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4 - Disciples 《佛教叢書4-弟子》
2. India - Elder Sariputra: Foremost in Wisdom 貳、印度 ■智慧第一舍利弗尊者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貳、印度 ■智慧第一舍利弗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舍利弗被公認為「智慧第一」。《阿育王經》中提及,除了佛陀,一切世間所有智慧,十六分中不及舍利弗一分。
每當佛陀說法,多由舍利弗代眾請法,以滌清大眾疑慮,倘若宣說較艱深內容,或有一般人難以接受的佛法,佛陀也指名由舍利弗為「當機眾」;因而促進僧團的擴展,或與外道的溝通,均為舍利弗義不容辭的事情。
曾有舍衛城大富長者須達,發心修建精舍以供養僧眾,於是佛陀委任精通外道、巧於五明的舍利弗隨行協助督導,果然成功地攝服外道,建立萬世不朽的「祇樹給孤獨園」。
智德宿具 尋師不輟
舍利弗本名優波提舍,父親提舍為南印度婆羅門大論師,母親舍利為摩竭陀國王舍城婆羅門論師之女,出生時以眼似舍利鳥,乃命名為舍利;舍利弗(舍利之子)即從母而得名。
舍利弗形貌端嚴,智慧朗達,言詞敏銳。八歲時,自登論師高座,與眾多宿德耆舊、大小婆羅門相互論辯,言詞清晰,義理周詳,令婆羅門等辭窮理屈,震懾場內數萬民眾,也深得國王讚賞,當下即賜予他一座村莊及象馬車輿等厚賞。此後,舍利弗名聲遠播十六大國。
一日,舍利弗登上城中高樓,俯瞰人民沈醉在節慶歡娛之中,放浪形骸,內心不禁思緒潮湧,「生命渺小短暫一如螻蟻,尋求五欲之樂豈足以成為人生的目標?」於是,舍利弗心中漸萌出世思想,希望能尋得生命的意義。
十六歲那年,舍利弗偕同好友目犍連拜別父母,至六師外道之一的波離闍刪闍耶處出家學道,七日夜間通達各種醫方藥草、道術技藝、非想禪定,並主領大眾,成為教授師。不久,二人逐漸明白刪闍耶之法並非究竟解脫之道,於是共相邀約無論是誰先聽聞無上善法妙諦,誓必互相告知,無有吝惜。
一日,舍利弗率領弟子們出遊,行至王舍城,見阿說示比丘威儀安詳,恬淡莊重,心中驚奇,連忙趨前請法,並問所師何人。阿說示告知舍利弗:「我的老師是釋種出生的大聖釋迦牟尼佛,他所講的宇宙人生真理,淺學的我,還不能完全領會,不過,我的老師常講的道理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又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寥寥數語,卻如雷萬鈞,轟然震醒了尋求真理久久不得的舍利弗,舍利弗深受感動,情不自禁向阿說示比丘禮拜。
舍利弗當下即得法眼淨,證須陀洹初果。舍利弗回到住處,歡喜地告知好友目犍連,兩人共同率領二百五十名弟子拜謁佛陀,請求加入僧團,同霑法益。佛陀於是為他們授記──舍利弗未來將成為諸弟子中智慧第一,目犍連為神通第一。
七日後,舍利弗證得阿羅漢果,半月後,目犍連也證悟了四果。
舍利弗的舅舅拘絺羅一心向學,志在成為第一論師。當他獲悉才冠群倫的外甥歸投佛陀的座下,心中十分不服,即刻趕赴僧團,準備與佛陀論辯。沒想到經過佛陀言簡意賅的提示,心門豁然開啟,充滿法喜,繼而加入僧團,不久也證得果位。
降伏六師 啟建精舍
當時憍薩彌羅國舍衛城有一位長者須達,經常以巨款賑濟布施窮人,修橋鋪路,人稱「給孤獨長者」。
佛陀成道後第二年,一次偶然的機緣中,須達長者恭聞佛陀法音,心中極為仰慕,希望佛陀能前往邪法盛行的舍衛城弘揚正法。於是發願修建精舍,禮請佛陀及比丘們常住在此,以化導眾生。
須達長者對於建築工程原本不甚內行,加上初探佛門,對於僧團居住的精舍更是陌生,為求謹慎,便請求佛陀派遣弟子協助。佛陀以舍利弗精通外道典籍,智慧練達,便派遣舍利弗跟隨須達長者回到北方的舍衛城,即刻展開行動,以黃金布地的代價,購妥祇陀太子的御花園準備施工。此時,六師外道向國王進讒,要求與舍利弗辯論,勝利者始有資格建立精舍。
七日後,王宮擊鼓會眾,全國人民聚集,六師外道徒眾三萬人到會,而代表佛教的卻只有舍利弗與須達長者。舍利弗的智慧及定力在僧團之中首屈一指,三萬人的場面對他而言,依然是「游刃有餘」。
不消多久,舍利弗的論辯打動了國王及外道們的心,與會大眾隨其宿福善根,各自證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等,三萬名六師外道也發起菩提心,對舍利弗由仰慕而自願跟隨其出家學道,舍衛城從此沐浴在佛法的慈光之下。
精舍經由舍利弗的設計,燦然大備,建有十六殿堂專供集會之用,又有六十小堂,分寢室、廚室、溫室、盥洗室,此外還有浴場、經行處、池泉等。此座精舍由須達長者獻地,祇陀太子布施園中花木,因此佛陀將其命名為「祇樹給孤獨園」,成為往後佛陀說法,僧眾安居布薩的重要據點。
智破調達 摧邪扶正
佛陀弟子中,提婆達多(又稱調達)最為頑劣,時有各種破壞僧團的行為。一日,千二百五十比丘聚集講堂,屏息等待佛陀開示,提婆達多忽然起身對大眾表示,身為比丘應盡形壽著衲衣、受乞食法、受一食法、受露地坐法、斷肉法,如此才能得涅槃解脫。
對於提婆達多混淆視聽,偏離中道的邪說,佛陀加以駁斥,言明過去諸佛雖讚歎行此五法的頭陀功行,但是也視情況而有各種方便,使修行者依佛法精進不懈,達到涅槃的境界。提婆達多不但不理會佛陀的苦心勸阻,反而公然散播邪說,誘使頻婆娑羅王的兒子阿闍世成為他的護法,且蠱惑群眾,煽動五百位未證法眼的比丘變節隨他到伽耶山另組僧團。
為了挽救五百比丘的慧命,舍利弗及目犍連請求佛陀允許他們前往化導。
提婆達多遠遠望見兩位尊者走向自己,心中萬分得意,以為佛陀座前兩大弟子也都歸順於他,不禁沾沾自喜,認為自己才是正法僧團的代表,於是模仿佛陀舉起右手,招呼兩位尊者到身旁,佯裝背痛,示意舍利弗代他說法。起初舍利弗開始讚歎三寶時,提婆達多尚能勉力仿效佛陀右脅而臥,但睡意逐漸襲上雙眼,目犍連略施神通,使提婆達多睡得更沈。失去戒心的提婆達多卸下了偽裝的外衣,露出本來面目,頻頻翻身,鼾聲如雷,口中不時發出夢噫般的呻吟,甚至夾雜嘎嘎作響的磨牙聲。此時,舍利弗向大眾讚歎佛陀的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並且提醒大眾,發心出家原在於脫離生死的苦海,而非為了區區的供養。
比丘們聞言,內心既愧且悔。眼前所見自己跟隨的「教主」竟與市井小民無異,而自身為了貪圖阿闍世王子的物質供養,卻不惜將純潔尊貴的信仰拋諸腦後,著實有負獻身出家修道的初衷,於是比丘們紛紛要求重回佛陀正法的僧團,請求佛陀慈悲寬恕。
舍利弗法鞭所及,莫不摧邪扶正,智慧導引,所以佛陀全然信任舍利弗,將僧團中第一位沙彌羅睺羅,交付舍利弗教導。
長者患疾 示教令瘳
儘管舍利弗的智慧有目共睹,但是為了增益弟子們求道的信心,佛陀仍多次讚揚舍利弗聰慧、速慧、捷慧、利慧、廣慧、深慧、出要慧、明達慧、辯才慧,能以正見為導引,善巧演說四聖諦,並且每當佛陀背疾復發時,便令舍利弗代為說法。
某次佛陀自遠方回到祇樹給孤獨園,須達長者適巧身患嚴重的疾病,難以起身至精舍向佛陀及僧眾問安,於是派遣家丁向佛陀問訊,並懇請善說法要的舍利弗尊者能屈駕前來,以法水滋潤枯槁的身心。
舍利弗慈悲應允。翌日,須達長者遙見舍利弗駕臨,強行坐起,試圖下床起身迎接,舍利弗連忙加以阻止,關切地詢問長者的病況,為他開示,說明人的身體都是四大五蘊的假合,四大不調,必然生病,然而身體生病,切勿連心也生病。一般愚癡凡夫若成就不信、惡戒、少聞、慳貪、惡慧、邪見、邪志、邪解、邪脫、邪智等其中一項,於身壞命終,將墮惡趣,生地獄中。然而這些愚痴邪見,長者不但沒有,反而具備了上信、善戒、多聞、惠施、善慧、正見、正志、正解、正脫、正智等,因此必能滅除痛苦,往趣樂處,證得二果或三果。聽了舍利弗的開導,須達長者的病隨即不藥而癒,身體康復如故,從床上坐起,讚歎尊者善為病者說法。
這是舍利弗應機說法的智慧,也是佛陀之所以稱讚他「能生諸梵行,猶如眾生之生母」的緣故。
臨終教誨 先佛入滅
舍利弗年屆八十高齡,仍席不暇煖地四處弘法教化。一日,驚聞佛陀即將在三個月後涅槃,一則不忍見到亦師亦父的佛陀涅槃,再則欲提醒大眾珍惜佛陀住世的時光,隨佛修學,因此懇求佛陀慈允其先行入滅。
得到佛陀首肯,舍利弗拜別了慈悲教導他四十多年的佛陀,並特別至阿說示比丘前頂禮,感謝當初引導進入僧團之恩,然後帶著均提沙彌動身起程。羅睺羅對於這位最初的導師尤其依依難捨,送了一程又一程。
離開佛陀和僧團的舍利弗,回到了故鄉迦羅拏村,將自己準備涅槃之意告訴母親及家人。百餘高齡的母親聽了,雖然不免震驚、哀傷,但是在舍利弗一番開示後,卻也期盼自己未來能如舍利弗一般,歡喜而平靜地面對無常。
舍利弗返家準備進入涅槃的消息驚動了全村,臨近豪賢緇素、大臣、長者,都想見舍利弗最後一面,並聽他最後的說法,尤其是阿闍世王。舍利弗請均提沙彌集合他們,告訴大眾不必過於傷心,世間萬物原本變易無常,高聳的須彌山尚且有成住壞空,偉大的佛陀也不免生老病死,更何況渺如芥子的他呢!重要的是佛陀所賜的法身慧命,引領他進入涅槃妙境,因此,在他平靜安詳地離開人世前,舍利弗以生命保證,佛陀是萬世的明燈,希望大眾信佛、親近佛,以免日後佛涅槃後才空自怨悔。
在座大眾聽聞開示後,有的證得初果、二果、三果,有的出家成阿羅漢,有的誓心求證佛道。應度者都已度化,舍利弗遂入涅槃。當時因感動而皈依者數萬人,因間接聽聞舍利弗入滅之教誨而皈依者,亦數萬人,由此而前往尋求佛陀教誨者數千人。
沙彌均提將舍利弗的衣缽及舍利請回佛陀說法的地方,把一切經過告訴阿難,阿難聞言,哀痛難抑,佛陀卻平靜的安慰大眾,說明累世以來,舍利弗均因不忍見佛涅槃而先行入滅。此刻舍利弗的色身雖已離去,但他所證得的五分法身,卻永垂不朽,足為後世的表率!
以外道身份歸投佛陀的舍利弗,隨侍佛陀左右,窮畢生精力弘揚教法,對於穩定佛教在印度的地位可謂貢獻非凡。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