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4/9-1996/12) 《星雲日記(1994/9~1996/12)》
Hsing Yun Diary 42 - Examining Thoughts: Strength to be Tolerant 星雲日記42~檢查心念 包容力(1996/8/16~1996/8/3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42~檢查心念 ■包容力(1996/8/16~1996/8/31)在能力相同下,人都會彼此不服氣。
這時候,要比的是「包容力」,
能包容對方者,必定更高一等。
菁華語錄
◎看手相、臉相不如看心相,「心」是我們的主人,要好好看管。
◎世間上的好壞,皆以心為出發點,心生則萬法生,心滅則萬法滅,心外的世界如何改變無法控制,但自我心中的
肯定,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一句好話,有如珍珠美玉,可以讓很多人引用。美好的語言,有如梵樂,聽起來讓人陶醉。口中不講壞話,則散發
出來的話,都是芬芳的。
◎真正有修行的人,並不一定要離開六塵。離開六塵的世界以外,再去找一個清淨的世界很難,不如在六塵上,不為
所動,用身、口、意、行、住、坐、臥等來修行。
◎講苦,主要是要給人快樂,因唯有知苦才會去苦,去苦後,自會快樂。
◎對別人的侮辱、傷害、毀謗……不要太放在心上,它有時可以成為我們修行道上的肥料,能成就我們的道業。
◎只要人有心,心中必有佛。
◎人是宗教的動物,宗教如光明,人不能缺少光明;宗教如水,人不能離開水而生活;宗教如藝術,人在生活中離不開美感。
◎善言、善行、善心,如同慈航,可以幫我們度生死之海,煩惱之水。
八月 十六日 星期五
上午,從維也納搭乘十時的班機,飛往西班牙,維也納到西班牙機程約二個半小時。
西班牙占了五分之四的伊比利半島(五分之一是葡萄牙),面積約五十萬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約三千八百萬,是歐洲的第二大國(第一大國是法國),也是除瑞士外,歐洲境內高山峻嶺最多的國家。
西班牙最有名的就是足球與鬥牛,在西班牙人眼中,鬥牛(Corrida)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全民運動,鬥牛士須具有精神極度的集中與十足的勇氣。鬥牛的傳統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原本是西班牙武士所舉辦的運動,一直到十八世紀前是騎在馬上進行,後來在波旁王朝統治時期,失寵於貴族階級之後,才轉為一般民眾的新好,而財力有限的民眾,只好以步行方式來舉行鬥牛比賽,此風氣延續至今。
抵馬德里機場時,承王鼎熹(僑選立委)、吳金蘭(佛光會西班牙協會會長)夫婦,及多位佛光會員和信眾接機。中午在吳金蘭會長所開設的餐館,接受午餐供養。飯後,由王鼎熹先生當導遊,陪我們瀏覽馬德里市區。
此行是我第一次到西班牙。西班牙是個不接受移民的國家,比臺灣大十四倍,中國人有三萬人左右,一半住在馬德里(馬德里是西班牙大陸的地理中心,海拔六百五十五公尺,為全歐最高首府,也是文人雅士齊集之處。)四年前,奧運在巴塞隆納舉行,馬德里為迎接此盛會,整個市容都重新粉刷,故雖已具四百年歷史的房子,但看起來仍非常新穎,古老中保有一份藝術的細緻美,西班牙也是西歐生活消費較便宜的國家。
下午五時,接受當地Telemadrid電臺,和駐在此地各報社記者訪問--
◎學佛最要緊的是慈悲與給人歡喜。歐洲人的民族性很和善,與佛門講究的尊重包容很相應,所以很容易接受
佛教。
◎輪迴是一種因果,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人因有輪迴,所以帶給生命無窮希望。又,
佛門講究的是因緣果報,「業」,是我們生命的密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讓我們今生來世流轉不停,皆
是因業報所致,所以說,人不會「死」,死亡如換衣服,如搬家一樣。
◎看手相、臉相不如看心相,「心」是我們的主人,要好好看管;世間上的好壞,皆由心為出發點,心生則萬
法生,心滅則萬法滅,心外的世界如何改變無法控制,但自我心中的肯定,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五時三十分,主持佛光會的成立大會。西班牙在印象中,是一個很遙遠的國度,過去一直想來,但因緣都不具足,直到兩年前,我在歐華年會上開示的因緣,認識了王鼎熹夫婦,被他夫婦倆求法的熱情感動,而促成今日佛光會的成立,於大會中分別授證給--
西班牙協會會長吳金蘭、副會長劉琴妮。
巴塞隆納協會會長林隆勢、副會長阮塞花。(巴塞隆納是西班牙第二大城,也是地中海沿岸第一大都會)
前來觀禮的貴賓有臺北駐西班牙大使章德惠先生,並且帶來兩封賀函--
1.西班牙愛蓮娜及克里斯汀娜兩位公主,目前正在美國亞特蘭大城,代表西班牙參加奧運殘障運動會之各項儀式,遺憾不能前來參加佛光會西班牙協會等成立大會,特由西班牙王宮公主顧問Luis Carlos Gara'a Revcuga代表她們預祝大會成功,並祝大師在西班牙有豐碩成果。
2.西班牙駐臺北商務辦事處主任,也是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路培基(Santiago Rup'erez),因事錯過此次在馬德里的盛會,預祝大會順利成功!相信在大師的播種下,佛教在西班牙,如同種下一粒種子,日後必定會有豐碩的收穫。
六時,為馬德里地區的信眾主持佛學講座及皈依三寶典禮。
西班牙一年內有三千多個小時是日光時間,所以全國很溫暖,大部分社交活動都在晚餐時間舉行。這裡一般的生活習慣,早餐是九時,午餐是下午二時,晚餐是晚上八時才開始。
晚上八時,接受章德惠大使的晚宴招待,吃道地的西班牙餐,近二個小時才結束。在回到安單的旅館途中,沿路燈火通明,西班牙的夜生活,好像才要開始。
八月 十七日 星期六
清晨五時就前往機場,趕搭上午七時的班機飛往荷蘭。由西班牙到荷蘭機程約二個小時又二十分。
荷蘭(Netherlands)是一個小國,面積約四萬一千一百六十平方公里,有一半以上土地低於海平面,五分之一的面積屬湖泊、河流、運河,故興建防波堤、柵門和水壩是荷蘭人的專長。國內原本有一萬餘座風車,目前只剩下一千餘座,被視為是國家的紀念碑。土地非常肥沃,別名「園懇地」,人口約一千四百八十萬人。
上午十一時,於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主持「荷蘭佛光山」道場的動土典禮。
阿姆斯特丹人口約七十五萬,有「不夜城」之稱,是荷蘭首都,也是荷蘭經貿中心。市中心有六千七百棟大小建築,是政府列管保護的古蹟,大部分仍保存十七世紀黃金時代初落成的風貌,故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露天的博物館。阿姆斯特丹的鑽石切割、磨光和鑲嵌世界聞名,同時也是歐洲最大古董市場,其乳酪和露天咖啡座,也廣為大眾喜愛。
在動土典禮中,由我帶領全體信眾和阿姆斯特丹的佛光會員們及前來觀禮的貴賓︰阿姆斯特丹副市長方德阿先生(Van De Aar)、阿姆斯特丹自由民主黨領袖蒿特曼先生(Hou Te Man)、阿姆斯芬市副市長方登漢菲(Van Den Heuvel)、阿姆斯特丹外資投資處代表布萊林女士(Bruining)及臺北新聞處駐荷主任鍾京麟主任等一起舉行動土典禮。
「第一鋤,一願開工順利。
第二鋤,二願國泰民安。
第三鋤,三願佛法興隆。
大眾如意吉祥」
並提取動土法語--
「荷蘭興建佛光山,
十方大眾雲來集;
佛光普照應萬方,
普利人天萬萬年。」
寺院如同學校,可以讓大家來此受教育;寺院也是人生的加油站,可以讓我們在疲憊的旅途中加油充電;寺院更是我們的百貨公司,可以獲取我們精神上所需。今後荷蘭佛光山,將是大眾的第二個家(慧命之家),願大家一起,共同來發心護持。
阿姆斯特丹副市長方德阿先生(Van De Aar)代表荷蘭政府歡迎佛光山來此,對此次道場的籌建,荷蘭佛光會會長文俱武先生,及會員幹部們,都很盡心盡力,讓承辦此工作的政府有關人士非常感動。
阿姆斯特丹街道附近的房子都很有歷史,有各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及國籍,在此興建道場可以給這個城市帶來新生命、新朝氣,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觀光,相信阿姆斯特丹的中國城會因荷蘭佛光山的興建,而更具有特別意義。
到歐洲,有很多地方值得參觀,民眾也很熱情,但在語言上卻非常辛苦,西班牙語、德語、法語、荷蘭語、廣東話、客家話、潮洲話等都有人使用,如果想在歐洲通行自如,不懂兩、三種語言,是不行的。因語言的關係不易遷就,只好以座談方式回答大家的問題。人除了有文字障外,還有語言障,佛法要在歐洲弘揚,克服語言障礙為第一要件。
晚餐後,在文俱武會長的安排下,和佛光會員們近一百多人,大家乘坐玻璃頂的遊覽船,環繞運河觀光。阿姆斯特丹的都市構造,是以馬蹄形的運河網為基礎,共有一百條運河,一千三百二十六座橋樑,為了船通行方便,很多橋中間是可以打開的,以方便船隻的通行。
荷蘭國家雖小,但有關公共建築,如歌劇院、文化中心都很大。阿姆斯特丹有八百八十年歷史,整座城市皆在木樁上。此地的水是由阿爾卑斯山流下的雪水,非常潔淨,可以生飲(阿爾卑斯山雪水流經的地方,尚有德國、瑞士、比利時)。
荷蘭是屬君主立憲國家,就阿姆斯特丹市容而言,每一處都有三百年以上歷史,雖古老但不破舊,每一戶人家都是窗明几淨又整齊。在此地的學童,從上小學就開始學游泳、騎腳踏車,因荷蘭運河多,學游泳可以防溺又可以救人,而路面不大,騎腳踏車反而比開車快。
一趟短短一小時的運河之行,讓人感受到荷蘭實在很古典,加上鬱金香聞名世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繽紛國家。
八月 十八日 星期日
今由荷蘭飛往瑞士。
瑞士國土不大,和荷蘭的面積差不多,人口只有荷蘭的一半。全國面積約四萬一千多平方公里,東西距離三百四十八公里,高度差異四千公尺,農地與草原占二分之一,森林占四分之一,冰河、岩石及一千五百多個湖泊占四分之一,是歐洲地勢變化最大的國家。人口六百四十萬,天主教徒約占百分之四十九,境內通行德語、法語、義大利語、羅曼什語、英語等,也是歐洲語言最複雜的國家。
瑞士金融業及維持中立是舉世聞名,其出產帥奇錶(Swatch)風靡全球。
在佛光會瑞士協會會長何振威先生(也是瑞士華人聯合會會長)及多位佛光會員幹部接機之後,隨即來到瑞士佛光山,與在琉森(Luzern)地區的信眾開示,並主持皈依三寶典禮。
據何振威會長表示,三個多月前,他們向瑞士政府申請籌建佛堂及其他相關宗教活動時,問及為何要籌建佛堂的原因,何會長答道︰「我們非常羨慕各位,每星期六、日或節日,都能到美麗莊嚴的教堂作禮拜,但在全瑞士還沒有一座佛堂可提供我們參拜,在精神上感到很空虛……。」
在座詢問的各議員,皆頗認同何會長的請求,一致鼓掌通過,瑞士佛光山的道場,終於可以設立。瑞士可以說是天主教的國度,能准許佛教道場的設立,實在非常榮幸。
前來聞法的信眾中,有幾位貴賓如︰臺北貿易辦事處處事陳國榮先生、祕書吳建邦先生、歐洲華人作家協會會長朱文輝先生、華航總經理費鴻鈞先生、佛光會瑞士協會顧問Dr.FJosef Lisiher等。和大家提到--
佛光山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佛光協會、分會或佛光山的寺院,此地道場名為「瑞士佛光山」。無論是創業或是開山,一開始都是從零起點,如果在「0」的前面加「1」則成「10」;「0」的前面加「10」則成「100」;加「100」則成「1000」,希望各位會員信眾大家一起來護持瑞士佛光山,不管是出錢、出力、出心,都是成就瑞士佛光山的點滴因緣。
瑞士是一個非常崇尚和平的國家,很注重民眾的福利建設,是一塊和平的樂土。真正的平等非口號,要落實於生活中。每一樣東西皆有其性能,人的才智雖有智愚貧富的差別,但本性是至尊平等的。佛在世時,即是從事平等的運動,四姓出家同一釋姓,江河入海同一鹹味,到佛門來體會的就是平等。
「平等」,是目前時代大家所嚮往的,種族間若不平等就會有糾紛;國與國間若不平等就會有戰鬥;故平等必須彼此間取得一個共同平衡點,才能相處。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不能對立,否則不會平衡。
在皈依三寶典禮圓滿後,和信眾座談時提到--
◎人是一種宗教的動物,宗教如光明,人不能缺少光明;宗教如水,人不能離開水而生活;宗教如藝術,人在
生活中離不開美感。
◎沒有宗教正確的指引,人很容易迷信、邪信,或不信,要有正信的信仰,正見則不可少。信仰的對象要具有
清淨道德者、有歷史可考者、已自我覺悟者、有能力解決人們困難者。
◎皈依非吃素、受戒、拜師,是一種對佛教信仰不變的明示,一樣可以拜神明祖先,因禮拜尊敬是一時的,皈依
則是一生不變的信仰。
◎是否可以同時擁有兩個信仰?信仰太多有時會矛盾,可以選擇一個較相應的信仰,因在矛盾的世界裡,容易自
亂信念。
◎信仰是出乎自心,發乎本能,只要不邪信、不迷信,必能心甘情願,受持清淨戒法。
◎三皈五戒是做人根本,「持戒」就是倡導「自由」,失去自由者,大多是犯法者。五戒就是倡導自由平等的
意思,因不犯戒,自然就自由了。
◎一個人受五戒,一個人不犯法;一家人受五戒,一家人不犯法;一國人民受五戒,全國人民不犯法;鼓勵夫婦
受五戒,就不必擔心彼此舉止是否犯戒不守規矩。
◎皈依後,要將初發心的一點信心,如同護禾苗一樣,好好維護,皈依後,每天至少要誦一卷《般若心經》,持
之以恆,必能開智慧!
有一位署名普欣的信眾,給了我一封信,內容大致如下--
「早在一九七八年由越南移民到瑞士,雖然在生活上不用憂心,不過在精神上卻非常苦悶,因為沒有寺廟可以禮佛。但自從瑞士於一九九二年成立佛光會,把人間佛教帶動起來,我們瑞士華人都很歡喜,尤其是我們全家,皆皈依三寶,是最令人高興的一件事。
三年前,我因意外,右腳受傷,調養了十八個月,才能行走,這期間有幸得友人給我大師的錄音帶、講演集、及《佛光世紀》等,使我在調養的這一段日子,內心不覺得痛苦難過,真要感謝大師的法語,及觀世音菩薩的加被。
所以我發心要將我這五百六十四天來,每日二法郎,供養給瑞士佛光山(因受傷不能工作,健康保險每日給我二法郎的安慰錢。)是我一點心意,以表對大師的感恩!」
只要有心,到處皆可以遇到有心人。
八月 十九日 星期一
這一陣子的行程,幾乎是一天一個國家,忙著與信眾皈依、座談、成立佛光會,少有時間看看歐洲的景色。今天用完早餐,特地租了一部遊覽車,從琉森(Luzern)往日內瓦,沿途觀賞瑞士的風光。
瑞士是一個資本主義很發達的國家,其金融和工業非常有名,尤以鐘錶、精密機器、化學產品為三大出口品。瑞士全國大小銀行有四千七百多家,最有名的五大銀行是瑞士聯合銀行、瑞士信貸銀行、瑞士銀行公司、瑞士人民銀行、蘇黎世銀行等。
在社會秩序上非常穩定,人民生活水準和各方面物質條件都很高,人民喜愛和平與安寧,非常講究工作效率。每一個鄉鎮都有一個教堂,每隔一小時,就可聽見到處飄揚的鐘聲,是一個花園式的國家。
在瑞士任何居住點或旅遊處,交通都很發達,不管公路或鐵路,指示標的方向也都很清楚。瑞士每一州有自定的教育制度,所以沒有統一的學制,全國共有二十五種學制,其中有七所州立大學,五百所研究所。
期望「瑞士佛光山」能在這美麗的國度裡,如同學校,為此地信眾增進智慧人緣;如休息站可以解除大家的煩惱,增進力量;進而聯誼往來增加品德,提高人格。
途中,在休息站碰到不少來自臺灣民眾,很多人都很關心時事,問了我一些問題,我的回答是--
我是一個出家人,對政治不感興趣,但站在推展人間佛教的立場,則無時不祈求國家社會平安和諧,目前國內最大隱憂在於族群間融和度不夠,這一點媒體輿論應負相當大責任。
因媒體不宜預設立場,而以某部分族群的代言人自居,加入對立行列,甚至帶頭起鬨,製造紛爭。應以超然的社會公器立場報導新聞,體認自己的社會責任,引導各族群朝向良性互動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媒體固然不能報喜不報憂,但也不能刻意渲染社會的黑暗面,以偏概全,而應多報導健康性新聞,帶動社會的進步,對媒體自我提升格調,不可不注意,以促進社會族群融和為己任,才是全民之福。
中午,在經過日內瓦時,於孔憲欽先生所開設的「孔家苑」餐廳,接受供養。日內瓦是瑞士境內,最西部的邊境地帶,三面為法國所環繞,位於萊蒙湖的西端。日內瓦是瑞士鐘錶製造業的重鎮。許多國際組織總部均設在日內瓦,如--
聯合國前身及現在聯合國歐洲總部、日內瓦會議所在地、紅十字會所在地、世界宗教會議所在地、世界自然基金會所在地。
日內瓦民眾有共同心願,便是為人類和平及親愛團結而奮鬥。
下午四時左右,在日內瓦與法國交界處過海關。過海關的車隊排一長龍,就像是過收費站似的。車上大家早已將護照準備好,以便讓海關人員檢查。但輪到我們這部車時,海關人員卻一揚手就讓我們順利通關,連檢查都沒有。司機很得意的說,這是因為他信用很好,所以能有如此優待。
下午四時二十分,進入法國境內里昂,在佛光會里昂分會會長許尊訓夫婦接待下,晚安單在里昂。
八月 二十日 星期二
或許是沒有緊湊的行程,心情較放鬆,今天反而一大早就起床了,信步踏出旅館,到附近的公園跑香,徒眾也不約而同的聚集過來,談笑間對此次即將結束的歐洲之行,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看法與感受,而唯一相同的是,大家都很珍惜這次能到海外來參學的因緣。
九時,承佛光會里昂分會會長許尊訓、翁愛玲夫婦;許漢進、黃淑恭夫婦;張健、林鴻美夫婦及多位佛光會員的好意,專程帶我們去參觀距離里昂三十公里的一座十二世紀的古城。此古城建於一四三六年,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內部一切設施頗能展現出法國文化的特色。據聞美國總統柯林頓先生,在今年六月到里昂來參加七國高峰會議時,特地指明要參觀此古城,並在城內一棵自由樹(此樹種於一七九二年)下講演。
在里昂國際商科大學教授張健先生引導下,踏進古城,整個路面都是一塊塊石頭鋪成的,昔時的磨坊、政府辦公室、酒店、博物館、餐館至今都成為重點文物,保護得很完整。
里昂是絲路連結到西方的終點,故法國時裝以絲綢為主,絲織業也很興盛。
看完古城,張健教授又帶我們去參觀已有一百年歷史的蘇菲亞教堂。傳說一八九○年的一場大火和瘟疫侵襲里昂,民眾向上帝祈求許願,若能度過此災難,則要發心興建一座教堂,蘇菲亞教堂就是在這樣的因緣下,於一八九六年落成,至今剛好滿百年。教堂建築高聳雄偉,內部地磚、壁磚美侖美奐,如同是新裝修的一樣亮麗,前人的建造,後人的維修都一樣重要。
離蘇菲亞教堂約五分鐘車程,我們又來到一個露天的歌劇舞臺,此是二千年前的羅馬戲劇場,已列入國家文物保護區,觀眾席約有三十個階層,每一層至少可以坐二十五人,因席位是半圓形的,所以,越往上層可以坐的人越多,總數大約可以容納三千人,據聞北京雜技團曾在此地表演過。
二千年前,麥克風還沒有發明,但是這座舞臺,不管站在任何角度講話,席上觀眾聽得同樣清楚。這種對音量折射、過濾的設計,至今仍為大家所津津樂道。
這類古蹟的共同特色是,附近皆有博物館,專門陳列收藏有關這座古蹟的文物,可見法國政府重視文化遺產及保存的用心,很值得學習。
回程時,經過里昂政府大廈,廣場有一座「四頭馬車」銅像,非常雄偉,與法國贈送給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是同一作者鑄造的,廣場上的地面不時有噴泉湧出,景色頗有創意。
下午乘三時的火車由里昂回巴黎,五時三十分抵巴黎車站。
晚七時,參加巴黎佛光協會會長江基民先生等幹部,為舉辦此次在巴黎召開的第五屆世界大會圓滿成功,特設宴慰勞全體工作人員。在晚宴中,我說道--
今年在巴黎召開的佛光大會,都是大家辛苦付出的成果,一切光榮皆歸於佛陀。我們在工作時,有時是為了生活,有時是為了事業,有時為了興趣,有時是為了人情,有時是為了信仰,更有時是為了「義」。各位皆是因為義,而來此做義工,什麼犧牲都不計較,尤其是接待、籌備過程中很辛苦,又碰到臺灣有颱風,導致班機誤點,造成大家接機的不便,雖然如此,但仍能如期完成任務,尤其是法國國會議員高樂加雅馬庫士及市政府祕書Michel先生,跟前跟後的協助我們解決困難,真的是很感謝。
在亞洲,佛教的傳播非常興盛,但在歐洲則還沒有生根,不過經由此次在巴黎國際會議的召開,透過倡導平等與和平及多項決議,此劃時代的意義,相信影響會非常深遠。
大會圓滿後,我轉經英國、德國、荷蘭、瑞士、西班牙等國,感受到雖然大會在巴黎召開,但其影響力幾乎擴及整個歐洲,所到之處,大家都在談論大會情況。很感謝新聞界的支持,和《歐洲日報》、《法華報》等,皆以頭條新聞或社論,推崇此次大會,各位大家努力所播種下的菩提種子,相信不久定能生根發芽,讓佛光普照,法水常流。
八月 二十一日 星期三
下午一時的班機,由巴黎飛往紐約,機程約七個小時,時差五個小時,於紐約時間下午二時四十五分抵達甘乃迪機場。
紐約州面積約十四萬一千多平方公里,為瀕臨大西洋中部地區最大的一州,人口約一千八百多萬,非白人占百分之二十五,而在紐約市非白人占百分之四十八。
紐約為聯邦制,州長、副州長、主計長、檢查總長皆係直接選舉。州長下有二十個廳處,州議會分參議院、眾議院。紐約州有十一個司法行政區,是全美唯一生產Wollastonite Emery(細灰石金鋼沙)之州,勞工人數有八百五十七萬,勞工素質都很高,紐約州會成為最高科技州主要原因是百分之二十五的成年人,曾接受四年或四年以上大學教育,修讀科學及技術領域的畢業生,人數居全美第一位。尤其材料科學、電腦、醫學科學、電子工程、生物科學等,均享有很高的聲譽。
一出甘乃迪機場,即前往紐約道場,於下午五時三十分,在依恆等人陪同下開車轉往鹿野苑,原本只要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因塞車到晚上八時三十分才抵達。
在天普大學就讀博士班的慧開,開了三個小時的車,由費城趕到鹿野苑來向我報告,他已於前天八月十九日,通過口試,拿到博士學位,九月五日,將舉行畢業典禮。這一訊息值得欣慰,我問慧開拿到博士學位有何感想?
慧開表示︰「只想趕快回佛光山,為常住分擔弘法工作。」
晚,和紐約道場及鹿野苑的徒眾進行「師徒時間」--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大家在同一師門下,師兄弟相處要以道情法愛做根本,我尊敬你,你尊敬我;我幫助你,你幫助我;互相諒解、互相體貼、互相親愛精誠,沒有這些概念,就談不上共識。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樑,讚歎的話、美好的語言,有如布帛,可以溫暖人心;一句好話,有如珍珠美玉,可以讓很多人引用,如孔子說、孟子說、佛陀說,美好的語言,有如梵樂,聽起來讓人陶醉︰「面上無瞋是供養,口中無瞋出妙香。」口中不講壞話,則散發出來的話,都是芬芳的。可見講話之重要,不可不慎。
◎佛教看真理而非看人情,真理就是我們的真心佛性,沒有你我他,超越世間法。一個會做事的人,必須要懂得橫遍十方、豎窮三際。
◎佛教戒律,第一不殺生,就是慈悲。無論何事慈悲是好事,但有時濫慈悲也不對,慈悲要有智慧,那才是真
慈悲。
◎我欣賞做事的方法,是事先要有策畫,並抱著實幹苦幹的工作態度。
◎享有的世界比擁有的人生更富有,只要人有心,心中必有佛。
八月 二十二日 星期四
昨晚安單在鹿野苑。早餐後,前往紐澤西州,巡視紐澤西州禪淨中心。
今晚起,一連兩天,在紐約道場,為佛光會會員們舉辦座談講習會,就佛光會一些理念及會務發展方向,為大家闡釋,並回答大家在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學佛不要只是抱持好奇心,要有平常心,因平常心就是道。平時老實修行、老實參禪打坐、老實作務,就是
修行。
◎人我關係不睦、感情的好壞、經濟的有無,如果都用「無常觀」來欣賞,那麼一切都會很美好。
◎殺生、吃肉,把自己的口欲建築在眾生的痛苦上,基本上是不平等、不合法的。所以我們應該少吃肉,至少
要不殺生。
◎做人要培養自己的人格,至少不能沒有道德勇氣。當仗義直言時,要勇於開口;當需全力以赴時,要勇敢以
赴,毫不畏懼。只要對國家社會大眾有利益的事情,就要有勇於承擔的慈悲道德。
◎在修行道上要度生死之河,不外要有善言、善行、善心,這些善舉善念就如同慈航可以幫我們度生死之海,
煩惱之水。
◎懺悔的法水,可以洗清我們內心的貪欲、瞋恨、愚癡、邪見、嫉妒、貢高我慢等許多惡念,故人若不知懺悔是
不能清淨的。
◎眾生是無知愚癡的,最大的愚癡並不是不懂事、不明理、或不通人情;而是不見本,不能見到自己的根本
(本來面目)。所以佛陀就為我們從生死苦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