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ed Humanistic Buddhism Prefaces 《人間佛教序文選》
“Trivia about Visiting Monastics” Preface 《參學瑣談》序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外界序文 《參學瑣談》序在一次偶然的談話中,我為《覺世》旬刊向真華法師索稿,並且說明要長篇連載,真華法師非常豪爽的答應,不久〈參學瑣談〉就在《覺世》旬刊上和讀者見面。
自〈參學瑣談〉連載後,我有機會先讀者讀到真華法師的大作,覺得他那像行雲流水般的文句,非常引人入勝,不但我有如此的感覺,就是印刷廠的工人,當覺世旬刊排印時,他們也都喜歡閱讀這篇文章,偶而因為稿擠,他們就會問:〈參學瑣談〉怎麼沒有了?讀者也都愛讀〈參學瑣談〉,無論在通信上,或閑談時,也都以〈參學瑣談〉中的內容作為資料。可以說:《覺世》旬刊因為連載真華法師的〈參學瑣談〉,得到廣大讀者的反應,所謂光大篇幅,使我高興,更使我感激。
我每十天讀一段〈參學瑣談〉,因為文中敘述的人和地,大都也是我所熟悉的,所以讀來尤覺親切。說實在話,我因讀〈參學瑣談〉,曾流過感動的眼淚,也曾不自覺的哈哈大笑起來。
在〈參學瑣談〉中,勸父出家的經過,貧病交迫的情形,被騙從軍的一幕,性悟的友愛和坐化,胡松年預知時至,那一事不令人感動?至於真華法師率直的個性,在文中風趣很多,讀者可以仔細領會,恕不贅述。
一本著作,能夠賺得人們的眼淚,能夠引得人們的歡笑,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而真華法師的〈參學瑣談〉其內容能夠寫得那麼動人,其文字寫得那麼幽默風趣,不但今日佛教中少見,即和文壇上第一流作家相比,也不比他們遜色。
這以上是我主持《覺世》旬刊時連續閱讀〈參學瑣談〉的感想,但到佛教文化服務處將《參學瑣談》發行單行本時,我有機會再從頭到尾校閱一次,這一次校閱可不是先前那麼輕鬆的心情,正如聖嚴法師序中說:「心情頗為沉重」。
為什麼會沉重呢?一是為真華法師不幸的家庭和他多難的身世,生起了無比的同情,一是為參學中的僧青年,原來會在佛教中遭受如許折磨,且折磨又是那麼不合埋,這正說明了佛教沒有慈悲的黑暗面。當然,真華法師的遭遇,並不代表每一個僧青年的遭遇。如我,我數度參觀過寶華山的戒期,我在毗盧寺掛過單,我在古林寺打過水陸,我在天寧寺當過行堂,我在南京華藏寺趕過經懺,我不知道那些具有規模的叢林中,會這麼折磨青年,想不到趕經懺是那麼黑暗重重。我是棲霞律學院和焦山佛學院出身,我一直感謝這些常住栽培我的恩惠,萬萬想不到真華法師在另一方面受了那麼多的苦辛。不容否認的,真華法師敘述的都是事實,因為任何一個團體裡,有他光明的一面,也有他黑暗一面,只是站在什角度看罷了。
聖嚴法師憂慮《參學瑣談》中這些材料若給異教徒看到了,一定以此作為攻擊佛教的把柄,我倒不這麼擔心,我認為《參學瑣談》可以作為今日僧青年最好的教育教材。想到佛教中有斷臂求法的典故,慧可大師為求達摩祖師說幾句開示,甘願砍斷手臂,這並無人說是達摩袓師的殘忍,佛門中反讚慧可求法的精神;儒家有「程門立雪」的美談,游楊二生立在伊川先生的門外,雪深一尺,伊川先生還閉目瞑坐,學者並不責伊川先生的狠心,反讚游楊二生的尊師重道。所以我認為真華法師的這部將近三十萬字的《參學瑣談》,可以給今日臺灣僧青年閱讀,讓他們知道做一個出家人在外參學是多麼的苦,所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正如儒家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今日真華法師是一位佛教中學德俱優的高僧了,正因為他在參學途中遭受那麼多苦難和折磨,所以才有今日的成就,正如禪林寶訓中黃龍禪師說:「姁之嫗之,春夏所以生育也;霜之雪之,秋冬所以成就也。」
《參學瑣談》給人最大的啟示,要算信心和毅力了,真華法師無論在什麼艱難困苦的處境中,他都充滿了虔敬的信心,即連被逼入伍,仍保持素食;一遇機緣,仍重著僧裝。行腳途中的飢渴,天寧老師的歧視,在在都是考驗他的信心和他的毅力。我們的真華法師是經得起考驗的,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那有梅花撲鼻香?」真華法師通過了他坎坷的旅程,走上他的黎明之路了,願佛教中正在參學的青年,以真華法師的信心和毅力,作為自己的模範,更望長老大德們以《參學瑣談》作為改進佛教人事和制度的文獻,我想,這是真華法師著書的主旨,也是佛教文化服務處將《參學瑣談》發行單行本的用心了。
西元一九六五年九月星雲於高雄壽山佛學院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