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ed Humanistic Buddhism Prefaces 《人間佛教序文選》
“Modern Mentality” Preface: One Theme, One Idea 《當代人心思潮》序 : 一個主題,一個理念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自序 《當代人心思潮》序 : 一個主題,一個理念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國際佛光會在美國洛杉磯成立。十四年來,佛光會的會員秉持弘法利生,建設佛光淨土的宗旨,在教育、文化、慈善、修行、服務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展,也獲得各界的肯定。二○○三年,更由聯合國正式授證為「非政府組織NGO」諮詢顧問。
創會以來,於國際佛光會每年例行舉辦的會員代表大會上,我都會發表一篇「主題演說」,作為會員的精神指標與未來努力的行事方向。
首先,為了把歡喜佈滿人間,使世界不分種族、國籍,皆能融和一體,和睦相處,我提出〈歡喜與融和〉;為了讓大家明白法界一切眾生,都是互相依附、共存共榮的生命共同體,我提出〈同體與共生〉。
在往來頻繁的現代社會裡,以尊重的態度待人處事,以包容的心胸利益他人,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有了〈尊重與包容〉;政治上以強欺弱,經濟上貧富不均,以及宗教、種族的排擠等,都是因為彼此不能平等共存所致,因此有了〈平等與和平〉。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的缺憾,如人間的悲歡離合,生命的苦樂無常,環境的污濁惡化等等,都讓人身心不得自在,我想〈圓滿與自在〉應是世人最嚮往、最欣羨的境界了;自然是世間的本來面目,唯有尊重自然,順從自然,我們的心靈才能解脫,我們的生命才能自由,以〈自然與生命〉為題,是希望喚醒人類的覺醒,珍惜生命,言行事理不違自然的準則。
科技文明豐富了物質生活,但也影響我們的價值觀;現代人常常是非觀念混淆,所以提出〈公是公非〉的主題。「因緣果報」、「緣起性空」之般若真理,是「公是公非」;「公平正直」、「無我無私」之處事原則,是「公是公非」。人人都有「公是公非」的道德勇氣,才能再造一個公理正義的社會。
發心,是佛門很美好的用語,指的是開發我們內心的寶藏。為免流於空談,我提出要發「慈悲心、增上心、同體心、菩提心」四種心。除了開發內在的心地,也要開發外在的世界,所以還要有四種發展:「發展人性的真善美好,發展世間的福慧聖財,發展人際的和樂愛敬,發展未來的生佛合一。」發心,是建設自己;發展,是建設世界。〈發心與發展〉是每個人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甚至對全宇宙人類應有的使命。
為了將佛法真正落實於生活,將佛教根植於人間,在〈人間與生活〉的主題中,我推動「佛教四化」,即「佛法人間化,生活書香化,僧信平等化,寺院本土化」。有感於一般佛教徒的信仰大都停留在信佛、拜佛、求佛的階段,我揭示〈自覺與行佛〉,希望人人自我期許「我是佛」,以自覺心昇華自我,用大願力行佛所行。一個宗教能被接受,能亙古長存,是因為它將正法弘化世間,並利益眾人,因此,我以〈化世與益人〉,作為大家弘法的目標。
雖然年年主題不同,但是一個主題,一個理念;這些理念不受限於時空,尤其更符合當代社會人心之需求!
「同體」、「共生」、「自然」,是宇宙萬物,生命生存的現象;「歡喜」、「融和」、「尊重」、「包容」、「平等」、「和平」,是世間人際往來應該遵行的準則;「公是公非」、「發心」、「發展」,是人類社會進步與提昇的條件;當每個人都能「自覺」、「行佛」、「化世」、「益人」,就是自利利他,自他都「圓滿自在」了。
香海文化將我歷年來的「主題演說」編輯成書,名為《當代人心思潮》,為了方便更多讀者的閱讀,也將英文翻譯一併編排。我簡略敘說這些主題的緣起與精神,是為序。
西元二○○六年九月於佛光山法堂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