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harma Words 4 - How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星雲法語4-如何度難關》
Scroll 1: Ideas for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 The Theory of Good and Evil 卷一 思想津梁 善惡論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卷一 思想津梁 善惡論《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究竟是善的呢?還是惡的呢?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佛教則認為,人性除了善、惡以外,還有一個無記性,也就是介於不善、不惡之間。到底人性的善惡如何,對於「善惡論」,有四點說明:
第一、無善無惡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是善是惡,各有所見。但即使是孟子主張「性善」,也只是說明「人性向善」。也就是說,人有趨向「善」的潛能,但終究不是本質,所以他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因此,平常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人的本性不是善、也不是惡,是無記性的。因為無記性,所以人可以成佛,也可以成魔。這當中是善、是惡,就看是受了什麼環境、因緣所引發,所以有時候教育、環境、修行,都可以影響一個人,這也就是孟母要「三遷」的原因了。
第二、有善有惡是人的真情:人有喜、怒、哀、樂、愛、惡、欲等情緒,可見人都有善與惡的本能。有的人見人行善,他就心生感動,進而升起學習、效法的心,此即所謂「見賢思齊」;有的人見到好事、善事,他不但不歡喜,反而心生反感。大致說來,對於自己所歡喜的人與事,比較容易從善如流;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境,自然心生排拒,甚至生起嫌惡之心,這都是緣於各人的情緒與情感的作用所致。
第三、改惡遷善是人的功夫:人都有善與惡的潛能,一時的善惡不是絕對的,因此即使是十惡不赦的人,只要他肯「放下屠刀」,一樣可以「立地成佛」;即使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只要他有決心「痛改前非」,一樣「善莫大焉」。所以雖然「江山易難,本性難移」,但難移並非不能移,只要肯下功夫改惡遷善,一樣可以成聖成賢。因此,每個人都應該要不斷的變化氣質,不斷的淨化身心,不斷的改惡遷善,這就是修行。
第四、從惡昧善是人的習氣:佛經指出有五種「非人」:應笑而不笑、應喜而不喜、應慈而不慈、聞惡而不改、聞善而不樂。一個人在好的環境、好的團體裡,但是他不能與善因善緣相應,不接受善人、善事、善言,反而昧善從惡,就等於枯枝敗葉終難成材。所以人的習氣,尤其是不好的惡習,要自我改善,否則終難得救。
人的善惡,無有定論;是善是惡,往往在一念之間。一念善惡,天堂、地獄立現。所以對於「善惡論」,有四點:
第一、無善無惡是人的本性。
第二、有善有惡是人的真情。
第三、改惡遷善是人的功夫。
第四、從惡昧善是人的習氣。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