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10 - Humanistic Buddhism 《佛教叢書10-人間佛教》
Canonical Evidence for Humanistic Buddhism (Recorded in at Total of 28 Kinds of Canonical Text) - Morality and Learning Benefit the Body 人間佛教的經證(共收錄二十八種經典) ■戒聞利身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人間佛教的經證(共收錄二十八種經典) ■戒聞利身自利利人,益而不費。
欲知利身,戒聞為最。
--《法句經》
一、自利利人的意義
自利利人,又稱自益益他、自利利他、自行化他、自他二利。自利,乃利己之意,即為自身之功德而努力修行,以此所產生之善果而自得其利;利人,乃利益他人之意,即非為己利,而為救濟諸有情而致力行善。菩薩以修行六度,能自利利他。如《發菩提心經論》說,修行布施,能使善名流布,隨所生處,財寶豐盈,是名自利;能令眾生心得滿足,教化調伏,使無慳吝,是名利他。……
二、自利利人的好處
自利利人是大乘佛教的目的。一個人的所做所為能夠自他兩利,是最上等人,是佛的世界。《七處三觀經》說:「人有四輩:有人自護身,不護他人身;有人護他人身,不自護身;有人亦不自護,亦不護他人;有人亦自護,亦護他人。是人不自護,亦不護他人,是最下賤人。護他人,不自護,是勝上。若人自護,不護他人,是勝上。若自護,亦護他人,最第一。」
三、如何利身
我們的身心好比脫韁的野馬,頑劣不羈;又像猿猴,變化不定,掌握不易。如何握緊手中的繩索,調伏這匹烈性的野馬,馴服這隻急躁的猿猴,讓牠聽從使喚,循規蹈矩?如何策勵我們的行為,使他走向美善的大路,而自利利人?
(一)持戒:戒能防非止惡,戒是一切修行法門的根本,一切善根功德悉由持戒而生。戒如軌道,規範我們的身心行為;戒如纓絡,莊嚴菩提之道。五戒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所以做人要受持殺、盜、淫、妄、酒五戒。如《發菩提心經論》說:「修持戒者,悉淨一切身口意業,於不善行,心能捨遠,善能呵嘖惡行毀禁,於小罪中,心常恐怖。……修持戒故,遠離一切諸惡過患,常生善處,是名自利;教化眾生,令不犯惡,是名利他。」
(二)聞法:除持戒外,亦需多聞,所謂聞所成慧。佛法中一切功德,都由聞法而來。龍樹菩薩說,聞法由三處聞,即從佛聞法,從佛弟子聞法,從經典聞法。又聞法有四種功德:由聞知諸法,由聞遮眾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因此,常常聽聞善法,接受學習,實踐體會,便能受益。
四、結論
《法華經‧譬喻品》說:「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可見凡是能發心自利利他,就是大乘菩薩。而要達到自利利他之行的兩個基本要件,就是「戒」、「聞」。所以,《法句經》說:「自利利人,益而不費。欲知利身,戒聞為最。」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