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Buddhism Series 8 - Use of the Teachings 《佛教叢書8-教用》

Buddhism and Hinduism 佛教與印度教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教印度教

  佛教印度教屬於古老東方宗教同源印度佛教世界各地產生深遠影響

  印度教印度婆羅門教佛陀出家以前婆羅門教遵行深入學習領會然而佛陀並非毫無選擇全盤接受而是批評態度透過個人修證體驗對於婆羅門教主張提出不少看法例如印度教」,佛教無我」;印度教宇宙佛教諸法因緣生本體印度教嚴格區分階級制度佛教提倡一切眾生平等後期印度教派別出現苦行樂行修持佛教主張中道修行原則

  儘管學說彼此成體五百多年來佛教印度教印度本土相互消融豐富印度哲學思想尤其是古印度中的四姓階級信佛悟道證果乃至印度中期印度教佛教壯大顯而易見佛教出現印度教過去提供深刻反省印度教未來指出寬闊走向

    ◆印度教簡介

  西元前十六世紀雅利安人進入印度開始印度本土古老文明其他原始部落自然山川敬畏崇拜雅利安人為了保障自己生存必須膜拜禮讚歌頌一切自然神祇聖典相互傳頌到了後期人們生活關係較為密切神祇受到最多崇拜雅利安人便信仰逐漸轉向信仰模式

  為了溝通祭祀便成為大事司祭擁有無上權威自己祭祀他人祭祀教授聖典於是階級制度嚴格劃分社會司祭最高階級婆羅門他們依著祭祀萬能神聖職權開啟神權色彩濃厚婆羅門思想

  婆羅門教主張:「宇宙現象本體生命現象」,宇宙萬物皆因本來不二凡人不解只好輪迴受苦唯有合一才能得到解脫思想瀰漫當時印度社會直到西元前六世紀出現婆羅門教思想家他們反對祭祀主張透過禪定苦行享樂完成解脫當時思想充斥佛陀提出中道做為修行根本原則

  阿育王時期佛教成為印度主要宗教婆羅門教便形式公元四世紀婆羅門教受到笈多王朝大力支持進一步雜糅佛教及其學派思想於是發生較大轉變婆羅門教自居企圖恢復地位這就今日印度教」。印度教許多流派毗濕奴濕婆性力派為主八世紀以後印度教主要思想家商羯羅依據婆羅門教根本教義吸取耆那教佛教優點使印度教宗教實踐成份加大原有繁瑣理論淡化印度教成為當時思想主流直到伊斯蘭教入侵印度以後佛教遭受嚴重迫害印度教因為伊斯蘭教思想有所交融某些區域仍舊保持勢力

  到了近代隨著西方殖民主義入侵西方文化傳入印度教掀起廣泛宗教改革反對古印度存在種姓制度偶像崇拜繁瑣宗教儀式寡婦殉葬愚昧現象目前印度教印度有影響宗教大多數信奉種族階級不平等待遇寡婦殉葬諸多民間陋習仍然未能完全革除

    ◆佛教印度教思想差異

  佛教印度教同樣產生婆羅門階級中心印度因此許多以為印度教就是佛教事實上印度教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婆羅門至上三大綱領夾帶濃厚神權色彩佛教否認印度教原有萬能主張四姓平等人人皆有佛性現實人生考察著重實際修持於是不同訴求方式形成各自獨特思想體系

  1.信仰不同

  印度教信奉吠陀思想婆羅門無限權威--透過祭祀使人和可以直接溝通人們崇尚自然歌詠自然尤其崇拜神格自然梵天毗濕奴濕婆

  人們之所以崇拜他們因為三大共同主宰宇宙一切梵天創造宇宙主宰人類命運毗濕奴維護宇宙和平展現大無畏精神得人敬仰濕婆不但毀壞宇宙同時降伏妖魔繁衍(生殖)世間活動所以人們只能服從權力崇拜賜給人們生活嚴格遵循既有不平等種姓制度限於神權宗教思想底下

  佛教並不否認存在主宰者創世非唯一者積集福德有神大勢通達緣起性空般若智慧六道輪迴轉世眾生之一圓滿覺悟不論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只要依循次第進修同樣可以成就阿羅漢菩薩果位佛性悟性人人具有覺悟緣起性能有可能成佛印度教所謂梵天創世神權迥然相異

  2.業報輪迴思想

  印度教以為生死輪迴根源來自行為善惡造作產生人們無限愛欲以來無明」。於是無明意志意志輪迴圈子於焉形成此外印度教以為,「生命輪迴中的主角身體活動所以恆常存在現世人生前世行為今生行為善惡同樣連帶前世業緣影響一世人生由此可知婆羅門教輪迴業力三世建立實有思想結合

  佛教否認恆常理論認為業力並非依附固定而是一種生命動力也就是說輪迴中的」,和合外在具有形體身軀受想內在精神作用組合而且因緣其他和合所得所以緣起性空不斷剎那轉變無法令人隨心所欲永恆不變存在如同燃燒中的薪火儘管一個個火焰剎那剎那熄滅本身一種焚燒狀態繼續蔓延這個和合假名生命無明貪愛」,承受自己過去業報流轉六道之中所以佛教輪迴無限時空循環中的三世因果建立自得業報思想

  3.修行解脫思想

  形式而言佛教印度教主張透過修證方式完成身心苦惱束縛解脫在內印度教主張梵我一如即是解脫解脫方法除了學習吠陀祭祀布施苦行之外捨棄名利妻兒親朋出家修習瑜伽禪定使寂靜由此認識自我才能得到梵我一如正智體悟梵我一如真解脫境界佛教看法不同修持實踐強調自我覺照工夫認為解脫必須經由四聖諦親身體悟緣起思想前導八正道行持證入無我自在究竟空性

  持戒而言印度教實行人生行期梵行家居雲遊按照階段規定義務致力履行祭祀祈禱持戒禁欲以求解脫佛教除了在家信徒之外戒律嚴謹僧團組織圭臬二者同樣奉行五戒」,佛教著重生活實踐令人容易遵行

  相較印度教苦行祭拜種種苛刻條件佛教認為諸法互相依賴條件因此採取中道修持利他行

    ◆佛教印度教影響

  婆羅門教聖典記載種姓制度中的婆羅門梵天生出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分別梵天雙臂足下生出種族之間不能通婚而且只有種姓有資格加入婆羅門教這種種姓制度形成種族歧視直到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提出四姓平等主張千年奴役印度人帶來光明

  佛陀處在當時社會背景並不贊成婆羅門教種族制度雖然本身剎帝利王族並不剎帝利權威統治人民壓迫人民相反佛陀慈悲平等真理毅然階級森嚴社會宣戰所以菩提樹成道宣說大地眾生如來智慧德平等主張告知當時受到種族制度壓迫人民即使上天沒有辦法使我們成為販夫走卒今天我們之所以這些差異由於自己往昔造作沒有能夠主宰我們主宰我們還是我們自己既然我們自己種種造作成為種種不同遭遇明白告訴我們宇宙萬法沒有所謂固定」、「不能改變」,或是永恆存在因素一切事物剎那剎那變化因此本質空性不可能永遠同一種族四姓人民皆是平等

  所以首陀羅不可能永遠首陀羅婆羅門不可能永遠婆羅門例如優婆離一個首陀羅中的剃頭匠後來佛陀弟子十大弟子中的持戒第一摩登伽女首陀羅中的賤民為了愛戀阿難美貌佛陀感化出家而後阿羅漢尼提首陀羅中的出家精進羅漢果佛陀十大弟子中分智慧第一神通第一舍利弗目犍連婆羅門教領袖聽聞佛陀說法:「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大沙門常作如是說。」皈依佛陀大阿羅漢果位

  由於這些事實證明外在階級區分並不決定人們解脫與否一個只要透過佛陀緣起性空教法依著實踐必定能夠到達涅槃解脫彼岸

  此外印度教吸收許多佛教習慣信仰如果沒有佛教印度教永遠不會當前狀態誠如聖雄甘地佛教給予印度教生命意義解釋譬如印度教過去認為甚至殺人做為供養犧牲品自己便可以獲得幸福後來由於佛教業力思想主張使他們不殺生第一美德維達地區寺院組織和僧戒律以及商羯羅哲學宗教範圍以外印度邏輯學發展中同樣可以發現佛教印度教影響

  以上論說我們不難發現佛教教義超越其他宗教印度教傳統以來天神信仰終究無法解決人類身心苦惱束縛獲得究竟解脫反而恪守嚴格種姓制度泯滅眾生既有平等尊嚴佛教著重開發自我內心這個窮究至極即是佛性完成所以佛教主張人人皆有佛性人人成佛這種平等對待來自佛陀覺悟宇宙萬法緣起之中彼此因緣因陀羅一一映現無量光無量光同時彼此互相重重無盡所以沒有一法單獨生起之間同體共生緣起無自性道理印度教永恆主張截然不同

  了解緣起無我萬物一體眾生眾生眾生差別人人彼此尊重包容便進一步發展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乘菩薩思想佛教真精所在

引用文章註明出處網站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