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4/9-1996/12) 《星雲日記(1994/9~1996/12)》
Hsing Yun Diary 32 - Seeking Help from Others is not as Good as Helping Oneself: Receiving Criticism 星雲日記32~求人不如求己 接受批評(1994/12/16~1994/12/3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32~求人不如求己 ■接受批評(1994/12/16~1994/12/31)凡是檢討的事,大多是批評的多,很容易讓人不悅;但沒有批評,永遠不會知道缺失在哪裡,如何進步!要讓人家放心的對你不如法的地方給予指導,則須看自己的接受程度如何。
菁華語錄
◎沒有包容異己的雅量,就是不能體會因緣和合的佛法,也就是不懂相互依存的真理。
◎在工作中,若能得到歡喜、滿足、快樂、和諧、關懷等,這些無形的收穫,比有形的金錢物質來得重要。
◎人生活在紛擾的社會中,每天至少要留點時間給自己,靜坐、思維、反省以找回自己。
◎懶惰是貧窮的原因,也是罪惡的根源,能養成勤勞工作的習慣,就是個富有的人。
◎人的貪取心如果能減少一分,喜捨心便會增長一分,則福報就會不求自生。
◎尊重、讚美、忍耐,是處事根本,要有慈悲、發心、道念,凡事才易成功。
◎偉大的領導者絕不以人廢言,偉大的老師絕不否定學生,故身為主管上位者,不要輕易否定部屬。
◎零碎寸布可製彩衣,只要懂得利用零碎時間,一樣可以做很多事。
◎給人利用,也是一種結緣;人不僅要不怕讓人利用,有東西也不要怕給人,因為「給人」其實就是給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待人接物要真情實義,不浮躁妄動,見到人要主動招呼問好,音聲要緩慢溫和,讓對方如沐春風。
十二月 十六日 星期五
早上,應日月光開發建設公司董事長張姚宏影女士、總經理張建生先生之請,前往凱悅飯店和宏璟股票上市業績發表會的參與大眾見面談話。
張董事長是一位大慈善家,贊助養老育幼、辦學教育不遺餘力,其開發公司對社區規畫建設貢獻良多,宏璟股票上市是她所主持的業務之一,由於她是位虔誠佛教徒,從佛法中受益很多,所以希望今天來參加股票上市發表會的人士,也能獲得法喜。
財富是大家所歡喜追求的,但相對的擁有了財富也會帶來諸多煩惱,所以應該如何使用財富,我提供了四點看法--
1.有心外的財富也要有心內的財富。 2.有自用的財富也要有他用的財富。
3.有現在的財富也要有未來的財富。 4.有收入的財富也要有付出的財富。
下午四時三十分,回到佛光山。應信眾需求,我的行程皆依弘法的需要安排,幾乎一年中有三分之二時間都不在山上,徒眾尤其是學生,大多是用寫信與我「接」心,看信也漸成為我的功課之一,我也有一些感想--
◎寫信下筆,要簡單明瞭,不複雜,將一件事有思想、有見解、有看法地解釋報告出來,很重要。
◎待人接物要真情實義,不浮躁妄動,見到人要主動招呼問好,音聲要緩慢溫和,讓對方如沐春風。看到他人好處
而不學是沒有慚愧心。
◎佛光山弟子,人人皆是知客,要有音聲、有笑容的接待每一位來山者。從給人方便中,自己會擁有更多。
◎現今的社會要溝通、來往、交流才能和平友好,彼此不友好是因為不了解,不理睬人就沒有你的世界。
◎有些事不光是要記憶或提醒,是要靠感受,而這種「感受」,則來自你對周遭環境的關心。
◎偉大的領導者絕不以人廢言,偉大的老師絕不否定學生,故身為主管上位者,不要輕易否定部屬。
◎世間上的成就是靠努力而非靠學歷。
◎不要用自己的淺知淺見來了解佛光山,要用欣賞的立場來了解佛光山,並要認同「常住是我的家,再苦再窮再不
好也是我的家」,所以要有常住觀念,並表達忠誠,獲得常住認同、大眾認同,耐煩積厚十年,做個本分隨緣的
出家人,三十年後,即是長老。
◎「有容乃大」,沒有包容異己的雅量,就是不能體會因緣和合的佛法,也就是不懂相互依存的真理。
◎修持不在於口頭上或形式上的,不可以為誦經、拜佛、持午就是修持,真正的修持是要從生活行為裡表現出戒定
慧,一切舉止言談中沒有貪瞋癡。
◎宗教情操來自於早晚課誦、誦經禮佛、出坡作務中,除講求犧牲奉獻外,更要具備堅毅心志!意志力不夠堅定
者,往往在受一點委屈後,就會輕易毀壞自己信仰。
◎在生活中,有時會感到不如意而痛苦、煩惱,主要原因是喜歡與人比較、計較。
◎身為主管者要認為自己的屬下是天下最優秀的人才,要用心體恤愛護,自然能獲得屬下尊敬;做屬下者,要認為
自己的上司是世界上最賢明的長者,誠心接受指導,上謙下恭,自然能把事務辦好。
◎以菩提心為本,慈悲為方便,把火氣變道氣。
◎我一生做事,不想在利上與人相爭,能把事情完成,才是重點。
十二月 十七日 星期六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在各分會一致配合下,一年來對外活動都非常積極,榮獲內政部頒發「全國性績優社會團體獎」,而佛光會員們在全省各地的表現,也深獲社會人士的肯定,如--
◎心定法師、依淳法師、慧群法師等人,榮獲國民黨中央黨部頒發「績優宗教神職人員」獎。
◎臺南北區分會會員王新民,當選臺南市模範勞工殘障代表,榮獲「自立自強」獎。
◎佛光會顧問曾梁源、黃麗明,員林分會督導賴義明、薛雲英,善化分會督導陳順章、陳蘇艷美,臺中中區分會督
導沈尤成、洪金娥,基隆分會督導黃忠結、韓麗春;中山第一分會蕭金詩、蕭王蘭英等六對伉儷,建立佛化家
庭,居家和樂,獲中央社工會頒發「全國模範宗教家庭」獎。
◎萬丹分會林松月、宜蘭第一分會王楊秋琴,當選為「模範母親」,左營分會謝金柱、陳寶富當選為「模範父
親」,其中林松月還當選為「優良托兒所保育員」。
◎新莊分會蔡家福獲選為「推展社會體育有功人員」。
◎基隆仁愛分會胡周寶貴、麻竹園分會蕭碧涼、新興分會陳淑珠、鳳山分會王年子、王玉鳳等多人獲得「優良志
工」表揚。
◎羅東分會謝忠臣、宜蘭第一分會游阿品、宜蘭第二分會林秀美、礁溪分會黃金旺等榮獲「優良教師--
師鐸獎」。
◎鳳林分會陳素嬰關懷特殊兒童獲選為「資優特殊教育老師」。
◎三重分會高權,獲選為「好人好事」代表。
◎嘉義北區分會詹憲宗,榮獲「志願服務楷模金駝獎」。
另外,今年度的佛學會考,承司法部同意,受理受刑人報名參加,計有屏東、高雄、臺東、臺南、綠島、澎湖、宜蘭等監獄;另在高雄看守所、彰化少年觀護所等,設置九個特殊考場,約有千餘名受刑人參加。據聞為勉勵受刑人向學,此次報名參加佛學會考,成績優異者除由主辦單位寄發獎狀外,監獄主管並呈報法務部,凡獲得獎狀者,皆可減刑四個月。此德政對應試者和佛學會考主辦單位都是莫大的鼓勵。
這些「成績單」雖僅是偌大社會裡的小點滴,但只要國際佛光會海內外會員,都有此共識,在世界各地同步帶動教化社會的活動,必能共創「人間淨土,佛國現前」!
「國際佛光會」是一個國際性的社教團體,會員分布五大洲,幾乎每個國家重要城市皆有佛光會的協會、分會,故除漢語系會員外,非漢語系會員也不少,會員與會員間,如何交流往來、聯誼溝通,彼此間「語言」的相通很重要。故身為佛光會員,除本國語言外,至少要進修一種或二種外國語言,才能和海外會員聯誼交往,學哪一國語言較適當並沒有一定,要看個人專長性向而定。報載世界十大語言使用人數最多的分別是--
1.全世界說漢語的有九億七百萬人,全球雖有十二億中國人,但有些少數民族有自己的語言。
2.說英語是當今最強勢的語言,有四億五千六百萬人使用。
3.說印度語的有三億八千三百萬人,印度的人口僅次於中國。
4.說西班牙語的有三億六千兩百萬人。
5.說俄語的有兩億九千三百萬人。
6.說阿拉伯語的有兩億零八萬人。
7.說孟加拉語的有一億八千九百萬人。
8.說葡萄牙語的有一億七千七百萬人,巴西最盛行。
9.說印尼語的有一億四千八百萬人。
10.說日語的有一億兩千六百萬人。
十二月 十八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於彰化為本山功德主林金松、吳錦美夫婦所負責的「海天華廈」工程,主持動土典禮。
林居士夫婦皆具有以服務為快樂的個性,經常參加本山各項活動法會,尤其對佛光人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更是致力推崇,並秉持一師一道的精神,熱心學佛,是正信的佛門弟子。上個月他們就請我為其即將新建的華廈主持動土典禮並命名。
世界上海的資源比陸地要多,而有水就有財源,故取「海」;天覆蓋著我們,雖說要靠天吃飯,但人能勝天,故取「天」。今在動土儀式中,除祝其開工大吉、一切順利外,更祝訂購「海天華廈」的每一戶人家居家吉祥如意。
下午二時抵新竹,巡視裝潢中的法寶寺,信眾的佛七共修法會今天圓滿,隨緣和大家講話--
念佛,主要關鍵在於能淨念相續。人的妄念、雜念(貪、瞋、癡、嫉妒、好壞、是非)會擾亂我們身心,如杯中水太濁(妄念、雜念),無法入口,水要清(正念)才能喝,故我們要用正念(念佛)來對治妄念、雜念。念佛的方法不外乎將一句佛號念熟,如背書般不要去想,很自然就可以朗朗上口。
我對阿彌陀佛很熟,面對任何的時、地、人、物、空間,佛號都不時在我心中口中縈繞。念佛,不僅要將自己念成阿彌陀佛,也要將眼見的山河大地,一棵樹、一片田、一間屋、一個人,過目的形形色色都念成阿彌陀佛!如此一來,當下的世界,阿彌陀佛就可以顯現。很多人在面對人力無法抗拒的颱風、地震、自然災害時,一句「阿彌陀佛」很快就會出口,因阿彌陀佛代表光明無量、壽命無量,且超越時空對待,代表永恆的生命。
念佛要念得有功夫,念佛要念得忘我,從心深處發揮出來,如滾開的水,情不自己,念得冒出熱汗,如此純熟自然就能剋期取證。
我們的心,平常接受了太多的是非好壞,而念佛就是心理建設,也是一種希望工程--將心建設成佛國淨土。佛國淨土在哪裡?在念佛的當下,在每一個人心中,以信願行相續的佛號聲中,繞佛時的每一步,皆是往西方路上接近。藉此佛七共修力量,帶動大家精進,但願在解七後,大家也能不懈怠的持續念佛,積存自己的福德資糧。
晚七時三十分,於臺北道場主持近一千五百人的皈依三寶典禮。不曾正式統計,但印象中這是我今年度所主持的第五十場皈依典禮(在臺北道場則是第五場),皈依信眾有大學教授、博士、碩士、國防部官員、銀行襄理、公司董事長、教師、醫師等,各階層都有,年齡最小的剛滿周歲,最大者七十多歲,可說是真正不分性別、職業、年齡,只要對佛教有正確的知見,都可以發心皈依。
為使剛皈依,懂得親近三寶、欲學佛法的信眾有學習的機會,本山各別分院道場,都開辦有學佛行儀、初級佛學等課程,期望每位皈依弟子在公餘之暇,都能報名參加。
皈依的真正意義,除了確定自己是真正的佛教徒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對他人要喜捨布施、對世間要有感恩美德、對物要有知足修養、對處事要有結緣認識、對生活要有勤儉習慣等的修行,以樹立佛教徒的形象。
明起,臺北道場將舉行一個星期的佛七法會,皈依典禮圓滿後,舉行灑淨儀式。
十二月 十九日 星期一
天下文化出版社花了兩年時間,由主編符芝瑛小姐負責執筆的《傳燈--星雲大師傳》,目前正付梓排印中,定於元月二十五日出版。符小姐今將打樣好的初稿拿來給我看,天下文化社長高希均教授為本書寫了一篇序文,高教授經濟學的文章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其感性文筆更見真章,摘錄其序文片段如下--
「……到現在,我還沒有宗教信仰,但是,對懷有宗教信仰的人,我一直很羡慕,深盼自己有一天能水到渠成的變成一位信徒。
近年來,自己十分幸運有機會得以親近星雲大師。每次聚面,從不敢向他請教佛理,但環繞的話題︰如社會風氣、生活倫理、教育制度、媒體影響、兩岸關係等等都是他所提倡的『人間佛教』、『生活佛教』的範疇。一問一答之間,獲益匪淺。每次辭別,總是覺得,如果他是一位大學教授,學生一定能從他說理周延與旁徵博引之中,獲得舉一反三的啟示。
這些年來,對星雲大師是仰慕多於了解。對他的了解主要來自每期為《遠見》寫的專欄以及《普門》雜誌刊登的『星雲日記』。從這些文字中,他所提倡的理念,可以立刻引起共鳴,油然而升起崇敬之心;但對他推展佛教的艱辛歷程,則幾乎一無所知。……
從二十一章、十三萬字中,作者以清晰的架構、流暢的文字、親切的例子,以及第一手國內外的採訪,讓識與不識者,真正了解到星雲大師是如何從苦難之中,一步一腳印,開拓出精神象徵的佛光山與無遠弗屆的人間佛教。
細讀這本傳記,可以歸納出星雲大師在三方面的偉大︰
一位果斷的、身體力行的宗教改革家。
一位慈悲的、普及佛理的創意大師。
一位博愛的、宗教生活化的教育家。
改革來自他的決心,創意來自他的用心,教育來自他的愛心。廣義的說,集決心、用心、愛心於一身的星雲,既是一位人人可以受益的佛教大師,又是一位影響深遠的社會教育家。
我深信︰觀念可以改變歷史的軌跡。現在更深信︰宗教信仰可以改變人生。這本傳記中記述星雲大師的點點滴滴,就是改變人一生的動力。
大師一生所提倡的『人間佛教』、『生活佛教』,不僅已經改變了無數海內外中國人的人生,也一定會改變中國歷史的腳印。
隨著國際佛光會的散布全球,星雲大師還有更長的路要走,更多的佛理要講。雲遊四海之際,正如作者所形容︰
僧鞋踩過,留下步步蓮華;
衣袂揚起,揮灑佛國淨土。
一位有心的揚州和尚,穿越了臺灣四十年的時光隧道,開創了一個無限的佛光世界。
這真是一個超越經濟的臺灣奇蹟。」
晚六時三十分,太子建設公司總經理莊南田先生與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蔡定芳先生,邀約百年建設總經理陳美龍、遠東建設董事長趙藤雄、廣合建設董事長張章得、建築師陳健輝、總經理阮文聰、廣信開發董事長周文龍、凱吉建設董事長林清和、新廣陽實業董事長張耀煌、十方機構董事長沈英標、德春企業總經理張進益以及陳春銅、廖俊添等二十餘位企業界、建築界等友人,到臺北道場來「素齋談禪」。
蔡定芳局長是臺視「星雲說喻」的忠實觀眾,每天固定在上午八時二十五分至三十分收看,看完這個節目才去上班。他說,這次能有因緣當面請益佛法,就是莫大福報,並比喻是一餐滌淨身心的素宴。莊南田總經理也表示,都是因前世的福德,今天才能身為企業界、建築界的負責人,而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至少此刻就是在法海中),都是多生累劫修來的,所以大家都很珍惜今晚的聚會。
其實能和建築界諸君聚會,是我多年來的希望,只是因緣不具足,而沒有機會親近,三十年來,我一直忙於建築佛光山,若能早一點認識各位,一定要向大家請教。講到建房子,我很欣賞《進德錄》上宋朝郭進的一篇文章,原文是這樣--
郭進守邢三十日,於城北治私第,聚族人賓客,慶其落成下至土木之工皆參與,乃設諸工之席於東廡,群子之席於西廡,人或曰︰「諸子安可與工徒同列?」進指工曰︰「此造宅者!」;指諸子曰︰「此賣宅者,賣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
及後進死,宅卒不為其子孫所有。
建築界人士都把最好的建築奉獻給民眾,不僅讓每個家庭有舒適的居家環境,一棟棟各具特色的大廈高樓,也美化市容,帶動社會的繁榮,應受到大眾的敬佩!
晚,於臺北道場的佛七共修法會上,提醒信眾︰念佛者皆是建築師,要將內在的世界建築起來。
十二月 二十日 星期二
上午七時搭機回高雄,十時於佛光山主持新人吳錦昆、蘇娟娟的佛化婚禮。
徒眾依智因病於高雄榮總醫院療養,下午前往探望。依智雖然在病中,但其作息仍非常正常,除誦經、禮佛、打坐外,三餐照常進食,不輕易靠藥物打針,信仰力非常堅定,予人一種安然的祥和感,我也安慰他安心靜養。
我平常很少要求徒眾做事,若有的話,那就是︰為佛教要多保重身體。
四時搭機回臺北,恰巧與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教授同機。佛光大學籌備處雖設在臺北道場十三樓,但平常各忙各的,很少見面。龔校長因到中山大學而南下。到臺北的四十分鐘機程,我們暢談愉快,大致談到--
1.佛光大學圖書館藏書,到目前為止已募得七萬冊。
2.《佛光學報》(月刊)應該要儘快恢復出版。
3.要多舉辦學術會議,多層面的與學者廣結善緣。
4.對佛光大學的規畫。
晚,與前來參加佛七法會的信眾談及--
西方極樂世界的起源,是在佛世時,頻婆娑羅王被太子阿闍世幽禁起來,他的夫人韋提希無法和他見面,這個忤逆的兒子暴虐不孝,篡奪王位,使國王成了階下囚。痛苦而又絕望的韋提希夫人,對此娑婆世界,五濁惡世,苦惱不堪,故祈求︰「佛陀!當此苦難時刻,何不給我救濟,指示我一個安穩的歸宿?」
於是佛陀運用神通力,顯現其前,告訴頻婆娑羅王和韋提希夫人︰「在此娑婆世界的西方,距此十萬億佛土處,有一世界名曰極樂,救主阿彌陀佛,現正在那裡說法。在阿彌陀佛的國土中,無諸苦惱,受諸快樂,那裡才是最清淨、安穩、快樂的地方。你們只要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阿彌陀佛就會以他的願力攝受念他名號的人,使其往生淨土。」此即彌陀淨土極樂世界的由來。
念佛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要領是口到、耳到、心到,口誦佛號清清楚楚、耳聽佛號清清楚楚、句句佛號更要了然於心。有一則趣談說,西方極樂世界有個倉庫,裡面放置了許多眼睛、耳朵、嘴巴、手、腳等,因為有的人念佛,是用眼睛看人念佛,口不念,眼睛便往生淨土;只用耳朵聽人念佛,耳朵就往生淨土;只用手數念珠,手就往生淨土;有的人口不念,耳不聽,只用腳跟著大家繞佛,腳就往生淨土;有的人只用心去感受佛號,心就往生淨土,如果每一個人在念佛時都能口到、耳到、心到,則整個身心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了。
念佛的方法有很多,如︰持名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也可以默念、金剛念、追頂念、覺照念、觀想念、禮拜念、記數念、十口氣念等等,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將一句佛號念熟念熱即可。
除此,我比較提倡的念佛方法有--
1.歡歡喜喜的念︰用一種快樂的心情,將佛號與觀想中的佛融為一體,並能全身放鬆,念得手舞足蹈,毫無顧忌的搖頭擺身,發出至真的微笑,如此心念純淨,熱情洋溢的念佛,必能收到很大效果。
2.悲悲切切的念︰如見到親人投訴委屈的悲切感情來念佛,將我們內在真情實義的佛念出來,自然很容易與阿彌陀佛相應。
3.空空虛虛的念:心無罣礙的一心稱念佛號,念得無身無手無世界,只有悠悠揚揚的一句佛號,從全身毛孔似有似無的出來,把人我是非都念得沒有了,如杯中水念空了,「心中有佛將心念,念得心空及第歸」,即能體會到忘卻時空,脫落身心的快樂。
4.實實在在的念︰每一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想得清清楚楚,每一句佛號都跟得很緊,念茲在茲,將彌陀認識、實在、熟悉、加持、輕安、自在,念佛看似一句佛號,但卻是萬德洪名,不可思議!
佛法在恭敬中求,故一花一世界皆有無邊法身,念佛不一定要用念珠,眼見的每一個人、每一棵樹、每一塊田地、每一棟房子、每一根電線桿都是念珠,化一切人、事、物都是阿彌陀佛。常有人送土地給我建道場,我想大概都是平常用佛號念來的因緣,是阿彌陀佛成就的。
大家摒除外緣參加佛七,希望能將一句佛號念好、念熟、念熱。
十二月 二十一日 星期三
上午十時,到名漫畫家蔡志忠先生府上。蔡先生是臺灣彰化人,擔任過光啟社電視美術指導,並成立遠東卡通公司、龍卡通公司。其作品「老夫子」獲一九八一年最佳卡通影片金馬獎,一九八五年獲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除臺灣外,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日本各地報章雜誌,都長期連載其四格漫畫。《普門》雜誌目前也正連載他用漫畫方式所闡釋的《阿含經》--「畫說阿含」,獲得不少讀者共鳴。
今年初,蔡先生到臺北道場時,曾表示正在收集銅佛像,並以一千尊為目標,故今天特帶了幾尊銅佛像與他結緣。
一踏進蔡先生家客廳,就好像進了萬佛城,四周櫥櫃、桌子、書架,都被一尊尊佛像「站」滿了,不到一年時間,大大小小已達一千七百多尊。
每一尊佛像的來源、出處、質料,他都能如數家珍,一一介紹,並可從佛像的髮型、瓔珞、手印、坐姿、蓮座、衣擺的長短,準確的說出其出土朝代,如︰瓔珞可掛在頭、頸、胸或手腳;蓮座最普遍的形式有蓮華座、方座(僅形式單純的一塊板,無任何裝飾)、氈氍座(較方座為厚,上刻水紋)、盤石座(外形呈不規則狀)、琴瑟座(岩石或積木整齊重疊而成)、荷葉座(形狀有向上與向下)、框座、禮盤座、床座、典錄座、圓筒座、宣臺座等;在坐姿方面則有結跏趺坐、踞坐、長跪、互跪、薩結跏坐、賢坐、吉祥坐、勇坐、解脫坐、箕坐、互坐、偏坐、蹲坐等;在手印方面則有施無畏印、轉法輪印、觸地印、降魔印、禪定印、施願印、與願印、施與印等,乃至肩飾、手紋、衣擺的長短、頭冠式樣、背光,每一個朝代都不一樣。所以,蔡志忠笑著對我說︰「鑑賞佛像也不一定要專家,佛像本身都顯示他是哪個朝代的。」
沒想到,蔡先生不僅是單純的收集佛像,而且如此一門深入的認真研究,如做學問般用心作筆記,預備將來佛像展覽時,一併出書介紹。除此他還是橋牌國手(先後得過七十二個冠軍杯),目前還致力於電腦工作,不管任何構想,只要一投入,不僅認真,且能鍥而不捨,尤其創新點子,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我讚歎蔡志忠先生是一個寶藏!
日前收到盛隆大理石工廠負責人余福隆先生寄來新臺幣五萬元的捐獻,感念大理石工作是一片一片慢慢切割累積而成,要賺五萬元實在是不容易,故特打電話到其工廠,余太太一接到我的電話,很誠懇一再邀請我到其工廠普照,於是隨緣到盛隆大理石工廠。
我的車子才剛到門口,余太太就非常熱情的招呼道︰「師父您來了!」並帶工廠內的員工到辦公室來和我見面,我主動伸手和他們握手問好,一個個都急著在身上把手擦乾淨,才伸出來,真是一群最純真且沒有包裝的赤子。
臨走時,特邀請余福隆先生,明天帶他的員工,全部到臺北道場來用素齋。
晚,為來道場參加佛七的信眾開示︰「阿彌陀佛」四個字的意思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超越空間,無量壽超越時間,能超越時空,即能亙古常新,不生不滅。也就是說宇宙萬物中,唯一能超越時空侷限的唯有「阿彌陀佛」,也才能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所以阿彌陀佛的「力量」,可包含惻隱、感激、親切、正義等深意,甚至也具有消災延壽、增福添慧等不可思議功德,故我們念佛一定要平時就稱念,將佛號念得生活化、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