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t Affinities over a Century 10 - Places of Practice 2 《百年佛緣10-道場篇2》
My Establishing Buddhist Places of Practice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我在澳紐開創佛教道場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我在澳紐開創佛教道場澳洲,又稱澳大利亞,是南半球最大的島嶼國家,也是全球陸地面積最小、歷史最悠久的一洲,與紐西蘭、巴布新幾內亞等國家,合稱為「大洋洲」。
一九○一年至一九七五年間,澳洲在英國的統治下,施行「白澳政策」。因此在那個時期,東方人要移民澳洲,簡直是難上加難。直到七○年代後期,政府廢除「白澳政策」,開放各國移民,台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越南等國民眾,紛紛舉家移民澳洲,各種宗教信仰也隨之帶入,從此為整個國家帶來莫大的變化,進而塑造了澳洲多元文化的形象。
基於「白澳政策」給我不好的印象,再加上我對這個國家了解不深,早期有信徒多次邀請我前往澳洲興建道場,我都沒有答應,總認為這個地方不是華人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但是數年後,因緣際會,當我踏上了這塊土地時,發現澳洲人其實很友善,個性和平,尤其是當時正值經濟衰退時期,但是他們仍舊安貧樂道,自在歡喜地過生活,再加上他們已不排斥華人,甚至歡迎各個宗教的加入,也就使我對澳洲的印象完全改觀。
特別是,有人說澳洲是「人間最後一塊淨土」,確實不錯,它是一個非常重視環保的國家,行走在街道上,一眼望去,無論是大廈或民宅的窗戶、陽台,都置有盆栽,政府也會把最好的地段保留做公園。可以說,澳洲人民的富貴,就在於到處都能享受到大自然的風光,民眾的生活水平相當高。
尤其動物與人友善來往,佇立海邊,常見大魚游到水邊,仰起頭來跟人玩耍;飛鳥飛到人的肩上,向他分一點米穀的畫面。這也就更讓我感覺到澳洲是一個適合人居的環境。
基於這些好印象,我決定到澳洲開拓佛教。在澳洲發展佛教期間,尤其承蒙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人民對佛教的高度接納,而使得人間佛教在當地的發展加速生根。如今想起佛光山在澳洲順利發展的種種好因好緣,心中不勝感激!以下略述佛光山在澳洲各地的發展因緣。
南天寺
我在澳洲弘法的因緣始於一九八八年,旅居澳洲臥龍崗市(Wollongong)的華僑寸時嬌女士到台灣訪問,邀請佛光山前往澳洲興建道場。相隔一年,中國鋼鐵公司在佛光山召開國際鋼鐵學術會議,澳洲臥龍崗國營的BHP鋼鐵公司董事長及市長亞開爾先生(Frank Arkell)前來與會;他們參觀了佛光山的各項弘法事業後,非常歡喜,也向本山提出希望派人到澳洲建寺,發展佛教。
既然有這麼一個因緣,我便派時任都監院院長的慈容,帶領永妙前往距離雪梨市一小時車程的臥龍崗市勘察,雖然一度掛念她們的安全,但據她們回來報告澳洲當地的狀況,那裡社會安定,民風樸實,生態環保做得非常成功,和我所知道的澳洲完全不同。
不久,經臥龍崗全市議員決議通過,表達全力支持佛光山在澳洲建寺之意,市長亞開爾先生還捐贈了二十六畝土地;再加上游象卿、邱美惠、廖德培、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心想要成就佛光山在當地建寺發展,我想,自己一生的願望,就是「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既然有這個因緣,就不應該退縮。於是隔年(一九九○年)便親自率領慈莊、慈容、永全、滿可等徒眾到澳洲勘察。
同年,慈莊與臥龍崗市政府正式簽約,由於澳洲位於南半球,且素有「天堂」之稱,於是我便將寺院定名為「南天寺」,意為南半球的天堂。
一九九二年,我和臥龍崗市長甘大衛(David Campbell)、中華民國駐澳洲代表李宗儒博士、紐省上議員沈慧霞、紐省移民部長歐文、雪梨副市長曾筱龍(Henry Tsang)、臥龍崗前市長亞開爾、紐省佛教會會長葛雷恩(Graeme Lyall)、佛光會雪梨協會會長廖德培、功德主游象卿、游象乾、謝憲豪等居士、建築師布魯斯特先生等十二人,一起為南天寺主持動土典禮。典禮上,我題贈法語「臥龍崗上法門開,十方大眾感應來;弘法利生南天寺,菩提花果遍地栽」,和現場與會的四千多人共同見證佛光普照澳洲大地。之後便請永東、滿可負責籌建工程與弘法工作。
為了確保南天寺將來能有一個寧靜的環境,後面數百畝的小山丘,儘管不供人使用,但政府還是以象徵性的每年澳幣一塊錢,租借給我們九十九年。我曾開玩笑地問市長:「九十九年之後怎麼辦?」市長幽默地回答我說:「到時候我們發願再來吧!」
南天寺籌建之初,為了就近關心工程狀況,便以附近一座農場作為開山籌備處。農場主人史密斯先生(Bruce Smiths)的家族在澳洲已經有百年歷史,傳到他是第六代,政府特別明令他的住屋已屬國寶級,不准拆除。想到佛光山只有二十年的歷史,卻能住在百年歷史的房屋裡籌備建寺,因緣實在很奇妙!後來南天精舍又遷至建地後山,伊拉瓦拉湖(Illawara Lake)旁邊的一棟小屋,環境清幽,只要步行十分鐘便能到達南天寺。
一九九五年,南天寺建築工程完成,並於當年十月八日、九日舉行落成啟用暨佛像開光典禮。之後的數日相繼舉行了「國際僧伽研習會」和「國際佛光會第四次世界會員代表大會」等活動,一時之間海會雲來集,海內外貴賓近六萬人共同參與盛會,為澳洲佛教史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開光典禮當天,澳洲總理基廷(Paul Keating)特別派了移民部長鮑格斯(Nick Bolkus)前來表示祝賀。部長先生當場捐獻了澳幣一百元,作為南天寺後山園林用地一百年的租金,體現了澳洲政府對佛教的認同與肯定,而各家電視媒體也都稱譽南天寺為「南半球第一大寺」。此後,參與寺院建築的工程公司及相關人員,也由於這個因緣而榮獲多個獎項,如:最佳設計獎、最佳燈光獎、最佳建築師獎,以及最佳花園設計獎等等。
尤其「國際佛光會第四次世界會員代表大會」在南天寺才舉行,便創下了幾項紀錄:
一、在南半球最大佛寺南天寺舉行會議。
二、在澳洲最大國際會議中心(Harbourside Room)開幕。
三、澳洲史上最大的餐會,備辦有三百桌宴席;澳洲國慶酒會最多是一百二十桌。
四、第一次在澳洲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素齋。由德裔澳籍廚師主廚,已準備好幾個月。
五、除了澳洲國慶外,首次在海上施放煙火。
六、首次發行紀念幣。
七、澳洲警政署特別譜迎賓曲,奏樂歡迎。
八、南半球首度梵唄音樂表演。
九、首度邀原住民表演,充分顯示尊重與包容。
十、穿著佛光會服,過海關享有快速通關的禮遇。
南天寺創建至今,在慈容、滿謙、滿信、依來、滿可等歷任住持的帶領下,已有數百萬訪客及居民前往參訪,不僅帶動了澳洲觀光旅遊事業的發展,每年更吸引來自當地紐省各大學、中小學及各界人士二十萬人以上來此禪修、研究佛學或做東方文化參訪,並有無數澳洲當地人士投入寺內義工服務。
除了「國際佛光會第四次世界會員代表大會」,還有不少大型活動也在南天寺舉辦,或由南天寺協辦。例如:一九九八年「第二十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在南天寺召開;二○○○年,佛光山梵唄讚頌團登上澳洲雪梨國家歌劇院;同年,南天寺還成為雪梨奧林匹克運動會聖火傳遞的界標;二○○四年,佛光山在南天寺傳授國際三壇大戒,有來自十六個國家、近三百位出家戒子受戒,不但是澳洲史上規模最大的佛教盛會,也寫下南半球首度傳授漢傳佛教三壇大戒的歷史等等;可以說,近二十年來,在澳洲各地佛光人盡心盡力發展之下,南天寺寫下了許多佛教殊勝的紀錄。
此外,為了促進澳洲多元文化融和,一九九四年起,每年佛誕節在世界知名的觀光勝地雪梨達令港舉行浴佛祈福法會,至今年年不輟,已成為達令港重要的年度節慶。甚至一九九八年起,在南天寺舉辦的「南天文藝季」活動,每年也都吸引數萬名中外人士前來參加。
現在,我們又在澳洲南天寺的對面土地興辦南天大學。二○○一年,臥龍崗市政府通過議會決議,有鑑於南天寺自一九九五年落成以來,積極宣揚佛法,推動東西方文化交流,致力於各項教育的推展,帶動當地觀光事業的發展,促進市政的繁榮,因而捐贈二十九英畝土地給南天寺作為美術館及南天大學建築用地。
二○○七年十月,我親自前往主持「南天大學安基動土典禮」。典禮上,我以「大學命名為南天,青年在此學聖賢;中澳文化交流日,多元種族見太平」一偈作為祝福。想到澳洲政府對華人的厚愛,同意我們在這裡興建大學,讓佛光山有機會可以回饋世界,我真是對他們由衷地表示感謝。
經過十年的規劃,二○一一年二月,南天大學應用佛學研究所終於正式啟教。我想,南天寺有會議室、禪堂、教室,也是一所學校,未來南天寺、南天大學在相互成為助緣之下,前途應該是無限了。
尤其早期參與南天寺建設的滿可法師,馬來西亞人,很能幹、有毅力,胸量也大。南天寺建設即將完成前,她推薦滿謙法師前往擔任住持,當時我就問:「那你到哪裡呢?」她跟我說:「都不要緊!」後來常住就派她到新加坡弘法。在新加坡十多年間,滿可雖然歷經種種磨難,卻接引了很多青年學佛,共同為佛教的發展盡心盡力,並且在她的辛苦奮鬥下,二○○八年,終於完成了一項艱鉅的任務──「新加坡佛光山」道場落成開光了。
我想,現在滿可再度回到澳洲,她對於當地的情況很熟悉,加上長於語言,在教育方面也有理想,南天大學在她的規劃之下,未來必然是會發展得更快了。
南天講堂
在等待南天寺開山建寺期間,據心定告訴我,南天精舍的空間僅足以作為安單用,有必要再尋覓一處信徒共修的場所。於是我就請他到雪梨視察,找尋據點,最後他在西部帕拉馬塔地區(Parramatta)火車站旁邊,找到了一間原本製造新娘服裝的工廠,約莫可以容納數百人聚會。承購下來之後,我將它定名為「南天講堂」,還寫了一副對聯「南天佛堂施教化 講堂法雨潤群生」。
一九九一年,雪梨佛光協會成立大會在南天講堂大殿舉行。由於擔心停車困難,所以事先並沒有宣傳,可是當天與會的信眾竟多達千人。會長廖德培、副會長王思淮、顧問游象卿等三十多人看到信徒如此虔誠後,都一致表示要把雪梨佛光協會帶動起來。
一九九九年,因為南天講堂建築老舊、空間不敷使用,便拆除重建。二○○○年完工的那年,適逢雪梨奧運會舉辦,中華台北代表隊的跆拳道選手正苦惱找不到訓練場所,我聽聞後即刻將講堂提供出來,不僅讓他們有寬闊的練習場地,連淋浴、更衣等設備,也都讓選手們自由使用。後來中華台北跆拳道隊伍在奧運比賽中,獲得一面銀牌、四面銅牌的佳績,我也感到與有榮焉。
承蒙當地的華人代表說,佛光山就像台灣在世界各國的外交部,到了國外,遇上困難,只要找到當地的佛光山或佛光會,一切就不用擔心了。我想,能有這個機會為大家的往來服務,所有在地的佛光人必然也是很樂意盡地主之誼。
雪梨佛光緣
雪梨位於澳洲東南海岸,享有「世界上最好的住址」美譽,是全球三大美麗的港埠之一。尤其因為它具有自然景致,又是全澳洲人口最密集的城市、新南威爾斯省(又稱紐省)的首府,也被視為澳洲的第一大城及商業中心。
一九八○年代,澳洲政府興起所謂「投資移民」,吸引了數十萬亞洲人移居雪梨。這許多移民初到澳洲,人生地不熟,再加上語言不通,其實最需要的,除了同鄉的協助和關心以外,就是能向佛菩薩訴說心事的寺院道場。
一九九五年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大會由雪梨協會主辦,為使籌備工作順利進行,督導廖德培居士在中國城租用了一間辦公室作為佛光會辦事處,並布置成佛堂,成立雪梨佛光緣,終於讓許多人有了共修之處。
廖德培居士,生於一九四七年,台北樹林人,原本在王永慶的台塑公司擔任會計主任,後來離開台塑,到澳洲發展事業。澳洲第一個佛光會雪梨佛光協會成立後,就由他擔任第一任會長。他信仰非常虔誠,發願要以弘法護教作為畢生的責任。藉由本身是財務管理專家的因緣,他也接引了許多當地華人投入護持南天寺的建寺,終於在一九九五年,讓南天寺工程順利完工落成。
再說雪梨佛光緣,後來因為場地不敷使用,佛光會雪梨協會西一分會會長何灼垣夫婦便發心租借住宅給佛光緣,作為會員共修之處。雪梨佛光緣位在市中心中國城,距離機場只要二十分鐘車程,到中央火車站也只需步行十分鐘,不但交通便利,而且雪梨大學、紐省大學、雪梨科技大學等頂尖學府也都在附近,可以說是文教相當發達的地區。
因應佛教徒人口的快速增長,後來北雪梨佛光緣、南雪梨佛光緣也相繼成立,同樣都是地處交通便利之處,讓信徒免去舟車勞頓的辛苦,就近便能前往道場禮佛,參與活動。
中天寺
一九八九年,我前往雪梨勘察時,已定居澳洲東部布里斯本的邱錫寬、陳春龍等人,得知佛光山要在雪梨建寺,便打電話給我,熱心地邀請我也能到布里斯本去弘法;有感於信徒的求法若渴,我當下就答應前往普照。
到了布里斯本後,我為信眾做了一場佛學講座。會後,他們紛紛向我表示要籌組昆士蘭佛光協會,並且希望我能到那裡興建道場;基於信眾的熱切,我便請慈莊前去負責當地寺院的籌劃工作。
初期,為了讓大眾有一處研習佛法的地方,慈莊先是在距離機場二十五分鐘車程的地方籌備了一間精舍,作為臨時共修的場所。當時我想到佛陀的另一個德號「中天調御釋迦文佛」,便將布里斯本的精舍取名為「中天精舍」,也將籌劃中的寺院定名為「中天寺」。
中天精舍位在一個小山丘上,四周都是蓊鬱的樹林,視野非常開闊,是一個靜修的好地方。在中天寺還沒有正式興建之前,我和慈莊及負責籌建工程的永全、滿信等人商議,決定先由信徒們籌組「澳洲佛光人會」,以便信眾之間能夠聯誼交流,互相鼓勵。那麼這段時間,中天精舍就暫時成為他們聚會、活動的地點了。
因為每逢週六信眾都會來到精舍參與共修,為了大家用餐的方便,我們還特別加蓋了一間廚房;當時請來的四個工作人員,分別來自香港、加拿大、馬來西亞、澳洲,我還開玩笑地對徒眾說,這間廚房是由四個國籍的人完成的,將來在「開山史」上可以記上一筆。
在慈莊馬不停蹄地尋覓下,終於在布里斯本及洛根市(Logan)交界的地方,找到了一處山丘地,作為中天寺的寺址。這一塊林地,本來是耶穌教昆士蘭浸信聯合會的教堂建築用地,因為他們遭遇建設上的困難,有心想要轉手,正好遇上佛光山覓地建寺,便讓手給我們改為佛祖的寺院。
一九九一年元月,中天寺開始動工興建,經過兩年的籌建,一九九二年年底硬體建設終於大致完成;這時,我們便把弘法重心從精舍移到了中天寺。
中天寺坐落於國家森林公園和無尾熊保護區內,四周圍都是尤加利樹,不但經常看到無尾熊悠閒漫步在森林裡,偶爾清晨醒來,還會看見袋鼠趴在窗口向人討飯吃;這種人與動物、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景象,真是堪比天堂的美好。
一九九三年十月,中天寺舉行「佛像開光法會暨三皈五戒典禮」,我應信眾的邀請,特地飛往澳洲布里斯本主持。當時我與洛根市市長羅德葛利、布里斯本市市長吉姆梭利(Jim Soorley)共同剪綵,同時依來也從南非調派到了中天寺擔任住持。
典禮上,洛根市市長贈送我三面旗子:澳洲國旗、昆士蘭州州旗、洛根市市旗,表達澳洲人民對我們到來的竭誠歡迎之意。尤其沒想到,初來乍到的我們,對於當地也還沒有什麼建樹,政府竟然就已經先在公路指標上加注「佛光山中天寺」的中文字樣;在訝異之餘,對於政府面對外來文化的包容,也讓我覺得很受感動。
為了感謝政府和人民釋出的善意,中天寺與佛光會積極投入社會公益、文教交流和慈善救濟等活動,希望能進一步加強與澳洲人民的友誼關係。相繼地,在劉招明夫婦等許多發心的信徒熱烈護持各項弘法事業下,短短幾年內,中天寺就受到社會的肯定了。
中天寺在歷任住持慈容、永全、依來和覺善的耕耘建設下,平日除了例行的法會,還經常舉辦中文、英文、廣東話佛學班、禪坐班,乃至辦理中國民俗文化活動、敦親睦鄰、慈善捐贈、藝術展覽以及專題講座等等活動。尤其從建寺開始,就致力於教育事業的推廣,至今每年都有上萬名學生來訪。
其中,值得一提的,一九九○年由昆士蘭州政府批准成立的「中天學校」,在執行校長陳秋琴女士的悉心辦理下,學生人數增加快速,經常為了名額超出,空間不足以容納,今年報名的人必須等到明年、甚至後年才有機會入學;據聞人數最多的時候還達到近千人。不得已,後來只有陸續設立了五個分校,這麼一來,中天學校也就成為昆士蘭最大的中文學校了。
另外,自一九九七年起,中天寺在南岸公園(South Bank)舉辦佛誕節慶祝大會,從一開始歷經重重考驗,到二○○二年開始,昆士蘭政府每年撥款贊助,舉行時間由一天到現在一連三天,人數從三萬人到現在二十多萬人次,甚至不同宗教、種族的人士也前來參與盛會,已經成為昆士蘭州最有文化特色的六大慶典活動之一了。
中天寺佛光人二十年來,為了推展人間佛教,努力奮鬥,尤其對於當地文化交流、社會服務,多所貢獻,經常受到政府肯定,不但頒發「社會貢獻獎」、「澳洲百年英雄榜」等獎項給依來,授權她成為合法的宗教人士主禮人,是澳洲佛教界第一位獲得這項殊榮的人士,中天寺也榮獲昆士蘭州政府頒發「多元文化貢獻團體獎」。
而我則得益於佛光人在當地的優良表現,二○○五年十月,澳洲昆士蘭格里菲斯(Griffith)大學副校長Prof. Ian O'Connor致函給中天寺,表達該大學經由會議推薦審核通過,肯定我推展人間佛教對世界的貢獻,而要頒發榮譽博士學位給我。隔年五月,校長琳妮符德(Leneen Forde)並且親自上山頒贈這個學位給我。
現在接任住持的覺善,繼往開來,也因為熱心帶領佛光人投入公益活動,獲頒澳洲聯邦政府Moreton地區的「義工貢獻獎」、洛根市長頒發「洛根市政府多元文化團體獎」,乃至國際佛光會昆士蘭協會也獲得了昆士蘭州政府頒發的「傑出社會服務團體獎」以及「洛根市教育獎」等等。
可以說,佛光人雖然不善於宣揚自己對社會的付出有多少,但是澳洲政府卻從不輕忽這許多民間團體對社會的貢獻,總是不吝給予佛光人的善心義舉表揚。
說到近年來天災頻傳,就連澳洲這個人間天堂,也不免遭受波及。二○一一年一月,澳洲昆士蘭連日豪雨,造成嚴重水災,當我得知災情慘重時,特別指示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捐助澳幣十萬元。當時昆士蘭州政府由資源、礦業、能源及貿易部長Hon. Stephen Robertson MP代表州長前往中天寺接受捐款。另外,為了表達對社區的關懷,我們也捐贈澳幣五萬元給布里斯本市政府,作為救災基金,由市長Cr. Campbell Newma接受。
現在我已經老邁,不得辦法經常到澳洲弘法,只有這麼聊表一點我對昆士蘭人民的幫助心意。不過,據聞目前擔任國際佛光會昆士蘭協會會長的盧姝錦、顧問傅顯達、督導劉招明以及友愛服務隊隊員等佛光大眾,對於中天寺的弘法工作,護持不遺餘力,也是讓我感到很寬慰的了。
黃金海岸世界佛學研究中心
澳洲海岸線綿延三萬六千公里之遙,其中從布里斯本東南方九十公里處,向南延伸三十二公里的整個海岸地帶,就叫做「黃金海岸」,是澳洲最著名的海灘休閒勝地。
黃金海岸的風景優美,因此,當年為了讓佛光會員在公暇之餘,能有個休閒度假的場所,我就在那裡設立了一間禪淨中心;裡頭設備一應俱全,可以提供六十個人住宿,屋外則是古木參天,如同世外桃源。尤其踏出門口,僅十步的距離就是碼頭,有遊艇停靠,隨時想要出海遊玩,引擎一發動,就可以出遊去了。
由於這裡環境清幽,很適合作為藝文人士及學者創作進修之處,所以我一心想要把這個地方作為「世界佛學研究中心」;二○○五年四月,心定和尚前往舉行灑淨奠基典禮,未來興建完成,將供給各界有心研究佛學者到那裡做研究。
墨爾本佛光山、尔有寺
說到墨爾本,一九五六年奧運會就已經在那裡舉行,可見得當時墨爾本的文化、教育就已經相當普及。
那麼,佛光山在雪梨及布里斯本穩定發展後,維省佛光協會(現稱墨爾本佛光協會)創會會長楊文鎏很有心,每個月都定期邀請法師前往墨爾本華僑文教中心主持共修活動,慢慢地我們也就發展到墨爾本去了。而隨著參與共修的人數越來越多,我們就在墨爾本亞拉維爾區(Yarraville)買下了一座二層樓高,原是天主教女子學院的房舍,作為墨爾本佛光山道場。一九九六年十月舉行開光典禮後,住持堅寬法師便負起在當地積極推動佛學教育的弘法使命。
此外,余文傑、張麗施居士也將位於市區的場地提供出來,作為市中心信眾及佛光會員集會之處,名為「墨爾本佛光緣」,於同年啟用,並且陸續開辦中華學校、都市佛學院及各種技藝班。
二○○一年,接任墨爾本佛光山住持的滿謙法師,為了實踐「佛教與藝文」的結合,繼一九九五年在南天寺設立寶藏館後,又在墨爾本設立新的佛光緣美術館,帶動當地佛教的藝文活動,讓人間佛教在澳洲的弘傳更加多元化。甚至為了讓維省東區信眾方便學佛,又相繼在東區成立了「博士山佛光緣」(Box Hill)。
同年,澳洲為慶祝聯邦建國一百週年紀念,舉行花車遊行活動,維省佛光會和墨爾本佛光山道場也應邀參加,當時由滿謙、滿信、維省楊健會長等人率領維省、雪梨地區的佛光會員出席,成為澳洲政府百年來第一次允許華人代表參加,也是佛教團體首度參加這個盛會。可以說,那個時候墨爾本佛光人的表現是受到政府肯定了。
二○一一年,在依來的帶領下,墨爾本博士山佛光緣重建,更名為「尔有寺」。今年(二○一二年)十一月十日,在現任住持滿可的指導下,尔有寺舉行落成開光典禮。我因為身體老邁,無法親自前往主持典禮,只有透過錄影來祝福大家。其中我說,之所以取名「尔有寺」,表示「墨爾本有個寺院」;又因為「爾」是「你」的意思,也表示「你有寺」,你們大眾都有個寺院可以修行了。
期許尔有寺的未來能成為墨爾本人民心靈的加油站,為人生的旅途加油;希望它像一間學校,兼具文化、藝術、教育的功能,讓人們可以在裡面學習到佛法的智慧;也希望它能像百貨公司,提供眾生心靈上的需求,讓大家把慈悲、喜捨、智慧帶回去。
西澳道場
說到西澳道場的啟建因緣,就要從移民海外多年的鄒蘇瓊珠伉儷和昆士蘭協會副會長黃陳素蘭師姐講起。一九九二年黃陳素蘭到西澳首府柏斯(Perth)開會,認識了鄒蘇瓊珠,兩人在談話中,深感人間佛教對人生的重要性,而發願要在西澳傳播佛法。不久,一九九三年,西澳佛光協會在他們的籌組下順利成立。
之後,鄒蘇瓊珠、鄒希曾夫婦主動提供場地,作為會員共修之所,並且積極邀請我們到柏斯興建道場。聽聞西澳信眾求法心切,加上永東應邀前往弘法時,在距離市區及國際機場只要五公里的梅蘭茲(Maylands)找到了一塊土地,因此,一九九五年我就請永全前往監督建寺工程。
過不多久,我也應邀到西澳道場主持皈依三寶典禮。比起其他城市,在華人人口較少的柏斯,當天發心前來皈依的信眾竟也有近三百人,在道場幫忙的義工,更是人人都相當盡責,一致表示,只要道場有他們可以出力的空間,或者有需要他們服務的地方,他們都會像為自己的家庭付出一樣,無私奉獻。
如今,西澳道場在信徒的發心下,人間佛教在當地的發展也是蒸蒸日上,舉凡佛誕節、慈善福利、公益活動的推動都受到西澳多元文化部部長John Castrilli、柏斯市長Lisa Scaffidi、Bayswater市市長Terrance Kenyon的讚許。
回想佛光山和佛光會初履澳洲時,全澳只有十四萬名佛教徒,而今佛教已經有百萬以上的信眾,成為澳洲的第二大宗教,廖德培、劉招明督導等人數十年如一日的參與,領導歷任會長、理監事和會員大眾,共同護持澳洲各地的佛教發展,實在功不可沒。
紐西蘭南島、北島佛光山
有了澳洲的據點之後,佛光山在紐西蘭也相繼興建了道場。
紐西蘭位於南太平洋上,是大洋洲一個土地不是很大的國家,分為南島和北島,總面積比台灣大七點四倍,但是和台灣的情況類似,紐西蘭本土也有原住民毛利人,一直到了十八世紀白人不斷遷入後,才共同參與了紐西蘭的建設。
首先說到佛光山在紐西蘭南島的發展。當我們在南島尚未成立道場前,其實佛光會南島協會就已經率先成立,當時由古捷廉醫師擔任首任會長。古捷廉居士,生於一九四七年,移民紐西蘭後,在自家佛堂帶領蓮友們共修,並於一九九一年起積極籌設佛光會,夫人古陳素蘭女士後來也成為優秀的檀講師。二○○八年,在住持滿信法師及佛光人的祝福下,為古家的第三代新生兒舉行毓麟之禮,從此古家便成為「佛光家庭」的代表。
南島佛光協會成立之後,會員大眾為了邀請佛光山法師駐錫當地,便決議設立道場。最初,道場是一座位於基督城 (Christchurch)的老舊基督教堂,經過整修後成為佛教的寺院。但後來由於空間不敷使用,便遷址重建。
經過佛光人多年的努力,坐落於基督城Riccarton商業區中心的南島佛光山,終於在二○○六年完成竣工。
南島佛光山以綠建築為設計重點,曾經獲得紐西蘭國家建築獎,以及公益團體Civic Trust 頒發優良建築獎,是一座兼具藝術、文化、教育及共修功能的道場。應信眾的邀請,二○○七年十月三日,落成開光典禮我也特地前往主持。
目前南島佛光山積極投入當地社會的服務工作,尤其二○一一年,基督城發生芮氏規模六點三大地震,釀成嚴重災情時,在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於第一時間率先捐款十萬元紐幣(約新台幣兩百二十一萬元)給基督城市政府後,紐澳各道場也同時發動賑災募款活動。
位於災區的南島佛光山並且將滴水坊、美術館等空間開放,用以安頓來自各地的救援隊伍,同時提供民眾心靈關懷、飲食、醫療等援助,另外,舉行「紐西蘭佛光人為基督城大地震誦經祈福暨超薦法會」,藉由法會解除當地居民在地震中突然失去親友的惶恐和哀傷。
可以說,在這一次災難中,紐西蘭佛光人總動員,不分彼此、奉獻所長,帶給災民愛心和溫暖,充分發揮了人間佛教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四給」的精神。也因為紐西蘭佛光人在大地震期間的愛心付出,受到當地人民的肯定,今年(二○一二年)十二月,住持滿信榮獲基督城市長Bob Parker頒發「基督城地震賑災英雄獎」,代表佛光人接受市政府的感謝。
至於北島,來自台灣員林的賴耀森居士是北島佛光協會創會會長。賴居士生於一九三九年,個性謙和、熱心護教,是本山功德主賴義明居士的兄長,也是慧寬法師的伯父。他曾說︰「如果我在美國的子女有因緣,我也會很歡喜他們能追隨大師出家。」
為了在紐西蘭北島能有一處可以聽經聞法的地方,賴耀森和賴義明居士首先發心提供一幢房子作為佛光會會址;隨後,又有功德主黃明泰、蔡素芬夫婦發心捐地建寺。在多方善緣成就之下,二○○七年十月二日,北島佛光山終於落成啟用,成為奧克蘭(Auckland)最大的佛教道場。
猶記得典禮上,我提取法語:「北島佛光道場裡,護法虔誠起歡喜,佛光道風菩提心,人間佛教永相續。」並且致詞說:北島佛光山不只是一座寺院,更是民族交流文化的場所,不論是毛利人、KIWI、澳洲人還是華人,進到這裡都是平等的。當天與會的貴賓有:代表紐西蘭總理出席的民族事務部部長Honourable Chris Carter、代表毛利國王出席的Ms. Sophia Muru、瑪努考市市長Sir Barry Curtis等近六千人,可謂海會雲來集。
目前,北島佛光山在北島佛光協會歷任會長:盧建勳、楊比得、蔡素芬等人的護持下,法務可謂蒸蒸日上。尤其他們樂於喜捨,又歡喜為人服務,每每道場有需要,總是發心不落人後,護法護教的精神值得讚歎。
如今,北島佛光山在當地的奉獻也受到了政府的肯定。二○一一年,當奧克蘭舉辦世界盃橄欖球賽時,市政府為了讓全球數十萬球迷認識紐西蘭多元文化,還將北島佛光山列入十大必看的勝地,也是旅遊交通手冊中唯一的華裔社團。
其實,在紐西蘭的南島、北島佛光協會,除了成立有華人的分會組織之外,也設有南島、北島英文分會,並由紐籍人士擔任會長,他們經常舉辦活動,接引當地人士了解人間佛教,可以說是佛教本土化的推手。
尤其為了因應紐西蘭人民重視生活品質,在工作與休閒中力求平衡,因此,南島、北島佛光山在道場內均設有佛光緣美術館,以便提供民眾一個文藝欣賞的平台。至今館內已舉辦過無數的展覽,例如:中國旗袍特展、陶藝展、刺繡展、竹編展、抽象畫展、油畫展、瓷藝彩繪展,以及「豐子愷和豐一吟人間情味散文漫畫展」等,甚至我的「一筆字」書法在滿信的籌劃下,也於當地展出過。
紐西蘭南島及北島佛光山現任住持滿信是馬來西亞人,她能說英語、普通話、福建話、廣東話、馬來語等多種語言,由於她在當地廣結善緣,每次舉行集會活動,都有千人以上參加。尤其二○一○年二月,她還受聘為「紐西蘭皇家警察學院終身心靈輔導師」,成為紐西蘭皇家警察學校有史以來,第一位佛教比丘尼輔導師,實在是佛教之光。
經過這些年佛光人的同心協力,佛光山、佛光會無論是在南島或北島,都已成為佛教的代表。不只是佛誕節,道場舉行的各種祈福法會,都有國會議員、市長、兩岸駐紐西蘭代表參與其中,甚至總理約翰基(John Key)也出席我們舉辦的活動。我想,這一切的成就都是南、北島佛光山和佛光協會,僧信團結一致,集體創作的成果。
巴布新幾內亞文殊精舍
巴布新幾內亞位於澳洲東北部,距離布里斯本三小時航程。文殊精舍就位在首都莫爾茲比港(Port Moresby)的工業區,是島上唯一的佛教寺院,由馬來西亞籍的鍾志強居士於一九九五年購置興建。
一九九六年,亞洲太平洋地區資源開發基金會董事長劉佳欽至佛光山請法,有意將精舍交由本山管理。當時負責海外人事的慈莊找到覺傳,對她說:「現在有一個地方,名字很長,那裡有黃金、有鑽石、人都是黑黑的,跟非洲很像,妳就到那裡吧!」於是覺傳就這樣被派往當地弘法了。
雖然處於人口百分之九十三為基督教、天主教信仰的國家,但是覺傳努力不懈地度眾,每週六共修法會都吸引了近百名信徒參加。尤其佛誕節在依來法師帶領中天寺僧眾前往協助下,每次都有千人參與,活動盛況還成為當地報紙的頭條新聞;另外,還在當地舉辦急難救助活動、成立中華學校,為佛法的弘揚注入了一股活力。
覺傳隻身在異國弘法,與鄰近梵蒂岡宗座外方傳教修女會(PIME Sisters)的六位修女也時有互動,並且建立友好的宗教情誼,平常都會互相關心,守望相助。修女們知道有佛教的比丘尼在當地弘法,都非常愛護她,為了她的安全,還特別建議當地樞機主教,要把覺傳納入安全保護名單之中,每年的耶誕節都會請她一起過節。因此,覺傳法師便成了唯一一位被納入天主教修女體系的比丘尼。
如今文殊精舍雖已交還當地人士管理,但也期許佛教得以繼續在當地發揚光大。
過去二十餘年來,佛光人積極弘揚人間佛教,將人間佛教的理念在澳紐地區具體實踐發展,使得佛教成為澳紐地區成長最快速的宗教,信仰人口也逐漸擴增,再加上澳洲、紐西蘭人民天性善良,對善美的事物總是欣然接受,不排斥外來的種族和宗教,相信未來在佛光人同心協力下,澳紐佛教的本土化是指日可待的。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