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Buddhism Series 1 - Doctrine 《佛教叢書1-教理》

Steps in Studying Buddhism - Part 3: The Three Learnings Helps One Advance 學佛的次第 第三篇 三學增上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學佛次第 第三 三學增上

    何謂三學增上

  三學佛教實踐綱領學佛必修課目。《翻譯名義集:「防非止惡。」三學又稱三無漏學」,「就是煩惱究竟意思因為戒定慧三學可以斷除一切煩惱獲得究竟妙智所以又稱三無漏學」。

  此外經論提及三學冠以增上二字稱為增上增上心(定學)、增上增上殊勝意味因為三法無上涅槃功德殊勝所以又稱增上」,三勝學」。

    三學內容

    戒學

  ()「意義

  梵語尸羅波羅提木叉意指行為習慣道德虔敬。《大智度論十三:「尸羅性善行善放逸尸羅受戒行善不受戒行尸羅。」《四分律三十五:「波羅提木叉自攝威儀住處面首善法三昧成就。」說戒善法善法住處一切定慧功德持戒成就

  廣義而言善惡凡是善惡習慣可以稱為例如習慣稱為(作善律儀),習慣稱為(作惡律儀),一般淨戒特別佛教徒戒規防非止惡功用

  菩提資糧論尸羅本性清涼安穩安靜寂滅端嚴淨潔頭首讚嘆其中清涼以下淨戒一切善法根本也是實踐佛道基礎惡行守戒實踐修道表現

  唐代道宣律師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點說明要義

  1.戒法佛陀制定法規作為行者規範禁戒法規

  2.戒體受戒在行身心領納心中法體防非止惡功能

  3.戒行戒體護持三業過失如法行為

  4.戒相戒行表現在外美德威儀為人軌範人生起敬

  其中戒體最為重要受戒三寶發誓持戒心裡產生一種轉變將來策勵修善力量甚至夢中發揮功用禁戒所以領受戒法必須秉持至誠懇切戒體納入自身才能達到受戒效果

  經典中常各種譬喻說明重要性略舉如下

  1.良師學校老師教導學生世間知識戒律老師引導我們如何使三業清淨延續我們法身慧命因此佛陀遺教經中說:「滅後尊重波羅提木叉則是大師。」

  2.軌道走路如果街道指標不會走入岔路汽車行駛如果人人遵守交通規則不會發生車禍戒律防非止惡功能遵守戒律軌則不會造業承受苦果

  3.城池古代國家設有城牆護城河以防敵國侵略現代各國之間講究國防建設保衛人民安全圍牆城池國防建設一樣鞏固我們慧命道業五欲六塵盜賊侵犯佛陀入滅一再告誡弟子:「淨戒能持淨戒善法淨戒功德不得是以第一安穩功德住處。」唯有受持淨戒才能使慧命久安

  4.在外旅遊有水才能解除乾渴人生旅途許多煩憂熱惱唯有依靠清涼甘露才能消除熱惱洗滌塵垢所以含有清涼意義

  5.明燈黑夜大海飄泊船隻燈塔照射得以安全靠岸藉著路燈照明得以平安回家學佛修道必須藉著明燈無明煩惱使迅速找回清淨自性到達解脫彼岸

  6.瓔珞世俗首飾裝扮自己學佛修行淨戒莊嚴自己德行戒行清淨好比戴上道德瓔珞寶冠人身自然莊嚴

  ()「類別

  各種分類可以持戒內容方法

  1.通戒別戒通戒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佛出世因為佛弟子清淨所以不須禁戒因此一偈涵攝後來由於僧團龐大龍蛇混雜不得不枝末安立戒條稱為別戒也就是僧團七眾各別制定戒律

  2.止持作持護持戒體停止惡業造作稱為止持策勵修習善業行為就是作持七佛通戒偈中的諸惡莫作屬於止持消極作為,「眾善奉行作持積極行持

  3.性戒遮戒佛陀針對本質上罪惡行為所立稱為性戒如果本質並非罪惡然而容易產生譏嫌誘發其他本質上罪惡行為稱為遮戒例如殺生偷盜邪淫妄語行為無論佛教是否制戒國家是否本質上天理不容社會公認罪行佛陀制戒屬於性戒飲酒本身不是罪惡但是飲酒容易令人失去理智轉而惡行佛陀制戒屬於遮戒可以看出佛陀制戒考慮層面十分圓滿

  4.聲聞戒菩薩戒聲聞戒聲聞乘受持戒律四分律十誦律菩薩戒指大乘佛教受持戒律菩薩戒內容三聚淨戒瓔珞本業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攝律儀戒一切攝善法戒積集一切饒益有情戒攝受一切眾生聲聞戒菩薩戒差別那裡?《分別經聲聞戒重視形式有如解散菩薩戒重視心行不拘有如插花行止不動

  5.在家出家佛門七眾弟子──優婆塞優婆夷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比丘比丘尼戒律不同如下

   (1)在家優婆塞(upasaka近事男)、優婆夷(upasika近事女)五戒八戒稱為在家親近三寶在家男女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受持五戒在家男女隨分進一步受持八關齋戒八關齋戒晝夜出家淨戒因為受持一日所以出家形壽受持不同八戒五戒以外加上不著香花(香油塗身)、歌舞不坐臥高廣大床三戒不非時食五戒中的不邪淫改為不淫戒

   (2)出家品類不同可分下列:    

    a.沙彌戒沙彌尼出家沙彌沙彌尼進一步受具大戒沙彌沙彌尼受持十戒八關齋戒加上金銀寶物

    b.式叉摩那沙彌尼比丘尼戒必須修學六法期間戒行清淨無有才能受持比丘尼具足大戒期間稱為式叉摩那六法畜生妄語不飲酒不非時食戒法

    c.具足戒沙彌受持十戒清淨沙彌尼六法年齡二十以上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由於與其在家出家戒相戒品具足故稱具足戒

  具足戒條文原因罪性大致可分

   A、波羅夷梵語parajika,意譯斷頭無餘不共僧團如果有人瞋心殺人不予貪婪姦淫妄言證果四重禁戒其中就是波羅夷必須逐出僧團不能

   B、僧殘梵語samghavsesa,意思嚴重猶如風燭殘年瀕臨死亡必須僧眾懺悔共有十三僧殘蓄意毀謗和合僧屬於僧殘

   C、不定犯戒有無輕重不明確當時情況判斷也就是所謂嫌疑戒規屬於不定

   D、梵語payattika,意譯應對懺悔捨墮意思凡是懺悔惡趣因此稱為」。

    a捨墮必須財物藉以相續貪心罪惡捨墮共有三十大都日常衣物用具有關例如多餘衣物收藏起來不肯轉送他人超過以上不用就是捨墮

    b只要他人懺悔可以得到清淨共有九十戒法例如使用離間語兩舌語言行不符妄語

   E、波羅提提梵語pratidesanya,意譯顯示對方懺悔可以除滅共有屬於例如佛世自己托缽比丘就是

    F、 突吉羅梵語duskrta,意譯惡作小過失意應當學有關威儀方面一百戒法屬於突吉羅輕微戒法戒本中將納入眾學法應當大眾努力學習意思故意違犯向上比丘懺悔故意違犯自行懺悔即可例如衣裝行止有失威儀屬於突吉羅

   G、有關息滅諍論戒律例如當面對質憶念陳述屬於法則

  具足戒種類完備可以看出佛教僧團具有現代民主法治精神

  《雜阿含經三十七佛陀對於一番積極解釋:「諦聽善思何等聖弟子如是我所不喜不喜如是云何不殺生不樂殺生不喜不喜云何是故不樂不喜不喜云何是故受持淫戒不喜為人如是云何是故受持不妄語不喜他人親友如是云何親友是故不行兩舌不喜如是云何是故不行惡口不喜綺語如是云何綺語是故不行如是名為。」

  《四分律、《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五分律、《十誦律一中佛陀制戒意義

  1.使僧團大眾和合相處

  2.和合清淨僧團風範攝受僧眾

  3.戒法調伏個性頑劣眾生

  4.使有罪懺悔內心得到清淨快樂

  5.使修行梵行安住佛法進德修業

  6.使信心人生起信

  7.使生起信心弟子更加堅定學佛信心

  8.使僧眾言行有所規範斷除現在煩惱

  9.使僧眾斷除煩惱進而產生定力斷除未來煩惱

  10.使正法得以長存佛法得以住世

  可見持戒設身處地將心比心他人著想自願受持」,也是使社會長治久安根本研讀佛教可以發現無論簡單在家五戒出家數百戒律慈悲心菩薩道具體表現因此我們持戒把握基本精神才不拘泥戒條形式與時俱進發揮安頓身心淨化社會功能

    定學

  ()「意義

  梵語samadhi,音譯三昧三摩地專注遠離散亂達到平等安詳精神狀態就是稱為禪定

  禪定產生一種力量使我們不易外境真如自性長養法身慧命所以」、「定力

  因為禪定有如功效自古以來成為大宗修持法門佛陀時代修習禪定早已普及當時印度宗教佛教中國以後中國禪宗祖師印度注重風格融入生活達到動靜一如開展中國獨特務實禪風對於中國文化產生影響後來到了日本風尚不衰現代科技文明極端發達歐美各國紛紛過頭學習東方禪定工夫找尋心靈上禪悅法喜可見禪定任何時空不可或缺精神食糧

  宗密禪師分為

  1.凡夫哲學宗教內容純粹治病增進個人身心健康磨鍊定力不再一層修持不明生死不免三界六道輪迴

  2.外道佛教來講佛法法門外道求法而言這種具有哲學宗教內容修持目的求生神通甚而特殊技藝這種即使生天也是三界六道輪迴之內所以稱為外道

  3.小乘車輛意思小乘即是小車自己不能運載他人這種佛法內容凡夫外道其所無心境界妄念不生煩惱個人解脫輪迴發心度眾小乘

  4.大乘佛法內涵見性悟道了解世間妄見證入絕對無分別實相內在佛性體現奉獻身心濟度眾生願力

  5.最上禪定極致十方三世諸佛絕對生命表現純淨生活方式

  ()方法

  修習禪定可以打坐開始著手打坐經驗不管林下水邊乃至鬧市街衢能夠安然入定但是最好選擇在室內遠離嘈雜地方比較能夠收到效果在室內燈光不可以免刺眼不可以防昏睡最好擺設佛像燃香供佛攝心坐禪位置避免直接通風以免引起感冒傷風其他病症

  除了環境以外注重飲食衣著問題一個小時之內不要打坐因為此時血液集中腸胃不合生理衛生容易造成肚子饑餓不宜打坐最好八分衣著方面寬鬆舒適柔軟以免妨礙血液循環睡眠充足以免入睡浪費寶貴時間

  上述預備事項齊全以後可以開始打坐禪坐方法不外調身調息調心三項略為說明如下

  1.調身--毘盧遮那佛七支坐法

   (1)盤腿就是佛教稱為半跏趺坐就是起來佛教稱為跏趺坐吉祥降魔金剛如果無法交叉可以只是能夠集中思想統一心意比較進入禪定境界

   (2)結印雙手結印右手肚臍左手置於右手,(相反),兩個拇指輕輕兩手自然緊貼腋下這種結印方式稱為法界定印」,可以使氣血通暢

   (3)背脊自然挺直算盤珠子身體衰弱有病最初不能挺直聽其自然練習漸漸豎直注意不是不可自然

   (4)平胸稍微張開使平整適度歪斜現象

   (5)正直頸項衣領向下壓住大動脈保持側面耳朵肩膀一直肚臍線上姿勢使五臟六腑功能運作良好

   (6)收斂下巴嘴巴舌尖輕輕抵住門牙唾腺促進消化

   (7)眼光起來初學者眼睛最好注視地方以免昏睡

  此外注意事項

   (1)上座之前調整安穩使久之無不

   (2)手錶眼鏡腰帶一切束縛身體物件一律鬆開使身體鬆弛不妨血液循環

   (3)無論鬆軟厚薄四平八穩阻塞氣脈即可若是若是上身不穩雙腿容易

   (4)氣候包裹膝蓋使暖和不可使風寒侵入風寒侵入必得風濕即使氣候注意

   (5)吐氣鼻子一口氣然後開口放出不可緩緩安靜觀想隨之這樣重複再三調和一次

   (6)搖身左右搖動幾次然後傾斜或者身體前傾使突出緩緩上身

   (7)微笑使面部神經鬆弛慈容可掬心情自然放鬆面部表情生硬枯槁變成冷峻內心隨之僵硬

   (8)有所上身背部不可倚靠背部使氣脈不能上行反向心臟前進嚴重

  2.調息也就是調節呼吸使呼吸細微均勻才能使心意集中呼吸

   (1)呼吸

   (2)呼吸雖然無聲出入不通

   (3)無聲出入

   (4)出入綿綿精神安穩心情愉悅

  喘氣調和特意用心調和反而成為過患不能達到坐禪

  呼吸任其自然不加控制安住寂然久而久之丹田

  3.調心我們心念有如野馬奔馳猿猴跳躍不易控制如果不能調心念即使蒲團沒有意義數出入息觀想諸佛相好法界光明念佛持咒參話頭一處方法。《瑜伽師地論三十說明最初攝心成就正定階段

   (1)最初繫縛使不外散亂

   (2)最初繫縛未能所以所緣境相續方便澄淨方便微細

   (3)安住如是但是仍然有失散亂時候因此一旦立即覺察攝心緣中

   (4)近住此時做到妄念心念向外散失因為妄念預先覺知制伏所以稱為近住

   (5)調深知功德了知使散亂過患因此諸相調伏流散

   (6)寂靜了知種種尋思貪欲隨煩惱擾動所以尋思隨煩惱止息流散

   (7)寂靜由於失念緣故各種不正尋思隨煩惱現行所生能不忍受立即斷滅

   (8)專注有加功用無缺無間三摩地相續

   (9)等持由於修習功夫純熟不由加行不由功用三摩地任運相續散亂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三五處所謂繫縛攀緣妄心一處使妄心止息進入靜止

  (1)頂上所以向上令人不可常

  (2)此處容易產生白骨眼睛喜歡向上見到如花種種相貌令人顛倒不可常

  (3)覺知出息入息念念不住無常心靜禪定

  (4)中宮使血液下降三十六禪定不宜此處血崩

  (5)心地(地下),血氣隨心下降四大調和不淨觀

  五法(丹田)、地輪穩當認識機宜覺得上浮緣於覺得沈重緣於總之修習修習過程體會過患對治

  上座坐禪上座不可粗獷尤其應該輕輕動身安詳徐徐不如由於坐禪當中寂靜氣脈微細如今過於在身令人頭痛四肢僵硬一般感到煩躁不安

  所以注意一些事項

  1.放心坐禪轉換全心專注動作

  2.開口放氣繼而開口觀想隨意

  3.搖動上身然後微微起動身體輕輕搖動

  4.上身過後使完全柔軟僵硬

  5.毛孔雙手分別全身部分毛孔

  6.兩眼兩眼覺得舒適放下然後張開眼睛

  7.坐禪往往氣血流通全身溫暖熱度增高有時出汗退出汗隨意行動

  打坐並不為了神通靈異只是一種方便法門重要還是禪定工夫落實在生旁門左道六祖惠能大師:「坐禪一切心念名為自性不動名為。」:「。」所以中國禪宗出坡作務修習禪定找回自己本來面目因為明心見性禪定最終目標

    慧學

  ()「意義

  梵語prajna,音譯般若洞悉真理智慧境界甚深世俗螢火所能比擬所以通常直譯般若」。一般宗教多重信仰慈悲層面唯有佛教重視理性追求智慧佛教認為擁有般若智慧才能分辨邪正真偽斷除煩惱擁有般若智慧才能自度度人究竟解脫大乘菩薩般若智慧作為六度上首所以悲智雙運濟世利人三世諸佛因為得無智慧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所以:「般若諸佛。」

  ()三慧方法

  般若智慧如此重要我們應該如何修習佛教修慧分成階段

  1.親近善知識聞法閱讀佛典文義生起信解所得智慧

  2.聞慧基礎對法深入思惟觀察深刻體會佛法成就按照佛陀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簡擇審度才能正確體會佛陀說法究竟意義

  3.依據理解佛法依照法義精勤修持定心相應由此有漏聞思修引發得到能所不二般若實相才能煩惱解脫

    三學重要性

  有關三學次第,《瑜伽師地論廿:「三學如是次第尸羅清淨便無憂無憂歡喜安樂心得正定心得如實知如實如實知便解脫解脫究竟涅槃如是最初修習淨戒漸次進趣究竟涅槃。」

  由此可知三學次第解脫吾人學佛不可缺少資糧所以經論提及三學歷代祖師大德大力提倡法門例如

  《雜阿含經》:「三學具足比丘正行增上戒心三法精進勇猛堅固守護。」

  《大方等大集經》:「所謂戒定慧無上陀羅尼三業一切。」

  《海慧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諸佛正法護持心業清淨戒定慧亦復解脫清淨。」

  道安法師:「世尊教法一者戒律二者禪定智慧至道泥洹三惡干將分散利器。」

  鳩摩羅什法師:「持戒折伏煩惱禪定煩惱斷流智慧煩惱畢竟無餘。」

  三學重要性歸納如下引發大家信心

  1.適合人類特性中說追求梵行忍耐勇猛累積智慧三項特性其餘六道不及三學特性相通我們進趣佛道最佳門徑

  2.息滅貪瞋癡貪瞋癡眾生根本煩惱眾生因為它們存在妄想顛倒造業輪迴所以又稱三毒」。三學持戒可以養成勤儉喜捨慈悲布施習慣對治慳貪毛病。「對治修習禪定使我們澄淨遇到逆境不會生起瞋心善於運用般若智慧觀照可以煩惱菩提所以戒定慧熄滅貪瞋癡良方

  3.經律論三藏而言經藏詮釋定學律藏詮釋戒學論藏詮釋慧學所以修習戒定慧三學思想生活實踐佛陀教法

  4.涵攝八正道八正道四聖諦主要內容其中正語正業正命屬於戒學正見正思屬於慧學正念正定屬於定學正精進三學所以三學解脫正道

  5.符合六度大乘菩薩道六波羅蜜正行其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正是戒學主要綱目禪定歸於定學般若屬於慧學因此三學兼利登彼岸舟船

  總之三學次第合乎現代教育方法福慧雙修行解並重根本功夫我們應該修行悟入知見獲得圓滿幸福人生

...................................................................................

何謂三學增上

譬喻說明重要性

如何

如何修慧

三學重要性

...................................................................................

引用文章註明出處網站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