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een Ignorance and Enlightenment 7 - Having Meaningful Interests 《迷悟之間(七)生活的情趣》
Letting Go and Picking Up 放下與提起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放下與提起做人,要像一只皮箱,能夠提得起,也要能夠放得下。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時候,就會感到不便。所以,做人要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的時候放下。
我們經常聽到別人說:要放下,要放下!我們對於功名富貴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貴裡;我們對於悲歡離合放不下,我們就在悲歡離合裡痛苦掙扎。金錢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放不下,我們就在金錢、名位、人情裡面打滾;甚至有人對是非放不下,對得失放不下,對善惡放不下,你就在是非、善惡、得失裡面,不得安寧。
放下固然很好,但是提起更難。一個人如果什麼統統都放下了,他的人生還能擁有什麼呢?所以正念要提起,正行要提起,正語要提起,正見要提起,慈悲要提起,道德要提起,善緣要提起,精勤要提起,不把這些提起,人生的價值、意義在那裡呢?
所以,佛法叫人要放下,但是放下之後,更要能夠提得起;佛法叫人要能提得起,但是當你提起之後,還要能夠放得下。人生最大的放不下,就是家庭、妻女、親情、財富等,所以人永遠負重、辛苦。佛法勸我們有時候要能放得下,不是沒有道理的。
憂國憂民的人,對國家、人民放不下;關心社會安樂的人,對社會安樂放不下;有公理、正義性格的人,對違反公理正義放不下,所以憤世嫉俗;但是假如全部都放下,也不成其為關懷民生疾苦的聖賢。所以,提起、放下,也要有價值觀念,在權衡價值輕重之後,要提起,要放下,都是一體二面,同等重要。
地藏王菩薩放下了人間的功名利祿,但是他要提起地獄的說法度眾;觀世音菩薩放下了西方淨土的補處菩薩之位,但是他提起了對娑婆世界的救苦救難。在佛經裡,多少道理歌頌修道者的放下,但是更歌頌他們對菩薩道的提起。
人的心裡,瞋恨嫉妒、憂悲苦惱,負擔太重,應該放下;責任公理、慈心悲願,應該提起。放下的東西未必是好,提起的也未必是不好。總之,還是一句話:人,要像一只皮箱,當提起時,你要提得起;當放下時,你也要能放得下。
《人間福報》二○○一年十二月二日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