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ble Table, Wise Fare 《佛光菜根譚》
Volume 1: Society, Crowds, and Politics 第一冊 社會人群政治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第一冊 ■社會人群政治一切供養中,至心供養最為可貴;
一切布施中,喜捨布施最為受用。(001)
布施,表面是「捨」,其實是「得」;
沒有捨去我們內心的慳貪,
如何獲得無有罣礙的自在?(002)
布施,看起來是利人的,實際上是利己的;
持戒,看起來是束縛的,實際上是自由的;
忍辱,看起來是吃虧的,實際上是受益的;
精進,看起來是辛苦的,實際上是安樂的;
禪定,看起來是刻板的,實際上是活潑的。(003)
多做善事,才能積善成德;多動善念,才能正念成事。(004)
有計較、有所求的布施,福德有限;
不計較、無所求的布施,功德無量。(005)
肯布施一點歡喜給別人,才是與佛心相應的人;
肯布施一點善緣給別人,才是與法道相通的人。(006)
金錢布施,僅能紓解急用。法理供養,一生受益無窮。(007)
對人要禮與讓,對事要勤與明,
對境要淡與轉,對道要一與圓。(008)
向尊長謙恭是本份,向平輩謙虛是和善,
向小輩謙虛是高尚,向生人謙虛是安全。(009)
大丈夫不為一己之身謀,當為天下蒼生憂;
小乘人只為一己之身計,不為世間眾生想。(010)
大同世界,是政治上的理想目標;
極樂淨土,是心靈上的當下實現。(011)
政治,以財力、軍力治理國家;
佛教,以德力、法力化導群倫。(012)
政治,希望人人能夠安和樂利的生活;
佛教,要求人人能夠慈悲喜捨的做人。(013)
政治,是曲線的,曲而求遠,教育好人;
佛教,是直線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014)
政治,是怒目金剛,要人人守法;
佛教,是慈眼菩薩,要人人自律。(015)
政治,是管理大眾、維護社會的理念;
佛教,是教化眾生、淨化社會的力量。(016)
政治,是講究權謀機變,以力服人;
佛教,是重視戒律因果,以德服人。(017)
政治,是護國降魔,以保衛人民;
佛教,是護生救苦,以慈愛眾生。(018)
政治,是權法,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宜;
佛教,是實法,因教、因法、因理而肯定。(019)
政治,要求人人奉行四維八德,以安邦治國;
佛教,要求人人實踐五戒六度,以自度度人。(020)
政治,重視實效通行,即日成辦;
佛教,重視遠益利濟,普度未來。(021)
政治,由外做起,要求人民修身守法;
佛教,由內做起,要求大眾修心守道。(022)
蓋世的功名,無非大夢一場;
驚人的富貴,難逃無常二字。(023)
不因窮困或富有而改變態度,
不因禮遇或違逆而改變尊敬,
不因成功或挫敗而改變信念。(024)
一個有用的人,勇於承擔而不推諉,要給人信心;
一個優秀的人,凡事決不輕易拒絕,要給人希望;
一個能幹的人,肯將利益分享大家,要給人歡喜;
一個慈悲的人,一定樂於主動服務,要給人方便。(025)
人格的可貴,是在功名富貴之外;
物質的可愛,是在贈者情義深長。(026)
人格,建立在「不自私」三字;
成功,奠基於「不茍且」一語。(027)
人若好善,福雖未至,禍已遠矣;
人不好善,禍雖未至,福已遠矣。(028)
口裡常說「請」、「謝謝」、「對不起」,能使人生祥和如意;
心裡常念「好」、「慚愧」、「結善緣」,能使人格達於善美。(029)
不能寬恕他人,便無法獲得別人的寬恕;
不能讚美他人,便無法獲得別人的讚美。(030)
不殺生而護生,自然長壽;
不偷盜而布施,自然富貴;
不邪淫而尊重,自然和諧;
不妄語而守信,自然譽好;
不吸毒而正常,自然健康。(031)
公平就是人格的評定,無我即是道德的標準。(032)
天生眼耳皆成雙,所以要多看多聽;
天生嘴巴只一張,所以要少言少語。(033)
少看少聽眼目明,少言少論耳根淨,
少思少慮絕緣慮,少執少求心太平。(034)
以眾人之心志為心志,則能通眾人之願望;
以眾人之耳目為耳目,則能盡眾人之情理。(035)
兄弟互相怨恨,受害是父母;
夫妻互相怨恨,受害是家庭;
同事互相怨恨,受害是主管;
政要互相怨恨,受害是國家;
人人互相怨恨,受害是自己。(036)
平等和平奠定在人人皆大歡喜,皆大歡喜落實於事事協調溝通。(037)
多子多孫,有「福」則有「氣」;
捨財捨物,能「捨」才能「得」。(038)
守時是社交的一種禮貌,盡責是工作的一種義務,
公平是領導的一種原則,輕聲是人類的一種文明。(039)
面孔美麗的人,生活未必充滿快樂;
心靈純潔的人,生活才能充滿喜悅。(040)
佳偶非天成,相處中應該要:
多一分幽默,少一分計較,
多一分體諒,少一分爭吵,
多一分關心,少一分指責。(041)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042)
要求別人之前,先反求諸己;
責怪別人之前,先反觀自照;
賞賜別人之前,先了解公平。(043)
為人屬下者要如土,謙卑低下;為人主管者要如海,不揀粗細;
與朋友相交要如林,含藏萬象;與人群相處要如水,屈伸自如。(044)
美貌使人悅目,道德使人敬仰, 貞潔使人清淨,真誠使人信服。(045)
人生的球場要憑力道的均勻,商場的競爭要憑恢宏的氣度,
事業的大小要有健康的賽跑,外在的生活要有內心的享受,
財富的擁有要靠大地的普載,群我的融和要靠人脈的緣份。(046)
真正會聽的人,要聽無聲的聲音;
真正會吃的人,要吃無味的飲食。
真正會看的人,要看無心的宇宙;
真正會想的人,要想無邊的法界。(047)
眼睛不要只看別人,要反觀自己;
嘴巴不要只說別人,要檢討自己。(048)
喜捨的人是內心富有的快樂人;
慳吝的人是內心貧乏的愁苦人。
喜捨是快樂之道,慳吝是愁苦之源。(049)
能以和藹之容見人者,必得人和;
能以謙沖之氣處人者,必得人尊;
能以恭敬之心待人者,必得人敬;
能以讚美之言和人者,必得人緣。(050)
堅忍是最有用的德行,耐勞是最有用的助緣。(051)
提得起,放不下,心門狹窄窄;
提不起,放不下,心中長戚戚;
提得起,放得下,心胸坦蕩蕩。(052)
對下不可官僚,要與人為善,對主不可怨言,要居下如臣。(053)
對朋友要說清淨無染的善語,對敵人要說止非息諍的妙語,
對道侶要說正法善道的實語,對眾生要說利益安樂的法語。(054)
與君子交要以道義,與小人交要以禮貌,
與鄰居交要以誠信,與部屬交要以恩惠。
人的交往一如交通,應四通八達。(055)
廣結善緣,才能走遍天下;照顧腳下,始能一路平安。(056)
一切好事,從我本身做起;一切壞事,從我本身改起。(057)
一念之差,可以毀滅一生的榮譽;
一念之善,可以懺除一世的罪業。(058)
人生的價值,在於實現大我;
人生的意義,在於服務大眾。(059)
人我相助,處處天堂;鄰里相敬,處處淨土。
天堂在我家中,淨土在我心中。(060)
凡夫的想念是聚集,君子的想念是道德,
官員的想念是安邦,道人的想念是救世。(061)
子孫不患少,而患不才;家業不患貧,而患少義;
家道不患衰,而患無志;交友不患寡,而患多邪。(062)
小人固當遠,然亦不可顯為仇敵;
君子固當親,然亦不可曲為附合。(063)
反省的心無過,謙虛的心無驕,感恩的心無愧,服務的心無懈。(064)
天下物,應歸天下用;天下財,應還天下得。(065)
心中常存感恩,道業自然增長;
心中常存慚愧,人事必定圓滿。(066)
心量小,煩惱多,痛苦亦多;心量大,喜悅增,福德亦增。(067)
父母的平安是頤養天年,兒女的平安是健康成長,
夫妻的平安是和睦相處,事業的平安是經營得當。(068)
世界是人生的戰場,社會是人生的學堂,
佛法是人生的妙方,自信是人生的寶藏。(069)
令人畏懼不如令人喜愛,令人喜愛不如令人讚美,
令人讚美不如令人尊敬,令人尊敬不如令人懷念。(070)
世間事無絕對難易,努力為之,難者亦易;卻步苟安,易者亦難;
天下人無絕對賢愚,用心待之,愚者亦賢;揀擇嫌棄,賢者亦愚。(071)
以孝養奉親,以澹泊明志,以勤儉生活,以笨拙學巧,
以耳聾止謗,以清淨遠色,以慎言防口,以病患惕勵,
以興趣讀書,以疑情窮理,以責己進德,以誠心守禮,
以大願立志,以擔當辦事,以報恩救貧,以空慧修道,
以自重禦侮,以懺悔改過,以熱心做人,以無求交友,
以慈悲應世,以智慧除惑,以勤勞學習,以定力處事。(072)
只要根不壞,荒地也能開花;
只要心不死,絕處也能逢生。(073)
立身,要立萬世不敗之身;做人,要做千秋不朽之人。(074)
金錢會流失,真如不流失,名位有上下,佛性無上下。(075)
名利,遠觀則能灑脫; 名利,避開則少是非;
名利,淡泊則能洞察; 名利,放下則少憂惱。(076)
經濟富有要靠正當的精進,
心靈富有要靠正信的宗教,
群我富有要靠正直的交往。(077)
上等學子,能接受師長的折磨,忍耐上進;
中等學子,能接受師長的鼓勵,奮發圖強;
下等學子,能接受師長的讚美,愛中成長;
劣等學子,什麼都不能夠接受,事事叛逆。(078)
在服務奉獻中,成就他人;在努力工作中,實現自我。(079)
在團體中要被肯定,工作成果是重要的條件;
在社會上要受尊重,人格道德是重要的修養;
在家庭裏要有溫馨,風趣和諧是重要的因素。(080)
在學習的過程中,凡事接受,日久之後必能成就大器;
在研討的階段中,集思廣義,實行之時必能圓滿周到。(081)
以世界觀弘揚文化,以人間性落實生活,
以慈悲心普利群生,以正覺智辨別邪正。(082)
寺院如加油站,能添加人生所需的能源;
寺院如百貨店,能取得生活所需的道糧;
寺院如學藝坊,能學會處世所需的方法;
寺院如慧命家,能長養心靈所需的養分;
寺院如移民局,能供給極樂淨土的簽證。(083)
放下萬緣,全部接受;事事好奇,處處學習;
求精求全,瞻前顧後;自己無理,別人都對;
眼光要遠,腳步要近;忍耐辦事,委屈做人。(084)
有己無人,是十足小人;先己後人,是凡夫俗子;
先人後己,是正人君子;有人無己,是大乘菩薩。(085)
有真心、有熱心,一定可以贏得人心;
有正念、有道念,一定可以擊敗邪念。(086)
眷屬因緣好,相處在和敬;
自由應尊重,利害要看輕;
若要人讚美,多付辛與苦。(087)
鳥有樹則棲,樹倒則飛;魚有水則活,水涸則亡;
花有春則開,春去則謝;人有信則立,信喪則敗。(088)
有錢的人不善用錢,反被錢役;
無錢的人心滿意足,反有所增。(089)
自己可以不聚外財,但不能不開發心田寶藏;
自己可以無財無勢,但不能不開創社會資源。(090)
至誠的一念,上可體悟佛心,下可發揚人性,多麼美好!
邪惡的一念,小可敗壞名聲,大可覆亡家邦,豈可不慎!(091)
受人供養不應過分,過分必失;
得意之事不可多為,多為必敗。(092)
求利者不可論道,求道者不可談利。(093)
身為領導者,決策時要能夠從善如流,執行時要能夠擇善固執;
身為屬下者,獻策時要能夠知無不言,辦事時要能夠服從領導。(094)
身體上的細胞脫序,會形成生理疾病,生命受到嚴重威脅;
生活中的倫理脫序,會導致天災人禍,生存的大環境堪憂。(095)
做萬種事,可結萬人緣;利萬種人,能修萬種行。(096)
念身非我,多行善事;念口非我,常出愛語;念意非我,受持大悲;
念財非我,廣濟貧乏;念名非我,清淨生活;念權非我,救度嬴弱;
念利非我,兼善天下;念色非我,正念喜捨;念生非我,勇猛精進;
念死非我,自在無憂;念念非我,妙契佛心。(097)
所謂「爭氣」,並不是爭一時傲氣,而是爭千秋正氣;
所謂「求利」,並不是求一己私利,而是求眾生福利。(098)
注意傾聽,不只增加見識,而且受人歡迎;
用心辦事,不只增加力量,而且容易成功。(099)
空氣流動才會清新,河水流動才會潔淨,
錢財流動才會富有,人才流動才會進步。(100)
恬淡樸實是隱士的風姿,莊嚴無華是長者的風範,
謙虛謹慎是君子的風度,勤奮精進是勇者的風骨。(101)
悲觀者說人生是一杯苦酒,樂觀者說人生是一杯香檳,
和善者說人生是一杯清水,護世者說人生是一杯甘露。(102)
上等妻子:賢妻良母,持家睦鄰;
中等妻子:輔助丈夫,增加生計;
下等妻子:嫌東嫌西,怨恨不停;
劣等妻子:閒話是非,潑辣壞事。(103)
個人的能力要為團體服務,團體健全,個人才有出路;
個人的權益要以法制規範,法制完整,個人才有保障;
個人的喜好要對大眾有益,大眾歡喜,個人才有快樂。(104)
真正的名譽,不在於時人的讚美,而在於能為後人所效法;
真正的擁有,不在於一己的獨占,而在於能為大家所分享。(105)
真正的自由,在於心中了無罣礙;
真正的平等,在於你我互相尊重。(106)
真正的自由,是佛教的業力牽引,自作自受;
真正的平等,是法界的自性寶藏,生佛一如。(107)
在行為上要求規律,在信仰上要求正見,
在工作上要求勤奮,在生活上要求簡樸。(108)
財富並非永久的朋友,朋友卻是永久的財富。(109)
發掘人才是靠人,而非制度;統領大眾靠制度,而非個人。(110)
愛惜自己的福報,就是珍惜自己的現在;
廣結人間的善緣,就是豐富自己的未來。(111)
貴,視其所舉;富,視其所與;
貧,視其所取;窮,視其所為。(112)
無事時應有明淨的心,有事時應有堅定的心;
得意時應有澹泊的心,失意時應有舒泰的心。(113)
常對大眾不滿,必遭大眾遺棄;
常對因果違背,必受因果報應。(114)
現實的世界是紛爭的、短暫的、染污的、痛苦的;
佛法的世界是和平的、永恆的、清淨的、快樂的。(115)
菩薩道不求速成,有願才能長久;
人間事不求圓滿,殘缺也是完美。(116)
處世有理和與事和,還要加上第三和—人際要融和;
人生有生老病死苦,不要再有第五苦—貪瞋最辛苦;
五戒有殺盜淫妄毒,更應守持第六戒—懶惰應該戒;
菩薩有施戒忍進度,定慧再加第七度—發心要自度。(117)
犧牲自己,委屈求全,不傷害別人, 這是戒的力量;
去除猜忌,捨棄驕慢,不侵犯別人, 這是定的功夫;
觀照自我,了知因果,不錯怪別人, 這是慧的般若。(118)
醫生以救人為仁,軍人以救國為仁,
官吏以救民為仁,僧侶以救世為仁。(119)
憐憫不幸者,只是合乎人道;
解救不幸者,才合乎菩薩道。(120)
對親友、家人,要關心和照顧;對自己、生活,要滿足與自律;
對社會、國家,要結緣及貢獻;對工作、事業,要主動和勤勞;
對怨敵、讎家,要原諒並包容。(121)
慟失親人者,鼓勵他走向社會,關懷眾生;
事業失敗者,勉勵他重新定位,建立自信;
感情失落者,安慰他以慈作情,以智化情;
家庭失和者,勸告他以愛得愛,圓滿自在。(122)
要用因果的筆來計賬,要用忠誠的心來理財。(123)
富而不知足,是亦為貧苦;
雖貧而知足,是則第一富;
又富又知足,人生真正好。(124)
與佛眼相應,則能觀眾生之苦;與佛口相應,則能說善妙之語;
與佛身相應,則能做不請之友;與佛心相應,則能行利生之事。(125)
能恨煩惱不恨他人,是世界上第一聰明;
能以他人歡喜為喜,是世界上最大快樂。(126)
動,是發揮自己天賦的佛性,是開源;
靜,是珍愛自己內在的含蘊,是節流。
能動能靜,才能擁有中道的生活。(127)
讚美如花香,芬芳而怡人;助人如冬陽,適時而溫暖;
信心如舟航,乘風而破浪;希望如滿月,明亮而美好。(128)
與人交,要有情有義;為人謀,要有忠有信。(129)
人生以無常為警策,執事以盡心為有功;
交友以信用為第一,治家以尊重為首要;
遇險以不亂為定力,濟世以慈悲為根本。(130)
不要無情地拒絕,要有代替的拒絕;
不要無禮地拒絕,要有方便的拒絕;
不要生硬地拒絕,要有藝術的拒絕;
不要憤怒地拒絕,要有笑容的拒絕。(131)
知感恩,懂珍惜,是富有之人;
有肚量,能包容,是豁達之人。(132)
對世間五欲要能放得下,
對真理信仰要能提得起,
對自己發心要能信得過。(133)
生是前世的造作,要去改進;老是無常的定律,要去接受;
病是必然的現象,要去承擔;死是神識的流轉,要去面對。(134)
第一等信徒,發心發願;第二等信徒,愛語讚歎;
第三等信徒,勞力服務;第四等信徒,出錢布施。(135)
要自教自悟,不要如鸚鵡般人云亦云;
要承擔責任,不要如小魚般朋黨而聚;
要主持正義,不要如啞羊般怯於威勢。(136)
上等丈夫:風趣幽默,如春風吹拂萬物;
中等丈夫:不茍言笑,如夏陽蒸烤大地;
下等丈夫:怪你怪他,如秋風掃蕩落葉;
劣等丈夫:瞋嫉粗暴,如冬雪帶來災難。(137)
倡導人和,關懷大眾,善用機緣,顧全大局。(138)
在春天裏,紅花綠葉,顯得相得益彰;
在夜空中,星月交輝,更覺宇宙浩瀚;
只要懂得包容、協調,就會發現「一半一半」的世界真美好。(139)
世間上的偉人聖賢是靠立志而成功,
出世間的諸佛菩薩則靠發願而證得。
若想成功當偉人,則須立志做大事;
若想成道證佛果,則須發願度眾生。(140)
一修人我不計較,二修彼此不比較,三修處事有禮貌,
四修見人要微笑,五修吃虧不要緊,六修待人要厚道,
七修心內無煩惱,八修口中多說好,九修所交皆君子,
十修大家成佛道。若是人人能十修,佛國淨土樂逍遙。(141)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