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o Guang Buddhist Textbooks 《佛光教科書》

Volume 1: The Buddha, the Dharma, and the Sangha Triple Gem - Class 18: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ravaka Monastics and Bodhisattas 第一冊 佛法僧三寶 第十八課 聲聞僧與菩薩僧的區別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第一 佛法僧三寶 第十八 聲聞菩薩僧區別

  佛門行者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為」;未成正覺名為」。大智度論三十四,「聲聞菩薩僧二種;《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凡夫」*1、「聲聞」*2、「菩薩僧主要介紹聲聞菩薩僧」。

  狹義聲聞佛世出家弟子他們聽聞佛陀教法了知世間幻化無常由此徹悟四聖諦小乘*3戒定慧解脫生死煩惱進而阿羅漢果脫離三界證入涅槃中間歷經六十才能修行圓滿並非廣義而言剃髮現出形相修習小乘戒定慧三學名為聲聞」。

  菩薩僧大乘戒定慧修行他們現在現出例如文殊普賢觀音大菩薩現在彌勒地藏現出以上菩薩僧」。

  聲聞風姿謙遜溫和勇敢熱情活潑積極進取聖者風範聲聞性格無諍忍讓知足少欲甘於淡泊寂寞具有涵養但是熱心堅守求道立場聲聞修行依據個人根器不同力行實踐四聖諦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由於修行境界不同果位*4、二果斯陀含*5、三果阿那含*6、四果阿羅漢*7托缽乞食*8、宴坐*9、奉持戒律聲聞每天重要生活功課世俗紛爭名譽利益一種強烈我執*10、我愛*11;聲聞諍論卻是為了顯揚自己受持佛法真理知見不同產生法執*12。

  聲聞聖果需要長久修行才能完成好比世間完美無瑕藝術品經過藝術家嘔心瀝血加以才能成為不朽作品一樣南傳彌蘭陀王記載人天師範出家人必須具備二十二特質諸如忍耐柔和慚愧執著精進正行這些聲聞聖者修養

  菩薩僧菩薩並不僅僅限於聖賢菩薩有心趨向覺道人人可以稱為菩薩菩薩菩提薩埵略稱。「菩提」,意即覺悟」,正覺智慧」;「薩埵」,有情眾生」。因此菩薩意譯覺有情大道眾生」。「覺有情包含意思能夠精進向上追求無上菩提覺悟有情」,亦即受用大智慧完成求道菩薩」;能夠修持種種波羅蜜*13,三根*14,「使眾生覺悟聖者」,亦即受用大慈悲顯現化身菩薩」。菩薩一面懷抱聲聞追求真理出世性格另一充滿佛陀眾生救拔倒懸入世熱忱佛道下化眾生」,能夠自利利他聖者

  菩薩僧性格無我慈悲*15,菩薩僧思想般若空性*16,菩薩僧精神堅忍精進*17,菩薩道實踐循序圓滿*18。

  菩薩僧聲聞同樣修行才能解脫境地聲聞區別在於菩薩僧具有大慈大悲性格菩薩看到眾生受苦煎熬慈悲油然而生發出拯救眾生出離三塗大願聲聞看到世間紛擾生死輪迴痛苦便生起畏懼厭離早日出離娑婆證入涅槃因此佛教菩薩大乘」,聲聞小乘」。通常大船()、小船()代表菩薩聲聞不同精神也就是說菩薩大船幫助眾生渡過苦海聲聞小船脫離苦海目的精神有分

注釋

*1 有成別解脫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見他人演說開示眾聖道法利樂眾生凡夫

*2 舍利弗目犍連聲聞

*3 小乘教義主要求解目標所以調自度聲聞緣覺不同大乘自利利他兼顧菩薩道

*4 又稱預流果或稱入流預流亦即生死入聖須陀洹降生人間出生天上經過七番生死涅槃須陀洹果已經斷除我見戒禁取疑結三結明瞭四諦道理得無清淨法眼再也墮落三惡趣

*5 又名一來果二果一生天上人間受生一次二果斷除修惑但是分地貪瞋癡三毒

*6 又名不還果阿羅漢已經斷除欲界修惑九品中的不再欲界受生無色界故稱不還果

*7 無學第四色界無色界一切見惑修惑入涅槃不再生死流轉階位阿羅漢果聲聞沙門果最終理想境界超出三界四智已經圓融又稱無學斷除一切煩惱無論行住坐臥衣食或者人情來往處世接物乃至個人得失衰老病患一切境界上都提起正念時時照顧永生安住解脫境界之中

*8 托缽乞食原始佛教僧團每日修行之一僧伽雙手不分貧富無論信眾次第日用所需一般人能夠種植福田托缽乞食有別世俗不事生產乞討生活其中道理沙門世間托缽接受物質方面供養出家人信徒講說佛法布施法布施信眾物質供養沙門色身沙門佛法長養信眾慧命托缽使佛教和社接觸在一起產生密切關係使佛教真理能夠散播人間不是少數退隱山林調劑沙門托缽次第乞食主要培養平等心忍辱對於對象貧富食物甘美粗劣不敢差別慚愧接受信施慈悲心佛法信施托缽制度佛陀成道住世四十九之中宣說無盡妙法度化不少大眾佛陀推行托缽乞食來看佛法屬於社會大眾道理不難明白

*9 聲聞喜歡寂靜地方或者譬如佛陀當初領導弟子迦蘭陀竹林精舍修行尼拘陀樹林教化弟子如何宇宙真理跋提金毗羅尊者結伴波利沙羅中共修持佛道和合生活聲聞有時水邊禪坐恆河尼連禪河或者洞窟觀想譬如羅漢中的伐那婆斯尊者終日世間煩惱洞窟之外侵擾不了比丘尼證悟空無自性雖然毒蛇咬嚙毫無痛苦安詳進入涅槃
有些修行十二頭陀聲聞遠離渺無人煙曠野宴坐並且不倒單大迦葉尊者終年參禪白骨纍纍不以
宴坐自己真如佛性一種觀照心念蕩滌之後平等一如法性智慧才能顯現出來

*10 作人執著存在眾生五蘊和合妄執具有主宰作用實體存在我所妄想分別我執

*11 四根本煩惱之一對於

*12 作法我執法我見簡稱假名我執對稱所有存在()本質認為固定不變實體稱為法執

*13 到彼岸度無極究竟生死此岸涅槃解脫彼岸通常菩薩修行而言菩薩大行究竟一切自行故稱究竟大行生死此岸到達涅槃彼岸故稱到彼岸大行諸法度無極

*14 眾生根性三等稱為三根上根(利根),根性伶俐堪忍難行妙果中根次之(鈍根)。《摩訶止觀,「方能法華涅槃無上道方便慧......。中根斷見生死任運......。上根初心聞慧見思。」

*15 菩薩性格充滿慈悲本質菩薩心沒有個人只有眾生存在眾生需要什麼菩薩都會毫不吝惜付出無論錢財產業妻子兒女甚至耳目肢體生命毫不施捨菩薩一切眾生包容眾生一切愚癡罪業甚至犧牲忘我乃至無我頗有眾生一切皆可」,無悔大無畏精神。《法華經:「大慈悲力度苦惱眾生。」菩薩透過修行一切煩惱斷除一切梵行本來可以清淨涅槃然而菩薩為了憐愍眾生不住涅槃不斷生死受生六道懷抱慈悲甘露無上法輪菩薩之所以菩薩由於慈悲性格慈悲菩薩度化眾生原動力大乘佛教基本精神這種精神無我智慧中產無比

*16 般若世間能所主客等差相對現象虛妄對待執著產生無分別智」,也就是宇宙同在眾生一體空性」。菩薩而言般若修持重要功課菩薩攝取般若醍醐法味漸漸成為圓滿聖者獲得般若之後可以污穢到達自性清淨無心境界發露無我無人眾生相無壽相等性空境界

*17 菩薩追求佛道修持無法成就奧林匹克世界運動會馬拉松長跑競賽足以考驗運動員耐力毅力菩薩有情追求佛道過程就是這種馬拉松長跑精神顯現菩薩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種種法門之後歷經一百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積聚菩提才能成佛換句話說真理道路菩薩必須耐煩堅忍地前不懈歷經長期考驗成等正覺也就是說菩薩特色就是具有剛毅堅忍勇猛精進精神

*18 佛教一個重視躬身實踐宗教也是充滿倫理性質哲學大乘菩薩道實踐正是佛陀根本精神實踐大乘菩薩道實踐循序漸進如同世間接受教育一般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乃至研究所菩薩道修行就是如此煩惱凡夫四雙八輩阿羅漢斷除習氣等覺菩薩一定次第菩薩三大阿僧祇劫修持三十七道品四攝法六波羅蜜乃至實踐十波羅蜜漸漸超凡入聖初發心菩薩發意菩薩阿鞞跋致不退轉菩薩一生補處菩薩百劫莊嚴相好三祇圓滿福慧登上等覺佛地因此菩薩道完成非一必須循序漸進並且經久不斷修持才能階地上去其間階段完成永恆喜悅

習題

簡述狹義聲聞
聲聞性格為何菩薩僧特性為何
菩薩僧聲聞區別為何

引用文章註明出處網站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