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10 - Humanistic Buddhism 《佛教叢書10-人間佛教》
The Human Warmth of Humanistic Buddhism - 3 人間佛教的人情味 之三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人間佛教的人情味 之三■水果肖像
邱媽媽準備一盤水果要給家人吃,小兒子放學回來,看到桌上的水果,就在香蕉上面畫個人,在蘋果上面畫個人……。邱媽媽從廚房出來一看,所有水果都畫了人,不禁怒火中燒,拿起籐條就要打兒子。沒想到小兒子竟然理直氣壯地說:「媽媽!我沒有錯!妳為什麼要打我呢?」
「你這麼頑皮,在水果上畫了這麼多人像!」
「媽媽!因為奶奶喜歡吃香蕉,為了怕香蕉被別人吃了,所以我畫奶奶在上面;姊姊喜歡吃蘋果,我怕哥哥先搶去吃了,所以我畫姊姊在上面……」。
邱媽媽聽了很慚愧,一把摟住小兒子,說:「孩子!你真乖,是媽媽錯怪你了。」她很慶幸自己聽了兒子的說明,才不致於誤解兒子的體貼、愛心,否則真的一陣棒打,豈不造成遺憾!
■佛門的員工
曾梁源是東佑建設公司的總經理,有感於佛光山在臺北找一處現代化的弘法道場不易,於是在臺北松山火車站旁,物色了一棟朝代大廈,並且發起籌措頭期資金。從房屋貸款到寺院申請設立等工作,曾先生都義不容辭地幫忙。
一九九四年,位於朝代大廈十三、十四樓的佛光山臺北道場終於在千萬人的期盼下,舉行開光落成典禮,此後來往的信徒絡繹不絕。他想:這麼多的出家人在這裡 修行辦道,必定要有在家人全心護持才好。因此,自告奮勇擔當這份責任,乃至在大廈裡也買了一間房子,毗鄰道場而居。只見他每日忙進忙出,為道場從事安全維 護及協調溝通工作。雖然大家一致推舉他為大樓管理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但是他卻經常自謙地說:「我是臺北道場的工友。」並且以此為自傲。
有些人好奇的問他:「為什麼高高在上的總經理不做,卻不務正業,跑到寺院裡做員工呢?」
他豁達地笑了:「神通廣大的天龍八部不也是佛門裡的員工嗎?做佛門的員工有什麼不好?」
■文教老農
二十年前,臺灣的佛教徒就知道要發心行善助人、濟貧救弱、助印經書、供養佛像,但也有部份信徒早已認識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例如佛光會臺南地區督導陳順 章居士在那個時候,就經常捐資給佛教文教事業,舉凡佛光山叢林學院的獎學金、編印大藏經的經費、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的成立等等,他都不落人後。
有人問他:「你為什麼捐錢給文教機構,難道這也是善事嗎?」
他回答說:「是不是善事,我並不去考慮,我只想到佛教的文教事業是一塊好福田。」
直到現在,他還是自許為文教事業的播種老農。
■升學
陳潮派、潘淑梅伉儷二人本來是一貫道的點傳師,自皈投佛門以後,奉行一師一道,經常發動大家參與佛教的文教活動,每次動輒數百數千人。
有人問陳居士夫婦:「你們為什麼不繼續為一貫道效力,卻轉而為佛教奉獻呢?」
他們說:「我們並不覺得有什麼改變,因為在信仰上,過去我們只是中學生,現在信了佛教,彷彿升級為大學生了。我們的女兒到美國去留學深造,不也是為了要更上一層樓嗎?」
■佛光普照
周志敏女士過去曾經製作「為善常樂」電視節目,幾年前,她著手製作「大陸尋奇」節目,首次將錦繡河山的美麗風光有系列地介紹給電視觀眾。一九九五年,這 個節目榮獲行政院新聞局頒發「最佳節目」與「最佳主持人」雙料金鐘獎,可說是對她工作成效的最佳肯定。不久前,她率領十人攝影小組,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 前往金沙江源頭探險,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長江的發源地,將一面佛光會旗插在那裡。當別人請她發表感言時,她豪氣干雲地說道:「一切的辛苦都不足掛齒, 唯願佛光普照神州大地,人民幸福安樂!」
■人不如狗
張桐與趙富因為拜在同一個中醫師門下當學徒,所以從小就是好朋友,長大以後,兩人雖然各自在不同的村莊懸壺濟世,但是仍然維持友誼不輟,經常互相拜訪敘舊,兩家也因此成為通家之好,不但妻子、兒女彼此之間的交情十分密切,連兩家所豢養的狗子也相親相愛,互有往來。
可是有一天,因為一點小小的誤會,兩家從爭執到吵架,終於反目成仇,割席絕交。兩年過去了,大家礙於面子,誰也不肯先認錯,但是他們的狗子卻依然保持過去的情義,照樣有來有去,有去有來,一起嬉戲玩耍,好像不曾發生過什麼事一樣。
一個蕭瑟的隆冬傍晚,趙家的狗子「小白」又來到張家作客,看到張家的狗子「小黑」趾爪皮破血流,連忙用舌頭不停舔拭,一副無限愛憐的樣子,張桐看了十分 感動,立即召集全家人,說道:「我們真是太慚愧了,你們看,連狗子都講究義氣,不嫌棄彼此的缺點,而我們人卻見利忘義,因為計較眼前一點點的不順意,以致 於幾十年的交情道義全都一筆勾消!我們……,唉!真是連狗都不如啊!」
第二天,張桐率領全家大小拜訪趙家,從此兩家盡棄前嫌,重修舊好。
■精神武裝
葉競榮將軍在金門擔任防衛司令時,經常舉辦佛學講座,邀請佛光會的法師前往佈教,並且給予隆重接待。甚至當我前往講經時,還把全體三軍將士都集中在擎天廳聆聽法音。
曾經有人質疑:「如此談論佛道,能訓練出兵驍將勇的軍隊嗎?」
更有人向國防部告密:「老是在軍隊裡講慈悲、忍讓、禪定、布施的言論觀念,一旦戰爭來臨的時候,怎麼得了?」
法師們也怕給葉司令帶來不便,於是告訴他:「講座可舉行,可不舉行。」
葉司令語重心長地說:「過去的國防,只重軍防,不知心防的重要;過去的政治,只知殘殺,不懂戰爭的真義在慈悲。我並不是因為自己信奉佛法所以在金門大肆宣揚,而是深深體悟到:佛法能武裝精神、建設心靈、發揮慈悲、豎立形象,在軍隊中能發揮很大的影響。」
■馬路上的禪者
王德勝居士經常到寺院禪堂修禪,有一天,他向人宣稱:我悟道了,不去禪堂打坐了。親友們都在揣測他到底悟了什麼?只見他一襲寬大衣衫,或端坐於行人雜沓 的騎樓巷道,或經行於車水馬龍的十字街頭。親友們看了,心頭疑雲重重,為什麼不去清淨的禪堂冥思,卻要跑到車聲隆隆,塵埃滿佈的紅塵鬧市?
他的太太終於忍不住,開口問他:「你為什麼不再去禪堂參禪,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那裡有禪可參呢?」
王德勝緩緩地回答:「一個參禪的人,如果雙腳不能踏在大地,頭不能頂著青天,雙眼看不到芸芸眾生愁苦的面容,兩耳聽不到芸芸眾生悲苦的叫聲,心意感觸不到芸芸眾生的需求,就不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菩薩禪者。」
王德勝說完,又歡歡喜喜地往大馬路參禪去了。
■善體人意
李太太嗜賭成性,每天一大早總是塞給子女們一些錢,叫他們自己打理三餐,隨後就到鄰居周太太家的牌桌上消磨一天。
四個兒女當中,只有老二小國最善體人意,他每天省吃儉用,將錢存在褲袋裡。白天放學回家,小國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並且煮好晚飯;夜晚十一點,又到周 媽媽家裡接母親回家。當母親臉色不好時,他知道準是輸光了錢,小心靈裡想著:一向好強的母親怎麼能空著手回去?爸爸會不會罵她?於是,趁著走進暗巷裡面的 時候,他伸進褲袋,掏出幾枚銅板,說道:「媽媽!這些錢給妳。」
「那兒來的錢?」李媽媽問。
「爸爸叫我給你的。」瘦弱的小國低聲應著。
李太太聽了,覺得很窩心。
回到家裡,一群孩子們早已守候在門內。在他們的心目中,媽媽好偉大,每天都會贏錢買消夜給大家吃。三天兩頭在外面打零工的李先生,一向沈默老實,雖然知 道太太每天賭到很晚才回來,心中難免怏怏然,但是看到孩子們歡喜的樣子,不想掃興,再看看家裡窗明几淨,覺得太太已經盡到本份,也就不說話了。
鎮上的人都說李家夫婦最好,從來沒有看到他們吵過一次架。李媽媽聽了,直說:「是我命好,嫁了個好丈夫。」
有一天,老師來作家庭訪問,向李媽媽透露:小國每天中午都躲在校園角落,以兩個饅頭裹腹……。李媽媽終於明白了,她流著眼淚,決心戒賭,並且說:「我的小國最好。」
■佛光茶
丁素梅師姐家住臺中,原本沒有宗教信仰,三年前的一個盛夏,她帶著遊覽的心情來到佛光山,當她沿路參觀,步出大雄寶殿時,已是汗流浹背,行至東禪樓下,正是口乾舌燥的時候,一位小姐親切地和她說:「請進來客堂,喝杯『佛光茶』吧!」
一進門,茶香四溢,只見遊客們愜意地喝茶聊天,角落那裡坐著一個知客法師,正在安慰一對愁容滿面的夫婦。喝完茶,丁師姐拿出一佰元給奉茶的小姐,小姐連 忙搖手:「我們在這裡有一個規矩,就是不談是非,不收錢,只談佛法,只奉茶。十多年前,星雲大師為了讓來山的信徒香客有一個歇腳喝茶的地方,所以在東禪樓 設立客堂,供應茶水,解答疑難,後來,名聲遠播,久而久之,大家都以『佛光茶』來稱呼,目前,在東山大佛城那裡的龍亭、在朝山會館對面的信徒服務中心等地 方,都供應『佛光茶』,希望您也能和大家一樣,喜歡這裡的『佛光茶』……。」
丁師姐真的愛上「佛光茶」了,自從來此一遊以後,她每個月都會帶著親戚朋友來佛光山,而且第一件事就是去喝「佛光茶」,有人問她:「在臺灣,品茗的地方那麼多,為什麼對『佛光茶』情有獨鍾?」
她說:「雖是一小杯的佛光茶,裡面的法味盎然,是別的地方品嚐不到的。」
■犯戒救人
佛世時,末利夫人虔信三寶,嚴守淨戒,甚得人民的愛戴。有一天聽說波斯匿王因細故要殺御廚,當時正在持守八關齋戒的末利王后突然請求大王一起飲酒作樂, 並且指定要這名御廚親自烹煮下酒菜,波斯匿王感到很納悶,問她:「妳平常滴酒不沾,況且今天又是妳持守八關齋戒的日子,為什麼甘冒破戒犯齋,動念飲酒作樂 呢?」
「我聽說這名御廚觸怒了大王,犯上殺身之禍,如果今天不請他煮美味可口的菜來佐酒,恐怕以後再也沒有機會吃到天下第一佳餚了。」
末利夫人的一番話讓波斯匿王驚醒,想到由於自己一時的盛怒,差一點兒失去一位優秀的廚子,心中不免慚愧,因此趕快下令赦免御廚的死罪,並且引以為戒,在處理國事時,總是三思而後行之。
■慈悲助人
六十餘歲的單身老人沈政豪,隨著觀光團至澳洲遊覽,不料竟心臟病發,客死異鄉,無人處理後事。旅居澳洲的佛光會會員陳有德居士得知此事,基於同胞之愛, 主動出面協助,將沈老先生的遺體收殮入棺,並且邀集佛光會會員一同前往助念佛號。陳居士好不容易連絡到沈老先生在臺灣唯一的女兒,無奈她從小就送給別人做 童養媳,經濟狀況不佳,能趕來澳洲奔喪已經很勉強,那裡有餘力讓父親落葉歸根?陳居士十分同情,便承諾負擔沈老先生一切身後事宜,並且將靈骨送回臺灣。
為了支付大筆的喪葬及運送費用,陳居士與殯儀館達成協議,將為館方服務數月來代償負債,又陳情航空公司,要求酌情減價。如此一縷在異鄉漂泊的魂魄,才得以安息故里。然而陳居士卻因此丟失了原本的職業。
朋友們問他:「你與沈政豪非親非故,值得這樣做嗎?」
陳居士一笑置之:「我的信仰告訴我:『人,什麼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慈悲。』從這件事情裡,我感到自己提昇了生命的意義,完成了宗教的實踐。」
一個月後,他找到另一份工作,重新開拓自己的事業。
■我自己承擔
十幾年前,慧龍法師從壽山寺駕了一部「小山富」汽車回佛光山,在崎嶇難行的小路上,一個無照駕駛的農夫正開著鐵牛車迎面而來,慧龍法師無處閃躲,「碰」 的一聲,彼此撞個正著。鐵牛車人車無恙,但是「小山富」汽車可慘了,不但車身支離破碎,稀爛一團,裡面坐著的慧龍法師鮮血直流,不省人事,眼看著奄奄一 息,命在旦夕。
農夫嚇得臉色發青,趕緊與路人將他送至高雄阮外科醫院,醫師急救後說道:「慧龍法師肋骨、肱骨斷了八根,至少要在醫院裡療養三個月才能恢復。」面對著龐大的醫藥費,農夫實在是欲哭無淚,直向慧龍法師道歉賠不是。
在病床上的慧龍法師反倒好言安慰農夫說:「沒有關係,我不會要你賠,這麼多的醫藥費,你就是傾家蕩產也賠不起,這是我的業緣,讓我自己來承擔好了。」
■一諾千金
吳天賜居士原本在宜蘭一家印刷廠服務,每日下班後,就到雷音寺禮佛。不久,信心增長,有意獻身佛門,只是慨嘆自己福薄慧淺,恐怕無人護法。
當時臺灣很少有男眾出家,同是學生會的會友蕭碧霞聽到這樣的消息後,就對吳居士說:「只要你肯出家,我就作你的護法。」
後來,吳居士出家,就是佛光山第二代住持心平和尚。
心平和尚在宜蘭雷音寺擔任住持時,蕭碧霞就在寺內灑掃、打雜、會計、香燈……,無所不做。一九八五年,心平和尚擔任佛光山住持時,她又到朝山會館、麻竹園服務,從清理客房、整理被單,到行堂、典座。
為了當初的一句話:「我要作你的護法。」她在佛門裡奉獻數十年青春歲月,至今仍是佛光山最忠實的義工。
■人心馬達
嘉義縣東元機械公司的代理商游次郎居士,是嘉義佛光會的督導,多年來不遺餘力地護持佛光山。每一年將近新春時,他都會與劉火旺等佛光會的會員連袂來山,協助製作春節平安燈,供遊客欣賞。
由於年關將近,正是馬達生意最好的時候,許多人問他:「這個時候你不在家裡照顧生意,卻跑到佛光山裝花燈,究竟對你有什麼好處呢?」
他聽了,總是正色凜然地答道:「到佛光山佈置花燈,作的是人心馬達的事業,讓大眾來山禮佛賞燈後,耳目一新,心曠神怡。」十幾年來,他總是笑臉迎人,勤奮工作,可見他已經點亮了自己的心燈。
■我所有的都是佛教的
蕭碧霞師姑出身於郵電世家,全家人不是郵局局長,就是電信局局長,她自己則在電信局任職稽查,服務二十四年後,放棄高薪及退休金,來到佛光山為大眾服務。
當她聽說佛光山要成立大藏經編修委員會,重新編纂修定藏經時,認為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業,即刻將自己在臺北信義路的房子奉獻出來。後來又售屋籌款,買 下普門寺三層樓房,作為佛光山在臺北的弘法據點。佛光山在美國建西來寺時,她毅然將父親的退休金四百萬元悉數捐出,作為建寺基金。
總之,她雖然沒有出家,但是早已將身心奉獻給佛教。她的性格剛烈,正直無私,一生衛法護教不遺餘力,只要是對佛教有利的事情,都心甘情願作牛作馬;如果有人反對佛教,她衝鋒陷陣在所不惜。
她常說:「我所有的,都是佛教的。」
■我的爸爸
畢業於中華醫專的依程法師,在佛光山出家以後,負責雲水醫院的職務,經常開著義診車到偏遠山區巡迴服務,感到其樂融融。
一天,依程法師得知家中年邁的父親染患重病,即刻將他迎至佛光精舍靜養,並且向常住辭去職務,全心全意照顧病篤的老父,每天為他盥洗、更衣、餵食、剃頭……。雖然俗家的兄弟姊妹很多,但是從來不曾前來探望,只有依程法師數十年如一日,心甘情願地孝養父親。
有一次,常住安排住眾出外參訪寺院,邀她一同前往,她說:「我要照顧我的父親。」
精舍的工作人員見她每天非常辛苦,幾次對她說:「我們很樂意幫你的忙。」
她回答:「非常感謝你們的好意,但那是我的父親,不是你們的父親。」
數年前,信徒送我一箱碩大甜美的水蜜桃,我分贈給在場的徒眾每人一個,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惟獨她一直拿在手上,一旁的慈惠法師看到了,問她:「師父給的水蜜桃,為什麼不吃呢?」
「這桃子太好了,我要帶回精舍給父親吃。」
■鬼殼面具
芳仁白天料理家務,晚上吃過飯,稍事整理,便到寺院裡參加共修法會。古板的婆婆對於這點非常不滿,總覺得一個婦道人家晚上不應該待在外面,屢次和媳婦叨絮,但芳仁都報以微笑,依然故我。婆婆終於想到一個妙計。
看看手錶,九點半了,算算芳仁這時應該快要走到巷口了,婆婆戴上一個鬼殼面具,身披白床單,躲在暗巷的角落裡。一俟芳仁出現,婆婆假扮的鬼跑了出來,發出淒厲的怪聲。那知這個有信仰的媳婦不但不害怕,反而憐愍地說道:「唉喲!好可憐啊!怎麼會墮到惡道裡去呢?」
鬼殼面具下的婆婆先是一愣,接著慚愧得落慌而逃。回到家,心想:芳仁就要回來了,趕快把面具拿下來,否則整件事就穿幫了。但是面具緊緊地黏在臉上,怎麼拿都拿不下來。
這時,芳仁進來了,看到這種景象,已經了然於心,只見她溫婉地說:「婆婆!來!不要著急,我幫您拿下來。」那種慈和柔美的聲音,感動了一向性急好強的婆婆。
婆婆說:「啊!芳仁!我真是太對不起妳了!妳會不會生我的氣?」
「您千萬不要這麼說,我的信仰告訴我,待人要寬容慈悲,我一直都很慚愧自己有所不足。」芳仁輕聲地說。
「我不知道佛教竟然有這麼大的力量,以後我也要和妳一起去道場聽經聞法。」婆婆緊緊地握住芳仁的雙手。
■妳最有用
四十年前,臺灣民眾對佛教缺乏正確信仰,慈容法師在這時毅然出家,全家人非常不以為然,尤以出身國立海洋大學,擔任遠洋輪船船長,受西方文化影響最深的大哥反對最為激烈。他氣憤填膺地指著慈容法師說:「在佛門裡,一無用處!你出家以後,不准再過問家裡的事。」
多年後,慈容法師的母親年老臥病在床,所有的兒女散居世界各地,無法盡到照顧的責任,只有當時擔任普門寺住持的慈容法師將老母迎至寺裡安養,在法務繁忙之際,仍不忘每日晨昏定省,親侍湯藥,直至母親終老。
她的大哥終於對慈容法師說:「我們家十一個兄弟姊妹之中,只有妳最有用。」
■方外之愛
燕桃因為長得清秀甜美,自從喪夫以後,身旁始終不乏殷勤追求的男士,但她始終不動心,雖然年過三十,風韻猶存,還是獨守空閨。一天,她發現自己經常前往 禮佛的寺院來了一名年輕的和尚。他,濃眉大眼,博學多聞,每次講經說法都能契理契機。自從他來了以後,寺院的活動開始熱絡起來,燕桃更是勤於到寺院裡去, 只是她為的不僅止於聽經聞法,而是想看他那俊逸的身影及悠然的神態。總之,他的一舉一動都能讓燕桃魂牽夢繫。
終 於,燕桃按捺不住心中熊熊烈火,決定有所行動,於是藉著請示佛法的機會和他講話,然而幾次下來,發現並沒有引起他的注意。燕桃只好拉下顏面,寫了一封長 信,藉著郵差的手,傳遞愛慕之情,但是此舉也沒有讓他另眼看待。莫非這封信被其他的法師半路攔截了嗎?她左思右想,鼓足勇氣,再寫了一封信,折成一隻紙飛 機,從一樓的丹墀丟到他二樓的廂房裡。一封一封信翩然飛去,卻猶如石沈大海,杳無蹤影……。後來她搬到北部,另謀職業。
四十年後,在一次佛教會議上,年屆古稀的法師遠遠看見白髮皤皤的燕桃,主動上前招呼寒暄,燕桃只是禮貌性地點頭,保持著女性的矜持。老法師想到當年的事 情,一直掛念著燕桃的自尊受損,因此在會後他親自走到燕桃的身邊說:「妳當初的信,我都收到了,其實,我一直都很愛妳,只因恨不相逢未剃時。」燕桃默默不 語,低頭斂目,晶瑩的淚珠滑過微笑的嘴角,滴落在湛藍的旗袍上。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