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g Yun Diary (1993/1-1994/8) 《星雲日記(1993/1~1994/8)》
Hsing Yun Diary 29 - Chan in Daily Life 星雲日記29~生活禪 生活禪(1994/6/16~1994/6/3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星雲日記29~生活禪 ■生活禪(1994/6/16~1994/6/30)生活禪生活禪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功課,
典座、行堂、吃飯、洗衣、作務都是禪。
一切自己動手做,才能從中得到禪味。
菁華語錄
◎忙,多一點,歡喜也會隨之多一點。人生的意義就是在忙、工作、為人服務中獲得。
◎生命之所以有力量,在於能為生命留下歷史,為社會留下慈悲,為自己留下信仰,為人間留下貢獻。
◎我們要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永恆,不要在小小的人我是非上計較,浪費了大好的人生。
◎所謂的「爭氣」,並不是做「上」、「中」、「前」的人,而是要做個沉得住氣、吃得了苦、有大志願、經得起千錘
百鍊的人。
◎知識的累積,不僅是單靠年齡的增長,同時也包括了閱讀與思想的開闊。
◎唯有真正受過痛苦煎熬的人,才更能體悟真理的崇高。
◎唯有勇敢的去接受負面的一半,內心才有寬容的空間。
◎忍,看起來是犧牲,但最後卻是獲勝。
◎佛法在恭敬中求,能感恩、惜緣、惜福,這都是心靈財富的能源。
◎勇於面對自己的缺點,才能進步。世間最大的悲哀就是不認識自己,或不敢認識自己。
◎把心裡的時空放長、放寬,胸懷法界,爭千秋不爭一時。
六月 十六日 星期四
這次來港除了為佛光會的幹部授課講習之外,還應國大代表江素惠小姐之邀,至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講演「般若與人生」。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位於港島最熱鬧的金鐘太古廣場四十樓,總面積占地兩萬平方呎,樓下是全港最高級的購物中心,同時也是地下鐵、巴士、計程車、小巴士的總站和交匯點,購物與交通皆十分便利。
乘坐快速而平穩的電梯來到四十樓,一踏進江小姐的辦公室,眼前頓時一亮,不僅是裡面窗明几淨,陳設的高雅大方突顯出女主人的精明幹練,更讓人歎為觀止的是,港九兩地的美景盡收眼底,看了心中不禁暗暗叫道︰好一個人間天堂!
說起江素惠,大家對她的印象都會非常深刻。她曾經在華視當過電視記者,也是一位自由作家。之後,她又擔任了《中國時報》派駐香港特派員長達十一年之久,期間,她以深厚的文學素養結合了嚴密的邏輯思考,寫下了無數精彩的短評和新聞報導。較為著名的有一九八三年政治人物商討香港前途及兩岸關係的系列報導、其中也包括華航駕駛員王錫爵飛往大陸所引起的中臺兩岸談判;接著又披露了六四民運人士柴玲、封從德突破圍捕飛往法國的獨家新聞。還有報導林賢順駕機飛至廣州白雲機場的事件;尤其是她與江澤民在中外記者會上的對話,所展現的風姿,更是風靡了萬千民眾。難能可貴的是,她做事有立場、有原則,而且凡事以國家利益為重,一直在為港澳繁榮、民主自由默默地努力耕耘。
晚上,我分別以「般若與非般若」、「什麼是般若」、「般若何用」以及「般若的人生」四個單元闡述了般若對人生的重要。講畢,由聽眾發問,被問及--
◎皈依應具備什麼條件?
◎佛教有輪迴之說,為何世上的人數有增無減?
◎什麼是人生真正的目標?
◎「事待理成」應作何解釋?
◎何謂「四大皆空」?
◎如何消除人與人之間的仇恨?
◎經書可否置放在臥室?
◎如何與異教徒的家人相處?
◎佛教徒應該如何對待政治?
◎為什麼要在佛前燒香?
此外,《明報》記者留淑端、《星島日報》穆查、《香港聯合報》華莉珍、有線電視陳潤芝、無線衛星電視臺李寧聞訊,也爭相來採訪報導,一個接著一個地問我--
◎如何看待九七問題?
◎為何選擇香港來弘揚佛法?
◎設立佛香講堂的意義何在?
◎中共收回香港,港人應以什麼心態對之?
◎請談談國際佛光會的近況。
◎可否說說您對大陸佛教的看法。
我耐心地一一回答每人所問,直至看見他們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我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六月 十七日 星期五
晨起,打開行程表,發現今天我的行程是--
1.主持佛化婚禮
2.邀約功德主素齋談禪
3.至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佛學講座」
4.會晤關山湖居士
5.與演藝人員座談聚餐。
佛化婚禮在臺灣已廣為社會大眾所接受,像知名人士趙寧、張純芳等人結婚皆採用佛教儀禮,我也幾乎每月都為佛光會員主持證婚,可是,在香港佛化婚禮卻極為難得。今天是佛香講堂第一次舉行佛化婚禮,每一個人都顯得異常興奮,裡裡外外張燈結綵,好不熱鬧。一大早,各大報社記者紛湧而至,四周鎂光燈一直對著兩位新人閃個不停,各方賓客的蒞臨更將整個講堂擠得水洩不通。
新郎何國華年輕有為,人才出眾,新娘許理明秀外慧中,與本山有深厚的因緣︰她的大姊印堅法師乃本山早期叢林大學的畢業生,目前在拉斯維加斯與慧光法師一起弘法度眾;二姊滿敬曾擔任本山英文佛學院的教師,現於佛香講堂服務。
婚禮中,我告訴新郎婚後要好好照顧及保護妻子,切勿擺出大男人架勢,除了要協助妻子操持家務外,還要有幽默感,為家庭製造笑聲。之後,我又對新娘說,要將家裡整理得井井有條,兼任丈夫的祕書,為他提供各方面的協助。最後,何國華和許理明互為對方戴上佛珠與戒指,在梵音禮讚下共結連理。
佛光山海外道場,多數是因應當地信徒對佛法的渴求而設立,佛香講堂也不例外。別分院開光落成後,隨之熱烈展開了各項活動,為感謝護法信眾的發心護持,中午特邀請功德主們一起素齋談禪。出席的功德主計有︰陳建成、吳其鴻、林耀明、鄭明榮、鄭美麗、劉黃小蘋、黃耀光、陳漢斌、何妙玲、黃鈺輝、呂智定、何鄭玉華、羅嘉穗、羅松柏、郭翠葉、陳伯強、陳劉華、陳林青、吳志新、邱淑珍、梁曉陽及郭婉萍等五十餘人。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的講演,原定昨晚一場,但是消息傳出後,變成一票難求,民眾透過江素惠小姐的聯絡,臨時要求再加講一場。受到他們熱誠所感動,我很歡喜地答應了,世上有什麼比大家歡喜聽佛法更愉快的事呢!今天再度來到講演廳,與大家暢談「禪的生活」,由於沒有透過翻譯,很擔心他們聽不懂,但是一到發問時間,看每一個人問得這麼熱絡,使我不得不相信他們都受過佛法的薰習!
講演之前,卜少夫先生來看我,談到前總統蔣經國先生在早年開墾橫貫公路的時候,曾經一度萌發出家修行的念頭。想來也許是受到雲山靈秀之氣所感召吧!我以前看過他的〈守父靈一月記〉,記載了他誦讀佛經,心靈寧靜的種種感受,可見經國先生與佛結緣很早。
回答完聽眾的問題,已是晚上八時半,這時再折回講堂與丁珮、沈殿霞、馬海倫、李香琴、謝玲玲、羅慧娟、柯受良、泰迪羅賓、潘冰嫦、劉美娟、苗僑偉等演藝人員會面。大多數演員生活在「戲如人生」的世界之中,都提出生命的意義等問題,要比一般人問得深刻、迫切得多,有些人說著說著,淚水就不自覺地流了下來。平常在銀幕上看到的多半是他們賣力帶給觀眾的笑臉,人人羡慕、嚮往,但又有幾個人能體會他們內心深處的壓力與無奈呢?唯有真正受過痛苦煎熬的人,才更能體悟真理的崇高。
六月 十八日 星期六
今天的行程,本來僅安排我與臺灣婦女會的主要幹部會面談話,誰知後來參與的人數遽增,只好將場地移至佛堂。當大家坐定之後,方才發覺數人的談話,竟然演變成一場爆滿的師徒接心座談會,人數多達五、六百人。
香港的信徒實在太熱情了!佛殿裡的位子坐滿了,他們就站在兩旁的走道,有的人擠不進佛堂,索性站在走廊上,透過擴音器的播送,安靜地聆聽我的聲音。兩小時的座談轉眼就結束了,可是信徒們仍然捨不得離開,一直坐在原位盼望著我能再多跟他們講幾句話,無奈另一批客人已在貴賓室等候多時,我只好滿懷歉意地穿過重重人潮,主持離港前的最後一次素齋談禪。
今天前來的貴賓全部由海外集團主席陳達、江雅琦伉儷代為邀約,皆是港九知名人士,如臺灣駐香港代表黎昌意、香港行政局議員陳坤耀、香港立法局議員李鵬飛、臺北貿易中心代表黎堅、碩新工程設備總經理吳慎之、廣安銀行董事張作鑫、友聯銀行總經理邱曼德、東泰集團總經理李君豪、華人銀行副總裁李冰、臺灣象安公司總經理洪邁邦、有漢企業集團董事長潘漢唐等。雖然大家初次見面,但是彼此都非常有緣,坐在一起更是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彷彿遇到了久違了的老朋友,異常親熱。
正談得興高采烈的時候,侍者前來通報該動身去機場了,急忙趕至機場,看看時間,距離飛機起飛的時間僅剩半小時。
人坐在機艙裡,可是一顆心卻像起伏的波濤,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回想來港這一週,可以說是忙得不亦樂乎,從早到晚,除了睡覺、吃飯,好像一刻也沒有停歇過。趁飛機起飛前的幾分鐘,我將這次來港主持及參與的活動記錄在我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作一個圓滿的總結--
佛光會幹部講習會授課︰八小時
光華文化中心講座︰兩次
出席餐會︰十次
會客︰十六次
接受電視臺、報社專訪︰六次
師徒座談會︰兩次
佛光會員座談︰一次
主持皈依三寶典禮︰一次
主持佛化婚禮︰一次
逗留香港的短短六天中,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香港變了!從前,香港人將全部精神都灌注在學業和事業上,小孩不停地接受填鴨式的教育,大人拚命地工作賺錢,每一個人只知道如何為自己開創前途,如何為自己的生活作打算,在緊緊將自己封閉在火柴屋裡的同時,絲毫沒有發現到外面的世界是多麼美好,更沒有考慮過社會需要每一個人伸出關愛的雙手。如今,香港變了!往日冷漠的眼神消失了,看見的全是渾身上下充滿幹勁朝氣的熱血青年。從這次的佛光會幹部講習會中,了解到港人對佛教活動的熱烈反應,多少的文化界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律師、醫生、甚至銀行家、企業家,從大家的眼神裡,看到了他們對佛法的嚮往與渴求。
香港的佛教確實變了,從原先被動的姿態轉為積極、主動,人們學佛的意識也由基層漸漸地提升至高層。香港人太需要佛教了!有好多人捐出土地、房舍、寺院,請我派人前來接受管理;現在的香港人講究佛教的組織與管理,重視佛教的形象和活動,真是一個好的轉變!
這時,耳邊傳來機艙長透過麥克風的聲音,知道飛機即將起飛,我扣上安全帶,雙眼望著窗外華燈初上的東方之珠,心中默默地許願︰香港啊,香港!我一定還會再來!
六月 十九日 星期日
蕭師姑問我,佛教史上的人物,我比較歡喜哪一位?
在佛陀時代的弟子,我最欣賞富樓那,因為他弘法熱情,遇事原則分明;其次是道念堅定的大迦葉,而阿難尊者對人的慈悲關懷,讓我非常感動。龍樹菩薩與外道辯論,破邪顯正,樹立宗風的大無畏精神也讓人敬佩萬分,至於那先比丘對佛法敏銳的領悟力和馬鳴菩薩對音樂的高超造詣,均可看出他們的機智靈巧。
再從佛法東傳說起,我仰慕弘法譯經、不計犧牲暫與王權妥協的鳩摩羅什;對於唐玄奘堅忍卓絕的毅力,以及東晉道安法師於兵荒馬亂中,克服重重困難,培養人才的願心,更讓我歎為觀止。
我嚮往深居廬山、心懷佛法的慧遠;還有灑脫自在的趙州和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六祖惠能。對於荷澤神會樹立禪門宗風、倡導無遮大會及馬祖道一、百丈懷海樹立叢林清規,讓佛法在社會上樹立典範,我也心懷崇敬。至於同鄉鑑真大師弘化海外、法顯西域取經,那種不懼困苦,為教捨身捨命的精神,更令我深感難能可貴!
明末四大師︰蓮池、憨山、紫柏、蕅益胸懷佛法,悲憫眾生,樹立僧伽模範的慈悲形象,真是甚為難得。太虛大師改革佛教,宗仰上人為國奉獻的菩薩行願,皆為現代僧伽之光。今日,印順法師著書義學,家師志開上人創辦實業的遠見與精神,我心中亦時感仰佩。
除僧伽之外,在家信士方面,維摩居士,勝鬘夫人、傅大士、裴休宰相、蘇東坡、楊仁山、孫張清揚、陳履安……等人,都是佛門的大護法,他們弘法護教的熱忱,是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榜樣。
六月 二十日 星期一
歷史,不僅記載了先人努力創業的經過,亦為後人留下了祖先永恆的智慧,透過對歷史的認識,可以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根。自從臺北道場落成以來,所舉辦的活動可以說寫下了佛教界的多項創舉,如︰素齋談禪、禪修會、「佛教與我」--生命的活水演講系列、四十九天福慧雙修大悲懺法會、皈依三寶典禮、佛光大學籌募基金義賣活動,共吸引近七萬人次參加。
此外,期間還舉辦了兩次老歌義唱晚會;邀請港臺明星、立法委員舉行了一場淨化人心籃球義賽;在板橋、桃園、三重、臺中、高雄等地更成立了數十個佛光分會;三月底,於七號公園平息了「觀音不要走」事件。種種大型的活動,極其感人殊勝,為臺北道場寫下了永垂千古的歷史。因此,我希望每一位在臺北道場服務的弟子都能來改寫佛教的歷史,讓佛法信仰的種子散播出去。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做人或處事,我期盼大家--
1.在能力上︰要學習講說、佈教、典座、法務、總務、文書、行政,還要學習常發菩提心。
2.在性格上︰要學習歡喜的性格、服務的性格、人間的性格,凡事能夠樂觀進取、慈悲親切、主動包容、與人為善。
3.在操守上︰要有立場、忠誠、自律、正確的知見、修行八正道。
4.在工作行為上︰能夠勤勞發心、合作互助、忍耐謙讓、化繁就簡、巧妙活用、舉重若輕、提綱契領。
上週臺視邀集製作人共同針對節目問題進行討論,會議中,臺視「巨星大追擊」製作人夏玉順和「八千里路雲和月」製作人凌峰因言語上發生衝突,會後更引發火爆的肢體衝突,夏玉順在遭凌峰毆傷後,曾前往臺安醫院驗傷,並聘請律師提出控告。對於這次事件,我特地利用上午的時間,以電話分別和他們溝通。我希望兩人均能站在和平的立場,各退一步,言好和解,最後邀約大家後天中午前來臺北道場一起用餐。
放下電話,知客來向我通報說,由中央社工會編審周燕菱邀約的社工會專員以上的人士共十七人,已在東三客堂等候,其中包括︰社工會主任吳挽瀾、副主任黃澤青、伊竑、祕書王學書、總幹事周大勇、薛正直、陳天穎、專門委員邱光中、林通宏、俞行健、王壽康、黃嘉玉、王明城、劉筱文等人。
我與社工會的因緣一直很深,記得吳挽瀾在擔任高雄市黨部主委時,就曾多次邀我前往講演,而副主任伊竑表示最愛看的書就是我的日記,他告訴我,我每個月的日記他幾乎都是逐字逐字地細讀、回味,並願跟隨我的腳步,利益大眾。這些佛教的有緣人,他們護法的精神與對佛教認真的態度,我甚為敬佩。
素齋談禪一結束,我又匆匆趕至臺視第五號攝影棚錄製《星雲說喻》的節目。說起來,還得感謝臺視總經理莊正彥和節目部經理李光輝的悉心安排,在前一陣子籌備老歌義唱的會議中,他們就交代節目製作人朱珍珍專門在臺視上午八時三十分安排五分鐘的時間,讓我為廣大觀眾演說佛教小故事。
繼華視《星雲法語》和中視《星雲說》之後,《星雲說喻》讓我每天有機會與所有的觀眾朋友見面印心。為此,身邊的徒眾也會自豪地跟我說︰「過去師父常常不辭辛勞地遊走三臺,今天,師父終於成為同時橫跨三臺電視的佛教節目主持人。」我聽了,心中只是覺得自己在為佛教盡一份心力而已。
錄影前,導播林登義前來頂禮,他是四十年前的皈依弟子,另外有一位古興安專員也與我結緣二十多年了。由於這份佛緣,錄影過程中,大家默契十足,從下午二時至三時四十分,我一口氣錄製了二十集,計有--
1.兩條腿 2.小狗汪汪叫
3.老做小 4.毒蠍
5.野狼一百五十 6.一毛不拔
7.六根會議 8.非理法權天
9.師父的腿子 10.哭婆與笑婆
11.不如小丑 12.佛像與銅磬
13.放不下 14.吉祥草
15.一屁打過江 16.點石成金
17.富翁與四位夫人 18.四歲老翁
19.狗子告狀 20.貧女與皇后
因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昆輝有約,錄影過後,我又趕回臺北道場與其會面。當談到佛光山即將舉辦佛學會議,希望大陸的學者專家能夠應邀來臺參加時,黃主委竟然滿口答應,同意協助。對於黃主委促進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的幫忙與主動,非常感激。
晚飯後,依清和慧傳分別來向我請示工作上的相關事宜。
為了明天趕至新營主持本山功德主陳正男母親陳余寄太夫人的告別式,晚上,我與慈莊等人搭機飛往臺南。
六月 廿一日 星期二
清晨六時,由永融開車,前往陳正男府上。八時抵達新營,換永樂帶路,車子又開了二十分鐘,到了姑爺里挖仔,遠遠地就看見陳正男夫婦在門口迎接我們。
陳正男和太太范妍娥是旅美的企業家,從事貿易及工商行業。兩人十多年來一直非常護持西來寺,連其岳父及家人,也都是不退轉的佛教護法。自國際佛光會成立以來,陳正男更是積極地參與、熱心地奉獻,最近又在洛杉磯南灣成立佛光分會,期間我曾兩度至其府上作家庭普照。
其母陳余寄太夫人世緣已了,剛剛捨報,享年八十三歲。為了感謝陳府對佛光山的發心護持,我專程由臺北趕來,為陳母主持告別儀式。典禮中,我發現這一家數百餘人,個個慈眉善目,待人態度均親切和藹,深感其平日家教之嚴謹,不愧是積善之家。西來寺住持慈莊法師,本擬今日前往菲律賓,也特地退了機票,來此拈香致意,心平和尚也領了二十餘眾誦經,可見陳府護法護僧之誠,讓每一個人都萬分感動。
告別式後,乘車直奔機場,趕搭十時四十分的班機返回臺北,該班飛機稍有延誤,中午十二時才步出松山機場,讓前來接機的慈惠、慈容久等了。
在臺北道場匆匆用過午餐,應邀至中華電視臺視聽中心畫廊為「章金生水墨畫展」主持揭幕剪綵儀式。一進門,一幅高尚典雅的荷花映入眼簾,畫的右上角以歐陽修的詩寫道︰「參遍三千與大千,青蓮能結佛因緣,何人夢上花趺坐,一夜同談畫裡禪。」左下方,作者又題寫︰「甲戌年夏月於皈依後二日作」,原來這是章金生教授皈依佛門後的一幅紀念作品。
章教授本來是一位基督教徒,今年初在籌備佛光緣書畫義賣會中,首次接觸佛教,他驚訝佛教義理的博大精深,又佩服人間佛教的權巧圓融,這時他才發覺佛教方為其真正的皈依之處。於是,二月十九日,章教授與名畫家邵幼軒女士一同皈依,正式成為了護持三寶的正信佛弟子。
在今天的畫展中,我看見許多來賓在展示區中繞了一圈又一圈,對每一幅畫也看了一遍又一遍。八十餘幅畫作當中,有的看上去很像溥心畬,有的又極神似張大千,有的更與石濤、八大山人的風格相同,深得諸大家神髓。
章教授致辭時表示,作畫二十年,雖曾至美國留學一段時期,但未曾有過突破。自從皈依學佛後,繪畫的境界才有了明顯的提升,同樣的兩幅作品,皈依後的畫作卻較以前放鬆,心胸也比較開闊,以「心無罣礙」四個字來形容他目前的心境,是最恰當不過了。如今他才發現,一個人要有所進步,可以從學佛方面獲得突破。為了感謝我的接引,他預備短期內赴溫哥華作畫一百幅,悉數捐贈予佛光大學作為建校基金。
章教授協助佛光緣書畫義賣一直不遺餘力,這次要為佛光大學作畫一百幅,其熱心、發心均令我感動。
好久沒有和普門寺的住眾見面座談了,晚上經過永和豆漿店,特地下車買了豆漿、米漿、燒餅、油條,要回普門寺請大家一起享用。在眾多別分院之中,普門寺讓我最感欣慰。在普門寺,每一個人披星戴月,默默地耕耘,沒有上下班時限,任何工作︰如香燈、典座、法務、知客、文書、駕駛、總機、佛事等都全力以赴,往往從清晨忙至深夜,從不叫苦,從不喊累。普門寺一向秉承著這種優良的傳統,從事弘法利生的工作。
在普門寺,除了例行講經說法、集體共修、各種才藝班的活動之外,每天要做的佛事亦未曾間斷,我認為這就是了生脫死的工作,因為誦經不僅使亡者得到安慰,同時也讓生者獲得利益,我們天天在為眾了生脫死。忙,多一點,歡喜也會隨之多一點,人生的意義就是在忙、工作、為人服務中獲得,不懂得忙,人生也就失去了意義。雖然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小人物,但是生逢在這個時代,遇到如此的大世界,均要感到難遭難遇。如果人人都將之視為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的機會,凡事也就心甘情願了。
六月 廿二日 星期三
我提倡歡喜與融和,也呼籲尊重與包容。對於日前電視製作人凌峰和夏玉順因意見不同而引發的衝突事件,我非常關心。今天中午,特別邀約他們來臺北道場用餐,希望能從中化解他們之間的不快。
凌峰抵達後,我講了一個長生童子的故事給他聽︰過去有一位國王名叫長壽王,鄰國的君主是梵豫王。有一天,兩國交戰,梵豫王大敗,長壽王一念仁慈,非但赦免了梵豫王,還將國事交其管理,而他自己淡泊名利,把兒子長生童子託人養育,自己與皇后隱姓埋名至他國去了。
梵豫王得悉情報,即刻下令逮捕長壽王,要將之斬決。長生童子聞後,痛不欲生,前往探望父親。可是,長壽王卻平靜地對兒子說︰
「忍!就是孝道!含恨報仇只會使彼此的怨恨越結越深,而且與我一貫作風相違背,我不容許你這麼做。你要記住,做一個孝子。」聽完,長生童子揮淚而去。
自從長壽王被處決後,梵豫王一直不能安眠,他心中滿懷恐懼,擔心長生童子前來報仇雪恨。就在此時,長生童子憑其技能入宮奏樂,贏得了梵豫王的歡喜,梵豫王就命他侍奉左右。後來,很多大事都交給他執掌處理。
直至有一次,梵豫王出外打獵迷了路,身邊只剩下長生童子,梵豫王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出路,結果他疲倦地枕在長生童子的膝上閉目休息。
這時,長生童子想藉機刺殺梵豫王,就在他拔刀的一剎那,他記起了父親的遺訓,因此,他又把刀插回鞘中。此刻梵豫王已被驚醒,他告訴長生童子︰
「啊!好可怕!我在夢中見到長生童子來找我報仇,他還用刀砍去了我的頭。」長生童子聽了,慢慢地說道︰
「大王!你不要害怕,我就是長生童子!老實告訴你,在你睡著的時候,我是想報仇,但想起了父親臨終時說的話,我又收回了刀劍。」
梵豫王急切地問道是什麼話,長生童子就將父親要他忍耐的原委說了一遍。
梵豫王得悉,萬分懊悔,之後一起和長生童子尋路回城。
一路上有很多梵豫王的大臣前來迎接,梵豫王試探地問他們如果遇到長生童子時,應怎麼對付他?
有的說砍他的手,有的說斷他的頭,更有的說把他殺了。
梵豫王指著身邊的長生童子說︰「這就是長生童子。」大臣們非常驚訝,一個個上前要殺長生童子。
梵豫王遏阻著,將長生童子以德報怨的事蹟一一講給大家聽,每一個人都很感動,從此打消殺他的念頭。
最後,梵豫王將長生童子迎請入宮,除了把心愛的女兒嫁給他之外,還將一半江山交由他來統治。
聽了這則故事,凌峰頗能領受其義,他激動地說︰「大師給我們的啟蒙,讓我覺得自己太渺小了。」其實,在佛教裡,誰有忍耐力,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忍,看起來是犧牲,但最後卻是獲勝。經云︰「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忍,是多麼的重要啊!
隨後,皈依弟子夏玉順也到了,深有悔意的凌峰,懇切地向他連聲道歉,夏玉順也極有風度地接受了,兩人雙手緊握,歡喜和解。在場的記者,看到他們真誠握手言和的場面,不禁感動而鼓掌叫好,而我更是高興,立即以兩幅字「無生法忍」和「悲智雙運」贈送給凌峰與夏玉順,祝福他們在佛力的加持下成為好朋友。
下午,主持「佛光緣森磊觀佛教藝術展」記者招待會。結束後,驅車回山。
六月 廿三日 星期四
聽說鄒美儀和孫春華老師今天即將離山,所以特地請她們前來法堂,共用午齋。
鄒美儀於今年五月十八日(農曆四月八日佛誕節),在臺北道場皈依三寶,接著又於五月二十九日,在東海道場,與鄧志鴻先生共同主持「佛光緣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會」,為佛光大學籌募建校基金。最近,鄒小姐對於佛光山及佛光會的活動,都非常熱心的參與,並且全力以赴。
此次鄒小姐來山,仔細地參觀了本山各項建設以後,留下深刻印象,對於佛學院圖書館現代化的設施,也讚不絕口。當她目睹同學們排班過堂用餐,心裡更是充滿了感動與感恩之情。鄒小姐開玩笑地說︰「如果我不是太胖,真想到這裡來念書。」臨行前她高興地表示,返回臺北以後,將著手籌備「演藝佛光分會」。
孫春華老師在飯桌上,和大家談論日前在大陸參訪的情形,並且提出計畫把即將於佛學院結業的妙融等人,送到西藏大學就讀,我也趁此機會,感謝她對禪淨法堂的種種建議,以及對參禪者的熱心指導。
下午小憩片刻,步出開山寮時,巧遇學院派來打掃的六位同學,於是,請他們到法堂來坐,隨緣和他們上了一課。我首先問他們︰
「在學院裡所遇到最不如意的事情是什麼?」
大家面面相覷,然後笑著說道︰「我們每天都過得很法喜!」
「那麼最喜歡的事情是什麼?」
「最喜歡參加學院裡辦的活動,像梵唄比賽、話劇比賽、介紹法器比賽、介紹學院的比賽等等。」
「為什麼歡喜活動呢?」
「每次活動,都有老師帶領指導,大家集體創作,一方面可以培養全班的團隊精神,一方面可以增進班際間的聯誼,最重要的是自己還能從參與中不斷學習。」
我問在家的同學︰「你們的錢夠用嗎?」
「感謝學院在假期間,為我們安排在山上單位工讀,使我們一方面可以自立,不用向家裡拿錢;一方面又能夠為佛門服務,和大家結緣。」
在一番對談以後,深深感到這一群可愛的小麻雀們最關心的,還是自己切身的事情。所以,語重心長地提醒他們︰學院的活動是一時的,沒有了怎麼辦呢?如果心裡沒有佛法,一旦出了社會,金錢會買動我們,愛情會誘惑我們,挫折會打擊我們,是非會困擾我們。所以我們必須從拜佛、參禪、誦經、閱藏中得到法喜禪悅,增加信心道念;在平常學習時,留心佛教未來的前途與功能的發揮。若能如此,就不會把人際間的摩擦與社會上的紛爭,當成一回事了!總之,自我心靈的建設是很重要的!
有一位同學聽說學院計畫要改學制,問我什麼時候執行?我樂見同學們關心學院的變動,但是希望他們不要太過在意,應該抱持一種隨喜、隨緣、隨眾的態度。將來結業以後,對於實習工作的分配,也應該秉持同等態度,一旦分發了,就不要去挑工作、選主管,而應珍惜每一個機會,好好學習,讓一切付諸因緣。
今天在《皇冠》雜誌上看到一則趣文,節錄下來供大家欣賞--
有一個殺人兇手向神父告解,懺悔罪惡,表白他自己才是某件案子的真兇,然而另一位無辜的人已被逮捕,而且判了死刑。
這位神父聽了以後非常煩惱,因為他的宗教信仰不允許他將別人告解懺悔的內容說出來。於是,他到同樣是神父的朋友那裡去懺悔,也使這位朋友陷入煩惱之中。
到了那位被冤枉的死刑犯執刑那天,神父問︰
「你還有什麼遺言嗎?」
死刑犯回答︰「我是冤枉的!」
神父說︰「我知道,全國的神父也都知道你是冤枉的,但是,誰也不能說出事實的真相!」
看完這則故事以後,心裡有三種看法--
1.神父應該規勸懺悔的人向法庭投案。
2.神父可以為懺悔的人說情,以減輕刑期,但是不可以赦免他殺人的罪狀。
3.從佛教觀點來看,應說而不說也是犯了「妄語罪」。
六月 廿四日 星期五
在國際佛教促進會服務的滿華向我報告,前些日子我在香港弘法時,曾經有多名外籍人士來訪,其中有新加坡護國金塔寺的法照法師率領了一百三十位信徒、斯里藍卡佛牙寺住持吉那羅薩羅(Ginarasara)法師、不丹僧王羅鵬(Lopen)仁波切等人,並且分別帶了佛曲雷射唱片、水晶盤、佛像畫軸、瓷塑騎龍觀音聖像、哈達等禮物,與我結緣。他們這麼誠意來山參訪,我卻沒能好好招待,在抱憾之餘,更不知該如何報答他們的盛情。
滿仁是我美國籍的弟子,甫自韓國參訪回山,今天也特地隨滿華前來向我銷假,並且報告參訪心得。他知道我平日喜歡寫字與人結緣,也經常請客,所以特地在韓國挑選上好的棉紙與一套龜形的筷架送給我。徒眾如此孝順體貼,我也滿心歡喜地接受下來。看到他不時地擦拭頭上如雨滴般的汗珠,我提醒他︰「天氣酷熱,要多保重身體。」
滿華突然有感而發地問我︰「師父!您知道我以前為什麼要發心當師姑嗎?」
我被他這麼一問,也好奇地回問︰「為什麼?」
「有一次,我在路上遇到您滿身都是汗水,衣服都濕透了,當時,我非常感念師父奔波弘法的辛勞,所以決心當師姑,希望能幫您跑腿服務,分擔您的憂勞。」
滿華於一九八九年來山服務,之前曾在美國在臺協會工作達十八年之久,英文造詣很高,在尋覓了三年以後,終於在一九九二年,發出離心,向我要求剃度出家,記得他當時和我說的理由是︰「我出家以後,更能全心全意地投入佛門,自覺對佛光山的貢獻會更大。」聽了他的一番豪語,我當下應允。
禪淨法堂堂主心定與維那慧日,也前來向我請示禪堂規約及禪學院的計畫事宜,我告訴他們︰一切遵照古制,每日應有十支香的禪修。
佛光山禪淨法堂自去年(一九九三年)三壇羅漢期開始啟用,至今已舉辦過無數次禪七、一日禪、隨喜禪等等活動,參加者的回響十分熱烈。有些人因為坐禪後開始學佛修行,研讀經典;也有些人因為坐禪而獲得輕安法喜;更有些人因為坐禪而發菩提心,可見精進的力量,實在是不可思議,也唯有自己去體會,才能知道其中的奧妙。對於有心習禪的弟子,我有三點期望--
1.希望大家不要太重視禪學或禪宗派別的法門,習禪最要緊的是自我禪心的修持。
2.既然來到禪堂裡,就應該放下萬緣,刻苦精進地修行,把煩惱、罣礙丟在門外,好好看緊自己的心,不要讓它向外攀緣。
3.生活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功課。典座、行堂、吃飯、洗衣、作務都是禪,不應自認清高,以機器或請人代勞。一切自己動手做,才能從中得到禪味。
高雄三民佛光分會的督導陳潮派居士,將於本月二十六日參加高雄都會發展基金會所舉辦的「我愛大高雄」活動,並且計畫發動高雄各分會的會員前往支持協助。屆時,他將代表我在會場上致辭。今天他特地帶了講稿請我指導,我看了以後,由衷地誇獎他寫得很好,並且建議內容還可以增加介紹高雄的市景,讓大家都能從多方面來了解高雄的優點。
高雄是一個具有雄厚潛力的新興都市︰外有岡山、鳳山、旗山環繞,形同高雄市的三大護法;內有中鋼、中油、中船,提供高雄市主要的生產力;港口、機場、高速公路,是高雄市的交通樞紐;萬壽山、仁愛河、澄清湖,為高雄市風光明媚的遊覽勝地。全臺灣地區,以高雄市的道路最寬,車子行駛其間,既平坦又舒暢;高雄市的市民最純樸、勤勞。
除了目前的中山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醫學院以外,高雄市長吳敦義先生目前計畫再創建一所高雄大學,預見將有一番人文薈萃的景象,呈現給國人。總之,高雄市的繁榮與進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身為高雄市民,應該引以為榮。
滿觀是負責國際學部日文佛學班教務的老師,妙清、妙圓目前是叢林學院專修部二年級經論教理系的學生,即將於期末考後,分發來當我的書記。歡迎他們的到來,法堂又將增加多位生力軍。
六月 廿五日 星期六
今天特別抽空到北海道場,主要是去看看男眾學部的同學,很關心他們的學習情形。
通往北海的道路,沿途都在工程中。慧傳、慧義已經來到半途等候。為了開闢一條平坦的大道,我們請了三臺怪手、十幾輛卡車、數十位工人,他們已經工作一個多月了!有人問我︰「您看,沿途工程多浩大!您看到了嗎?」我開玩笑的回答︰「我只看到很多新臺幣!」心裡很為住持、當家的年輕徒弟們,要籌備這一筆巨額的工程費暗暗擔心!
鋪平路面需要資金,為同學們開闢心靈的道路,卻需要長年累月,無怨無悔、心甘情願的付出多少的心血。
慧傳請我為同學們開示,我告訴同學︰要認識自己、要洞察現狀、要預計未來、要胸懷法界。生命之所以有力量,在於能為生命留下歷史,為社會留下慈悲,為自己留下信仰,為人間留下貢獻。
記得在佛光山開山的時候,先期的學長參與工程的建設,在大太陽下搬運砂石,傾盆大雨中努力攔水築堤。這些同學,不管他們去到哪裡,都會想起這一段生命的歷鍊,與佛光同在。
同學能勇於捨棄世俗的享受,雖然不一定能參與搬石運水的工程,首先至為要緊的是能開發心靈的道路--
一、要能認識自己︰我們能認識人、認識事情、認識世界,乃至宇宙,但是要認識自己卻很困難。
認識自己,不是拿面鏡子照照臉孔五官而已。主要的是認識自我信仰的力量有多少?不夠就要加強。認識自我思想的水準到哪裡?不足就要提升。對三寶的信念,到什麼程度?也要自我測驗。還有自己的慈悲心、耐力、才智、福德因緣,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人際關係,這一切都需要自我考察。
保衛國家的軍隊,除了透過嚴格的團隊訓練之外,最重要的是每一個軍人本身須具有強烈的國家意識,他們願意要求自己身心的健全,軍隊才有力量。各位同學將來要在佛門裡發揮,佛學院嚴格的僧伽教育可以幫助大家成長、進步,但是要培養承擔重任的力量,首先要從自我認識、自我訓練做起。尤其不必諱言或逃避自己的短處缺點。勇於面對自己的缺點,才能進步。世間最大的悲哀就是不認識自己,或不敢認識自己。千百年來,在佛門中被大家提起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多少人每天忙於計較別人的得失成敗,指責他人不如法,卻忘了關心一下自己的起心動念。對於自己的理想、責任、使命,如果不能認識,往往庸碌一生,一事無成。而一個不能認識自己的人,往往也都昧於自己、昧於事實。欺騙自己的人,障礙了自己的法身慧命,心靈難以開展,那實在是划不來。
二、要洞察現狀︰也就是對於當前的國際形勢、社會的環境、生活的狀況、佛教的現狀等等,要作深入了解。明白的說,一個佛弟子,要有菩薩的發心,先要關懷人間社會。社會在變、人心在變,我們也要能調整自己的思想、調整自己的心境、步調,做一個有思想、有立場、隨波而不逐流的人,甚至做一個力挽狂瀾的人。
能夠進入佛門,或與佛教結緣,都是具有福德善根之人。要把握這樣的善緣,首先要能生起感恩的心,佛法在恭敬中求,能感恩、惜緣、惜福,這都是心靈財富的能源。學佛要學得快樂、歡喜,首先要問自己能為佛門貢獻什麼,而不問佛教能給自己什麼。「奉獻」本身具足布施波羅蜜、精進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而一個只知要求的人,往往不知感恩、不知珍惜眼前幸福,甚至諸多挑剔,永遠不知滿足,又怎麼快樂得起來呢?
這些道理說起來很明白,但是要傳達給社會大眾就不容易。如果能做些客觀的數字統計,令大家一目了然看出利弊得失,自然可信度會提高。譬如吃素對身體健康有幫助,有醫學研究調查的數據,大家比較能夠接受。我們要洞察現狀,還要幫助社會大眾也能明瞭,這才是所謂的「真知卓見」。
三、要預計未來︰現代的社會大眾,已經開始關心「生涯規畫」。而各位在座的同學們,你們對於自己的明天、未來,曾經規畫過嗎?你曾為自己擬定一套「弘法規畫」嗎?前幾天凌峰和我見面,他建議我尋找一座山,在山上雕塑五百羅漢,每年雕塑一尊,直至五百年後的第五百尊羅漢完成,也令五百年後的人們知道我們完成了五百年的「佛紀規畫」。現在很多大學都開了「未來學」的課程,在淡江大學我也應邀講了好幾次的「未來學」。佛教尤其注重過去、現在、未來的貫穿。所謂的三世因果、輪迴業報,哪一種不需要對未來作規畫?我們可以預作一百年後、兩百年後,甚至千年後的規畫。如果能夠接受佛教三大阿僧祇劫的未來觀,對於人生的無常,也就比較放得下。
現在的年輕人,大部分都帶了眼鏡。生理上的近視可以帶眼鏡,如果對人類的價值觀患了近視,可能就很難治療了!很多人都等不及,大部分人都恨不得佛法是速食麵,才能稱心如願。第一是好為人師,第二是經不起供養的誘惑,第三不重視信義,這樣的自甘墮落,很可惜!
《禪林寶訓》說︰一年的樹木砍下來可作柴火,三年的樹木砍下來可作桌椅,十年以上的樹木可作棟樑。沒有恆心、不能堅持、缺乏耐力,是現代多數青年的通病。大家從世俗紅塵中覺醒,來到佛門,希望個個成為棟樑,願意為眾生作馬牛,才能成就菩薩的願行。
四、要胸懷法界︰最近大家都講「立足臺灣,放眼大陸,胸懷世界」,而身為佛教徒的我們,更要能胸懷法界。一切眾生是我心中的眾生,一切世界是我心中的世界。你不能說,我只要成就我的這一半眾生,不要障礙我的另一半眾生;我只要美麗的這一半世界,不要雪雨風寒的另一半世界;我只要健康的一半生命,不要病苦的另一半生命……。你拒絕,你不要,但是你還是天天生活在這一半一半的世界呀!唯有勇敢的去接受負面的一半,內心才有寬容的空間。我們要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永恆,不要在小小的人我是非上計較,浪費了大好的人生。
比起某些在家居士,比方說︰曾梁源、黃麗明、廖德培、吳勝隆,以及許多的護法信徒,他們覺得家裡的事不是很重要,道場的事才重要,捨身捨命的來護持。如果我是一個青年學生,我會覺得自己連煩惱的資格都沒有。我們身受三寶的加持、十方信徒的供養,要能感恩、要能耐煩、要能爭氣!臺灣出家學佛的男眾雖然不多,至少我們要能對自己立下期許︰為男眾爭一口氣!
但是所謂的「爭氣」,並不是做「上」、「中」、「前」的人。而是要做個沉得住氣,吃得了苦、有大志願、經得起千錘百鍊的人。
希望各位同學把心裡的時空放長、放寬,我們胸懷法界,爭千秋不爭一時。
六月 廿六日 星期日
晨起,直接至字畫室,為十月即將於日本舉辦的佛光緣書畫精品義賣會挑選了百餘幅作品。
從今天開始,一連三個月,「佛光緣森磊觀佛教藝術展」於臺北道場十一樓正式展出。五百件佛教藝術品皆由收藏家陳學明提供,有「雞血石上的桃花源記」、「大樹懷孕的森磊奇緣」、「乾隆下江南訪高旻寺」、紅豆杉雕成的各種羅漢、鎏金塑造的佛像、億萬年的游魚化石、酸枝木做成的羅漢床、金線繡的仕女圖、和闐玉寶盒,還有唐伯虎、張大千、齊百石、溥心畬、任伯年等名家的畫作,件件美侖美奐,目不暇給。上午十時,我和臺北市議長陳健治、高等法院庭長王振興、臺北市議員陳俊雄以及陳學明一起為展覽剪綵。
結束後,我又到十四樓如來殿為四對新人孫家興、陳玉玲,林享翰、王碧美,李雲寧、陳慧君,林忠俊、張嬋容主持佛化婚禮。
下午十二時三十分,錄中視節目《星雲說》。
「節身慎言,守攝其心;
捨恚行道,忍辱最強。」
--《法句經》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
--《六祖壇經》
「八萬四千諸法門,諸佛以此度眾生,
分別諸法無量門,隨緣化導諸眾生。」
--《華嚴經‧賢首品》
「諸漏已盡,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雜阿含經》
「譬如鏡中像,雖見而非有,
於妄想鏡中,愚夫見有二。」
--《楞伽經》
「不念他人惡,常思其善事;
智慧離分別,人中最第一。」
--《六波羅蜜多經》
「已得身心教,復不難教他,
若欲教餘者,先須教自己。」
--《佛治身經》
「加惡誣罔人,清白猶不污,
愚殃反自及,如塵逆風坋。」
--《法句經》
「忍力成就,不計眾苦,
少欲知足,無染恚癡。」
--《無量壽經》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皆謂世尊同其語,斯則神力不共法。」
--《維摩詰經》
直至晚上七時,共錄了六十集。
六月 廿七日 星期一
弘法之餘,閱報看書是我最大的樂趣。古云︰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唯有努力不懈地學習才會迅速地進步,知識的累積,不僅是單靠年齡的增長,同時也包括了閱讀與思想的開擴。從閱讀中,使我了解到國家社會的最新動態,閱讀也讓我掌握了時代尖端的脈搏。
從古至今,多少的偉人由讀書而踏上成功之路;懸樑刺股的蘇秦、鑿壁偷光的匡衡、藏火苦讀的祖瑩、廣涉書海的曹雪芹、自學成才的王雲五……,他們鍥而不捨的求學精神,的確為後人樹立了良好的楷模。
書,對我們人類來說實在太重要了!有的人將書比為麵包、有的將書引為良師、有的將書喻為渡輪、有的將書喻為階梯,甚至更有人將書奉為水源與陽光。著名作家魯迅曾說︰「倘能生存,我仍要學習。」廣受大眾歡迎的高爾基也表示︰「我撲在書本上,正如我撲在麵包上那樣的貪婪。」可見一個人的成功與書有著息息相關的密切關係。
除了肯讀書,一個會讀書的人還要懂得利用時間去讀書。明朝錢鶴灘的一首〈明日歌〉給予我很大的啟示,上面寫道--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墮。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此外,「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句子。在為佛光大學籌募建校基金的兩次書畫義賣中,均推出名畫家齊白石的作品。齊白石擅長畫蝦,而他畫的每對蝦都是形神兼備、軀幹透明,彷彿每一隻都要躍出水面似的栩栩如生。曾有人問他畫蝦的訣竅是什麼?齊白石笑了笑說︰「要每日作畫,不叫一日空閒過。」
據聞白石先生從十五歲開始學畫,每天揮毫從不間斷,他往往從清晨畫至日落,不論是嚴寒,抑或是盛夏炎暑,他總是廢寢忘食地埋首作畫。他寫了一首詩--
鐵柵三間屋,筆如農器忙;
硯田牛未歇,落日照東廂。
白石先生精進作畫的情形由此可見一斑。白石先生在六十九歲的時候,還拄著拐杖,一步一步地走到鄉間去觀察草叢中蟲豸跳躍、池塘裡魚蝦游動。從他五十歲至六十六歲這段期間,作畫達一萬多幅,刻印三千多枚。他那驚人的成就,完全是從他一點一滴辛苦中聚集所成的。
徒眾常常關切地跟我抱怨,說我太忙,勸我多休息,但是每當我想起古人孜孜不倦的求學熱忱,我就覺得每天在高速公路上南北奔波並不算什麼。想一想,我除了會議、回信、會客、皈依、授課、開示、訪問、講演、寫字、主持佛化婚禮、佛光會各地成立大會……,我還是可以利用三個時段進行閱讀︰就是晨起、車上和睡前。我認為凡事持之以恆,就會有所獲益,希望以此與佛光山的弟子共勉互勵!
六月 廿八日 星期二
日前來山小住三天,頗得山居之樂的鄒美儀小姐,昨天再度陪同高堂鄒林慎言老太太上山。鄒老太太今年七十三歲,今天適逢她的壽誕,我送她一串念珠,並於中午在麻竹園席開一桌,請來慈惠、慈容、依空、依輝、蕭碧霞等二十多人作陪,一起為她祝壽。在眾人齊聲祝福下,鄒老太太感動的說︰「我七十三歲了,就數今天過得最有意義!」
傍晚,約彭伯平到美濃窯看如來殿功德芳名錄的陶壁製作進度。同行的有依淳、依空,並邀鄒老太太母女同行。
美濃窯的負責人朱邦雄先生,是一位富有創作狂熱的藝術工作者,我與他素昧平生,去年年底經人介紹,我們一見投緣。我到他府上參觀過他的作品,深被吸引,尤其他自創的「陶壁」,把陶瓷藝術表現在建築物的景觀設計上,被譽為是臺灣建築史上的一大盛事。
目前他正嘗試著運用「陶壁」的製作原理,為佛光山設計鐫刻如來殿及金玉佛樓的功德主芳名錄。朱先生告訴我,他很歡喜與佛教結緣,因此雖然在製作過程中遇到諸多困難,他都設法一一克服。尤其他堅持「藝術無價」,因此誓言不計成本、不惜一切,務必要完成這項功德,我深深被他的發心與實現理想的魄力所感動。
今天看到部分製作完成的陶壁作品,不但感受到濃厚的藝術氣息,而且隱約可以看到未來完成後的磅礡氣勢,因此贏得大家的驚呼讚歎!尤其同行的鄒美儀小姐更驚異於美濃窯這種結合鄉土文化的藝術成就,因此決定來日要找個適當的時間在電視節目中加以介紹,也算不辜負她今天的這趟「藝術之旅」。
鄒美儀小姐是眾多演藝界皈依弟子當中主持人級的弟子之一。當初她參加歌唱比賽進入演藝圈,後來主持「雙星報喜」節目而大受歡迎,一舉成名。目前除主持電視、電臺節目外,並經常南來北往,在國內國外作秀。今天,她在行車途中,忽然有感而發對我說︰「同樣是忙碌,但是我覺得我的日子遠不如師父您們忙得有意義!」我告訴她︰「現在是很有意義,不過初出家不是那麼容易,妳可以問問依淳、依空法師她們出家的心路歷程!」於是依淳、依空相繼談了一段他們來山之初的往事。
依淳說︰「當初我從海洋大學畢業後上山,向師父請求出家,師父叫我先到朝山會館洗碗端盤子,我知道師父有意考驗我,也就充滿著信心接受考驗,結果這一端就端了將近一年。剛開始連盤子都不會端,別人一次可以端三、四盤,我一次只能端一盤。此外每天還要洗碗,雙手因長期浸泡肥皂水而發皺。後來換到冷飲部賣汽水,那時還沒有易開罐,因此經常因開汽水瓶蓋而雙手起泡破皮,疼痛不堪,但是我從來沒有因此而退失出家學佛的向道之心,我只是從中體悟到,原來只會讀書不會做事是不行的……。」
依空說︰「記得當年我辭去省立彰化高中教員職務後,第一次在山上過年,我在果樂齋賣麵,當時過年人多,遊客川流不息,我忙得眼看著飯盒就在旁邊,卻沒有辦法停下來用午餐,不過這卻是我生平過得最有意義的年。後來到淨土洞窟服務,為了讓來山遊客都能入內參觀,我在入口處拿著大喇叭對著遊客大聲介紹,請大家到淨土洞窟參觀,那時我一點也不覺得難為情,反而看著遊客一個一個走進去,內心充滿了無比的成就感……。」
依淳、依空分別是海洋大學、中興大學畢業,出家已經二十多年了,他們今天的一段話,也引起了我回憶起當初開山的種種艱辛。當初因經費有限,有時則是為了趕工,因此
經常由我帶著徒弟們出坡,搬沙運土。從最早的東方佛教學院院舍,到大悲殿、放生池、龍亭、大慈育幼院、朝山會館、淨土洞窟等,可以說都留有我和早期弟子們,如心平、慈莊、慈惠、慈容、慈嘉、心定、慧龍、慈怡、依嚴、依恆等人的血汗與辛苦,因此無形中培養出他們與佛光山一體,甚至把佛光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的情操。
反觀現在年輕的一代,大部分都是進佛學院之後出家,平時較少與常住接觸,因而產生疏離感,甚至因為太平順、太容易了,不懂得珍惜。不過也有些特殊的,如幫我整理百語,現任法堂書記室主任的滿果,他是輔仁大學畢業,出家前在普門寺擔任總機將近一年的時間,後來到佛光山就讀英文佛學班,畢業後擔任教務工作,一年後才出家。雖然他不曾跟我說過什麼,不過我想這期間他遭受一些挫折委屈是難免的,但是因為他經得起,所以成就了他今天出類拔萃的表現。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我真希望佛光山的弟子們都能像千年老松,像嚴冬臘梅一樣,禁得起冰天雪地的考驗。
日前與陸委會主委黃昆輝先生見面,跟他談到開放大陸宗教人士來臺的問題,終於今天在報紙上看到該會已經通過一項「大陸地區宗教人士來臺從事宗教活動許可辦法」,將原來規定大陸地區宗教人士來臺僅能從事參訪活動,擴大至與宗教有關之學術研討、佈教、弘法、演講、參觀訪問、會議、展覽或其他公益性活動。
同時,經由在臺依法設立有案之寺廟、教會或宗教團體邀請來臺的大陸宗教人士,其資格認定標準,從原有的寺廟、教會或宗教團體之負責人,放寬至實際負責從事宗教事務的主管人員、傳布教義之神職人員,以及宗教學術研究人員。
由於這項放寬條例的通過實施,對未來兩岸宗教、文化、學術的交流,相信將有極大的裨益。
六月 廿九日 星期三
繼「住持主管講習會」後,都監院又從前天開始舉辦為期三天的「知客講習會」,共有全省各別分院擔任知客職務的職事一百多人回山參加。今天上午由我為大家講說︰「如何做個稱職的知客」--
「知客」一辭,望文生義,就是「我知道客人」。我知道客人是什麼人?是什麼心理?是什麼性格?有什麼需要?我應該怎樣接待他、招呼他、安排他,甚至如何幫助他。這些我都懂,就叫做「知客」。
知客是佛門的第一線,如同一個國家的外交官,舉凡信徒一進山門,不管他是來接洽事情、求助、傾訴,或是參觀、禮佛,第一個接觸的就是知客。過去我常告訴徒眾,每一個人都要學會當知客,甚至人人都要自認為我就是知客。因為在我們的一生當中,不能不和信徒來往,不能不和信徒接觸,既然要面對信徒,便必須學會做知客。
客堂是古代叢林四大堂口之一,其重要性可見一斑。知客所扮演的角色是--
1.寺院與信徒之間的橋樑。
2.象徵一個寺院的形象。
3.傳播真理的使者。
所以身為一名知客,要經常把常住的宗風、思想、建設等,介紹給信徒認識,同時也要把信徒的行誼報告給常住。而知客的儀表、談吐、禮儀,都反映一個寺院的風格,因此應該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要不斷充實自己的佛學素養,要能對信徒布施佛法,使他們認識佛教、僧團、常住,讓他們感受到法喜,獲得法益。甚至要能接引遊客,度化成為檀那,由檀那變成信徒,進一步成為護法、幹部,能夠如此,這就是一個盡責而成功的知客師了。
要成為一名稱職的知客,必須熱誠、主動。此外還必須具有--
1.耐煩的性格 2.親切的態度
3.端莊的威儀 4.正確的知見
5.堅定的信心 6.豐富的學養
7.應變的能力 8.敏銳的覺知
9.活潑的思想 10.幽默的談吐
我這一生,自從出家以後,第一個念頭就是怎樣做一個出家人。後來進了佛學院,又有了第二個念頭︰做知客!因為我覺得當知客很有挑戰性。當知客不僅要在事務上解決信徒的困難,滿足他們的需要,尤其要在心理上給予輔導、在佛法上給予安慰、在精神上給予建設,所以身為知客更需要充實自己。
不過,不管我們做任何事情,我想最重要的是,要能心甘情願的去做,要能從工作中感受到這當中很有學問、很有空間、很有發展、很有未來性、很有學習的機會,否則如果自己不能超越它,即使讓你當皇帝,也是沒有用的。
中午在法堂請王艾倫小姐及馬驍先生用午餐。王小姐是美國《國際日報》記者,也是國寶級畫家劉海粟先生的畫作經紀人;馬先生是大陸知名的水彩畫家。他們二人都曾捐畫贊助「佛光緣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今天王小姐又送給我一幅劉海粟先生的畫作,真是感謝她的發心。
「佛光緣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先後在臺北、臺中各舉行一場,第三梯次將在高雄舉行。月前彭伯平先生轉來四幅由尚德周、李孔文、翁俊元、趙占鰲先生等人所捐贈的油畫及水彩畫。這些畫是遠從溫哥華空運來臺,據說托運的華信航空公司得知這些畫是為贊助佛光大學義賣用,不但運費分文未取,而且一路上小心翼翼護送,唯恐受損。聽到這麼多人發心護持佛光大學,真是令人感動,希望未來佛光大學能永遠嘉惠代代子孫,以回饋這麼多人的護持。
晚,再與參加知客講習會的職事座談。
六月 三十日 星期四
一早,滿敬、滿通來向我告假,他們三天前回山參加知客講習會,準備今天回香港。
隨後,慈嘉帶了一疊古今緇素大德的書法碑帖來讓我選。這是為了金玉佛樓的碑林之需,準備廣搜名家真蹟,鐫刻其上。為此,慈嘉最近替我到處搜集,今天他帶來蕅益大師、紫柏大師、弘一大師、一休和尚、于右任、臺靜農等古今中外緇素名家之作百餘幅。我從中挑選出二十四幅,不僅選它的書法形體之美,更擇其文義有益於啟迪世道人心者,如--
「小人以己之過為人之過,每怨天而尤人;
君子以人之過為己之過,每反躬而責己。」
--蕅益大師
「水在釜中,非火不能熱也;
種在土中,非春不能生也;
愚在心中,非學不能破也。」
--紫柏大師
「我不識何等為君子,
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
我不識何等為小人,
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弘一大師
「守信之人,言不妄發;
說到做到,不矜不伐。
人有才德,我當讚歎;
彼於社會,必有貢獻。
只期盡分,不計人知;
如是之人,堪為世儀。」
--印光大師
「我見黃河水,凡經幾度清;
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
癡屬根本業,愛為煩惱坑;
輪迴幾許劫,不解了無明。」
--寒山大師
「富貴浮雲未足誇,民間風氣太奢華;
漫將兩字逢人勸,勤儉從來好起家。」
--拾得大師
「信而無願,猶不信也!
願而無行,猶弗願也!
行而不猛,猶弗行也!」
--徹悟禪師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惠能大師
「囊無省數半文錢,定上座參臨濟禪;
頭髮鬅鬙耳卓朔,破鞋來往玉門觀。」
--一休和尚
「真柏最宜堆厚雪,危華終怯下輕霜;
滔滔一點無依處,舉足方知進道場。」
--永明延壽禪師
「龍翔鳳舞萃雞鳴,老剎精靈舍利明,
傳檄與魚供鶴俸,開經有字記花庚,
山如得道同僧定,石復何辜耐客黥,
可是梁皇成佛處,鐘聲日日打臺城。」
--臺靜農
傍晚五時,從佛光山出發,準備到高雄接受吳敦義市長的邀宴。吳市長是為感謝日前高雄市舉辦「我愛大高雄」活動中,佛光會發動會員全力支援、參與,因此今天特別邀請佛光會南區各分會的督導、會長到市長官邸晚宴。吳市長表示,每到一地,常可看到佛光會員全心全意為人服務,令人很感動。他說,這個社會只要多一分佛光,就少一分黑暗,因此他願與佛光會員一樣,竭心盡力為社會散播光明和溫暖。
吳市長算來與佛教有緣,據說他大學時代即參加佛學社團。他在高雄市長任內所作的建設,有目共睹。他把高雄建設成港市合一的大都會,他以高雄為根、為家,他為高雄所付出的心力、所作的貢獻,不亞於在高雄出生的任何一個人。尤其這次發起「我愛大高雄活動」,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未來更是任重道遠。因此我以日前李登輝總統期許他的話,勉勵他「好好的做」。
由於明天將與陳履安院長到全省各別分院做為期三天的寺院巡禮,因此向吳市長致意後,即匆匆驅車趕往臺北道場,抵達時已是深夜十一時。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