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een Ignorance and Enlightenment 10 - Management Trilogy 《迷悟之間(十)管理三部曲》
The End of Life 人生之最後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人生之最後一般人都把死亡看做是「人生之最後」,實際上死亡不是「人生之最後」,因為人死了還會再生,等於植物的種子,遇到土壤因緣,還會再生。所以,人生沒有最後,有的只是此生階段性的結束,也就是一般所謂「分段生死」的死亡。
在此生最後告一個段落之前,有的人會把一些事情預作處理。例如:把此生未了的心願,立下遺囑;把對家人親友的希望,把應該交代的事情,早些交代清楚,以便能安心而去。
不過,此生之最後也有很多的「後事」自己無法預作處理。一般說,富人的「此生之最後」容易處理,如果是窮人,有時真是連死都死不起。窮人死了,要買棺木,要買安葬的土地,要處理各種的治喪事宜,至少披麻戴孝、供給親友飲食,甚至誦經超度,種種的花費,這就不是一個普通家庭容易負擔得起了。所以,有的人真是「活,活不起;死,也死不起」。
此生之最後,最麻煩的事,就是人倒下來之後,諸親好友都來主張,這裡講風俗,那裡講習慣。甚至亡者穿什麼服裝?頭腳朝什麼方向?應該怎麼祭祀?乃至看風水,訂時辰等,大家七嘴八舌,兒女們在旁真是不知所以。因此有人就慨歎說:死亡的是我們的長輩父母,為什麼你們都來拿主張呢?
人生之最後,尤其許多喪葬業者趁此時候,擺出專家的姿態,天花亂墜的大談如何辦理喪事的道理,也不知他們所說的到底根據什麼?但是孝眷遺屬也只有任由擺布。所以,「人生之最後」要如何處理,最好自己事先都能交代清楚,免得死後產生各種爭執。
現在有人主張廢止土葬,因為活人能用的土地已經愈來愈少了,死後何必還要占據那麼大的一塊墓園土地呢?有的人提倡火葬,有的人提倡天葬,還有人提倡海葬,現在內政部甚至出面提倡樹葬。
中國社會素有講究「生養死葬」的孝道思想。其實看到荒郊野外那些被歲月遺忘、被風雨摧殘的墳墓,荒草漫漫,孤獨寂寥,也不禁感到人生之最後的淒涼。
佛教中的古德,對於人生之最後,最是灑脫,最是自在,例如宋代宗淵法師「坐床而逝」;德普禪師「先祭而滅」;道悅法師「坐化而往」;性空禪師「入水唱歌而去」;龐蘊一家人,女兒靈照「合掌而化」、龐蘊「枕膝而化」、兒子「田中拄鋤而化」、龐婆「不知所終」等等,真是「生死一如」,無比灑脫。
人生之最後,只要能走得灑脫淡然,無牽無掛;其實,來的時候什麼也沒有帶來,去的時候什麼也沒有帶去,何等自在的人生呢?
《人間福報》二○○二年九月十一日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