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4/9-1996/12) 《星雲日記(1994/9~1996/12)》
Hsing Yun Diary 36 - The Disposition of an Apprentice: Appreciating Joy 星雲日記36~學徒性格 欣賞歡喜(1995/8/16~1995/8/3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36~學徒性格 ■欣賞歡喜(1995/8/16~1995/8/31)抱著一種欣賞歡喜的心態,日子會過得很愉快。
世界是一個展覽會,到處都可以欣賞;
歡喜是自己創造的,要將歡喜創造出來,以供養十方。
菁華語錄
◎不要去罣礙活多久,做一天人就要盡一天人道。
◎人只要沒有掛念,就沒有念頭。
◎「動」是生命的活力,人生的意義在於能動,因為動,人才有思想,才有感情,才有活力;「懶」,不動,即不懂
生命意義。
◎為弘法利生的事業,我們沒有定點,世界就是我們的定點。只要有願心,世界沒有遠近;只要肯發心,人間沒有
苦樂。
◎人,不看外,看自己的心,才能認識自己。
◎人生「擁有」的層面有限,「享有」的樂趣是無窮的。
◎人生有時候「不知道」很好,不當看而看,不當聽而聽,就會產生煩惱。「疑心」最會破壞感情。用愛才能贏得愛,
用人生的寬面、反面去想每一件事,感受自會不同。
◎做義工除了是一種力量、時間的布施外,更是一種生命、信心、讚美的布施。
◎要懂得如何做主管,不要擺架子,不可只發號施令,做菩薩要具有智慧,並具備包容心。
◎只要有悲願信心,面對逆境自然就有力量。
◎任何讚美、恭維,都不及在苦難時,所承受的關懷。在空曠無助的世界中,能有一、兩句慰言關懷可資依靠,是很
美妙的。
◎一個團體要興盛,必須由每一個組成分子,彼此互相尊重、開誠布公、不比較不計較。人的個性雖有差別,但並不表
示不能相處。
八月 十六日 星期三
明天是我的母難日,承信眾的好意,很多人晚上都到西來寺禮佛,要替我暖壽,實在不敢當,特請大家到法堂話家常,我個人並不時興做生日,有時因徒眾和信眾好意,推辭不下時只好隨緣。我一生不喜個人喜大眾,我常說,我是在為大家做生日的。記得在我六十歲生日那年,邀請了一千兩百多名同樣是六十歲的信徒,一起來山過生日,只有那一年最歡喜。
我一生中最懷念的人是外祖母,因我從小就是由她老人家帶大到十二歲,直到現在只要眼睛閉起來,外婆禮佛的身影、臉上的紋路,都非常清晰。太虛大師也是由他的外祖母帶大的,太虛大師在「五十歲生日感言」文章中提及「……我母之母德罕儔……」對外祖母的懷念,我頗有共鳴。
提到生日,很自然就會想到人的壽命到底有多長?我覺得要隨緣自在,活到適當時刻就好。人的生命是生生不息,輪迴不已的,所以學佛者是相信生命不死的。不要去罣礙活多久,做一天人就要盡一天人道。
此次來美,預計要停留一段較長時間,所以利用這個因緣,特在西來寺舉行「佛光山一九九五年美洲徒眾講習會」,計有來自紐約道場、紐約禪淨中心、西方寺、阿蘭多禪淨中心、奧斯汀禪淨中心、三寶寺、達拉斯禪淨中心、肯薩斯禪淨中心、丹佛講堂、鳳凰城禪淨中心、夏威夷禪淨中心、關島禪淨中心、多倫多禪淨中心、滿地可禪淨中心、溫哥華講堂、愛民頓禪淨中心、哥斯大黎加禪淨中心、蓮華寺及西來寺等二十六個地區和在美加地區留學的徒眾共九十六名報名參加(尚有六名徒眾,因故未能前來)。今晚報到,明起一連三天,上課講習。
五月分從榮總出院後,海外徒眾是第一次看到我,在大家關懷下,簡略述說我的治療經過。感覺好像不曾開過刀,只有幾天力氣不足而已。人只要沒有掛念,就沒有念頭。
人死不可怕,痛可忍耐,但在復健期的「無聊」則很難過,書看不下,看報又不耐煩,實在很難熬,但任何的喜怒哀樂總是會過去的。對「能動」的體悟尤深--
1.「動」是生命的活力,人生的意義在於能動,因為動,人才有思想,才有感情,才有活力;「懶」,不動,即不懂生命意義。我一生都在動中度過,因而很有生命力。一個人若不能動、不想動、不會動,就很麻煩。我們所從事的是大轉法輪的事業,為利生一定要動起來。佛教之所以不會興盛,主要是因為動員不起來,故道場要興盛,必須讓常住動起來。
2.任何讚美、恭維,都不及在苦難時,承受別人的關懷。在空曠無助的世界中,能有一、兩句慰言關懷可資依靠,是很美妙的。願佛光山弟子要能體會到眾生需要,不吝將慈悲、語言、笑容、關懷給人。並要時常對佛教、三寶、常住感恩,及感謝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不知感恩者不是人,人就是因為有感恩才是人。
大家聚集在一起的機會很難得,希望三天的講習會,徒眾好好把握︰
1.依各地區現實環境的需要,多提臨時動議。
2.座談會時間,可以報告各地道場度眾情況、理想、抱負、計畫。
3.懺悔發露可以藉法水淨化人心,並讓人脫胎換骨,希望在檢討會上,能自我反省功過得失。
母親囑大姐素華等子姪輩,為我訂了一個大蛋糕,晚和信徒、徒弟們結緣。
八月 十七日 星期四
今母難日,特上殿禮佛,祈祝母親身體康泰,天下父母皆能平安吉祥。
上午八時三十分,開始為參加講習會的徒眾上課。
佛光山自一九六七年開山到明年剛好三十周年,海內外道場共計有一百多個,其他籌建中未完成、將完成的道場尚有二十多個地方。期勉散布在海內外各地道場的徒眾,要做個地球人,不光以一人一事為主,為佛法的弘揚,要以大眾的需要、各地方信眾的需要為主。「根」可以到處移植,不一定要在某一地某一區,要具有雲水的胸懷,才能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又--
1.因去年為籌募佛光大學建校基金,而舉辦書畫義賣的因緣,佛光山相繼在臺北道場、臺南講堂、屏東講堂成立了「佛光緣美術館」,希望藉此將藝文與佛教融合,以提升佛教徒素養,為保持美術館展出作品的水準,希望海外道場能幫佛光緣美術館收集文物書畫。
2.目前在佛光山上有八個禪堂,其中禪淨法堂可容納六百人打坐,依人數多需要,有不同空間;在國內佛光山派下別分院,也都有禪堂設備,很希望在海外道場信徒,隨時組團回臺灣朝山。
3.隨著社會的演變,和海內外信眾的需求,佛光山不時的在進步,海外道場若疏於與本山聯繫,就不易同步作息,時間久了就會被淘汰,這點不可不注意。
4.在世界各地若還沒有佛光山的道場,也都有當地佛光會帶動信徒。世界五大洲從點到面,全都在活動發展,尤以中華總會最為繁忙,從今年三月至六月分,共舉辦過五百八十多次的活動。元月到八月分,舉行十九場的皈依典禮,每次至少有千人以上,這種活動力,已從佛光家庭進展到佛光社區,對佛法的弘揚助益頗大。故對佛光會會務的推展,各道場應予協助,道場的法師都是佛光會的輔導法師,佛光會會員皆是道場信徒!
5.西來寺在西方佛教發展上,負有國際連線的使命,接機、送機是不可少的工作,來時歡迎去時相送,要熱忱、歡喜、給人友誼、信心、佛法、語言、真心,而不僅只是在飲食、安單上的舒適。在接待方面倍受讚歎的莫過於在拉斯維加斯蓮華寺的慧光和印堅,值得大家學習。
在工作報告上,分別有--
◎紐約道場依恆︰在紐約兩年任內,致力於將佛光山道風在當地發揚,當地中小學校每個月會有兩次帶學生到道場
參觀介紹,上些宗教課程。
在接引外籍人士的方法上,語言是不可少的,所以英文佛學必須要加強。目前正積極從事的活動有︰成立老人教室、家庭諮詢、留學生生活中心、佛光童子軍等。
◎鹿野苑禪淨中心慧軍︰鹿野苑禪淨中心距紐約兩個小時、距費城三個小時,位置適中,地處郊區占地寬廣,很適
合辦各種夏令營。齋堂、佛堂正在整修中,舊房子有六棟,其中有五個房間及兩個大通鋪
均有使用執照,目前在此舉辦的活動有佛七、禪七及八關齋戒,是屬於舉行戶外活動的好
場所。很歡迎下一次的美洲徒眾講習會能到鹿野苑禪淨中心舉行,並建議加入歐洲地區道
場的徒眾。
◎西方寺依日︰西方寺例行活動和一般別分院道場一樣,唯一特色是每星期四、日兩天的禪坐班,由美籍人士自行
負責。西方寺的素食度了不少美籍人士,但要勝任,英文佛學不可少,此也是要加強的重點。
◎多倫多依宏︰多倫多禪淨中心目前除推動佛光會、家庭普照、佛學講座外,更積極為佛光寺的興建,籌募工程基
金。希望藉著讀書會、禪修班能廣度更多信眾,目前在多倫多有八個佛光會分會,會員有八百多
人,在大家的努力下,祈願多倫多佛光寺能如期落成。
◎丹佛依瑞︰丹佛講堂的法務是以文教為主,在當地的《科州華報》連載《心甘情願》和《皆大歡喜》,還闢有
「佛光信箱」,解答讀者有關佛學方面的問題。並成立中、英文佛學班。中文學校的家長們都很護
持。定期的護法委員有兩百多人,丹佛是科州的首府,有很大的弘法空間,值得我們去努力。
◎達拉斯滿亞︰達拉斯講堂除例行法務外,目前在奧斯汀講堂的建築執照已拿到了,建坪約有兩萬平方尺。休士頓
道場的籌備處也已成立,建築面積有十一萬平方尺,都在積極進行中。「大專學生之家」在留學生
自組管理下,讓這些在海外讀書的學子有「家」的感覺,希望日後能再擴展到獎學金、貸學金的設
立,讓師父的愛心,普及到每個需要照顧的學子身上。
◎三寶寺依通︰三寶寺和市政府、州政府位於同一條街上,很方便信眾的來往。在當地的華語電視臺闢有類似「星
雲法語」的「師父弘法」時間,信徒和觀眾的反應都很熱烈,預計將翻譯成英文和粵語的版本,以
廣為弘揚。
◎溫哥華永固︰溫哥華講堂文教中心的中華學校、週六佛學班、青年會、視聽中心、成人教育等共有六百多個班
次,每星期有一千兩百多人來往。平常除例行法務外,也常和愛民頓佛光會合辦夏令營、園遊會等
活動。又因位於落磯山脈風景區外的都市,接待前來觀光的信徒,機會很多,希望藉此因緣也能服
務更多的人。
◎哥斯大黎加慧庭︰哥斯大黎加的華人有兩百多戶,各種信仰都有,但到精舍來的人才五十戶左右。移民來此的
人,大都是養老及為子女就學者多。雖然信徒不多,但辦有素食烹飪班、青少年梵唄班、親子
活動、佛學講座等活動。日前辦了一次園遊會,有五百多人參加,是此地參與人數最多的社團
活動。中美洲有八個國家,都是很值得我們去努力弘化的地區。
◎巴西覺誠︰巴西是一塊淨土,可惜沒有佛法,所以以「寫作」方式讓大家了解佛教、接受佛教,其中禪坐班最為
大家接受。目前法務以籌建如來寺為主,雖然我們力量微薄,不過,發心一定要將如來寺建好。
永哲、滿諭、滿教、道容、慧舜、慧光、印堅、慧愷等都提出了他們的報告。就大家的工作報告,我有幾點意見,並轉告大家上個月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的一些決議--
◎住眾不識大體,不知團結,會減少團體力量,所以主管和屬下彼此要和諧協調。寺務推行之不順,大多是人情因
素,主管不得「軍」心,就不易統領。
◎徒眾有事多用傳真,少用電話。要養成儲蓄習慣,對單銀的處理方式,我建議十分之一用在衣單日用文具上,十
分之二用在同參道友上,十分之二買書,十分之一用在電話郵資上,餘者要儲存起來,能有「不買」的欲望者,
會很富有。
◎在海外,要勤於寫作、投稿,開拓文教工作,把佛法拓展到另一層次。
◎為慶祝佛光山開山三十周年,雲居樓預計於明年落成,雲居樓共有八樓,地下兩樓是停車場、寮房有四樓、齋堂
可容三千人,是本山最後一棟建築。
◎《傳燈》從今年元月分起,在金石堂書店一連七個月都上暢銷書排行榜。
◎海外徒眾回本山,要向都監院、傳燈會報到。
由臺灣方面傳來消息,監察院長陳履安先生於今日宣布競選總統。
八月 十八日 星期五
我覺得一個人,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行,抱著一種欣賞歡喜的心態,日子會過得很愉快。如塞車時,心不要急,正好乘此機會欣賞平常看不到的各種車型。世界是一個展覽會,到處都可以欣賞,如果有「不喜歡」的人、事,日子就會很難過。其實世間上,沒有什麼真「歡喜」的,歡喜是自己創造的,要將歡喜創造出來,以供養十方。
今天的講習會,重點在議程的討論。
◎在人事的調動上,要樹立常住的權威,護持本山的制度,調職的好處有︰可以多方學習、多方結緣、多增加機
會,且職位可以越調越高。寺院是十方的,不是私人的,故住持單位主管凡服務滿三年者,要提出調職,只要有
理想,任何工作都可以做成大事。除此之外,「調職」的因素有︰依常住需要調職、自己申請調職、尊重領導人
意見調職、因其他單位需求人才調職、因具專長需要調職、因信徒相處需要調職。
◎到海外道場服務的職事,必須要有--
1.「來此不易」的稀有感。
2.有開疆拓土的精神,為弘法利生事業,任重道遠。
3.要有國際理念,並具四海一家、同體共生的胸懷。
4.要具足各方面常識。
5.要有恆心耐心。
6.對佛光會要清楚認知。
7.要有適應環境、隨順環境、進而改變環境的能力。
◎住持主管要提拔後學,要讓跟隨您的屬下,未來有希望,有成就感!
◎為弘法利生的事業,我們沒有定點,世界就是我們的定點,只要有願心,世界沒有遠近;只要肯發心,人間沒有
苦樂。
◎一個團體要興盛,必須由每一個組成分子,彼此互相尊重、開誠布公、不比較不計較。人的個性雖有差別,但並
不表示不能相處,只要有悲願信心,面對逆境自然就有力量。
在海外應盡的職責有--
1.弘法利生 2.維護道場 3.傳播資訊 4.推廣中心 5.接待十方
6.資料搜集 7.接引人才 8.傳播宗門思想 9.推動文教事業
10.適當本土化 11.接待轉機 12.以科技方便輔助弘法
在海外培訓人才的方法有--
1.提供貸學金、獎學金。 2.安頓其食住。 3.對困難給予援助。
4.不時關懷、慰問。 5.提供短期修行環境。 6.遊走別分院參學。
7.回歸本山學習。 8.編輯英文教材及英文版早晚課誦本。
◎佛光山派下別分院,各種佛事法會,可以依當地信眾需要,做有彈性的調整,然一年三次的法會活動則必須如期
舉行,即︰
1.清明超薦法會。 2.盂蘭盆孝道法會。 3.彌陀佛七共修法會。
八月 十九日 星期六
「西方人士想學什麼?」是今天講習會討論的重點,綜合大家問題歸納--
1.西方人學佛有兩個原因︰
(1)體會到世間的苦,所以想尋求一個平靜的心靈皈依。
(2)因過去接觸的宗教,未能獲得滿足的體驗,促使他們來學佛,尋找真理,以充實內在的空虛。
2.到道場走動的外籍人士有兩大類︰
(1)對佛教沒有認識,只是想了解一下,什麼是佛法。
(2)曾經在其他寺院學佛,到此參學。
3.美籍人士到寺院來,最希望︰
(1)學習禪坐。
(2)了解佛教義理。
(3)法師親自指導,並給予指示。
(4)了解佛像、鐘板、各種佛事懺儀的意義。
(5)多舉辦英文佛學講座。
(6)基本佛學問答。
(7)「佛法概論」的課程。
(8)不同修行法門的介紹。
(9)英文梵唄和英文共修會。
(10)英文的經典指導
西方人士大多只知道,中國人好像都是修淨土法門,美籍人士不容易接受淨土,是因「淨土」強調以「信」做為宗教入門,不適合作為西方人士的入佛法門。
為成就有心學佛的美籍人士,會議中決議,將由宗務委員會研究,開辦「英文禪學院」,及設立「國際翻譯中心」,並在西來寺成立「英文佛書編輯委員會」。
三天的講習會,於今晚九時圓滿結束,九時二十分則開放「師徒時間」,讓徒眾和我個別小參--
◎要懂得如何做主管,不要擺架子,不可只發號施令,做菩薩要具有智慧,並具備包容心。
◎身為主管最大的毛病不外自私、不公平、偏心,所以如何做得皆大歡喜,身教是很重要的。
◎做事要將目標確定好,才好依序行事。
◎對人事的調派,早期的徒眾皆依教奉行,現在大都尊重大家的意見,給予選擇。希望今日常住隨你意,他日你要
隨常住意,彼此互相尊重。
八月 二十日 星期日
前兩天,陳履安院長宣布要參加競選總統後,來自臺灣及此地各界媒體,就一直要訪問我,先後有《聯合報》的胡宗鳳、《世界日報》尹祧、傳訊電視左敏琳。昨天在電話中,接受《聯合報》江中明先生的越洋訪問,今此地《世界日報》也有刊載,為讓徒眾了解訪問內容,特將全文摘錄如下--
與監察院長陳履安結緣甚深的高雄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十九日表示,陳履安是一位真正內外都有修行,且知行合一的人,做國家的領導人很適合。
他強調,陳履安出來參選,不是以佛教的立場,也應避開宗教;至於他本人支持陳履安,不是因為陳履安是佛教徒,因為陳履安是要做總統,不是做佛教會會長。
星雲大師認為,他個人很贊成總統府資政林洋港與陳履安合作參選;至於如何配法,雙方要談,兩人中間也要有橋樑。對於陳履安退出國民黨一事,現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黨齡甚長的星雲表示,過去是「黨」放在「國」之上,現在應把「國」放在「黨」之上,因為現在是多黨時代,黨有很多,「國只有一個」。
以下是星雲大師接受越洋專訪摘要︰
記者問︰陳院長站出來參選,曾徵詢您的意見,他是如何向您請教的?您又如何開示?
星雲答︰十幾年前,陳院長就經常和我討論佛經。他時常在下班的時候來普門寺,有時候到高雄佛光山,常常一談就談到深夜。他的悟性很高,勇氣也可佩。他當時還有些官場習性,如喝酒、打牌,學佛以後就都戒了,一滴酒也不喝,每天讀《大般若經》六個小時,禪坐兩個小時,這樣維持了兩、三年,很精進。
他這個人非常捨得,他把古董、字畫都捐給佛光山義賣,他還笑自己過去把XO的好酒藏起來,捨不得喝,但現在全送人了。他把父母的墳遷到佛光山,又打算把祖母的靈骨從安國寺遷到佛光山,這都是考慮臺灣的地太少了,他不希望先人的墳占太多地方,這點也可看出他很為大家著想,而且是很虔誠的佛教徒。
他曾經想出家,但我跟他說,你好不容易在社會上有如此的身分、地位,應該要發大慈悲、大菩提心,要積極勇猛,不要學小乘的阿羅漢,要學大菩薩,有救人救世的心。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救國救民,捨我其誰?我告訴他,你觀照內心,要改變心外的世界;探省內心的所得所見,提供給外界。我覺得他是真正內外有修行,而且知行合一的人。
問︰自老總統以來,您一直與執政當局維持良好的關係,為何今天在李總統極可能參選的情況下,去支持一位「非當權者」?
答︰出家人只看到國家民族和眾生,個人的富貴利祿並不重要。陳院長選總統不是為了個人利祿,而是懷抱悲憫心、不忍心,不忍眾生受苦,他犧牲小我,成全大我。至於我,不必為自己表明,我做多少算多少。
不用講你們也知道,他的觀念我很認同。他有民主化的思想,做過國科會主委,自己有科技背景;他做過經濟部長,自己有發展財經的理念;他有國防部長的資歷,由他來做國家的領導人很適合。
問︰雖然陳院長強調他參選重要的是過程中民眾的覺醒,但是結果依然重要,在今天李總統占盡檯面優勢的情況下,您認為陳院長站出來,勝算如何?他要如何打贏這場選戰?
答︰李總統過去一直沒有說過要參選,讓大家猜測,猜不透,社會就動盪不安。所以陳院長說︰「我就出來好了」。
會不會勝?這不一定啊!民主政治是不到開票的最後一秒鐘,不知道結果,我也祝福每個人都有好結果。有的人在高層造勢,有的人在基層造勢,哪個人會贏,很難講。陳院長是知道佛法的,就算他最後不成功,但是他盡了心、盡了責任,也不會介意,這是民眾的選擇。
問︰陳院長宣布參選後,現在已出現一些攻訐他的話,說他是假藉宗教來達到政治獲利的目的。對此,您的看法如何?
答︰我要特別強調,陳院長出來,不是以佛教的立場,他也應該避開宗教。以前老蔣總統、經國先生和現在的李總統,都是基督徒,我也很支持他們。所以,不是說陳院長是佛教徒,我才支持他;他是要做總統,不是做佛教會的會長。
問︰有相當比例的民意反映,倘使陳院長與林洋港資政搭檔競選,勝選的機率較大;若是個別參選,恐怕仍與李總統有段差距。您贊成陳院長與林資政合作競選嗎?
答︰我很贊成陳院長與林資政合作,這樣的組合我覺得很好。至於如何配法,雙方要來談,中間要有橋樑。我現在在美國養病,自己沒有具體和他談過此事,我個人是希望林陳合作。
問︰以目前兩岸的緊張局勢,您認為陳院長若當選總統,可以緩和兩岸局勢嗎?
答︰如果陳院長能當選,可以解決兩岸對立的現勢。他的性格有助於和平統一,也容易被兩岸接受。
問︰陳院長已宣布退出國民黨,您的看法如何?
答︰他做監察院長時,已暫時退黨。過去是把黨放在國之上,現在應把國放在黨之上;因現在是多黨時代,黨有很多,國只有一個,所以退不退黨沒有關係。
八月 二十一日 星期一
這兩天參加講習會的徒眾,紛紛向我告假,回到各道場去。在美洲地區男眾弟子,除在西來寺的慧傳、慧宣、慧濟、慧霖、慧解、慧智外,還有來自鹿野苑禪淨中心的慧軍、慧用,愛民頓的慧愷,哥斯大黎加的慧庭、慧導,巴拉圭的道容、慧舜,西方寺的慧光等十四人之多,難得大家聚在一起,特地留了一段「師徒時間」。
佛光山徒眾大都很安貧樂道,很安於現狀,而男眾大部分都很內向、保守、老成、勤於工作。像慧濟很用心於電腦,打一份資料,其速度就像是影印之快;慧解平常忙於西來寺修繕工作,但遇有佛事,則常是臺上紅祖衣,臺下工作服的;慧愷對愛民頓禪淨中心的工程,奔走熱心等,都很值得表揚。
佛光山男眾也有不少缺失,如︰好講說,不好寫作;好內修少外弘,沒有衝勁;不耐煩,凡事講求速成;比較沒有財務觀念,不懂道糧募集。
一個人是否會成功,他的性格很重要,保有一個「常性」(正常的性格)可以比較容易入正道。
對徒眾,明知其行為、舉止、作風是錯誤的、是不對的、會後悔的,雖我不很贊成,但絕對不會去阻止,總給對方一個考慮的空間,希望他們不會感受到太大的挫折感,且能從中汲取經驗。不過大部分徒弟,尤其是年輕的一代,大多無視於我們的看法,常放棄既有的成果而去追求空無的東西,實在非常可惜。
佛光山目前有兩百多名男眾,我很希望他們將來都能領導一方,在養成階段要耐得住,好好充實。
八月 二十二日 星期二
對這一次舉辦的講習會,徒眾反應如下--
依超︰「這幾天的美洲徒眾講習會,給我一股非常溫馨的感受,在師父和大師兄們的主持下,大家在議案上討論,彼此交換意見,以達共識,這樣的會議在佛光山的機會很多,但在海外能聚集這麼多人在一起,真是稀有難得。
依止師父這十八年來,未曾主動向師父請安,盡弟子應盡的禮數,師父不僅不嫌棄,還不斷的給予教誨。我因個性被動又不積極,雖身處在寶山,卻不知有寶,錯失許多機會,以致沒有建樹。師父曾為大家講過『禪者的心』,這則故事深深震撼著我,一個參禪的人,誠如師父所說應該頂天立地,眼觀眾生的苦痛,耳聽眾生的心聲,胸懷濟度眾生的悲願,而自己呢?想想真是汗顏。
因這次講習會因緣,讓我懺悔懈怠及不精進,願發心從事經典佛學著作的翻譯工作,雖然本身英文能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