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89/7-1991/4) 《星雲日記(1989/7~1991/4)》
Hsing Yun Diary 4 - Detached from Everthing: Everyday Avalokitesvara 星雲日記4~凡事超然 日日觀音(1990/3/1~3/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4~凡事超然 ■日日觀音(1990/3/1~3/15)藉著禮拜、稱誦觀音菩薩,
與菩薩交流,
從中體驗、學習
菩薩慈悲喜捨的性格,
做個日日觀音
菁華語錄
◎講話不要做「烏鴉嘴」,要做「喜鵲報喜」;待人不要做「相打雞」,要做「鳳凰來儀」;
處世不要做「木頭人」,要做「微笑彌勒」。
◎人在學習的過程,要好壞全部接受,再自我過濾、調整,凡是能接受人家的都會成功,
在不順遂、不甘願下忍耐,是一種心志的磨鍊。
◎要有「人在室內,世界在我指揮之下」的氣魄,一個人為了一個目標總要不惜一切去完成,
因這非僅是理想,更是一種使命。
◎凡事不要急於說明辯白,受一點委屈沒有什麼了不起,不要在人我事務上鬥氣,
要在學問道德上爭長短!
◎一個人的「性格」就是命運,要改變命運,就得先改變性格。
◎如何做個日日觀音?
悲傷的時候有歡笑的表情,歡笑的時候有悲傷的掛念。
忙碌的時候有輕鬆的感受,輕鬆的時候有忙碌的進取。
貧窮的時候有富貴的自尊,富貴的時候有貧窮的謙虛。
急躁的時候有緩慢的修養,緩慢的時候有急躁的精神。
憂苦的時候有快樂的觀念,快樂的時候有憂苦的心情。
發怒的時候有慈悲的心腸,慈悲的時候有發怒的認真。
得意的時候有失落的想法,失落的時候有得意的喜悅。
擁有的時候有喜捨的個性,喜捨的時候有擁有的感受。
三月 一日 星期四
母親明天就要經由香港回大陸去,學院的學生因上課的關係,一直沒有機會跟母親談話,要求我在母親離開佛光山前,給他們一點時間。
所以上午十時,特請母親在祗園廳跟學生們見面。望著一張張年輕的面孔,母親忍不住讚歎道︰
「你們都是有根機的人,年紀輕輕的就知道修行學佛,這都是前輩子修來的。尤其是年輕人出家,沒有家庭、兒女、公婆的麻煩。人生在世,雖可享功名富貴的洪福,但僅止於一世,西方極樂世界的清福,則可享永遠。雖在修行道上偶爾會受師父的氣(教訓),但這樣的垂訓,根機會上升,有功德的。我走過很多地方如︰香港、日本、美國等都沒有佛光山好。大陸那有西方?西方就在佛光山。佛光山到處都有佛菩薩,都是你們的模範。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個去的(喻有福德修持者),不可能全體都去,大家要好好抓緊,不要失去機會。」
學生們也相繼發問道︰「奶奶!您到過那麼多地方,最喜歡那裏?」
母親︰「大陸提不上,美國是外國,台灣是中國善人地。」
「奶奶!談談您的養生之道?」
母親︰「飲食要少,使用的東西要簡單(因多則拖累),平時多勞動(不輕易指揮別人工作)。」
「奶奶!大陸上信佛的人多嗎?」
母親︰「自從毛主席死後,大陸上信佛的人多了,且生活物品有得買、有得吃,什麼都有了。」
「奶奶!您平時修持的法門是什麼?」
母親︰「我一個老太婆那有什麼修持?我只知道本住一心,從善心出發;地獄、天堂隨心轉。清淨佛道、榮華富貴皆在一念之間。」
「奶奶!您什麼時候再回來看我們?」
母親︰「下半年希望再來望一望,我也告訴你師父要帶你們回揚州去看看,最遲在南京下院落成時,一定要去!」說著母親回頭對我道︰「佛陀、莊周、孔子......等皆是有母親養的,你收徒弟也要如母親,盡心的度徒弟成佛!將來成為這些諸佛的領袖,屆時我也可以沾光。」
度徒眾是我的責任,也勞母親如此費心,真是一心掛兩頭。我也問母親道︰「回家去如何告訴大家,您對佛光山(台灣)的印象?」
母親︰「這個還用你來教我呀?」
本山功德主陳美智居士來訪,其先生是《讀者文摘》和英文雜誌社董事長陳嘉男先生,除拜訪母親外,並談及在《覺世》旬刊的封面,看到我用毛筆寫的「慈悲」兩字,非常喜歡,故要求為她寫這兩個字,我就順手滿她的願。臨走時,陳美智居士送了我一本《留真》,內容涵蓋中國有名書畫家們的代表作,彌足珍貴。陳居士還表示,回去後,將送一套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所出版的全套書給我。平常收到信徒供養機會較多,送整套書給我則少見。台灣英文雜誌社銷售的國內外雜誌有四百多種,如︰《讀者文摘》、《亞洲週刊》、《漢聲雜誌》、《Time》、《Newsweek》、《National Geographic》......等,出版的精裝套書及叢書如︰時代生活叢書、讀者文摘叢書、簡明大英百科全書......等一千四百多種,其他還有輔助學習教材、語言課程等,以目前出版業而論,是屬頗為先進的(台英雜誌社創立於一九四六年)。
下午五時,中國佛教會祕書長了中法師來訪,住持心平、都監院慈容、教育院慈惠、人事監院慈嘉等多人均親自接待。對於佛教的未來及展望,彼此交談甚歡。晚餐後,送走了中法師,忽有所悟,佛教雖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但「要得佛法興,除非僧讚僧」則不虛也!
三月 二日 星期五
由於中午將陪同母親返回香港,清早就忙著一些待處理的事情,約十一時許,才得空向母親請安,她看到我就說︰「該來的不來,不該來的都來過了。」我知道,這句話是指我沒有提早去向她問好。因為今天她老人家將要離台返鄉,難免心裏掛念。
在小港機場,幸好有位胡昭南先生幫忙,讓母親能坐上輪椅順利登機。到達啟德機場,由美國來會合的國華兄、國民弟以及依如法師等來接機。
返抵佛香精舍,為母親安單後,並請她好好休息。依如法師送來一份永護的傳真,內容大意說︰Deo Dapri(帝歐教授)希望於一九九一年元月七日至十一日在佛光山舉行國際會議,討論主題--聯合國對宗教和人權宣言所附屬的計畫。內容討論全球教育,是針對與各種意識形態的和平對談,參加者均為美國有名的大學教授。
近年來,佛光山和西來寺經常協助各種國際會議的召開,如果我們欲提升佛教在學術上和國際上的地位,這種會議是非常重要的。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會長慈惠法師告訴我,目前文教基金會所辦的國際佛學委託研究,一年內可收到二十篇論文;由基金會支持的「雲南大理佛教文化調查團」,將於七月中旬由藍吉富教授領隊成行;十二月的第二屆國際佛教學術會議以「現代佛教」為主題,在佛光山召開;另外還有佛教青年學術會議將在一九九一年元月一日舉行。
三月 三日 星期六
早上十點,約見了智一法師,他和我是幼年的同學,是過去曾主編過《香港佛教》的徐老師,也曾在佛光山叢林學院授課,如今重披袈裟,和我談及受戒和補戒的問題。
晚上,佛光山心平和尚來電話,希望都監院院長容法師、傳燈會會長莊法師就近徵詢我的意見,對佛光山分布在國內外的數十所別分院的住持人選作一甄選,我一共提了六十位名單,請他先作一些集訓工作。
住持人才的培訓是一項艱鉅的工作,依其性格、能力、發心......等加以教育,使其發揮。如何做好住持?我認為最重要的條件︰一、有道德本性,二、有親和熱力,三、有供養心量,四、有整體觀念,五、有虔誠信仰,六、有人間風格,七、有民主精神,八、有現代知識。
心平和尚自接任佛光山住持三年來,非常受全山大眾的擁戴。尤其他努力在各地設立佈教所,對弘法的成果,顯著增加,但跟著而來的問題,卻是住持和佈教師人選難擇,前天在山上他問我如何甄選人才,一時我竟然也回答不出,人才在那裏?今日用電話來香港追蹤,給他一逼,不禁想出了六十位人選。
三月 四日 星期日
近來,經常開示信眾,講話不要做「烏鴉嘴」,要做「喜鵲報喜」;待人不要做「相打雞」(台語︰鬥雞),要做「鳳凰來儀」;處世不要做「木頭人」,要做「微笑彌勒」。
今天偶翻《莊子》,見有一則發人深省的故事,內容大意是說有一個有名的鬥雞師,名叫紀渻子,訓練鬥雞,遠近聞名。有一天周宣王要他訓練一隻勇猛無比的鬥雞,紀渻子接受任務後,一過數十日一直沒有消息,宣王等得不耐,就催著紀渻子,紀回答道︰「還不行,此雞生性自狂自傲,只會虛張聲勢,其實遇到強者,不堪一擊!」
宣王又等了多日,再催問如何?紀渻子回答道︰
「還是不行,因為此雞沉著不夠,牠一聽到其他雞叫就會衝動,擺開架勢,還不是大將之風!」
又過多日,宣王再催;紀渻子回答道︰
「大王!現在仍不行,因為此雞一接近他雞,牠就會氣昂昂雄赳赳,像如此不能沉著的匹夫之勇,還不是最好的鬥雞。」
最後,宣王失望,不再催問。一日,紀渻子主動向周宣王報告︰
「大王!你要我訓練鬥雞,現在任務已完成了。因為此雞現在聽到他雞啼叫,恍如不聞;見到他雞跳躍,恍如不見,簡直就像一個木頭雞。氣定神閒,從容安詳,已是全能全德。只要其他鬥雞一見到牠,就會落荒而逃,不戰而勝,這才算真正的鬥雞了。」
中午,有香港青山寺的隆平法師、慧忍法師、智一法師來訪。
青山寺,因係杯渡禪師開山而聞名。相傳杯渡禪師常乘木杯渡水,在「僧寶讚」裏有「......浮盃渡海剎那時......」,杯公神異甚多,世人莫測其由來。遺有「一缽歌」行世,他們邀我作青山一日遊,我告之待他日因緣再說。
三月 五日 星期一
今早,依如法師來報告說︰由佛香精舍、香港世界佛教徒友誼會、佛教聯合會、顯密佛學會、菩提學會等三十餘個單位聯合主辦,共同邀請我於十一月份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三天佛學講座。要我定出講題,我當即將這三天的講演題目定為︰
一、佛教致富之道。
二、佛教人我之道。
三、佛教長壽之道。
十年前,不少人要我到香港作大規模講演會,我都一直推辭,因為佛教講因緣。香港,我雖經常往來,卻一句廣東話都不會說。而領導香港佛教的幾位大德,如覺光法師、永惺法師、洗塵法師、暢懷法師、元果法師等,和我都是知交益友,他們現在已將香港佛教帶動起來了!學校、醫院、養老院,不下數十所之多。
香港佛教最令人稱道的就是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團結。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佛教僧伽會,濟濟多士,都非常熱心佛教事業,如今佛教能夠到紅磡體育館說法,他們居中策畫,為教的熱忱和慈悲,著實令人感激。
三月 六日 星期二
早上九時,承佛香精舍信徒鄭明榮、鄭美麗居士的盛情,帶我前住深圳一遊。深圳和香港只一鐵絲網之隔,雖是一日遊,在中國和香港的海關進進出出就要辦四次手續。
深圳,被規畫為經濟特區,有許多外商來此投資設廠,帶動了繁榮,民眾收入好,生活水準也提升,和大陸內地有很大的貧富懸殊。
我們暢遊享有盛名的「錦繡中華」(小人國)微縮景區,它佔地有四百五十畝,大致上是按照中國區域版圖分布,和台灣桃園設立的小人國,同樣的壯闊美麗,花了三小時參觀,從中可領略出大江南北的錦繡河山。
在縮影區內,有中國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萬里長城在山坡上綿延不斷;秦陵兵馬俑,古意盎然。中國之「最」,在這裏可以一目瞭然,最大的故宮宮殿、最高的樂山大佛、最長的敦煌莫高窟畫廊、最奇的景觀石林、最美的黃山山峰、最險峻挺拔的長江三峽、最雄偉莊嚴的建築布達拉宮、最具特色的大小雁塔、最多的古寺塔院......
我雖匆匆一遊,但感覺到「天下名山僧佔多」這句話一點不假,這是佛教的錦繡中華,這是佛教文化所建設的世界。兩千多年來,佛教莊嚴了中國河山,可是,中國啊!為什麼你們經常出現摧毀佛教的惡行呢?
有良心的中國人民們!美的中國、綠的中國、花的中國,那是多少佛教徒化了多少心血所成的啊!
三月 七日 星期三
上午,前往母親安單處問安。母親說︰假如沒有到台灣佛光山,對佛光山就是想了八日十夜也想不出,沒想到他的兒子和那些信徒竟然有那麼大的辦法。
下午五時,楊懋慈居士從美國專程來港會晤。閒談時,楊居士說︰他有信心要將我的講演錄音帶發行於全世界,其分析是現在流行隨身聽,幾乎每人身上都有一部,長途旅行開車播放錄音帶比比皆是。而我是提倡人生佛教、生活佛教,佛法是一帖清涼劑,能拯救日漸腐敗的世道人心。楊居士又建議將其交給各航空公司播放,讓乘客有機會接觸佛法。
楊居士還提議說︰做一個信徒,以他的心態最需要得到的是︰
一、大師親筆函。
二、大師的電話。
三、隨時知道西來寺的動態。
四、以「信用卡」捐款。
五、收到生日卡片。
六、婚喪喜慶的協助。
聽後,我馬上指示佛光山都監院院長慈容法師、西來寺住持慈莊法師要努力幫我執行楊居士的建議。
陸鏗先生從洛杉磯打電話來,說他在紐約有個朋友,主持一家電台的節目,希望能將我的《講演集》、《禪話》,改以粵語發音,要在電台播出,徵求我的同意。為了弘法,我當然非常樂意。
容法師今日先去澳洲,莊法師明天去,我也將於明日送走母親後,即刻轉機返台。
三月 八日 星期四
今早約見了佛香精舍信徒林錦玲小姐,就其在佛學研究上的疑難一一解說,她希望能上佛光山參加英文佛學班的行列。
下午三時,昨天去澳洲的慈容法師打電話報告說︰「澳洲籌備建寺事宜,已聯絡好了各主要相關人士談話,就只等莊法師來了。」
二時,約見楊懋慈先生,他說自從學佛後,人生觀完全改變了,尤其從佛光人的四大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裏得到很大的啟示。過去他是生意人,一切以利益為主,現在是以「道」為主,他奉行「給人」的哲學,從「給」裏頭,得到很大的歡喜快樂。學佛主要是在生活裏得到印證,正如佛光山所推行的人間佛教,將佛法落實在生活裏。
楊先生是一個悟性高、做事也很有條理的人,他們夫婦行解並重、福慧雙修,譽他們為模範信徒,應是實至名歸。
今天是母親、華兄、民弟要返鄉的日子。在香港這些時日裏,我盡量抽出時間來陪伴母親。今天與母親對談中,提起有四十年之久不曾獲得家鄉訊息,心裏抱憾不已。母親說她不怪我︰「沒有四十年的辛苦,就沒有梅花撲鼻香。」
在機場,母親坐輪椅,要從另一個門進入海關,而我要幫著華兄、民弟入關。送走了華兄、民弟,我以為沒有事,可以去辦理自己赴台的手續,但不料母親在另一個關口等我,一定要和我見一面才肯進關,大概這就是慈母心了。
晚,十時三十分,由香港返抵佛光山。心平、慈惠、慈嘉、依空、依諦等多人均在等候,對母親這幾天在港生活情形頗為關切,我也為大家略述,並轉達母親要大家到揚州家鄉之心願。
三月 九日 星期五
男眾學部學生慧傑,因感學部所排功課不能滿足他的求知欲望,想自我進修,要求我准許他辦理休學。利用下午下課時間,找他來講話。
慧傑的想法、感受,我昔時在棲霞山也有過。不過,我是從那些不會教書的老師處學會教書,從不會領導的老師處學會領導,人在學習的過程,要好壞全部接受再自我過濾、調整,凡是能接受人家的都會成功,在不順遂、不甘願下忍耐,是一種心志的磨鍊。環亞總裁鄭綿綿的家世大家都知道,但她剛進入公司工作時,是從掃地、擦玻璃中去體驗生活,所以一旦做上總裁就能領導他人。
慧傑一再表示,他要的是實力而非學歷......,我想不拘學歷那是因為境界未到的緣故,本山人事升等考核是依道業、事業、學業來評估的,勉其不可忽視學業的充實,平時應付課堂的考試外,多餘的時間則可埋首於各經本筆記。舉凡佈教的、應用的、法務的,一旦步出校門對弘法的事物要能獨當一面,而非僅止於片面的。常聽有人感慨道︰「書到用時方恨少。」要將自己心胸放大於日後弘法的大業上,不要拘於學院小小的一個範圍內,有理想、有目標、有計畫的人生,會過得忙碌且充實!
看慧傑點頭願意將最後一年學業完成,我有種牧羊人數羊一、二、三......沒有失落一頭羊的欣慰感。
後天(三月十一日),佛光山苗栗講堂落成,今起一連三天在苗栗縣立文化中心舉行佛學講座。常住大眾對這所在客家地區的講堂都非常護持,爭相要來此結法緣,所以,這次的佛學講座主講人除我之外,尚有慈惠、慧德、依空、依淳等法師。
下午四時三十分,驅車前往苗栗。沿途看到不少招牌,如「佛光山砂石廠」、「佛光山加油站」、「佛光山大旅社」、「佛光山琉璃瓦」、「佛光素食館」、「佛光山草莓園」......不僅徒弟,信徒也有不少人向我建議,對這些私自取用「佛光山」三個字為招牌者,應予取締,免得讓外界的人誤以為佛光山在做生意。我想「佛光」本來就是普照的,社會人士會依「佛光」兩字為名是可喜的事,想三十年前,在社會上要看到一個「佛」字都不容易。現代的人不僅懂得「佛光」之寶貴,並以此命名為吉祥,佛法在生活中能深入人心,多年來弘法之辛勤,終在大街小巷中獲得回響。
晚上七時二十分到達苗栗文化中心,剛好可以趕上替慈惠、慧德主持佛學講座。徒眾都說,就算限時專送也沒這麼準時。(他們那裏曉得在高速公路上,我是如何的「快馬加鞭」!)
講座開始後,在永哲的指引下,參觀了「苗栗佛光講堂」,並聽取報告有關後天落成事宜。後轉往台北,到達普門寺已凌晨一時三十分。
三月 十日 星期六
應中國石油公司之邀,在其系列講座中演講。上午九時三十分抵中央圖書館時,中油副總經理郭雍、人事室羅基聰先生等皆親自接待。今天的講題是由中油擬定的「從混沌到清明的生活價值」,為大家介紹禪者超然、灑脫的生活方式。場內不斷有會心的笑聲與掌聲,不難知道,大家對生活中有禪的境界發出共鳴。會後,我將帶來的幾百卷錄音帶要跟大家結緣,主辦單位認為太珍貴了,只准各單位代表一套,將分送全省中油所屬單位。
中油公司此次的講座是針對工作的調適、心理、價值等問題,而禮請專家演講。他們分別是︰卡內基訓練負責人黑幼龍、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教授趙雅麗、嘉義師院院長黃國彥、交大校長阮大年等十多人。國營事業對在職人員之進修實費心機,難能可貴的是佛教的佈教師也在禮請之列,佛教淨化社會人心之用,此又是一明證。
下午一時三十分抵基隆極樂寺,除巡視興建中的工程外,對新喬遷至此的《普門》雜誌辦公場所,作了一番了解,在《普門》工作的徒眾,要我對《普門》「批評指教」,只告知大家,佛光山的文教事業志在弘法,不在營利;要將《普門》雜誌樹立成為第二個佛光山。二十年前我建設佛光山時,從沒有想過這麼遠的麻竹園會有信徒來添油香供養。希望《普門》雜誌也要有同樣的精神,即使是蝕本,為弘法的需要,也要辦下去。
對雜誌上的「廣告」,花樣不可太多,廣告不是研究品,要讓人能一目了然。每一期的文章要有主題、目標、理想,讓人看了,有「我終於知道要怎麼辦」的踏實感。對新聞的取材要廣為吸收資訊,多利用別分院來傳達訊息,尤其是國外的別分院,要有「人在室內,世界在我指揮之下」的氣魄。一個人為了一個目標總要不惜一切去完成,因這非僅是理想,且是一種使命。
下午三時,從基隆轉往苗栗文化中心,高速公路上南下的車子頗為擁擠,尤其是每逢星期假日。記得有一次跟美國加州州務卿余江月桂同一座車時,看到加州車子寸步難行的壅塞,她不禁嘆道︰「高速公路成了停車場。」我看,台灣的交通也差不多了。我在高速公路行車,常見越規受罰事件,小有心得。略舉數事,敬告行車者︰
「有橋莫快車,遇彎須慢行;
戰備車道旁,兩邊有警車;
每過十公里,注意照相機;
既能少花錢,又可無災星。」
在往苗栗的途上,忽憶起就在附近的法雲寺,特繞道前去拜訪已年屆八十三歲的妙然老尼師,法雲寺在日據時代為台灣五大寺之一,民國五十四年慈莊、慈惠、慈嘉、慈怡等皆在此受戒。法雲寺擁有八十甲土地,皆屬竹林,記得四十年前初到台灣,曾在法雲寺的竹林裏,看守山林約三月有餘。今舊地重遊,雖景物新建,但那似曾相似的輪廓,倍感親切。妙然尼師見到我,抓緊我的手問長問短,也提到我母親來台的情形,老婆心切般的關懷,洋溢於言談舉止間。因為要趕往苗栗文化中心講演,故不敢久留。臨走時承妙然尼師好意送我一盒太陽餅,我也答應下一次來時,定要與法雲佛學院的學生講話。
今晚的講座,主講人都是擁有文學碩士學位的依空、依淳。講演前由苗栗明崇寺的信徒,以傳統的樂器用客家語唱「大佛法語」供養大眾。節拍之輕快、合聲之優美、曲調之柔和,博得全堂喝采。我對全體表演的信徒表示,在今年十一月份,我到香港紅磡體育館演講時,將邀請他們前去表演。
晚,安單於彰化福山寺。平時較少有機會跟福山學園的同學講話,特集合他們及福山寺住眾,聚在一起話家常,同時也聽取學生的學習心得。由他們支吾的反應及辭不達意的對話,可知他們實在太缺少思想訓練,這也是目前填鴨式教育的弊病。記得以前我在焦山佛學院讀書時,一篇文章只看了十分鐘,老師就考試,訓練我們博文強記、急智反應。有時上些理則學的課,當時年紀還小,思想未成熟,實在聽不懂,但卻能把握到「凡是道理一定要有原則」,能合理、合情的才是大眾需要的。雖只是一堂課的概念,我就能終身受用;上課若聽不懂,抓不到重點,上起課來不僅乏味也不受用。聽一場演講、看一篇文章、讀一本書後,自己能講得出重點,或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共鳴、意見......,那你看的、聽的才是自己的。否則講不出聽不懂,徒然浪費時間。
特囑學院老師,平常多提些問題,訓練學生的思考;常舉行球藝或挑戰性的活動來訓練學生的反應。有「心智」、有「思想」的人生,才會多彩多姿,慎戒於無知!
有一職事問我,對這次總統選舉與林洋港先生退選的看法,對政治我並不瞭解,所以不便分析。但弟子蕭慧華卻非常關心國事,她寫了一張字條給我,表達她的看法。我看後,覺得非常有趣。她大概就「皆大歡喜」為原則而擬定的,茲記錄如下︰
總 統︰李登輝
副總統︰陳履安
黨主席︰李 煥
黨秘書長︰邱創煥
司法院長︰李元簇
考試院長︰蔣緯國
立法院長︰朱高正
副院長︰趙少康
行政院長︰林洋港
行政院副院長︰李鍾桂
秘書長︰許水德
內政部長︰高育仁
外交部長︰錢 復
國防部長︰郝柏村
教育部長︰毛高文
財政部長︰郭婉容
台灣省主席︰吳伯雄
台北市長︰康寧祥
高雄市長 余陳月瑛
駐美大使︰章孝嚴
總統府秘書長︰宋楚瑜
大陸工作會︰馬英九
這以上所列,只是一點民意,我想當總統選出後,內閣改組,這一份皆大歡喜的名單,就不知又變到什麼樣子了。
三月 十一日 星期日
上午六時三十分離開福山寺,專程又往苗栗淨覺院訪問智道法師,不巧智道法師在西螺講經。
四十二年前,我剛到台灣時,第一個認識的比丘尼便是智道法師。她對在台的大陸出家人貢獻很大,如︰妙果長老(智道法師的師公)與我們這批大陸來的法師語言不通,都是智道法師從中傳達訊息;政府有一陣子將大陸來的法師全部逮捕,也是智道法師為我們送飯。並替我們報戶口、申請身分證......據聞智道法師七歲時就能登壇說法,頗有鳩摩羅什的風範。
最近謝潤德居士常向我抗議,佛光山別分院南北都有,唯獨與我最緣深的苗栗卻沒有設立。故,這幾年來,我都非常用心栽培客家籍的學生,訓練他們弘法講道,而有今日「佛光山苗栗講堂」的成立。
因九時要主持「佛光山苗栗講堂」的佛像開光及皈依典禮,不便在淨覺院逗留太久,臨走時,囑隨行的慈惠予淨覺院住眾每人一個紅包結緣。
在近千名信眾虔誠禮誦下,為佛像開光,法語云--
「金容玉佛開光日,苗栗信徒入道時,
萬姓門中常歡慶,願做逍遙自在人。」
隨後舉行近五百人的皈依典禮。會中特別向大家介紹,替佛光山在苗栗地區結上法緣的花蓮四維高中校長黃英吉;常在苗栗明崇寺幫忙,出錢、出力、策畫的曾萬盛先生;提供場地供苗栗佈教所共修一年多的謝其光先生;奉獻苗栗佛光講堂的屋主林克敏先生等給大家認識,希望藉這些有心人士的發心,讓「苗栗佛光講堂」能成為每一個信眾滋潤慧命的家!
因下午二時三十分佛光山也有一場皈依典禮,故一下台,馬上驅車南下,午供則交由心平和尚主持。
佛光山每年有固定的三次皈依,即農曆的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的前一個星期日。這幾年每逢山上的皈依日子我都在國外,難得這一次我在家,雖然南北奔跑很辛苦,但我很樂意趕回去主持,更何況我從來不曾有「我想......」「我願......」「我要......」的念頭,完全隨順別人的需要。
回到山上剛好趕上皈依典禮,只見大雄寶殿內,皈依者、觀禮者擠得水洩不通,此次發心皈依者有近千人之多,如︰駱思嫄(空軍官校教育長孫安國夫人)、陳彩鑾(作家林清玄夫人)、哥倫比亞大學、台大等大專院校學生近百人。
典禮畢,又立即回頭往苗栗,希望能趕上晚上七時三十分的佛學講座,因逢星期日,北上車子漸多,有時塞得有一、二十分鐘不能動彈,此時只好「方便」地走路肩,心想︰如果當局能注意到目前高速公路擁擠的情形,能否考慮將路肩道納入現在的公路成為六線道,旁再另闢新的路肩道,相信對高速公路的車流量定有改善。
晚上七時二十分準時到苗栗佛光講堂,徒眾看到我下車,說道︰「師父!您現在不是『限時專送』,而是『快遞』!」語氣中含著不忍,一路上在高速公路奔馳的緊張情緒,似乎在這一句話中得到共鳴。
今晚為大家開示的主題是「佛法與人生」,講演前苗栗縣長張秋華夫婦、省議員傅文政先生,都到場簡短致詞。也祈望在張縣長的主政下,佛法能遍灑每個角落,讓苗栗成為一座佛教城。
一樣的公路,兩樣的心情。五個小時前,從佛光山要趕來苗栗文化中心時,在高速公路上,看的都是一輛車接一輛車,沒有一點間隔。現在要回佛光山,雖然車子壅塞依舊,但景色迥然不同。南下的車道,後座警示的紅燈都亮著,沿著高速公路迤邐著像是一條紅寶石的天河。北上的車子,開著近照燈,隨著車子的移動閃爍地亮著,像煞一條白色的星河,好看極了。沒想到深夜的高速公路如此漂亮。
凌晨一點半回到佛光山。就寢前翻了一下這一期的《讀者文摘》,有一小段寫道︰
「有一位七十高齡的老先生,兒女在替他做壽時,他致詞說,爸爸好比一個球,當他的利用價值最高時,孩子你爭我奪,此時是『籃球』;退休以後,孩子們你推過來,我推過去,此時是『排球』;到老邁年高、行動不良時,孩子們你一腳我一腳,唯恐踢不出去,此時是『足球』。」
看完不禁會心一笑。我想在佛教裏,不管信徒或徒眾,我有一份自信,就算我老了,他們也一定會緊緊的抱著,如「橄欖球」似的不放我。這就是師父與父親不同的地方吧!
三月 十二日 星期一
依品平常利用晚上時間,到高雄許慶茂居士(本山功德主)處學習插花,這個月初獲得「日本松藤齋頒發古流派插花正式教授」榮譽。今特拿了他的證書給我看,證書像是香板似的長木板,很別緻。只要有心,處處都是學習的環境。
由菲律賓永光傳回來的消息得知,這一次菲律賓朝山團回佛光山朝山,並且參加農曆二月一日的信徒香會後,每一次聚會時,話題總離不開「何時再回到佛光山?」可見大家的向心力。
據永光表示,去年剛到慈恩寺時,信徒才五個人,現在每次聚會已多達百餘人,可見只要肯播種、付出心血,還是會有成果的。
下午收到內湖區安泰街吳家慧、楊育靜小朋友的信,內容如下︰
「大師您好︰
我是一個基督徒,經由同學的介紹,開始認識佛教,我的父母親也會看一些佛書。我經常到佛寶寺拿一些佛書回家看,佛寶寺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場所,裏面的師父都是和藹可親的。聽說佛寶寺是一位女施主所捐,如今女施主卻要把土地收回,使佛寶寺必須搬到桃園,這件事使我非常難過,希望大師能夠和那位女施主談一談。 祝
健康 快樂
弟子楊育靜敬上」
另一封的內容是︰
「大師您好︰
聽母親說起近日內佛寶寺就要搬遷到桃園,因為地主楊奶奶要收回佛寶寺,我深感驚訝,因為佛寶寺使很多信徒接觸到真正的佛教。寺裏的師父都慈悲為懷,無形中引導了我們待人處事的道理和對人對事產生恭敬心、歡喜心。
師父們要走了,辛辛苦苦建立一座這麼完美的教育場所,居然要離我們而去,實在令人無法相信,還有圖書室的佛書我也真捨不得它們啊!但是又奈何?我經過深思熟慮才寫這封信給您,希望您能和那位地主楊奶奶溝通、談談,並轉達她︰布施出去的東西,怎能再收回呢?或許能使楊奶奶改變決定,讓更多的內湖人士普照佛教的光明呢!謝謝您!
祝
吉祥 如意
弟子吳家慧敬上」
看完這兩封信,憶起《孟子》上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三月 十三日 星期二
由於都監院院長慈容法師為南天寺籌建事宜,前往澳洲未歸,今特和心平和尚代理巡視各單位。
勉《覺世》工作的徒眾,要站在信眾的立場,企畫信徒需要的文稿,擴大並充實編輯的內容,如治家之道、修持法門、佛門常識......等,讓每一位信徒,只要一拿到《覺世》,就可以從中得到受用,這是最基本任務。
到都監院接受各監院們「諮詢」,勉勵在各單位實習的同學,要承受批評與指責,做事要主動,不要等事情來了才動手;從工作中發掘問題,並懂得溝通處事,工作表現要有智慧、分寸,不鬧情緒,對上要能讓主管講好話;在同事間要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與肯定,並能廣結善緣。一個人的辦事能力,從其服務態度就可以看出來,不要一有阻礙就「你說的、你要的、你......」,凡事不要急於說明辯白,受一點委屈沒有什麼了不起,不要在人我事務上鬥氣,要在學問道德上爭長短。一個人的「性格」就是命運,要改變命運,先要改變性格。一副「不受教」的性格到那個單位,一樣不受歡迎,就如烏鴉音聲不改,飛到那裏都是在被排斥之列。
巡山至學院,看興建中的教室,經過簡炳輝居士家門口,看到他正在清理一個巢窩,詢問之下才知道,是剛出生不久的小松鼠,從樹上掉下來,簡居士就築了一個窩給松鼠住,並餵食三餐。現在松鼠長大了,白天會自己跑出去玩,晚上又回到窩裏來睡覺。聽起來非常有人情味。
才走到文教基金會辦公室,總機的電話就追蹤而至,原來是《中國時報》記者蘇正國先生要訪問我,對昨天李總統證道的事,談談我的看法。
我覺得總統是全民的,不是基督教徒的總統,信仰是個人的事,別人不可勉強。記得李總統還在省主席任內時,有一次頒發全省寺廟有功人員的獎時,一再申明自己是基督教徒,讓那些受獎的寺廟人員心裏有股「我是來領省主席的獎,又不是領基督教的獎」的不悅感。
又有一次,某寺廟落成,請省主席去主持,他也表示自己是基督徒不上香,讓邀請的單位有種「我是請省主席來主持,還是請的是基督徒?」的疑問。
故對李總統證道的事,我引用 國父孫中山先生的一段事來表示我的看法--在廣州的大元帥府裏,國父的祕書常在府內傳教,國父認為其舉不當,祕書理直氣壯的對國父說︰「別忘了您也是基督教徒。」
國父︰「孫文是基督教徒,大元帥則不是!」
晚,七時,前往中山大學活動中心,為中大的學生開示「社會變遷與青年學佛」,開示完後,學生踴躍發問,如--
一、佛教的叢林學,對當前社會值得參考的地方有那些?
二、對總統民選的看法如何?
三、老國代是否該退職?
四、以宗教徒的身分可以關心政治否?
......
年輕的一代能如此關心國事,實在是國家之幸!
從中山大學出來,轉往七賢二路普賢寺。因日前住持心定法師被常住派至澳洲協助南天寺籌建,故今晚特地繞到普賢寺,與住眾座談,至十二時半方解散。晚,宿於普賢寺。
三月 十四日 星期三
上午六時三十分由普賢寺回到佛光山,八時接受《佛教新聞》記者沈明進訪問,要我談談--
◎對「佛教事業」的看法?
佛教事業不同於一般商業,從事佛教事業的人,應具有信仰、慈悲、給人方便、服務及廣結善緣的理念。
就以印經事業而言,本來著作是有版權,是屬教會所有(如《聖經》非經教會允許是不可以亂印的),就是要印也要較具代表性的寺廟或印刷廠來負責,以確保品質,不可隨便想印就印。這種事業雖然有時其中有不如法的經銷商,但佛法如大海,不會影響佛教的清淨。
唐朝百丈禪師提倡農禪,故佛教擁有山林田地的事業,時代變遷為工業社會,目前則提倡工禪,不管是農禪或工禪,其用意就是要將佛教普遍化、生活化。所以從事佛教工商事業者,定要本著誠實無欺的原則,來從事這種良心事業。
教育事業則在培養佛教人才。
電視廣播、法物流通、法器應市,只要將其利潤回饋佛教,就是一種事業。
佛教的電視化、電影化、現代化,都是目前弘法的必備條件。尤其「普音」將佛教帶動成為多媒體,將佛陀時代那法音宣流、出廣長舌相展現在我們面前,實在不可思議,此為信仰而投資、奉獻的事業,實難能可貴。
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只要跟佛教的道德、精神相吻合,就可以從事,如旅館服務大眾、百貨提供人們購物、素食館方便人們素食......社會上也有很多人,省吃儉用的來布施,如修橋鋪路、施茶、施水......以促進人間祥和氣氛,當然也算是佛教事業。
◎對內政部即將立宗教法的意見?
我認為有法比無法好,雖不理想,但總可以慢慢改進。目前寺廟之亂,源在一寺有兩個頭,除住持外還有管理人。正統的寺院是只有住持,「管理人」是日據時代留下來的劣規。因有管理人的設置,將住持認為是雇員,寺廟之管理權流入世俗。佛門與一般商業不同,主權統一才是正軌。
又住持之資格應有限制,我們知道做醫生一定要醫學院畢業,神父、牧師也要神學院畢業,老師也要師範學院畢業,沒有經過佛學院畢業者,又怎能當住持呢?
且佛教的繼承事業是法系的,就如子女一樣繼承上一代的產業,如此佛教的產業才有保障不會流失。
神道教與佛教是有分別的,在立法時要分清,不要籠統。
內政部要替佛學院成立規範,要有一定的標準、條件與品質,否則沒有水準,易造成良莠不齊,凡事不要獨家、專利,因這已不能適應時代。
◎青年學佛之態度
除了偶爾參與活動外,在佛學的研修上要下功夫,多讀書。靈修的生活是必要的,佛七、禪七、短期出家、內在人格的莊嚴、性情的培養很重要,在群體中予人不同的氣質,那是因為有佛法的關係。
末後也談到,龍發堂的慈悲、勇敢、耐力,為社會家庭解決了很多問題,不僅有其存在價值,也很了不起!其他諸如護生、環保......等問題,也略提了些我的看法。
我很高興看到一些青年人從事佛教事業,想沈明進先生老遠從台北趕來,就為了訪問我幾個問題,其為佛教文教事業用心值得鼓勵,臨走時,特以紀念品跟他結緣。
慧海是英國留學的碩士,跟我出家後,今以書信向我報告了近三個月來,他的生活及研讀心得。表示在生活上已減少外界世俗的煩惱,能專心的進入經藏,能與叢林生活相應,能以平常心處事。
滿庭也在信上向我報告,對自己的前途要朝四個方向努力︰安住於課業、威儀的培養、正見的建立、感恩與發心。
我想為人師者,這是最樂意聽聞的訊息。
三月 十五日 星期四
今天是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聖誕日,上午七時北上至普門寺。
我們常常禮拜、稱誦觀音菩薩,但如何與菩薩交流?除知道觀音的大慈大悲外,對他認識有多深?菩薩有時現大自在身威嚴、助人、喜捨......如果你了解觀音菩薩的性格,就不會只在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時才來禮拜觀音菩薩,而是每天都會禮拜觀音,做個「日日觀音」,觀音也和人一樣有歡喜、微笑、傷心......
今在普門寺午供時為信眾們開示「如何做個日日觀音」
「悲傷的時候有歡笑的表情,
歡笑的時候有悲傷的掛念。
忙碌的時候有輕鬆的感受,
輕鬆的時候有忙碌的進取。
貧窮的時候有富貴的自尊,
富貴的時候有貧窮的謙虛。
急躁的時候有緩慢的修養,
緩慢的時候有急躁的精神。
憂苦的時候有快樂的觀念,
快樂的時候有憂苦的心情。
發怒的時候有慈悲的心腸,
慈悲的時候有發怒的認真。
得意的時候有失落的想法,
失落的時候有得意的喜悅。
擁有的時候有喜捨的個性,
喜捨的時候有擁有的感受。」
下午五時,中國佛教會護法組的昭慧法師來訪。對去年「思凡事件」他所表現的護法勇氣,當面給予嘉許,並談及當年慈航法師組「金剛護法隊」的構想。
昭慧法師目前在福嚴精舍講《妙雲集》,上個月我尚未回國時,聞印順長老身體欠佳,曾囑心如法師前去探望,今從昭慧法師得知印老已康健,勉其好好照顧他,其義理義學在當今佛教界是思想重鎮。
與昭慧法師談及我們這一代,因上一代人的不和至今已定型。但這一代可愛的僧青年,不應該受其影響而各據山頭互不來往,佛學院彼此間要互相來往,常辦聯誼活動,彼此有了共識,將來弘法時在聯繫上、溝通時就方便多了。走不同的路,但目標仍可一致;出家人的性格是進取、樂觀、與人為善的,心量是包容的。希望能見這一代的僧青年,彼此攜手,為佛教再創新頁。
昭慧法師還在師大就讀時,於一九七六年,曾參加佛光山大專夏令營,也因此而促成他學佛的因緣,既與佛光山有緣,希望這段緣不要輕易中斷,當面禮請他,能在普門寺的佛學講座中上課,昭慧法師也慨然答應。
目前佛教界之能蓬勃發展,皆因有人犧牲自修時間,到處弘法的關係。佛教的僧青年應團結的站出來,肩負弘法的使命,不要在自我的思想下流失自己。
晚,六時,接受幼獅廣播電台記者吳放先生訪問。談及目前社會動亂之因、人性之所以敗壞墮落......等問題。
七時三十分,於普門寺佛殿舉行一場皈依典禮,參加皈依者仍是千人以上。
這兩天不小心感冒,平時我對感冒的治療方式是多喝開水、多休息,這一次感冒,鼻水卻不停地流。在寮房拿出從山上帶來的藥,突有所感︰「我感冒都吃佛光山施診所的藥,而我的徒弟和學生卻都吃大醫院的藥。」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