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4 - Disciples 《佛教叢書4-弟子》
2. India - First Bhiksuni Maha-prajapti 貳、印度 ■第一比丘尼大愛道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貳、印度 ■第一比丘尼大愛道佛教裡有許多傑出的女性,自古以來,不論印度中國,此方彼方,有為眾生請轉法輪者;有自伸廣長之舌,宣說妙諦者;有以慧光破除諸闇,持悲心救濟沈溺者。比丘尼的貢獻,使二千五百多年的佛教增添無比的光彩。而開此比丘尼僧團之始,樹立嘉德懿行典範者,則為佛陀的姨母--大愛道比丘尼。
聖潔高德 撫育太子
聖母摩耶夫人生下悉達多太子七日後,便不幸逝世。淨飯王在痛失愛妻後,為了太子未來的撫養問題,便召集釋姓親族高德長者共同商討適合教養太子的人選,大臣們一致公推太子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意譯作大愛道)。於是,淨飯大王便將太子付囑給大愛道夫人。
大愛道夫人容貌端麗,性情慈和,她的聖潔高德,不僅深得淨飯大王的寵愛,連宮中的宮女也對她敬仰佩服。她後來雖然生了難陀,但是對悉達多太子的愛護關懷,絲毫沒有減少。
淨飯大王親選三十二名宮女照拂太子的生活,但是大愛道夫人仍不放心,一切有關太子的飲食起居等,總是親自處理,遂使失去母親的太子,仍從姨母大愛道夫人處得到了母愛。
五百女人 要求出家
太子二十九歲時,為了追尋真理,了脫生死,私自踰城,到苦行林出家修行,消息傳到大愛道夫人耳中,傷心欲絕,多日不眠不食,以淚洗面,足見她對太子關心愛護的深切。
太子在菩提樹下悟道以後,人們尊稱他為佛陀。佛陀最初在波羅奈國、摩竭陀國弘法,二、三年後,回到故鄉迦毗羅衛國說法。由於佛陀的教化,跋提王子、阿那律、難陀等人都歸投佛陀出家,王孫羅睺羅也做了沙彌。眼見這些情形,大愛道夫人的善根萌芽,不久,淨飯王過世,大愛道夫人也要求佛陀准許她在僧團中出家。然而此時僧團中尚未有比丘尼,所以佛陀婉言拒絕,言明在家學佛,皈依三寶,奉行五戒,也一樣可以修成聖果。
大愛道夫人不滿足做在家學法女,因此每當佛陀回國說法,就要求佛陀允許她出家。一回,她又再度鼓足勇氣,說:「請佛陀慈悲允許,讓女人也能依照正法出家,求受具足戒。」
佛陀說道:「你快不要這麼說!女人在家學佛比較好,只要勵行精進,正覺的道果是不分在家與出家。」大愛道夫人毫不氣餒,依然要求佛陀允許她出家,乃至三度請求都遭到拒絕。佛陀惟恐姨母再來要求出家,就帶著弟子前往距毗舍離城不遠的那摩提犍尼精舍去教化。
第一比丘尼 代佛領眾行
大愛道夫人出家的志願真切,當她知曉佛陀行化到那摩提犍尼精舍,便帶領耶輸陀羅及五百釋迦族女人自行將頭髮剃去,披起袈裟,向那摩提犍尼精舍追趕佛陀。
大愛道夫人等五百女人抵達精舍,疲倦已極,坐在門外休息,適逢阿難尊者出來,乍見到剃髮的五百女眾,非常驚訝,大愛道夫人則苦苦哀求阿難尊者,請他代為向佛陀說情。阿難以姨母對佛陀有養育之恩,因此多次代為懇求,佛陀只好答應,為說比丘尼種種戒律。
大愛道夫人如願成為僧團中第一位比丘尼,名為大愛道比丘尼,五百女眾也跟隨出家,為佛門比丘尼之始。
大愛道比丘尼堅守佛陀教法,並不因自己是迦毗羅衛國的國母而有特殊的地位,也不因自己是佛陀的姨母就與眾不同。她統理尼眾僧團,住在精舍附近的尼院,為請求出家的女眾授具足戒,協助佛陀教育。她謙卑、精進、熱忱,跟隨她出家的女眾均服膺其教化,即使是大比丘們,對她也十分尊敬。
在大愛道比丘尼領導下的女眾僧團,不准濫收徒眾,不隨便化緣應赴,服裝統一。此外,大愛道比丘尼也幫助佛陀從事教化社會的工作:慰問有病的貧民,領導比丘尼救濟各地所發生的天災人禍,還鼓勵兒童、婦女們皈信佛陀等。在她的努力下,病人恢復了健康,苦難的人民獲得了拯救,更多的家庭遵從佛化,使佛法在女眾中快速地普及。
先佛涅槃 諸天涕泣
一日,九十多歲的大愛道比丘尼,聽到比丘們談論三個月後佛陀即將在拘夷那竭城的娑羅雙樹間示現涅槃。於是,她前往毗舍離城的普會講堂,在佛陀座前合掌頂禮,說:「我聽說佛陀即將示現涅槃,我不忍心看見佛陀與阿難尊者涅槃,惟願佛陀聽許我先涅槃。」佛陀默然許可,並且慈悲應允此後願為所有比丘尼說戒。
大愛道比丘尼微笑看著佛陀,又說:「今日一別,此後永不再見到佛陀,也不會遇見未來一切諸佛,不受胞胎輪迴,永遠處於無為的境界。」說罷,旋繞佛陀七匝,再旋繞阿難及諸比丘僧眾,即退下離去,返回尼眾僧團,告訴所有的比丘尼說:「我即將涅槃,佛陀不久亦將入滅,你們應當各隨願行。」
大愛道比丘尼結跏趺坐,顯現各種神通變化,由初禪天漸次入於四禪天而捨報,一時,天地為之震動,諸天在空中奏樂供養,天眾涕泣,細碎的蓮花瓣與旃檀香末自天上繽紛散落。五百比丘尼目睹異象,亦各自敷座,飛騰虛空,或坐、或臥、或經行,顯現十八種神通變化,最後進入滅盡地,各自涅槃。
佛陀抬棺 報乳哺恩
此時,佛陀告訴阿難:「速往通知耶輸提大將,迅速準備床具、坐具、瓶酥、瓶油、輿花、裹香、車薪各五百,因為大愛道及五百比丘尼已經涅槃,我們要前往供養舍利。」阿難悲泣難抑,但仍揮淚忍痛,前往耶輸提大將處,轉述佛陀的教示。
隨後,佛陀率領比丘僧眾來到大愛道比丘尼的精舍,指示阿難、難陀、羅睺羅,抬起大愛道的遺體,佛陀要親自供養。
此時,諸天王皆各自率領眷屬來到毗舍離城佛陀座前,合掌頂禮。釋提桓因、毗沙門天王稟告佛陀:「佛陀不須親自勞神,我們應當供養大愛道比丘尼的遺體。」
佛陀說:「不!不!天王!佛陀自知時宜,這是佛陀所應修行的事,不是天、龍、鬼神所能代勞。父母生子,哺乳懷抱,養育恩重,所以為人之子應當報答父母恩德。過去諸佛的生母先涅槃,過去諸佛都親自為生母火化;未來諸佛的生母先涅槃,未來諸佛也都親自為生母火化。因此,佛陀應親自供養大愛道的遺體。」
佛陀抬起大愛道比丘尼棺木的一腳,阿難、難陀、羅睺羅各抬起一腳,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也合力各抬起五百比丘尼,前往墳場。
佛陀拿起旃檀木,放在大愛道的遺體上,說偈:「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為最樂。」
現場無量的天眾與百姓雲集,當火化的灰飛煙滅後,耶輸提為舍利建塔。佛陀回到僧團,對大眾開示:「諸比丘!對於大愛道比丘尼,不可把他看做女人,他是一位有德丈夫,他的聖德美行,足為今後僧團的模範。」
大愛道比丘尼紓尊降貴,率釋迦族五百女眾入佛僧團,開比丘尼之最初,領導比丘尼僧團奉行佛陀戒法,群策群修,獲得比丘、比丘尼僧團一致的尊重與肯定,沒有她的發心出家,就沒有後來的比丘尼教團。她的一生,是佛教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頁,更為萬世樹立不朽的典範。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corpus/fojiaocongshu04061.txt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