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istic Buddhism Series 8 - Dependent Origination and Cessation 《人間佛教系列8-緣起與還滅》
The Study of Fate in Buddhism 佛教的生命學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教的生命學《大乘起信論》說,我們的心有「體大」、「相大」、「用大」,這個心,其大無比。說到心的體大,大如虛空,甚至比虛空還要大,所以佛經裡面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一個人如果能有容下宇宙虛空的肚量,必定能做大事。體大就是生命,如果萬物沒有生命,就沒有作用了。
除了體大之外,還有相大,相大就是生死,是生命裡階段性的變化。體大、相大以外,還有用大,我們活在世間上,有所謂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都是心的種種作用。
生命是人間的體,生死是人間的相,生活是人間的用,體、相、用要俱全,這是佛教對人間的一個看法。我就以體大的生命、相大的生死、用大的生活,作為這三天的講座主題。今天是講座的第一天,先講〈佛教的生命學〉。
每個人都有生命,如果沒有生命就沒有意義,世間上最有價值、最貴重的就是生命。生命是一種活著的、會動的、會生長的,有生機、有用的東西,假如沒有「用」,就沒有生命力了。人有生命,所以才能活著,會動、會笑、有喜怒哀樂。從廣義上推想,空中的飛鳥、水裡的游魚、山中的虎豹,甚至家裡養的貓狗都有生命;世間上的日月星辰,乃至我們居住的地球也有生命;就是花草樹木、桌子、椅子、房子、衣服也都有生命。你愛護這件衣服,可以穿十年、二十年;你不愛惜它,幾個月就壞了。所以你能愛惜生命,它就能活的長久。為了愛惜生命,必須尊重我們的所有,因為有它們才得以維持我的生命。
就著人間的生命來說,人不是單獨存在的,宇宙世界是一個大我的生命,是共同的,是同體共生的,所以我在二○○五年寫了一個「共生吉祥」的春聯向大家賀年。生命不是一期的,要共同生存,好比沒有父親、母親,我不能出生;沒有別人幫忙我,我就不能存在。所以要「共生」,人類都能和平、共存、「共生」,才是最「吉祥」,世界也才會延續下去。
關於生命的問題,我請慈惠法師準備了八個問題來提問。
問題一:
大師提到世間上最寶貴的就是生命,如果沒有生命的話,一切都沒有意義、沒有價值。就著這個問題請問大師,為什麼生命是最重要的呢?如果生命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如何為這個生命下定義?
大師:
生命不是單獨存在的,必須要有很多的因緣才能存在。我們出生了,須要父母照顧;我們活下去,須要士農工商供給我們吃、用,沒有他們,我們的生命就沒有辦法維持;生命是彼此相互關聯的,一粒種子如果把它放在桌子上、地板上,它不會成長;它要有土壤、水分、陽光、空氣的因緣,才能開花結果,生出纍纍的果實。人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會從地上蹦出來,是仰賴愛的關係,就是父母的因緣結合,才得生存。地、水、火、風都有生命,沒有陽光,則樹木花草不能成熟;沒有水的滋潤,萬物也不能成長。所以生命的意義,它須要前面加持的因緣,讓我們繼續生長;也須要後面推動的因緣,讓每個人的生命都在無限的大我裡,互相增進彼此生命的福祉。
人生在世,好多人給了我存在的因緣,所以我們也要給人家一些因緣,讓他們的生命也能存在、活下去。日常生活中,要經常做一些給人感動的事情,也要能感動別人所做的努力。生命能在愛裡成長、在感動裡活著,會很有意義。
生命就像是一串念珠,一期一期的生命不會散失,儘管有生死,它還是連在一起的。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沒有止盡的。生命雖有「無常」,但是無常並不可怕,無常是一種蛻變,好比時鐘的行走,最終還是會回到原點。
我們這一期的生命,在無限的、無量阿僧祇劫的生命長河裡,只是循環中的其中一站,因此不能把這一期的生命視為全部的生命。活的好,不要太得意,因為它會變化;活的不好,也不要難過,因為它可以改變。所以生命的意義,就是要創造生命;生命的意義就是要給人一些緣分,讓別人的生命存在,我們也將在這個大我的生命裡,得到很多的好處和利益。
問題二:
如果生命的意義是生存、是活著,能不能請大師再講解一下,活著對生命的意義究竟是如何?生存的現象又是如何?
大師:
生命存在這個世間上有些什麼現象?生命界的現象有很多種,有男人、女人,聰明、愚痴,漂亮、不漂亮,強壯、瘦弱。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要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呢?我想最主要的,就是過去的人從小生活艱難,在成長過程中,養成了奮鬥的精神,練就了抗壓力,所以長大後就有力量應變遇到的困難。現在的社會太富有,一些年輕人沒有抗壓的力量,生命力不夠;缺少了生命的深度,遇到一點困難就不想活。所以要能維持我們的生命,須要歷經千生萬死、千錘百鍊。
要了解生命的現象,就要了解過去、未來,「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從這一世的果報,可以知道過去所造的因,好比花開的漂亮、不漂亮,與它的肥料、種子都有關係。「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今世所做的因,可以決定你未來的果報。佛教講人生有三世的生命,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末來。常有人問:「人的生命是從哪裡來的?」生命不能說從哪裡來,佛教講生命是圓形的,不是直線的,不是從這裡到那裡,有開始、有結束就不是生命。
好比氣候有春夏秋冬,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人有生老病死,死了又會再生。所以看到生,不一定要歡喜,有一天還是會死;看到死也不一定要悲傷,就像是老朽的車子要報廢,再換一個新的身體,它會再生的。又例如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一棟新的房子,經過多少年就會毀壞,須要撤掉重建。我們的心生住異滅,念念不停,生了又滅,滅了又會再生,就如剛才講的時鐘,從一走到十二,又會再回過頭來。
佛教講十二因緣。人生有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人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從無明來。無明就是不明白、不懂。人為什麼不懂?人從前世到今生有隔陰之迷,身體是四大五蘊所成,換了一個身體就迷失了,所以我們不知道過去生是什麼情況。今生如果死了,到了來生,又換一個身體,一樣會再迷惑。
雖然有無明,畢竟它還是有一個循環的理路,也就是心的流轉。例如,無明從哪裡來?從行業,也就是過去好和不好的作為而來。有了過去生的一些因緣,進而產生識,識是一種投胎的力量,當父精母血合和在一起,母親懷胎後,有三名色,這時候精神和物質就結合了,然後生長出眼耳鼻舌身意,這些都是一種認識,好比眼睛有眼識,能分辨紅黃藍白黑各種顏色,耳朵能認識各種聲音,身體能感受到冷熱。有了這些認識以後,對於世間的苦樂和不苦不樂就有了感受,有受以後就有愛,愛以後就貪取、執著,我喜歡的,我就要得到,我不喜歡的,我就排斥,於是就再造作出很多有業,成為未來的因,於是感得未來的生老病死,這就叫做「三世十二因緣」。
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的生命過程要說明白,也不是一下子容易了解,簡單說就是因、緣、果。生命靠著因緣果報而輪迴,無論什麼東西都有因果,但是因果之間會有個緣,如果有因沒有緣就不能成果,好比只有父親沒有母親,我們不能出生;只有母親沒有父親,我們也不能出生,所以要有父母作為我們的緣。
人都有欲望,欲望為我們帶來生命的力量,除此之外,變化的現象,也讓我們的生命得以延續、擴大、有力量。生命的變化現象如何了解?好比一個小女孩剛出生的時候叫做「女嬰」,嬰兒慢慢長大就稱「女童」,上學了就是「女學生」,再大一點就叫「小姐」,往後就是「媽媽」,慢慢的就成了「老太婆」。究竟哪一個階段才是我呢?是嬰兒、是女學生,還是老太婆呢?其實這都是生命的蛻變,在蛻變的生命裡會有生老病死,但也不要太過介意,舒服自然就好,只要你有信心,生命是不死的。
我常講,基督教有一句話「信就能永生」,永生是對的,信的人當然能夠永生。不過不信的人也不會死,死的只是軀殼,軀殼死了,等於是車子開不動了,再換個引擎,或者是車子重新裝修。因此對於生命的變化現象不要太罣礙,該罣礙的是你要愛惜生命,順服自然,能可以接受各種變化、各種壓力。
我常常自許,人是一個、命是一條、心是一點,我盡我的一點心、盡我的一條命,把生命擴大到全世界。就好像是一滴水到了大海裡,隨著大海的水,慢慢就能擴大成無限;又好比是一滴水澆在花草上,讓花草的生命得以多采多姿的發展。所以一點點,其實就是無限,把個人的一點生命融入到國家、民族、宇宙之間,共生、共存、同體共生,「生命共同體」這是很重要的概念。
問題三:
生命有各種種類,好比動物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請問大師,這些不同種類的生命,靠什麼來維持它們的生命呢?
大師:
講到維持生命,大家很容易就懂。好比我們吃飯,是為了維持生命、為了活下去;我們穿衣服,是為了保持身體健康,不致著涼;我們居住的環境必須幽雅、衛生,是為了不致受到病菌傳染;坐車、坐船、坐飛機,是為了爭取時間,因為時間就是生命;感情、娛樂、運動、醫療等,也都是為了支持生命、延續生命。
宇宙之間有很多維護生命的因緣,例如信仰也能維持我們的生命。有人說:「信仰宗教還不是會死!」當然不信宗教也是會死,但是情況會不一樣。有的人驚恐而死,有的人含笑而歸;有的人禁不起一點挫折而不想活,有的人學會了忍耐的力量;有的人懂得活著不光是為了自己,還要為父母、家人著想。
日本有一座自殺森林,有一些想不開的人,會進到森林裡自殺。在森林的入口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請你為你家裡的父母、孩子想一想,不要進去吧!世間上還有很多因緣,你能不管嗎?再考慮一下,回去再想一想。」所以信仰能讓我們有理想,讓我們除了為自己以外,也能為別人著想。要想到我有慈悲、智慧、生命的動力;我能做義工,能為大家服務。助人為快樂之本,要把生命裡的歡喜力量散播出去。如果能有這種思維,就不會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們的生命能延續,是大家共同所維護的,因此不能隨便浪費生命。信仰的力量,就好比有了事情,可以問問父母;夫妻之間,可以問另一方;甚至有兒女、朋友,也可以問問他們的意見,因為他們都與我有關係。信仰會增加我生命的力量,讓我對未來充滿希望,讓我相信艱難困苦,總有一天會改變。有了信仰,縱使遇到困難、挫折,或者老病,會有信心改變現實。有了信仰,相信可以靠我的努力,靠我的生命力,讓生命更好。
所以我覺得除了肉體的生命、感情的生命,以及家庭、朋友、種族倫理的生命以外,還要增加信仰的生命。有人說:「我什麼都不信。」你什麼都不信,就什麼都沒有啊!假如你有信仰,就好像過河有橋樑、有渡船,能可以安然抵達對岸,即使苦惱來了也不怕;因為我有信仰的橋樑、信仰的渡船,就可以幫助我克服困難。或許你會說「人生靠自己」,但是人老了、走不動了,要靠枴杖;有病了,要靠醫師、護士治療,所以彼此的生命是相依相助的,大家靠我,我也靠大家。
問題四:
社會上有很多人,希望知道自己的生命從哪裡來,有的人會說生命是神明創造的,有的人說是天賜的,對於這個問題,佛教又是如何看待的呢?請大師為我們介紹佛教如何看待生命的來源。
大師:
生命從哪裡來的?人類學家說,生命是父母生養的;父母從哪裡來?祖父母;祖父母從哪裡來?曾祖父母……。真正的遠祖究竟是誰?有人說人是從猿猴變化而來的;猿猴從哪裡來?從爬蟲類進化來的;那爬蟲又從哪裡來?到最後還是說不通的。就例如印度教說人從梵天生的,有的從梵天的眼睛裡、有的從嘴裡、肚臍裡,有階級之分。但是再問梵天從哪裡來的?依舊不得解決問題。基督教說人是上帝創造的,那上帝又從哪裡來的?還是不能解答問題。道教則說兩儀生萬相,但是兩儀萬相又是怎麼來的?因此不管是進化論,或是其它進步的解釋,人從哪裡來還是不能知道。
人不是從一個來的,是彼此相互而來的,三論宗說:「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如果要問先有雞或是先有蛋,是找不出答案的。若說先有雞,沒有蛋,雞從哪裡來?若說先有蛋,沒有雞,蛋又從哪裡來?所以人從哪裡來?在佛教說,眾生是從愛來的。因為有我的父母相愛,有他們為緣,生命的本體和因、緣才能結合。
我究竟是從哪裡來?一般人說我不認識你、不認識他,其實也不認識我自己。在佛經裡有個故事,有一個人去旅行,晚上找不到旅店住宿,就在荒郊野外的一座小神廟住上一宿,當他半夜在神龕下面睡覺的時候,忽然一個小鬼揹了一具屍體進來,把這個旅人給嚇了一跳,「還得了,遇見鬼了!」
正在恐懼的時候,又來了一個大鬼,大鬼一來,他就更怕了。二個鬼吵起架來了,大鬼問小鬼:「你把我的屍體揹來這裡做什麼?」小鬼說:「這是我的呀!怎麼說是你的?」二個鬼爭論不休。神龕下面的這個人見此情況,嚇得渾身發抖,小鬼一看,「咦!這裡還有一個人。」「喂!不要怕、不要怕,出來幫我們證明一下,這個屍體到底是誰的?」
這個人心裡想,雖然我看到小鬼把屍體搬進來,但是我如果照實說,大鬼一定不會饒過我的,不過我也不能說謊啊!哎呀!看起來今天難逃劫數了,還是說一句真話。於是他說了:「這個屍體是小鬼的。」大鬼一聽,非常生氣,上前就把他的膀子給拔下來,「可!可!可」一會兒功夫就吃下去了。小鬼一看,「哎呀!他幫我講話,膀子卻被大鬼吃了,怎麼辦呢?耶!不要緊,這個屍體上有一個膀子嘛!」於是就把屍體的膀子接到人的身體上。大鬼還是不罷休,把人左邊的膀子也拔下來給吃了,小鬼又把屍體左邊的膀子接上去。總之,這個人的四肢五體都給大鬼吃了,小鬼也把屍體的全身上下都拔下來,替這個人接上去,就好像現在人的換腎、換心、換眼角膜。
兩個鬼惡作劇之後,呼嘯而去,留下了這個人,自言自語的說:「我是誰?我本來是張三,可是現在不是了,現在這個身體到底是誰?」這時候他有了一個覺悟,什麼覺悟?身體不是我的。所以不論男女、老少、美醜,身體這個外相總有一天會死亡,死了以後就不是我的了。不但是萬貫家財帶不去,連身體也不會再跟著我。「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只有業力會去轉世投胎。
人生從哪裡來,人死到哪裡去?在《因果經》裡有一首偈子說:「眾生輪迴苦,孫子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親鍋裡煮。」意思是說,有一個人家,孫子要結婚了,新娘子是誰呢?是過去世的祖母轉世來的;過去世家裡養的牛羊,現在卻都成了親朋好友;鍋裡煮的反而是過去世的親人,所以生死輪迴是很可怕的。說到未來的情況,要看我們現在的造作如何,好比你的資本存得多,一旦移民到國外要再回來,還是有機會;如果揮霍無度,一旦要再回來,或許就無法成行了。晴天預備雨傘,恐怕陰天到來;白天預備電筒,恐怕黑暗會來臨。
人生從哪裡來?倒不一定要追根究底,自有一個來處,更何況個人生來的因緣也很複雜。倒是現在怎麼生存、未來怎麼預備是很重要的。春天要播種,秋天才能有收成,人生如何播種?社會大眾是我們的田地,聖賢、專家、慈善人士、宗教師是我們的福田;佛菩薩、父母是我們的敬田;窮苦人士是我們的悲田。我可以在他們之中播種,多多播種,來生還怕沒有辦法嗎?
問題五:
我們這一期的生命,幾十年的歲月一過,就不會再存在了。而這生與死的變化,就是生命的變化。請問大師,除了生死這麼明顯的變化之外,我們的生命還會有其它形式的變化嗎?
大師:
生命的本體是不變的,但生命的現象必定是會變化的。好比世界上有變性人,性別都能變了,貧富貴賤怎麼會不變化呢?佛教把變化叫做「無常」。無常有其積極性。好的事情因為維護不足會變壞的,壞的事情因為修正改過也可以變成好的。我很窮,不過我能勤勞、多努力,將來就會有辦法;我很笨,我多讀書,慢慢的也會聰明一點。
我在童年的時候,家裡貧窮,沒有錢念書,七、八歲的小孩子在家裡能做什麼?大人都出去了,我一個小孩子留在家裡,就把四處整理乾淨。尤其我記得,當時燒火都是燒柴草,才一燒,火馬上就不旺了。於是我就先耙灰,等大人回來要燒的時候,就會比較好燒。
當時家裡貧窮,常常吃了早飯,不知中飯、晚飯在哪裡?看到大人不知如何是好的困境,因為年紀小不能做大事,我就到外面去揀鐵釘,拿到人家起房子的地方,賣個幾毛錢。甚至去揀杏花,揀到以後,賣給藥房,也能得到幾毛錢。也曾經一大早起來去揀狗大便,賣給人家做肥料,也賣了幾個銅板。小小年紀,也懂得要幫忙家庭賺錢。那時候也自我期許,將來我一定會有辦法,為什麼?因為我很勤勞。當家人沒有錢買米,沒有東西吃了,我就把幾個銅板掏出來,很歡喜能為家庭盡一點心。
另外,家裡養的狗,家人只肯給牠晚上吃一餐,這不仁道啊!所以家裡只要有了一點吃的東西,等到沒有人的時候,我就偷偷的拿給牠吃,讓牠吃到飽。甚至有吃的東西,就分給鄰居窮苦的小孩子吃。我覺得我將來會有辦法。為什麼?因為我有愛心。雖然家庭貧困,但是會有變化的。
甚至我出了家,老師對我的打罵、專制、壓迫,簡直是過著非人的生活。但是我也想,這會改變的。因為現在是在讀書、參學的階段,當然如此。幾年之後,我長大了,又會有變化的。因此我感到「人生無常」,好美。大家不要怕變化,只要你有信心、有慈悲心,必定能改變一切。
我們看這個世間,有時候晴天忽然變成雨天,這也不是不好,樹木花草需要雨水滋潤;老是天天下雨,突然變晴天了,這也很好,為什麼?因為陽光普照,做事比較方便。好比小毛蟲,牠也要變化,才能成為美麗的蝴蝶。
幾十年前,有一個很有錢的信徒鼓勵我辦大學,他說要捐五千萬,我說:「不行啊!現在教育部不准我們辦大學,等到將來要辦的時候再來找你啦!」他說:「不行,趁我現在有錢,五千萬你拿去,這個錢不會永遠是我的呀!等到我沒有了,你再跟我拿,我也沒有辦法了。」所以,人生是有變化的。只要你用智慧、用發心,隨著變化而變,就能變好不變壞。比方要從愚痴變聰明,就要多用一點心;從貧窮變富貴,要多用一點力。生命裡有無限的力量,生命裡有無限的寶藏。
或許你感覺到人間不公平、不平等,時常受到委屈。沒有關係,只要我的心很平,縱然受到委屈,也能撫平心靈。或許你覺得找不到好因好緣,發財、富貴都是屬於別人的。或是本來有一個好因緣,快要賺到一筆錢了,卻「煮熟的鴨子,飛了」。忽然因緣改變,沒有關係,這表示我的因緣還不夠,我的因緣還沒有成熟。因此人在世間上,窮則變,變則通,要會變,孫悟空七十二變,變化沒有什麼可怕的,就怕不會變化。
為了發展生命力,許多花草樹木,即使是生長在磚頭路、水泥路上,只要有一個縫隙,它就會探頭生長。即使只是一朵牆頭上的小花,隨風擺動,也能展現它的美麗英姿。所以只要發揮我們的生命力,不用害怕世間上的無常變化;隨著無常變化,反而會更美、更好。
問題六:
大師說只要發揮我們強盛的生命力,就不怕無常變化。我們都知道生命是很可貴的,大師剛才也說,不同的生命之間是同體共生的,能不能請大師為我們再一次開示,生命與生命之間相互的關係是如何?我們又如何處理好和其他生命的關係?
大師:
生命之間彼此是相關的。過去有一位將軍,想要征服一座城池,於是告訴部下:「只要你們打下這座城池就有犒賞,要什麼有什麼。」最後部隊破壞了整座城池,也把人都殺光了,就來向將軍要獎賞。將軍問:「要什麼獎賞?」部隊說:「我們要喝酒。」將軍就說了:「錢拿去!給你們去買酒。」將軍再問:「還要什麼?」部隊回答:「要女人。」將軍說:「沒關係,到城那邊去,隨你們要哪一個。」部隊很高興,再到城那邊去,卻發現商店沒有了,哪裡還會有人賣酒?女人也沒有了,因為全城的人都被殺光了。才忽然覺悟到,原來勝利就是失敗。表面上看來是對方失敗,實際上也是自己的失敗,因為所有的因緣都被打的沒有了。
佛光山普門中學女子籃球隊跟大葉大學的學生比賽。我和他們說:「球員之間要彼此尊重,不能把對方視為敵人。就算是我們的敵隊,沒有他們,我們也不能打球,所以要愛護你的敵人。」生命是互助的,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就像有句話說:「英雄惜英雄」,英雄之間,彼此互相愛惜,看起來是在幫助別人,其實對自己有益處。「漂母一飯」之恩,韓信在成就後,給予大大的報答。
生命是同等的,沒有高級、低級之分。有的人認為政治地位高的才是優等人,而小老百姓則是微不足道。其實過去有人說,做官的人是公僕,人民才是主人呢!所以我覺得生命是相互扶持的。好比選舉,如果沒有小老百姓的選票,怎麼能夠當選呢?所以也不必因為自己居高位,就覺得偉大、了不起。
有一位老師,結婚的時候,我替他福證。時光過得很快,十幾年過去了,也養了小孩。做父母真難做,為什麼?回家吃飯的時候,小孩子嫌這不好吃、那不好吃,吵吵鬧鬧,做父親的哪裡受得了!我就告訴他:「你回去吃飯的時候,向孩子們說:『爸爸沒有用啊!不能賺很多錢,也不能買好的菜、好的東西給你們,真對不起你們啊!』」那些小兒小女一聽,趕緊就說:「爸爸!你好偉大,這菜好吃、好吃!」
這個故事的意思是說,光是偉大沒有用,要有一顆謙虛的心,要能與人同體共生。我覺得台灣這個地方真好。怎麼好呢?昨天高雄市慶祝建市八十週年,舉辦一場心靈對話,高雄謝長廷市長說:「當初創立高雄市的時候,只有四萬人口,幾十年過去了,現在已經五十多萬了,我們都是各地的移民人口……。」其實全世界的人都是移民人口,都是從地獄、畜生、餓鬼……等一道移民到人間來的。人間就好像旅館,住一下就要移民到別處去了,因此,為什麼要互相排斥呢?
眼睛怪耳朵:「你聽別人講話幹麻?」耳朵怪嘴巴:「你說什麼話?不要說!」但是不聽、不說有什麼意思呢!所以六根要同體共生。五個手指頭,你說哪一個是老大?大拇指說:「我是老大、我第一。」
食指不高興:「我最好啊!民以食為天,尤其我手指一指『到那邊去』,你就到那邊去,一指『這邊來』,你就要到這邊來,凡事都要聽我的,所以我很厲害的呀!」
中指也不甘勢弱,說道:「你們都想做老大,其實所有的手指裡面,我是最長的,而且是居中,居中當然表示最大,所以你們通通都要聽我的。」
無名指也不服氣了,他說:「還有我,無名才真的是有名耶!你看,人家結婚了,金戒子、鑽石都是帶在無名指上,只有我才是珠光寶氣呢!」
最後只剩小姆指不開口,大家齊問:「喂!你怎麼不講話呢?」小姆指說了:「我講什麼呢?你們這個大、那個大,我在最後,當然就最小了,我不能跟你們比。」大家覺得小姆指倒是蠻謙虛的。小姆指繼續說:「不過呢!當我們向佛祖合掌的時候,我是最靠近佛祖的。」所以,小有什麼不好呢!
有一件趣談。有一個先生經常鬧婚外情,太太生氣的說:「我要跟你離婚!」先生一聽要離婚就說:「不要啦!我發誓,我下次不會了。」「每次發誓有什麼用?」先生為了取信太太,表示他的發誓是真心的,就拿了刀,把小拇指斬斷了。他心想,這小姆指沒有什麼用處,砍斷了沒什麼關係。不過,有一天,當他耳朵突然癢起來,正要掏耳朵的時候,「哎喲!小姆指沒有了。」
在《百喻經》裡有一則〈蛇頭蛇尾〉的故事,蛇尾巴討厭蛇頭總在前面,自己卻在後面,於是就跟蛇頭抗議:「老是你走在前面,我走在後面,如果不是靠我這個尾巴,你又怎麼能彎曲、向前?」說完,就把尾巴繞在樹上。經過幾天,蛇頭都沒有東西吃,只好宣布投降:「我不要在前面,我願意追隨你,老大給你做,我來做老二。」這下蛇尾就走在前面了。但是蛇尾沒有眼睛,「噗通!」就掉到坑裡面,爬不上來了。
生命是共同體的,台灣雖然有二千多萬人,但還是不夠!希望多多益善,讓移民能夠進來,何必要排斥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呢?我覺得生命誠可貴,不過,能「同體共生」,就更有價值。
問題七:
現在的社會講究環境保護,不僅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關心人與動物的關係,關懷人類和環境、自然、天地間的關係。請教大師,生命和自然環境,彼此的關係應該如何?
大師:
生命和自然界、天地間的風霜雨雪、植物、動物的關係很密切。好比吃葷的人,假如沒有動物布施生命給你,你就沒有肉吃。植物雖是素菜,如果它沒有繁殖、沒有生長,連菜也都不得吃!過去中國人主張敬天,上天賜予人類所需,因此要心存感恩,否則自己一個人是沒有辦法存在的啊!
在《本生經》裡說到,睒子菩薩對大自然愛護的行為,真是了不起,他講話的時候,不敢大聲,輕聲細語,怕吵醒熟睡的大地;不但講話不會大聲,走路的時候,腳步也輕放緩慢,生怕一奔跑跳動,踩痛了大地。土地給我們生長、給我們存在,為什麼要踩痛它呢?他也不隨便把廢棄物丟在地上,為什麼?怕污染了美麗的大地。過去聯合國組織曾問過我,如何保護世界的環境?我就引用睒子菩薩這段故事,說明佛教對環境的愛護。
過去佛陀制戒,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是「雨安居」,出家人在這段期間不能外出。為什麼?因為雨水很多,蛇蟲、動物都跑出來了,深怕會踩死牠們。不如安居,和生命共同存在。
為了保護巴西及幾個熱帶雨林,聯合國每年給予補助,不准砍伐森林,不單是為了保護人類的生命,也保護地球的生命。聯合國這種先見之明,地球上有生命的人類,應該要能共同體會。
最近報紙一再討論放生的問題,由於大家不愛護生命,「放生」已成了「放死」。比如有人說:「明天我八十歲生日,我要放生,你幫我抓點魚來放生!」「我明天七十歲,你幫我買點鳥、蝴蝶來放生。」結果魚在水裡面,還沒放生就死了;鳥在籠子裡面,還沒來得及放生也死了;甚至有人到南美洲買了食人魚、各種毒蛇回到台灣放生。對生態完全不了解,雖名為放生,卻是放死啊!所以今天的社會,放生不如護生,放生不如放人;放人的生命,放人一條生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愛護自然就是愛護生命,愛護生命就是愛護自己。所以我們和天地、自然,和一切都有很密切的關係。你濫捕動物,動物就沒有了;你濫砍樹木,空氣失調,水分也沒有了;你不愛惜植物,它就枯萎、凋零了。因此除了建立生命之間的同體關係,還要彼此愛惜。
在一個家庭裡,對家人不愛護、不愛惜,就等於沒有家了;在社會上,不愛護這個社會,使得社會亂七八糟,怎麼面對這個社會的大眾呢?所以,唯有每一個人發心,才能認知這個社會、家庭,跟我是共同存在的。別人的擁有、別人的美好,我們也要珍惜、愛惜。心存隨喜的態度,看到人家蓋大樓,不要嫉妒,要想下雨的時候,我可以在你的屋簷下躲個雨;看你買電視機,要想我站在旁邊分享一下、看一眼也很好。天地之間充滿了生命的氣息、生命的力量,我們要吸收它,把自己融入其中,讓自己與自然共同存在,也發揮我們的生命力。
問題八:
感謝大師為我們講了很多有關佛教生命學的問題。可是關於生命,還有很多的疑問,譬如安樂死、基因改造、生命複製等等,希望大師再為我們解釋、說明?
大師:
關於生命的問題,確實有很多的謎團,很多的人云亦云,很多的爭議。譬如剛才講到安樂死的問題,目前舉世都在討論安樂死要不要立法?安樂死合法嗎?舉例說,一個帶兵的將軍被敵人打敗了,馬上就要做俘虜了,這種屈辱比死更加難受。他把槍交給衛兵,要衛兵一槍打死他。小兵一聽愣住了,就說:「你是長官,我怎麼忍心一槍把你打死?」將軍就說了:「這是命令!」衛兵究竟如何做是好呢?
有一個老人生病,身上插了多少的管子、打了多少的針,子女不忍心,通通把它拿掉,可是一拿掉,老人也就死了。類似的事情,有的兒女不忍心,拼命的搶救。有的人活著很痛苦,需要轉移跑道,但是安樂死又是誰有權決定呢?上天有好生之德,誰有權給他安樂死呢?這就成了一個問題,就算是醫生也不能說「你可以安樂死」,因為醫生是救活人命的,所以安樂死的立法問題真是難啊!
不過,以佛教的方法來解決也不難,為什麼?是生是死,他自己可以決定。如果他自己不能決定,誰可以決定呢?最愛他的人。因為以愛為出發點,結果不致於很離譜。當然愛的標準、定義如何,這又是一個問題,誰能知道誰是最真心愛他的人呢?
榮民總醫院裡有老人病房、兒童病房。多少父母在兒童病房裡為小兒小女愁眉苦臉,種種罣礙;但是老人病房裡,就少有人走動了。當然世間上,有良知、有道德的子女還是很多。不過也曾發生過一個兒子,拿了一台錄音機去探望生病爸爸的例子。探病總該帶點花、帶點奶粉、水果啊,怎麼拿錄音機呢?兒子進到病房,就把錄音機擺在床頭,說道:「爸爸,你說嘛!哪一棟房子要給哪一個?銀行的存款要給哪一個?你說嘛!你說嘛!」人到了這個時候,什麼親情、道德、愛都沒有了。
過去,台北中山女高的王曉民,出車禍後成了植物人。後來她的母親住到佛光山下,由老媽媽陪了她幾十年,幾年前才去逝。究竟植物人患病的時候是快樂呢?還是痛苦呢?對於這個問題,如果是剛才講的安樂死,是「安樂」的話,生也好,死也好。「安樂」又有什麼不好呢?就是植物人,還是有人好起來,所以生命還是有希望的。
講到基因改造,什麼都可以改造。房子壞了要改造成新的,衣服壞了要改造、要修補,本來這個世界就要隨時代而改造。
但是生命也要改造,改造不好的行為,才能創造優質的生命。基因就是我們的業力。佛教講業力,「業」就是生命的密碼,基因當然要改造。怎麼樣改造呢?當然是要改造成好的。至於生命複製的問題,像現在有人造的牛、羊及其它動物。不過牠還是有業力,還是有基因、有生命的本體,才好去改造。所以生命的複製,複製是有根源的。其實父母生下兒女,不也是生命的一種複製嗎?
說到關於生命道德的觀念,現在也有了種種變化。
好比器官捐贈,過去佛陀為了救度眾生,割肉餵鷹、捨身飼虎,這是偉大的犧牲。
把我用不上的器官,借助你的身體繼續活下去,這很好啊!
但也有個問題,像我年輕的時候也立了遺囑,哪一天離開世間的時候,不要替我火葬,不要想燒出什麼舍利子來,我並沒有感到那是很重要的,還是把器官捐贈給別人比較好。但是幾十年的歲月過去了,這老朽的器官要捐給別人,還會好嗎?所以就順其自然啦!如果像現在車禍或者突然往生者,假如你愛他的生命,可以借助別人的身體來延續他的生命。
再說到墮胎的問題。一個婦女被人強暴或懷了殘障兒,衛道人士就說:「不可以墮胎!上天有好生之德。」但是說這話的人應該要考慮一下,殘障兒生下來以後,需要幾十年的撫養,你能幫她的忙嗎?她是被人強暴,懷了壞人的種子,生育下來,怎麼能夠心安理得呢?所以很多事情都要從各方面進一步思考。
對於生命的何去何從,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人的生命。生命有群體的生命,有獨自的生命。有時候是獨自的問題,就獨自解決;與人有關的、與家庭有關的、與國家有關的、與民族有關的、與整個世界有關的,就要由相關的規範來解決。
這個世界在進步,對於生命的何去何從,我認為幸福、不幸福,好和壞是自己決定的。但是當個人有權決定事情的時候,要能慎之慎之!
如果是大眾團體來決定的事情,就應該尊重國家的法律、輿論和公共的道德,就不能強行要由個人來下決定,這才是對生命真正的尊重。
西元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講於台北國父紀念館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