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Hundred Lessons on Monastery Language and Affairs 1: Monastery Administration 《僧事百講1-叢林制度》
Lecture 11: Visit Rounds to Notify the Multitude 第十一講‧巡寮告眾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第十一講‧巡寮告眾叢林的大眾對各堂口的事務不太瞭解,可以藉由巡寮的機會為大眾簡報、介紹單位行事。這時候的巡寮,就是建立各單位彼此之間的相互往來、瞭解,以便將來在公務運作上多多團結合作。
巡寮,是叢林裡特有的制度。過去的叢林地廣人眾,舉凡人事進出、新進人員認識環境,都需要「巡寮告眾」;住持也要巡寮,定期到各寮口慰問探視、檢討缺失。到了夜晚,為防止宵小入侵,也需要有人到山林各處、各個寮口去巡視、巡更。透過「巡」的制度,可以增進叢林裡的人事和諧,讓彼此有互相認識的管道,也能確保環境安全。巡寮也是叢林的重要行事之一,從巡寮中,可看出一個制度完善的僧團,在人事上必定能處處照顧周全,符合於現代的管理學。
這個講次裡,就巡寮意義、巡寮種類,及巡視制度衍生出的各種規矩提出解說。
問(1):叢林裡有「巡寮告眾」,請問什麼是「巡寮」,什麼是「告眾」?
答:叢林裡,堂口稱為「寮」,辦公的地方稱「寮口」,房間也是「寮」,廚房叫
「大寮」,大寮裡就住了不少人。因此,叢林有很多個單位、寮口,同時住了好幾百人,甚至上千人,那麼這些單位的人事進出要如何讓大眾知道呢?在這樣的情況下,「巡寮」就很重要了。
巡寮,是到各單位巡視、拜訪,有「巡山」的意思。比方,常住要接受一個人住下來,無論哪一等職事,都要在第一時間帶他到方丈室、客堂、庫房、大寮拜訪,讓大眾知道現在開始有什麼人入眾,要介紹彼此認識,要讓大寮、行堂知道多了幾個人,要多加一點米、多擺幾副碗筷等,藉此讓新進人員認識整個寺院的環境。巡寮、巡山等於是「告眾」,有「告訴大家」的意思;如果一個新進的人員不巡寮,大眾可以不承認這個人。
巡寮有促進單位之間往來與認識的意義。社會上,有所謂「拜碼頭」,還必須透過相關人士的介紹來認識一些人,巡寮也有這樣的作用。叢林的大眾對各堂口的事務不太瞭解,可以藉由巡寮的機會為大眾簡報、介紹單位行事,這時候的巡寮,就是建立各單位彼此之間的相互往來、瞭解,以便將來在公務運作上多多團結合作。
一個組織龐大,且分工嚴謹的叢林寺院,人眾平常很少來往、談話,就需要透過巡寮來瞭解彼此,同時是和大眾建立公關、禮貌的重要管道之一。
巡寮,最早起源於佛陀時代制定的規矩,不是中國叢林所獨創。《僧祇律》記載:過去佛陀領導僧團,每隔五日要巡視僧房,除了關心弟子的修行生活、探病慰問,也讓弟子能看到佛的威儀相好而心生歡喜。
佛教傳入中國,開始有了叢林制度之後,住持會定期到各寮口巡視、詢問老病、檢討寮區的缺失,這有一定的規矩、儀式,也是巡寮。但是這樣的巡寮,和前面提到的「巡寮告眾」,在意義上就有很大的不同了。
問(2):通常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巡寮告眾?有哪些類別?
答:一般來說,新進的人員要巡寮;職務升級了,如部隊的班長現在升任排長,這個時候要有人帶他去巡寮,讓大家知道此人現在升級了。例如,這個人過去是菜頭、飯頭、悅眾,現在升級當知客了,他不好意思自己去說,於是安排一個人帶他去巡寮、告眾。
依巡寮者的身分不同,有告假巡寮、入學巡寮、新戒巡寮等形式上的不同;或分「公眾巡寮」與「私人巡寮」二種。公眾巡寮,就是到各單位巡視告眾,這是屬於公眾的、大眾的;私人巡寮,即新戒比丘、比丘尼受了戒,除了到常住的各單位巡寮,還要到師父、師伯、師叔處銷假、頂禮,這是屬於私人巡寮。
不管是什麼形式的巡寮告眾,主要是周知大眾,讓叢林大眾知道內部的人事變化。
問(3):「巡寮」在一年當中,例如夏天,或者每一個月,有固定的時間嗎?
答:大多數的巡寮會選在期頭期尾、人事更迭的時候;巡寮有一定規矩,巡寮的人不會貿然到各單位去巡寮。通常負責安排巡寮的客堂,會事先向各單位聯絡,告知什麼時候、哪一個單位、什麼人要到貴單位巡寮,被巡寮的單位必須有人在那裡守候。
如果遇到寺院傳戒,前往受戒的戒子,在禮貌上是要受過沙彌戒才進堂,新戒就要向各個職事巡寮拜訪。在戒場裡受過沙彌戒了,又要再來一次,到各個地方拜訪,表示「我現在受了沙彌戒,我是沙彌了。」若受了比丘戒、菩薩戒,分別還要再去巡寮,所以,在一個戒會期間,一個月、二個月、一百天,戒子可能就有好幾次的巡寮。
如果叢林有興辦佛教學院,他們要對外招生、考試,錄取了多少學生,等到開學的時候,這些學生就要出去巡寮,讓學生認識寺院裡有多少單位、多少堂口;同時讓各堂口的職事知道今天有多少新學生進單、入眾,因此,巡寮具有這麼多的功能。
寺院對人事的進出、調升,不需要閒談雜話,應該一切付諸於公、付諸於眾、付諸於軌道,若能在正軌裡生活,一切就會很有條理。
問(4):除了學僧入堂,或新受戒的人需要「巡寮」,就時間上來講,常住有固定的巡寮嗎?
答:除了期頭期尾的人事調動、學僧進堂,及新受戒的人需要巡寮,一般叢林眾彼此聚會的時間很多。例如,住持大和尚有一定的時間集合大家,或者定期到各寮口的前堂坐一下、和大家見見面。雖然彼此不講話,但都是熟面孔,我認識你、見過你、知道你是什麼職務;或者平時大眾的早晚殿都有繞佛,大家對於各自的面孔、這麼一個人物都會有印象。因此一個叢林寺院,透過巡寮的制度,人事就會很和諧、友愛。
問(5):以巡寮的方式來說,是不是每次都是團體去巡寮,巡寮也有個人的嗎?或者職位高的人去巡小的、小的去巡大的呢?
答:團體巡寮主要是下對上,即一般清眾去巡寮。由於清眾才來不久,通常只是在門口站一下,或者被巡寮的主管會走出來,在辦公室、客廳裡接見,彼此寒暄、簡報一下;有時候彼此也沒有寒暄簡報,被巡寮的單位只是客氣說一句「不敢當,謝謝」,巡寮的大眾把意思傳達到,就可以離開了。
一般職事的巡寮大概是如此,如果大職事要到下級的地方來巡寮,氣勢就不同了。一個重要職事或大當家要就任了,應該由地位高的人帶他巡寮,到各個堂口、各寮口拜訪。到了庫房,說:「庫房某某師、庫頭師父,大當家師父來就任,特地向你巡寮。」庫頭比當家的級別要低了很多,就要趕快說:「唉唷!不敢不敢,請進,請坐請坐。」坐下來以後,他已經早就得到通知了,要準備茶水供應,向他報告:「大當家,向你報告,我這個地方有什麼業務、今後怎麼服務、怎麼樣差遣我、怎麼聯絡我……。」這是上對下的巡寮。
此外,一個新進佛學院的教員、老師,想到佛學院看一看、認識環境、認識學院的學生,他來巡寮,學生會一起集合說:「某某法師、某某老師,我們喜歡聽什麼課,我們歡迎你來……。」那都是很熱絡的。所以這時候的巡寮,只是作為一種禮貌性往來,不是正式的巡寮。
除了以上這幾種不同場合的巡寮之外,一個新進單人員,如果他的師父、師伯、師叔等也在這裡參學,那麼在公眾巡寮過後,還要再請假,去為師父、師伯、師叔巡寮,這是屬於私人巡寮。以後他回到自己的常住,也要先巡寮才符合規矩。
問(6):巡寮時,有什麼正式的規矩、禮儀,或者語言嗎?
答:長久以來,佛門有一套典雅的叢林語言待人接物,而能維持僧團的清淨與和諧。在我過去參學的記憶裡,受戒時,戒場的班首或熟悉規矩的人,會帶這一兩百位戒子到衣缽寮門口,呼班:「沙彌、沙彌尼,悅眾多少人等,今天特地來向衣缽寮衣缽師父巡寮。」衣缽師父在裡面通常會回應:「不敢當,眾人各自回寮,去拜師父吧。」就不再招呼你了。因為人那麼多,也不方便一一招呼,但是讓這些新戒認識衣缽寮、衣缽師父。
同樣,到客堂、庫房,或到各單位巡寮,只要禮貌周全,都是很好的事。即使到廚房,向飯頭師、菜頭師、各位師父巡寮,廚房也會有人出來見面說:「不敢當,你們各自回寮。」有的廚房沒有地方招待大家,就只是打個招呼,這也沒關係,總之就是禮尚往來。
問(7):巡寮的時候,被巡寮者為了表示一點盛情,會不會準備一些點心、茶水?
答:通常被巡寮單位會準備茶點的情況,是請上級的人到下級來巡寮。這個時候,單位主管就會向招呼、安排的人說:「今天某某人要到這裡來巡寮,我會有什麼茶點來接待他一下,所以要一點時間。」上級的人願意欣賞,就說:「好,到裡面喝杯茶,跟他談談、瞭解瞭解。」也有這種巡寮。
假如他不接受,就說:「不必了,沒有時間了,到一下就好了」,那就不需要再特別準備。所以要巡寮以前,這些細節都要事先溝通好。
問(8):從以上的說明中,可知道巡寮在叢林裡是一件很隆重的事。那麼,叢林裡,巡寮是由哪個單位來安排?要如何安排呢?
答:一般叢林的巡寮,是由客堂安排。禪堂裡新進單的人眾進了堂以後,禪堂要有名單呈報給客堂,再由客堂來安排巡寮;同樣,佛教學院進了多少學生,也要有名單呈給客堂,讓客堂的知客師為他們安排巡寮。或有新進單的人眾,如大寮的飯頭、菜園的菜頭、園頭,也是由客堂的糾察師父安排巡寮,讓大家知道這一個人現在已經是我們的園頭、水頭。
不過,叢林裡擔任行單的人眾,通常不會帶到法堂。因為大和尚平日事務繁重,會面的人必須依層次接見,所以行單的行者到各級單位巡寮,通常最高的層級,到達當家師就可以了。
問(9):新進人員固然要巡寮,如果從原先的單位,如四大堂口裡的庫房調到衣缽寮,又從衣缽調到客堂,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巡寮嗎?
答:如果這一位職事在叢林已經服務一段時間,對寺院裡的人事都很熟悉,就不需要再巡寮。不過也要掛牌,讓大眾知道什麼人調職了,如:某某人從庫房調到衣缽寮,或從衣缽寮調到客堂等等。
而調職的人,自己會在某一個時間或新職務就任後,請裡面的服務人員代為通報,如在庫房的,請他通知衣缽寮、衣缽師父,和哪一位衣缽師父約時間拜訪。這樣的拜訪都是很簡單的,頂多是公務上的聯繫、平常的客套話,都不會在那裡閒談聊天,而這樣的情形並不多見。
問(10):巡寮以外,叢林裡還有一個「巡堂」,巡堂又是什麼意思呢?
答:過去叢林的住持、首座或維那巡視僧堂就叫「巡堂」。前面提到的「巡寮」,意義在於拜訪、聯誼,而「巡堂」有一點瞭解、督導、監察的意思。
巡堂的內容,例如今天大眾在哪裡寫經,要去巡堂看一看;在哪裡上課,也要去巡堂,瞭解大家上課的情形;大家在哪裡念佛,某一些當家、首座會去巡堂,就是看大家念佛念得好嗎?修行修得好嗎?他也要作一個瞭解。
巡堂的人,不一定是住持、首座,但是這一個人的地位,必定是比他要去視察的堂口還要高、還要大,由地位高的人來巡堂才表示隆重。例如,大和尚今天要到禪堂來巡堂;今天首座、當家師要到佛教學院來巡堂等等,通常在這個時候,下級的人能得到上級來巡視,來督導、指示,都會很歡喜。叢林裡藉由巡堂,不但能增進上下的瞭解,也可以整肅各堂口的規矩、行誼,對於維繫僧團的綱紀及人事和諧,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問(11):四大堂口之一的禪堂,一般都由誰來巡堂?
答:一般來說,到禪堂巡堂的情況比較少,因為,禪堂是叢林裡最有規矩、最殊勝、最整齊的地方。頂多是禪堂的長老、維那,安排外寮的大德或監院、首座進來,就某一支香來為大眾開示、講一段話、給大家一點指導,藉由那個機會對禪堂的運作會有多一些的瞭解,然而這樣的情形也不一定稱為巡堂。
問(12):叢林接受外來者掛單的雲水寮,算是比較複雜的地方。這個地方則由誰來巡寮、巡堂呢?
答:雲水寮,是專門提供雲水行腳僧人暫住、參居的地方,又稱為「上客堂」,是上客、上賓住的地方。負責管理雲水寮的職事,是客堂的知客師、寮元。偶爾他會宣布:「某某知客,要到這個雲水來巡寮。」就是要來看看大家的動靜如何,大眾怎麼用功、平時的內務如何,這個時候雲水寮還是會有一番緊張。如果寮內的衛生不好,東西不整齊,人眾的衣單不整,一定會遭到譴責、處分。
有通知的巡寮,就是要讓大家有所警覺,隨時注意環境的整齊清潔。還有一種是不通知的巡寮,也是提醒住眾,平時如戰時,要把所有一切都準備好了,不管什麼時刻來巡寮,都是一樣的整齊、清潔。
問(13):再者,如庫房,或廚房、大寮,是大眾飲食的重要之地,是否有經常巡寮,或者由哪一個單位去巡堂?
答:庫房、廚房、大寮裡的巡寮,大部分是由糾察師執行,因為那許多行單的人眾都是糾察師管理。糾察住的客堂靠近大寮,如果今天齋堂裡的過堂,飯太硬、稀飯太稀、菜色不好,有時糾察師會順便繞到廚房去,提醒他:「菜頭師,以後煮菜要怎麼樣……。」「飯頭師,你以後要怎麼樣……。」這也是巡寮之道。
有時候糾察會在早上、中午、下午,不斷的有幾次來視察;不過一般在叢林參學的人都很自制自律,不需要他人管理。煮飯的人,一定很用心把飯煮好;負責煮菜的,也一定很用心把菜煮好。甚至,今天的飯煮多、煮少,自己都要事先衡量,處處用心。飯剩下太多,很慚愧;菜煮了不夠,自己沒盡到職。
總之,叢林裡負責餐飲的職事,大家都很發心盡職,務必要讓飯菜的供應都很均勻、很如法。
問(14):假如住持或首座親自出來巡堂,是不是表示事態嚴重了?
答:住持、首座親自巡堂,是隆重,但不嚴重。通常有大齋主到寺院打齋,大和尚要來過堂,或者什麼重要的人物來參學,首座、堂主為了表示本寺很親民、愛民,我們很平等,上下交流,沒有官僚,並且要做其他寺院的榜樣,首座、和尚就會出來巡堂、與大眾一同過堂。
問(15):聽說過去的寺廟、叢林到了節慶時,維那要出來巡堂?
答:巡堂也是隸屬於維那的任務之內。叢林裡遇到節慶,往往人多事繁,維那就要巡查其管轄區域有沒有閒雜人等?會不會有東西放置不當?哪裡的安排不好等,這些都是維那必須注意巡視的範圍。
問(16):除了巡寮、巡堂,叢林裡還有哪些事情是要去巡的呢?
答:四十八單職事,有一個職務稱「巡山」,主要是守護山林、山產,避免不當的人進出。有的叢林範圍很大,山上有樹木、竹林,有生產,不免會招來一些宵小去偷樹、砍樹、砍竹子、採水果。像寶華山竹林很多,每年到了春天,地下的竹筍用腳一踢,筍子就起來了,左右都沒有人的時候,很容易就被偷走了,所以巡山很重要,大多數在叢林裡待過的人,都會有巡山的經驗。
巡山,主要是嚇唬一些閒雜人等、不當人士,不要隨便在山林裡走動,不要侵犯常住的山林。尤其叢林裡的安全,山上的樹林裡常常到了冬天就沒有生產,此時天乾物燥,防火也很要緊,因此有巡山的必要。
另外,還有巡更,三更、四更、五更都要到各處巡視,有的還要敲打。就如民間巡更,會敲打一更、三更、五更,小心火燭,提醒大家小心門戶。而在叢林不至於這樣呼喊敲打,但是夜晚有負責巡更的人在各處走動、巡視,宵小或不當的人事,就不敢貿然在廣大的叢林裡任意遊蕩。
現代叢林的安全措施,要看它的行政系統怎麼安排。有的安裝監視器,有的是警鈴,或在各處裝設照明燈、紅外線等,我想歷朝歷代的叢林寺院,為了保護寺裡的安全,方便巡視,難免會安裝這些安全的防護設備。
問(17):像巡山或巡更這類的職務,是由常住外請或聘派呢?
答:來叢林參學的人,經過長老職事們的評鑑,看到這一個人適合做什麼,就分派他一個職務,有時會安排他去巡更。巡更的人白天可以睡覺,晚上要到各處巡視,負責將常住的山產及全寺安全照顧好。
巡山、巡更通常不會特別花錢雇員,或將它視為一個職務。負責巡山的人,都是抱持「我的責任」、「我在這裡掛一單」的觀念,來為常住發心盡職。
所謂「掛一單」,是叢林裡的一個重要觀念。過去,雲水僧從這個叢林到那個叢林參訪,不但要有度牒,還要懂禮貌、規矩。掛單時,尤其要得到知客師的允許,才能夠住下來。因此有的人感謝常住讓他「掛一單」的慈悲恩惠,他會向常住討一個行單,如挑柴擔水、煮菜作飯,或鋤草環保,甚至發心巡山、看守山林。總之,他每天在這裡吃飯、住宿,這裡就有他的一份,他會知道感恩惜福,自然要向常住領一份職事,盡一點心力。
問(18):巡更、看守山林,是為了外面的安全而巡視。聽說禪堂有「巡香」,巡香是什麼意思?
答:禪堂有「坐香」,巡香的「香」是計算時間用的。一支香是多少時間,都有一定。因此行香的人如果把一支香的中間切斷一點,就等於偷工減料,這是不可以的。巡香的人在巡視時甚至要拿香板,監督大家要依照要領修行、要按照時間用功,因此,這時候的巡香很重要。
偶爾有人懈怠一下、打瞌睡了,巡香人員可以過去給他下個香板,被下香板的人,就要知道驚醒。如果過一會兒他再打瞌睡了,巡香的人可以再來打一次。如果又再打瞌睡,他可能就走到你的前面「啄香板」,就是拿著香板在地下點「篤•篤•篤……」,催促他要趕快下座,到前面跪香。因為他老是昏沉,如何用功?因此要到前面跪香以為警示。
禪堂的「巡香」制度,是為了讓禪者有一個助道的因緣,督促大家精進修行。
問(19):禪堂有巡香,如果是專修念佛的念佛堂,是否也有巡香?
答:念佛堂就不像禪堂那麼嚴肅。有一些念佛的高手,念佛時也可以睡覺。你說他睡著了,實際上嘴裡還是不斷在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而這些老修行的年紀通常都比較大一點。
一般來說,到禪堂參禪的人,年紀都比較輕,因此,禪堂的規矩就管得嚴格一些上了年紀,年齡大一點的老參,大部分都不需要用到香板,因為大家都很自愛,知道要如何精進用功。
問(20):叢林那麼大,各個殿堂也不少,這些地方是否也要經常去巡視呢?
答:叢林的各殿堂及單位,都需要有人去巡視。有時是客堂的人員巡視;屬於庫房的,由庫房的人去巡視;屬於法堂、衣缽寮的,也要有人去巡視。所有山場的管理,是屬於山上的客堂,他們要負責管理山場裡的規矩、秩序;還有分院、茅蓬,尤其山上有很多小茅蓬,一間一間的讓個人獨自去修行、精進,所以每半個月、一個禮拜,都會從庫房供應多少米、多少油、多少鹽,讓他可以在那裡安心修行。當然,偶爾還是要派人過去巡視一下。如果沒有人巡視,那許多住茅蓬的老修行有了什麼狀況,甚至圓寂、死在裡面可能沒有人知道,因此,需要經常去關心、瞭解。
叢林的大和尚平時比較少到各殿堂巡視,通常要有重要的事情、重要人物來訪,才會親自出面。否則他每天的行程都很忙,無法到各堂口視察,平時他只要派一個人去巡視、看一看,瞭解一下就可以了。
問(21):大和尚在早殿下殿後要去各殿堂禮聖,那也算是巡禮嗎?
答:大和尚在早殿後到各殿堂巡視,稱為「朝禮四聖」。大和尚早上做早課,不一定全程跟隨大家唱讚誦經,有時在上過香以後,就到各殿堂,如韋馱殿、伽藍殿、祖師殿等殿堂去朝禮,即代表全寺大眾禮拜各殿堂的菩薩、歷代祖師。
到了晚殿,大眾唱讚誦經,他也會出來朝拜各個堂口;如果是早上天還未亮時,走路看不到,還有侍者替他打燈籠,所以,他就隨著燈籠到各殿堂去朝拜,這樣的形式就稱「朝禮」。
問(22):一般在家信徒經常說要「朝山」,也稱「巡禮」,兩者的意思一樣嗎?
答:朝山巡禮,就是虔誠的禮拜、朝拜,不管其他的事。朝山,即「由山下拜到山上,由門外拜到門內」,「由黑暗的地方慢慢拜到光明的地方」;拜出健康,拜出內心的清淨,拜出人生昇華的境界。這樣的禮拜,雖然是「拜」在地下,但人格卻因禮拜而得到提升。因此,朝山就是朝見諸佛,是信徒的一種修行方式。
朝山者總以朝禮佛教名山聖地為前提,如大陸的普陀、九華、五台、峨嵋這四大名山,由於法緣殊勝,經常有菩薩的應化事蹟,因而成為佛教徒朝山巡禮的目標。
問(23):一般認為朝山巡禮是在家眾的事,出家眾也會去朝山巡禮嗎?
答:出家人朝山巡禮的情形很普遍。過去有兩位出家人要朝禮普陀山,其中一位,每年都說要去朝山,但是說了好幾年還是沒有出去;另一位什麼都沒有說,就從普陀山朝禮回來了。因此有人拿「龜兔賽跑」來作譬喻:烏龜雖然很慢,不過牠一步一步慢慢走,終有一天會達到目的地;狡兔很快,不過牠自認為跑得快,一下就可以趕到前面去了,於是一直想著明天、後天再來;一再的因循等待,結果烏龜已經到達目的地了,兔子還沒有開始行動,這樣的例子很多,這個故事是勉勵大家要精進,要說到做到。
過去虛雲老和尚為了報答父母恩,發心從浙江普陀山三步一拜拜到山西五台山。據說,他在朝山的路上曾罹患三次重病,都蒙受文殊菩薩感應相救,這也是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有誠意,菩薩終究還是會與他見面。
如峨嵋山、九華山,為什麼每年朝山的人絡繹不絕?這些人都是為了佛菩薩的靈感而來。朝山不但可以增長自己的信心、力量,就如現在有的人喜歡慢跑、喜歡做各種的運動,所以,我認為朝山是訓練體能的最佳運動。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