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 Series 4 - Disciples 《佛教叢書4-弟子》
6. Thailand - Humanistic Bhiksu, Venerable Master ??? 陸、泰國 ■人間比丘占達沙羅法師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陸、泰國 ■人間比丘占達沙羅法師自古以來,泰國佛教僧眾均依照傳統,以托缽乞食,山林自修為尚。少負奇志的梭‧占達沙羅法師卻能與時俱進,洞燭積弊,力圖革新,不但以悲智雙運的精神啟發善信,更於悟道之後,走入社會,以教禪並重的方式普利眾生。由於他的高瞻遠矚,身體力行,不啻為泰國佛教注入新的生命,也為後世佛子立下學習楷模。
運糧遇難 發願出家
梭‧占達沙羅(PHRASODCHANTASARO),西元一八八五年十月十日誕生,俗名蘇‧米加爾諾(SUDMDDGALNOI)。自幼慧黠伶俐,善體人意。家中向以買賣米糧為業,兄弟姊妹共有五人,因為兄長早逝,所以排行第三的他,在年少時就挑起家庭重任,每天早起晚歸,奔走營生。一九○四年,他十九歲,在運送米糧回程途中遭到歹徒洗劫。搶匪用刀架著他的脖子,強迫他交出所有錢財。在慌亂中,他外表保持鎮靜,心中卻憤恨不已:「人間還不夠苦嗎?他們還要如此欺害同類!」既而想到:「這些人缺乏正見,將來不是被捕入獄,就是被人殺害,真是可憐極了!」於是暗自發願,倘能逃過此劫,必定終生出家,弘揚佛法,造福人群。兩年後,由於弟妹已長大成人,占達沙羅心裡無復罣礙,遂剃度為僧。
慈悲覆物 弘誓深廣
受具足戒後,占達沙羅博覽群經,勤習禪定,由於他天資穎悟,約莫半年左右,常住裡的經典都已全部閱畢,因此就前往各個名剎參學,後來駐錫在曼谷的法拉‧卻都逢寺(WATPHRACHETUPHON),研究各個宗派的學說,並且以止觀禪定作為修行的重點。
初時,占達沙羅生活十分艱苦,第一天托缽,沒有得到任何的食物,第二天依然如此。到了第三天,他頂著烈日,拖著無力的腳步,走遍大街小巷,卻僅僅得到一湯匙的白飯和一根香蕉。回到寮房時,占達沙羅已然頭暈目眩,饑腸轆轆,當他迫不及待地嚥下第一口白飯時,看見屋前一隻小狗正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眼巴巴地望著他手上的陶缽。占達沙羅心生悲愍,於是將剩下的一口飯及半根香蕉遞給狗兒,並且衷心默禱:「祈願諸佛護祐,不要讓饑餓困擾其他的眾生。」奇怪的是,自從那天以後,他每天托來的食物都異常豐富,有時甚且還有餘力供養其他的比丘。
由於他戒行嚴謹,學養豐富,信徒們都對他恭敬有加,後來一位居士竟然發心每天親自送來食物供養,從此解決全寺比丘生活困苦的憂慮。他心中感觸良深,因而發下宏願:將來只要自己有能力,一定要設置廚房,使寺眾都能食無匱乏,專心修持,弘揚佛法。
開悟見性 入世度眾
雖然他的修持精進,獲得大家的讚賞,但是占達沙羅自覺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因此經常行腳參訪,向各寺高僧求法印心。待自覺佛學精熟之後,占達沙羅來到棒古溫寺(WATBANKUWEN),以服務大眾來報答住持昔日贈經之恩,此時出家已經十一年了。
「十一年的光陰倏忽而過,我雖然已經熟悉經典,對酬如流,但是離證悟的境界還很遙遠,自今以後,必須把握時間,加緊努力。」入寺掛單的那天,他如是自我期許,此後每晚修習止觀,精進不懈,經常到天亮雞鳴,方始下座。
這一天是十月十五月圓日,白天的時候,信徒如海潮般一波又一波地湧入佛殿禮拜供養,到了晚上,寺院四周顯得特別寧靜,他在樹下端身直坐,思緒如瀑流般飛逝而過,一刻不停。微風吹拂,牽動衣角,才剛停止,又是一陣輕風掠過,他雙目微張,若有所悟:念念不住,不住而住才是真住。十一年的追尋,於今才算嗅到消息!占達沙羅喜不自禁,來到佛前匍匐禮拜,久久不起。
一個月後,占達沙羅前往棒‧卜拉寺(WATBANBLA),這是他在定中所見到的寺院。四個月安居期間中,占達沙羅傾囊相授,比丘們得未曾有,個個感激涕零。後來他應卜拉‧都桑寺(WATBLADUSANG)邀請,前往指導信徒禪修,因為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從內心自然流露出來的悟境,與其他義學法師大不相同,所以凡是聽過他開示的人,都歡喜踴躍,讚嘆有加,大家口耳相傳,不久竟招來廣大的信眾前來學法。他恐怕長此以往,將打擾寺中其他比丘的清修,於是又再度回到法拉‧卻都逢寺。
整頓古寺 近悅遠來
當時越北覽寺(WATPAGNAMBHASICHAROEN)已經有二百多年歷史,但因乏人管理,年久失修,到處顯得雜亂無章,毫無紀律可言。同道們見占達沙羅為人耿直,便請求他暫時駐錫此地,接引信眾,他欣然答應,以為這是佛子無可旁貸的責任。
一九二一年,占達沙羅法師榮獲國家受封僧伽爵位,正式成為該寺住持。就任以後,他盱衡時況,自忖整頓越北覽寺,既須取得附近刁民的認同,又要讓寺眾心悅誠服,是一件相當艱鉅的工作。但念及身為比丘,應當效法佛陀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精神,正視困境,為所當為,因此儘管開始時寺內經濟十分拮据,占達沙羅仍不辭辛勞,到處籌款,打破傳統,設立廚房,供給飯食,以使寺眾無後顧之憂,專心一意在弘法事業上。這項創例沿襲至今,越北覽寺的廚房不但每日供應八百餘位寺眾早、午兩餐,遇有法會節慶時,還為成千上萬的信徒準備午齋,讓大家都能皆大歡喜。
除了以無比的悲心與該地居民友好溝通,和睦相處之外,占達沙羅覺得首要之務仍在於培養人才,方為根本之道。因此他首創僧伽教育,訂下嚴格的寺規,道場內無論是比丘、沙彌、優婆塞、優婆夷,都必須研讀經典,修習止觀。
此外,他以現代化的方式管理寺務,將寺眾分組,同一時間內,各別執行廚房典座、課誦祝禱、修慧習定、文書行政、整理打掃、接引信眾……等等工作,期使每一個人都能接受各種訓練,成為全才。
在良好的學習環境薰陶下,住眾們個個威儀莊重,進退有序,越北覽寺由於道風遠播,又地處市中心,每日來此朝山的信徒絡繹不絕,與一般泰國寺院閉門清修的情況大異其趣,而風聞美名,專程前來參學的行者,更是日有所增,使得原來僅有十三位比丘的越北覽寺,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僧團,門下高僧輩出,一九四七年時,朝野上下皆公認該寺為泰國的佛學重鎮。
一九五九年二月三日,占達沙羅圓寂,舉國僧俗哀慟不已。及至今日,他的全身舍利一直供奉在越北覽寺,象徵著法身永恆,精神不朽。泰人對他懷念有加,這不僅是由於他為泰國佛教創下許多第一的記錄,更因為他在修證上,行儀方正,參天拔地;在佛學上,見聞淵博,卓然超群;在課徒上,教禪一如,行解並重;在寺務上,講究方法,注重管理。總之,他融和傳統與現代,出世與入世,承先啟後,度人無數,是南傳佛教史中偉大的高僧之一。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