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ble Table, Wise Fare 《佛光菜根譚》
Volume 4: Writing on Encouraging Self Introspection 第四冊 勵志省思篇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第四冊 ■勵志省思篇人生之所以苦惱,
有的是對苦樂太計較,被苦樂所牽制;
有的是對榮辱太計較,被榮辱所牽制;
有的是對得失太計較,被得失所牽制;
如果能從牽制中解脫出來,自在、快樂自然垂手可得。(001)
人的生命固然寶貴,但在必要時,能犧牲生命完成職責更為可貴,所謂「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求生以害仁者,雖生猶死;殺身以成仁,雖死猶生。(002)
人生的意義不在戀棧長壽,也不在永生不死,應該是如何發揮我們有限的生命,將它的內涵做無限的擴充,正如火花,雖然瞬間即滅,卻為人間留下燦爛的光彩。(003)
一個人輕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知珍惜;輕易放棄善美的原則,往往不易成功。(004)
學問、學問,要學就要勇於發問,不斷的發問,不斷的找尋答案,才能不斷的進步;從問中隨解,久久自然能有所得。(005)
生命之所以有意義,在於能為生命留下歷史,為社會留下慈悲,為自己留下信仰,為人間留下貢獻。(006)
人雖然不免一死,但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為捍衛公理、正義而犧牲是值得嘉許的,如果因無法突破困境、想不開而自殺,則死得沒價值。另外,若是為滿足個人權力欲望,而不惜犧牲眾多人命,更是罪過了。(007)
娑婆世界充滿了痛苦,無奈、委屈、不平,如何才能活得自在,唯一的辦法,是以自己的般若智慧找到心中的淨土。(008)
人不必都成佛,也不可能都成佛,但得身心安靜,物我相諧,也就接近禪的境界了。(009)
世間一切皆因緣,緣聚則成,緣散則滅,「緣」的聚散是有定律的,因此人是死不了的,身體的生老病死是一種輪迴,世界的成住壞空也是一種輪迴,輪迴就是定律。(010)
生命如薪盡火傳,是生生世世賡續不斷的。儘管天上人間,去來不定,我們的真心佛性永遠不變。重要的是,要珍惜每一期的生命。(011)
努力耕耘必有收穫,能克服一層憂患,生命就多放一道光彩;能突破一層困難,生命就多一分價值。(012)
生命不可有絲毫的浪費,每一天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旅程的一段。當生命之輪不停向前轉動時,我們又怎能放慢腳步?(013)
人死後,與其讓身體被蟲蛀、腐爛,不如將有用的器官捐贈移植,讓別人能延續生命。人生在世都有缺陷,何必要求死後一定要「全屍」呢?「全屍」能保全嗎?(014)
人生有此處、彼處,歲月有今年、明年,人如果能歡喜的生活在希望裡,則生機無限,天天都是過年。(015)
身體好比是父母為我們營造的房屋,讓我們的心在裡面。但是,我們只是過客,居住、使用一段時間,以後還是要離開。所以,我們應該從身體的家,進而營造心靈的家,最後進入宇宙的家,成為宇宙的主人;能以宇宙法界作為我們的房屋,才能永恆長久。(016)
朝露雖易逝,卻能潤澤大地;冬陽雖短暫,但能消融冰霜。做人應該趁著一息尚存,及時努力,像甘露般滋潤萬物,像燃燒的火花,留下璀璨的光輝來照亮後人。(017)
在世間生活,即使身處「天堂」,如果不能認識它的美好,天堂也會轉變成「地獄」;如果懂得以佛法來處理困境,轉化厄運,那麼「地獄」也可以成為「天堂」。(018)
世間上最寶貴的能源,最殊勝的財寶,不在地底下,不在深海裡,不在銀行中,不在荷包內,而在我們的心中。(019)
淨土的建立,應從人心開始,一般的環保是心外的,心中的清淨才是最大的環保;心內的環保做好,心外的環保才能完成。(020)
玫瑰雖美,卻是短暫不實。因此,人除了漂亮,還要把尊嚴、性格、氣質、風儀、人緣等活出來。(021)
古董之所以為人珍藏,乃因其生命已經久長。如果我們能以愛惜生命的態度,來使用一切物品,不僅可以延長其壽命,也會讓自己懂得珍惜人生。(022)
幸福、平安是從喜捨中獲得。所以,具有喜捨的行為才是真正的富有者。(023)
人的貪取心如果能減少一分,喜捨心便會增長一分,懂得因緣果報,福報就會不求自生。(024)
有話要說,有事要講,保持開朗的情緒和包容的心胸,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衛生。(025)
人生有苦樂的兩面,太苦了,當然要提起內心的快樂;太樂了,也應該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熱烘烘的快樂,會樂極生悲;冷冰冰的痛苦,會苦得無味,人生最好是過不苦不樂的生命。(026)
真正的享受,是除了享受有,也會享受無;享受好的,也可以享受不好的。當然,更高的層次是「享有不一定要擁有」。(027)
思想的愚痴,常常會誤導人生進死胡同,故凡事往好處想、往大處想、往遠處想、心胸自然會開朗。(028)
人生的道路,無論是崎嶇或平坦,都要靠自己去走;人生的滋味,哪怕是酸甜苦辣,也要自己品嘗。沒有一個人是永遠的贏家,也沒有一個人是真正的失敗者;只要你有信心,只要你和氣、安忍,就能無欲則剛、能忍自安。(029)
對世間的一切,我們應該用欣賞的態度、享受的態度來擁有,不要用占有的態度將之據為己有,就不會因貪欲多求而痛苦了。(030)
一個懂得生活的人,不會因名韁利鎖而自我束縛、自我設限、自我封閉;人要如行雲流水般自由自在、任運逍遙,那才是生活的意義。(031)
「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無事一床寬」,經常保持一顆無事的心,必能享受沒有夢魘的清寧。(032)
一個人如果能時時自我觀照,不做壞事,不生起非分的心念,便能止息諸惡,不致招感苦果。(033)
凡事都不是命定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只要心好,不侵犯別人,又能廣結善緣,自然能使乖舛的命運轉好。(034)
世事無常,諸相皆空。如果我們有一顆平常心,世間的一切,有也好、無也好,都看作鏡花水月。有,固然可以生活無憂,無,也可以心靈自在,深入體會無限、無邊、無量,得也好,失也好,能得是福氣,失去是結緣。常懷平常心,生活裡自能不因有無得失而顛倒罣礙。(035)
為人處事,要常給自己留個轉身的餘地,才不致逼到死角。能提得起、放得下,能進能退,能有能無,才是參禪悟道的境界。(036)
一個人快樂與否,非金錢的多寡可評,錢財的好不好,依「使用」的價值而論,積德比積財更能讓子孫受惠,一個真正富有的人,應該是外財與內財兼具、接受與施捨並行、擁有與享有同等價值。(037)
重複的舉止,會變成習慣;定型的習慣,會變成個性。而個性的好壞,往往決定於生活習性。(038)
人生有努力向前的時候,也要有退後自省的時候。世界很寬闊,當提起則提起,當放下則放下,果能如此,何等自在!(039)
只要以開闊的心胸,包容各種不同的人事物,自然能看到最美好的一面,領悟到世界上真正美妙、可愛之處。(040)
對事情,不要看一時,不要看表面,要在生活中找出自我的一片空間,因為一沙一石都有無限的世界,心大世界自然就大,心小世界自然就小。(041)
桌子損壞了,可以組裝修補;花草荒蕪了,可以灌溉修剪,人的顏面,也可以靠化妝來美容。人的「歹」命要如何改?從身口意開始,而這「因」與「果」之間,還需要靠「緣」來成就,故培緣首重結緣,結緣可以改變人的心境及環境。(042)
金錢,為人之所欲,用之得當,能做很多善事;用之不當,則會造很多罪業。心中不受金錢左右,也不貪心積聚,以無為有,才能擴大自己的心靈,提升自己的精神層面,過著隨緣放曠的生活。(043)
人若能肯定自己,不被五欲六塵的境界牽著鼻子走,就能心安;心若安住,則天崩地裂又奈我何?(044)
疾病本身就是良藥,因為生病能使人警惕生命無常,而激發精進求道之心;實為行者對治放逸懈怠的一帖良藥。(045)
不必祈求疾病之臨己身,應該效法古聖先賢,以疾病為良藥,自救救他;以疾病為針砭,利己利人。(046)
持戒如同守法,在法治社會裡,人人守法、本分做人,社會自然安和樂利;人人持戒,多做善事,道德自然淳樸敦厚。(047)
病,是一種障礙,有時是外來的,有時是心生的。治病的良方,不外藥物、飲食,甚至信仰、正念等。每一個人都必須做自己的醫師,不要做疾病的奴隸。(048)
有時生病不見得不好,生病讓關心你的人更珍惜,讓嫉妒排斥你的人,因你生病而歡喜,這也是一種消災的方式。樂極生悲,因禍得福,凡事沒有絕對的。(049)
每天在思想上、觀念上都能大死一番,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對自我的增品進德,必定有所助益。(050)
我們生活在紛擾的社會中,每天至少要留點時間給自己,透過靜坐、思惟、反省,來找回自己。(051)
一滴水匯聚可成海洋,一粒米種植可收萬斛。微小的善行能成就終生的福樂;微小的惡事,能成為永久的悔恨。因此,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輕忽任何微細的念頭。(052)
身體的健康是生命的能量,人常常因「病」而意志消沉。對於疾病,我們若能化病為友,彼此共存,也是一種養生之道。(053)
一般人靠華麗的衣服和化妝來美化自己,修道者則以道德和慈悲來莊嚴自己。(054)
世間上最成功的將領,不是打敗百萬敵軍,而是調伏自己內在邪見惡念的魔軍。(055)
放下世俗萬緣,佛法才能在心中提起。一個人能有多少進步,完全看他心中有多大;心如虛空,就可以包容一切。(056)
為人不能像行屍走肉,要內外一如。人非只有一世,人死後,心識是要「搬家」的,所以,要好好經營這顆心,才會搬個好家。(057)
人的快樂與否,常在心的一念之間。故學佛要在「心」地上用功夫,多往好的、善的、美的、真的、慈悲的方向去追求。(058)
向外追求的是知識,向內發掘的是般若;唯有般若智慧才能分別善惡、判斷正邪、轉迷為悟、去染為淨。(059)
煩惱如水,沉溺在煩惱大海中,能掙脫出來,即是得度。常云:「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別人度我們只是一個因緣,真正能度我們的是自己。(060)
學佛要無我,寫文章要有我。如果筆下的文字沒有「我的感情」、「我的思想」、「我的看法」,就不是一篇好文章。(061)
「清飲食、清呼吸、消思想」三者是衛生之道。能建立「清淨」的健康觀念,才談得上修身養性。(062)
如果能以「慈悲喜捨」為根,以「惜福結緣」為本,以「禪淨戒行」為修行骨幹,以「慚愧感恩」為枝葉、果實,這樣的人生自然收支平衡,豐美充實。(063)
身居山林,心如鬧市,還是不得安住;唯有無住生心,隨緣自在,才能過著充實法喜的日子。(064)
美麗,人人歡喜;醜陋,人人討厭。世界上,有的人面容美麗,心靈醜陋;有的人容貌醜陋,心性善良。真正的美麗,要從內心出發。只要心善、心真、心慈、心淨,一切自然就會美麗。(065)
唯有真正受過痛苦煎熬的人,才更能體悟真理的崇高;唯有勇敢去接受負面的一半,內心才有寬容的空間。(066)
一個人的勞力有限,真正的能源在於內心的智慧;智慧就是財富,能夠開發內心的能源,人生才會活得充實、快樂。(067)
不要急著現在休息,將來百年之後,就有長久的休息。人是一個、命是一條,心是一點;一點點的發心,能讓世界更美好。(068)
美,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感受。美的心靈,是我們最珍貴的資產;心中有了美的感動,生活中,自然無處不真,無處不善,無處不美。(069)
自由與不自由,完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心隨境轉則不自由,心能轉境則能獲得大自由。(070)
一念固然足以形成人生的轉捩點,更重要的是自己必須肯用心、肯出力,去完成那最初的一念。(071)
人的一生,不但要抵抗外境的風雨,也要積極的開發自己;不斷開拓心中的能源,才能無憾的走完人生。學習六根互用的動員力,敢想、敢作、敢說,勇敢的活出自己,生命才有豐沛的創造力。(072)
人生的自在,不在他求,而是當下自我轉識成智,轉苦為樂、轉迷為悟、轉我為人;如此,就可以轉束縛的人生為自在的人生了。(073)
一個念頭可將貪欲心轉化為喜捨心,將瞋恨心轉化為慈悲心,將愚癡心轉化為智慧心,將煩惱心轉化為菩提心,時時以一顆歡喜心、結緣心、感恩心、服務心待人接物,生命就像沐浴在朝陽下的鮮花,必然特別美麗動人。(074)
世間的東西無所謂貴賤,完全看它在我們心目中的價值,如國旗雖只是一塊布,但其價值卻超越任何東西,因它代表了國家!所以說東西無貴賤,心中的價值會有貴賤。(075)
世間上任何事情,都在思想的「一念之間」。學習好的、善的、美的一念,如滿足、慈悲、智慧、慚愧、感恩等,都是人生的財富。(076)
心,是我們的主宰。心,就是觀念,觀念一改,命運隨之改變。一念之間,哭婆可以變笑婆;一念之間,愚迷可以轉靈巧。一念慈悲助人,就是聖賢之心;一念嫉妒害人,小人之心立現。一念私心為己,成就有限;一念發心為人,功德無量。(077)
一念之間,對我們的舉止行為有著重大的關係,一念慚愧、一念反省,高貴的品格、清淨的自性就昇華起來。一念為己,成就有限;一念為人,廣結善緣。(078)
看手相、面相,不如看心相,「心」是我們的主人。世間上的好壞,皆以心為出發點,心生則萬法生,心滅則萬法滅。心外的世界如何改變,是無法控制的,但肯定自我的心,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079)
有的人為了一句話而積極向上,努力以赴;有的人則頹唐消沈,自暴自棄。在人生道上如何轉一切音聲為陀羅尼,不僅是一種修持法門,也是改變我們人生的特效藥。(080)
監獄有「有形」和「無形」之別,有的人雖然身在監獄外,心卻住於無形的牢獄中;有的人雖然犯了錯,只要心存悔過,依然能坦然自在。在獄中,身不自由,心可自由,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正可以觀看內心的世界。(081)
監獄可以關閉一個人的身體,但不能關閉一個人的思想、智慧與成就。歷史上,周文王囚於羑里,寫下一部流傳後世的《易經》;司馬遷於宮刑後,發憤完成一部名垂千古的《史記》。由此得見,化悲憤為力量,即能成就一生萬世的事業。(082)
陋習在最初如客人,其次如密友,最後則成了我們的統治者,時時駕馭著我們。所以我們要從行為、語言、思想上來革除陋習。(083)
為人處事在遇到困境、瓶頸時,要能如「水」;遇山水轉,遇石水轉,遇岸水轉,無論遇到誰,我轉!在人生旅程上,何妨委屈婉轉,流出自己獨特的流域,流出自己理想的曲線。(084)
世界上有一樣東西是只有「進展」而不「回歸」的,那就是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浪費時間,如同浪費生命;浪費生命即是殺生。(085)
掌握時間的人,就擁有人生。只要我們能夠認識時間、善用時間,就能從分秒、日月的時間裡破繭而出。懂得把握當下、珍惜此刻,也能在立德、立功、立言中,體證「剎那即永恆」的生命。(086)
時間沒有長短,完全依附心行的情緒而顯現;若是不能覺悟,縱使人生億萬年,也是虛擲生命。(087)
時間是世界上最公正的東西,貧者不少一分,富者不多一秒,一切權貴威勢都不能奪。(088)
時間是世界上最能幹的法律顧問,「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一切是非愛憎功過,皆由時間,因果來裁判。(089)
人的貪欲、瞋恨、邪見、嫉妒,像繩索似的控制我們的身心,使我們不得自在。歷代高僧大德在功名富貴之前,生死欲海之中,因毫無畏懼,而能解脫自在。學佛最大的目的,就是教我們如何從束縛中解脫出來,而獲得自由自在。(090)
節儉者,節約儉省之謂也。我們要做到節儉金錢、節儉物品、節儉時間、節儉語言、節儉福德等,如此,才不會浪費生命。(091)
時間是道德的公正人,「平生莫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人格尊卑,久而自見。(092)
做事,無怨無悔是上等之人,有怨無悔是中等之人,有怨有悔是下等之人。縱使不能做上等人,至少要做個中等之人。(093)
生活如波浪,有波谷,也有波峰,在高峰的時候,且慢高歌;在波谷的時候,也不必落淚,一浪翻一浪,一波過一波,便是彼岸。(094)
會運用時間的人,他的時間是心靈的時間,因為能夠縱心自由,達古通今,所以他的生命展現了泱泱宇宙的全體大用。反之,不會運用時間的人,他的時間只是鐘表刻度的時間,由於受到鐘表指針的支配,一小時不會多,一分鐘不會少,因此他的生命渾渾噩噩而渺小有限。(095)
人生唯有少執著,多放下;對名利不執著,對權位不執著,對人我是非能放下,對情愛欲念能放下,才能享受隨緣隨喜的解脫生活。(096)
一個人在挫折、磨難、灰心、困惑之時,如果能保有一顆慈悲的心,將來一定會有辦法,因此,我們什麼都可以失去,但不能失去慈悲。(097)
人生追求的是圓滿自在,只知前進不懂後退的人生,其世界只有一半。在軍事學裡,有時打勝戰並不表示勝利,吃敗戰也並不表示失敗。懂得「以退為進」的哲理,可以將我們提升到更寬廣的境界。(098)
人之所以堅強偉大,在於戰勝自己,而不是戰勝他人。所謂「擒山中之賊易,除心中之賊難」,假使我們屈服在自己的缺點之下,做不了自己的主人,那才是一個最可悲的人。(099)
在讚美、鼓勵、信任中成長的小孩,比較健康樂觀。傷害孩子自尊的言語舉止,是造成孩子沒有自信、對人懷疑、自暴自棄的因素。因此,尊重孩子,了解其性向,給予正確的觀念,是為父母師長的責任。(100)
父母教育子女的要訣,除了用「心」之外,更要觀「機」,了解所處的環境、人、時、地等因素的差異,及建立社會共識、觀念,如此,才能對子女因「才」施教。(101)
肩負大眾傳播工作者,當以社會需要為前提,把真善美的理念散播在人間;筆下有德,就是修行。(102)
自命不凡,往好處說是尊嚴人格,往壞處說是誇耀自己;尊嚴是德之寶,誇耀是德之賊。(103)
做人要平凡而不平凡。平凡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平易近人,虛懷若谷;不平凡者,對生死禍福,義利成敗要看得清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104)
在該發怒的時候,能夠不發怒;在惡劣的環境中,仍能保持自己應有的風格,立場,這才是大學問、大修養。(105)
世界上儘管有「一半」健全的人,「一半」不健全的人,但他們都有獨特的優點與短處。世間的事也是如此,無法盡善盡美,所以我們不必求全,只要看破放下,發揮所長,就能隨喜自在,展現大用。(106)
一個人是否能安住身心,得看他是否有「難遭難遇」的體會;凡事能有得之不易的感恩心,就能夠安住。(107)
失去與擁有,包容與喜捨,其實是一體的兩面,唯有將兩面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提起了全部。(108)
忙,是人生的意義,也是發心、進步、法喜、身心安住的一種表現,進而做到人忙心不忙,從積極參與中奉獻身心,圓滿生命。(109)
殘缺是生命的本質,殘缺是人生的現象,也是世間的實相,我們應該了解殘缺,欣賞殘缺,進而運用殘缺,轉化殘缺,最後我們會發現「殘缺就是美」。(110)
一種米養百樣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念想法,不可能盡如人意,但也因為如此,才展現出多彩多姿的生命歷程。(111)
太執著、太追求的人生固然辛苦,太放棄、太空無的人生也未免過於晦澀,最好是能將二者調和,人生才能平衡。(112)
引擎利用後退的力量,引發更大的動能;空氣經過壓縮,更具爆破的威力。所謂「退一步想,海闊天空。」正可點破人類迷妄執著的盲點。(113)
雖說後面「一半」的世界寬廣無涯,但是只要我們抱得崇高的理想,精進不懈,前面「一半」的世界即使是困難重重,也具有非凡的意義。(114)
播種者植種於地,雖然不一定自己收成,但有朝一日看到濃蔭傘蓋,大眾蒙福,也會覺得欣慰無比。(115)
水,質性柔軟,以高就低,遇物則轉,所以能流出獨特的曲線。人,何妨效水,以隨緣轉境的功夫,優遊於天地之間。(116)
一個人除了身體的壽命以外,還有語言的壽命,信仰的壽命,功德的壽命、事業的壽命、共生的壽命等,一個人的功業並非靠年歲成就,壽命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有功於人間?(117)
觀察一個人,不能以一時為準,不但看人,還要看事、看行、看心,才能認識清楚。(118)
知感恩者,必定是富有的人;沒有感恩心,只圖謀他人利益的,是貧窮的弱者。(119)
人生的意義在於能動,因為「動」,人才有思想,才有感情,才有活力;懶惰不動,即不懂生命的意義。(120)
文字的力量和影響,超越時空的變遷。透過文字的傳播,源遠流長了數千年的佛法,解救了無數悲苦的生命,成就了無數開悟的人生。(121)
污泥可以生長蓮花,沙田可以出產黃金;外境的好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成為一粒有用的種子。(122)
讀新書如晤良友,讀舊書如遇故人。人在獨處時,不管是良友也好,故人也罷,都是不可少的伴侶。(123)
大慈悲的供養是能包容、能提攜;大智慧的供養是善教導、善剖析;大勇敢的供養是敢負責、敢擔當。能如此就是智仁勇俱全的善知識了。(124)
一般人認為「地」有好地理、壞地理之分。事實上,事有事理、情有情理、人有人理、道有道理、天有天理、地有地理、心有心理。無論什麼地方,只要自己歡喜、自覺滿足、安然自在,則天涯海角都是「好地理」。(125)
王安石說:「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培根也說:「研究歷史使人聰明,研究詩文使人急智,研究數學使人精巧,研究自然哲學使人深遠,研究道德使人勇敢,研究理則與修辭使人知足。」因此,要做一個「完」人,永遠不能離開書。(126)
不重視歷史的人,不會有歷史觀;一個人若沒有歷史,就等於沒有生命。(127)
會讀書的人,要能如蠶吐絲,如牛擠奶,不時把讀書心得、意見,或自己的創作發表在報章雜誌上,才不失讀書的真義,否則「只進不出」,光堅守死書是沒有用的。(128)
忍耐並不是膽怯,而是在面對生死存亡、榮辱毀譽時,還能從心裡發出無比的勇氣,來堅守自己的理想。(129)
人生除了金錢以外還有別的東西,要將自己看得比金錢高、比金錢富,才不會被財欲所役。(130)
學習的目的,應在知識上能幫助人,在品德上能感化人,在實用上能嘉惠人,在社會歷史上能傳之不朽,才是有價值的學習。(131)
生存的意義是自由,但不是妨礙別人的自由,能尊重別人自由,甚至保護別人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132)
我們在白天繁忙應對時,很多事情都無動於衷,但是到了晚上,就很容易在腦海裡反芻,故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內心抱愧,此即是「心牢」之困擾。(133)
俗云:「使黑人脫去黑色皮膚的最好方法,是先給白種人一顆白色的心。」每一個人都是一本書,如果懂得讀它,則每個人都能以其特色,點綴我們多彩多姿的生活。(134)
法的生命是理,理的完整便是法;具備自由、民主,且能帶給全民幸福、快樂的法律,才是真正法的生命。(135)
一個人的成長,不能只靠師長的耳提面命。古來多少偉大人物,英雄豪傑,雖然出身寒微,但是憑著高超的志節,淬勵奮發,終有所成,可見自我教育,自動自發,自我健全是非常重要的。(136)
愛憎心是一種分別、一種執著,也是苦惱的根源;能泯滅愛憎之心,自然無分別、無執著,當然就沒有苦惱了。(137)
生活中遇到挫折、不公平時,要冷靜思考另外的管道;當事成享受光榮之時,切忌得意忘形,須記取不順遂時的教訓。(138)
「獨處」的意義是要內觀,看無相的世界,聽無聲的聲音。人與人相處不可忽略掌聲,但對自己則要無聲。(139)
在學習過程中,所遭遇的災難、挫折,不見得不好,有時早臨的逆境也是一種福報。只是要在困難中得到教訓,並用來激勵自己,如此才是挫折的代價。(140)
眼睛很小,可以看遍世界;鼻孔很小,卻嗅著虛空的氣息,每一個小小細胞,都助長了生命的生存。因此,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心,任何一「小」步,都是人間前途的一大步;「小」,蘊藏著不可忽視的力量。(141)
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光十色、塵世喧囂使我們如聾若盲,失去自己的方向。我們要安身立命,就必須洞察「無相之相」,傾聽「無聲之聲」,訴說「無言之言」;如此,也就能無證之證了!(142)
人在獨居或退隱時,最能體會讀書的樂趣;談話時,最能表現出讀書的文雅;判斷和處理事物時,最能發揮由讀書而獲得的能力。(143)
想做作家的人,不但要讀有字的書,也要讀無字的書。所謂無字的書,就是要親近大自然,並多多吸收人生經驗。(144)
任何好品種的花朵,都必須經過修剪布局,才能擺在客廳裡讓人欣賞。如果只會孤芳自賞或自命清高,不肯接受別人的雕琢,是擺不進人前的。(145)
成功的教育是要讓學生能接受。不接受,等於用水澆花,不澆在根部而澆在石頭上,是無法受用的。(146)
自尊心可以讓人產生榮譽,自省可以讓人改過進步,慚愧心可以讓人成聖成賢。故今日的教學,應以培養學生擁有自尊及反省、慚愧的心為首。(147)
所謂「寧靜致遠」,唯有在寧靜中,不亂看、不亂聽、不亂說,我們才能找回自己,增長智慧,見人所未見,聽人所未聽,說人所未說。(148)
人生在世,難免有順境逆境。順境時要淡,逆境時要忍,只要忍得過,再怎麼不順遂的事都會過去。而且,過去的失敗,正是未來言行的借鏡,是推動我們成功的力量。只要能記取過去的教訓,改進現在,與人結緣,就會有無限的未來。(149)
宇宙山河、天地日月、花草樹木,都有生命。大自然有同體共生的生命,你愛護它,它就有生命;你破壞它,它就會失去生命的用途。(150)
時間有春、夏、秋、冬,世界有成、住、壞、空,心念有生、住、異、滅,人生有生、老、病、死。人生是環狀的,不是直線的。人有來生才有希望,「有希望」就是悟者的世界。(151)
一個國家,有了國防建設,國家才能富強安定;有了文教建設,社會才能和諧有禮;有了經濟建設,民生才能富足安樂;有了交通建設,地方才能繁榮發展。人,也要「自我建設」,人生的道路才會更加寬廣,生命的意義才能更加開展。(152)
人情如水,如果只蓄不流,就是死水;如果能彼此互動,相互往來,就是活水。金錢如水,金錢不用,就是死水;能以智慧活用,就是活水。人性如水,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能有「逆水行舟」的奮發精神,逆生死之流,即是活水。人心如水,水會流,心會動;當我們把心活躍起來,就是活水。(153)
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因此不能要求一個人必須「十全」;「殘缺」更能體會娑婆世界的真味。(154)
說話的目的,是要溝通彼此的思想、看法,說話也可以估量一個人的人格、個性和知識。因此,先思而後發言,可以減少說話的過失。(155)
一個人如果能時時仰無愧於天,俯無怍於人,則此人的道德梵行就幾近於圓滿了。反之,一個無慚無愧、恬不知恥的人,往往因為道德良知被貪心物欲所淹沒,被瞋恨嫉妒所蒙蔽,因此無惡不作,自然就失去人格;沒有人格的人,如樹木無皮,無皮之樹,怎能開花結果?(156)
一粒種子,可以生長千萬的果實;一泓細流,可以長養無限的生命。春夏秋冬,都是在孕育生命;慈悲喜捨,都是在成長生命。生命的意義,不是奔走鑽營;生命的目的,不是一宿三餐。人的一生,無上的尊嚴;人的一命,無價的寶貴。(157)
有「人」的地方,就有「事」,所以稱「人事」,人可以輸掉一切,但不值得因人事而輸掉自我的法身慧命。(158)
一個人有機會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當然很好,如果沒有,「大塊假我以文章」,宇宙人生,哪樣事物不能學習?社會上,每天發生的善惡因果業報,都是我們的教科書;古來聖賢苦學奮鬥有成的故事,都是砥礪我們向上的名人傳記;每日報章雜誌報導的新聞資訊,都是我們取法的經驗閱歷。只要有心,無處不是我們學習的環境。因此,社會就是我們的學校,學與不學,端視有心無心耳!(159)
人在世間,應該負起化導社會的責任。具有道德的人,往往能以身教影響大眾,所謂「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以「德」服人,人皆能心悅誠服。所以,我們希望在社會上成功立業,最重要的,應該有道德的修養,過道德的生活。(160)
世間上的一切並非一成不變,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無常的,重要的是如何在變化的世界、變化的人生,變化的感情中,持有一顆永恆的真心。(161)
有智慧的人,懂得尋找生命的根源,懂得提起「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的疑情。有智慧的人,凡事往大處著眼,並能識大體,不會為了私利而和人計較,自然能夠受人尊敬。(162)
人有理智,人能分辨是非善惡,然而在利字當頭,如果不能用道德戰勝貪婪私欲,則與禽獸何異?反之,若以「眾生皆有佛性」而言,禽獸何嘗沒有慈心?是故人獸之間,其實就在於是否能守護慈悲真心?(163)
智慧是人生的導航。所謂智慧,「智」者從「知」,汲取知識是智慧的開始。然而知識是用學的,智慧是用悟的;能「日進新知」,並將知識活用於生活,融入於生命,才是真智慧。(164)
世間最可怕的是無明;去除無明,開顯心中的智慧,才是斷苦之本。有智慧的人,對於任何事物都有正確的認識與了解,而不致於走入邪途。(165)
不要怕自己無用,無用的人,正可以用一顆虛懷若谷的心,納受各種因緣。(166)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學習,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最要緊的是能受教,能受教才會不斷的進步。(167)
人的生活離不開美感,能從生活中感受、領略美的事物,才能享有藝術的人生。沒有藝術的人常是脂粉庸俗,有藝術的人則顯得氣質高雅。(168)
旅遊可以增長見聞、廣結善緣、充實知識、學習禮儀等,是開展生命價值的管道之一。因此,旅遊時應該抱著尋師訪道的心情,才不會空費草鞋錢。(169)
一個人的缺點,若沒有人點破,永遠不會進步。而短處不改,長處就會被埋沒。(170)
偷書的人,即使有智慧,品德卻是有缺陷的;買書的人,即使沒有智慧,但也會擁有福報。(171)
動,是人生的意義;動,是生命的活力。因為有動,才有思想、才有感情、才能向前、才能活躍、才能學習,才能參加他人的行列;能與大眾同行,自然能得到大眾的資助。(172)
「我思,故我在」,思想是促進人類文明的動力。人因為有思想,故能開發智慧,所以佛教講「以聞思修而入三摩地」,儒家也主張「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罔,思而不學則殆」。(173)
一個人有沒有作為,端看你敢不敢。擁有大慈悲、大智慧,也要「敢」;敢說、敢問、敢想、敢寫、敢學習、敢疑惑、敢擔當、敢提起疑情。只要意之所在,要敢,因為有「敢」,才能快速成長。(174)
思想是現實之因,現實是思想之果;有因才有果。思想到了極致,就是開悟。思想能靈活運用,能思惟會意,做事才能靈巧,做人才能通達。(175)
經濟,不只是金錢,如果擴大財富的內容,諸如我們的智慧、健康、道德、思想、觀念、禮貌,甚至我們的平安、技能、明理、善緣、信仰、滿足、慚愧、勤勞、節儉、計畫、開源、節流、教育等,在在都是有形與無形的經濟。(176)
將一切視為是「當然的」,並不是畏事退縮,而是先認同這個世間,了解整個環境以後,從直下承擔、自我改造做起;只要能堅此百忍,力爭上游,必定可以超越平凡,得其所哉。(177)
一個有好性格的人,是難忍能忍,難行能難,且什麼都「能」;能大能小、能上能下、能苦能樂、能早能晚、能前能後、能餓能飽、能冷能熱、能榮能辱;凡事無所不能。(178)
情緒是一時的,慧命是一生的。不要讓「一生」的慧命,輸在「一時」的情緒上。(179)
修持道上,不怕妄想起,只怕覺照遲;時時看住「心」,刻刻守著「心」,日子久了,自然就有力量去轉境。(180)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