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4/9-1996/12) 《星雲日記(1994/9~1996/12)》
Hsing Yun Diary 31 - Protecting the Heart, Turning the Situation: The Strength of Life 星雲日記31~守心轉境 生命力(1994/10/1~1994/10/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31~守心轉境 ■生命力(1994/10/1~1994/10/15)人在安逸的環境中,缺乏激勵的外緣,
生命的潛力、耐力未能激發,奮鬥力慢慢消失殆盡,
成為溫室嬌花,連應變能力都沒有;
越是生活在艱難困苦中,越能成就強風暴雨不能動搖的生命力。
菁華語錄
◎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正信比迷信好,迷信比不信好,不信比邪信好。
◎聽經聞法要用深心、莊重心、恭敬心、謙卑心、柔軟心、清淨心,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
◎儘管外在的環境充滿了橫逆、挫折,卻擊不倒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實力是現今社會的標的,培養自學能力,才不會在懈怠中退步。
◎要有新知,才能懂得如何重新估定價值。廣集新知,才能促進新觀念,有新方法應付未來。
◎熱忱可以帶動工作氣氛,投注一點關心,主動向前,就可以把內心的那股熱忱引發出來。
◎一個人只要自己健全,別人就打不倒我們,能打倒我們的,是我們自己。
◎菩薩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一個佛教徒要能威儀具足,才能使人對佛教起信。但唯有內在的修養,才能永久莊嚴
形象。
◎一個人要知道自己的「病」在哪裡,不要忌諱讓人知道自己有病。為自己辯論說理由者,大多是不容易進步的人。
◎發心、慈悲、安忍、自在、和眾,這些精神上的長處,應該是與生俱來的,這就是佛性。
十月 一日 星期六
由國際佛光會舊金山協會和中華聯誼會聯合主辦的「佛經講座--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今起一連兩天,在舊金山的FoothillCollegeTheater舉行,由我主講。上午八時搭機前往舊金山,因怕塞車,六時就出門往機場。
舊金山為美國西部金融與商業中心、海港和重要海軍基地,橫越美國大陸的重要鐵路大幹線,也是以舊金山為終點。
九時抵舊金山,在督導曾敏敏及多位會員陪同下,前往美太平洋電視公司(舊金山六十六頻道),上「面對面」節目接受訪問,由太平洋電視公司新聞部經理楊盛昱先生主持。
他提出了許多問題,我一一回答,回答的內容大意是--
◎以「佛光」為名號的工商界,與佛光山有關嗎?
佛光山非佛不做,凡與佛教無關者絕不會去做。很多套用「佛光山」三個字的公司行號,與佛光山其實是無關的。
◎被批評迷信時怎麼辦?
正信比迷信好(因迷信是盲目的),迷信比不信好(因迷信是有,不信則什麼都沒有),不信比邪信好(寧可什麼都不信,也不要信邪信歪)。民間宗教不完全是佛教,人間佛教是正信的、清淨的、道德的、合理的。
◎佛教和儒教有什麼不同?
佛教的三皈五戒,與儒家的「三綱五常」相近;佛門的報恩思想與儒家的慎終追遠相契,此也是佛教能與中國思想相應之處。又佛法將其內容分為五乘(五個層次),其中的人乘佛教即具有儒道的思想。最高的菩薩乘,為適應眾生需要,以出世思想做入世事業,在人間廣度眾生。
◎佛教徒可以參加社會運動嗎?社會運動中佛教徒是否會介入?如果介入應扮演什麼角色?
佛教基本上是和平忍讓的,但當有教難為維護佛教時,也會很積極的參與。社會混亂脫序乃由於貪心、自私、執著,故我們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要讓佛在我們心中顯露,佛並不只是供著膜拜,而是在我們心中,心中有佛,則眼視、耳聞、手做皆是佛的風儀,大家都能想佛所想,行佛所行,則人間就是淨土佛國。
◎對海峽兩岸有何看法?海峽兩岸佛教發展空間如何?
大陸政策已漸漸開放,也講究落實,今後雙方關係不要太僵硬,要互相體諒,以平等互惠的精神發展。
◎佛教主張預言嗎?
佛教不主張預言,而注重因果定業,「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當下才是最重要的。今天的行為,影響後來的果報,此為「因」「果」,而因與果之間的「緣」也很重要。世間是相互的因緣,不是單一的關係,「因」是強有力的主力,在要成為「果」之前的助「緣」也不可忽視,故應注意當下是助緣的關係。
◎佛法對人有什麼利益?
佛教是黑暗中的燈塔,苦海中的救生艇,迷途的指南針,煩惱時的清涼劑,在痛苦時可以給我們安慰鼓舞,在懊惱難過中給我們力量。未信佛者,若能開放心靈接受佛法的洗滌,必能讓身心擴大,見解開闊,看得更深更遠。
中午抵FoothillCollegeTheater,分別會見柯林頓大學校長俞國鈞、執行校務長岳怡伶、《世界日報》採訪組副主任楊芳芷、立興學院張延鐘先生等。準二時,開始《心經》的講座。
《心經》是佛法的心要,六百卷的《大般若經》,就以《心經》為其精髓,《心經》也是將「般若」詮釋得最真切的經典。「般若」非外來知識,是我們的本性、真心。
講經時多少都會引用典故,中國典故對美籍人士而言並不容易懂,所以慧群替我翻譯英文時,講得比我還長。嚴格說今天的講座我才講了四十分鐘,慧群翻譯了八十分鐘,從美籍聽眾那種會意的神情和情不自禁的鼓掌,我知道慧群翻譯得很好。
老報人陸鏗先生私下對我說道︰「大師推動人間佛教,創立國際佛光會,辦國際性大活動,大家都很肯定您是社會運動者,反而忽略了您的博學,尤其是佛學成就,實在可惜。大師,我不是在捧您的場,而是聽了您講的《心經》,我很受用!」
陸先生這份讚美,太過獎了。
八時三十分和三寶寺住眾一起觀看早上我在電視臺錄影的「面對面」節目。
住持依通,並向我報告法務推展情形。
十月 二日 星期日
早餐後,參觀三寶寺附設的佛光書局,看到我的書訂價都偏高,徒眾在旁一再解釋,在海外要加郵資加稅金……。我覺得佛法的價值在於推廣,不應該以生意著眼,能以低價,甚至只賣工本費,讓大家都能很容易的人手一書,才能將佛法推展出去,這才是我辦佛光出版社的真正目的。有些信徒看到我的書,都會大批買去送人,而我的徒弟竟要以我的書來賺錢,令我非常無奈。我的理想是讓--
◎不看書的人出錢給想看書的人看書。
◎有錢的人出錢給生病的人治病。
◎無時間的人成就有心的人去念佛。
◎我去托缽,你在家吃飯。
◎各補所缺,各取所需。
中午,梁漱溟先生之孫梁致中先生來訪(梁漱溟先生因在學術上的成就,而有「中國脊樑」之譽)。
和梁致中先生談到梁漱溟先生。梁漱溟先生是位穿長袍馬掛講「西洋文化」的教授,和穿西裝講「中國哲學」的胡適博士,都是享譽北大的教授。梁教授曾發表「東西文化哲學」,並在報紙上刊載,而震撼當時的學術界。
梁漱溟先生原本信佛,後來卻進入儒家,他曾說︰「我是為了六個字,才從佛教到儒家的。而這六個字是『此時此地此人』,佛教講時間,總是推到那麼遙遠,而我們此刻的問題都還沒有解決;佛教講到空間,有西方世界、東方世界、他方世界,而此時的社會問題還沒有解決;佛教講到人間、阿修羅、畜牲、餓鬼、地獄、天人、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那麼多眾生,可是人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我覺得佛教理論過分誇大,我接受不了,容納不下。儒家理論比較實際,重視現實,重視建設,重視此刻的人間。」
太虛大師當即提出一個看法︰「在時間上說,佛教雖然講過去、現在、未來,但是卻重視現在福祉;在空間上說,佛教雖然講他方世界、十方世界,但是卻重視現實問題;在人間上說,佛教雖然講十法界無量無邊眾生,但是,卻重在人類,以人為本。」
梁漱溟先生不但學問好,在文藝方面也有很深的修養。梁致中先生在IBM電腦公司已經服務二十五年,有心要將佛經與電腦結合。很高興有人肯發心,期待藏經早日電腦化。
名書法家蔣雲仲夫婦,也送了我幾幅墨寶及國畫。其中一幅︰「般若修成無漏學,慈悲度盡有緣人。」筆柔有力,值得珍藏。
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介紹王雲五先生的公子王學哲先生,在講座前和我見面,他送了一套《王雲五先生年譜初稿》給我,並答應要將「王雲五圖書館」內八萬多冊的圖書全部捐給佛光大學。龔校長和王學哲先生,都功德無量。
對這些好因好緣、善事善舉,除了感恩外,只有更努力的弘法,以作為回報。
下午準二時,繼續昨天未講完的《心經》。「般若」為三世諸佛之母,其功用在於了知消除苦惱的方法……。
五時,前往賴武雄、陳豔麗的成衣工廠普照。
搭七時五十五分飛機回西來寺。在飛機上就迫不及待翻閱《王雲五先生年譜初稿》,深感實力是現今社會的標的,培養自學能力,才不會在懈怠中退步。
人要常常散發自己的光和熱,太陽因散發熱而給人溫暖,花因散發香而給人喜悅,人也要散發慈悲、歡喜給周遭每一個人,才像人!
十月 三日 星期一
來美國已快一個月了,今天終於有「時間」可以和西來寺住眾講話,自從成立佛光會後,時間一直不夠用。
聽完各單位工作報告,深感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工廠,可以生產很多產品,只是能源不夠,發揮(發心)不出來生產的動力,致使整個工作環境,文化氣息不夠,菩薩精神不足。希望大家能從信仰、發心、歷鍊以及我的話中,增加自己的能源。
西來寺住眾不夠的地方有--
1.常識不夠︰對國家、世界、佛教歷史、做人處事的新知不夠。生於此時代,就要了知此時代的教育、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常識,並要有思想、見解、意見、看法,對周遭人事物要主動關心,在安逸的環境中,要具有憂國憂時的意識。
2.新知不夠︰要有新知,才能懂得如何重新估定價值。廣集新知,才能促進新觀念,有新方法應付未來。
3.說法不夠︰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身為佈教師要推動法輪,將佛法傳播給需要的人,能自受用也要懂得他受用。
4.好話不夠︰善語、柔軟語、慰問語要常講,好話不怕多,好話是最耐聽也是聽不厭的。
5.互助不夠︰在工作上彼此要互相照應、補缺、填空檔,雖是單獨作業,但是就整體而言,還是彼此息息相關。
6.熱忱不夠:熱忱可以帶動工作氣氛,投注一點關心,主動向前,就可以把內心的那股熱忱引發出來。各掃門前雪的心態,自然就是冷冰冰的,了無生機。
7.立場不夠:對常住忠心不夠。團體生活不可離心,否則如何代表常住?
8.賞罰不夠︰在新住持依空法師就任後,常住對賞罰要有標準︰
(1)凡不假外出、立場不當、破口失儀、通外向他、邪知邪見,不像佛光人者,一律遷單。
(2)凡好買、私交、不和眾、挑撥、推諉責任者,施予警告、表堂、記過。
(3)凡勤勞發心、分工合作、講說發言、貢獻智慧、主動親切、特殊貢獻等,一律獎賞。
西來寺雖有很多不足,但奉公守法,為常住獻心力的人也不少,在師徒時間裡,大家推選出西來寺的楷模有--
1.慧智︰英文說法,進退得體,以佛法與人。
2.慧庭︰負責、勤勞、具親和力。
3.依住:西來寺開山以來,對海內外帳務,點滴歸公,不計職務,任勞任怨。
4.永文:仗義直言,西來學校成就,有目共睹。
5.宗元︰肯擔當不抱怨,依常住需要留守白塔寺多年。
6.學媽媽(滿學的母親)︰接機送機,起早待晚,任勞任怨,為西來寺樹立很好的形象。
7.周明德(普慧)︰負責常住總務,個性平和,不訴苦,不抱怨,是西來寺的公僕。
8.林秀珠︰在西來寺負責行堂、客堂、齋堂、廚房人來客往的招呼,有立場肯擔當。
9.滿和︰負責西來大學。最近完成《心甘情願》英譯本很有成績。
10.鄭碧雲︰為西來寺、西方寺、三寶寺、溫哥華講堂的流通處盡心盡力,數十年如一日。
11.依果︰負責殿堂,個性平和,英文雖不靈光,但廣受信徒稱讚。
十月 四日 星期二
明天起,我將有澳洲和南非的弘法行程,但是還有一大堆留言,有要和我見面的信眾、客人、朋友,只好用電話一一聯絡。今天會見多批客人,有高爾泰夫婦、史國良、李自健、盧新華、王艾倫、高光勃、丁琪以及陳竹、胡嘉華夫婦,還有到溫哥華參加大會的柏林和雪梨的信徒。
晚七時,再續昨天未盡言的「師徒時間」--
一個人要知道自己的「病」在哪裡,不要忌諱讓人知道自己有病,優秀的人常會講︰「我的缺失在哪裡?請指教。」為自己辯論說理由者,大多是不容易進步的人。現在的教育應從小就訓練找尋自己的缺點在哪裡,要明白自己的缺點與特長,缺點不是身體上的缺陷,而是思想上的自私、執著、比較、計較、嫉妒、傲慢、自大等;特長也不是技能上的特長,而是指精神上的吃苦、耐煩、恆心、毅力、勤儉、奮發、忠信等。
平常要常自己反省︰自修進步否?為常住服務多少?為佛教奉獻什麼?以此來鞭策自己的懈怠。「共識」是工作中的條件,也是促進彼此融和的力量,大家要用熱心、發心、慈悲心來莊嚴西來寺。
八時四十分,陳竹、胡嘉華夫婦帶了一卷「中國國寶--陳竹」錄影帶,給大家觀賞。
陳竹,一九六九年生,四川人。八歲時特異功能萌發,十四歲被國家保送進大學深造,畢業後在國家相關部門,長期從事人體特異功能的尖端研究和開發工作,自行開發六十餘種超人特異功能,並積極進行人體特異功能對人類疾病的診治,治癒不少疑難雜症。一九八七年開始,對癌症病患有不少成功經驗,目前有心研究愛滋病治療方法。
從一九八○年開始,就有不少報章、雜誌、專刊、電視在國際媒體中介紹過陳竹先生。有一部電影「賭神」就是描寫陳竹先生的故事。
一九七四年陳竹先生五歲時,就可以看到埋在地下的水管,幫修水管的人找出漏水處;六歲時才知道自己有「本事」(當時還不知道這叫特異功能)。小時候,看到有零食的地方,只要「用心」想、糖果、餅乾、香蕉都會跑到書包裡。在學校和同學追趕玩耍時,曾穿牆而過,把老師都嚇到。家裡請客時,從來不做飯,只等他放學回來,「想」一下,就有滿桌菜餚。
一九七八年時腋下能識字(在紙上寫字放在腋下,就能猜出紙上的字),他可以把一個人的五臟六腑看得清清楚楚。藉此曾為病人取出膽結石;看撲克牌更沒有問題。
在錄影帶中,可以清楚看到陳竹的特異功能︰將名片、樹葉撕碎,陳先生可以用功夫,讓它回復到原來的樣子,一點痕跡也看不出來。在原封的藥瓶中,可以拿出藥丸來。更神奇的是,從紅色藥丸瓶子中可以拿出黃色藥丸(發功時雖手上拿紅色藥丸瓶子,但心想的是另一瓶黃色藥丸瓶子)。把紙幣、銅板裝入信封內,在信封毫無受損下,將紙幣銅板拿出來。紙上簽有名字,可以輕易將字拭去,硬幣可以塞入水晶球中……。
陳竹先生在表演特異功能時,就像是在變魔術一樣,只是魔術的動作比較快,特異功能動作比較慢(因要運功),魔術是假,特異功能是真!
當問及發功的感覺,陳竹先生說︰「我不知道!」這就是一種非分別心,完全是意念的心,是一種超物質的精神,平等無對待。與佛教的鳩摩羅什頭戴大磬的道理一樣。一切在無心的狀態下,所成就的事情,總是不可思議。
用特異功能來治病,陳竹先生把持的理念是︰「治病不治命」,很合乎佛門因果,勉其若有佛法,相信「功力」會更上層樓。
世界上偉大的人很容易見,但具有特異功能者可遇不可求,今天開了眼界也印證了佛法所謂的「不可思議」。
為明天的遠行,徒眾幫忙我整理衣物,手提皮箱跟著我到世界各地,已有些微破損。箱子內總不忘多塞幾本書,徒眾說我看書很快,其實我是很會利用時間看書,因為我相信︰忙人的時間最多!
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
問我平生何功德,佛光普照五大洲。
十月 五日 星期三
一早起來,又有徒眾趕在出門之前,來請示公務,一陣忙碌後,終於上車前往洛杉磯機場,準備趕往澳洲。
想想近日來的生活,從八月九日到歐洲,兩個禮拜走了九個國家、十四個大城市。每天搭機乘車,短則三個小時,長則四、五個小時,最長的是從巴黎經法蘭克福回到臺灣佛光山,總共飛了二十六個小時。一個月前又從臺灣飛行十二個小時到洛杉磯,今天從洛杉磯到澳洲,機程是十五個小時,到了澳洲又要從雪梨飛到布里斯本、墨爾本,又是二個小時、三個小時不等的機程。尤其我現在掛念,過幾天要從澳洲到南非,又有十六、七個小時的飛行,光是坐飛機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幸好當初在佛門養成了很好的「坐功」,所以我一向在什麼地方都是「一坐即定」,不輕易換位置,甚至像坐「和尚」這個位置,也是一坐五十八年!
今天搭乘的是澳航班機,不知道是哪一位信徒幫忙,為我升等坐到商務客艙裡,服務員都是男士,非常周到、親切,一會兒送茶遞水,一會兒送紀念品。我們中華航空公司都是用妙齡端莊的小姐,看起來澳洲的空中少爺服務也不比年輕的小姐差,像這種長途的飛行,男士們看起來精神抖擻。
搭乘澳航最大的好處是,從飛機的銀幕上可以看到起站到目的地的全程公里數,以及兩地的時間、氣候、溫度、濕度等,甚至飛行途中不時顯現飛機的所在位置、已經飛行多少公里、多少時間、還須多久可以抵達……,所有的資料一目了然,很令人讚歎。我曾在加州對華航的經理建議過,後來我搭乘華航班機,發現華航也有了這樣的服務,非常高興。現在坐華航也有很多好處,其中之一就是有稀飯可以吃,這也是我建議的,因為現在大部分都是生冷的食物,實在吃不習慣。
說到飲食習慣,現在走到世界各地,吃不是大問題,倒是各地的氣候、溫度,乃至於風俗、民情、文化、習慣各有不同,常常飛機一坐,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在這裡是夏天,到了彼地是冬天;在這裡是白天,到了彼地是夜晚;甚至於海洋、高原、陸地型氣候各有不同,空氣中的濕度也不一樣,這種時差、溫差的遽變,讓我更加的「能早能晚、能冷能熱」,甚至「能飽能餓、能有能無」,我想這是做一個「地球人」必備的基本能力。
今天從洛杉磯到雪梨,全程一萬二千零五十公里,想到古人說「千里迢迢」,我現在已經不止一個萬里、二個萬里;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現在則是看盡萬種人,說遍萬種法,環繞地球好幾圈。每到一地,就得使用另一種不同的語言,最常翻譯的是閩南語、廣東話、客家話、英文,其次是日文、韓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等。
古代的禪師尋師訪道,跋涉千山萬水,比如「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如果今天有人問我︰風塵僕僕,馬不停蹄,所為何事?只為「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之願未了。除此,世界之大,法界之寬,何處不能任運逍遙?
十月 六日 星期四
由於通過國際換日線的關係,昨天下午一時從洛杉磯起飛,經過十五個小時,今天抵達雪梨已是晚間八時三十五分。
走出機場,驚見滿謙、滿政、滿具及雪梨佛光會員近百人在機場迎接。心想,日前在溫哥華已經公開表示過,今後凡是我所到之處,如果有十人以上到機場接機,我將一年不到這個地方。或許信徒不懂,難道徒眾也不能了解嗎?不過看到大家興高采烈的樣子,我也不忍心掃大家的興,只有集合大家講話,並且重申我的心意。信徒聞言,緊張的說︰「我們還不知道這個消息,所以這次不算!」我只好說︰下不為例了。
今天在飛機上看了一些有關澳洲的報導,加上我自己幾次到澳洲的見聞,很自然就把澳洲和極樂世界聯想在一起。
極樂世界的水是八功德水,具有八種殊勝︰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飢渴、長養諸根。而我們這個世界上的水也有很多種,澳洲的水勉強算得上是「六功德水」,因為它澄澈、潔淨、清涼、去渴、潤澤、甘美。
極樂世界的花有四色蓮花,所謂「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在澳洲的花不但青、黃、赤、白皆有,尤其有一種平時少見的紫花,開得滿樹燦爛,真是萬紫千紅,耀眼繽紛。
極樂世界的樹是七重行樹,在澳洲常見一大片森林裡,不但每棵樹修長筆直,而且重重疊疊,不只是七重,而是千重萬重。
極樂世界有各種奇妙雜色之鳥,這些鳥不但會叫,而且會念佛、念法、念僧,讓人聽了會生起歡喜、信心。我幾次到澳洲,住在中天精舍,半夜裡也常聽見鳥鳴,聲音悅耳,讓人一聽就覺得很快樂。
極樂世界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地很平整,而且是黃金鋪地。在澳洲不但四面八方都很平坦,而且到處綠草如茵,到處像公園,馬路也都鋪上了柏油,潔淨亮麗,宛如人間天堂。
極樂世界最殊勝的應該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在澳洲,我每次出門,看到的人也都很和善、親切,他們態度從容、悠閒自在,一個個都具足紳士、淑女的風度。所以我覺得極樂世界並不一定在遠方,而是在人間就可以慢慢建成。
澳洲真是一塊人間淨土,這是澳洲人的善業所成。
我聯想到現在有很多人,因為受不了本國的環境污染,紛紛到澳洲尋求一塊潔淨的生存空間,有人戲稱這種人是「環保難民」。
從環保難民,我不禁又聯想到好幾種難民--
◎知識難民︰在臺灣,很多父母不願孩子接受填鴨式教育,不忍心孩子飽受升學壓力,紛紛送孩子出國留學,這
就是「知識難民」。
◎經濟難民︰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常因五榖不登,人民為了逃避飢荒而流落他鄉,甚至出海淘金、打工,乃至
現在非洲的飢民等,都是「經濟難民」。
◎政治難民︰這在中國歷代都有,如秦朝的「避秦苛政」,現在的海峽兩岸移民,甚至民運人士要求政治庇護,
這就是「政治難民」。
◎亂世難民︰為了逃避戰亂而出走,如鄭成功據守臺灣反清復明,有些人雖然沒有參加政治活動,但因世界局勢
動亂,不得不逃難求生。
不過今天有許多經濟環境好、知識水準高,各種條件都很優秀的人到海外求發展,他們不算難民,而是「高級移民」。
我想到自己從大陸到臺灣,海峽兩岸都不承認我,我自稱是「宗教難民」,不過有人說得好聽,說我是「弘法大師」,至少是「宗教大使」。我告訴自己,不管是宗教難民也好,是宗教大使也好,我發願生生世世做和尚的願心,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晚,安單在南天精舍。
十月 七日 星期五
雪梨是澳洲的誕生地,享有「世界上最好的住址」、「南太平洋的巴黎」之譽,氣候溫和宜人,冷熱溫差不大,即使是夏季,氣溫也很少超過攝氏二十五度以上,而冬季的最低溫則大多維持在十一、二度,尤其沒有颱風、地震,整年只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會刮起陣陣強風。
早餐過後,頂著時速八十五公里的勁風,到南天寺巡視工程。南天寺於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動土,經過兩年的施工,預計明年二月落成。由於明年國際佛光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將在澳洲召開,所以負責工程的滿謙、滿可,最近一直很積極的與工程師討論,希望能如期完工。
曾經有信徒問我,南天寺為什麼不建在雪梨,而要選在遠離市區的臥龍崗?這麼遠的路,信徒拜佛不是很不方便?
我說,西方極樂世界與我們相隔十萬億佛土之遙,不也是人人念佛希求往生嗎?雪梨到南天寺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不算遠。遠近是沒有標準的,只在有心、無心,有心,則十萬億哩也不算遠;無心,即使近在隔鄰也走不到。
晚上師徒時間,與大家談到如何發展自我長處、改正短處。我覺得一個人要懂得把自己的缺點找出來,否則很危險。正如生了病到醫院檢查,能夠及早發現病因,還可救治;不能找出病源,就無可救藥了。
尤其,每個人要能不斷的培養自己的長處,例如︰耐勞、吃苦、冷靜、勤勞、忠誠、不嫉妒、不怨苦、不鬧情緒、不見異思遷、不激動暴躁、有親和力、有恆常心、有忠義的性格、歡喜請教別人、歡喜拜佛……,這是性格上的長處。此外,還要學習烹飪、插花、電腦、會計、駕駛、修繕、管理、知客、梵唄、法器等技術上的長處。
最重要的,要發心、慈悲、安忍、自在、和眾,這是精神上的長處,應該與生俱來,這就是佛性。一個人要先健全自己,才有能力度眾。
談到度眾,滿性告訴我,經常有臥龍崗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到南天精舍參加活動。臥龍崗大學在全澳洲排名第九,尤以電腦學科享譽國際。據悉目前有臺灣留學生二百多人、大陸留學生四百多人。臺灣留學生多數選讀經濟、電腦學科;大陸留學生則以經濟、科學為多。每年學費一萬多元,每月房租五十元,每週伙食費一百五十元。臺灣留學生多數有父母作經濟後盾,大陸留學生則須靠打工自力更生。
此外,大陸留學生還常遭遇到居留的困難,由於居留問題牽涉到國家的法律,非我能力所及,不過在經濟上我還可以盡一點心,當即指示滿謙研擬辦法,設立「佛光山獎學金」。我覺得能夠幫助世界各地的大學生很重要,一方面傳播佛法,同時也可以替國家社會造就人才。我希望所有佛光人,今後不管在任何地方,大家要主動關心留學生,多給他們方便,須知佛教是不捨棄任何一個眾生、任何一個機會的!因此要不分地域、國籍,平等度眾生。大家也要懂得服從、集體創作,因為在一個團體裡,領導得好固然是一種才幹,能夠接受領導更是一種修學,以及培福修德之捷徑。
十月 八日 星期六
中午在精舍用過午餐,隨即驅車前往南天講堂,準備主持下午二時開始的講座及皈依典禮。
車行在公路上,發現每隔一段距離,就設有一部電腦測速器,只要駕駛人超速,電腦即主動顯示車速,提醒駕駛人減速慢行。尤其澳洲政府嚴禁酒後駕車,因而沿途不時可見交通警察在對駕駛員作吹氣檢驗,違規者,除了罰款,還要扣分,累積到一定點數,就會被吊銷執照。澳洲政府重視交通安全,並嚴格執行交通管制,其實就是對生命關懷與尊重的具體表現。
車行間,兩旁盡是蓊鬱蒼翠的森林,林中樹木多數長在岩石間,每一株都偉岸挺拔,與岩石之古樸相映成趣。不禁使我想到,人在安逸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