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ed Humanistic Buddhism Prefaces 《人間佛教序文選》
“Universal Gate Journal” Preface 《普門學報》發刊詞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自序 《普門學報》發刊詞六十年前,我還是青少年的時期,就讀於棲霞律學院,附驥在高齡的學長之後,當時我就想到:未來的佛教需要文藝化、俚語化、大眾化、電影化;不如此,則佛教不能普及於社會民間。
我一直認為,佛教的經律論浩瀚艱深,阻礙了佛教的弘揚、普及和發展,所以數十年來我一直節制佛教學術化的推動,雖然佛光山開山不久後即不斷的編印《佛光學報》,每年發行學術性的年刊,但我一直把學術性的研究,規範在少數人的學術會議上,從未對社會大眾熱烈的展開弘傳。甚至佛光山編纂《佛光大藏經》、《中國佛教經典寶藏》,乃至支助張曼濤編印《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也都是低調處理。但我個人一直希望用小說、散文、詩歌、戲劇、通俗講座來表達佛教深奧的妙理,因此發行文學性的雜誌、旬刊,甚至出版童話、漫畫、傳記、散文,乃至武俠小說等大眾化的佛教讀物。但現在佛教的環境不同了,佛教的學術著作應該輔助佛教文學的發展。
在此同時,多年來佛光山的弟子在世界各個大學所撰寫的碩、博士論文,為數可觀。加之與佛光山論交的學人師友,從台灣到中國大陸,從本土到世界各地,例如:日本的水野弘元、中村元、平川彰、前田惠學、鐮田茂雄,韓國的金知見、洪潤植,美國的蘭卡斯特、外因斯坦、恰保、麥克雷、華珊嘉等。以及中國大陸的樓宇烈、賴永海、方立天、楊曾文、湯一介、王志遠、程恭讓,台灣的唐君毅、牟宗三、傅偉勳、藍吉富等。由於這些學術界的教授學者,他們的學術、思想、理念,實可做為現代人治學的典範;即使當中有的理念、思想和我們不同,但也可以做為學術研究之參考,故而佛光山乃興起彙集各方學者的學術論文之念,編印《普門學報》。
發行《普門學報》,另有以下數點意義﹕
第一﹑如上所述,佛教經過了通俗化的推動,基本上佛學已經普及於一般社會大眾之中,不但各大學佛學社團林立,各地佛教的出版物和圖書館也應時興起;在各方對佛教義學有了基礎,而且客觀的研究條件具足下,今又更上一層樓,推動學術研究,此足證明,佛光山推動的是與時俱進的人間佛教,絕非固步自封的抽象義學的佛教。
第二﹑除了前述佛教界的碩、博士人才之外,佛光山創辦的佛光大學、南華大學、西來大學等三所大學,內中所開辦的未來學、生死學、生命學,以及佛學和宗教學等研究所,他們研究的領域也都與現代思潮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些教授學者,他們的思想、理念,都能對當代有所貢獻,他們的佛學論著也需要有園地發表,未來《普門學報》當能負起這個使命,以不負所望。
第三﹑海峽兩岸分隔五十年的歲月,不但一般的社會、文化、思想有相當的差異,甚至台海兩岸與日本之間,對於佛教的研究也有許多的偏重。例如:過去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都是抱著佛教的原典在研究;近半個世紀,中國大陸則以中國秦漢隋唐的哲學思想,以及社會主義來評論佛教;台灣不少學者則以現代科學來對佛教作比較研究。由於各地的研究皆具特色,本學報希望今後能把這些原典佛教、哲理佛教、科學佛教的學術論文加以綜合,以供有心者能再將佛教推往思想和學術的前導地位。
第四﹑近年來有關佛學論著的出版雖多,各地召開的佛教學術研討會也極為頻繁、密集。然而大部分學者莫不各執其是,彼此之間的資訊交流、知會,都嫌不夠,因此並未真正達成相互觀摩、研討的功能。本學報的發刊,希望能促進世界佛教活動資訊的共享,彼此思想的交流;能夠提供此一園地,發表論文、報導活動,期將這一世紀的佛教全貌,不斷地呈現在大眾之前。職是之故,未來有關英、日、韓等議文的著作,也將酌量發表。
廿一世紀,這是一個「人間佛教」來臨的時機,我們希望拋開過去玄談、考據,甚至批評、辯難的佛教,我們要把佛教的研究論述落實在當代的社會,我們著重於人間社會層面的研討,我們致力於人間家庭倫理的建設,讓我們回歸到人間佛教生活化的懷抱。因此,未來我們也竭誠歡迎各界大德,不斷的惠賜有益於當代社會的論文大作。是所懇禱!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