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4/9-1996/12) 《星雲日記(1994/9~1996/12)》
Hsing Yun Diary 38 - Lowering Your Head: Light the Lamp of the Heart 星雲日記38~低下頭 點亮心燈(1995/11/16~1995/11/3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38~低下頭 ■點亮心燈(1995/11/16~1995/11/30)心燈明亮,則佛性顯現,
光明、清淨自然具足,
也就會生起智慧、慈悲。
菁華語錄
◎十方三世佛中,只要禮其中的一尊佛,則所求一切皆能滿願,這也是佛門的偉大包容處。
◎學佛要能控制自己,使自己不受外面的境界惑動。
◎人有了過錯、有了罪業要怎麼辦?最好方法莫過於認錯懺悔,懺悔的法水可以洗滌人的罪業。
◎如果不懂得為人設身處地的著想,會變得自私自利,損人不利己。
◎所謂「接心」,不需語言文字,即能以心印心。
◎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
◎求賢建業固然要謙虛恭敬,接引眾生更需要慈悲耐煩。
◎不會做事的人,再好的東西都不能發揮其功效;會做事的人,則能化腐朽為神奇。廢物利用,也能有一番新意。
◎人的煩惱罪業,如田中雜草,會妨害禾苗的生長,如果勤於除草(不犯過失,常懺悔錯失),有大願的功德禾苗,
罪業的雜草,自然不會礙事。
十一月 十六日 星期四
慈容於日前到西來寺就職,在中華總會服務的徒眾,也有部分調動。應新上任的副祕書長永樂、覺範要求,請我和佛光會中華總會的全體工作人員講話。利用今天早上會報的時候,囑咐大家,在佛光會工作,對佛光會的理念、宗旨、方針要有所認識。記得以前我常提醒會員們,要做好佛光會會務,必須先了解佛光會。成立佛光會的目的,是要把「歡喜」布滿人間,將「融和」作為世界人類的共識,希望大家時時以此原則來推展會務。
佛光會的意義
1.是主張慈悲包容的社團 2.是倡導眾生平等的社團
3.是尊重家庭生活的社團 4,是重視社會福祉的社團
佛光會員的使命
1.以世界觀弘揚佛法 2.以人間性落實生活
3.以慈悲心普利群生 4.以正覺智辨別邪正
佛光會員的性格
1.具足信仰的根性 2.具足普及的特性
3.具足現代的適性 4.具足國際的廣性
怎樣發展佛光會
1.希望大家做一個好會員 2.希望大家做一個好義工
3.希望大家做一個好記者 4.希望大家做一個好幹部
佛光會員的導向
1.促進人間祥和 2.淨化社會風氣
3.重視生命價值 4.維護人我善緣
佛光淨土的實踐
1.希望大家做好佛光會員 2.希望大家建設佛光家庭
3.希望大家發展佛光社區 4.希望大家創造佛光淨土
佛光會主要會務內容
1.推動佛學研究,從事佛教文化事業
2.舉辦社會服務,擴大加強教化功能
3.輔辦佛教教育,培植佛門優秀人才
4.成立國際組織,舉辦國際聯誼活動
佛光會的目標
1.讓會員的信仰昇華
2.讓會員走向正見正信之道
3.讓會員有更多參與佛教活動的機會
4.讓會員參與服務廣植福德
5.讓會員的生活領域更加寬闊
6.讓會員的識見更加深遠
7.讓會員擁有更多的友誼
8.讓會員擁有更多的關懷
9.讓會員從中獲得更多的支援
10.讓會員在修行道上獲得正確指標
十一月 十七日 星期五
徒眾每天都會在旁「督導」要我確實運動,但常常被沒有事先預約的訪客,占掉不少運動時間,再加上臺北道場空間不大,實在算不上有運動,只好改以爬樓梯的方式,從一樓走到十三樓(共有兩百四十七個階梯)來運動。每走完一程,都會微微出汗,比在道場室內繞圈子跑香,更具運動效果。近半個月來,每次飯後,我都會準時上下樓梯運動,一天走三次。
徒眾看到我在爬樓梯,也都會自動的跟在後面運動。偶爾也會在樓梯的行進間,遇到其他樓層的人士,很自然地就讓出一旁給他人通行。有一次,一位先生從我們身旁經過時,說道︰「真不好意思,還讓您們退避三舍。」
現在的年輕人,會用成語,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常常文不對題。其實,退避三舍的「舍」,是古時計算行軍時,每三十里叫「一舍」,三舍便是九十里。所以退避三舍是指在打仗時退兵九十里。其典故如下--
春秋時,晉獻公有三個兒子,立長子申生為太子,重耳及夷吾均為公子。後來驪姬又為獻公生了奚齊。驪姬想要獻公立奚齊為太子,就設計害死了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聽到消息就逃走了。獻公死後,奚齊即位,但卻被大夫里克所弒,夷吾立刻奔回國即位,稱晉惠公。惠公怕哥哥重耳回國和他競爭,就派人去刺殺重耳,這一來,重耳再度展開一連串的逃亡,最後被楚成王所接納。
有一天,楚成王和重耳閒談。
楚成王︰「公子,假如有一天您能回到晉國,又作了君主,您要如何報答我呢?」
重耳︰「君侯身邊的侍從,以及圭璧、珠寶、絲綢都多得很;作為裝飾用的鳥羽、獸齒、皮革,又是楚國出產的;流行在晉國的東西,也都是君侯享用之後,晉國才會有的,所以我實在想不出用什麼來報答您。」
楚成王︰「話雖這麼說,可是,您總有什麼可以報答我的吧。」
重耳︰「假使我能回到晉國,又當上國君,那麼,有一天,萬一和您在中原戰場上相遇,我就叫晉軍後退九十里,作為回報。」
後來重耳真的回到晉國即位,稱為晉文公。四年後,晉國因援助宋國而和楚國兵戎相見,文公為了實踐當年諾言,便令晉軍後退九十里,直到城濮(今河南濮陽)才停止,這就是「退避三舍」。
徒眾說︰「跟師父跑香真好,除運動外,還可以聽故事,增加常識。」
其實三人行必有我師,知識就在我們四周,只要用心,俯拾皆是。
十一月 十八日 星期六
上午巡視了板橋講堂、桃園講堂及基隆極樂寺,巧逢極樂寺正在舉行藥師法會,隨緣和參與法會的信眾講話--
我已出家五十多年,參加過的藥師法會與彌陀佛七法會不計其數,對阿彌陀佛與藥師佛很有感情。有不少參與法會的信徒問道︰「我們一下子打佛七念佛,拜西方阿彌陀佛,一下子舉行藥師法會,拜藥師佛,會不會有所衝突?會不會讓東方、西方的佛菩薩忙不過來?」其實不會的,佛佛道同,光光無礙,拜哪一尊佛?稱念哪一尊佛名號?都是一樣的。更何況《普門品》云︰「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以藥師佛、阿彌陀佛,何嘗不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所現。
人之所以會有張三、李四的不同,是因為眾生皆有分別,在佛的世界則沒有分別。也就是說,可依個人意願、性向、根機不同而入佛門,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所以十方三世佛中,只要禮其中的一尊佛,則所求一切皆能滿願,這也是佛門的偉大包容處。換句話說,禮藥師佛一樣可以往生西方,拜阿彌陀佛也可以求得無量壽。
「藥師佛」又名「大願王」,能滿大家所求所願。中國史上有名的玉琳國師,前世長得其貌不揚,臉上長滿麻子、頭上生癩、嘴歪一邊、牙露在口外,鼻孔低得看不出,眼又凹成一條縫,一副十不全的長相,雖寫有一手好字,又貴為書記師職位,卻常為自己的醜陋而自卑、難過,甚至一度想自殺。後來經過他的師父開導說︰「人生長得美與醜,都與前世離不開關係,一個人過去常用香花供佛,常讚美他人,今生就可能得到相好莊嚴;反之,不在佛菩薩座前求功德,又一味的譏謗他人,來生就會得到醜陋的果報,這都是前生業力所招感的,想離開醜陋求得美貌,自殺是不能解決問題。
學佛要能控制自己,使自己不受外面的境界惑動,生在這世情冷暖的人間,遭受的利、衰、苦、樂、稱、譏、毀、譽是免不了的,不過,那也都是虛幻不實的,放下這一切,才能過著自主安樂的生活。多多禮拜『藥師琉璃光如來』,此佛有願,只要恭敬禮拜,就能求得相好圓滿的莊嚴面容。」
十不全的書記師,接受住持和尚的指示,從此日夜虔誠在佛殿上禮拜藥師佛,果然求得面如秋月,身似琉璃的莊嚴法相。
參加藥師法會,稱誦藥師佛名號,不但是希望身體患有重病或器官有殘缺的人,可以因禮拜稱念如來名號而六根完具、相貌端嚴,即使心性魯鈍、冥頑不靈等心理不健康的各種人,也都能得到妥善救助,獲得身心端嚴。
除此之外,參加藥師法會點燈也很重要,因「燈」代表光明,在點燈之際,更重要的是點亮自己的「心燈」,心燈明亮了,佛性顯現,光明、清淨自然具足,也就會生起智慧、慈悲。祈祝每個參加法會的信眾,人人所求皆能滿願。
十一月 十九 星期日
應臺東日光寺(海東佛剎)永霖之請,上午九時,搭機前往臺東巡視,日光寺還在工程中,但虔誠的信眾,把已蓋好的會議廳布置成佛堂,舉行藥師法會,感念信眾的發心,隨喜和大家講話--
人生活在世上,有兩大問題,一是生,一是死。人是「死」不了的,一期生命結束,又會再來;「生」時,面對的是安身的世界,所以平時要注重保健工作,注重群我關係的往來,倡導生活環保等等。除了這些,在「生」時,還要知道如何消災延壽,這也是參加藥師法會每一位信眾所希求的。
當一個人災難來時,要如何消災免難?我覺得︰
禮藥師佛要發願,讓自己的願力與藥師佛的願力相應,才會有力量,更何況沒有一位佛菩薩不是由願力成就的。願要如何發?要發什麼願?有以下幾種方式--
◎我不惡口
◎我要給人歡喜
◎我要給人快樂
◎我要為人服務
◎我要發心做好義工
◎我要福利眾生
◎我要尊重他人
◎我要好好教育子女
◎我要夫妻和睦
◎我要做善事
◎我不起瞋心
◎我不嫉妒他人
◎我要委曲求全辦好事情
◎我要祈求世界和平
只要虔誠,任何「願」力皆有功德,自然可以消災免難。
人的煩惱罪業,如田中雜草,會妨害禾苗的生長,如果勤於除草(不犯過失,常懺悔錯失),有大願的功德禾苗,罪業的雜草,自然就不會礙事。
平常我們衣服髒了可以用水洗,身體髒了,也可以用水清洗,而人有了過錯、有了罪業要怎麼辦?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認錯懺悔,就像小孩犯錯,一認錯父母就不忍心下手責罵,可見認錯的力量很大,只要肯發露,懺悔的法水可以洗滌人的罪業。
有播種不怕將來沒有收成,平常多修福積德,儲存功德,功勞大了,就可以將功贖罪。人有罪業,最怕的是不知懺悔認錯,不知積德修福。「一切福德皆不離心念」,故要時時不忘耕耘修福德,一念的淨信,可以滅八萬四千種罪。
藥師佛是大願王,可以滿我們所求所願,但重點在於把自己融入懺悔發願裡,所以人在生活中要消災延壽並不困難。目前社會很重視環保,而藥師法門不僅講究心外環保,更注重內心的環保,即心靈的昇華,是最典型的環保實踐者。
下午搭機回臺北,晚七時,前往泰山禪淨中心,和信眾座談,舉行師徒時間。
十一月 二十日 星期一
在國際間,尤其是歐美一帶的國家,常聽說哪一個總統是天主教徒,哪一國總統是基督教徒,久而久之,就以為基督徒或天主教徒當選總統是很自然的事。但在中國歷史上,佛教如何感化歷代帝王?帝王們又如何崇信佛教?有皇帝發心出家,也有和尚還俗去做皇帝。在外國史上則很少有國王總統不做,去當神父或牧師的記載。
像佛圖澄勸諫暴君石勒、石虎,而救度生靈;梁武帝三次捨身同泰寺;陳武帝自稱為「菩薩弟子皇帝」;隋文帝從襁褓之際,就在寺院過出家生活,持齋禮佛達十三年之久;唐太宗為戰亡人設齋行道,為七處戰場(建佛寺;唐高宗追念母儀,創大慈恩寺;武則天為佛教做了〈開經偈〉;唐中宗(佛光王)出生剛滿一個月,就舉行出家落髮剃度儀式;明太祖朱元璋曾是沙彌。歷朝被皇帝尊為國師的僧眾,更是不計其數。
翻開歷史,可知國家興盛時,常是佛教興盛期,國家衰微,也是佛教式微期,兩者彼此有很深的因緣。但因佛教自古以來,就倡導慈悲、忍辱、平和,而讓某些有心人士將佛教趕入山林,關在寺院內,造成佛教消極、落伍、苦惱等形象,幾乎與社會脫節,又如何弘法度眾?
近年來因為有選舉,佛教才有今日的水準,在「問政不干治」的原則下,佛教徒參與選舉也是一種教育,可以關懷社會,擴大自己的見識,增進群我關係,凝聚大眾力量,是一種很好的教育。
佛教徒對政治並不希冀什麼,但對社會安定、國家前途,卻不能不關心。希望宗教也能如其他團體,成立宗教法人,使宗教組織化、制度化,發揮引導社會、淨化人心的功能。
十一月 二十一日 星期二
中午抵達西來寺,徒眾體諒我旅途勞頓,不敢來打擾,偷得浮生半日閒,在寮房翻閱書報,好不愜意。晚上,滿果翻譯了兩篇有關天主教和回教在美國發展現況的報導,拿來給我看。
第一篇以〈天主教的困惑〉為題,刊登在《時代週刊》上,一連串的統計數字首先引起我的注意--
一、天主教徒的意見︰
1.天主教神職人員能否結婚?
贊成者︰七○%
反對者︰二四%
2.婦女是否可以成為神職人員?
贊成者︰六○%
反對者︰三二%
3.離過婚的天主教徒是否可以在教堂結婚?
贊成者︰六九%
反對者︰二五%
二、天主教徒在一些關於道德的問題上,是否應死守教會規定(例如︰禁止控制生育、墮胎等),或者自己決定?
1.絕對遵守︰一五%
2.不確定︰二%
3.視情況而定︰四%
4.自己決定︰七九%
三、與教宗在道德問題上意見相左者,是否仍是一個好天主教徒?
1.是︰八○%
2.不是︰一五%
3.不確定︰五%
四、您是否滿意天主教會對婦女的待遇?
1.非常滿意--男︰三一%,女︰二八%
2.滿意--男︰三七%,女︰三二%
3.不滿意--男︰一六%,女︰二四%
4.非常不滿意--男︰九%,女︰一二%
五、您是否用人工方法控制生育?
1.天主教徒--是。男︰五九%,女︰三七%
2.非天主教徒--是。男︰三七%,女︰二八%
這些數字無非顯示一項事實︰在有關道德的問題上,梵諦崗的教令已不能發揮既有的影響力,越來越多的天主教徒寧願以自己的良知來判斷取捨。從另外的統計圖中,還可以看出就讀神學院的人數也逐年低落。有些研究天主教的學者認為這與未婚者才能就讀的規定有關,也有人覺得是因為社會背景與過去不同--在美國,許多天主教家庭已晉升為中產階級,父母有能力供給子女上大學念工科或法律,大多數人不會想去從事神職工作。而女性在社會上比以前有更多的選擇,再加上礙於教會規定,女性即使從神學院畢業,也不能傳教,所以就讀神學院的意願當然不高。
文中對於傳教士的身分限制在單身未婚的男性方面,也有頗多的探討。時代已經改變了,在家信眾中雖然不乏才學兼備之士,卻因為教會的規定,被排拒在傳教行列之外,導致目前天主教不但傳教士日益減少,一些事業單位也只好僱用在家人為員工。所以,儘管教會的規定不肯改變,但是未來傳教責任將由「僧俗」二眾共同擔任,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總之,梵諦崗教廷的教條僵硬,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立場保守,許多天主教徒都認為教會的措施應該有與時俱進的改變。
第二篇報導是《新聞週刊》的「靈魂之戰」,述說回教目前在美國發展迅速,在黑人的圈子裡尤其受到歡迎,許多人從基督教轉信回教。目前美國有四、五百萬名回教徒,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非洲後裔。就趨勢看來,預計到公元二○○○年,回教將成為美國的第二大宗教。至於發展迅速的原因有三︰第一、傳教者宣傳基督教是白人的宗教,有三分之一的奴隸是從非洲運往美國,基督教一味教他們忍耐,等待將來上升天堂過更好的生活,無異是在思想上鉗制黑人。第二、青年們較為積極活躍,回教正好能迎合他們的喜好,因此越來越多的黑人,尤其男性,開始轉信回教。第三、回教強調正義與自律,每天祈禱五次,戒煙戒酒,並且重視家庭。回教神職人員十分注重在家信眾的現世生活,不但開班教授《可蘭經》,也開設實用的電腦、打字等技能訓練班。這些教義與活動、儀式,在充滿亂相和不安的社會裡,吸引了許多市民。
為了對治回教在黑人圈子的快速發展,美國有些基督教會也開始想出新招,將基督教非洲化,傳教士穿著非洲服裝,在法會儀式中敲鼓(非洲樂器),同時將耶穌基督做成黑人的樣子--闊嘴、寬鼻、黑皮膚,並且宣導耶穌是為壓迫者帶來自由的改革者。
基督教新教的領袖們認為回教的發展會有一定的限制,因為回教主張婦女戴面紗,並且必須留在家中養兒育女,現代女性哪能忍受這些束縛?如果這是事實,那麼黑人圈子裡,精神信仰上會出現分歧--男性喜歡到回教寺院,女性喜歡上基督教堂。宗教領袖們對於這些現象,最後的結論是,這種現象也不盡然不好,因為在互相競爭之下,各種宗教提供的活動品質會越來越好。
將佛教國際化是我長久以來的心願,但不是坐井觀天、徒喊口號就可以達成,而是必須深入整個大環境中才能落實。所以對於各地社會的現況,我們固然應該充分了解,以收廣利眾生的功效;對於其他宗教的發展,也必須確實掌握,以為殷鑑。希望在海外弘法的徒眾都能夠廣泛吸收當地資訊,並且傳遞流通,讓大家分享。
十一月 二十二日 星期三
昨晚我到「玫瑰陵」辦公室,一眼看見依勤,就說︰「我來預約淨土」。他連忙雙手合十,微笑著答道︰「師父!您不用預約,整個佛光山都是淨土啊!」這句話答得真好,決定今天撥出時間,前往玫瑰陵巡視工程。
三十年前,我帶著信徒到草莽未闢的佛光山時,大家不但不願意下車,而且還說︰「這種鬼地方,誰要來?」現在我帶著范正男夫婦、陳居會長、李日明工程師等人到達玫瑰陵的工地時,大家卻迫不及待地下車,四處觀賞,因為這個地方實在太美了!
玫瑰陵位於「玫瑰崗」的最頂端,四面環山,鬱綠蓊翠,視野開闊。向下俯視,整個洛杉磯盡收眼底,對面的山頭是國家天然保護區,上面有一塔狀建築,遠遠望去,像極了印度的聖跡鹿野苑。我們準備在玫瑰陵建築中國式的三層寶塔,內設佛堂、誦經室、休息室等,並派法師每日早晚誦經,若值年度重大法會,西來寺將設牌位超薦亡靈。此外在管理方面,擬採電腦建檔,請專人維護。寶塔外的園區,另有花園式、排列整齊的靈骨塔林,分成個人式、雙人式、家庭式等多種類型,以應大眾不同的需要。其他地方則遍植花草樹木,供人觀賞休憩。
自八月分建設玫瑰陵的消息傳出之後,前來預定福地者絡繹不絕,其中不但包括美、加各地的中外人士,還有其他寺院的僧眾,更有信徒一口氣訂了多處龕位,以為日後布施窮人之用,有點類似過去民間的施棺善行。負責玫瑰陵的依勤對我說︰「有很多年輕人原本只是陪著父母前來詢問,後來看到風景這麼美,規畫這麼好,也為自己選定一塊福地。」現代人的觀念真是進步了,連「死亡」也納入生涯規畫之一。
原本以為轟動全球的「辛普森案件」會因法院判決而落幕終結,沒想到此案餘音裊裊,只不過討論的話題由「他是不是凶手?」轉為「陪審團是不是公正?」
這兩天,西來寺的徒眾和我閒談一些美國問題時,首先提到的,就是「陪審團」的利弊得失。
「陪審團」是美國司法的特色,旨在彰顯美國的民主制度,讓案件由普通民眾根據法庭呈現的證據,用自身經驗的常理來判斷裁決,以求公正。其立意雖佳,卻法外生弊,幾個月前當地報紙即有讀者反應︰審案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甚至攸關性命,所以辦案時所挑的陪審員不但必須沒有犯罪前科,對該案情一無所知,遴選過程還要經過雙方辯護律師參與挑選,並且得到當事者的同意。然而法庭卻不重視陪審員的法律知識以及對重大問題的判斷能力,如果遴選不當,對於裁決結果影響之深可想而知。許多律師就是利用這個漏洞,卯足力氣來左右陪審員,陪審團制度的公正性也因此受到質疑。「辛普森案件」之所以引起民眾的注意,就是因為大家感覺到︰辯方有絕對權利來遴選對辛普森有利的陪審員。當判決結果宣布,輿論更是為之譁然。但也有人認為︰世間上沒有絕對公平的制度,儘管陪審團制度在實際運作上出了問題,但還找不出更好的制度來代替。
其次,「社會福利法案」也是最近的熱門話題。社會福利始於四○年代羅斯福的「新政」,以現金貼補窮苦家庭。五○年代,受援對象擴大到殘障和老人。七○年代更把社會福利給付依生活指數的上升而調整,聯邦政府把原來由家庭、父母、教會與慈善機構承擔的責任,一股腦兒全都攬到自己頭上。一般預測,長此以往,美國將會步上某些福利國家的後塵,拖垮國家財政。更何況社會福利造成一些應投入工作而不事生產的懶人;及應負擔養育責任,卻罔視父母之責的投機分子等社會問題,所以裁減改革的提議屢被提出。然而社會福利造成的強大既得利益團體,在國會裡都擁有護航隊,因此一旦削減,就會引起喧譁。現在美國面臨總統大選,看來這個問題還有得爭議了。
至於美國的「死刑」,從廢止到恢復,有著戲劇性的變化,尤其今年紐約州長柏德基宣布恢復時,又再度引起大眾矚目。目前美國五十一州裡,有三十八州恢復死刑,預料其他十三州也將跟進,因為隨著犯罪率的直線上升,許多人漸漸覺悟對於罪大惡極的人必須運用重刑,一來使他受到懲罰,二來收嚇阻之效。但是也有一些人持反對意見,他們的理由是--
1.近十年來,死刑多達兩萬四千餘件,可見死刑並不能發揮嚇阻功能。不過也有人說︰醫院不能使疾病絕跡,消防隊不能使火災滅遁,是不是就應該反對醫院及消防隊的設立呢?相反的,我們應該強化醫療效果以減少疾病,加強消防措施以減少火災。
2.人權主義者認為人死不能復生,萬一枉判,將導致無可彌補的創傷。不如以寬恕代替懲罰,以感化代替刑罰,以長期徒刑代替極刑,使人向善,以求再生。但主張死刑者則反辯︰人權主義者不應僅謀伸張殺人者的權益,而對受害者及其家屬的權益視若無睹。寬容殺人者不但將使死者含冤,生者不得安寧,且造成社會強凌弱、眾暴寡的現象,豈是大家所樂見?
總之,歐美等先進國家因提倡民主、自由、平等而制定的種種法規,如今備受考驗。許多有志之士憂心忡忡,紛紛提出改善教育品質、增加就業機會、提供職業訓練等等辦法來力謀改進。在我看來,佛教主張「人人皆有佛性」,並且從因緣果報來看待世間萬事萬物之間的關係,可以說,了解佛法才能徹底體會民主、自由、平等的真諦,從而建立一個祥和無諍的社會。從「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到「佛教興亡,僧伽有責」。世界的存亡,又何嘗不是佛子的責任呢,深感「僧」不可不弘法,任重道遠!
十一月 二十三日 星期四
雖然已經進入冬季,洛杉磯白天艷陽高照,晚上繁星點點,一點兒也不覺得蕭瑟寒冷的來臨,尤其今天是美國的感恩節,全國放假,到西來寺參訪的人特別多,個個春風滿面,笑容可掬,氣氛熱絡又溫馨。
美國的感恩節就好比中國的新年。凡是節日大多與「吃」有關,中國人過新年,從除夕夜就開始大吃大喝,美國過感恩節,則以吃火雞聞名。究竟感恩節為什麼吃火雞?我曾經問過一個美國人,他竟然也不太清楚,今天從報紙上讀到一篇文章,解我多年疑惑。原來,一六二○年,當一百零二名移民乘著「五月花號」輪船登上麻塞諸塞州的普利茅茨鎮時,嚴冬酷寒,大半的人都死於饑寒交迫。好不容易春天來臨,移民們開始種植麥穀果蔬,但收成卻很少。在瀕臨絕境時,一名叫Squanto的印地安人指導他們種玉米,得到豐收,為了慶賀且表示感恩,他們舉行了一次盛大的謝恩會。總督布萊福特為了讓大家吃個痛快,派了四個人出外打獵,僅一天功夫,就獵了足夠一週食用的野味,在所有獵獲物中,火雞數目最多。布萊福特邀請當地九十餘名印地安人同樂,這些印地安人帶了五隻鹿給他們。有了豐盛的食物,大家興致高漲,大吃大喝,足足玩鬧了三天,也揭開了感恩節的史頁。
一六二三年,麻州大旱,農作物幾乎枯死,普利茅茨的居民祈禱一整日後,居然天降甘霖。就在這個時候,一艘滿載物資的船隻進港,原來是昔日舊友聞訊,趕來救急,感動之餘,他們又舉行了一次感恩盛會。
從此之後,定居於其他地區的居民,也逐漸有類似的慶典,在不同的日子舉行,於是會議上就有人提議將感恩節訂為全國統一的節日。直到一七八九年,華盛頓當選第一任總統後,才首次規定十一月二十六日以後的星期四為感恩節,但響應者不多。一八一五年,麥迪遜總統就任後也大力提倡,直到一八六三年林肯總統在任時,通令全國,宣布感恩節為國定假日。由於普利茅茨第一次的感恩會是以火雞為宴會主食,所以流傳下來,火雞就成為感恩節不可或缺的食物。
這使我想起中國的一些節日,像四月五日的清明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