採用佛教儀禮,我也幾乎每月都為佛光會員主持證婚,可是,在香港佛化婚禮卻極為難得。今天是佛香講堂第一次舉行佛化婚禮,每一個人都顯得異常興奮,裡裡外外張燈結綵,好不熱鬧。一大早,各大報社記者紛湧而至,四周鎂光燈一直對著兩位新人閃個不停,各方賓客的蒞臨更將整個講堂擠得水洩不通。
新郎何國華年輕有為,人才出眾,新娘許理明秀外慧中,與本山有深厚的因緣︰她的大姊印堅法師乃本山早期叢林大學的畢業生,目前在拉斯維加斯與慧光法師一起弘法度眾;二姊滿敬曾擔任本山英文佛學院的教師,現於佛香講堂服務。
婚禮中,我告訴新郎婚後要好好照顧及保護妻子,切勿擺出大男人架勢,除了要協助妻子操持家務外,還要有幽默感,為家庭製造笑聲。之後,我又對新娘說,要將家裡整理得井井有條,兼任丈夫的祕書,為他提供各方面的協助。最後,何國華和許理明互為對方戴上佛珠與戒指,在梵音禮讚下共結連理。
佛光山海外道場,多數是因應當地信徒對佛法的渴求而設立,佛香講堂也不例外。別分院開光落成後,隨之熱烈展開了各項活動,為感謝護法信眾的發心護持,中午特邀請功德主們一起素齋談禪。出席的功德主計有︰陳建成、吳其鴻、林耀明、鄭明榮、鄭美麗、劉黃小蘋、黃耀光、陳漢斌、何妙玲、黃鈺輝、呂智定、何鄭玉華、羅嘉穗、羅松柏、郭翠葉、陳伯強、陳劉華、陳林青、吳志新、邱淑珍、梁曉陽及郭婉萍等五十餘人。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的講演,原定昨晚一場,但是消息傳出後,變成一票難求,民眾透過江素惠小姐的聯絡,臨時要求再加講一場。受到他們熱誠所感動,我很歡喜地答應了,世上有什麼比大家歡喜聽佛法更愉快的事呢!今天再度來到講演廳,與大家暢談「禪的生活」,由於沒有透過翻譯,很擔心他們聽不懂,但是一到發問時間,看每一個人問得這麼熱絡,使我不得不相信他們都受過佛法的薰習!
講演之前,卜少夫先生來看我,談到前總統蔣經國先生在早年開墾橫貫公路的時候,曾經一度萌發出家修行的念頭。想來也許是受到雲山靈秀之氣所感召吧!我以前看過他的〈守父靈一月記〉,記載了他誦讀佛經,心靈寧靜的種種感受,可見經國先生與佛結緣很早。
回答完聽眾的問題,已是晚上八時半,這時再折回講堂與丁珮、沈殿霞、馬海倫、李香琴、謝玲玲、羅慧娟、柯受良、泰迪羅賓、潘冰嫦、劉美娟、苗僑偉等演藝人員會面。大多數演員生活在「戲如人生」的世界之中,都提出生命的意義等問題,要比一般人問得深刻、迫切得多,有些人說著說著,淚水就不自覺地流了下來。平常在銀幕上看到的多半是他們賣力帶給觀眾的笑臉,人人羡慕、嚮往,但又有幾個人能體會他們內心深處的壓力與無奈呢?唯有真正受過痛苦煎熬的人,才更能體悟真理的崇高。
六月 十八日 星期六
今天的行程,本來僅安排我與臺灣婦女會的主要幹部會面談話,誰知後來參與的人數遽增,只好將場地移至佛堂。當大家坐定之後,方才發覺數人的談話,竟然演變成一場爆滿的師徒接心座談會,人數多達五、六百人。
香港的信徒實在太熱情了!佛殿裡的位子坐滿了,他們就站在兩旁的走道,有的人擠不進佛堂,索性站在走廊上,透過擴音器的播送,安靜地聆聽我的聲音。兩小時的座談轉眼就結束了,可是信徒們仍然捨不得離開,一直坐在原位盼望著我能再多跟他們講幾句話,無奈另一批客人已在貴賓室等候多時,我只好滿懷歉意地穿過重重人潮,主持離港前的最後一次素齋談禪。
今天前來的貴賓全部由海外集團主席陳達、江雅琦伉儷代為邀約,皆是港九知名人士,如臺灣駐香港代表黎昌意、香港行政局議員陳坤耀、香港立法局議員李鵬飛、臺北貿易中心代表黎堅、碩新工程設備總經理吳慎之、廣安銀行董事張作鑫、友聯銀行總經理邱曼德、東泰集團總經理李君豪、華人銀行副總裁李冰、臺灣象安公司總經理洪邁邦、有漢企業集團董事長潘漢唐等。雖然大家初次見面,但是彼此都非常有緣,坐在一起更是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彷彿遇到了久違了的老朋友,異常親熱。
正談得興高采烈的時候,侍者前來通報該動身去機場了,急忙趕至機場,看看時間,距離飛機起飛的時間僅剩半小時。
人坐在機艙裡,可是一顆心卻像起伏的波濤,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回想來港這一週,可以說是忙得不亦樂乎,從早到晚,除了睡覺、吃飯,好像一刻也沒有停歇過。趁飛機起飛前的幾分鐘,我將這次來港主持及參與的活動記錄在我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作一個圓滿的總結--
佛光會幹部講習會授課︰八小時
光華文化中心講座︰兩次
出席餐會︰十次
會客︰十六次
接受電視臺、報社專訪︰六次
師徒座談會︰兩次
佛光會員座談︰一次
主持皈依三寶典禮︰一次
主持佛化婚禮︰一次
逗留香港的短短六天中,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香港變了!從前,香港人將全部精神都灌注在學業和事業上,小孩不停地接受填鴨式的教育,大人拚命地工作賺錢,每一個人只知道如何為自己開創前途,如何為自己的生活作打算,在緊緊將自己封閉在火柴屋裡的同時,絲毫沒有發現到外面的世界是多麼美好,更沒有考慮過社會需要每一個人伸出關愛的雙手。如今,香港變了!往日冷漠的眼神消失了,看見的全是渾身上下充滿幹勁朝氣的熱血青年。從這次的佛光會幹部講習會中,了解到港人對佛教活動的熱烈反應,多少的文化界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律師、醫生、甚至銀行家、企業家,從大家的眼神裡,看到了他們對佛法的嚮往與渴求。
香港的佛教確實變了,從原先被動的姿態轉為積極、主動,人們學佛的意識也由基層漸漸地提升至高層。香港人太需要佛教了!有好多人捐出土地、房舍、寺院,請我派人前來接受管理;現在的香港人講究佛教的組織與管理,重視佛教的形象和活動,真是一個好的轉變!
這時,耳邊傳來機艙長透過麥克風的聲音,知道飛機即將起飛,我扣上安全帶,雙眼望著窗外華燈初上的東方之珠,心中默默地許願︰香港啊,香港!我一定還會再來!
六月 十九日 星期日
蕭師姑問我,佛教史上的人物,我比較歡喜哪一位?
在佛陀時代的弟子,我最欣賞富樓那,因為他弘法熱情,遇事原則分明;其次是道念堅定的大迦葉,而阿難尊者對人的慈悲關懷,讓我非常感動。龍樹菩薩與外道辯論,破邪顯正,樹立宗風的大無畏精神也讓人敬佩萬分,至於那先比丘對佛法敏銳的領悟力和馬鳴菩薩對音樂的高超造詣,均可看出他們的機智靈巧。
再從佛法東傳說起,我仰慕弘法譯經、不計犧牲暫與王權妥協的鳩摩羅什;對於唐玄奘堅忍卓絕的毅力,以及東晉道安法師於兵荒馬亂中,克服重重困難,培養人才的願心,更讓我歎為觀止。
我嚮往深居廬山、心懷佛法的慧遠;還有灑脫自在的趙州和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六祖惠能。對於荷澤神會樹立禪門宗風、倡導無遮大會及馬祖道一、百丈懷海樹立叢林清規,讓佛法在社會上樹立典範,我也心懷崇敬。至於同鄉鑑真大師弘化海外、法顯西域取經,那種不懼困苦,為教捨身捨命的精神,更令我深感難能可貴!
明末四大師︰蓮池、憨山、紫柏、蕅益胸懷佛法,悲憫眾生,樹立僧伽模範的慈悲形象,真是甚為難得。太虛大師改革佛教,宗仰上人為國奉獻的菩薩行願,皆為現代僧伽之光。今日,印順法師著書義學,家師志開上人創辦實業的遠見與精神,我心中亦時感仰佩。
除僧伽之外,在家信士方面,維摩居士,勝鬘夫人、傅大士、裴休宰相、蘇東坡、楊仁山、孫張清揚、陳履安……等人,都是佛門的大護法,他們弘法護教的熱忱,是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榜樣。
六月 二十日 星期一
歷史,不僅記載了先人努力創業的經過,亦為後人留下了祖先永恆的智慧,透過對歷史的認識,可以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根。自從臺北道場落成以來,所舉辦的活動可以說寫下了佛教界的多項創舉,如︰素齋談禪、禪修會、「佛教與我」--生命的活水演講系列、四十九天福慧雙修大悲懺法會、皈依三寶典禮、佛光大學籌募基金義賣活動,共吸引近七萬人次參加。
此外,期間還舉辦了兩次老歌義唱晚會;邀請港臺明星、立法委員舉行了一場淨化人心籃球義賽;在板橋、桃園、三重、臺中、高雄等地更成立了數十個佛光分會;三月底,於七號公園平息了「觀音不要走」事件。種種大型的活動,極其感人殊勝,為臺北道場寫下了永垂千古的歷史。因此,我希望每一位在臺北道場服務的弟子都能來改寫佛教的歷史,讓佛法信仰的種子散播出去。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做人或處事,我期盼大家--
1.在能力上︰要學習講說、佈教、典座、法務、總務、文書、行政,還要學習常發菩提心。
2.在性格上︰要學習歡喜的性格、服務的性格、人間的性格,凡事能夠樂觀進取、慈悲親切、主動包容、與人為善。
3.在操守上︰要有立場、忠誠、自律、正確的知見、修行八正道。
4.在工作行為上︰能夠勤勞發心、合作互助、忍耐謙讓、化繁就簡、巧妙活用、舉重若輕、提綱契領。
上週臺視邀集製作人共同針對節目問題進行討論,會議中,臺視「巨星大追擊」製作人夏玉順和「八千里路雲和月」製作人凌峰因言語上發生衝突,會後更引發火爆的肢體衝突,夏玉順在遭凌峰毆傷後,曾前往臺安醫院驗傷,並聘請律師提出控告。對於這次事件,我特地利用上午的時間,以電話分別和他們溝通。我希望兩人均能站在和平的立場,各退一步,言好和解,最後邀約大家後天中午前來臺北道場一起用餐。
放下電話,知客來向我通報說,由中央社工會編審周燕菱邀約的社工會專員以上的人士共十七人,已在東三客堂等候,其中包括︰社工會主任吳挽瀾、副主任黃澤青、伊竑、祕書王學書、總幹事周大勇、薛正直、陳天穎、專門委員邱光中、林通宏、俞行健、王壽康、黃嘉玉、王明城、劉筱文等人。
我與社工會的因緣一直很深,記得吳挽瀾在擔任高雄市黨部主委時,就曾多次邀我前往講演,而副主任伊竑表示最愛看的書就是我的日記,他告訴我,我每個月的日記他幾乎都是逐字逐字地細讀、回味,並願跟隨我的腳步,利益大眾。這些佛教的有緣人,他們護法的精神與對佛教認真的態度,我甚為敬佩。
素齋談禪一結束,我又匆匆趕至臺視第五號攝影棚錄製《星雲說喻》的節目。說起來,還得感謝臺視總經理莊正彥和節目部經理李光輝的悉心安排,在前一陣子籌備老歌義唱的會議中,他們就交代節目製作人朱珍珍專門在臺視上午八時三十分安排五分鐘的時間,讓我為廣大觀眾演說佛教小故事。
繼華視《星雲法語》和中視《星雲說》之後,《星雲說喻》讓我每天有機會與所有的觀眾朋友見面印心。為此,身邊的徒眾也會自豪地跟我說︰「過去師父常常不辭辛勞地遊走三臺,今天,師父終於成為同時橫跨三臺電視的佛教節目主持人。」我聽了,心中只是覺得自己在為佛教盡一份心力而已。
錄影前,導播林登義前來頂禮,他是四十年前的皈依弟子,另外有一位古興安專員也與我結緣二十多年了。由於這份佛緣,錄影過程中,大家默契十足,從下午二時至三時四十分,我一口氣錄製了二十集,計有--
1.兩條腿 2.小狗汪汪叫
3.老做小 4.毒蠍
5.野狼一百五十 6.一毛不拔
7.六根會議 8.非理法權天
9.師父的腿子 10.哭婆與笑婆
11.不如小丑 12.佛像與銅磬
13.放不下 14.吉祥草
15.一屁打過江 16.點石成金
17.富翁與四位夫人 18.四歲老翁
19.狗子告狀 20.貧女與皇后
因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昆輝有約,錄影過後,我又趕回臺北道場與其會面。當談到佛光山即將舉辦佛學會議,希望大陸的學者專家能夠應邀來臺參加時,黃主委竟然滿口答應,同意協助。對於黃主委促進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的幫忙與主動,非常感激。
晚飯後,依清和慧傳分別來向我請示工作上的相關事宜。
為了明天趕至新營主持本山功德主陳正男母親陳余寄太夫人的告別式,晚上,我與慈莊等人搭機飛往臺南。
六月 廿一日 星期二
清晨六時,由永融開車,前往陳正男府上。八時抵達新營,換永樂帶路,車子又開了二十分鐘,到了姑爺里挖仔,遠遠地就看見陳正男夫婦在門口迎接我們。
陳正男和太太范妍娥是旅美的企業家,從事貿易及工商行業。兩人十多年來一直非常護持西來寺,連其岳父及家人,也都是不退轉的佛教護法。自國際佛光會成立以來,陳正男更是積極地參與、熱心地奉獻,最近又在洛杉磯南灣成立佛光分會,期間我曾兩度至其府上作家庭普照。
其母陳余寄太夫人世緣已了,剛剛捨報,享年八十三歲。為了感謝陳府對佛光山的發心護持,我專程由臺北趕來,為陳母主持告別儀式。典禮中,我發現這一家數百餘人,個個慈眉善目,待人態度均親切和藹,深感其平日家教之嚴謹,不愧是積善之家。西來寺住持慈莊法師,本擬今日前往菲律賓,也特地退了機票,來此拈香致意,心平和尚也領了二十餘眾誦經,可見陳府護法護僧之誠,讓每一個人都萬分感動。
告別式後,乘車直奔機場,趕搭十時四十分的班機返回臺北,該班飛機稍有延誤,中午十二時才步出松山機場,讓前來接機的慈惠、慈容久等了。
在臺北道場匆匆用過午餐,應邀至中華電視臺視聽中心畫廊為「章金生水墨畫展」主持揭幕剪綵儀式。一進門,一幅高尚典雅的荷花映入眼簾,畫的右上角以歐陽修的詩寫道︰「參遍三千與大千,青蓮能結佛因緣,何人夢上花趺坐,一夜同談畫裡禪。」左下方,作者又題寫︰「甲戌年夏月於皈依後二日作」,原來這是章金生教授皈依佛門後的一幅紀念作品。
章教授本來是一位基督教徒,今年初在籌備佛光緣書畫義賣會中,首次接觸佛教,他驚訝佛教義理的博大精深,又佩服人間佛教的權巧圓融,這時他才發覺佛教方為其真正的皈依之處。於是,二月十九日,章教授與名畫家邵幼軒女士一同皈依,正式成為了護持三寶的正信佛弟子。
在今天的畫展中,我看見許多來賓在展示區中繞了一圈又一圈,對每一幅畫也看了一遍又一遍。八十餘幅畫作當中,有的看上去很像溥心畬,有的又極神似張大千,有的更與石濤、八大山人的風格相同,深得諸大家神髓。
章教授致辭時表示,作畫二十年,雖曾至美國留學一段時期,但未曾有過突破。自從皈依學佛後,繪畫的境界才有了明顯的提升,同樣的兩幅作品,皈依後的畫作卻較以前放鬆,心胸也比較開闊,以「心無罣礙」四個字來形容他目前的心境,是最恰當不過了。如今他才發現,一個人要有所進步,可以從學佛方面獲得突破。為了感謝我的接引,他預備短期內赴溫哥華作畫一百幅,悉數捐贈予佛光大學作為建校基金。
章教授協助佛光緣書畫義賣一直不遺餘力,這次要為佛光大學作畫一百幅,其熱心、發心均令我感動。
好久沒有和普門寺的住眾見面座談了,晚上經過永和豆漿店,特地下車買了豆漿、米漿、燒餅、油條,要回普門寺請大家一起享用。在眾多別分院之中,普門寺讓我最感欣慰。在普門寺,每一個人披星戴月,默默地耕耘,沒有上下班時限,任何工作︰如香燈、典座、法務、知客、文書、駕駛、總機、佛事等都全力以赴,往往從清晨忙至深夜,從不叫苦,從不喊累。普門寺一向秉承著這種優良的傳統,從事弘法利生的工作。
在普門寺,除了例行講經說法、集體共修、各種才藝班的活動之外,每天要做的佛事亦未曾間斷,我認為這就是了生脫死的工作,因為誦經不僅使亡者得到安慰,同時也讓生者獲得利益,我們天天在為眾了生脫死。忙,多一點,歡喜也會隨之多一點,人生的意義就是在忙、工作、為人服務中獲得,不懂得忙,人生也就失去了意義。雖然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小人物,但是生逢在這個時代,遇到如此的大世界,均要感到難遭難遇。如果人人都將之視為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的機會,凡事也就心甘情願了。
六月 廿二日 星期三
我提倡歡喜與融和,也呼籲尊重與包容。對於日前電視製作人凌峰和夏玉順因意見不同而引發的衝突事件,我非常關心。今天中午,特別邀約他們來臺北道場用餐,希望能從中化解他們之間的不快。
凌峰抵達後,我講了一個長生童子的故事給他聽︰過去有一位國王名叫長壽王,鄰國的君主是梵豫王。有一天,兩國交戰,梵豫王大敗,長壽王一念仁慈,非但赦免了梵豫王,還將國事交其管理,而他自己淡泊名利,把兒子長生童子託人養育,自己與皇后隱姓埋名至他國去了。
梵豫王得悉情報,即刻下令逮捕長壽王,要將之斬決。長生童子聞後,痛不欲生,前往探望父親。可是,長壽王卻平靜地對兒子說︰
「忍!就是孝道!含恨報仇只會使彼此的怨恨越結越深,而且與我一貫作風相違背,我不容許你這麼做。你要記住,做一個孝子。」聽完,長生童子揮淚而去。
自從長壽王被處決後,梵豫王一直不能安眠,他心中滿懷恐懼,擔心長生童子前來報仇雪恨。就在此時,長生童子憑其技能入宮奏樂,贏得了梵豫王的歡喜,梵豫王就命他侍奉左右。後來,很多大事都交給他執掌處理。
直至有一次,梵豫王出外打獵迷了路,身邊只剩下長生童子,梵豫王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出路,結果他疲倦地枕在長生童子的膝上閉目休息。
這時,長生童子想藉機刺殺梵豫王,就在他拔刀的一剎那,他記起了父親的遺訓,因此,他又把刀插回鞘中。此刻梵豫王已被驚醒,他告訴長生童子︰
「啊!好可怕!我在夢中見到長生童子來找我報仇,他還用刀砍去了我的頭。」長生童子聽了,慢慢地說道︰
「大王!你不要害怕,我就是長生童子!老實告訴你,在你睡著的時候,我是想報仇,但想起了父親臨終時說的話,我又收回了刀劍。」
梵豫王急切地問道是什麼話,長生童子就將父親要他忍耐的原委說了一遍。
梵豫王得悉,萬分懊悔,之後一起和長生童子尋路回城。
一路上有很多梵豫王的大臣前來迎接,梵豫王試探地問他們如果遇到長生童子時,應怎麼對付他?
有的說砍他的手,有的說斷他的頭,更有的說把他殺了。
梵豫王指著身邊的長生童子說︰「這就是長生童子。」大臣們非常驚訝,一個個上前要殺長生童子。
梵豫王遏阻著,將長生童子以德報怨的事蹟一一講給大家聽,每一個人都很感動,從此打消殺他的念頭。
最後,梵豫王將長生童子迎請入宮,除了把心愛的女兒嫁給他之外,還將一半江山交由他來統治。
聽了這則故事,凌峰頗能領受其義,他激動地說︰「大師給我們的啟蒙,讓我覺得自己太渺小了。」其實,在佛教裡,誰有忍耐力,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忍,看起來是犧牲,但最後卻是獲勝。經云︰「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忍,是多麼的重要啊!
隨後,皈依弟子夏玉順也到了,深有悔意的凌峰,懇切地向他連聲道歉,夏玉順也極有風度地接受了,兩人雙手緊握,歡喜和解。在場的記者,看到他們真誠握手言和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