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6 - Schools 《佛教叢書6-宗派》
Chan School - Introduction 禪宗 前言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禪宗 前言禪學,或說禪宗學,可概分兩類:廣義的禪學是指,從西元前五世紀,佛陀創立佛教開始,發展至西元八世紀的大、小乘印度禪;東漢時代傳入中國之後,於兩晉南北朝時期極為盛行的「禪那」之禪。狹義的禪學則指發端於中國隋唐時代,而後開演為「五家七宗」的「禪宗」之禪。
印度的「禪」,由梵文音譯成華言為「禪那」,意譯為「靜慮」,或「思惟修」。即:思惟真理,靜息念慮之法。其目的是藉由「四禪八定」的禪定基礎,禪觀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以達到涅槃清淨的聖果。
「禪宗」的禪,又稱宗門禪,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基本宗旨。所謂「教外別傳」,是指超脫傳統依據經典教材、拘泥於形式的坐禪冥思,及凝心入定的固定修習方式,而另行開闢一種「以心傳心」的禪法。「不立文字」是「不執著」義理文字及種種的語言概念;「直指人心」是指以般若直觀,直接開發自心潛能,如實悟見本然自性,體現出生死不二、物我一如的本然禪心,即可謂之「見性成佛」。
禪宗的「禪」,其修持是不拘形式的,是生活化、靈活多樣的,所謂揚眉瞬目、穿衣吃飯、擔水劈柴,無不是禪。
禪宗的「禪」,溯源自印度釋迦牟尼佛於靈山會上的「拈花微笑」,發揚光大於中國唐朝的惠能大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禪」,由此逐漸形成為「五家七宗」的龐大宗派--禪宗。其後再陸續傳到日本、韓國、越南,乃至近代普遍傳至歐、美、澳、非等世界各地。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