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4/9-1996/12) 《星雲日記(1994/9~1996/12)》
Hsing Yun Diary 35 - The Art of Speaking 星雲日記35~說話的藝術 說話的藝術(1995/5/1~1995/5/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35~說話的藝術 ■說話的藝術(1995/5/1~1995/5/15)能在責備的話裡帶撫慰,批評的話裡帶讚揚,
訓誡的話裡帶推崇,命令的話裡帶扶掖,
能抱著如此誠懇和平易的心境講話,一定會到處有人緣。
菁華語錄
◎能聞善言而著意,是長養善心精進的力量,精神需要善言來滋養。只要有心做事,沒有不能成功的。
◎罵人不能解決問題,讚美才可以解決問題。什麼人不好,只要我們原諒對方,就可以影響他變成大好人,絕對不要
瞋恨別人。
◎對好事好人,要多讚美,重視好因好緣,人與人間彼此尊重,就會和諧。
◎將忠於自己的信念,落實自己的思想,才是力量。
◎在「給人」之中,要能自得其樂,如果給得很苦,那就做不到歡喜。
◎世間上,對我們不好、不滿意的人很多,但只要我們明理、改進、自責,不計較別人對我的看法,不去想對方的壞,
凡事重新估定價值,不主觀執著,自會成功。
◎時下一般青年的通病,就是凡事用「看」,不經「心」,自然不能體悟其中真義。
◎平常在待人接物上,遇到一些挫折、難堪時,要勇敢面對它,接受它、體驗他。別人若寫文章毀謗你,也只不過是幾
個字而已,不要去在意;用言語罵你,也只不過音聲而已。自在與不自在,快樂與痛苦,只要心能作主能掌握,就沒
有什麼可以束縛人的。
◎如何才會有人緣?其實不外廣結善緣,因「緣」是要靠自己去培植。
五月 一日 星期一
此次張燕醫師為我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是取「內乳動脈」和「隱靜脈」為繞道工具。
內乳動脈位於胸骨兩側,左右各一條,手術時,將內乳動脈的遠端部分剝離胸壁,再縫合在冠狀動脈。而身體上腿的靜脈有兩種--
一是深埋在腿部肌肉內,屬深股靜脈系統,此靜脈是靠走路或運動時,腿部肌肉收縮使血液回流心臟,管壁很薄,不宜作繞道手術用,也不能用來代替其他動脈。
一是另一種腿部的靜脈系統,因位於皮下,靜脈回流要靠靜脈管壁的張力,故管壁較厚,且又接近動脈管壁厚度,可用來代替動脈。
隱靜脈在腿部成網狀分布,與肌肉的深股靜脈系統互通,因此取掉其中一段隱靜脈,不會影響腿部的血液循環,但會有輕微浮腫現象。
為防止腿部的浮腫,張燕醫師建議開始穿彈性襪,並要我做到--
1.注意足部健康,每晚睡前,以優碘加水泡腳十五到三十分鐘。因手術後,循環比較不好,要注意不能感染。
2.鞋子內要加一層可以抗霉菌除臭的鞋墊,以保持足部清爽。
有些人手術後會口乾,喝水不能解渴,喝太多又會增加心臟負擔,可以多吞口水。人的口水有很多黴菌,有消毒作用;口水消化功能很強,可以清口腔腸胃,其消化功能只有口內黏膜承受得了,故皮膚若有破皮,用口水去碰很容易感染。
傍晚,張燕醫師帶我到榮總員工宿舍附近的花園散步,每隔一段時間就幫我把脈一次,以慢速度繞了一圈才回病房,前後約半個小時。這是我開刀後第一次外出,身體各部分情況反應都能適應,尤其心臟的跳動很平穩。張醫師建議,如果體力允許,每天可以有短時間的戶外散步。
蔡世澤醫師晚上到病房來,查看這幾天我的血糖紀錄,蔡醫師雖然很忙,但仍不時打電話到護理站詢問我的血糖情況,藉以調整胰島素的注射劑量。人身上的糖分 消耗是依血液、肝臟、肌肉等順序進行,人一天至少需要一百克糖分的消耗,若有發抖、出汗等現象,則是血糖下降的徵兆,要趕快吃東西來提升體內糖分,最怕的 是沒有這些徵兆出現,就沒有辦法補救。一般血糖的控制,飯前以一二○毫克,飯後以一四○毫克為標準;六十歲以上者的人,以飯前一四○毫克,飯後一六○毫克 為標準,不過依個人體質及症狀不同,可以彈性增減。蔡醫師希望我的體重減輕三至五公斤較理想。
會發生冠狀動脈疾 病,其原因之一,是因糖尿病的持續時間增加,血管所發生的變化而引起的。也就是說,糖尿病控制不好,容易引起整個血管的變化。在多吃、多喝、多尿的症狀 下,其對治方法不外是藥物控制、少量多餐、多運動,尤其在飲食上,不要吃太精緻的食物,以自然的食物最好。
望著蔡醫師離去的背影,時間已是八時多了,但對忙碌的醫生而言,並沒有下班時間。
五月 二日 星期二
手術至今剛好一星期,身體各部位機能,都如醫生預期逐漸恢復。復健部周正亮醫師和助理游惠玲小姐,每隔一天,就會要我到病房外散步,此為復健項目之一。 行進間,在我食指上套一個儀器,依走路的速度、距離、時間,邊走邊觀察心跳及肺部在運動下的含氧量。約十五分鐘的復健,平均皆能保持心跳在每分鐘七十八下 左右,肺部含氧量在九十七左右。
手術前,我肺活量深呼吸訓練是四五○○毫升左右,手術後在練習時,只要一到三 ○○○毫升上下,就會咳嗽,一咳嗽總要休息一下才能再練習。心想只要達到二五○○毫升就合格了,故有時偷懶一下,想合格就好,不想再練習,但護理人員則一 再告訴我,我的「能力」是可以達到四五○○毫升的,所以還是要再繼續練習。突感有時太認真,是自己找麻煩。
上午九時起,在身上安裝「心臟監視器」,到明天上午九時正,記錄二十四小時每一個心跳正常不正常,有沒有缺氧的現象,以評估心臟的狀況。
因江志桓醫師的正確判斷,張燕醫師的手術,一個外科、一個內科,在內外一如的配合下,讓我能順利康復,最難得的是他們都彼此推崇稱讚,江醫師常誇讚張燕 醫師有很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他能將經驗技巧,在榮總推展,是榮總有名的「好」刀,非「快」刀,病人交給張醫師很放心。張燕醫師則說外科也須藉內科的詳盡 資料作為參考,彼此配合,才能將意外減至最低。
張燕醫師的醫術最有名的是,在臺灣開過不讓心臟休息的手術,也就是說不用人工心肺機的協助,只有麻醉和助手的配合,開刀時心臟仍能照常運作。
在外科,除主刀者外,助手的配合不可忽略,手術的成功率,不能因助手的缺失而有所折扣,這和佛法所說的,一件事情的成功,必須要有眾緣的和合才能圓滿的道理,不謀而合。故一個小組的結合,其成員很重要,非一個外科醫師可以主導一切。
我鼓勵張燕醫師將其開心手術經驗、內容、報告、心得等,訴之於文字,因這樣的經驗不容易有,可以儲存起來作為日後參考資料。
每位醫師到病房來巡視時,都會提醒我,手術後,精神意志都恢復了,但體力仍尚未恢復,盡量少講話以免傷元氣,阻礙康復進度;但一定要運動,尤其是心臟原本就是跳動的,能儘早讓心臟「工作」,有助體力的恢復。故運動是每天不可少的功課之一。
五月 三日 星期三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派人送來一籃鮮花慰問我,實在不敢當。雖然醫生囑咐,要我儘量少會客,因元氣尚未恢復,耐力較差,勉強談話會增加心臟壓力。但面對前 來探病的各界長官、信徒,如果是在醫院例行檢查及復健時間外,我還是會跟大家見面。其實他們都很體諒我,吳伯雄祕書長還說每天要來講故事給我聽,不勞我講 話;也有不少長官、信徒是以簽名留言方式探病,這些情誼關愛,我很感謝。
各界長官對國家社會之關心,從言談中都很自然地流露出來,我也站在佛教立場,提供一些看法--
◎對社會的反常現象,佛門有句話說︰「要得佛法興,除非僧讚僧」,同樣的用於社會,則以多稱讚、多包容對方
來代替揭發人的隱私,以改善社會風氣。
◎政治是有威、有力、有法的,而讀書人的氣質,是當言直言,而且有德、有學、有見、有感的。像臺北市林詩輝
先生對林洋港的言論,怎會天下大亂?
◎罵人不能解決問題,讚美才可以解決問題。什麼人不好,只要我們原諒對方,就可以影響他變成大好人,絕對不
要瞋恨別人。
◎社會上有很多問題,是青少年所滋生的,故青少年深夜十一、二點還不回家,是身為父母者疏於管教,國家應制
訂法律,給予處罰。
◎對好事好人,要多讚美,重視好因好緣,人與人間彼此尊重,就會和諧。
◎能忠於自己的信念,落實自己的思想,才是力量。
◎林洋港先生在談話中非常推崇《菜根譚》、《論語》,我告訴他佛學其實是更積極的。
◎郝柏村資政說︰「臺灣因缺乏信仰的落實,故邪惡才會氾濫。」
◎對我的開心手術,陳履安院長說︰「大師在佛光山服務信條中有一條是給人歡喜,歡喜即是開心,開心能給人歡
喜,故大家都要開心。」又說︰「佛教是超越一般宗教,不去討好主宰,而注重開發自己的心--佛性。」
◎報人王惕吾先生表示,他以前認為宗教不應干涉政治,現在則認為,宗教要關心政治。
◎我對宜蘭游錫堃縣長表示,為了縣長的誠意,要加速佛光大學的建築進度。
游縣長說︰「大師對人生、對社會、對佛法的深入,值得學習。」
我說︰「游縣長的平直、平實、平凡,不容易學。是宜蘭的光榮。」
游縣長說︰「宜蘭的光榮是大師!」
◎潘維剛立委︰「我不敢說我是標準佛教徒,但我很自信,我是佛光人。我不想往生西方,不想永生,不想神通,
只想追隨大師,讓人間佛教落實於社會。」
五月 四日 星期四
榮總副院長姜必寧和夫人夏美華,今到病房來看我,這次我入院,承姜副院長美意,多方招呼,給我不少方便,真是感謝他。
張燕醫師上午來幫我換藥,其動作適如其分,比護士小姐還要細心,且講話要言不煩,是個很會把握重點的人。他一再向我表示,手術後的調養,和手術一樣重 要,多吃自然的食物,能入口者全部吃,如吃水果,不要喝果汁,要吃完整的果實,因纖維會調整糖分的吸收,且高纖食物有助腸胃的活動。
手術後,上半身常出汗、手發冷、味覺差、不時流口水,醫師說這是正常現象,故要勉強吃東西,才會有體力。
為了我的糖尿病要打多少胰島素,蔡世澤醫師真的是煞費苦心,常常在下班前,來病房為我解說血糖控制情形,並交代一天要測試血糖兩次,並強調打胰島素要配合飲食才能發揮作用,以免血糖過低。身為醫師除備有一份愛心、耐煩外,還要具有永不疲倦的精神。
康復後,我的行程是否因身體狀況而受限制?江志桓醫師說,這一次手術後,健康的狀況,不僅能恢復,而且還勝過未開刀前的體力,只是常坐遠程的飛機,還是要注意,因坐飛機外表看似平靜,但事實上仍會有影響,如--
1.噪音的刺激。
2.不舒暢(因機位固定不舒服,易腿腫)會增加壓力。
3.高空上的放射性輻射量,不亞於照X光。
4.口容易乾,若水分不夠,排尿少者會引起結石。且在高空中的壓力會導致牙痛。
出院後,身體的作息要好好調適,否則五年、八年後,同樣的生活方式,一樣又會導致血管阻塞,不可不注意。
五月 五日 星期五
我一生做事,一點能力也沒有,唯一的特長就是稍覺明理,常教導徒眾要給人歡喜。但在「給人」之中,要能自得其樂,如果給得很苦,那就做不到歡喜。榮總的 護理小姐,每天一大早到病房來幫我量血壓、測血糖時,總是一臉笑容,態度親切,語音溫和,尤其是由護理長帶領到病房巡視時,真是名符其實的白衣天使,這種 歡喜是每個病人都需要的,就如--
一扇小小的窗戶,總可射進陽光來;
一顆小小的星星,能為夜空掛滿珍珠;
一朵小小的玫瑰,可以滿室生春;
一件小小的善行,可扭轉惡劣的命運;
一點小小的微笑,可傳達無限的情意;
一句小小的慰言,可轉變一個人的心境;
所以「給人」一點是擴展心胸和製造快樂的方法。
張燕醫師和多位實習醫生來查房,俗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代代新秀,在前人帶領下,吸收現有經驗,為醫學開拓更高層次。勉實習醫師要多方參學,但也要有重點,他們都是榮總未來的光榮。
和張醫師談及這兩天身體情況,對我的生活方式,他一再強調要有規律的生活,因這對糖尿病人很重要,有些病是很關連性的,有時心臟病治好,胃也會跟著好起來。在醫學上類似這種病例很多,所以血糖的穩定與否,不可忽視。
在復健方面,較傷體力的運動,不要去做;會傷腦筋的事,不要去想。養病的觀念是將自己看成病人,不要太勉強自己。
我則認為人生的問題,在「病」方面,除醫藥外,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對治,如︰物理治療、精神治療、食物治療、宗教信仰等治療方法。對「病」,我深一層的 體悟是,因人沒有辦法創造生命,所以我們要尊重生命,要珍惜生命!雖不懂醫學技術,但我有這一方面的理念,故對同樣一件事,能不時變化、換新,從務實的人 間生活中,不斷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五月 六日 星期六
北部地區別分院徒眾,這兩天都分批來探望我,只是他們口拙,不會慰問,老是說︰「師父睡得好嗎?」「傷口痛不痛?」「有胃口嗎?」「醫生怎麼說?」每問一次,我就要回答一次,好像簡介似的,到最後實在懶得回答,只好說,探望可以,但「別問我!」
記得過去有一些老法師如大醒、東初、慈航,都很喜歡和我談話,每次跟他們告辭時,都會留我「再坐一會兒」。那種老少交流的情誼溢於言表。慈航法師每次知 道我到汐止,總是百般呵護招呼,那時我只不過是個窮青年僧,他卻那麼看得起我,主要仍是我很會談話,一個話題講完了,會再引出一個話題,並從交談中,表達 我簡單的見解和看法。老法師們也常會依我的意思,給我一些建議,所以常常在共鳴氣氛中,談得很盡興。
尤其是和大醒法師,一談起話來,往往都是到三更半夜,也不睏不倦,老法師在新竹辦「臺灣佛教講習會」時,就請我去當教務主任,我們很投緣。大醒法師還曾要我將「星雲」改成「心雲」,因「雲無心以出岫」,比較有典故,但我還是喜歡「星雲」,因我的雲不出岫。
當時我也很有心想跟隨這些老法師,但因緣不具足。大醒法師和慈航法師,都常寫信給我,積存了一大疊,但經多次搬移及南下佛光山開山,現在已不知流落何處,這是十分遺憾的一件事。
自古就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明訓,講話確是一門藝術,我不要求徒眾個個都能言善道,但至少要應對得體,如果能在責備的話裡帶撫慰,批評的話裡帶讚揚,訓誡的話裡帶推崇,命令的話裡含扶掖,能抱著如此誠懇和平易的心境講話,一定會到處有人緣。
一生中值得做的事,不一定在我們有生之年都能完成,所以人要好好珍惜當下,把握現在,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日後才不會後悔!古云︰「立德、立功、立言」,看起來,立言也很重要。
五月 七日 星期日
佛光山傳燈會會長依嚴,從我住院起,就常常以電話或到醫院來探視,轉達全山徒眾的心聲︰「請師父安心靜養,我們會盡責於自己工作崗位,也會用心於自己道業,絕不會讓師父掛念失望。」
我也很希望徒眾能好好跟傳燈會配合,為了健全佛光山六和僧團,雖然我不常在徒眾身邊,但有辦法可以保障大眾權益,然此「法」在雛形階段,還是要大家一起建立共識。徒眾們對傳燈會可以--
◎申訴冤屈
◎發表建議
◎多方溝通
◎補助借貸
◎提出請求
◎舉薦人才
◎糾彈非法
◎獎敘有功
◎懺罪悔過
◎不平抗爭
而傳燈會要替徒眾服務的有--
◎調查功過
◎獎懲公平
◎心理輔導
◎資料紀錄
◎調遷升降
◎福利平衡
◎生活律儀
◎親屬聯誼
◎培養德學
◎宗門思想
◎解決問題
徒眾要我安心養病,我也要求徒眾要安心辦道,能聞善言而著意,是長養善心精進的力量,精神需要善言來滋養,只要有心做事,沒有不能成功的。
一個人要如何才能成功?人常常受到自我資質的限制或接觸到不好的因緣,往往很難成功。想成功,我認為要具備以下的條件--
1.要明理︰明理對人的一生很重要,很多人就是因為不明理才會無明,情緒一來就無法控制,故一個人想成功第一要明理。
2.要改進︰日常的作為行事要懂得反省,並能不斷改進,就像文章不怕人改,做人不怕人批評,好要更好,完美要更完美,虛心的接受批評並進而知所改進。
3.要自責︰自我責備可以提醒自己的不足、不能、不如、不對。與人接觸,對方若不喜歡我,對我不滿意時,要懂得反省自責,才能改變別人對我們的成見。
在世間上,對我們不好、不滿意的人很多,但只要我們明理、改進、自責,不計較別人對我的看法,不去想對方的壞,凡事重新估定價值,不主觀執著,自會成功。
我對徒眾的「成功」要求是︰做好一個出家人。
五月 八日 星期一
政府機關首長、海內外信眾及佛光會員,每天都有人到榮總探望或以電話問安,實在不敢如此勞動大家。為讓關心我的人了解,我手術順利身體也逐漸康復,特囑開山寮書記室,撰文向參加今天佛光山佛誕節的五萬名信眾,用文字先作報告,全文如下--
「大師於一九九四年八月,在澳洲、南非之行途中,發覺有心痛的毛病。回臺後,請榮總心臟病加護病房主任江志桓醫師做心導管手術檢查,證實病症為冠狀動脈 阻塞,需要立即開刀手術治療。但因大師在世界各地弘法行程不願更改延誤,仍然如期前往歐美各國弘法,並用藥物控制病情,歷時八個多月。
直到今年(西元一九九五)四月初,完成在菲律賓召開的世界佛光總會第六次理事會議後,行程才告一段落,於四月中旬經江碩平居士聯絡住進榮總醫院最好的病房。
經過體檢複查後,於四月二十五日上午七時手術,由曾在南非參與世界第一個開心手術的張燕醫師主刀,在榮總院長彭芳谷、副院長姜必寧的領導下,邀約院內精 選的優秀醫護人員如︰江志桓、蔡世澤、李德譽、陳國瀚、余榮敏、蔣毅宏、游慧玲、李淑芬、李坤華等,歷經八個小時,直至下午三時,方才完成血管繞道手術 (共接了六處血管,有四處是用左腿大隱靜脈與近心端的PAD、PL、OM3、D1連接,遠心端則接到主動脈,有二處是用內乳動脈與LAD、D2吻合,完成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此次手術共取左腿大隱靜脈,目測觀察約四十公分)。
在恢復室二十四小時的看護中,所有主治醫師,以及復健部的護理人員,皆先後進入觀察照顧,佛光山也派了雲水醫院曾有護理經驗的徒眾前來協助,心定、慈莊等宗務委員多人,均在旁接待來訪探病的各界人士及信徒。
大師手術當天,剛好是李總統尊翁李金龍老先生的頭七助念佛事,由佛光山住持心定法師主持,吳祕書長伯雄先生向總統報告大師住院手術的事。大師在進榮總前曾一再叮嚀囑咐,為免大家掛念,手術之事要保密,不要外傳,以方便安心靜養,沒想到第二天各大報均刊登大師住院消息。
大師還在恢復室時,佛光山信徒總代表監察院院長陳履安先生在病房外注視多時,吳伯雄祕書長多次探望及電話詢問;教界印順長老、悟一、如虛、廣元、明光、 淨耀、暨本山佛學院歷屆畢業生;各界長官如︰蔣緯國、郝柏村、林洋港、許水德、黃昆輝、宋楚瑜、胡志強、鍾榮吉、吳挽瀾、楊亭雲、王惕吾、高希均、游錫 堃、潘維剛、洪冬桂、曹仲植、田璧雙、趙麗雲、郭嗣汾、莊南田、丁守中、林水木、沈家禎、汪元仁、嚴寬祜、游象卿、曾梁源、周志敏等,均親到病房探視;李 登輝總統、連戰院長、邱創煥、李煥、黃石城、黃尊秋、戴瑞明、黃大洲、余陳月瑛、吳敦義、郭原勳等,均以鮮花致意。遠在國內外信徒,也紛紛打電話到榮總外 科詢問大師情況,或寄慰問卡表達了大家的關心。章金生教授還畫了一幅水果畫,祝大師早日康復。
大師健康恢復神速,將於五月八日出院,遵醫囑咐,需作半年靜養,大師特向大家致意和請假,容後再為佛教『國際化、人間化、未來化、統一化』的前途努力!
大師說︰『虔誠向佛陀祈求世界和平,信徒安樂!』
佛光山開山寮書記室 一九九五、五、八」
五月 九日 星期二
自覺身體狀況已恢復得差不多了,原本昨天就要出院,但榮總姜副院長及替我主治的江志桓、張燕醫師等多人,都一致建議,在我忙碌的行程中能有這一段空檔時 間,他們很願意替我把身體其他部位再檢查一遍,希望我的健康狀況,不僅沒有問題,還要超過以前,那麼此次的手術才有價值。
感念大家對我如此愛護關心,有一句名言說︰「要聽醫師的話。」所以決定延後一個星期再出院。
養病期間,最大享受,莫過於能從容看報、看雜誌,一看到趣聞或知識性的訊息,我都會提出來和身旁的徒眾分享,得到的反應往往是︰「師父!這一則新聞我也看到,並不覺得怎樣,但一經師父描述,竟是如此有趣」。
我想這都是時下一般青年的通病,凡事用「看」,不經「心」,自然不能體悟其中真義。
早年研讀《胡適文選》時,上面摘錄美國教育家杜威的一句話︰「重新估定價值!」這一句話,對日後我做事作風和看法有很大影響,什麼權威、古制、教條等,都不能左右我,因凡事我都會重新估定價值。
人常常會被美麗的語言迷惑,而造成世界的不公平,如「犧牲、奉獻」,自己都沒有了,還有價值嗎?女人為丈夫,丈夫為妻子、為家庭、為小孩、為愛犧牲,是 有需要的,但有價值嗎?如果認為有價值,當然可以犧牲,但是如果只是為一句「美麗的話」而犧牲,那就要衡量是否值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權益,不要輕易為 一句話而被剝奪。
所以惜名譽、惜品格,常因個人價值觀不同,而有不同的取捨標準。威廉‧戴維斯對名譽與品格的看法,可以參考--
◎名譽決定於你的環境,品格決定於你所相信的真理。
◎名譽是人家說的,品格則是自己建立的。
◎名譽如一張相片,品格則是真面目。
◎名譽是由外面因素決定,品格則是內在因素決定。
◎名譽是你初入一個新社會時帶來的,品格則是你離開這社會時帶走的。
◎名譽的成長像草菇,品格的成長像橡樹。
◎一段報紙上的新聞使人一夜成名,但品格卻要花一生辛勞去培養。
◎名譽使人富有或貧乏,品格使人快樂或擔當。
◎名譽在一個小時就可以摸清楚,品格則要長久的相處才能了解。
五月 十日 星期三
子女若有病痛,父母可以無怨無悔的照顧他們一輩子,像王曉民的母親,及智障者的母親。但若父母有病,子女對父母的照顧,則是分攤式,張燕醫師就講了一個親身的經驗。
有一個急診病患被送到醫院來,經醫師的搶救和護理人員的徹底看護,終於將病情穩定下來,本以為家屬會很感激,但得到的回應卻是︰「我母親不是中風嗎?怎 麼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