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4/9-1996/12) 《星雲日記(1994/9~1996/12)》
Hsing Yun Diary 38 - Lowering Your Head 星雲日記38~低下頭 低下頭(1995/12/1~1995/12/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38~低下頭 ■低下頭(1995/12/1~1995/12/15)低下頭,才能廣結人緣,走遍天下;
低下頭,才能照顧腳下,一路平安;
低下頭,才能看到自己的心,也才能看到大眾和世界。
菁華語錄
◎合掌給人端莊、尊敬、隆重之感。輕輕一合掌,合十法界於一心,真是美妙。
◎口中說善語,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格,令人尊敬;能說善語的人,才能說法語。
◎在心中點燃一盞智慧光、戒律光、佛法光、真理光,就可以照亮我們心田。
◎有感恩心者,必定會讚美人。
◎一個人只要有好臉色、好語言、好舉止,從內在必定可以生出很多財富。
◎學佛重在開發我們的心田心地,把心田中本具的福德性開採出來,讓心地清淨,心田長養功德!
◎無論外在環境多麼惡劣,只要自己健全,一樣可以成就事業。
◎低聲下氣,才不會有火爆之氣,而能有祥和、寧靜之氣。
◎諦聽!即把真實的道理聽出來。
◎惜物不浪費,延長物品使用年限,也是一種愛。
◎把什麼事都做得很好,不必等到將來成佛,當下即可成為活佛!
◎一句偈只要受用,懂得開發我們的心田,就可以帶來萬般財富。
◎對職位的上、下,就像在座位起、坐一樣,多灑脫!
十二月 一日 星期五
近日,接到臺北的電話,得知立委候選人江碩平的籌款素宴,多達一千三百五十桌,約有一萬三千五百人參加。這種空前未有的盛況,真是跌破大家的眼鏡。其中,有許多佛教徒參與,他們甚至積極地參加掃街遊行、拜票、助選等,十分活躍。由此可知,佛教徒不再是槁木死灰,對世事不再冷眼旁觀,而知擴大群我關係,結合大眾的力量;佛教徒的教育成功了。
中國佛教自明、清以降,轉為山林佛教,出家人與社會脫節,佛教徒也不知參與社會活動,以至於背負落伍、消極、厭世等的罪名,真是冤枉!佛教徒應該積極地走入社會,關懷社會,成為社會的中堅分子。
出家人應該同時具有蘭若的性格和人間的性格,既能出世修行參禪,也能入世參與世事。因此,在佛光山,如果有人要求跟我出家,我答應與否,端視其是否有人間的性格。
佛陀出生在人間,出家在人間,修行在人間,弘法在人間,涅槃在人間,佛教與人間是密不可分的。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世間人道未成,怎能完成出世的佛道?
佛教徒應該以智上求無上菩提,以悲下化眾生,修六度萬行,圓滿自利利他,成就佛果之道。太虛大師曾說「比丘不是佛未成,但願稱我為菩薩。」慈航大師在世時,也歡喜別人稱呼他為「菩薩」。菩薩是隨順眾生的需要,運用般若智慧,發揮慈悲的力量而普渡眾生。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隨時隨地駕著慈航,席不暇暖地度化眾生;地藏菩藏「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精神,都值得敬佩。
我希望佛教徒都能參與社會活動,熱心公益,廣結善緣。一場球賽,若有十萬名觀眾,則彼此影響,熱血沸騰;一場國家慶典,眾人投身其中,慷慨激昂的景象時有所見,佛教徒如果將滿腔的熱血,降為零點,就沒有希望了。
可喜的是,佛教徒已經知道參與點燈、親子活動、園遊會、環保等活動,慢慢地了解到在團體中學習的重要性。
競賽的候選人,必須深入群眾,廣結善緣。《法華經》中,有一位常不輕菩薩,看到任何人都畢恭畢敬地合掌問訊說︰「我不敢輕慢你們,你們將來都會成正等正覺的。」有些沒有信仰的外道,不但沒有回禮,反而破口大罵,甚至用棍棒瓦石打他,常不輕菩薩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地避到遠處,口中仍恭敬地說︰「我不敢輕慢你們,你們是未來的佛陀。」經云︰「佛法在恭敬中求」,選票也是在恭敬中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馬拉松式的競選活動之下,以恭敬心處眾、合眾,則無事不辦。候選人以恭敬心來競選,必能信守競選承諾,也是大眾的福音。
十二月 二日 星期六
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舉辦的「第三期北美幹部講習會」於今日揭開序幕。洛杉磯協會陳居會長、聖地牙哥譚瑞欽副會長、奧斯汀梁蔣夏蘭會長、休士頓崔常敏副會長、達拉斯陳文燦會長、科州謝典豐督導、北卡蕭麗冠會長、康州許邦惠會長、佛州林曉雲、內華達張金娣、鳳凰城林志玄、舊金山方春金祕會長、多倫多游宗熙會長、渥太華梁志雄會長、愛民頓李潔華會長、滿地可譚君儀會長、溫哥華林文鴻會長等一百五十餘位佛光會的幹部參與此一盛會。
佛光山北美各道場的輔導法師也齊聚一堂,計有奧斯汀的滿發,休士頓的滿冠、依瑞,科州的滿堃,內華達的印堅,紐約的覺淳、依通,三藩市的依是、依宏,多倫多的滿宜、永固、永善、滿兆及溫哥華的覺諭。
上午報到之後,由慧傳教授「領導與組織」,下午由慈容教授「活動策畫與執行要領」,晚上由我主持「綜合座談會」。
國際佛光會自一九九二年於洛杉磯創會以來,即揭櫫「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的理念,讓所有的會員參與此會後,能夠珍惜難得的因緣,心心相繫,皆大歡喜。但是,為了讓正信的佛法能廣為流傳,有些觀念需要重新修正。因此,我以問答的方式,提出與大家切身有關的問題,加以探討。
1.佛光會對信仰的問題︰例如︰正信、迷信、雜信、不信、邪信、四不壞信、一師一道、戒律、陰陽卜卦、正邪之間等問題。
2.佛光會對群我的問題︰例如︰僧信、寺院與佛光會的相處之道、如何與異教徒相處、如何協助友寺友會、布施贊助、集體創作、各種應酬等問題。
只談了兩類問題,意猶未盡,就到了下課的時間。其他問題有待明日再繼續。
由於講習會的緣故,看到的都是佛光人,聽到的都是與佛光會有關的話題。洛杉磯協會的陳淑卿律師,有一次為了如何將管家的小孩從聖地牙哥接到洛杉磯,正坐困愁城時,突然靈機一動,打了通電話給聖地牙哥西方寺的依日。依日直下承當,將此事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胡嘉華小姐,經常往來於世界各地。有一次,她從新加坡飛抵休士頓之後,跟朋友的車跟丟了,正在擔心,準備停車向人問路,沒想到,看到佛光緣和休士頓道場籌備處,頓覺心安,備感親切。後來滿冠也設法為她解決了問題。
參加國際佛光會的確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以上只是信手捻來的兩個例子。
十二月 三日 星期日
上午八時半,繼續昨日的話題。
1.佛光會對社會的問題︰例如︰戰爭、武器、賭博、股票、貪污、經濟犯的捐款、借貸、倒閉、不務正業、仿冒、偽證、背信、毀謗、是非造謠、毒品、色情、墮胎、婚外情、家庭暴力、兒女教育、五子登科、小留學生等問題。
2.佛光會對政治的問題︰例如可否參政、問政不干治、出世與入世、陳履安選舉、立法委員掃街遊行、各種餐會、園遊會、人權與特赦組織等問題。
之後,幹部們提出問題,由我一一回答。「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我很喜歡有人提出問題,做雙向溝通。他們的問題如下--
1.誦經時,聲音很大才能忘我。在家眾誦經的聲音是否不能比法師大聲?
2.佛教徒是否可以做陪審員?
3.禮佛拜懺的儀式是否可以簡化,以便接引年輕人來學佛?
4.何種人適合出家?
5.正信佛教徒對密宗、氣功、黑教的看法?
6.佛光會的會員一定要是佛教徒嗎?
………
接著,頒發講習證書,以資證明。
會後,聽到一些輔導法師的心聲。印堅法師,來自蓮華寺,首次參與講習。蓮華寺位於賭城拉斯維加,生活作息日夜顛倒,每逢週末,正是賭城生意興隆時,沒有信徒到蓮華寺禮佛,因此可以外出參加講習會。很歡喜有機會回到西來寺「挖寶」,總算「入寶山,沒有空手而回。」
依通法師也表達了他的心聲。帶領幹部來講習的好處很多,經過講習之後,幹部們了解佛光會的理念與宗旨,回去之後,就能掌握工作方針,並且積極推動會務。
永固法師則表示,有自己的思想並不夠,要有師父的思想,與常住的宗門思想相應,才是重要的。
聽到這些心聲,再多的辛苦,都能甘之如飴。看來,辦講習會是十分必要的。
今讀覺泉來函,得知紐約講堂的童子軍團,已經向美國童軍總會正式立案,成為全美的分會。這是紐約地區第一個由中國人,尤其是佛教團體立案成立的分會。成立的宗旨是協助華裔青少年,提供他們社交學習的機會,培養一份屬於自己的「宗教情操」,以便立足於美國的主流社會。
美國童軍總會的一大特色是他們相當尊重宗教,在成立規章內提到,他們希望宗教團體成立童子軍團,所以無論任何族裔的青少年加入童軍團,總會要求他們選擇一種宗教信仰,奉行宗教精神。童軍總會認為從小培養兒童的宗教信仰,不僅健全他們的人格,而且待人處事更能友愛互助。
二十多位十一歲到十六歲的男女童軍,每週都到道場上課,並且將童軍守則誓言部分的「上帝」都改為「佛陀」,實為一大特色。
欣見紐約講堂童子軍團的成立,也很欣賞美國童軍總會對宗教的認同。學佛的孩子不會變壞,家長們應鼓勵孩子們「日行一善」,培養他們行菩薩道的精神,並提升他們對佛教教義的認知。
十二月 四日 星期一
三十多年前,嚴寬祜居士成立香港佛教文物流通處時,我就與他互有往來,後來,他又被選為國際佛光會副總會長。去年他因心臟病在臺灣開刀休養,雖數度親訪,但是心中仍然十分掛念。
這一次來美國,聽說他人在休士頓,一直想找個時間前往探望,順便巡視美國中部幾處別分院的工程,今天終於成行。由於張姚宏影居士十分關心佛光山各處的建設,所以也邀她同去。
一行九人浩浩蕩蕩地飛抵休士頓時,已是萬家燈火,不但嚴居士、休士頓佛光協會劉向朝會長與滿亞、滿冠等人等候多時,連玉佛寺的淨海、宏意法師也聞風趕來迎接,真是不敢當。
當地有些信徒也不知從哪裡得來的消息,獲悉我到了休士頓道場籌備處--佛光緣文物中心,紛紛前來,小小的佛堂沒多久就擠滿了人。北美協調處處長林永樂先生與我談及海外華人的生活時,對於宗教凝聚華人的力量表示肯定。林夫人余坤慈女士脂粉未施,衣著樸素,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是十分虔誠的佛教徒。林夫人說她曾在佛光山受過菩薩戒,由於對佛光山的宗風十分讚賞,連找個管家也精挑細選,特別聘請曾經在佛光書局工作過的姜薇薇小姐擔任。她很高興地表示︰十二歲的女兒敬恩頗具慧根,計畫等她大學畢業以後,送到佛光山就讀佛學院。
親家妙淨的父母也來了,妙淨目前在紐約杜蘭大學攻讀教育學,對於妙淨選擇出家,他們由不捨到接受,令我寬慰。趙辜懷箴女士閱讀《傳燈》後寫了一篇心得報告,寄給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筆調流暢動人,可惜已經過了徵文比賽的期限,今晚她與妯娌隨婆婆趙朱懷芳女士同來,特贈一套《禪藏》以為致意。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三個小時過去了,大家依依不捨地道別。深夜十時才抵達休士頓精舍,與徒眾聚談後,回到寮房,已近子夜時分,但仍然捨不得睡覺,在皮箱裡隨手拿了一本有關松下幸之助的書,越讀興味越濃,他的幾則故事不但極富人情味,而且發人深省。
後滕清一在松下電器當廠長時,由於沒有經過松下的批准,就擅自作主將員工薪資提高,松下知道以後大為震怒,立刻召見後滕破口大罵︰「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了不起,你以為你是誰啊?要弄清楚,我才是老闆!」松下越罵越生氣,一邊拿著火鉗猛敲取暖用的火爐,由於太用力,把火鉗都敲彎了。
在旁的松下親戚看不過去,挺身而出為後滕講情,沒想到松下連這個說情的親戚也一起罵,因為罵得實在太凶,後滕恐懼得昏倒,結果被松下用葡萄酒灌醒。
松下將火鉗遞給後滕說︰「這根火鉗是為了你才被敲彎的,回去以前,將這根火鉗弄直。」後滕急忙接過火鉗,努力扳直。這時候,松下為自己的怒罵向後滕道歉,但仍不放心,囑咐祕書送後滕回去。祕書把後滕送回家後,偷偷地交代後滕的太太︰「後滕兄挨老闆的罵,心裡很傷心,說不定會自殺,請注意他的一舉一動。」
第二天一大早六時多,松下就打電話給後滕說︰「是後滕嗎?我沒什麼特別的事,只想問你是否還在意昨晚的事?……沒有嗎?那太好了」從此後滕的前半生都追隨著松下幸之助做事。後滕回憶此事時,有感而發地說︰「如果我因為挨罵而頂嘴離職,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看到這則故事,不禁感嘆︰佛門的歷代祖師也經常藉著呵罵來接心,不知成就多少龍象,可惜現代人缺乏這種大根器,禁不起挨罵,當然成就也就有限。
有一次,松下問人事課長︰「假如別人問你松下電器是製造什麼產品的公司,你如何回答?」人事課長答道︰「我會說松下電器是製造電器產品的公司。」沒想到松下勃然大怒,其他人事主管也不知如何回答。松下說︰「如果別人問松下電器是製造什麼產品時,你們要是不回答松下電器是培育人才的公司,並兼製電器產品的話,豈不表示你們對人才的培養漠不關心?我不知告訴你們多少次了,人才是企業的基石,生產、銷售、資金等固然很重要,可是最重要的還是人才,因為缺少人才的話,生產、銷售與資金都發揮不了作用,所以,如果連你們都不能努力去培養人才的話,松下電器還有什麼前途可言呢?」
後來,這句「松下電器是培育人才的公司」,成為眾所皆知的名言。
中尾哲二郎原來在大阪一家做電器模型的工廠工作,雖然點子很多,能力很強,卻被老闆視為問題人物。有一天他的老闆向松下抱怨中尾,松下說︰「讓我來用用看吧!」中尾自幼父母雙亡,小學畢業後,就到工廠當學徒,並且利用晚上讀夜校。進入松下電器後,由於工作賣力,不計名利,深得松下器重。
一年後的一天,中尾突然向松下辭職,原來以前養他的老主人的兒子在東京開新工廠,來信請他去幫忙。為報老主人養育之恩,中尾打算不計一切回去幫忙。將離去時,松下為他辦了一場盛大的歡送會,並且說︰「萬一工作不順利的話,松下電器隨時歡迎你回來。」
中尾到了小主人的新廠後,製造了一種收音機礦石檢波器,並託松下電器代銷。由於當時收音機並不普及,所以光賣檢波器無法維持工廠開銷,中尾只有苦撐。松下得知以後,決定將公司鐵器部分的工作包給中尾的工廠去做,以穩住局面。後來中尾歷任要職,最高擔任松下電器的副社長,現任最高技術顧問。
松下之所以能擁有輝煌的事業,固然是因為他本身悟性很高,但是佛法的周遍圓融對他的管理也具有莫大的助益。
例如︰京都花園大學的校長立花大龜禪師是當代有名的高僧,已故的池田首相不論公私事都求教於他,松下也經常向他請益。有一天松下問禪宗將來會如何?大龜回答︰「會自然消滅。」松下大驚,說道︰「既然如此,像您這樣拚命弘法,到頭來不是白忙一場嗎?」大龜說︰「絕無此事,即使在禪宗消滅之前的一瞬間,我們還是要努力宣教,這是禪僧的責任。」松下言下悟到︰要善用自己的一分一秒,全力以赴,才是為人之道。
另一位影響松下人生思想的高僧是加藤大觀,從一九三七年到一九五二年,他一直和松下住在一起,對於松下事業管理的缺失,經常直言不諱,在松下事業遭受打擊時,則用佛法給予安慰。由於加藤分析事情客觀公正,贏得松下的敬佩。松下曾說︰「加藤法師的話,常常就像一盞明燈,不但掃除我心中的迷惘,而且帶給我無比的勇氣。尤其他向我闡釋的佛法,使我對人生有更深入的體會。總之,在十五年的朝夕相處中,加藤法師惠我良多,對我個人與松下電器貢獻甚大。」
佛法不僅能解決事業管理問題,對於世出世間一切問題都有一套很好的方法,所以我常說︰「有佛法,就有辦法。」但是一般人聽不懂,因為大多數人並沒有認真學佛法,光用耳朵聽,用眼睛看,卻不去實踐,所以無法得到佛法的受用。
我的弟子經常問我︰「為什麼您看書都能過目不忘?」這固然是因為我有心去記住內容,並且實踐在生活上,也是因為我平常做任何事都會仔細思維,全力以赴,所以往往看到書中某一句佳言,就立刻能有所悟道,觸類旁通。
十二月 五日 星期二
昨晚到達休士頓精舍時,已是深夜,看不出有什麼特色,今天一大早起來,才發覺這裡真是美極了,前有設計優雅、排列整齊的住家,後有綠草如茵的庭院、清澈見底的小湖,到處都顯得十分寧靜祥和。
本來上午想去玉佛寺拜訪淨海法師與宏意法師,無奈電話沒有人接,只得作罷,囑滿亞代為致意。
九時,與嚴寬祜、崔常敏伉儷及劉向朝、遲乃祥夫婦在休士頓道場的預定地會合,一起勘察地形,這裡地勢平坦,交通便利,面積有八‧四畝之大,與大家邊走邊談,心中有了初步的構想。回到佛光緣文物中心,一時找不到白紙,索性將口袋裡的衛生紙掏出來,就著一張矮桌,開始設計起道場藍圖來。張姚宏影居士到外面與她的員工談論片刻,回來時,我指指桌上的「模型」對她說︰「你看,道場建起來了。」大家都笑了。
我一生中最自豪的,不是開闢舉世聞名的佛光山,而是雖然建設許多道場,卻從來未曾擁有一張自己的辦公桌。記得初建佛光山時,經常與蕭頂順先生就地取材,拿一塊石片就在黃泥地上畫藍圖,一棟棟巍峨的殿宇就這樣蓋出來了。後來在海內外雲遊,我以腳步取代直尺,以人頭當成家具,一間間莊嚴的道場也就這樣完成了。所以,我一直很有自信︰無論外在環境多麼惡劣,只要自己健全,一樣可以成就事業。
十二時,抵達奧斯汀禪淨中心籌備處,滿發及奧斯汀佛光協會督導陳勝亭、會長梁蔣夏蘭、副會長項德文、謝吳玉惠、祕書長廖素珍率領廖碧鍊、郭鄭文華、陳韻如、趙家梁、賴威征、陳慧如、陳日旭、黃大強、鄭傃卿、陳惜珍、呂倉棋、唐婉香、張宇芳、李翠芳等五十位信徒做了近三十道菜歡迎我們。一眼看到吳玉惠居士,她是金枝姑的女兒,對於奧斯汀禪淨中心十分護持。四十多年前,我在宜蘭駐錫講經時,金枝姑常來參加共修法會,去年她在臺北道場見到我時,滿腔法喜地說道︰「我現在拜佛已經將佛拜到心裡面了。」如今她一家子孝孫賢,是標準的佛化家庭。
深感建寺不只是蓋一間房子而已,它所發揮的信仰力量,對於慧命的長養、家庭的和樂、社會的淨化都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
午餐完畢,我與大家座談,提出幾個問題,藉此讓海外的信徒了解本山的各項建設。奧斯汀佛光會梁蔣夏蘭會長最後致辭時,希望我能經常來這裡普照開示。隨後在陳勝亭居士的陪同下,到工地巡視工程,預計將在此地建設現代化的佛堂及佛學院,接引美籍人士學佛。
陳勝亭居士是奧斯汀佛光會的創會會長,目前升任督導,於今年卸下會長之職後,發心擔任奧斯汀禪淨中心的監工,每天頂著烈日風吹,任勞任怨,精神可佳。
四個小時的車程將我們載至達拉斯時,已是夜暮低垂,高樓大廈的霓虹燈光互相輝映,一路上街燈明亮,標幟清晰,雖車水馬龍,但秩序十分良好。
八時,來到達拉斯禪淨中心與信徒談話。聽說半個鐘頭以前,如來殿裡就已經座無虛席,後來實在容納不下,只得打開隔壁的觀音殿一起使用。達拉斯佛光會的督導葛光明、盛曉英夫婦,會長陳文燦、王寶玲夫婦,副會長宋子仁、劉綺華夫婦,唐子洄先生,祕書長朱京麗,總幹事林維藩等人均到場聽講。信徒的問題十分踴躍,舉凡生活、修行、乃至政治,都是大家關心的層面,例如--
◎母親因車禍往生,為人子者應如何做,才能使亡者獲得最大利益?
◎追求世間的名利財富,和學佛有沒有衝突呢?
◎如果夫妻信仰的對象不一樣,怎麼辦?
◎業障從哪裡來?如何消除?
◎對陳履安競選總統的看法?
◎當今海峽兩岸緊張局勢超過三十年前的八二三炮戰,那麼︰
1.對未來國運有何看法。
2.對兩岸領導人的建議。
3.一般市井小民避禍求福之道。
◎佛光會如何發展?
◎佛光會與寺院之間有什麼關係?
座談結束後,會見幾名在道場極為發心的信徒。步出客廳時,發現佛光會的會員全都沒走,個個守候在電梯口,等著送我們,充分展現佛光人「來時歡迎,去時相送」的精神,可見陳文燦會長平日領導有功。
陳會長目前擔任達拉斯國際集團董事長,曾於今年二月二十三日,應美國總統柯林頓之邀,到白宮參加「德州政經人士招待會」,聽取總統及各部會首長的施政報告。他告訴我︰在赴會途中,想到多少歷史將在白宮形成定局,不禁直念「阿彌陀佛」,祈願佛光加被,使法水常流此地,讓現在和未來的領導人都能作出智慧的抉擇。由於念佛念得太專注了,在見到柯林頓總統時,不禁將萬德洪名脫口而出。
臨上車時,北卡羅萊納州佛光協會會長蕭麗冠女士一個箭步追上來,含著眼淚激動地說道︰「大師!希望您也能來北卡羅萊納州弘法。」後來滿亞告訴我︰蕭會長日前曾到西來寺參加佛光會北美幹部講習會,十一月三日開會結束後,原本打算飛回北卡,但聽說我要來達拉斯,特地改變行程,來此等候。信徒這麼熱忱的求法,我怎能辜負他們?
十二月 六日 星期三
感謝依松幾日來從達拉斯到休士頓,又從休士頓趕回達拉斯,為我們張羅可口的飲食。即將離開達拉斯精舍時,我特別找他講話,希望他能到佛光山海外道場的中心--西來寺,以精美的手藝,為更多的信眾發心服務。
早上搭乘三個半小時的飛機,穿越重重山水,來到堪薩斯市時,已接近中午,承蒙吳傳國、隋花翎夫婦及龍呤先生不畏寒冷前來接機。由德克薩斯州到堪薩斯州,路旁的樹木由翠綠、楓紅到枯枝滿樹,可以想見緯度已逐漸升高。堪薩斯市是堪州第二大城,位於堪薩斯河和密蘇里河的匯流處,與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市僅一路之隔,這條路稱為「州際路」(StateLane),不多久,就抵達堪薩斯禪淨中心。
午齋時,看到一位行動不便的老太太,便招呼她與我同桌進餐。她自稱姓顧,與民國同壽,是江蘇無錫人氏,原本生長在佛教家庭,但來到堪薩斯城後,數十年來不曾見過佛寺,只好信奉天主教,以求得精神上的平靜,但心中一直感到不踏實。自從堪薩斯禪淨中心成立,她開始修行念佛,聽說我今天到這裡,雖然身體不適,仍央人載她前來。談到最後,她感嘆一生經歷烽火戰亂,顛沛流離,覺得人生好苦,如今總算找到心靈的歸宿。也許正因為如此,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佛法的可貴吧!
來此以前,一再叮囑負責堪薩斯禪淨中心的滿貫︰這一趟純為巡視道場法務,不可驚擾信徒,沒想到大家一傳十、十傳百,還是將佛堂擠得滿滿的,聽說有許多「上班族」還特地請假前來。見大家熱忱求法,心裡十分感動,所以應眾人請求,在座談會後,臨時決定舉行一場皈依典禮。
何惠鑑先生曾在哈佛大學研究佛教文化,與夫人董慧微女士,特地邀我前往享譽全球的尼爾森美術館參觀,我聞言大喜,因為一九三三年成立的尼爾森美術館以收藏豐富的佛教文物著稱,來此一遊是我多年的心願。現任館長馬克‧威爾遜先生對中華文化了解深刻,並且精通中文,承蒙他特地在門口迎接,並且親自帶著我們參觀介紹,真是感激不盡。
來到一尊北宋時代的水月觀音聖像前,大家不禁為其慈悲的氣質深懾而駐足流連。菩薩背後偌大的佛教壁畫則是金朝的文物,由廣聖寺石牆一塊一塊小心翼翼地撬下,飄揚過海,來到異域,再一塊塊謹慎地拼湊起來。高達一○一‧六公分的羅漢像,是梁朝作品,乃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瓷器作品,從其光潤的色澤,可以想像搬運及保養之不易。匆匆看過佛教文物部分,便趕赴機場,但願下次能有時間再訪尼爾森。
三天來,我們跨越了四大州--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堪薩斯州、密蘇里州;經過五大城--洛杉磯、休士頓、奧斯汀、達拉斯、堪薩斯,每天馬不停蹄,從這州到那州,從此城到彼城,一算下來,坐車十二小時,搭機七小時,巡視工程五小時,座談開示十小時,課徒教眾八小時,主持皈依一小時。張姚宏影居士對我說︰「這次和師父同行深深感到︰以前唐玄奘西行到印度取經,那時所謂『西行』只是因為印度在中國之西,並不是真正到了西方。您才是真正來到西方,將佛教發揚光大。」承她過譽,愧不敢當,但「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確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