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 Guang Buddhist Textbooks 《佛光教科書》
Volume 7: Buddhist General Knowledge - Class 4: Temple Administration of External Items 第七冊 佛教常識 第四課 寺政外事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第七冊 佛教常識 第四課 寺政外事禪堂、客堂、庫房及衣缽寮,為叢林的基本組織,俗稱「四大堂口」*1。禪堂專管教育,負責訓練人才;客堂*2管理人事,接待十方;庫房*3負責總務,照顧生活所需;衣缽寮*4則典藏常住資料,維護法統。四大堂口綜理內外寺務,遇有重大事情,均由首座等班首及四大堂口共議進行。因此,要想了解一個寺院的寺政外事,可從維那、知客、庫房、衣缽的行事中,窺出全貌。
一、維那行事
維那是三綱之一,綱領職事,若以現代佛教學院為例,維那即「訓導主任」。在提倡「叢林學院化,學院叢林化」的現代寺院中,維那往往兼監學、訓導、訓育,主要負責思想、生活等教育。
維那管理禪堂,其職責包括:管理鐘板號令、安排生活作息、照顧行香*5修持、評薦品德參學、提拔薦舉人才、審核出堂進堂等。
鐘板是叢林的號令,大眾的生活作息、起香坐禪、說法開示、出坡作務等,均依鐘板號令行事,鐘板齊全的道場,方稱「叢林」。維那不僅管理鐘板,領導作息,甚至禪堂內香別的安排、環境的維護、法器鐘板的職司,均由維那主管,是以大眾慧命,全繫維那一人的領導,因此有謂:「大眾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顧,罪歸汝身。」如果不能令大眾安心辦道,即是維那之過。乃至參學者的能力、品德,維那均要記錄,也要傳授、教導,並依個人專長,不時向常住薦舉優秀人才。平時禪堂人員的進出,更需經過維那認可同意,維那實際上就是禪堂的領導人。
二、知客行事
知客是佛門的第一線,如同國家的外交官,舉凡信徒進入山門,或為接洽事情、求助、傾訴,或是參觀、禮佛而來,第一個接觸的就是知客*6。知客「接待十方」*7、「送往迎來」,必須掌握來客的身分、目的,給予適當的待遇。平時對外行文,與政府機關公事往來的「外事應付」,也是客堂知客應負的職責。
客堂如警察局,一般民間有了糾紛,客堂就是最佳的裁判所,同時也是「調解僧事」*8、「維護清規」*9的所在;遇有信徒婚喪喜慶的「生亡雜務」*10,知客必須開牌佛事、安排人員;逢到初一、十五上堂上供或期頭期尾請職圓職等重大事項,必須「掛牌示眾」。
此外,知客代表常住與「諸山來往」,同時代表大和尚「照顧外寮」、「轉承上下」等。因此,身為知客必須慈悲愛護大眾,不可官僚,亢高卑下。
三、庫房行事
庫房總理一寺的生活所需,其職責包括:供應日用、儲藏道糧*11、年度預算、分配單銀*12、犒賞大眾*13、營建修繕等。
在叢林中,住持的第一條件要有供養心,有供養十方的心,才能做住持;身為出家人,第一要務要有結緣、服務的性格,肯結緣、服務,才能福慧雙修。一個設備完善,儲藏豐富的庫房,如能加上有供養發心的庫頭師,必能令大眾安住身心,用功辦道,其功德實是難量。
四、衣缽行事
佛法的傳承,以「衣缽」為信物,然而現在的寺院普遍不重視信物,不重視傳承,所以大都沒有設立「衣缽」一職。
「衣缽」如同住持和尚的機要秘書,替大和尚處理機要事務,管理大和尚的衣缽,負有「信物傳承」的責任。平時與湯藥、書記、書錄等侍者*14共同替大和尚「安排行程」、「侍候湯藥」,處理大和尚私人事務,暨做「資料存查」、「文書供應」,提供住持之需;尤其「典藏保管」常住的山誌、規約、文獻、契約、法物、秘笈等珍貴資料,並負責「經營會計」、「預算編制」等財務的管理。
佛門有云:「金衣缽、銀客堂、珍珠瑪瑙下廚房。」*15衣缽的重要由此可見。
一個組織健全的寺院,四十八單職事,權責分明,只要每一個人、每一個單位都能堅守自己崗位,各司其職,又能彼此協調溝通,必能使寺政外事均衡發展,共臻完美的境地。
【注釋】
*1 古代的叢林寺院,只要有禪堂、客堂、庫房、衣缽寮等四大堂口,即可成為一個寺院道埸。或謂四大堂口指維那寮、客堂、庫房、衣缽寮。
*2 大陸叢林人員進出,無論職位大小,請假掛單,都須向客堂的知客說明,不經客堂,不被承認。客堂是叢林中職權最大,管轄的單位最多(除方丈室、監院寮、學院、禪堂外)。客堂如外交部,負責人員進出、賓客往來;如警察局,處理人事紛爭。客堂執行人事獎懲,一旦犯了規矩,必須送到客堂供養香板。
*3 掌管收租及購置物品等事,必須由精於量入為出者任之。
*4 執掌住持方丈的事務(如文件、錢帛),或收藏開山及歷代住持的遺物、衣缽、財物者,為大和尚的幕僚(屬機要秘書),負有傳法、管帳、策劃、人事調動的權責。
*5 古代禪堂坐禪以燃香來計算時間,因此坐禪又稱坐香。依照香的長短,有半小時、四十五分鐘、一個半小時(大板香、養息香)等香別。行香就是起香坐禪。
*6 是叢林四大綱領之一,主要職務為接待賓客,凡官員、檀越、尊宿及諸方名德之士來訪或路過,皆需以香茶迎待(這是佛光山客堂設置「佛光茶」的緣由),並隨即派遣行者,通報引見。如訪者欲拜訪方丈、庫司、諸寮等,即令行者引往;如為普通來客,則僅就知客寮接待;來客如須止宿者,則要替其安單。又用餐時間,必須到齋堂檢視粥飯,使其無缺。
知客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寺院與信徒之間的橋樑;(二)象徵一個寺院的形象。(三)傳播佛法真理的使者。身為知客,要經常把常住的宗風、思想、建設等,介紹給信徒認識,同時也要把信徒的行誼報告給常住,而知客的儀表、談吐、禮儀,在在反映一個寺院的風格,因此應該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要不斷充實佛學素養,要能對信徒講說佛法,使他們認識佛教、僧團、常住,讓他們感受到法喜,獲得法益。甚至要能接引遊客,度化成檀那,進一步成為護法、幹部,能夠如此,就是一位盡責而成功的知客師。
所以知客應具備以下條件:(一)耐煩的性格;(二)親切的態度;(三)端莊的威儀;(四)正確的知見;(五)堅定的信心;(六)豐富的學養;(七)應變的能力;(八)敏銳的覺知;(九)活潑的思想;(十)幽默的談吐。
*7 知客者必須掌握來客的身分、目的,給予適當的待遇;適當就是禮,任何客人,均要以禮相待。例如,客人一到,不能馬上招呼吃飯,應先到客堂奉茶、寒暄,了解交談後才可以招待用餐。客人初來就上餐桌是不禮貌的行為,除非長輩對晚輩方可如此。
*8 僧眾之間有了爭執、糾紛,均由客堂處理。甚至協助排解世間糾紛,過去普陀山旁有民眾數百戶,每有糾紛,皆上普陀山客堂,請知客師父調解,客堂如同警察局。
*9 寺院留給外界的形象,客堂有責任維護;各堂口如有不如法,客堂必須提出糾舉,亦即客堂有舉功過、任賞罰,維護清規的職責。
*10 信徒家裡遇到婚喪喜慶,若需要請大和尚、當家、長老或客堂知客前往祝福、慰問者,知客於開牌佛事、安排人員時,要懂得分寸,拿捏恰當。
*11 過去叢林道糧的儲藏,米糧至少可供給一年,油至少二年,鹽至少三年,其他儲藏的物資至少半年以上。
*12 過去叢林清眾不領單銀,不講錢,而以物質計算,例如一個月一石米、八斗米等。
*13 遇有出坡或某人有特殊貢獻時,應給予犒賞,用以鼓勵。
*14 親承住持和尚的「法乳之恩」,懂得感恩圖報者,始能擔任侍者。
*15 廚房是供養大眾三餐的地方,庫房是庶務典藏的地方,客堂則是迎待檀信的地方,在 行政運轉上,三者都與信眾有直接關係,故亦有「金客堂、銀庫房、珍珠瑪瑙下廚房 」的說法。
【習題】
一、何謂四大堂口,各司何事?
二、試述維那、知客行事的內容。
三、試述庫房、衣缽行事的內容。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