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Buddhism Series 1 - Doctrine 《佛教叢書1-教理》

A Buddhist View of Life - Part 4: The Five Aggregates are not Real 佛教的人生觀 第四篇 五蘊非有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教人生觀 第四 五蘊非有

    前言

  「四大說明宇宙物質世界因緣和合現象然而有情眾生具有物理機能擁有心意情識它們如何緣起法之下運作佛教五蘊觀念進一步擴大我們視野

    何謂五蘊

  《大乘廣五蘊論:「積聚。」五蘊就是說世間有為法元素積聚

  五蘊又稱五陰」,」、「遮蔽意思意指眾生五法遮蔽我們本來真如佛性因而無量劫生死輪迴

    五蘊內容

  五蘊意義內容如下

    色蘊

  色蘊,「意思凡是有形障礙稱為四大積聚人類肉體以及世間山河大地器皿房屋屬於範圍大毘婆沙論說法可分

  1.可見有對色顏色方面青黃顯色形狀方面長短方圓形色動作方面屈伸表色這些有形眼睛得到因此稱之為可見有對色

  2.不可見有對色譬如雖然不能眼見然而接受因此稱為不可見有對色

  3.不可無可又名無表色第六法塵不可以眼見不可以接觸因此稱之為不可無可

    受蘊

  受蘊,「領納意思領略外境生起感受一種作用種類大致可分

  1.身受身等五根所生感覺可分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順境樂受樂受貪心逆境苦受苦受瞋心逆境不苦不樂受不苦不樂受痴心

  2.心受意識所生情緒意識領納順境感受稱為喜受意識領納逆境感受叫做憂受

  苦樂二受感覺二受感覺但是二受連帶關係譬如身受心煩涼風吹拂愉悅因此身心感受互相總而言之一切感受稱為受蘊

    想蘊

  想蘊,「意思攀緣外境回憶往事幻想將來也就是認識外境攝取境相心中產生概念作用經論解釋雜阿毘曇心論境界像貌;《五蘊境界;《五蘊境相綜上所述對於領受境界加以分別想像叫做

    行蘊

  行蘊,「遷流造作意思對於心中概念產生思慮決斷乃至造作動身行為。《增一阿含經:「云何行陰所謂身行行陰。」:「所謂行者有所名為何等惡行善行名為。」所以思惟作意善惡行為屬於

    識蘊

  識蘊,「了別意思對於外境明了識別作用了別青黃了別好惡音聲了別了別酸甜苦辣了別冷暖。《俱舍論一說:「了別境界境相識蘊差別識身眼識至意識身。」因為眼識耳識身識意識六識分別所以六識而立名為識蘊

  換句話說識蘊個人精神統一總體由於了別使使思想有所領導

  以上敘述可以歸納物質一切現象,「精神一種作用人體而言色蘊生理父母所生四大受想心理相當於心理學感情()、觀念()、意志()、認識()。

    五蘊非有

  既然世間有為法五蘊積聚何以五蘊非有」?因為五蘊因緣和合所生實在自性因此非有」。可以從屬色蘊物質受想精神兩方進一步說明

  物質方面色蘊四大實性精神方面受想色蘊實有自然也是因此二法所以五蘊非有」,佛教無我具體表現

    結語

  有情眾生五蘊分析只不過物質精神結合反觀我們自我中心觀念往往執著……」……」千般計較萬般苦惱甚至為了一己私欲危害他人造業輪迴無有原始佛教無我」,主要就是用來對治我執所以這時無我無我」,也就是人空」。到了部派佛教論師輩出他們分析方法了解一切法尋求各類現象最後存在元素因此物質現象方面十一種色精神活動方面列出心所相應諸法此外物質精神現象無為法部派學者自成一家一個流派認為自己分析出來」,就是最終實在自性大乘中觀學者於是提出法空」,也就是法無我思想破除這些法執主張所有實法觀念妄心分別產生主客對待結果大乘後期祖師大德甚至大力闡揚人我徹底真空境界以期一切執著打破安立無住空性任運

  由此可知,「五蘊非有真理有情生命分析發展整個宇宙世間不但幫助我們洞悉萬有實相開拓我們人生觀使我們瞭解自己自己自己自己他人有著密不可分關係之間互相影響如果我們抱持無我態度待人處世放下執著貪愛關係協調從而享受快樂人生

...................................................................................

何謂五蘊內容為何

、「五蘊非有何以佛教無我具體表現

舉例說明五蘊非有

體認五蘊非有真理我們什麼利益

...................................................................................

引用文章註明出處網站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