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10 - Humanistic Buddhism 《佛教叢書10-人間佛教》
The Enterprise of Humanistic Buddhism - 2 The Educational Enterprise of Humanistic Buddhism 人間佛教的事業 第二篇 人間佛教的教育事業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人間佛教的事業 第二篇 人間佛教的教育事業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是一位偉大的宗教教育家。佛教的教育,是人格的教育,是道德的教育,是超凡入聖、解脫苦惱的教育。佛陀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以四聖諦、六度、八正道、十二因緣開示離苦得樂的法門;三藏十二部經中,以長行、重頌、譬喻、本事等作為教化眾生的方法;從鹿野苑度化五比丘始,至毘舍離之普會講堂、祇洹精舍七十二座講堂、舍衛國東園鹿母講堂……到臨涅槃前娑羅雙樹下的最後遺教,佛陀對國王、宰輔大臣、學士文人、商賈旅人、老人、婦人或兒童,……乃至六道眾生,其說法開示,觀機逗教,舉喻說事,都是深入淺出的教育例證。
自古以來,佛教的叢林寺院就是提供十方衲子、學士文人參訪修道的學校;因此,培育人才就是佛教寺院的功能。佛教的教育事業大致可分為四類:學院禪林、佛教大學、社會義學、傳授戒法。
一、學院禪林
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載,那爛陀寺為七世紀時古印度規模最為宏大之佛教寺院,亦為佛教最高學府,僧徒常達萬人,主要修學大乘及小乘十八部、吠陀、因明、聲明、醫方明、術數等。大乘有宗的論師,如護法、德慧、勝友、戒賢、智光等人,都曾先後在此講學,或擔任住持。此外,遠自我國的玄奘、義淨;新羅的慧業、阿離耶跋摩等人,皆曾於此就學,發表論著、培育僧材、教化眾生。這是寺院具備教育功能及培養僧材的實例。
自從佛教東傳以來,唐朝的馬祖道一禪師創建叢林,其弟子百丈懷海禪師則制訂叢林清規。叢林教育的精神,是要人於日常生活中去體驗,不是在口頭上談玄說妙。因此,過去叢林,規劃很完善,無論從建築結構、人事組織,甚至於寺院供奉的佛菩薩聖像,處處都表現著完美的教育。又叢林寺院活潑講學的風氣,對於社會知識份子的影響極大,如宋元明清四代書院都仿照叢林寺院的學風而設立。北宋開創理學的大儒,不僅在學術思想上受到禪學思想的啟發,就是在講學的風格與人格教育規範上,也因受到叢林制度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採取靜坐、講學、實踐等方法。
民國以來,佛教界所興辦的佛學院,是新式佛教教育機構,其教育方式異於傳統叢林。大體與新式學堂的教育方式類似,唯所授之科目內容則以佛學為主,以世學為輔。民初以來的著名佛學院,有法界學苑、支那內學院、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漢藏教理院、焦山佛學院等校。政府遷臺以來,在臺灣創辦的佛學院先後亦有壽山佛學院及東方佛教學院等數十所,培育造就了許多弘法人才。
二、佛教大學
民國以來,倡導新式教育的佛學院日增,以大學為名者有上海愛儷園華嚴大學、揚州長生寺華嚴大學院等。政府遷臺後,佛學院亦紛紛設立,相當於大學學制者,有佛光山叢林學院。此外,中國文化大學設有印度文化研究所、佛學研究所,均為專門研究佛學之機構。
日本自大正(1912~1925)以來,各宗派紛紛創立綜合或專科大學,如真宗本願寺派之龍谷大學、大谷派之大谷大學、日蓮宗之立正大學、真言宗之高野山大學、曹洞宗之駒澤大學、淨土宗之佛教大學,及天台、真言宗豐山派等聯合創辦之大正大學,此外另有種智院等十餘所大學,而一般公私立大學亦大多設有佛學課程。
歐美一般大學,如美國柏克萊、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威斯康辛、西來大學、法國巴黎大學、加拿大曼尼托巴、多倫多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亦皆設有佛學科系,或長期之佛學講座。
此外,如印度之梵文大學、那爛陀大學、維濕瓦巴拉迪大學(VisvaBharati)、韓國的東國大學、泰國的皇冕佛教大學、朱拉隆功佛教大學,及高棉在淪亡以前的佛教大學(PreahSihanuRaja)、佛教研究院(BuddhistInstitute)等,均為推動當代佛學研究,培養僧伽人才的重要學府。
三、社會義學
歷年來,佛教在各地設立義學,免費教育貧窮人家失學的子弟。如上海南翔義學、鎮江焦山六圩義學、南京普德中小學、棲霞中學等,均為社會庶民提供了教育服務。寺院又免費為莘莘學子提供了讀書的場所,因此曾經寄讀於寺院,日後進士及第,位居卿相者甚多。如唐開元進士楊禎、大曆進士李端、貞元進士王播、武宗宰相李紳、懿宗宰相徐商、昭宗宰相韋昭度等人,都是著名的例子。又像宋朝的要臣王安石、范仲淹、胡瑗、呂蒙正,年輕時代家境貧寒,都曾在寺院掛單苦讀而成功;就是當代的先總統蔣公中正,也曾在浙江雪竇寺讀過書;梁漱溟因投考北大落第,於寺院苦讀,研究「印度哲學概論」有成,為北大校長蔡元培所青睞,破格獲得北大助教職位與榮譽。今日仍然可以看到許多的青年學子,到寺院埋首用功。
另外,佛教界亦興辦多所社會中學、大學,嘉惠學子,造福人群,如宗仰中學、智光工商學校、普門中學、中華學校、泰北中學、佛光大學、南華大學……等,總算起來不下百數十家。尤以今日佛教教育蓬勃發展,兒童有星期學校、夏令營;青年有青年會、大專社團;信徒有信徒共修會、信徒講習會、都市佛學院、抄經班;還有為信徒及一般社會大眾所開設的各種技能訓練班、才藝班等,都為社會提供了多方面多層次的教育功能。
四、傳授戒法
佛教為端正僧俗七眾弟子身心,增益佛教徒戒定慧三學,時常舉辦傳法授戒,以戒法來規範行為道德,培養圓滿崇高的人格。
歷年來,佛教啟建戒壇,為出家僧尼傳授沙彌、沙彌尼戒、比丘、比丘尼戒,為在家居士傳授五戒、八戒、菩薩戒,並舉辦短期出家等,以增進在家佛弟子的信心、道念,為淨化人心、社會注入一股清流。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