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4/9-1996/12) 《星雲日記(1994/9~1996/12)》
Hsing Yun Diary 34 - The Path of Leading the Masses: Facing Reality 星雲日記34~領眾之道 面對現實(1995/4/16~1995/4/3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34~領眾之道 ■面對現實(1995/4/16~1995/4/30)無論多久以前訂下來的日程,總會到來;無論多苦多樂的事,也會過去。所以,只要有「一切總會過去」的認知,就不會去執著快樂,太苦也不會去計較。該來的總是會來,與其推託不如面對現實承擔下來。
菁華語錄
◎佛道不是特效藥,在「不急不急」中去修行,才能成功!唯一要緊的是大家的自我學習,因為學習第一,在學習上,
要急,要急,要快一點!
◎生命實在是一種無價之寶,對所擁有的東西,應心存感恩感激,尤其是健康的身體。
◎東西弄壞了,事情做錯了,都可以重新再來過,唯有健康一旦受損,就再也不能恢復。
◎人在病中,最能體悟世間的真情與虛偽,故有感生命的往來變異是無常的,要好好珍惜有限生命,努力去做。
◎我有一個好性格,一切都會很快放下,不掛念未來,也不會排斥當下,故一切都很愉快。
◎健康人有健康人的形象,但病人也有病人的尊嚴,病痛並不可恥,一樣很受尊重的。
四月 十六日 星期日
因為心平示寂,大家忙了一段日子,這件事讓我感受到「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現比丘身而為說法」,心平真是做了出家人的典範,唯一覺得遺憾的是,沒想到他走得那麼快,很多人都來不及去探望。
晚上,和全山徒眾座談,分別提到大家對心平的懷念--
慈莊︰「師兄平和尚一生皆依師父的意思理想去做事,可說四十多年來,沒有一次讓師父失望,這一點我就很慚愧,要向師兄學習。師兄在臥病這一段時間,從不曾擔心自己的病況,自從知道師父有心臟冠狀動脈的毛病,就一再掛念師父的身體。
示寂時,我代表常住大眾向他保證,一定會好好照顧師父,請他放心,他才安然而去!
平和尚住院時,是我替他辦入院手續的,實在很難過,沒能將師父最愛護的徒弟,佛光山最好的師兄請回來,實在很對不起師父。」
慈容︰「本月初我跟隨師父到菲律賓參加國際佛光會的理事會,出國前還到榮總去探望平和尚,沒想到回來他卻示寂了。
平和尚的個性,一生很怕師父煩惱,能擔當的事,皆承受下來,或許因為如此,所以選在師父出國時安詳的去了。他的個性隨和謙讓,雖然和師父談話不多,但很注重師父的教誨。在他的遺囑上,可以看到一再強調要樹立佛光山的宗風,要師兄弟聽師父的話,舉止所行所言要有佛光山的風範,可謂是真正做到了『以師志為己志』。
我了解平和尚一生最掛念的還是師父及佛光山的大眾,追思平和尚,懷念平和尚,對其遺囑大家要遵守,並要做好一個佛光人。」
依淳︰「懷著沉痛的心情追思平和尚,我擔任都監院工作這四年來,受到平和尚的愛護、指導、包容很多,真可說銘感五內。去年家父往生時,平和尚仍專程到竹東鄉下,為我父親主持告別式,這份情誼,讓我俗家親人很感動。
平和尚住院這一段時間,仍不時的打電話回山關心常住人眾、工程等。自從接到莊法師的電話,要我到萬壽堂準備,心裡非常沉痛。有時我因偷懶,對平和尚的教導沒有很盡心,現在想想實在很慚愧。
我想要告訴平和尚的是,我一定會好好用心的將常住的事做好,舉凡常住的一切,我不會懈怠的。」
依空︰「親近平和尚是我在彰化中學教書時,為上課方便,就掛單在福山寺,那時平和尚正在福山寺開山,我每天下課,騎腳踏車回寺時,遠遠的就可以看到平和尚和多位師兄,在山頂上等我回來用飯。雖然師父接引我,但在福山寺這一年,平和尚給我種下深厚善根。
平和尚是一位典型的修道者,道心堅固,沒有男女相,一師一道四十年如一日,以師志為己志,他有和眾領眾、寬和包容等個性,所以師父常說︰是因為平和尚做了宗長,佛光山才平安無事。
這次我奉派到西來寺,師父指示要做一些庭園造景,平和尚馬上就為西來寺設計造景、羅漢像,雖病中仍不忘催促工人趕工,終於在過年前如期完工,讓西來寺在春節期間有一番新氣象,想到平和尚在病中仍為西來寺工程盡心盡力,感到很抱歉。
平和尚個性不喜歡勞動人家,對待師兄弟親如手足,病中還勤練書法,非常灑脫,他以生死大事做因緣,為全佛教留下典範。這一切因緣都是師父給我們的,佛光山弟子應該效法師兄的精神,以佛教第一,常住第一,更要以師父為第一!」
慈怡︰「得知平和尚示寂訊息,我才從大阪趕回山。在萬壽堂圓滿廳望著平和尚的慈悲法相、莊嚴的靈堂及大眾祥和念佛聲,不禁想起三十多年來,平和尚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慈悲的長兄。去年平和尚到大阪巡視時,我們剛好洽購一塊土地要建大阪道場,師兄表現得很歡喜,並馬上安排園藝整理庭園,二月分我向師兄報告大阪道場進行狀況,他很歡喜地要我積極去做,也很高興接受我的邀請,要到大阪靜養,沒想到這是我最後一次和他談話。
這一次有緣為平和尚編行狀,字裡行間更感受到平和尚的美德,其一生的風範,可以做為我們的楷模,祈願師兄能乘願再來,作為我們修持佛法的典範。」
慈嘉︰「每次在平和尚靈前,我總不忘跟平和尚說︰『師兄,您跟師父開山幾十年,佛光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沙都是和師父一起創建的,祈求乘願再來,佛光山的佛法大業,永遠要繼續下去,並發揚光大!』
師兄法號心平字慈均,他的言行真的就像他的名字,在他帶領下,全山大眾都很平和在做事。從平和尚照顧師弟、沙彌中,我也學會了關心,除師父教導外,多少也受平和尚影響,師父賜給我們的法號,每一個字都是一種教誨,我們要好好去做事做人,才不辜負師父賜給我們的好名字。」
依恆︰「進佛光山受師父的教誨很大,但在做事方面就一直跟隨平和尚。記得剛來山上,不會做事,典座時馬達壞了,正不知要如何時,平和尚親自蹲下來修理,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平和尚,從那時候起,我就知道佛光山有這麼一位好師兄。
幾年前和平和尚、莊法師到紐約鹿野苑巡視時,剛好是冬天,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但他們仍興致勃勃的討論這裡可以建佛殿,那裡可以建講堂。
我擔任紐約講堂住持,平和尚一直耐煩的指導我,他親和關懷的形象,給後輩同門很好的風範,雖在病中,但仍很抱愧的直說︰『對不起師父』,聽了讓人很慚愧,佛光山弟子要自忖,對師父、對常住、對佛教能做些什麼?這是平和尚留下來的最好風儀。」
慈惠︰「這一次平和尚的法會,給我一個很安定的力量,也想到面對這樣的一件事,應以佛法來觀照,如同師父說的,身體壞了再換一個。很多人都讚歎此次佛事的莊嚴,這是我們全山大眾合作的成果,充分表現了佛光山集體創作的團隊精神,這是我們的特色,也是師父對我們一再教誨的精神。
平和尚一生話不多,但他的話很有分量,他言語的修行值得我們去學習。平和尚或許藉由這一件事來教導我們︰佛光山是同體共生的!這才不辜負平和尚對大家的現身說法。」
接著慧軍、慧傳、慧龍等多人,也都說出了大家心目中對心平的思念!
四月 十七日 星期一
心平於民國四十四年(一九五五)十八歲時皈依,原先參加宜蘭學生會,後來在文化服務處服務,一心想出家,但因我沒有道場,故特地取一有「土」旁的「均」字為法號--慈均,希望有因緣帶來土地建寺院給大家共修。
與心平同期的還有心和,心平對他非常尊敬也很投緣,後來心和還俗了,心平就再也不跟他往來。因心平尊重心和在佛門結的緣,心和離開了佛門,那份緣也就結束了;他曾和心定到臺北學燄口佛事,因供養豐厚,怕受誘惑而放棄,這些都可以看出心平淡泊且有原則的道風。
心平負責沙彌學園時有責任感,凡事擔當。對於沙彌的教育我希望不單只是心平的責任,而是第二代每一位弟子都應該如此,不輕後學提拔第三代。
當初心平隨我在佛光山開山,彼此一點經驗也沒有,只是憑著一股理想吃苦耐勞地做事。剛有一點頭緒,心平又被常住派往福山寺開山,後又任雷音寺住持,其威德攝服不少信徒。
心平個性忠厚老成,不太講話,有很多長處,對土工、木工、泥工、瓦工無一不精;其烹飪技術、典座之優秀沒有人能比得上;長於梵唄,有金嗓子之譽;繪畫、書法、駕駛、印刷、庭園布置、園藝,無一不精,只是個性含蓄,不善表達,少有人知道。
心平對每年佛光山平安燈的設計,更是用心,不僅帶動佛光山的光明世界,也帶動了其他院廟的布置風氣。心平的精神世界有如下特色--
1.忠誠︰對常住、對師兄、對佛教,尤其對我忠心耿耿。
2.勤勞:我開山、他推土,我會客、他燒茶,凡事都很勤勞。
3.本分:為人處事很本分,從不曾有越軌的行為或想法。
4.完美:雖然他聰明才華不是很高,但不管做任何事,一定全力以赴,力求完美。
5.愛心︰愛護信徒,不曾有信徒嫌過,對俗家弟妹、沙彌學生也很關心,以一顆愛心對待周遭的每一個人。
6.恭敬心︰不輕後學,慈悲寬容。
7.孝心:很孝順我,最關心我,在他心裡師父比他自己還重要。
8.度量︰能包容人,是全佛教中最能勝任的住持,不嫉妒人,不障礙人,是最好的主管、領導人,不會讓人傷心失意。
9.謙虛:不傲慢、不愛名位,從沒有認為自己是住持,有機會站中間或排前面時,皆讓給別人。
10.尊重︰他是最可貴的人,凡事大家一起來,其理念風格,不外是集體創作。
心平這一次示寂,住第一流的醫院,有一流的護理人員,慧軍、慧龍、慧道、慧齊半年來寸步不離。人家是「久病床前無孝子」,我們是「久病床前有兄弟」,這道情法愛很了不起。慈莊法師這半年來,幾乎沒有一天不去看平和尚,甚至一天兩次。我先後也去探望過八次,但回想起來還是太少了,早知他的緣分這麼短,真希望多一點因緣給他。
平和尚是第一流人物、第一流的人緣、第一流的法會策畫、第一流的靈堂、第一流的讚頌法會、第一流的火葬荼毘,龍形鳳象都在天空中呈現出來。一般人對往生都感到很悲苦,但平和尚讓悲苦轉為法喜,讓參加的人感動、奮發向上。
這次我們沒有發訃聞,也不希望大肆鋪張,但李總統送了「慧炬長明」的輓幛,副總統送「華枝春滿」輓幛,還有許多部會首長、民意代表、地方首長、海內外信徒護法,連梵諦岡羅馬教廷都有弔辭送達,世界自由宗教同盟也來弔祭,韓國松廣寺、通度寺,泰國法身寺,世界佛教徒友誼會,都自動前來參加,這都是平和尚的福德因緣。
其遺囑有很多理念、精神,可作為佛學院的教材,如「俗家弟妹不可干涉、僧事僧決」、「我什麼都沒有,有的只是常住」、「不發訃聞、常住第一、集體創作、早晚課誦不斷、外出要請假」、「如何做好一個出家人,關心佛光會、佛光大學」,尤讓人感動的是「你們要讀師父的書!」
最近深有所感,提供幾句話給大家參考--
「不急不急,安全第一」、「不急不急,禮貌第一」、「不急不急,謙讓第一」、「不急不急,健康第一」、「不急不急,未來第一」、「不急不急,倫理第一」,凡事都「不急,不急,佛道第一」。
佛道不是特效藥,在「不急不急」中去修行,才能成功。現在最要緊的是自我學習,因為學習第一,在學習上,要急,要急,要快一點!
四月 十八日 星期二
有信徒得知我要住院動手術,特地向朋友借了一棟房子,作為我靜養的地方,地點是在山區,由室內往外看,群山包圍,故我把這棟房子取名叫「小山蘭若」。
屋主把房內原有的家具、冷氣機、桌椅、擺飾,乃至小到一個燈泡都搬走了,只留下一座白瓷觀音菩薩像放在地上、一條狗,及池塘內幾條魚。魚悠然游著,狗善解人意,彷彿知道我將是牠日後的主人,很親熱的跟前跟後。原本想只要有房子可以住就好了,現在則多了觀音、狗和魚。如果說觀音常在空中示現度化人眾,那魚則駐足海中,狗則屬於陸上,小山蘭若的地理,真是具足了陸、海、空所有的法界。
佛光緣美術館館長依門法師,今天下午親自帶了幾十幅畫來布置小山蘭若。
客廳中央供奉著觀音菩薩畫像,兩旁對聯寫著「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會客室內掛的是大陸畫家新鳳霞女士畫的桃子及其先生吳祖光題的「花開百歲、結實千年」,此意境正是退位者或上了年紀者的希望。畫旁對聯是「莫妄求圓滿,須常修福德」,此為落實人間佛教,廣修福慧的最佳寫照。
廊間一幅「天馬行空」,有六隻馬,仰首遠眺,奔馳的馬姿非常雄偉。我願像牠們一樣,任性逍遙,隨緣放曠於地球上每一個角落。
掛在餐廳的「旭日東初」,有著青年向上的意味,給人一種生命無限欣欣向榮的感覺。
廚房一幅水果畫,果實粒粒,新鮮碩大,我童年時沒有看過水果,青年時買不起水果,年長時不習慣吃水果。現在「望果」不知其味。
起居間和樓下客廳,各布置了「雲瀑幽居」、「浪花」、「荷」、「橋」,尤其一幅「港灣」,說明人生儘管在航行忙碌中,也要有一休憩的避風港。
雖然原先房內的東西都搬走了,但一樣可以重新再布置一個新的環境。
今晚我就住進了小山蘭若。
四月 十九日 星期三
為準備下星期二(二十五日)的手術,和榮總醫師約好,於今午二時,住進榮總病房,院長彭芳谷先生、副院長姜必寧先生送來的兩盆蘭花,早已擺放在茶几上,對這份關懷真是心領。
護士小姐們馬上為我做一連串的例行檢查︰身高一七八公分、體重八十六點五公斤、血壓160/70毫米汞柱、體溫攝氏36度。並說明手術前,有一連串準備工作要做,會在這幾天陸續安排。
此次將為我主刀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張燕醫師(曾在南非開普敦接受心臟開刀訓練),下午五時,特地到病房來,並拿了一個心臟模型,為我解說心臟的構造及整個手術過程--
心臟是一個中空的肌肉器官,約一個人拳頭大小,位於胸腔兩肺之間,永不疲勞的每天二十四小時工作,將血液汲到循環系統中,供給人體所需。心臟的功能是把含氧的血打到動脈血管,由動脈血管系統將含氧血輸送到全身組織,並收集靜脈的缺氧血運輸到肺行氧氣再交換。心臟血管系統包括有心臟、動脈、靜脈、微血管、淋巴管等。
供給心臟所需氧氣和養分的血管稱為「冠狀動脈」,冠狀動脈血管若發生狹窄或阻塞,就會使血液不能順利通過,造成心肌缺氧、缺血,而引起胸部不適、疼痛或壓迫感,如果控制不良,則會發生心絞痛、心律不整、充血性心臟衰竭、休克等合併症,在肺臟方面則會引起肺水腫等。
形成動脈硬化原因大都是由於緊張、疲勞、高血壓、糖尿病、工作壓力、缺乏運動、體型肥胖等因素。
冠狀動脈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多種︰
1.內科藥物控制
2.冠狀動脈整形術
(1)氣球擴張術
(2)雷射整形術
(3)粥狀瘤切除術(血脂肪過高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
(4)氣球擴張持支架成形術
3.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我是由於心胸不適,而在去年八月間經「心導管手術」檢查,確定必須要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治療。
所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是取患者本身腿上的隱靜脈或胸部的內乳動脈的一段,從主動脈接到冠狀動脈阻塞部位的下段,藉以改善心臟血流的暢通。如阻塞的道路另闢一條高速公路來使血液暢通。
手術時,先將胸骨鋸開,心臟拿出來使其靜止(另以人工心肺肌代替心臟運作),再做繞道連接手術,全部時間需要五至六個小時。
手術後,最重要的工作是「清痰」,因手術會影響生理的正常運作,肺部積痰是一種正常反應,痰清除得乾淨,身體恢復得比較快,若痰在肺中太久,會導致肺炎。所以開刀前這幾天,要練習吹氣,以訓練肺活量,一般人平常的呼吸量約一○○○毫升到一五○○毫升,但因手術關係,屆時會減弱一半,故訓練時,吸氣要達到二○○○毫升至三○○○毫升,才合標準,因呼吸量的多寡事關清痰,如果達不到標準,手術則將考慮延後,安全第一!
手術後,依個人體質不同,有的兩週就可以出院,有的一個月才出院,平均都是二個星期左右,但因手術而鋸開的胸骨則要三個月才能完全癒合,而元氣的恢復,則要半年的時間。
復健期間最好的運動是散步,最要注意的是不要跌倒(會導致胸口創傷),並要用藥物維持血管暢通。
短短半個小時,張燕醫師要言不繁的說明,真給我上了一課,此次的手術,我對張大夫很有信心!
四月 二十日 星期四
從早上七時三十分的抽血檢驗後,就接著一項項的「功課」,有︰尿液檢查、左心室攝出分率檢查、心電圖、胸部X光、凝血時間測驗、肺功能檢查、血管功能檢查等。
中午,呼吸治療科郭正典醫師,到病房來告知早上的檢查項目,除心臟略有肥大缺氧現象,血管部分阻塞外,一切均正常。郭醫師本身的實驗室裡備有專門檢查心臟功能的儀器,願意額外為我服務檢查,只需要二十分鐘左右即可,此非醫院安排的檢查項目,他特別解釋希望我不要誤會,他把我當成實驗品,主要是想幫助我了解,自己心臟功能如何。
我說︰「就是實驗也不要緊,人總要自利利他,這一點發心我是很願意成就的,更何況是額外服務,很感謝郭醫師的好意。」
復健科的護理蔡孟書和游惠玲小姐,下午來教我,手術後必須要做的幾項復健動作,有--
1.呼吸訓練︰其功用主要在於清痰,方法是口含「深呼吸訓練器」(coach)如吸牛奶般的吸氣,訓練器上的指標會隨著吸氣的多寡,指數慢慢上升,一般人吸進的空氣(指肺活量)約二○○○毫升到二五○○毫升,我依護理小姐的教法,一口氣就達四○○○毫升,讓她驚訝不已,因唯有運動健將才有如此肺活量,護理小姐一再表示狀況很好,但仍要繼續練習。
通常每練習一次要休息五分鐘,我三分鐘內,就吸了三次,每次都達深呼吸器最高指標四○○○毫升,雖已到頂點,但我的「氣」仍未中斷,嚴格的說,可達五○○○毫升。
2.抱胸咳嗽︰手術完後第一、二天,麻醉藥效尚未完全退失,知覺比較遲鈍,等完全清醒後,就要開始清痰,以咳嗽方式將痰咳出,但要用腹部咳,不要用胸部咳,以避免胸部傷口因咳嗽震動而疼痛或裂傷。方法是,將雙臂貼緊身體,雙手抱胸(亦可抱個枕頭)後,再用腹部的力量將痰咳出。
3.腳板運動︰雙腳在腳板上下擺動,以促進末梢血液循環。
整個下午,我就反復的練習這三樣動作,來巡病房的護士小姐,都說我很用功,是很合作的病人,其實這幾項「功課」做起來並不難。
我一生有一個很好習慣就是不吐痰,此次為了手術需要,竟要練習咳嗽吐痰,練習多次仍不如法。呼吸治療科王弘毅主任,特地教我正確的咳嗽方法︰先吐氣,此時肚子漸漸縮小,再吸氣,肚子因吸氣關係漸漸增大,至飽和時,再用力將痰咳出,且咳時胸部不動,腹部動。
依照王主任的教法,怎麼咳都是喉嚨咳,要不就是胸部震動,腹部都不會收縮,不過我一定會很用心於這一項練習,一定要達到醫生滿意的標準。
下午五時三十分,蔣緯國將軍遣人送來一盒水果慰問,並隨後到病房來探望,蔣將軍日前也在榮總住了好長一段日子,最近才出院,常自艾說︰像他這麼好的人,也要受病痛折磨這麼久!
於是有人安慰蔣將軍說︰「就是因為你人好,所以才沒有病死!」
因病而讓蔣將軍體悟很多,能多活一天,就是賺來的生命!
我也深感生命實在是一種無價之寶,對所擁有的東西,應心存感恩感激,尤其是健康的身體。
四月 二十一日 星期五
由昨天的抽血檢驗,得知我的營養狀況良好,營養師劉麗芬小姐,希望我在手術前都能保持如此的情況,並為我解說一些有關營養方面的常識。
我患糖尿病已有十五年時間,糖尿病是因胰島素分泌不正常,或功能減低,引起慢性新陳代謝失調,減弱組織細胞利用醣分的能力,造成血糖過高、尿中有糖現象,同時也影響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因此必須要調整飲食,以降低血糖。
飲食原則是限量、少油、忌糖、低鹽,並要按計畫定時、定量進食,並選用蔬菜、水果,而肥胖者要減輕體重,有助於血糖控制。避免吃加糖、加醋、油炸、油煎、芶芡的食物,中年以後少吃膽固醇高的食物。
在烹調上則要注意,炒菜用植物油需限量,避免用動物油,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燉煮、滷、烤等方式,取代油炸、油煎,味宜清淡不可太鹹。
長期以飲食、運動、藥物三方面配合控制血糖,每餐飯後一小時要散步半小時,有助於血糖下降,並隨時攜帶方糖,以備低血糖時使用。
手術後,更要注意營養,才能恢復體力,因有糖尿病的關係,蛋白質、青菜、水果要均衡,食物不要太油(血糖易高),體重不要太胖,以免增加血管的負擔。因為雖然做過血管繞道手術,但如果在飲食上、工作量乃致生活習慣沒有好好調適,也一樣會再阻塞。在半年內到一年間,以能減輕五公斤最為理想,但非一下子減輕,而應是漸進的。
平常一天至少要喝低脂牛奶或脫脂牛奶二杯,主食類的食物(如麵、飯),不可不吃,因此為體力的來源。
若飲食不均衡,平常感覺不出來,但一旦開刀後,症狀都會出現。曾有一個例子︰一個年輕人因病手術,才發覺他的骨頭都是中空的,因為平常飲食不均衡,不足的養分,從其他部位轉移過來,日久就影響健康,故平常就要注意飲食的均衡,不要偏食。均衡飲食目的在--
1.供給身體足夠營養。
2.保持理想體重。
3.使血糖平衡,趨於正常。
4.避免或延緩併發症。
我一向不太注重自己的健康,也沒有這一方面的常識,更沒有人提醒我。早在十多年前,每天傍晚和徒眾在球場打球時,常常打到一半就想上廁所,要不就覺得好渴,那時「華年達」汽水剛上市,一口氣就喝上半瓶一瓶,要不就是吃西瓜;打完球肚子餓,又吃糯米稀飯,如此反復幾年,直到有一天身體不適,到阮外科醫院就診時,才發覺有糖尿病,如果那一天沒有生病,胰臟的功能又不知要損壞多少。
因每天的工作量都超過十二、三小時,徒眾怕我營養不夠,每到用餐時間,都一直鼓勵我多吃,乃至每餐中間還備有點心。有時真的吃不下,但不忍拂逆徒弟的好意,只好來者不拒,如此沒有節制的飲食,除怪我沒能好好控制外,主要還是沒有衛教的知識;再者,如我在臺上開示,有些許咳嗽或聲啞,一下臺來,徒眾、信徒就拿藥給我吃,中藥、西藥、祕方、自配的都有,有些還會站在旁邊親眼看我吃下去,才肯走開,每一個人都是我的醫師。不懂再加上疏忽,導致今日如此麻煩狀況。
人什麼東西弄壞了,事情做錯了,都可以重新再來過,唯有健康一旦受損,就再也不能恢復,要不就是要花兩倍、三倍甚至多倍時間來調養,也不盡然能完全彌補回來。有了這一次的經驗,對色身的照顧還是不能不在意,借假修真還是很現實的問題。
四月 二十二日 星期六
新陳代謝科蔡世澤醫師,是我糖尿病的主治醫師,今專程到病房來了解我的病況。
兩年前我腿跌傷時,有近三個月時間不便運動,蔡醫師就建議我用打胰島素的方法控制血糖。兩年多來,每天早晚打針,實在很麻煩,而注射胰島素後,一定要按時進餐,否則可能會出現低血糖現象。這對我而言非常不便,尤其是碰到有活動或會客時,常常不能按時用餐,於是我就問道︰「如果有人發明一種藥物,每一個月或兩個月注射一次,不知會方便多少患者。」
蔡醫師說︰「注射胰島素都是在飯前,主要目的是在我們吃東西時控制血糖,一個月或兩個月注射一次,就無法發揮這方面功能。其實類似這樣的問題,也有人考慮過,如在美國有一婦女曾寫信給科學家,因她的孫女患有糖尿病,每天都要扎手指頭來測量血糖,手指頭經年累月的被扎,真是千瘡百孔,而她每天都要彈鋼琴。希望能為糖尿病患者發明一種儀器,不必打針,只要手指頭伸進去就可以讀出血糖指數。
後來,科學家真的發明出來了,但美國衛生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